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二讲中医药膳与食疗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导语:中医食疗是一种以食物、药物为基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以达到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食疗养生的知识,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五谷养生五谷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稻谷等。

不同的谷物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可以相互搭配食用。

比如糯米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黄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体内有热毒的人食用。

通过合理搭配五谷,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质。

二、药膳调理中医食疗中的药膳是指将药材和食材结合烹饪而成的食物。

比如,枸杞炖鸡汤可以滋补肝肾,益精血;山药炖猪蹄可以益气补肺,滋阴养肾。

药膳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调理。

三、饮食节制中医强调节制饮食,避免过食或暴饮暴食。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过多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建议饮食应以“七分饱”为宜,不要吃得过饱过撑。

此外,还要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保持饮食的规律性。

四、食物搭配中医强调食物的搭配,认为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改变其性味和功效。

比如,豆腐和海鲜同食会引起腹泻;鸡蛋和红糖同食会降低营养价值。

因此,中医建议在饮食中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合理搭配可以增加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五、根据体质调理中医食疗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特点进行调理。

比如,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滋补品,如鸡汤、糯米等;体质火旺的人可以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饮食调理,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

六、禁忌食物中医强调禁忌食物的概念,认为某些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寒凉性的食物对于体寒的人来说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也不宜食用。

因此,中医建议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避免食用不适合的食物,以免引发疾病。

结语:中医食疗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可以达到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食疗与药膳1——中医基础知识 (PT)

食疗与药膳1——中医基础知识 (PT)

2、肾的脏腑系统连属
(1)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3)肾在志为恐
(4)肾在液为唾
脏腑之间的联系
表里关系: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四、六淫
(一)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二)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则,归纳药性
(六)用于指导预防疾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二、五行

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 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事 物发生发展。
拉得好不好,真的很重要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2、七情的致病特点:
⑴直接伤及脏腑 ⑵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⑶影响病情变化
六、痰饮
痰和饮都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
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者为痰,
清稀者为饮。
痰饮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 痰饮的形成有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
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即减少、消耗;长,即增多、增长。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 总处在不断的增减变化中。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类是阳消阴长或阴消 阳长;另一类是阴阳俱长或阴阳俱消。 阴阳的平衡与失调: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如果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 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事物在总体就会呈现出相对的稳定。这即是 阴阳的平衡;否则,如果只有“阴消阳长”而没有“阴长阳消”,或只 有“阴长阳消”而没有“阴消阳长”,就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 阴阳的偏盛偏衰,这就是阴阳失调。

中医食疗药膳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食疗药膳医学精品课件
方剂一:葛根粥 组成:葛根、山药、大米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肾固精
治疗糖尿病的食疗药膳方剂分享
方剂二
玉竹炖猪心
组成
玉竹、猪心
功效
养阴润燥、益气强心、改善心肌缺血
治疗糖尿病的食疗药膳方剂分享
方剂三:桑白皮饮 组成:桑白皮、茯苓、黄芪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补肾、减轻糖尿病肾病症状
治疗高血压的食疗药膳方剂分享
总结词
中医食疗药膳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 著效果,通过调理饮食、降低盐分摄 入,达到降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目 的。
详细描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 医认为其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有关 。通过采用药膳调理,可以降低血压 、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发 生。
治疗高血压的食疗药膳方剂分享
方剂一
菊明降压汤
03
中医食疗药膳的制作方法与工 艺
食疗药膳的制法
炖制
将食材与药材放入炖盅 ,加入适量的水,隔水
炖煮至熟烂。
煮制
将食材与药材放入锅中 ,加入适量的水,大火 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熟
烂。
蒸制
将食材与药材放入蒸笼 ,用中火蒸制至熟烂。
炒制
将食材与药材放入锅中 ,加入适量的油,用中
火炒至熟烂。
食疗药膳的工艺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天然药物与食物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烹调技术制 作出具有食疗作用的美味佳肴或药膳食品,以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
食疗药膳与普通菜肴的区别
食疗药膳不仅仅是满足味觉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及营养成分 ,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的目的。它是一种具有治疗和养生双重作用的特殊 食品。
治疗肿瘤的食疗药膳方剂分享
方剂二

中医食疗药膳的与养生

中医食疗药膳的与养生

中医食疗药膳与养生一.中医食疗学概念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作用及其应用规律一门学科,包括食物疗法与药膳疗法.1.什么是食疗?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一种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与健康生存所需各种营养素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2.什么是药膳?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由食物,或食物与药物配伍组成,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制成一种既能果腹,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追求,同时又有保健、预防、治疗作用,美味可口,色、香、味、形俱佳特殊膳食品。

二.食疗发展及药膳分类1.食疗发展1)萌芽时期:远古(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殷商(《汤液经》《山海经》酒发明)2)奠基时期:《黄帝内经》问世为食疗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张仲景食疗内容:确定食疗原则,选用不少食疗方剂,比较详细论述食禁问题。

