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声情并茂

合集下载

声情并茂(教案)

声情并茂(教案)

《中华新韵》押韵的,共有十八个韵部。
五、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 P36“小试身手”的第一题。
课题
第四节 声情并茂
课时 第二节(总
节)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方法
1.理解汉语诗歌中押韵与和谐美的关系。 2.体会汉语诗歌的音韵和谐美。 1.认识汉语诗歌中押韵与和谐美的关系。 2.体会汉语诗歌的音韵和谐美。
对仗是用字数相等、词性和结构形式相同(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 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仗的前一句叫做出句,后一句叫做对句。“对仗”一 词来自古代礼仪术语。古代宫廷中卫队的行列叫仪仗,它是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对仗的位置 律诗的对仗要求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例如: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āi),渚清沙白鸟飞回.(hu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lái)。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tái)。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bēi)。
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语说:“没有韵脚,诗就会散架”。押韵能将一首诗的诗句粘
二、理解“押韵”现象
【学生自读】学生自读课本 P31~33 的“同韵童趣”和“韵里情思”中的几首儿歌和诗 词,然后标出押韵的字并注上拼音。说说这些诗词押韵有何特点。
【学生朗读】叫几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表演式朗读这几首歌谣和诗词。 【发言交流】学生读完之后分别发言。 【教师点评】 这些儿歌和诗词都是押韵的,押韵是诗歌的基本特点之一。《我家的小院》有四个押 韵字,韵母的共同成分是ā,读起来顺口、悦耳、易记。李白的《客中作》和温庭筠的《商 山早行》押韵字的共同成分是ānɡ,读音响亮,感情强烈,抒发了游子的强烈乡愁。李煜 的《虞美人》押韵较复杂一些,押了两组仄韵和两组平韵,仄韵分别是ǎo、ài,两组平韵 分别是ōnɡ、óu,全词韵律起伏变化很大,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亡国之恨。《娃娃的故事》 是现代诗,押韵较自由,韵母的共同成分是ā,这是孩子初学说话时最容易发出的音,又 用了很多叹词,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思念。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押了四组韵,仄 韵分别是 ui、ɑi,平韵是ānɡ,平仄混押的韵是 onɡ,全是韵律起伏变化很大,再加上反 复手法的使用,抒发了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情。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3.什么叫对仗?它有哪些类型? 【提示】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 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 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格律诗对仗的具 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 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 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 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
[三楼] 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 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 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 使用了。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 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 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 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 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 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如果押韵的话,则首 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4.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 节”之人,他曾自撰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 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变节投敌,时人鄙视 这个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 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 乎?” 请问,这样修改后,对联的意思有了什么变 化?
【名师点拨】 洪承畴撰写此联,原意为歌 颂皇恩浩荡,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添一个“ 矣”字,就有了无限感慨:你受明朝君王之 恩的确似海深啊!而添一个“乎”字,直接 提出疑问:但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 吗?上联君王之恩与下联洪承畴变节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洪承畴卖主求荣的辛 辣嘲讽!
[细剖· 深析]
[楼主]
近体诗的平仄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组句规

2020版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作业: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2020版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作业: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夯基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以下两题。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

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一句,笔触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

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没有总、分,更没有首尾照应。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门巷深深过客稀C.寒气偏归我一家“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C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因此只能是“人不到”,而且“人不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

高中语文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

“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

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2.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①终古垂杨有暮鸦②紫泉宫殿锁烟霞③于今腐草无萤火④欲取芜城作帝家⑤锦帆应是到天涯⑥玉玺不缘归日角A.①③②④⑤⑥B.②④⑥⑤③①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②③①⑥⑤答案 B解析做排序题,首先从押韵入手,找出韵脚,推断出偶句。

其次,根据对仗,确定绝句的三、四句和律诗的颔联和颈联。

再从平仄方面分析,律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最后结合内容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

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

3.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____________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答案 B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七言律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语文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件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件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选自三国· 曹植《求自诚表》 【译文】 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 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选自《论语· 述而》 【译文】 孔子说: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9.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选项中的四句诗分别 填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只填序号)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和平仄
学国学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选自《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 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选自《礼记》 【译文】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 惑的地方。
7.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各自对仗的类型。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C.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F.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 声情并茂》教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 声情并茂》教案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3.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

4.培养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讨论下列内容:1.找出P32《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5.什么叫押韵?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7.什么叫平仄?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9.什么叫对仗?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12.小试身手:完成P36的练习。

【提示】1.《客中行》的韵脚依次是“香、光、乡”,押“ɑnɡ”韵;《商中早行》的韵脚依次是“乡、霜、墙、塘”,押“ɑnɡ”韵;《虞美人》的韵脚依次是“了、少”,“风、中”,“在、改”,“愁、流”,分别押“ɑo”“enɡ(onɡ)”“ɑi”“ou”韵。

