第5章 细菌的耐药性

合集下载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介绍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介绍

2
3 4 5 6 7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化学合成 多肽类
8
9 10 其他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肿瘤抗生素 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克念菌素、制霉菌素、 曲古霉素等 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环孢霉素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概 念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1.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s) 抗菌药物指具有杀菌和抑菌 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 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 (antibiotics) 指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 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 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 耐药质粒具有自我复制、传递和遗传交换能力。
可稳定传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一
种质粒可带数种耐药性基因群,通过细菌间接
合、转导和转化作用而将耐药质粒转移到细菌
群中。
耐药R质粒的转移
• 质粒能编码多种酶,对多数抗生素进行生化修饰 而使之钝化。 • 质粒传播耐药性受宿主范围限制,尚未发现可在 G+和G-菌中都能复制的质粒。
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
而死亡。
2.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有两种作用机制: ① 多粘菌素类是两极性抗生素分子,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蛋白 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 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
② 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
常用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抗生素 青霉素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大环内脂类 克林霉素类 链霉素核糖体 靶位 PBPs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β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30S亚基S12

第3-5章 噬菌体、遗传变异、耐药性

第3-5章 噬菌体、遗传变异、耐药性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 细菌L型——在青霉素、溶菌酶、补体等作用下,使菌细 胞壁发生缺陷;细菌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
❖ H-O变异——细菌失去鞭毛
陈旧培基物
鼠疫杆菌
多形态性
变形杆菌(Proteus) 鞭毛变异,H--O变异
葡萄球菌--- L 型菌落
葡萄球菌---回复后
2、毒 力 变 异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转导发生的时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转导的后果
转导频率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裂解期
溶原期
供体菌染色体DNA任何部位或质 噬菌体DNA及供体菌DNA

的特定部位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 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加 1000倍
三、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
1)影响氨酰-tRNA合成:莫匹罗星 2)影响核糖体功能: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四、影响核酸合成和叶酸代谢:
1)博来霉素:断裂DNA 2)利福霉素:抑制转录延伸 3)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4)新生霉素:DNA回旋酶抑制剂 5)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磺胺(干扰叶酸代谢)
性菌毛有关 与耐药性有关 编码大肠菌素 与细菌毒力有关 与代谢相关的酶类
(三)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Jump Gene”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由其 移动可引起插入突变、染色体畸变及基因的重排等,从而导 致细菌遗传性状改变。转座现象的发现,证明基因是在不断 改变遗传组成的动态有机体。(McClintock,1983诺奖)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班级: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

2020年1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白的化石——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五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的大量发现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充分证据B.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在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种B.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及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均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形成生殖隔离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生物的进化3.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B.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的不断变化相矛盾D.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4.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突变是指基因突变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个体的表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6.部分个体从原来的区域散播出去并成为一个新的种群的建立者,这些“先驱者”并不会携带它们原有种群的所有基因。

病原微生物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习题与答案

第 6章细菌的耐药性一、选择题A 型题1、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 F 质粒 B . R 质粒 C. Vi 质粒 D. Col 质粒 E. K 质粒2、固有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A. 染色体突变B. 接合性 R 质粒介导C. 非接合性 R 质粒介导D. 转座因子介导E.细菌种属特异性所决定3、取得耐药性的产生原因不包括:A. 染色体突变B. 细菌种属特异性决定的耐药性C. 非接合性 R 质粒介导D. 接合性 R 质粒介导E. 转座因子介导4、关于 R 质粒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R 质粒是耐药性质粒B. R 质粒可通过接合方式传递C. R 质粒在肠道菌中更为常见D. R 质粒在呼吸道感染细菌中更为常见E. R 质粒由 RTF 和 r 决定子组成5、R 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不包括:A. 以多重耐药性较为常见B. 可从宿主菌检出 R 质粒C. 容易因质粒丧失成为敏感株D. R 质粒的多重耐药性较稳定E. 耐药性可经接合转移6、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不包括:A. 钝化酶的产生B.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C. 抗菌药物的利用致使细菌发生耐药性基因突变D. 细菌对药物的主动外排E. 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X 型题一、以下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A.转化B.转导C.接合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二、取得耐药性发生的原因:A. 染色体突变B. 细菌种属特异性决定的耐药性C. 抗菌药物的利用D. R 质粒介导E. 转座因子介导3、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A. 合理利用抗菌药物B.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C. 研制新抗菌药物D. 研制质粒消除剂E.采用抗菌药物的“轮休〞办法4、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A.抗菌药物的利用致使细菌发生耐药性基因突变B.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C. 钝化酶的产生D. 细菌对药物的主动外排E. 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二、填空题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有,,和。

