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册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0805376edb6f1aff001f5a.png)
1.两汉时期,人们把________和_________以西,也就 是今天__________和更远的地方,叫西域。 2.在图中方格内填写相应的地名或国名。 3.西汉时期,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从 __________出发,通过____________和今 ___________地区,到达___________,再转到 __________。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地图填充册
1.在地图的长方 框中填写我国远 古人类遗址的名 称。 2.识别A、B两 图,用直线连接 各自的遗址。 3.填写C图中牙 齿的出土地点是 ____________ _。
1.在图中长方框中填 出原始农耕时代的主 要遗址名称。 2.填写遗址①的原 始居民生活在距今 ____________年。 他们的生活反映了 __________流域原 始农耕的图景。遗址 ②距今_________年, 他们是___________ 流域原始农耕村落遗 址的居民。 3.识别A、B两图, 用直线连接各自的出 土地点
1.图中正方框 内填写战国 时期的主要 国家名称。 2.在图中 长方框内填 出发生重要 战役的地名。 3.在图中 用直线将成 语和与之相 关的战役连 接起来。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写秦长 城的起止地点,再把秦始皇 像同秦朝都城用直线连接起 来。 2.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秦朝 疆域东至__________,西 到________,北至 _______一带,南达 __________。秦朝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_______国家。 3.在图中适当位置的长方 框中填上灵渠。灵渠沟通了 ______________水系和 _____________水系,为 中原与______________地 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 件。
20xx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填充图册的答案(共4页)
![20xx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填充图册的答案(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9e8c604e009581b6ad9eb9b.png)
20xx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填充图册的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18到27页的!七、1.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亚热带------半湿润·半湿润·湿润区·湿润区2.南北温差大·南北温差小3.夏·早·晚·长4.哈尔滨·广州·广州·哈尔滨第三节一、1.小·短·有·小小·短·有·大大·长·无·小大·长·无·小2.以秦岭-淮河为界,南长北短·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降水充足二、(图略)5.(图打不出来用序号标)如:一·1二·2三·3四·4五·51-22-43-54-35-1三(标号方法如上)1-2-22-1-1四、(图略)3.汾·渭·龙羊峡·宁夏·河套·小浪底4.青藏·内蒙古·黄土·华北·渤五、1.黄土高原·沙·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人为滥砍滥伐导致土层疏松,造成黄土裸露2.黄河下游进入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缓,导致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3.(①②③表示序号不是题号)①加固大堤②种植植被③修建水利枢纽六、1.青藏·横断·四川·长江中下游(图略)5.枝城·城陵矶·多弯曲·“九曲回肠”·①分洪、②截弯取直、③加固大堤七、1.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第三章第二节一、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森林·季风区·湿润·山地----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高原----戈壁、荒漠、石山·非季风区·盆地高原二、1.(书P67-图,偷懒一下哈.)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气候湿润季风区·西部内陆3.总量丰富·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一1图略2.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多北少、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少北多3.略4.多·湿润半湿润·丰富多·湿润区·丰富少·干旱半干旱·缺少少·湿润半干旱干旱·缺少5.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多北少·那南水北调工程夏季降水集中,春东降水少·兴建水利工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8e4abcc22bcd126ff0c83.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目录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山东大汶口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3.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二、填空题1.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我国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年, 是我国最早的居民。
3.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后来又在其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人。
4. 北京人过着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国。
能力提升1.《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七年级上册 填充图册期末检测卷历史答疑
![七年级上册 填充图册期末检测卷历史答疑](https://img.taocdn.com/s3/m/30eda8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d.png)
29、(1)图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 么行政制度?
识读历史地图 ①读图名、看图例 ②找方位
建立者:嬴 政 制 度: 郡县制
西汉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请同学们注意复习年份、世纪和年代换算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解析:观察示意图,我们会 发现:图中所展示的历史时 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因此,通过学习的三国鼎立、 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 改革等相关史实,可以确定 该历史时期的主题是:政权 分立与民族交融,故正确答 案为D。
公元前221 公元前 西汉外戚王莽建立
填充图册期末检测卷(一)重点问题答疑
要求:①准备好课本、填充图册、红笔 ②圈画关键词、简要记录方法思路
2022.1.4
解析: 与A选项无关,秦末农民起义是因为 秦的暴政,与秦的灭亡有关
B选项: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的阶段特征
C选项指夏商周时期,社会变革指中 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观察图片,抓住 关键词“汉并天 下”,时空定位 在“汉”,“并天 下”指统一天下, 即刘邦战胜项羽 统一天下,故正 确答案为D
266年建立
年到公元前 207年 共14年
202年到 公元9年 共210年
公元9年到公元23年 共14年,虽然全国统 一,但算是对西汉的
280年统一全国 316年被匈奴所灭 统一时间:
C
传承,一般不属于正
共36年
规的统一朝代
方法:抓住关键词“全国短暂统一” ①先找出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秦、西汉、西晋,注意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是局部统一非全国统一 ②再分析王朝统治起止时间 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功绩是什么?