2.《娃娃的故事》的韵脚依次是“话、家、下、它、妈”,押“ɑ”韵;《乡愁四韵》的韵脚依次是“水、味”,“红、痛”,“白、待”,“香、芳”,分别押“ui(ei)”“onɡ”“ɑi”“ɑnɡ”韵。

3.律诗在格律上有以下要求:.①每首共八句;②押韵;③平仄;④对仗。

4.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教师点拨:3-11.见课本P34-P36。

12.练习一A.出自唐人作品的是(①②③⑤)。

B.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

练习二1.顺序为:A-C-D-B。

2.下句为A.3.①D;②A;③C;④D。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第一篇: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格律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

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

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分析《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

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

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

有没有押韵的特点?(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诗歌的分类
诗 歌
按内容有无完整 的故事与人物分
抒情诗 叙事诗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
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
以高度凝练 的语言、形象地 表达作者丰富的 思想感情,集中

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式 分
自由诗: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
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容 分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崇敬,追慕,赞美之情 的诗歌;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哀伤、哀悼之情的 诗歌;
哲理诗
表现诗人的哲理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的诗;
押韵
古诗的押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地反映社会生活,
并具有一定的节 奏和韵律的与散
散文诗: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
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
文、小说、戏剧
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并列的一种文学 按历史时期分
体裁。
按表现内容分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旧体诗
古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诗体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中 国

体悟 鉴赏 学习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第一,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 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xiăo 处处闻啼鸟。 niăo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

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

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

○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

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

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

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学案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有一次苏轼去秦观家。

秦观的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那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知识·梳理]借用它的乙义与另一联中的词语相对。

(4)“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联系紧密。

从2004年对联进入高考始,开始考查平仄、对仗方面的知识。

2005年至今高考在全国各省命题的试卷中对联题多有考查。

[典例·探究]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要求: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

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

【答案】(示例)(1)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课件3: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件3: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2)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汉字中绝大多数的字是形声字,但由于古今语音 和字形的演变(简化、整理)等原因,很多形声字 的读音与声旁不一致。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 声旁的声母并不表示该字的声母,如“歼灭”的 “歼”读“jiān”,而不读“qiān”;二是声旁的 韵母并不表示该字的韵母,如“绦虫”的“绦” 读“tāo”,而不读“tiáo”;三是声旁的声母、 韵母全与字的读音无关,如“粳米”的“粳”读 “jīng”,而不读“gēng”。
3.什么叫对仗?它有哪些类型? 提示: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 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类型:一是“工对”。不仅对仗用词的词类要相同, 而且还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个大类的词。二是 “宽对”。即同类的词(词组)相对,如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即可。三是“借对”。 即诗中用了一个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与 另一联中的词语相对。四是“串对(流水对)”。即 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是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
5.请试着分析下面这首诗颔联的对仗情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答案:“三峡”对“五溪”,是数字对、地名 对;“楼台”对“衣服”、“日月”对“云山” 是名词对;“淹”对“共”是动词对。
5.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1)仔细读题、审题。一字一字读题,把要求看清楚, 在关键字下画横线提醒自己,据要求答题。 (2)联想法比较识别。遇到识别困难的字音时,可联 想包含该字的常用词,来判断它的读音。如“惊魂 甫定”的“甫”容易误读为“pǔ”,这时就可以联 系诗人“杜甫”来判断它的读音。 (3)运用排除法。

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

古体诗(古风)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诗 歌
旧诗 近体诗 七言 (古典 古典 (格律诗)排律 诗歌) 格律诗 诗歌
五言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新诗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律诗 七言
古体诗近体诗有什么区别 区别? 区别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不受格律束缚 近体诗—也叫律诗,用韵\平仄\对仗 都有许多讲究.
练习
1.绿叶不减来时路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添得黄鹂四五声 4.梅子黄时日日晴
三衢道中 曾 纡 --- 金
4
2
1
3
第一步,找出“韵脚” 第一步,找出“韵脚”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 第三步,依据“ 的平仄规则 对句句尾字 为平声字), 为平声字 ,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 第四步,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 第四步,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 即为“颔联” 颈联” 即为“颔联”或“颈联” 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也就意 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 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 律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 (tái) (zāi) 花木成蹊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lái)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 不押
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 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 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 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2020高中语文人教语言文字应用课后测评: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2020高中语文人教语言文字应用课后测评: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自主广场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诗歌押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诗歌对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

B.所谓押韵,就是韵脚必须同韵。

这里的“韵”指韵脚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

C.押韵可以使诗歌曲调和谐悦耳,富有韵味。

,“ao”“iao”是同韵。

解析A项,古体诗歌中只有格律诗对押韵有严格的要求。

答案A2.下列对诗歌中平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仄是针对整首诗歌而言的。

B.“平仄”中“平”就是平声,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都是平声。

C.古诗中的仄声都是指现代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

解析古代诗歌中的有些仄声已经转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的入声字了。

答案C3.下列关于诗歌中的对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仗是指上下句中字数相等,相对应的字的意义、词类、平仄相对。