智慧树知到《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1x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答案:概率为0的事件一定不发生第2章单元测试仁药物的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答案:对2、药物的毒性作用,只有在超过极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答案:错3、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错4、部分激动药与激动剂合用时,可加强后者的作用。

答案:错5、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结果均可使效应器官功能增强答案:错6、药物的副作用是答案: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7、量效关系是指答案: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8、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答案: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9、药物效应强度答案: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10、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答案:致突变、慢性毒性、致畸胎、急性毒性第3章单元测试仁药物简单扩散达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膜碱侧的浓度高。

答案:对2、经生物转化后,药物的效应和毒性均降低。

答案:错3、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都较长。

答案:对4、pKa值是指答案: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11/2取决于该药的答案:K6、首过消除主要发生在答案:口服给药7、稳态血药浓度答案: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达到8、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出现的情况有答案:药物被灭活而解毒、少数药物可被活化、极性增加、形成代谢产物第4章单元测试仁许多药物通过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2、联合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低。

答案:错3、营养不良的病人对药物作用较不敏感。

答案:错4、肝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减慢,所有药物作用均加强,持续时间延长。

答案:错5、长期饮酒或抽烟者,可使不少药物的作用减弱。

答案:对6、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包括答案:生理性拮抗、生理协同、受体水平拮抗、干扰神经递质转运第5章单元测试1x阿托品用于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答案:必须及早、足量、反复、能迅速解除M样症状、能解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氯磷定合用时,阿托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第6章单元测试1、氟西泮可用于答案:催眠、镇静、抗惊厥、抗焦虑、缓解大脑损伤性僵直第7章单元测试1、氯普嚎吨是兼具抗焦虑、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

