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2015安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注意: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安逸.()藏nì()不屑.()(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A.使积水流出去B.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C.泄露(4)诗中画线句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在、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中,女主人公面对敌人的酷刑,发出了铮铮宣言:“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2)《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故事出自(国别)的寓言故事集《》。

4.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7篇(2003—2018)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7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安徽省散文阅读17篇(2003—2018)槐花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文章四槐花素材20180327267

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文章四槐花素材20180327267

文章四《槐花》文章四涉及的考点有:语句还原、词语指代、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品味词语内涵。

(2015安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槐花季羡林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12“什么神奇?”○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2015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_)

2015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_)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安逸.( ) 藏nì ( ) 不屑.()(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2分)A、使积水流出去B、舒散C、泄露(4)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在、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中,女主人公面对敌人的酷刑,发出了铮铮宣言:“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2)《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故事出自(国别)的寓言故事集《》。

【优质】槐花阅读答案季羡林-推荐word版 (7页)

【优质】槐花阅读答案季羡林-推荐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槐花阅读答案季羡林篇一:季羡林《槐花》阅读练习及答案季羡林《槐花》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5题。

(共15分)槐花季羡林⑴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⑵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⑶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

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⑷“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⑸“什么奇迹呀?”⑹“你们这样的花树。

”⑺“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⑻“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⑼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⑽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⑾“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⑿“什么神奇?”⒀“这木棉花。

”⒁“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⒂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季羡林《槐花》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季羡林《槐花》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季羡林《槐花》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季羡林《槐花》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槐花 季羡林

槐花  季羡林

季羡林《槐花》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中考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中考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2013年安徽中考题《远去的乡村》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 线的句子。(5分)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 辞手法。 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
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葱的整齐,
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 充满了诗意。
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
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 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 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 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试题分析二 2015年安徽中考题《槐花》
运用“吸”“瞪”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 表达效果。(6分)
等动作描写和神态 描写,细致生动地 写出了印度朋友闻 到槐花清香飘拂、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 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 大又圆。
看到成片的洋槐满 树繁花时的动作和 惊诧的情态。(共 6分。描写方法2分,
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 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 美,把作者对乡村常景 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
抒发出来。
小结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 (2) 拟人:形象、生动
小结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深化思想主题,便于抒情。
(4 ) 对偶:节奏感强,形式整 齐,有音乐美
试题分析一 《乡间蜂事》(2016青岛)
21.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 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 蜂桶盖,右手 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 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 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 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答:文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传 神的写出了在分蜂之时,乡人对这 些得之不易的宝贝的小心、虔诚的 情态,表现了留住蜜蜂后难以掩饰 的喜悦之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分析与备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分析与备考

从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来看,记叙文阅读几乎占据了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

从命题形式来看,记叙文阅读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支点,以“人文情感”为杠杆,几乎涉及记叙文阅读全部考点的各个方面。

【选材特点】从所选文本的来源上看,在我所收集的134份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中,除了个别省市(山东泰安卷选用《故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选用《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外,记叙文阅读文本都选自课外,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阅读材料难易适中,渐趋生活化,与课内所学相近。

从所选材料的篇幅上看,记叙文阅读选材大多独立成篇,结构完整,文字量适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也出现了新的命题趋势,即将文本与相关材料相结合进行命题,如浙江宁波卷的阅读试题就将《苦瓜》这一记叙文本与“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等相关材料放在一起考查。

从所选材料的内容上看,记叙文阅读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的作品。

表现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表现浓郁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文本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反映真情感悟、成长体验、读书学习、社会生活的文本居多。

【命题分析】在命题方向上,中考记叙文阅读贯彻课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重视文本解读,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语言揣摩、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综合理解以及拓展联想的能力。

一、从词句方面设题,重在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其中的妙处1.从揣摩语言的角度设题。

如:(1)辽宁丹东卷(文本:《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第26题: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

(2)四川南充卷(文本:《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第15题: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槐花开了》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槐花开了》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槐花开了》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槐花开了》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中泛着柔光,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

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

反观现在,那古人笔下的槐花,又哪里比得上眼前的莹润洁白、柔情满怀呢?槐花并不陌生。

男人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

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

刚摘下来的槐花甜甜的,你拿一串,我抢一把,嚼在嘴里满口香甜。

捋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

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就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母亲病了,医生对男人说吃槐花蜜能补养身体。

于是,夫妻俩趁周末去找那些放蜂人,想买些纯正自然的带回家里。

养蜂人追着花香,追着蜂迹。

在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扎起帐篷,大桶小桶里装满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

“有上好的槐花蜜吗?”“有,你们来的可正是时候。

”“真的假的?你不要骗我,我可是买来给母亲治病的。

”“放心吧,你瞧瞧今年的槐花朵儿多大。

”放蜂人开始找瓶子装蜜。

男人拿起瓶子,透明略带有微黄的蜂蜜上竟然浮着黑色的斑点。

“蜜蜂?”女人嘀咕道,语调中有点同情伤感,“竟葬身于自己千辛万苦酿成的蜜池中。

”“呀,你怎么灌进去了一只蜜蜂?”男人对放蜂人说说。

放蜂人一瞧,真是,倒出来重新灌。

这时,一只蜜蜂被蜜诱惑了过来,竟然不顾一切扑向了蜜瀑,顺着蜜流进了瓶子,在蜜湖里挣扎着。

安徽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安徽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安徽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康乐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

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

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

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

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

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

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

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最新文档】槐花 阅读答案(201X安徽中考试题)-word范文 (3页)

【最新文档】槐花 阅读答案(201X安徽中考试题)-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槐花阅读答案(201X安徽中考试题)槐花季羡林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槐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槐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槐花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

是槐花的香气。

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

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

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

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

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

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

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

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

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

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

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

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

”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

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

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

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起。

儿媳妇说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

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

床低矮柔软。

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

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

儿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

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儿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安徽省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安逸.( )藏nì( )不屑.( )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槐花》的阅读答案

《槐花》的阅读答案

《槐花》的阅读答案《槐花》的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槐花》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花》的阅读答案1槐花汪曾祺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

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面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醋瓶、酱油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

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

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撒上青蒜,往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

一人一碗。

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们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

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

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菜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

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到了春暖,再往北返。

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

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

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

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

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

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

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

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西南北到处跑,好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

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

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

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0.(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6分。

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
11.(3分)B (共3分)
12.(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共3分)
13. (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共6分。

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

意思对即可)
14.(4分)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2015安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