B.对仗句一般出现在诗歌中的颔联和颈联的位置上。

C.对仗的形式分为“工对”“宽对”“借对”以及“串对”。

”与“比目鱼”是两个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

解析D项,“独角兽”中的“角”和“比目鱼”中的“目”都是仄声。

答案D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参考答案盘中餐粒粒皆辛苦5.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

①野旷天低树⑨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会当凌绝顶⑩燕山月似钩③鸟宿池边树直挂云帆济沧海④大漠沙如雪江清月近人⑤黄沙百战穿金甲半江瑟瑟半江红⑥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览众山小⑦春潮带雨晚来急僧敲月下门⑧一道残阳铺水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答案①—,②—,③—,④—⑩,⑤—⑨,⑥—,⑦—,⑧—。

二、强化提升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快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说课稿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的授课内容是《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下面我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课前设计,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四节的内容。

以《千言万语总关“音”》为课题,共四节。

前三节内容分别介绍汉字的注音方法,汉语的同音现象及误读和异读。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押韵”和“平仄”。

介绍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押韵和平仄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诗歌押韵和平仄的基本知识,品味古典诗歌的音乐性、韵律美,拓展语文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基于这些,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学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的分类。

(2)了解诗歌押韵、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3)掌握近体诗押韵、平仄和对仗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鉴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音韵常识,体味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绝句和律诗的押韵。

2.律诗的平仄格式。

三、教学难点:1.古典诗歌的韵律规则。

2.律诗的平仄格式。

3.韵律知识的高考对接运用。

四、课时分配: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了解诗歌的分类和押韵的基本知识,对接高考运用。

第二课时:了解并初步掌握近体诗的韵律规则和平仄格式。

品味近体诗的韵律美。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课内容的特点,我设定的教法是: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一方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朗读体会、品味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形成听觉上的审美感受,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长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声情并茂_押韵仄教案选修

长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声情并茂_押韵仄教案选修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项目内容课题《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高中语言文字《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重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导入:: 1、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2、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3、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诗之美妙。

《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4、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

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5、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明确:补充图表按题材分田园诗边塞诗按有无完整情节分叙事诗抒情诗按写作时期分古诗(旧诗)古体诗乐府诗和唐以前的四、五、七言和杂言近体诗律诗绝句现代诗歌自由诗(新诗)新格律诗 6、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明确:课本34页。

课时作业14: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时作业14: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积累与运用1.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____________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解析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一联是颔联。

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是遵守对仗的,第四句“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动物+能愿动作+动作”,观察选项,只有B项“万里鱼龙争照影”符合。

答案B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意象写一首小诗。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字数、句式不限。

风呼唤着飞奔在田埂一不小心跌倒了惹得稻穗低下头偷偷地笑解析该题目属于拓展式仿写语句题型。

学生在解答时可以不考虑具体的语境,相对其他形式的仿写题来说,该题目淡化了具体的要求,体现了题目开放性的特点。

但是这种题型并不是没有限制条件,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小诗所体现的哲理,二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三是要注意所写的对象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太阳/不听话/喝醉了酒/满脸通红/跌进了西山的沟里/吓得月亮眨着眼睛/悄悄地遐思3.下面是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中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②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③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④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解析律诗偶句要押韵,中间两联是对偶句。

答案B4.诗歌创作常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解析B项诗句中没有静景,不是动静衬托。

答案B创新迁移5.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本节学习目标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现象。

汉语的音节少,但是文字和词语要多得多,这就使汉语中的同音现象特别突出。

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一方面了解形成同音字词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另一方面了解同音字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化以及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

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

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

○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

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

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

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式,韵脚是“好、棹、闹、少、笑、照”。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韵脚是“花、斜、家”。

补充:对课本上的诗的分析1)古代诗词鉴赏。

《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

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

《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

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作者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

《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

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

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

《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

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

◆押韵一、诗歌押韵(1)律诗押韵通则:★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

例如: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韵脚为“森,阴,心,砧”此四字都是平声字。

★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

例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脚分别为:村chun 昏hun 魂hun 论lun例二: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韵脚为“州 zhou 休xiu 筹chou 牛niu 愁chou★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上两首诗末句分别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为平仄平。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仄平仄。

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仄仄平。

★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

★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

二、词的押韵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

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

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

(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

“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

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

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

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

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

(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

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

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

◆平仄一、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

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依此类推。

(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

以五言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

七言依此类推。

(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就是第1联的后一句,和第2联的前一句,的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

如一首律诗: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联的后一句就是例中的“2”句,和第二联的前一句就是例中的“3”句,这两句就需要“粘”,也就是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

以此可知,一首律诗的8句中,12句,34句,56句,78句分别需要平仄相“对”23句,45句,67句分别需要平仄相“粘”例如: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如果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春望》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练习: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B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①、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③;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