病原微生物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2.关于噬菌体的表达,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C.含DNA和正RNA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A B.mm C.μm D.nm E.dm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以下哪种微生物相似?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立克次体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E.DNA或RNA6.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E.带有F质粒的细菌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A.毒性噬菌体B.溶原性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前噬菌体E.以上都不是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A.毒性噬菌体B.前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β噬菌体E.λ噬菌体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外表受体分子构造的互补性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C.噬菌体的形态D.细菌的种类E.噬菌体的核酸类型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A.快速繁殖B.停顿繁殖C.产生毒素D.基因突变E.裂解11.细菌的H­O变异属于:A.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C.鞭毛变异D.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12.BCG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以下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13.S­R变异是指细菌的:A.形态变异B.构造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变异E.菌落变异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C.核质、核糖体、质粒D核质、质粒、转位因子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K质粒16.关于质粒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具有自我复制的才能C.可自行丧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D.是细菌必备的构造E.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可以自然发生B.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E.药物仅起挑选耐药株的作用­ ­ , , , , , ­ , ­ , ­ ­ 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A. GriffithB. AveryC. LuriaD. LederbergE. Delbruck19.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称为: A. F + 菌 B. F 菌C. F’菌D. Hfr 菌E. 溶原菌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 转化B. 接合C. 转导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染色体突变B. R 质粒的转移C. 转座子的转位D. 溶原性转换E. 插入序列的插入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B. B.RTF 与 F 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 转化B. 接合C.转导D.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通过鞭毛B. 通过性菌毛C. 通过噬菌体D. 直接摄取E. 细胞交融25.关于转位因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E. 转位因子能在 DNA 分子中挪动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构造是:A. 鞭毛B.性菌毛C.中介体D. 核糖体E. 普通菌毛27.细菌的性菌毛:A. 化学成分为多糖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C.是接合时的必要构造D. 是转导时的必要构造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构造28.Hfr 菌是:A. 含有 R 质粒的细菌B. 含有 Col 质粒的细菌C. 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E.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A. 转导B. 接合C. 转化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 R 质粒参与B.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C .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D. 需 F 质粒参 E. 由性菌毛介导31.接合与原生质体交融的共同特点是:A. 需性菌毛介导B.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C. 需 R 质粒参与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E. 需处于感受态32.Hfr 菌与 F 菌进展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A. R 质粒B. 游离的 F 质粒C. F 质粒D. 染色体上的 F 质粒E. 染色体基因 33.F + 菌与 F 菌的主要区别是:A. F +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B. F 菌含性菌毛,F + 菌不含性菌毛C. F 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 + 菌的 F 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D. F + 菌可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E. F 菌能与 F 菌接合,F +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A.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B. 质粒上的基因C.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E. 噬菌体基因35.关于流产转导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B. 外源性 DNA 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 , ­ ’ ­ ’ ­ ’ C. 外源性 DNA 不能自身复制 D.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36.以下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表达是错误的?A. 又称特异性转导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A. 细菌染色体基因B. 噬菌体基因C. 转座子D. 插入序列E. 质粒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才能,这种基因转移方式属于:A. 转化B. 接合C. 转导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39.溶原性转换:A. 由 R 质粒参与B. 由性菌毛介导C.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E. 受菌与供菌直接交融而发生基因转换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A.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B.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C.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D.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展基因转移E. 前者进展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那么否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质粒参与B.需处于感受态C.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E. 需性菌毛介导42.关于 R 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B.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C. 为接合性质粒D.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43.原生质体交融: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交融C. 交融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非常常见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B. 少量屡次使用抗生素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D. 长期、大量、结合使用多种抗生素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45.以下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A. 转化B. 溶原性转换C. 普遍性转导D. 原生质体交融E. 接合46.以下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A. Aems testB. transformation testC. fluctuation testD. replica plating testE.Widal test47.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F +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B. Hfr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 F + 菌并不失去 F 质粒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48.细菌 L 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 B. 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C. L 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D. L 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E. L 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49.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 DNA 片段:A. 不能进入受体菌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C. 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D. 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E. 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50.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A. R 质粒B. F 质粒C. 细菌染色体D. 噬菌体E. 插入序列51.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展接合B. 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质粒 DNAC. R 质粒为接合性质粒D. F 质粒丧失,细菌接合的才能随之消失E. 接合是革兰阴性菌中 F 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52.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以下哪项表达不正确?A. 临床别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B. 临床别离的致病菌,须进展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C.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D.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E. 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53.转位因子不包括以下哪种成分?A. 转座子B. 插入序列C. 转化因子D. 前噬菌体E. 转座噬菌体X 型题1.噬菌体的特点是:A.非细胞型微生物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C.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 宿主D.可通过滤菌器E.对人致病2.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A.蝌蚪形 B .微球形C .棒形D .砖形E .丝形3.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A .能正常繁殖,不产生噬菌体,但能将产噬菌体的才能传递给后代B .溶原状态有时 自发地终止C .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D .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E .能产生细菌素4.以下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 .大肠杆菌B .白喉棒状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破伤风梭菌E .肉毒梭菌5.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A .能诱导细菌变异B .能寄生在细菌内C .寄生作用具有种、型特异性D .能裂解 细菌E .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6.噬菌体的应用包括:A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B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C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D .用 于治疗某些部分感染性疾病E .用于追踪传染源7.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A. F + 菌 B. F 菌 C. Hfr D. 含 R 质粒的细菌 E. 雄菌8.以下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C. F 菌与 F ­ 菌接合时,F 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 ­ ­ ­ ­ ’ ­ ’ ­ 9.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以下哪些表达是正确的?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 DNA 的任何部位C. 能转导质粒D.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10.以下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A. 染色体B. 质粒C. 插入序列D. 转座子E. 前噬菌体11.以下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A. 染色体基因B. F 质粒C. F 质粒D.Col 质粒E. R 质粒12.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13.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A. 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B. 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C. 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D. 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E. 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14.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A. 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B. 足够剂量用药C. 几种抗生素结合使用D. 少量屡次用药E. 使用广谱抗生素15.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选项是:A. 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B.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特异性 DNA 序列C. 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DNA 分子上D. 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展转移E. 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16.S­R 变异可伴有以下哪些变异?A. 抗原变异B. 毒力变异C. 构造变异D. 耐药性变异E. 生化反响的变异17.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A. transformationB. transductionC. conjugationD. protoplast fusionE. lysogenic conversion18. 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 F +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被转移B. Hfr 菌与 F 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 ’ 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F + 菌失去 F 质粒而变为 F 菌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不变为 F 菌19.以下关于转化的表达,哪些是正确的?A. 被转化的 DNA 片段称为转化因子B. 转化转移的 DNA 片段比转导要小C. 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D. 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展转化E. Ca 2+ 与 Mg 2+ 处理,可增加感受态细菌摄取 DNA 的才能20.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选项是:A.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B.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C.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自身复制D. 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E. 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一样21.关于局限性转导,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C.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D.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22.关于原生质体交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两种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而形成B. 交融后的原生质体缺乏细胞膜C. 交融细胞的胞质可互相混合D. 交融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互相交换E. 交融仅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23.关于质粒的表达,以下各项哪些是正确的?A. 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B. 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 一个细菌内只能含有一种质粒D. 可自行丧失或经人工处理后消除E. 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构造24.细菌间进展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外源性遗传物质包括:A. 核质B. 核糖体C. 质粒 DNAD. 转座子E. 噬菌体基因二、填空题1.噬菌体有 、 和 三种形态,大多数噬菌体呈形。

