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阻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量度。

电阻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形状、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电阻计算公式有以下几个。

1.电阻的定义
电阻的定义是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这个公式
表明了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所产生的电压与电阻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大小
成正比。

2.串联电阻的计算
串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从一个电阻流过后再流
入下一个电阻。

当几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
Rt=R1+R2+...+Rn。

3.平行电阻的计算
平行电阻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
分支。

当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可以通过公式
1/Rt=1/R1+1/R2+...+1/Rn计算得到。

4.直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可以通过公式P=IV计算得到,其中P是功率,I
是电流,V是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U=IR,可以将功率公式改写为P=I^2R
或者P=U^2/R。

5.恒流电源下的电阻计算
当电流经过一个恒流电源时,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R=U/I计算得到,其中R是电阻,U是电压,I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U=IR,可以将电阻公式改写为R=P/I^2或者R=U^2/P,其中P是功率。

以上是初中物理电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计算电阻、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量电阻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量电阻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量电阻测量电阻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1.电流-电压法(欧姆定律法):这是最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可以通过测量电流I和电压V来计算得出。

首先将待测电阻连接到电路中,然后通过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再通过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R=V/I计算得出电阻值。

2.桥式测量法(维尔斯通桥法):维尔斯通桥法利用了电压跨越平衡法来测量电阻。

这个方法需要使用一个维尔斯通桥电路,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已知电阻和测量电阻之间的比例,使得维尔斯通桥电路平衡。

当桥平衡时,可以通过测量平衡的条件得到待测电阻的值。

3.电流比较法(毫伏法):这个方法适用于测量较小电阻的情况。

通过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接通电流源,测量两个电阻之间的电压。

然后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电流。

接着能够根据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之间的电压比例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4.阻值表法(利用标准电阻):这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利用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通过连接到待测电阻,并通过电流源提供电流或者电压,然后通过测量电压差或者电流的大小推导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万用表测量法:使用万用表也可以测量电阻。

将待测电阻与万用表的测量端口相连,选择电阻档位,然后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得到电阻的阻值。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在实际进行测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所拥有的实验仪器,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电阻的测量。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
电阻(10Q)、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
i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ii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iii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先闭合S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
再同时闭合S1和S2,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根据测得的电压值U1、U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
0。
这个实验再一次验证
(电源(电压未知)、
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
根据分压公式可计算出Rx的值: 实验步骤:
方法三:
S接a时,读出电压表示数S接b时,读出电压表示数 表达式:
方法四、实验步骤:
5.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接线柱。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 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
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 了这一点。
(是温度。)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二)测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1.只用电压表,定值电阻Ro,
不用电流表(伏阻法)所给器材:
开关、
式)
方法一:如果只用一只电压表,用图3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一、电阻的概念。

1. 定义。

-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用字母R表示。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 单位。

-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 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kΩ = 1000Ω,1MΩ=1000000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 材料。

- 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例如,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银、铜、铝等金属的电阻较小,而镍铬合金等的电阻较大。

2. 长度。

- 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例如,同样粗细的铜导线,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3. 横截面积。

- 在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例如,长度相同的两根铜导线,粗的那根电阻小。

4. 温度。

-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如,灯泡中的灯丝(钨丝)在刚通电时温度较低,电阻较小,电流较大;随着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流减小,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但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材料。

三、电阻的串并联。

1. 串联电阻。

- 特点。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 R_1+R_2+·s+R_n。

-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根据U = IR,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U_1:U_2=·s:U_n = R_1:R_2:·s:R_n。

- 实例。

- 节日小彩灯,一个小彩灯坏了,整串灯都不亮,这是因为小彩灯是串联的,串联电路中一处断路,整个电路就没有电流了。

2. 并联电阻。

- 特点。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_1)+(1)/(R_2)+·s+(1)/(R_n)。

- 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根据I = (U)/(R),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即I_1:I_2=·s:I_n=(1)/(R_1):(1)/(R_2):·s:(1)/(R_n)。

初中物理课件:电阻

初中物理课件:电阻

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探究新知
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 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
符号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导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B.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C.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比铁导线的导电性能好,说明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
导入新知
【想一想】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 要的用电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 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铜质导线
开关触点用银做 铝质导线
素养目标
2. 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 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 种性质。
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D.长1m、截面积1mm2的家用铜导线,电阻约为几百

