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NA的亲和力,四环素发挥其抗菌作用。 耐药菌 可产生一种蛋白质,后者与核蛋白体相互作用,使 蛋白质合成不受影响,称核蛋白体保护作用。基因 有tetM、tetO、tetP、tetW等。
值得注意的是 :核蛋白体保护基因tetM 2004年国外在鸡、猪粪便样品大肠杆菌中检出
2006年在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中检出
同类药物的交替使用,对临床治疗意义不大,除非该药有新 的作用靶点。
8、耐药质粒的消除
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硫酸钠、环丙沙星。 中药有蒲公英、黄连素、土茯苓、 金银花等
9、研发新的作用靶点药物 酮内酯类——泰利霉素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
控制细菌耐药,任重道远。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染色体突变:
gyrA gyrB parC parE
质粒介导:
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AAC(6')-Ib-cr
3、氨基糖苷苷类
耐药的主要机制 1.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有三类: 乙酰转移酶修饰酶基因: AAC(1)、 AAC(2)等。 磷酸转移酶修饰酶基因:APH-I、 APH-II等 核苷转移酶修饰酶基因: ANT-I 、ANT-II等。
四、水平扩散机制
1.质粒接合或转化 2.噬菌体转导
3.插入序列、转座子 这些可移动元件参与了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
a. 插入序列(Inserted sequence,IS)
插入序列元件(IS element) 编码一种转座酶,加上有末端重复序列,参与 了基因的重组,这与耐药基因的表达和转移有很 大关系。可在染色体、质粒间移动。
以大肠埃希菌为显著。涉及gryA、gryB和Par C 和 ParE基因。
2. 质粒介导的耐药(PMQR)机制有四种
(1)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qnr family qnrA、qnrB、 qnrC、 qnrD、qnrS等。 Protection of quinolone targets
(2)喹乙醇外排泵-oqxAB 介导对喹乙醇、氟喹诺酮类、ampicilin 等的耐药 。
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喹乙 醇、消毒剂等。
注:从人体内分离到的超级耐药菌在动物源细菌 中尚未检测出。
附:NDM-1超级细菌
NDM1-New Dehli metallo beta-lactamase
对三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叫多重耐药菌(MDR) MDR- resistance to ≥ 3 classe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Extensive Drus Restant-XDR XDR- resistance to all but 1 or 2
Pan Drus Restant-PDR PDR- resistance to all antibiotics as first-line emperical therapy
Extreme Drus Restant-XDR XDR- resistance to all antibiotics as first-line plus second-line drugs
1、研究涉及的细菌和药物
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 杆菌、里默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魏氏梭菌、空肠弯 曲菌等。
菌菌株样品来源:临床分离菌、健康动物分离菌、 动物粪便、饲养场工作人员、饲养场周围土壤等。
研究的药物覆盖了80%以上的药物品种: 氟喹诺酮类、磺胺药、氨基糖苷类、大环内
2010年我们在鸭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中检出 tetM能介导对本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
素的耐药。
三、多重耐药机制
多种耐药基因在同一菌株中的 同时表达,即多种耐 药机制同时并存。
如一个耐药质粒上可有几个耐药基因如CTX-M基因 与RmtB基因位于一个耐药质粒上,可共同转移。
又如一个细菌可含携带不同耐药基因的多个质粒。
(3)AAC(6)-Ib-cr基因 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ferase 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 .
