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实验流程
第4章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资料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几乎终身被限制在一个极其有限 的环境范围内生活,这种环境就成了实验 动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动物实验在实验前 和实验中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十分重要。甚 至可以说没有环境控制就没有动物实验。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 = (A+B+C)× D + E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各种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试验结果的影 响 1、温度: 最适宜温度20-25℃,温差:3或4℃ 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新陈代谢:低温时新陈代谢增加,摄食增加 散热:除灵长类,其他动物汗腺不发达或无汗腺, 高温时散热困难,难以维持体温恒定 脏器重量:负相关 生殖:高温时雄性睾丸萎缩,精子活力下降;雌性 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下降 对动物实验的反应性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影 响 强光,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第四章 屏障系统实验 动物饲养与管理
第一节 基础知识
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级实验动物。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 进入屏障的人、动物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空气经低效、中效、高效过滤器进入屏障系统,结净度达 到10000级,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 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 染。空气、人、动物、物品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路线。空 气经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静茹动物饲养室或实验室, 检测尘埃粒子数在350/升,该系统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 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污染走廊灯不同压力的净化 区,净化区内形成梯度压差,一般压差为20Pa。工作人员 工作时要在淋浴后穿着无菌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尽量减 少和动物的直接接触。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1)人员进出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
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
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
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
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
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
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
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
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
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
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
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动物进入:动物引进应先放入隔离检疫室,待隔离检疫合格后移入饲养室。
动物进入洁净区前,首先按照动物运输箱上的标签,核对动物的出生日期、品系名称、性别、数量、供应单位名称、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等级等是否与计划相符。
用消毒液如5%百毒杀、0.5%~1%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运输箱的表面。
人员、动物及物品进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操作

人员、动物及物品进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操作【目的与要求】掌握人员进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具体步骤、人员净化的具体要求及设备使用;掌握动物、物品传递的步骤,传递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及设备使用;掌握渡槽、传递窗、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使用。
【原理】通过淋浴,穿着无菌服和风淋等措施,防止人员进入屏障设施造成污染。
通过一系列无菌操作将动物传进和传出屏障设施,使动物和屏障设施在操作过程中不受污染。
凡能够高压灭菌的物品,一律由双扉高压灭菌锅灭菌后传入。
如笼架(组装件)、鼠盒(可带垫料)、工作服等。
不耐热的物品可由灭菌渡槽或传递窗传入,如经辐照灭菌后的饲料、塑料微型喷雾器等。
走廊、缓冲间、浴室、传递窗等区域,通常采用紫外线照射和熏蒸消毒。
动物饮用水一般采用过滤除菌或高压灭菌。
【设施设备、试剂与仪器】1.更衣室(一更、二更)、淋浴室、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袜等)、风淋室、泡手桶、消毒药。
2.缓冲间、传递窗、动物包装盒等。
3.渡槽、消毒液、500m1量筒。
4.预真空双扉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效果指示剂、鼠盒、预处理后的垫料。
【操作方法与步骤】一、人员进入屏障设施更拖鞋→一更(脱衣裤) →淋浴→二更(穿无菌内衣及工作服) →风淋室→洁净区。
二、动物传进屏障设施1.准备在引进动物到达前,在检疫室内准备相应数量的鼠盒。
传递窗内侧准备两份消毒液,一份内浸有长镊,另一份浸有刀具。
传递窗外侧准备消毒液、洁净抹布。
检查传递窗的紫外灯。
2.传递用消毒液擦洗包装盒并放人传递窗,关紧外侧门打开紫外灯并定时20min。
3.接受动物紫外灯自动关闭后打开内侧门。
戴好橡胶手套,从消毒液内取出刀具,划开包装盒的密封胶带,打开包装盒。
刀具放回消毒液并洗消双手。
用长镊将动物一一放人饲养盒内。
操作完毕把消毒液和包装盒放人传递窗,关闭内侧门。
包装盒和消毒液由外侧取走处理。
4.检疫观察按规定进行检疫。
三、动物发放1.挑选动物动物待发人员按用户的要求严格挑选动物,做到数量、体重、性别等准确无误。
第4章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第三节 屏障与隔离系统的实验动物 饲养管理技术