巩固练习
例 如图所示,如果将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到A、B之间, 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__灯__泡__的__亮__度_____来判 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 则可以用___电__流____表替换灯泡,作进一步的判断。
基础巩固题
1. 有材料相同的a、b、c三根电阻线,它们的电阻 分别是Ra=10Ω、Rb=15Ω、Rc=20Ω 如果它们的长度相同,则最粗的是__R_a___线。
如果它们的粗细相同,则最长的是__R__c__线。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将一根阻值为12Ω的电阻线接入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通过其电流为0.5A,其电阻为__1_2__Ω,当开
0.096
1. 为什么不用又多又便宜的钢铁来做导线?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电阻》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电阻》精品课件

• 欧姆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欧姆定律。另外,欧姆还 发现了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及横截面的关系。
• 为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欧姆”,以他的姓氏命名。
知识点2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问 题 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电阻的大小还和 哪些因素有关?
猜 想 ➢ 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长度有关;
➢ 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粗细有关;
实验电路 实验现象
接不同的导体,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演示2 在上述实验中,接入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 化,并继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电路
AB A
实验现象
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小灯泡较明亮; 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小,小灯泡较暗。
问题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镍铬合金丝的大,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2.单位:欧姆(ohm),简称欧,符号Ω。 3.电阻的单位还有:兆欧(MΩ) 千欧(kΩ) 换算关系是: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电阻器 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
解析:仪表的表盘上标的是所测物理量的单位的符号,电阻的 单位是欧姆,其符号是 Ω.
课堂小结
电阻
导体本身的 一种性质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 欧(kΩ)、兆欧(MΩ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响 因
导体的材料
素 因素
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温度(一般忽略不计)
1.有两段导线A和B,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线 A的电 流较大,通过导线B的电流较小,哪段导线的电阻大?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阻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串联: R=R1+R2+...+Rn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 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初二物理电阻计算公式中考物理复习电阻知识伏安法测电阻: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根据初中物理的电学公式,电阻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电阻(R)的计算公式为:R = U / I
- 其中U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V)
- 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
-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要计算电阻的大小,需要已知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例如,如果
已知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为2安培,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R = U / I = 12 V / 2 A = 6 Ω
因此,电阻的大小为6欧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公式适用于简单的电路,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线性的。

对于更复杂的电路,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和公式来计算电阻的大小。

以上是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

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 电阻(R)的计算公式为:R = U / I
- 其中U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V)
- 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
-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如需计算电阻大小,需要已知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例如,已知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为2安培,可进行如下计算:
R = U / I = 12 V / 2 A = 6 Ω
因此,电阻的大小为6欧姆。

需注意,该计算公式适用于简单电路,其中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关系。

对于更复杂的电路,需考虑其他因素和公式来计算电阻的大小。

以上是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1电阻【教学目的】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媒体】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教学安排】【新课导入】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

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1. 实验探究(1)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

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

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

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

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

初中物理电学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电阻公式
物理中,电阻是电路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它可以阻止电流在齐次电路中流动。

电阻公式是:电阻=电压(V)/电流(I),符号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是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阻两个重要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电阻器都包含一种特殊的晶体。

当电子从一个晶体端(极)流经到另一端晶体(极)时,它将受到一定数量的电压和电流的抵抗,这就是电阻的本质。

从基本电学知识可知,由于晶体抗电路内电流的作用,晶体对电流的抵抗是固定的,这种
抗电流力称为电阻。

它可以准确地表示了电子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障碍程度,这也正是电
阻公式的基础。

不同的电阻元件具有不同的电阻,电路设计受到具体的电阻器的影响,因此电阻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电阻的计算的大部分原理都是和欧姆定律紧密相关的,在求解电流问题时,可以根据电阻公式来求出电流。

像电路的计算中,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这就有助于求出电路中
不同元件的电压差。

在现实中,电阻在控制电流、电压和转换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从精密的稳定电路、传输线到高电压分布电网中都有应用。

因此,每一个物理工程师、理论工程师都应该深入探究电阻公式,了解电阻的特性和用途,以便更好地应用它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去。

初中物理电学第5讲 电阻

初中物理电学第5讲  电阻

电阻知识点梳理一、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2、符号:R,(电路图符号)3、单位:欧姆,用符号“Ω”表示特别注意:一般来讲,导体的电阻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常用电流大小来间接判断电阻大小。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电阻率(不是密度):描述导体材料的物理量②l:导体棒的长度③S:导体的横截面积④T:温度,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阻值越大;对于一些特殊材料,比如玻璃,在常温下,为绝缘体,但温度升高到一定时,变成导体,阻值变小。

三、半导体和超导现象1、半导体(1)定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2)各种电阻式传感器(受到影响后,电阻的阻值变化较大)①压敏电阻:材料受到压力越大,电阻越小,例如电子秤。