七上填图练习册(中图版)
![七上填图练习册(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384637f111f18583d05a84.png)
封面: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中图版)七年级(下)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国地图出版社目次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2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 第3课中华祖先的传说-----------------------------------------------6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替-----------------------------------------------7 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9 第3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10 第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12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课秦的统一----------------------------------------------------13 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15 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17 第4课丝绸之路----------------------------------------------------19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课三国鼎立----------------------------------------------------21 第2课江南的开发--------------------------------------------------23 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5 第五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1课古代数学和地理学--------------------------------------------27 第2课古代医学和农学----------------------------------------------27 第3课汉字的演变--------------------------------------------------28 第4课诸子百家----------------------------------------------------29 第5课流芳千古的书法和绘画----------------------------------------30 第6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30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补充中图版填充图册P2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1.读《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框内填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填充图册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填充图册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74e1e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7.png)
填充图册—?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一、材料分析题(一共4题,一共67分)1.(1)在图中红框内填出西汉都城名称。
______(2)观察地图,西汉为HY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______(3)根据地图描绘西汉的疆域范围。
______2.观察图片,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使御史悉案问诸……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活埋〕之,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材料二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权力,尤其是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廷与郡国之间。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2〕.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对汉朝统治有何不利影响?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产生的影响又是什么?二、单项选择题(一共2题,一共33分)1.观察下边的汉代画像砖“讲经图〞,这是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文帝刘恒D.汉景帝刘启2.以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曾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以解决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
他是承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而采取这项措施的?〔〕A.董仲舒B.主父偃C.卫青D.司马相如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手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4c91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3.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手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约距今(250万)年。
2.旧石器时代是指距今大约(250万)年至(10000)年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器。
3.新石器时代是指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光石器。
4.约公元(公元前12000)年,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早期农业文明。
5.约公元(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地区出现了早期城市文明。
6.公元(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法老(纳尔梅尔)建立了古埃及第一王朝,开启了法老统治的时期。
7.公元(公元前221)年,中国秦朝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等。
8.公元(公元前476)年,古罗马帝国的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味着古罗马帝国的终结。
9.公元(公元1000)年,以封建制为代表的中世纪欧洲开始兴盛。
10.约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启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探险时期。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与帝国1.公元(公元前202)年,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
2.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最鼎盛的疆域,面积约(6000000)平方公里。
3.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意味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4.公元(公元前13)年,古希腊拜占庭帝国的罗马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5.尽管阿拉伯的帝国曾在公元(7-8)世纪达到鼎盛,但阿拉伯帝国的统一始终未能持久。
6.公元(1526)年,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建立,成为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
7.公元(1644)年,清朝代替明朝成为中国的执政王朝。
8.公元(1776)年,美国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独立。
9.公元(1789)年,法国发生大革命,启示了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
10.公元(1917)年,俄罗斯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单元:中古欧洲的政治与文化1.公元(312)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通过改信基督教来统一帝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2021](https://img.taocdn.com/s3/m/951a3c06b9f3f90f76c61be8.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2021(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从社区看我家答案】【基础巩固】1、社区2、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3、左西右东纬经4、BAB5-9BADDC【拓展提升】1-3DCD4、(1)正北西北、(2)东北——西南东风(3)西北正北(4)大【在社区中生活答案】【基础巩固】1、B2、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管理功能3-7DDABA8、(1)健身器械的购置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义务联防队和爱心捐款箱的设置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