(4) qepA基因 quinolone efflux pump
图1 细菌对喹诺酮类主要耐药机制 Fig. 1 Main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bacteria to quinolones
端和中间的耐药基因盒可变区
图3 1类整合子的结构示意图 Fig. 3 Class 1 integron structure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四、细菌耐药与临床用药
1.人类不可能消除耐药性,但可控制耐药性。停用某类抗 菌药,只能降低耐药发展速度,并不能完全消除耐药性。
2.中药等可部分替代抗菌药,但不能替代治疗。
3.在人和动物细菌病中取消抗菌药的使用不现实,但要控制 规范抗菌药的使用。
超级细菌(Superplugs)指超级耐药菌
Extreme Drus Restant-----Pan Drus Restant Extensive Drus Restant Multi drug resistant
Superplugs≈PDR≈XDR
-XDR -PDR -XDR -MDR
对几乎所有有效的药物均耐药叫泛耐药菌 即超级耐药菌
动物源细菌耐药机制
一、概述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且 呈逐年上升、多样化趋势。
主要以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为 特点,可在致病菌、非致病菌种内、种间相互传播 。
新型抗菌药尤其是针对耐药靶点的新药研制缓慢。
耐药本质:是细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受多种调控 因子调控、多重耐药机制并存的适应性反应。
PBP1是合成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 PBP2是细菌处于 非生长状态的转肽酶; PBP3为与细菌分裂有关的转 肽酶; PBP4在粘肽二级交联过程中具有转肽酶和羧 肽酶的双重活性。
目前与金葡菌PBPs密切相关的耐药菌是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 MRSA)。其耐药机制为产生PBP2a和 PBP2‘,编码PBP2a基因为mecA。
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E.cloacae, C.freundii, Morganella morganni, 不动杆菌等
只有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有效
英国13名新生儿感染,1名死亡,但感染不是死 亡的唯一原因。
全球包括英、法、美、加、比利时、澳、荷、日 本、香港、台湾、中国大陆都有感染。
科学家正在研究青蛙皮肤分泌物寻找新药
非特异性机制
1.细菌外膜通透性降低 -多重耐药
2.细胞膜上的外排泵能主动将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泵 出菌体外,产生非特异性耐药.
药. 泵出
AcrAB-TolC的结构及药物外排机制 Fig. 3 The AcrAB-TolC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efflux)
2.质粒介导的高水平耐药基因 RmtA、 RmtB、RmtC、RmtD、RmtE等。 能介导对几乎所有本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
4、四环素类
1、四环素外排泵: 菌体编码产生药物泵出系统使导致四环素耐药 的重 要机制。基因有tetA、tetB、tetC、tetD、tetE等。
2、核蛋白体保护作用 通过降低30s核蛋白体亚基A位点和P位点氨基酰
对MRSA最有效的药物是万古霉素。
阴性菌耐药主要机制
产生β-内酰胺酶: 主要有:β-内酰胺酶、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 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等。
ESBLs的基因型: TEM型、SHV型、OXA型、CTX型和其他型共 五型。
2、氟喹诺酮类
1. 染色体介导的旋转酶基因突变:
C.整合子/基因盒系统
整合子(integrons,In)
是一个可移动的基因元件,能在自身整合酶的作用 下识别、捕获、整合或剪切外源性耐药基因,并在 自身启动子的参与下表达耐药基因,从而使细菌获 得多种耐药表型
整合子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5'端的整合酶基因( IntΙ)、启动子和一个基因重组位点AttΙ,3'保守
除携带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它特殊 功能基因(如耐药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糖发酵 基因、肠毒素基因、结构基因等)。
转座子,序列长度超过2kb,其结构分为两部分,即 两端臂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和中心序列。
末端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所识别,与插入功能相关 。
转座子Tn1721-与四环素类耐药有关
二、细菌耐药机制
1、 β-内酰胺类 作用靶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 PBPs)。
β-内酰胺类通过抑制PBPs而干扰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 ,使细菌变为球形体、丝状体以及分裂障 碍,从而杀菌。一种细菌常含4-8种PBPs。
PBPs改变是阳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有5种PBPs。
4.控制耐药菌感染的另一策略是:使耐药菌毒力降低或 丧失。