②热敏电阻:材料所处温度越高,电阻越小,例如火灾报警器。

③光敏电阻:材料受到光线照射后,电阻发生变化。

例如光控灯。

2、超导现象(1)定义: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就变为零,此即为超导现象。

(2)特点:①在电厂发电、输送电能、存储电能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电能的损耗;②知道电子元件的时候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3)应用:超导电视、超导电缆、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等等四、变阻器1、定义: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的电学元件2、分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3、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2)各种表现形式(3)构造①金属杆:电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②电阻丝:缠绕在滑动变阻器的瓷筒上,电阻较大,电阻丝外层用绝缘物质包裹。

③接线柱:一共四个,金属杆两端有两个,电阻丝两端有两个 ③滑片P :可以沿着金属杆移动,同时与金属杆、电阻丝连接。

(4)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50Ω 1A ”的物理意义 ①50Ω:代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0欧姆; ②1A :代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

(5)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①务必“一上一下”接法,通过调节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切忌“同上”或“同下”连接 注意:①若“同上”接入电路,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调节滑片P 的位置并不能改变电阻的大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处于最大值,极易烧坏用电器;②若“同下”接入电路,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调节滑片也不能改变电阻大小,不能达到改变电阻的目的。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测量电阻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测量电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
1.电流-电压法
该方法是最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之一、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两端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值。

首先,将待测电阻与电源和电表连接成电路,调节电压和电流大小。

然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使用欧姆定律
V=IR来计算电阻值。

2.桥式测量法
桥式测量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常见的桥式测量电阻的电路有魏斯顿电桥和麦克斯韦电桥。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量电阻。

电桥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桥平衡条件,在测量物体两端加入可调的电阻使电桥平衡,从而得到电阻值。

3.四点测量法
四点测量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电阻小的物体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待测电阻两端加入两个电流探头和两个电压探头,并分别测量加在电阻上的电流和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计算这两个值来得到电阻值。

4.温升法
温升法是一种测量电阻的间接方法,通过测量电阻产生的热量来计算电阻值。

方法是先用一个恒定的电流通过待测电阻,然后测量电阻上的温升,根据物体的材料和尺寸来计算电阻值。

5.多用电表法
多用电表法是一种利用多个电表来测量电阻的方法。

原理是根据欧姆
定律,通过连接多个电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然后使用电阻公式计算电阻值。

总结起来,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电流-电压法、桥式
测量法、四点测量法、温升法和多用电表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
合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15篇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15篇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

要求学生暂不揭开。

),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回答略)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引出本节。

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2.进行新课(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

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

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

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

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即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初中物理《电阻》教学PPT课件

初中物理《电阻》教学PPT课件
2.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 电压大小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知2-讲
【例2】[中考·福建] 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 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 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 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知2-讲
2.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知2-讲
实验2: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知2-讲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m) (mm2)
电流 (A)
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电阻
镍铬合金 1
S
镍铬合金 1
2S
实验2的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实验3: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实验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 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知1-讲
定义 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1)导体能让电流通过,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符号2.符号:R。 在电路中的符号:

单位 欧姆,简称欧,用字母Ω表示。
【解析】 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知1-讲
总结
电阻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图所示。
知1-讲
即:1 MΩ=1 000 kΩ, 1 kΩ=1 000 Ω。
知1-练
1 一根锰铜线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导线电 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C ) 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 C.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 D.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基本概念1.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作用。

简单来说,电阻就是阻碍电流通过的一种物质属性。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单位为欧姆(Ω)。

2.电阻的种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两种。

- 固定电阻:其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电阻器、电炉等。

- 可变电阻:其电阻值可以通过外部条件调节,例如电位器、温变电阻等。

3.电阻的作用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电流: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可以将电压分成不同的部分,实现电压分压。

- 保护作用:电阻可以用于保护电路中其他元件,如灯泡电阻、熔丝等,当电流过大时可以通过电阻减小电流。

- 调节作用:可变电阻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起到调节功能。

二、电阻的物理特性1.电阻的材料导体的电阻值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与温度相关。

通常依照导体电阻温度变化率的不同,可将导体分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电阻。

- 正温度系数电阻:它指的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增加的导体,如铜、铝等。

- 负温度系数电阻:它指的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的导体,如硅、锗、碳等。

2.电阻的长度、直径和物质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导线的直径成反比。

同时,不同的导线材料的电阻也是不同的,铜导线的电阻小,而铁导线的电阻大。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电阻可以串联和并联。