3)发展时期:魏武帝-《四时御食物》-建立“食制”;《千金药方》-专列“食治篇”;《食疗本草》-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4)兴盛时期:《太平圣惠方》-病时治病、平时养神(食疗食养)。

《饮膳正要》-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将我国食物本草研究从着重“食治”推进到着重于“食补”新阶段,是中医食疗学发展史上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食疗学日趋成熟与高度发展。

5)《本草纲目》-收集食物资源丰富、保存了不少有关食疗内容佚文、收集大量食疗方法,是食疗学科形成代表性著作;《随息居饮食谱》-进一步说明辨证论治在食疗方面得到了很好应用,也标志着明清时期食疗学已经走向成熟。

6)完善时期:科普性、丛书性、专著性食疗书籍大量问世。

2.药膳分类分为食疗中药,食疗药膳两类。

三.体质食疗养生原则1.体质形成:禀赋于先天,影响于后天,增强于锻炼。

《中医药膳食疗》课件

《中医药膳食疗》课件

02
中医药膳的分类与制作
中医药膳的分类
用于增强体质、补充元气,如 十全大补汤。
02
调理药膳
01
补益药膳
用于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如四 神汤。
中医药膳的分类
01
温里药膳
用于温中散寒、治疗虚寒症,如姜母鸭。
02
清热药膳
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热症,如绿豆汤。
中医药膳的分类
汤剂
将药材煎煮成汤,如当归羊肉汤。
中医药膳如川贝炖雪梨、杏仁 粥等,有助于止咳化痰,改善
咳嗽症状。
03
失眠
中医药膳如酸枣仁汤、百合粥 等,有助于安神助眠,改善失
眠状况。
中医药膳的保健效果
03
增强免疫力
调节内分泌
抗氧化抗衰老
中医药膳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 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中医药膳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体内 激素水平,维护身体健康。
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膳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01
辅助治疗
中医药膳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和康复速度。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中医药膳具有独特的调理
作用。
02
预防保健
中医药膳强调“治未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调整,达到
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药膳在
《中医药膳食疗》ppt课件
目录
• 中医药膳的基本概念 • 中医药膳的分类与制作 • 中医药膳的应用与效果 • 中医药膳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中医药膳的发展与展望
01
中医药膳的基本概念
中医药膳的定义
总结词
中医药膳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食物与药物进行合理搭配,制作而成的具有 一定疗效和营养价值的膳食。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20
四、归经
▪ 1.归经:药物或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药物 或食物归经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或 食物作用于机体脏腑经络的反应而总结出来的。如梨能止 咳,故归肺经;山药能止泻,归脾经。药物或食物归经理 论是具体指出药物或食物对人体的效用所在。
▪ 2.药物或食物的归经与其五味理论有关。辛入肺,甘入 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芫荽等辛味食物 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喘,苦瓜、绿茶等苦味食物治疗心火上 炎或移热小肠证。
▪ 苦味药物或食物——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多用于热性 体质或热性病证,如苦瓜用于壅塞气逆的病证,黄芩用于湿热的病 证。咸味药物或食物——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多用于 瘰疬、痰核、痞块等病证,如海带;
▪ 淡味和涩味,淡味药物或食物——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等病证,如茯苓、薏苡仁、冬瓜等;涩味药物或食物具有 收敛固涩的作用,与酸味药物或食物作用大致相同。
整理版课件
7
▪ 中医临床施膳过程,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 证的区别。
▪ 相同的证,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 ▪ 不同的证,必须用不同的治法,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
异”。
▪ 为什么中医治病、施膳要特别强调“证”?中医认为,证,也 名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 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病名更 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整理版课件
4
二、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论治为施膳原则
▪ 辨证论治: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特 点之一,是中医理论具体应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通过四诊获取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然后对其复杂的 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就是 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 法,就是论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 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就是认识疾病 和解除疾病的过程。

关于食疗与养生药膳课件

关于食疗与养生药膳课件
关于食疗与养生药膳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食疗药膳概述 第一节 食疗药膳发展简述 第二节 食疗药膳的效能
第二章 食物疗法 第一节 中医保健医疗食品
第二节 食物的性能 第三节 食物的配伍应用 第四节 饮食应用禁忌 第三章 药膳 第一节 药膳概述
第二节 药膳配药方法 第三节 常用食疗食物及药膳
1.米饭 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如大枣、 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一般主要具有 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八宝饭、姜汁牛肺糯米饭、 参枣米饭等。
中医食疗
2.粥
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 或药物,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若加人的食物 或药物不宜同煮,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食 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味精等调味。粥食的 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 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患病后可食粥进行调 理,如神仙粥、菊花粥等。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 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许多既是 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 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 生姜、薏仁等。
伤寒杂病论 :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 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 :“安身之本,必资于 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生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痾,释 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 须先洞晓病源,如有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
中医食疗
常用食物的属性
• 粮豆类 温热性:面粉、莅麦、豆油、酒、醋等; 平性:糯米、粳米、玉米、黄豆、黑豆、豌豆等; 凉寒性:小米、荞麦、大麦、绿豆、豆腐、豆浆等。