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保障医院医疗质量,有效监测和防控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各级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等相关人员。

2.各科室依据本制度的要求,订立符合本科室特点的相关管理方法和操作规程。

第三条定义1.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产生的抗药物性。

2.监测:指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系统、长期的监测和评估。

3.防控:指对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采取各种措施,包含防备、监测、隔离、教育、培训等。

第二章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评估第四条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评估的目的1.确定医院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和趋势。

2.发现和监测细菌的变异和新显现的耐药性。

3.评估细菌耐药性对患者治疗和医院感染掌控的影响。

第五条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评估的内容1.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和软组织等科室常见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2.对每一批次进货的抗生素进行抽样检测。

3.对医院内患者的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送给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

第六条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评估的方法1.手记标本:依据不同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手记。

2.分别培养:对手记的标本进行细菌分别和培养,并进行鉴定。

3.药敏试验:对培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4.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第三章细菌耐药性防控第七条医院细菌耐药性防控的原则1.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掌控和手卫生意识。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开滥用和过度使用。

3.定期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提高细菌耐药性防控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感染防备与掌控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避开交叉感染。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第九条手卫生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需进行手卫生。

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公共卫生,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以及临床研究单位。

第三条细菌耐药性监测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人群中的耐药性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的工作。

第四条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动趋势,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订立感染掌控措施和改进治疗供应科学依据。

第二章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对象第五条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对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细菌:1.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2.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克雷伯菌等;3.难以培养的非典型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等。

第三章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内容与方法第六条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1.细菌的种类和数量;2.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3.细菌耐药性的变动趋势;4.细菌耐药性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七条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方法包含以下几种:1.手记标本:依据不同疾病和临床需要,手记相应的标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2.细菌培养与分别:将标本作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分别,得到纯种细菌菌株;3.抗生素敏感试验:对不同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获得耐药性数据;4.统计分析与报告:对细菌耐药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及时通报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

第四章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第八条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责任主体为医院感染掌控科。

第九条医院感染掌控科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负责组织和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2.统筹协调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合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3.订立和修订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规范;4.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供应科学依据和建议,引导临床用药和感染掌控工作;5.定期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紧要的细菌耐药性情况。

第十条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搭配医院感染掌控科的工作,按要求进行标本手记和数据录入;2.及时向医院感染掌控科报告细菌耐药性相关信息,如感染病例、抗生素使用情况等;3.搭配医院感染掌控科的要求,参加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并接受相关建议。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

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

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

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

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 临的重要挑战,已经 成为医疗领域亟需解 决的问。面对这一 挑战,多方合作是应 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有 效途径,而个性化治 疗和综合防控则是未 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展望:全球合作应对抗生素耐药性
国际合作机 制的建立
加强国际卫生合 作,共同应对耐
药细菌传播
抗生素替代 方案的研究
● 03
第3章 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 和研究进展
细菌对抗生素的 耐药机制
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 的机制多种多样,例 如突变导致药物靶标 发生变化,使抗生素 难以结合;水解酶能 够降解抗生素分子, 减少其活性;药物外 排泵能够将抗生素从 细菌内部排出,减少 对抗生素的暴露。这 些机制影响了抗生素 的疗效,增加了治疗 难度。
应对方案:协调跨部 门合作,共同维护公 共卫生安全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共
同维护卫生安全
新策略:诱导耐药性
通过特定手段诱导部分耐 药性的细菌
未来展望:智能 化监测与评估技

未来,借助人工智能 技术,将可以更准确 地预测细菌的耐药性 发展趋势。智能化监 测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将极大提高抗生素耐 药性监测的效率,实 现更及时的数据整合 分析。
公共场所成 为细菌传播
温床
增加细菌传播风 险
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问题
01 跨国传播细菌耐药性基因
加剧全球化传播风险
02 全球合作对抗耐药性的重要性
需要共同努力解决难题
03 全球性政策解决方案
统一行动应对全球挑战
未来展望:抗生素研发和替代品
加大新抗生素研发 投入
持续创新新药物 提高新药物的生产效率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的传递途径
包括垂直传递和水平转移 两种途径 水平转移是细菌间基因交 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五章药理学