- 串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简单加和。

- 并联: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的最小值。

三、电阻的相关公式及运用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明了在一定范围内,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公式为:U = I * R2.功率公式电阻上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I²R = U²/R = U×I3.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阻的电阻值等于各电阻的简单加和:R = R₁ + R₂ + R₃ + ...4.并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的电阻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 = 1/R₁ + 1/R₂ + 1/R₃ + ...四、电阻的应用1.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电流限制、电压分压、保护作用、调节作用等。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详解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一种表现。

了解电阻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阻的知识点。

1.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物质对于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Ω)来表示。

2.电阻的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来计算:R=V/I,其中R表示电阻的大小,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电阻的种类:常见的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的阻值不可调节,而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电阻的颜色识别:固定电阻通常会在外部标记有色环或色条,通过识别颜色可以确定电阻的阻值。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通过组合可以确定电阻的阻值。

5.串联电阻:当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电流会依次通过每个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

6.并联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流通过每个电阻。

与串联电路不同,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可以通过公式1/R=1/R1+1/R2+1/R3...计算出并联电阻的大小。

7.导体与绝缘体:导体是电流容易通过的物质,而绝缘体则是电流难以通过的物质。

导体通常具有低电阻,而绝缘体则具有高电阻。

8.对电阻的影响:电阻的大小受到温度、长度和截面积的影响。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截面积的减小而增大。

9.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调节电阻的阻值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实现对电器的调节和控制。

10.电阻的损耗:电阻会导致电能的转化为热能,这被称为电阻的损耗。

电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电阻的存在而产生的热量需要有效散热,否则会导致电器损坏。

总结起来,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一种表现。

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不同种类以及对电阻的影响因素。

初步了解电阻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电阻的应用和电阻的损耗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知识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知识点电阻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电阻的应用。

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量度。

它的单位是欧姆(Ω),表示为R。

当电流从一个点流向另一个点时,经过材料内部时会受到电阻的阻碍,并产生热量。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材料的形状和尺寸。

二、电阻的影响因素1. 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材料的电阻大小不同。

金属一般具有较低的电阻,所以在电路中经常用金属做导线。

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则具有较高的电阻。

2. 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电阻还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有关。

通常情况下,导线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线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例如,如果我们将一根导线的长度加倍,它的电阻将会增加两倍。

3. 温度:电阻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内的原子运动更加剧烈,导致电阻的增加。

三、电阻的应用电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1. 发热器:家庭中的电热器和电炉都有电阻作为发热元件。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并加热周围环境。

2. 电灯:电灯是另一个常见的电阻应用。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电阻会使灯泡发热并闪亮。

3. 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中,电阻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

例如,我们在音响中调节音量时,实际上是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影响电流,从而调节音量。

4.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阻值。

它通常由一个线圈或一些电阻元件组成,在电路中起着调节电阻大小的作用。

4. 电子器件保护:在电路中,电阻也用于保护电子器件。

例如,将一个合适的电阻连接到一个LED灯上,可以防止LED因过电流而损坏。

总结:电阻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形状和尺寸以及温度。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电阻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本文将对电阻的基本知识、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与电路的关系进行总结。

# 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是指导体中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

在电路中,电阻以符号“R”表示,其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的强弱,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电阻率(ρ)也不同。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与材料的形状、尺寸无关。

2. 长度: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 横截面积: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成反比。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4. 温度: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也会随之增大。

#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 = \rho \frac{L}{A} \]其中,R 是电阻值,ρ 是电阻率,L 是导体长度,A 是导体横截面积。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值等于各个电阻值之和。

\[ R_{total} = R_1 + R_2 + ... + R_n \]2. 并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 \frac{1}{R_{total}} = \frac{1}{R_1} + \frac{1}{R_2} + ... + \frac{1}{R_n} \]#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定律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 I = \frac{U}{R} \]这个公式可以变形为计算电压或电阻:\[ U = IR \]\[ R = \frac{U}{I} \]# 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电功率(P)是电流做功的速率,与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有关系。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 = UI \]根据欧姆定律,还可以写成:\[ P = I^2R \]\[ P = \frac{U^2}{R} \]# 电阻的测量电阻通常使用欧姆表进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阻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阻,用字母_____表示;2、电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1MΩ=____kΩ=____Ω;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__,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不同材料的导体,导电性能___________)、________(导体越长电阻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体的横截面越小电阻越______)和_________(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______)。

4、导体:。

半导体: 。

如: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注意: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5、电阻大小:白炽灯: 约 800 欧姆 人体: 约10000 欧姆 【答案】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R 2、欧姆;欧;Ω;1000;1000000 3、性质;材料;一般不同;长度;大;横截面积;大;温度;大二、滑动变阻器结构图知识梳理电阻1、原理:通过滑动片改变串联在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___,来改变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2、在电路中的符号是________;3、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____联在电路中;接法:___________;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_____________;4、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6、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度2、3、选、串、接、调;串;“一上一下”;调到最大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5、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6、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例题解析一、电阻知识点一:电阻的概念【例1】电阻用字母____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50KΩ=_______MΩ=_______Ω。