中医食疗药膳-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食疗药膳-医学精品课件

01
02
03
04
05
06
中医食疗药膳的未来与发展趋势
06
食疗药膳是以食物和药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后,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食品。目前,食疗药膳产业正在逐渐壮大,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兴产业。
食疗药膳产业概述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疗药膳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老年病等方面的治疗和调理中,食疗药膳越来越受到青睐。
食疗药膳文化传承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书籍、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和推广食疗药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疗药膳文化弘扬
食疗药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化背景
食疗药膳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食物疗法,到后来的食物与中草药结合,不断发展完善。
食疗药膳在历史上的发展
食疗药膳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05
06
中医食疗药膳的原料与辅料
02
谷类
如稻米、小麦、玉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如大豆、绿豆、红豆等,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如菠菜、芹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如苹果、梨子、香蕉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如猪肉、鸡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食材类原料
豆类
水果类
肉类
蔬菜类
中药材类原料
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补益类药材
活血化瘀类药材
食疗药膳
食疗药膳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制作简便等特点,不同于普通膳食的随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辨证论治指导施膳
辨证(望、闻、问、切)、论治。 “病”、“证”、症”概念的区别。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
辨证施膳,主要不着眼于“病”的异 同,而是视“证”的差异。
中医基础理论
一、精气学说 二、阴阳学说 三、五行学说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 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 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精气的运动性 有活力; 动力来自于自身(即阴阳对立
制约相互作用)。
阴阳太极图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升、降、聚、散 2.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4种气化形式:(1)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2)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3)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4)有形之体自身的转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第二节 中医药膳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
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以五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心的整体观
(一)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善 与完整性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精气是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一个中介,人与
自然界之间的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都是借助于此。 人体自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
(二)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形成的影响 对中医精、气学说建立的影响
中医精、气的概念
精:广义:指一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液态精华物质。(如营养素)狭义:特指具 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男精、女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如有生命体的人类、动物、有生命的草木与无生命体的石头 都是以气为联系的中介。
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 “人死又复散为气” “人的生死,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现代研究
1.宇宙大爆炸:豌豆大小的物质,及其快速的膨胀过 程,原子核----原子----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演化过 程中由一块原始星云演化而来)
2.生命是通过化学运动产生出来, H元素,大气是地 球演化的产物,现有成分以氧、氮为主。大家之前学 过生物学,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作用产生的,需氧 生物产生---人类从需氧生物中分化出来。地球最初是 无机化学变化,形成无机物;后来发展成为有机化学 运动,产生有机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进化 到生物化学运动----产生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化学物质体系。
返回目录
浩然之气 大义凌然 勇气 骨气 士气 士气高昂
娇气
物质构成功能状态,必须由气作为物质基础。
返回目录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 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 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
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的极细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黄帝内经》“浊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
抱阳,冲气以为和。” 精或气生万物的机理:“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 很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自身来源。(举例:受精卵)
气:广义:泛指精气血津液进入人体的所有物质。 狭义: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细分为:营气、卫气、元气、宗气、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等。
古代哲学与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本原 的认识不同: (1)古代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宇 宙中的精或气所构成; (2)中医学:人体生命是由父母的生 殖之精相合而成,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 本原,而气由精化,是生命的维系。
宇宙的本原是什么???
返回目录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出现于先秦时期 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运用于秦汉时期
返回目录
精气:【哲学解释】
在哲学观念中,气产生在前,精是发生在 后。在管仲论述之后,精与气的概念基本统一。
返回目录
管仲
(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
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返回目录
《管仲·水地》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 根菀”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诸生之宗室也”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 引申出精能生万物。
返回目录
气有两种状态:
无形 有形
气的运动变化:
一、无形生有形(云 水 冰雹 ) 二、有形生无形(水 云) 三、有形生有形(水 冰雹,水能生万物,
地能生万物,人体 ) 四、无形生无形
哲学层面精气的内涵: 物质性 运动性
西方:宇宙(空间) 东方:宇宙(空间、时间)
鬼谷子:“上下四方谓之宇,古今往来谓之宙”
气的特性: 气的弥漫性 气的能动性 气的透达性 气的多样性 气的化生性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 齿更,发长;二七 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 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 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 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 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 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 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 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返回目录
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返回目录
气在哲学上的内涵:
1、气态的物质(难以看见) 2、客观存在的物质微粒。
宇宙间,人们感官能够感觉物质都可以从有形 变成无形;空间中无形的物质可以在特殊状态下凝 结成有形的物质。
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构成的。 中医: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状态,也是由气表 达出来了,也是气的一种表现。(功能观)
五脏:心、肝、脾、肺、肾。 如肝能制约脾,能资助心,又受到肾的
滋生和肺的制约
五脏生理系统
(二)药膳是协调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 方法
中医药膳根据中医理论确定施膳原则。
中药治法中方剂的应用目的是调整脏腑 气血,协调机体阴阳。
五味与五脏相关,无论饮食、药物, 都具有五味的特性,因而不同的味与不 同的脏密切相关。即酸入肝,苦入心, 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