(2)略【拓展提升】1-3ABA【乡村聚落答案】【基础巩固】1、村落2、自然条件3、云南竹木潮湿窑洞4-10BBCCADA11、(1)乡村聚落。
(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山区乡村聚落多沿山谷呈带状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形态都与平原地区不同。
【拓展提升】1-5DDBDC6、(1)地处沿海,海风强劲,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2)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蚀。
【城市聚落答案】【基础巩固】1、乡村聚落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3-6BCCD【拓展提升】1、B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来在区域之间答案】【基础巩固】1、地理区域人文2、经济文化信息技术3、自然条件优势互补4、B5、D6、(1)小城镇。
(2)略7、略(分别从文化、经济、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拓展提升】1、丝绸之路2、(1)聚落(2)劳动生产方式工服务(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的条件要好于乡村,造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人教历史七上《填充图册》答案
![人教历史七上《填充图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b2f00763231126edb11a8.png)
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填充图册参考答案第2页由上到下,再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4页)第3页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
第4页1.(18页)第5页4.(3)第6页1.(14.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第7页1.(4)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
第8页3.(2(课本31.和33页)4.黄河流域第9页2.(2)说明了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规模大(3)四羊方尊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用途:大量用于祭祀。
有些用于农耕(4)第10页1.(3)填入框内:第11页2.(2(课本33)第12页1.(2(3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了一直造福于人民。
2.(2)说明了战国时期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我国的铁农具得到推广。
3.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对富强第13页2.(1)填入框内(2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互相学习谦虚好学。
第14页2.(1(课本60页)(2)目的:抵御匈奴第15页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
(3)根本原因:秦的统治残暴,整治黑暗;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
2.(4)贡献: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第17课本64页)第18页2.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
3.(2)看法:这一建议开始使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第20页1.(2(4)2.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意义是“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促进了汉族第21页1.(1)填图第22页2.(1第23页3.第24页4.(15.(3)。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f583dccbff121dd368386.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三课P13材料研读: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P14问题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
有依据。
第四课P18材料研读: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P21问题思考: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P22课后活动2:三朝的末代国君夏桀、商纣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于他们这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三朝的灭亡。
第六课P28材料研读: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P30课后活动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第七课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P35材料研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八课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39材料研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第九课P45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措施。
浙江人教版七册历史书图册答案
![浙江人教版七册历史书图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015e54028915f804dc2c7.png)
必修1“读图思考”栏目参考答案:第一章:1.C2.D3.D4.B5.C6.C第二章:1.B2.B3.D4.D5. B6.D7.D第三章:1.B2.D3.B4. 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四章:1.A2.D3.D4.C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五章:1.B2.A3.D4.D第六章:1.B2.B第七章:1.C2.D3.B4. 提示: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机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5.(1)因素:美国宪法第五条提供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2)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
第八章:B第九章(上):1.A2.D3.C4.B5.A6.D7.B8.D9.A 10.D 11.C 12.A 13.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九章(下):1.B2.C3.C4.A5.A6.(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https://img.taocdn.com/s3/m/efe0c0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5.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一、什么是历史填充?历史填充是一种学习和教学工具,通过填写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填空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历史填充在七年级上册中的应用在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历史填充被广泛应用。
教材中的各个单元都设有历史填充题,涉及到古代文明、古代朝代、人物事迹等内容。
通过填充这些历史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举例说明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充的具体应用。
1. 第一单元:人类的起源与迁徙题目一:人类起源地是_______.题目二:旧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是________的创造和使用。
题目三:中国古代智慧的丰碑是_______。
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填写地名、时代特征和代表性建筑物的名称,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单元的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以及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
2. 第二单元:古代城市的诞生题目一:有一种看法认为古代城市的诞生是因为__________。
题目二:商代时期的最重要的城市是__________。
题目三:古代商代城市的核心区域被称为________。
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填写介绍古代城市形成原因、特定时期的重要城市以及核心区域的名称,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3. 第三单元:夏商周的兴衰与封建制的确立题目一: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
题目二:商朝兴衰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题目三:周朝的国都是___________。
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填写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特点,来加深对夏商周的兴衰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的理解。
4. 第四单元:秦汉的统一与乐观题目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
题目二:汉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国家的地位,实行了___________。