【难度】★【答案】R;欧(姆);Ω;0.05;50000【例2】物理量的单位常用科学家名字命名,以下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命名为电阻单位的是()A.安培B.欧姆C.库仑D.伏特【难度】★【答案】B【例3】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才有电阻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C.导体中的电流越小,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难度】★【答案】D知识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例1】(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___,它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_______(有关、无关);(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也______(相同、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就越___;导体越短,电阻就越___;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粗,电阻就越___;导体越细,电阻就越___;对于大多数的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就越___。

【难度】★【答案】(1)性质;无关(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3)不同;大;小;小;大;大【例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A.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粗的比细的电阻小B.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短的比长的电阻小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比铁丝小D.长度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可能比铁丝大【难度】★【答案】C【例3】某导线长5m,它的电阻为2Ω,将它对折后,并起来使用,则它的电阻将()A.大于2ΩB.等于2ΩC.小于2ΩD.不能确定是否变化【难度】★【答案】C【例4】有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已知甲和乙一样粗,但甲比乙长;乙和丙一样长,但乙比丙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的电阻最大B.乙的电阻最大C.丙的电阻最大D.无法判断【难度】★【答案】A【例5】白炽灯泡的灯丝断开后,可把断头搭接起来继续使用,这时灯丝的()A.电阻变大,电流减小B.电阻变小,电流增大C.电阻和电流都增大D.电阻和电流都减小【难度】★★【答案】B【例6】铜导线甲、乙长度相等,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导线的电阻______乙导线的电阻。

若将甲导线电阻为R,现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它的电阻变为______。

【难度】★★【答案】小于;4R知识点三: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例1】给你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一个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1)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2)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3)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关系;由上述实验器材,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A.只有(1)B.(2)C.(1)和(2)D.(1),(2)和(3)【难度】★【答案】C【例2】某中学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们想到出电影院时门越窄,通道越长则人流越难通过,由此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他们找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各种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

(1)请你根据电路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实物电路。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____。

(3)经过测量,他们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序号物理量123456789…长度L/m 2.0 4.0 6.0 2.0 4.0 6.0 2.0 4.0 6.0…横截面积S/mm2 1.0 1.0 1.0 2.0 2.0 2.0 4.0 4.0 4.0…电阻R/Ω 2.0 4.0 6.0 1.0 2.0 3.00.5 1.0 1.5…(a)比较表中的第l、2、3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表中数据如1、4、7或2、5、8或3、6、9,你还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答案】(1)略(2)断开;b端(3)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例3】如图是小丽为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而设计的电路图。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缺少一个元件,她应补充接入的元件是______;(2)为粗略判断电阻大小,可观察______;(3)另有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小丽的电路进行改进:甲把灯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

你认为______同学的改进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答案】(1)开关(2)灯泡的亮度(3)乙,灯泡能保护电路【例4】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ρL/S,其中R、L、S分别表示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而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红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猜想2: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3: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于是小红找来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材料长度L/m横截面积S/m2电阻R/Ω电阻率ρ1铜 1.0 1.0×10﹣70.17 1.7×10﹣82铜 2.0 1.0×10﹣70.34 1.7×10﹣83铜 1.00.5×10﹣70.34 1.7×10﹣84铁 1.0 1.0×10﹣7 1.0 1.0×10﹣75镍铬合金 1.0 1.0×10﹣711.0 1.1×10﹣6(1)写出电阻率ρ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1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材料作为电阻线圈,这是因为相同规格的这种材料电阻较________(大/小)。

【难度】★★【答案】(1)Ω•m(2)错误(3)1和3(4)电阻率大小与材料的种类有关(5)镍铬合金;大【例5】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导线的数量及连接可改变),演示板上的金属丝长短粗细都相同,A、B和C都是镍铬丝、D是铜丝、E是铁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电阻越大B.该装置无法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C.在图示情况下,将B接线柱处导线改接在C处,电流表示数将变大D.在图示情况下,连接B、C接线柱,电流表示数将变大【难度】★★【答案】D二、滑动变阻器知识点一:滑动变阻器的的使用【例1】如图滑动变阻器,要在滑片右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应连接哪两个接线柱()A.B,D B.A,B C.A,C D.B,C【难度】★【答案】A【例2】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其中“20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