一、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 定义:指用现有的实验手段检测,动物的体表体内 不携带其它生命体(包括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 的实验动物。 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来源:第一代通过无菌剖腹产术,人工哺乳获得; 以后通过无菌动物雌雄交配繁殖或无菌剖腹产术, 保姆鼠代奶扩群。
二、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 GN) 定义: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 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来源:人为将已知的微生物投给无菌动物, 使其体内带有已知菌 单菌动物 双菌动物 多菌动物
悉生动物的培育 (1)获取无菌动物 (2)准备好特定的微生物材料 (3)把上述材料转入无菌饲育隔离器 (4)在隔离器内给无菌动物授入微生物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影 响 强光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退行性变化
5、噪声 60dB以下 音域,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循环系统
(1)心脏变小 (2)白细胞数变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
免疫系统 (1)胸腺,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良
(2)脾脏小,无二级滤泡
2.生理学特点: 免疫功能 (1)血清中IgG、IgM水平低,几乎不存在丙种球蛋白 和特异性抗体
(2)免疫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的排
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 生长率 (1)不同种属不同 (2)无菌鸟类生长率高于同种普通鸟 (3)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多 (4)无菌豚鼠和无菌兔比普通的慢
屏障环境ABCE区动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考试内容(20160406)

屏障环境ABCE区动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考试内容(20160406)屏障环境ABCE区动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考试内容⼊该区域的必须知晓,不需要进⼊该区的可以不看。
字体标红的为重点。
⼀、分区: (1)⼆、门禁 (2)三、灭菌 (3)四、穿戴与通⾏ (3)五、饲养间内 (5)六、标签: (6)七、补给 (7)⼋、压差与风机 (7)九、废物及⼩⿏⼫体处理 (8)⼗、动物转运 (8)⼀、分区:1.屏障环境AB区是保种繁殖区(⽤于遗传修饰⼩⿏保种和繁殖),屏障环境C区为实验区(⽤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屏障环境E区为实验和检疫区(⽤于ABSL-2⼤⼩⿏实验和外购种源动物检疫),普通环境G区为实验和检疫区(⽤于普通级⼤动物饲养、实验和⼿术操作)。
普通环境F区正在改造暂不提供使⽤。
2.实验动物中⼼实⾏不同洁净度控制的分区管理,洁净度等级为A⼩区、A⼤区和B区 >C⼤区和C⼩区> E区> G区。
实验动物中⼼要求同⼀个⼈同⼀天需要进不同洁净度区域时,应先进⼊洁净度⾼的区域,再进⼊洁净度低的区域,不得逆反或随意顺序进⼊到两个不同洁净度等级区域。
同⼀洁净度A、B区中,应该先到保种繁殖区(A⼩区或B 区保种房间)再到实验扩⼤区(A⼤区或B区房间)。
门卫登记处必须填写每个区域的房间号。
3.AB区不允许任何实验操作,所有实验操作均在屏障环境C区或E区进⾏。
4.C区实验室⼜分为C⼤区和C⼩区,其中C⼩区包括转基因平台实验区、备⽤实验区,C⼤区包括外科操作实验区、基础代谢实验区、免疫缺陷动物实验区及其他单个实验房间。
5.区为动物⽣物安全⼆级实验室(ABSL-2),动物实验⽅案必须经过该区⽼师统⼀审核管理,递交实验动物中⼼质量安全负责⼈审批,同意后⽅可安排实验。
⼆、门禁1.实验动物中⼼所有出⼊通道及饲养间都设有门禁,培训通过后发给门禁卡,每卡押⾦10元,退卡时返还押⾦。
考试没通过⽆法取得门禁卡权限的不收取押⾦。
2.获取门禁卡流程:①参加每⽉⼀次的理论培训,培训前会提供相关资料。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一般工作流程。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一般工作流程1. 简介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需要高度的安全和封闭性,还要求对动物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就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一般工作流程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关键领域。
2. 动物选择与引进在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中,首先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选择和引进。
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种类、数量、健康状态、来源以及运输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实验动物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3. 动物饲养与管理一旦实验动物进入实验设施,就需要进行严格的饲养与管理。
这包括对动物的饲料、水源、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以及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行为特征等进行全面监测与管理。
还需要进行动物的疾病防控和疾病筛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符合实验要求。
4. 实验设计与执行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实验设计与执行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在实验设计阶段,需要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程序等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在实验执行阶段,则需要对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实验环境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结果解读。
这包括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的科学解释、结论的得出等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
还需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的问题追溯和实验结果的科学解释。
