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陈华峰
【作者简介】陈华峰(1974-),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湖南长
沙410081
【内容提要】简要地评述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并得出了一些启示。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把传统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渗透元学习的教学。
【摘要题】域外视点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briefly comments Ausubel's mearingful learning theory and draws some enlightenments from it.Nowdays we should connect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method with the demonstration method with class softwa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mbodying the instruction of meta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课堂教学改革课件元学习
meaningful learning assimilati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class software metalearning
【正文】
一、理论要义及评析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认为,所有的课堂学习都可以按照两个维度—机械—意义的维度和接受—发现的维度来划分。他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的联系。
奥苏伯尔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区别开来。认为,不要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等同起来。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仍然是主动的。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并且还补充说,学生经由接受学习的历
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他的这些观点,抓住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十分正确。并且他还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有意义学习的同化机制,用事实向我们论证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并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三)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
正象个人内部的和情感的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学习一样,认知的和情感的、社会的因素也在同时影响着学习过程。
对于影响课堂学习的认知因素,他认为,首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时原有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变量)。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指构成个体在任何特定时刻的一个特殊教材领域的知识结构的实质内容及其主要组织特征。他认为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即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
对于影响学习进程的情感——社会因素,他主要从学习的主观的和人际的决定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了动机的态度变量、人格因素、团体因素以及教师特征。在论述学习中的动机因素时,他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在他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方面所组成。在这三种成分中,认知的内驱力最为重要,也最稳固。通常表现在成就动机之中的三种不同内驱力成分所占的比例依个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社会阶级、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异。
(四)讲授教学模式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同时涉及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重要问题。他提倡在课堂中使用讲授教学模式。认为讲授法是一种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他还阐述了讲授教学不能等同于“填鸭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根据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任何一种形式的讲授教学,只要它能导致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只要它能满足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那它就肯定不是填鸭式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导致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或者不能满足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三
个条件,那它不是填鸭式,就是无效教学。他充分肯定了讲授法的优点。
奥苏伯尔这一学习理论的建构,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教学问题。这一理论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该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也要需要完善的地方。
1、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是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得不足。
2、奥苏伯尔主张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侧重教的效率,停留在认知结构的客观变化上,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但在主体如何有效地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不断地调节、控制学习过程即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足。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二、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召唤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讲授法,为我们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一)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奥苏伯尔认为讲授法不等同于填鸭式的教学理论,它有自己的优点。这一点也为教育史所证实。讲授法一直就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其借助的媒介来分析,它主要以语言、文字配合教师的表情、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语言、文字从本质上说是客观事物符号、代号,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人类有发达的第二信号系统,人们一旦对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有了共识,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以交际和作为学习的工具,因此,语言、文字是最有针对性、最经济、最为灵活的教学资源。并且语言又是思维的重要条件和工具。人们的逻辑思维是靠概念进行的,形象思维则靠表象进行。而语言、文字既可以是概念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是表象的物质载体。因此语言、文字的优势就在于一定条件下易于进入学习者的知识主观世界和精神世界,并影响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语言作为媒介存在的局限性:它的速度较思维的速度慢得多,书写就更慢了。语言的维数是线性的,而思维则是全息的。而且由于语言、文字是抽象和简约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于想“活”起来,才能与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与知识本身结合起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因此,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多地方显得效率低下,抽象难懂,不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