5、耐药酶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等。
6、外排泵抑制剂 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
7、联合用药 包括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氨基糖苷类+ β-内酰胺类、氟喹
诺酮类+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经验用药)
插入序列:IS26、ISEcp1、IS903等。
CTX-M-1族基因环境示意图 (图片源自“Eckert C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57:14-23”)
b.转座子(Tn)
转座子(Tn)是一类基因组中可独立移动的DNA 片段,可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 行移动,是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序 列,故又称为“跳跃基因”或移动基因。 Tn不能像质粒那样独立复制,必须依附在染色体 、质粒或噬菌体上与之同时复制。 Tn在质粒之间、质粒与染色体之间、噬菌体与染 色体之间的转移现象称为转座。
值得注意的是 :核蛋白体保护基因tetM 2004年国外在鸡、猪粪便样品大肠杆菌中检出
2006年在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中检出
同类药物的交替使用,对临床治疗意义不大,除非该药有新 的作用靶点。
8、耐药质粒的消除
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硫酸钠、环丙沙星。 中药有蒲公英、黄连素、土茯苓、 金银花等
9、研发新的作用靶点药物 酮内酯类——泰利霉素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
控制细菌耐药,任重道远。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染色体突变:
gyrA gyrB parC parE
质粒介导:
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AAC(6')-Ib-cr
3、氨基糖苷苷类
耐药的主要机制 1.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有三类: 乙酰转移酶修饰酶基因: AAC(1)、 AAC(2)等。 磷酸转移酶修饰酶基因:APH-I、 APH-II等 核苷转移酶修饰酶基因: ANT-I 、ANT-II等。
四、水平扩散机制
1.质粒接合或转化 2.噬菌体转导
3.插入序列、转座子 这些可移动元件参与了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
a. 插入序列(Inserted sequence,IS)
插入序列元件(IS element) 编码一种转座酶,加上有末端重复序列,参与 了基因的重组,这与耐药基因的表达和转移有很 大关系。可在染色体、质粒间移动。
以大肠埃希菌为显著。涉及gryA、gryB和Par C 和 ParE基因。
2. 质粒介导的耐药(PMQR)机制有四种
(1)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qnr family qnrA、qnrB、 qnrC、 qnrD、qnrS等。 Protection of quinolone targets
(2)喹乙醇外排泵-oqxAB 介导对喹乙醇、氟喹诺酮类、ampicilin 等的耐药 。
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喹乙 醇、消毒剂等。
注:从人体内分离到的超级耐药菌在动物源细菌 中尚未检测出。
附:NDM-1超级细菌
NDM1-New Dehli metallo beta-lactamase
对三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叫多重耐药菌(MDR) MDR- resistance to ≥ 3 classe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Extensive Drus Restant-XDR XDR- resistance to all but 1 or 2
Pan Drus Restant-PDR PDR- resistance to all antibiotics as first-line emperical therapy
Extreme Drus Restant-XDR XDR- resistance to all antibiotics as first-line plus second-line drugs
1、研究涉及的细菌和药物
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 杆菌、里默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魏氏梭菌、空肠弯 曲菌等。
菌菌株样品来源:临床分离菌、健康动物分离菌、 动物粪便、饲养场工作人员、饲养场周围土壤等。
研究的药物覆盖了80%以上的药物品种: 氟喹诺酮类、磺胺药、氨基糖苷类、大环内
2010年我们在鸭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中检出 tetM能介导对本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
素的耐药。
三、多重耐药机制
多种耐药基因在同一菌株中的 同时表达,即多种耐 药机制同时并存。
如一个耐药质粒上可有几个耐药基因如CTX-M基因 与RmtB基因位于一个耐药质粒上,可共同转移。
又如一个细菌可含携带不同耐药基因的多个质粒。
(3)AAC(6)-Ib-cr基因 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ferase 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 .