第五章药理学

第五章药理学(总分103,考试时间600分钟)一、名词解释1. 受体2. 受点3. 激动剂4. 拮抗剂5. 耐受性6. 高敏性7. 依赖性8. 耐药性9. 抑菌药10. 杀菌药11. 抗生素后效应(PAE)12. 抗生素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发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B. 受体的向上调节是受体的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C. 受体不是酶的底物或酶的竞争物D. 部分激动药有较高的内在活性,而亲和力较低2. 以下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A. 静脉注射B. 肌内注射C. 吸入D. 口服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A. 药物作用增强B. 药物代谢加快C. 药物排泄加快D. 以上都不是4. 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B. 受体位于细胞内C. 受体与药物的结合是可逆的D. 受体的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5.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 药物的作用强度B. 药物的剂量大小C.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D. 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6. 下列关于受体阻断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有亲和力,无效应力B. 无激动受体的作用C. 效应器官必定呈现抑制效应D. 可与受体结合而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7. 激动药产生生物效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对受体有亲和力B. 对受体有内在活性C. 对受体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 对受体有亲和力,不一定要有内在活性8.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拮抗受体,这取决于:()A. 药物的内在活性B. 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C. 药物的ED50</sub>D. 药物的阈浓度9. 药物在多次给予治疗量后,疗效逐渐下降,可能是患者产生了:()A. 抗药性B. 耐受性C. 快速耐受性D. 快速抗药性10. 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药物时需着重注意:()A. 高敏性B. 选择性C. 过敏性D. 酌情减少剂量11. 患者对某药产生耐受性,意味着其机体:()A. 出现了副作用B. 已获得了对该药的最大效应C. 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来的效应D. 可以不必处理12.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是:()A. 年龄与性别B. 体表面积C. 给药时间D. 以上均可能13. 下列哪一种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最长:()A. 珠蛋白锌胰岛素B. 普通胰岛素C. 精蛋白锌胰岛素D.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14. 磺酰脲类降糖药主要机制是:()A. 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B. 减少肝组织对胰岛素降解C.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D. 提高胰岛中胰岛素的合成15. 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是:()A.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B. 促进葡萄糖的排泄C.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 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16. 抗菌药物的含义是:()A. 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B. 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C. 对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D. 能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17. 抗菌活性是指:()A. 药物的抗菌能力B. 药物的抗菌范围C. 药物的抗菌效果D. 药物杀灭细菌的强度18. 有关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A. β-内酰胺类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B. 制霉菌素能增加菌体胞浆膜通透性C. 磺胺类药物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 庆大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9.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 产生水解酶B. 产生钝化酶C. 改变代谢途径D.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20. 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A. 氨苄西林B. 哌拉西林C. 阿莫西林D. 苯唑西林21. 关于氨苄西林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对G-</sup>菌有较强抗菌作用B. 耐酸,口服可吸收C. 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较高D. 对耐药金葡菌有效22. 青霉素类的共同特点是:()A. 抗菌谱广B. 主要作用于G+</sup>菌C.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且同类药存在交叉过敏现象D. 耐酸,口服有效23. 下列关于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的优点,正确的是:()A. 抗菌谱广B. 毒性低C. 利于吸收D. 增强抗菌作用24. 属于人工合成单环的β-内酰胺类药物是:()A. 三唑巴坦B. 哌拉西林C. 克拉维酸D. 氨曲南25. 青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A. 消化道反应B. 二重感染C. 肝功能损害D. 过敏性休克26. 为防止青霉素过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中错误的是:()A. 详细询问用药史B. 询问过敏史及家属过敏史C. 预先注射肾上腺素D. 预先进行青霉素皮试27. 对于青霉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宜立即选用:()A. 肾上腺素B. 苯巴比妥C. 糖皮质激素D. 苯海拉明28. 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不包括:()A. 耐酸B. 耐酶C. 广谱D. 对G-</sup>菌无效29.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包括:()A. 产生水解酶B. 酶与药物结合牢固C. 改变胞壁与外膜通透性D. 以上都是30. 青霉素的最佳适应证是以下何种细菌感染:()A. 肺炎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溶血性链球菌D. 变形杆菌31. 下列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是:()A. 头孢克洛B. 头孢曲松C. 头孢孟多D. 头孢呋辛3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不包括:()A. 对G+</sup>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似B. 