题目三:南北朝时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练习册.pdf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练习册.pdf](https://img.taocdn.com/s3/m/8e21db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5.png)
中国历史目录1.背景信息2.填充练习册简介3.填充练习册内容4.使用方法5.适用对象6.结语背景信息中国历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讲述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涵盖了悠久的文明和众多的历史事件。
对学习者来说,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填充练习册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点和提高学习效果。
填充练习册简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练习册.pdf是一本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历史填空练习册。
本练习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填充地图上的名词、事件等信息,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练习册共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主题展开填空练习。
填充练习册内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地图填充练习册.pdf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填充:从古代到现代,练习册涵盖了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地图,在相应的位置上填写正确的事件和人物。
2.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填充:通过填充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
3.文化艺术与科技发展的填充: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成就和科技发展是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册中包含了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相关的填空题,通过填充练习加深对这些方面的认识。
4.名词解释和时间排序:练习册中还包括了一些名词解释和时间排序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关键概念和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填充练习册。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使用方法:1.与课堂教学结合:填充练习册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材料,在老师教授相关历史知识后,学生可以通过填写练习册来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独立学习使用:填充练习册也可以作为独立学习的工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独立完成练习册的内容,并与教材对照、查漏补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33d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由禹建立。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4. 周朝的干支纪年法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纪年法。
第二章周朝的兴衰1.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以礼来治理国家。
第三章秦朝的建立1. 秦朝的统一由秦王嬴政完成。
2. 十三年战国,一统天下,统一成为秦朝。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1.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例如郡县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第五章秦末的动乱1.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进入了短暂的权力斗争和分裂时期。
第六章汉朝的建立1. 项羽和刘邦是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刘邦最终成为汉高祖,建立了西汉朝。
2.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第七章汉朝的辉煌1. 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推行科举制度和设立军校。
第八章民族的大融合1. 中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战争、婚姻和迁徙等方式实现的。
2. 汉朝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
第九章西汉的衰落1. 西汉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宦官专权和外族入侵。
第十章东汉的动乱1. 东汉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乱,如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
2.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统一北方、削弱各地诸侯的势力。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题的参考答案。
七年级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
![七年级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552d54693daef5ef73d90.png)
七年级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篇一:七下历史填充图册】第一课2?1?永济渠、通济渠、刊沟、江南河;余杭、涿郡。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黄河、永济渠。
3大致含义:皮诗对开凿大运河做了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隋炀帝巡游江都的过错;胡诗指出开凿大运河劳役繁重,造成隋亡的结果。
看法:隋炀帝修运河在当时是劳民伤财,但客观上运河的开通给人民,社会带来了好处。
第二课1。
618年。
魏征3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穿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生活下去。
【篇二: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全套精品,含答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探知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
第二部分为“聚焦世界目光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的发现”。
第三部分为“引领世界古人类进化的研究方向——北京人的特征”。
一、探知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1.说出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包括古人类遗址、时间、地点、生活方式)。
2. 相关史事记载:人类由猿演化而来。
距今300万年左右,猿学会了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工具,这就是早期直立人类。
距今约3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智人。
距今一万多年,智人过渡到现代人类。
(1)依据材料概括,早期直立人类的特征。
(2)依据材料指出人类的演化过程。
二、聚焦世界目光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的发现1. 认真阅读教材,简要陈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27ba66bec0975f565e201.png)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1]〕23绿色蝈蝈1、Xiao1 cuan4 e4 mi4 qian2 yin2ya3Xi1 su1 zhong1 si1 hui4 wo1 ju4 su4nang2Jie2lue42、弱肉强食惊慌失措 4、《昆虫记》或《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昆虫学24、月亮上的足迹1、昂 gui3 tuo3 翼翼 qiao1 窄2.(1)只能老远地看见,却无法与之接触,形容月亮离地球很遥远,要登月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2)心里向往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表明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想法由来已久。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5、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竖立纪念碑。
6、不一样。
第一个“这”指代1969年7月21日56分20秒;第二个“这”指代宇航员登上月球这一壮举。
#7、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以之作为标志的大事。
8、人类登月的时间,人类登月的目的。
9、2001年杨利伟26、小圣施威降大圣1、che4 zhuai4 dao3 cuan1 qing22、西游记六明吴承恩3、(2)孙悟空: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庙宇二郎神: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
如何识破:如:(1)齐天大圣判断鱼鹰是二郎神的根据是: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腿又不红。