(4) qepA基因 quinolone efflux pump
图1 细菌对喹诺酮类主要耐药机制 Fig. 1 Main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bacteria to quinolones
端和中间的耐药基因盒可变区
图3 1类整合子的结构示意图 Fig. 3 Class 1 integron structure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四、细菌耐药与临床用药
1.人类不可能消除耐药性,但可控制耐药性。停用某类抗 菌药,只能降低耐药发展速度,并不能完全消除耐药性。
2.中药等可部分替代抗菌药,但不能替代治疗。
3.在人和动物细菌病中取消抗菌药的使用不现实,但要控制 规范抗菌药的使用。
超级细菌(Superplugs)指超级耐药菌
Extreme Drus Restant-----Pan Drus Restant Extensive Drus Restant Multi drug resistant
Superplugs≈PDR≈XDR
-XDR -PDR -XDR -MDR
对几乎所有有效的药物均耐药叫泛耐药菌 即超级耐药菌
动物源细菌耐药机制
一、概述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且 呈逐年上升、多样化趋势。
主要以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为 特点,可在致病菌、非致病菌种内、种间相互传播 。
新型抗菌药尤其是针对耐药靶点的新药研制缓慢。
耐药本质:是细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受多种调控 因子调控、多重耐药机制并存的适应性反应。
PBP1是合成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 PBP2是细菌处于 非生长状态的转肽酶; PBP3为与细菌分裂有关的转 肽酶; PBP4在粘肽二级交联过程中具有转肽酶和羧 肽酶的双重活性。
目前与金葡菌PBPs密切相关的耐药菌是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 MRSA)。其耐药机制为产生PBP2a和 PBP2‘,编码PBP2a基因为mecA。
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E.cloacae, C.freundii, Morganella morganni, 不动杆菌等
只有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有效
英国13名新生儿感染,1名死亡,但感染不是死 亡的唯一原因。
全球包括英、法、美、加、比利时、澳、荷、日 本、香港、台湾、中国大陆都有感染。
科学家正在研究青蛙皮肤分泌物寻找新药
非特异性机制
1.细菌外膜通透性降低 -多重耐药
2.细胞膜上的外排泵能主动将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泵 出菌体外,产生非特异性耐药.
药. 泵出
AcrAB-TolC的结构及药物外排机制 Fig. 3 The AcrAB-TolC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efflux)
2.质粒介导的高水平耐药基因 RmtA、 RmtB、RmtC、RmtD、RmtE等。 能介导对几乎所有本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
4、四环素类
1、四环素外排泵: 菌体编码产生药物泵出系统使导致四环素耐药 的重 要机制。基因有tetA、tetB、tetC、tetD、tetE等。
2、核蛋白体保护作用 通过降低30s核蛋白体亚基A位点和P位点氨基酰
对MRSA最有效的药物是万古霉素。
阴性菌耐药主要机制
产生β-内酰胺酶: 主要有:β-内酰胺酶、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 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等。
ESBLs的基因型: TEM型、SHV型、OXA型、CTX型和其他型共 五型。
2、氟喹诺酮类
1. 染色体介导的旋转酶基因突变:
C.整合子/基因盒系统
整合子(integrons,In)
是一个可移动的基因元件,能在自身整合酶的作用 下识别、捕获、整合或剪切外源性耐药基因,并在 自身启动子的参与下表达耐药基因,从而使细菌获 得多种耐药表型
整合子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5'端的整合酶基因( IntΙ)、启动子和一个基因重组位点AttΙ,3'保守
除携带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它特殊 功能基因(如耐药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糖发酵 基因、肠毒素基因、结构基因等)。
转座子,序列长度超过2kb,其结构分为两部分,即 两端臂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和中心序列。
末端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所识别,与插入功能相关 。
转座子Tn1721-与四环素类耐药有关
二、细菌耐药机制
1、 β-内酰胺类 作用靶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 PBPs)。
β-内酰胺类通过抑制PBPs而干扰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 ,使细菌变为球形体、丝状体以及分裂障 碍,从而杀菌。一种细菌常含4-8种PBPs。
PBPs改变是阳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有5种PBPs。
4.控制耐药菌感染的另一策略是:使耐药菌毒力降低或 丧失。
5、耐药酶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等。
6、外排泵抑制剂 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
7、联合用药 包括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氨基糖苷类+ β-内酰胺类、氟喹
诺酮类+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经验用药)
插入序列:IS26、ISEcp1、IS903等。
CTX-M-1族基因环境示意图 (图片源自“Eckert C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57:14-23”)
b.转座子(Tn)
转座子(Tn)是一类基因组中可独立移动的DNA 片段,可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 行移动,是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序 列,故又称为“跳跃基因”或移动基因。 Tn不能像质粒那样独立复制,必须依附在染色体 、质粒或噬菌体上与之同时复制。 Tn在质粒之间、质粒与染色体之间、噬菌体与染 色体之间的转移现象称为转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