对多数G-</sup>菌作用明显增强C. 部分对厌氧菌高效D.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3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不包括:()A. 对G+</sup>菌抗菌活性小于第一、二代B. 对G-</sup>菌抗菌作用较强C. 血浆半衰期长D.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低34.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的优点是:()A. 丙磺舒无抗菌作用,但能增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B. 增加青霉素吸收速率,增强青霉素抗菌作用C. 竞争肾小管分泌,提高丙磺舒血药浓度D. 竞争肾小管分泌,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35. 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包括:()A. 过敏反应B. 耳毒性C. 肾毒性D. 以上都是36. 增加耳毒性的药物不包括:()A. 呋塞米B. 克拉霉素C. 万古霉素D. 甘露醇37. 能增加肾毒性药物是:()A. 两性霉素BB. 多黏菌素BC. 环丝氨酸D. 以上都是38.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包括:()A. 拉氧头孢B. 他唑巴坦(三唑巴坦)C. 克拉维酸钾(棒酸钾)D. 舒巴坦39. 下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抗菌谱相对较窄B. 生物利用度低C. 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D. 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30s亚基结合40. 下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错误的是:()A. 氨苄西林+舒巴坦B.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C. 羧苄西林+克拉维酸D.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1. 大环内酯类不包括:()A. 罗红霉素B. 吉他霉素C. 克拉霉素D. 林可霉素42. 下列不能口服的药物是:()A. 林可霉素B. 阿奇霉素C. 万古霉素D. 替考拉宁43. 下列对二重感染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易产生二重感染B.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及幼儿C. 易致真菌病或伪膜性肠炎D. 用氨基苷类抗生素可控制二重感染44. 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的是:()A. 大环内酯类B. 四环素类C. 头孢菌素类D. 青霉素类45. 呋塞米与下列哪种药联用能增强耳毒性:()A. 氨苄西林B. 氯霉素C. 四环素D. 链霉素46. 喹诺酮类药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还原酶B. 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C.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D.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47. 有关解热镇痛药的镇痛原理,目前主要认为是:()A. 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 抑制末梢痛觉感受器C. 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D. 抑制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48. 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主要作用部位是:()A. 脊髓胶质层B. 外周部位C. 脑干网状结构D. 丘脑内侧核团49. 下列对胃肠道刺激较轻的药物是:()A. 对乙酰氨基酚B. 吲哚美辛C. 布洛芬D. 乙酰水杨酸50. 有关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解热镇痛药仅有中度镇痛作用B. 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无效C. 对牙痛、神经痛、关节痛效果较好D. 对胃痉挛绞痛效果较好51. 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A. 阻断M受体B. 中和过多的胃酸C. 阻断H1</sub> 受体D. 阻断H2</sub>受体52.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 奥美拉唑B. 丙谷胺C. 哌仑西平D. 西米替丁53. 多潘立酮发挥胃动力作用的机理是:()A. 激动中枢多巴胺受体B. 激动外周多巴胺受体C. 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D. 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54. 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出血有特效的药物是:()A. 哌仑西平B. 米索前列醇C. 尼扎替丁D. 洛赛克55. 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A. 抗幽门螺杆菌B. 中和胃酸C. 抑制胃酸分泌D. 保护溃疡黏膜56. 下列何药不能抑制胃酸分泌:()A. 西米替丁B. 枸橼酸铋钾C. 奥美拉唑D. 哌仑西平57. 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机理是:()A. 阻断M受体B. 阻断H1</sub>受体C. 阻断胃泌素受体D. 抑制H+</sup>、K+</sup>-ATP酶58. 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A. 米索前列醇B. 硫糖铝C. 枸橼酸铋钾D. 雷尼替丁59. 下列哪些不是ACEI主要的不良反应:()A. 低血压B. 反射性心率加快C. 高血钾D. 血管神经性水肿60. 下列关于AT1</sub>受体阻断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 常用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B. 逆转肥大的心肌细胞C. 与ACEI相比,作用选择性更强D. 影响ACE介导的激肽的降解61. 依那普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A. 抑制AngⅡ的生成B. 抑制PGE1</sub>C. 竞争性阻断AT1</sub>受体D. 抑制ACE和抑制PDEⅡ62. 硝酸甘油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为:()A. 阻断血管平滑肌α1</sub>受体B. 阻断血管平滑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C. 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D. 在平滑肌细胞内降解产生NO而发挥作用63. 关于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暂时性面颊部皮肤发红B. 搏动性头痛C. 眼内压升高D. 口干64. 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为:()A. 改善心肌的血氧供需矛盾及抗血栓B. 扩张血管C. 减慢心率D. 增加侧支血流量65. 硝酸甘油的作用不包括:()A. 扩张静脉B. 减少回心血量C. 加快心率D. 增加心室壁肌张力66. 硝酸甘油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 贴皮B. 静注C. 口服D. 舌下含服67. 下列哪项不良反应与硝酸甘油的扩血管作用无关:()A. 面部潮红B. 眼内压升高C. 直立性低血压D.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三、填空题1. 受体是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存在于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细菌学第五章