(2)二郎神判断那条鱼是孙悟空的根据是:打花的鱼儿##腮上无针。
4、孙悟空:神通广大、敢于斗争、有胆有勇有谋、能退能进、追求自由、反对神权、桀骜不驯。
二郎真君:神通广大(与孙悟空势均力敌)、清高孤傲、不卑不亢、不温不火。
#5、细腻传神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呈现了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
个性化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同时采用对比手法,将群猴惊散、众将的慌乱与孙悟空、二郎神的有勇有谋、临阵不乱形成对比,突出大圣、二郎神的神通与谋略胆识。
6、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孙行者四探无底洞高老庄娶亲7、桀骜不驯,对权威的反抗及勇敢无惧。
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资料][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答案[资料][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001b52fe4733687e21aa38.png)
填充图册参考答案第2页由上到下,再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4页)第3页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
第4页1.(18页)第5页4.(3)第6页1.(14.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第7页1.(4)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
第8页3.(2(课本31.和33页)4.黄河流域第9页2.(2)说明了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规模大(3)四羊方尊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用途:大量用于祭祀。
有些用于农耕(4)第10页1.(3)填入框内:第11页2.(2(课本33)第12页1.(2(3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了一直造福于人民。
2.(2)说明了战国时期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我国的铁农具得到推广。
3.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对富强第13页2.(1)填入框内(2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互相学习谦虚好第14页2.(1(课本60页)(2)目的:抵御匈奴第15页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
(3)根本原因:秦的统治残暴,整治黑暗;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
2.(4)贡献: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第17课本64页)第18页2.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
3.(2)看法:这一建议开始使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第20页1.(2(4)2.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意义是“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促进了汉族第21页1.(1)填图第22页2.(1第23页3.第24页4.(15.(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图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填图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5c21d53312b3169a451a425.png)
(1)图①人物是 韩非 , 法 家的代表人物是
战国
时期。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 (2)图②人物是 孙武 ,兵家的 鼻祖 ,是 春秋 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著作 是《 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军事格言是: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1)图①的人物是 秦始皇 。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图一是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 年前。 (2)图二是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三万年 。 (3)图一和图二的远古人类都会使用火,不同的是,图一会使用 天然火 ,还会 保存火种;图二已会 人工取火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是 黄帝 ,他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 (2)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是 炎帝 和黄帝部落。 (3)图二人物是 禹 。相传他是通过 禅让制 的办法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4)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漫长的原始社 会到此结束, 奴隶社会 开始了
(1)左图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 ;右图是他的代表作品《 兰亭 序 》。这幅作品有“ 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 (2)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东汉末年 。 (3)魏晋时期流行的书法字体有 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 。
(1)图①和图②的人物都是汉朝最著名的 医学家 ,图①的人物是 张 仲景 ,图②的人物是 华 佗 。 (2)图①的人物著有《 伤寒杂病论 》一书,被后世尊称为“ 医圣 ”。 图 ②的人物编创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1)图①人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 ,他生活在 南朝 时 期。 (2)图①人物最突出的成就是 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 (3)图②人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他所著的《 齐民要术 》一书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 农业科学 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充图册参考答案
第2页由上到下,再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
4页)
第3页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
第4页1.(18页)第5页4.(3)
第6页1.(1
4.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第7页1.(4)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
第8页3.(2(课本31.和33页)
4.黄河流域
第9页2.(2)说明了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规模大
(3)四羊方尊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用途:大量用于祭祀。
有
些用于农耕(4)
第10页1.(3)填入框内:
第11页2.(2(课本33)
第12页1.(2
(3
旱
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了一直造福于人民。
2.(2)说明了战国时期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我国的铁
农具得到推广。
3.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
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对富强
第13页2.(1)填入框内
(2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互相学习谦虚好
第14页2.(1(课本60页)(2)目的:抵御匈奴
第15页2.(4)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
(3)根本原因:秦的统治残暴,整治黑暗;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
2.(4)贡献: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17课本64页)
第18页2.
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
3.(2)看法:这一建议开始使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
第20页1.(2
(4)
2.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意义是“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促进了汉族
第21页1.(1)填图
第22页2.(1
第23页3.
第24页4.(1
5.(3)。
第25页1.(1)
参考课本105
第26页3.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刮目相看才高八斗单刀赴会三顾茅庐
4.《临江仙》作者: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滚滚长江东逝水,几度夕阳红。
惯看秋月春风。
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第27页1.(1
2.(1
(3)
秦买卖
第28页3.(1
(2)
第29页1.(1
(2)
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第30页4.不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使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