细菌学第五章
5. 转染
指受体菌从噬菌体、获取DNA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第四节 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
疾病诊断 疾病防治 基因工程
一、疾病诊断
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要做出正确的诊断,不仅要熟悉细菌的 典型特性,还要了解细菌的变异规律:
1.细菌的个体变化:
炭疽杆菌对猪为局部感染,在其咽喉部多呈不典型的竹节状, 菌体弯曲,且粗细不均。
毒力岛是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的染色体,但又位于染色体之内 的细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其主要作用是编码细菌的毒力 因子。
细菌常见的基因转移是细菌发生大的变异的一种变异机制,其包 括多个类型。
细菌细菌常见的变异类型,在疾病诊断、疾病的防治及基因工程 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参考复习题
1.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 3.试述毒力岛的概念及特点。 4. 细菌常见的变异类型有哪些? 5. 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6.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目前的研究是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选择毒力基因, 改变它,缩短了弱毒疫苗培育的时间 。
三、基因工程
基因水平的遗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 供体生物的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进行切割后, 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受体细 胞,让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安家落户,通过正常的复制和 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新育种技术。
由于单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移码突变。
半胱 丝氨 谷氨 缬氨 改变 半胱 精氨 赖氨 亮氨
DNA TGC TCG CAA GTT GA
TGC CGC AAG
TTG
↓ 读码框 × × ×
插入或缺失会造成其下游三联体密码子错读, 生成完全不同的肽链。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内酰胺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后使酶失活。
• 2.大环内酯类( macrolide) •如 • 红霉素、 • 螺旋霉素、 • 罗红霉素、 • 交沙霉素 和 • 阿奇霉素 等。

• 3.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 •如 • 链霉素、 • 庆大霉素、 • 卡那霉素、 • 妥布霉素 和 • 阿米卡星 等。
• 多肽类抗生素,如 • 多黏菌素、 • 万古霉素、 • 杆菌肽、 •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和 等。
• (二)按抗菌药物的生物来源分类 •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 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
• 第五代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敏感菌及耐药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 如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酯等。
• (3)头霉素类: • 如头孢西丁(也称头霉甲氧噻吩)等。 • (4)单环β-内酰胺类: • 如氨曲南和卡卢莫南等 。
• (5)碳青霉烯类: • 如亚胺培南等,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为泰能。 •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fēng] • 如青霉烷砜(也称舒巴坦)和克拉维酸(也称棒酸)等,能与β-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损伤细胞膜功能、

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 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 根据对病原菌作用的靶位,将其主要分为四类。(表5-1)。
•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但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基础,也 是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前提。
• 表5-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76b5e49a-6ea5-11ec-b543-7cb59b590d7d绪论1.微生物的三种类型和八种类别是什么?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术语解释:细菌L型;中介的质粒;孢子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描述一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机理。

5.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术语解释:imvic测试;热原;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文化2。

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3.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医学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文化媒体?请列出一种常见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过程中对分子氧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术语说明:消毒;消毒;不育;无菌手术;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效果及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需要什么条件和用途?4.请描述紫外线的杀菌机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5.根据杀菌能力,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哪三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感染后对个人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什么?每个类别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术语解释:噬菌体;原噬菌体;有毒噬菌体;溶原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一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释义:转换;共同的转导;溶原转化;耐药变异;卡介苗2。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1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1
第5章 抗菌药物概述 常用术语: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 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 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 为化学治疗。
2019 1
常用术语
2.
抗菌药 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的 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 菌药物。
2019
-
2
常用术语
3. 抗生素(antibiotics)
2019 6
常用术语 8. 化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
半数致死量(LD50 )与半数有效 量(ED50)的比值称为化疗指数。 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的毒性 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2019
-
7
常用术语
9.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 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 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细 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这种现 象称为PAE 。 可根据 PAE 确定用药间隔时间。
肌注:半衰期0.5~1h,作用维持4~
6h。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伤后,需 6~12h才能恢复增殖力(抗菌后效 应),一般感染每日肌注2次。
2019 16
(二) 体内过程
2、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炎时,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在脑脊液中 可达有效浓度。
3、原形经肾排泄,约10%经肾小球 滤过,90%经肾小管分泌。 丙磺舒可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 分泌,两药合用能提高青霉素的血 药浓度,延长半衰期。
2019 8
第6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
青霉素类 半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化学结构中都有β-内酰胺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3 Penicillin became available and killed Staph • 1947 First resistant strains reported • 1960s Methicillin replaced penicillin for treating Staph infections • 1961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 reported in Cairo • 1980s Methicillin resistance rising, vancomycin used as a last resort • 1992 15% of Staph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 1996 35%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 2000 50%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 2001 Vancomycin resistance reported (fortunately, not in Staph that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3.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
5.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
6.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主要有:
①磺胺类:磺胺嘧啶(SD)、磺胺甲嚼唑(SMZ)、甲氧苄啶 (TMP),复方新诺明(SMZco)等, ②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 培氟抄星,洛美沙星等。
• Deaths from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iarrhoeal diseases, measles, AIDS, malaria and tuberculosis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mortality from infection worldwide.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drugs in most of the pathogens causing these diseases ranges from zero to almost 100%. • In some instances resistance to second- and third line agents is seriously compromising treatment outcome. • The significant global burden of resistant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the emerging problems of antiviral resistance and the increasing problems of drug resistance in the neglected parasitic diseases of poor and marginalized populations.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1.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反应,可 阻止肽聚糖链的交叉连结,使细菌无法形成 坚韧的细胞壁。 β -内酰胺抗生素可与细胞膜 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ln binding proteins,PBPs)共价结合。
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有两种机制: ①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粘菌素类)呈两极性,亲水 性端与细胞膜的蛋白质部分结合,亲脂性端与细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Escherichia coli BM694 (left) and of strain BM694 harboring plasmid pAT346, which confers tobramycin resistance by trapping (right)
生产厂商停止使用药物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禽种群 及其产品中仍可检测到耐药性弯曲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 细菌耐药性 (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 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 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示。
4. 抑制核酸合成
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菌核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如:
• 利福平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 • 喹诺酮类药物可作用下细菌DNA旋转酶而抑制细菌繁殖。 •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 二者竞争二 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减步。影响核酸的合成,
抑制细菌繁殖。
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胞内成
分外漏,细菌死亡。
②酮康唑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
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细胞膜缺乏固醇类,
故作用于真菌的药物对细菌无效。
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 类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氯 霉素、红霉索和林可霉素类则主要作用于 50S亚单位,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
• 甲氧苄啶(TMP)与二氢叶酸分子中的蝶啶相似,能竞争抑制 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的生成受到抑制。TMP与磺 胺药合用(如复方新诺明)有协同作用。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 β-内酰胺类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其作用靶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 万古霉素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它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前体五肽中的D-丙氨酸-D-丙氨酸末端(D-ala-D-ala)结合,抑制 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 •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靶位 改变.此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 抗菌作用。 • 利福霉素类通过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细菌转录过程,而到达抗菌效果。 耐利福霉素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支杆菌,编码RNA聚合酶β亚基 的基因(rpoB)可产生突变,导致其不易与利福霉素类药物相结合,而产 生耐药。 • 喹诺酮可抑制DNA拓扑异构酶活性,阻止DNA复制、修复,染色体分离、 转录及其他功能,从而发挥杀菌作用。DNA拓扑异构酶Ⅱ又常称为DNA旋 转酶,其基因突变可引起耐药. • 磺胺类药物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或二氢叶酸还原酶,使细菌发生叶 酸代谢障碍,而发挥抑菌作用。耐磺胺类药物的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或 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类药物亲和力降低,或靶位酶的合成量增加。
• 判定一种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是敏感还是耐药,临
床上通常以该药物的治疗浓度(该药常用量在血清
中的浓度)与该药对细菌的MIC的相对关系而定。
如果此种药物的治疗浓度大于MIC为敏感,反之则 为耐药。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 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 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required for the MIC, the less susceptible the isolate is to the antimicrobial being tested (it takes more drug to inhibit growth).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7. 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括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林可霉 素和克林霉素等。
• 按生物来源分类
l.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Polymyxin )和杆菌 肽(Bacitracin )。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现在多用其
半合成产物。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 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苗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常见的抗 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指对病原 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 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 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特异病原微生物 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 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B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抗菌药物必须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毒 性作用(有效性和特异性),对病人不造成损 害(安全性)。 •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影响核酸合成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抗菌素抑菌杀菌作用
抗菌素抑菌杀菌作用
Molecular targets of antibiotics on the bacteria cell
• Resistance is not a new phenomenon; it was recognized early as a scientific curiosity and then as a threa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outcome. • Resistance costs money, livelihoods and lives and threatens to und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elivery programmes. • Antimicrobial use is the key driver of resistance. Paradoxically this selective pressure comes from a combination of overus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for minor infections, misuse due to lack of access to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under use due to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complete treatment cours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