总结回顾总体来说,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一般工作流程涉及到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引进、动物饲养与管理、实验设计与执行、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管控和管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人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科学素养,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动物实验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深知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实验动物中心屏障动物房进出标准操作规范

动物使用情况的登记
点击 注册并登记动物数量种类
1.直接从传递窗或传递通道出(及时在登记本上登出动物)。
2.用运输盒将动物包装好以后在拿出(适用于把动物带出到其它单位进行实验)。
1.用75%酒精或5 %碘伏仔细擦拭消毒物品表面后经传递窗传入(适用于细胞样品)。
5.口罩、手套、帽子、鞋套为一次性物品,用过பைடு நூலகம்就应丢弃,灭菌工作服可放在一更,中心工作人员会对其进行处理。
意外情况的处理
1.遇到停电时切勿慌张,可用动物房内电话与外界联系。
2.动物房内有温度或湿度异常请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3.被动物咬伤后要冲洗伤口,用碘酊消毒,并到疾控中心注射疫苗。
收费制度
实验动物中心实行预付款制度,主要收取动物饲养费、人员进出耗材费和设备维修费。
动物尸体处理
动物尸体和动物器官应密封在塑料袋中,袋口扎紧,放入十楼的专用冰柜中,不得将动物尸体丢弃在屏障系统内或垃圾桶里。
废弃物处理
1.垫料等废弃物与动物笼盒一起从缓冲间Ⅲ出系统
2.注射器等尖锐物品套上套子后再放入垃圾桶,以防刺伤工作人员
3.屏障内无排水系统,液体废弃物请传出系统后再处理
4.废弃的动物包装盒从灭菌通道出系统
2.传递窗紫外灯照射15min后传入(适用于一般物品)。
3.小型仪器经灭菌通道喷雾消毒后传入
经传递窗或传递通道出
IVC标准操作程序
原则:一切IVC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动物的探视
要求每三天进动物房去探视动物一次,包括饮水、饮食、状态等。
动物房内用固定电话联系,禁止使用手机
动物处死、解剖和取样地点
如无特殊情况,一律在1004房间处死动物,进行解剖和取样。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一、人流线路工作人员进入第一更衣室→脱去个人外衣(饰品)放入衣柜→脱去蓝色拖鞋后(→淋浴室)进入第二更衣室→穿上红色拖鞋→手消毒(0.1%新洁尔灭)→按操作规范穿上无菌连体衣,戴上一次性无菌口罩、手套→进入缓冲间→风淋→进入清洁走廊→进入洁净区域工作→进入饲养室或检疫室→所有工作结束后→进入污物走廊、脱掉红色拖鞋→进入缓冲间→穿上蓝色拖鞋,进入洗刷、消毒区域,取掉手套、口罩、连体衣,分别放入指定的回收桶中→进入第一更衣室,穿上个人衣(饰)→出屏障系统。
二、物流线路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器或传递窗或渡槽→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三、动物流线路外来S PF级实验动物→传递窗→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生产繁殖或实验处理后→(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四、空气(压力)流程新风口→空气初效过滤器→空气中效过滤器→空气高效过滤器→屏障系统内各区域并产生压力梯度: ①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室外。
②(进入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第2更衣室→淋浴室→第1更衣室→室外。
③(离开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清洗准备间(消毒室)→外部区域。
④消毒传递间→传递窗→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五、注意事项为了防止空气倒流,必须调节并保持4.4中各区域间的压力梯度,同时,必须时刻保证2更衣室、消毒传递间、气闸(缓冲间)至少20Pa的正压。
六、质量记录动物/物品传递管理记录表、动物饲养环境参数与异常情况记录表。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死亡和伤病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科学院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强磁场中心实验动物房
1 目的:
规范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内实验动物死亡和伤病实验动物的处理程序,保证动物实验结果有效、准确。
2 操作方法:
2.1实验动物死亡处理:
2.1.1发现动物死亡后,立即取出并报告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
2.1.2由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项目负责人对死亡动物进行鉴定;对非实验原因或
不明原因的死亡动物,应迅速组织力量确认死亡原因。
2.1.3动物尸体装入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中,带到指定存放处,根据研究人员的
指示存放冰箱,等待剖检或低温冷藏处理;
2.1.4如怀疑或确认是由微生物污染引起死亡的,销毁该实验室中所有的实验动
物,并进行彻底的净化。
2.2伤病实验动物的处理:
2.2.1对互相咬伤,抓伤或给笼具夹伤的动物,轻微的给予治疗,严重的给予安乐死。
动物实验中心屏障环境设施物品进出标准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中心屏障环境设施物品进出标准操作规程动物实验中心屏障环境设施物品进出标准操作规程一、各类物品进入清洁区之前的准备1.1 准备的原则各类饲养管理用物品由管理人员负责准备。
平时应根据实验数量、动物种类和数量,对相应所需的各种物料如:饲料、垫料、各种用具等进行必要的储备,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类实验用物品则由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准备。
所用灭菌物品在高压灭菌前应加外包装。
将完成工作记入工作记录表(见附表)。
1.2 无菌服的准备管理人员将穿出清洁区的无菌服及时进行清洗、烘干或凉晒。
具体要求是:一般每半月应清洗1次,个别过脏者,应随时清洗;随时烘干潮湿的无菌服;每次传入清洁区之前均需进行成套包装并标明大、中、小号,然后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高压灭菌并传入清洁区。
1.3 工作鞋的准备洗刷人员每天下午下班前将所有已穿过的工作鞋进行清洗、药物浸泡消毒;洁净区内将已晾干的工作鞋码放在洁净走廊入口处备用。
1.4 口罩、手套的准备对不耐高温的一次性用品,应整批包装,并经CO60照射或环氧乙烷灭菌后,由传递窗/间传入清洁区;对反复使用者,应经高压灭菌后,传入清洁区。
1.5 饲料的准备经CO60照射灭菌后的饲料,非洁净区人员剥去外包装并对塑料袋表面全方位药物喷雾消毒后,码放在传递仓搁架上;紫外线消毒半h 后,洁净区人员剥去塑料袋后,再将其传入清洁区(塑料袋不得进入洁净区)。
可高压灭菌的饲料,可经过高压灭菌器,直接进入清洁区。
1.6 笼具和各种工具的洗刷由洗刷人员负责。
洗刷应及时、够量,确保满足清洁区的需要。
先把由清洁区传出的笼具和各种工具中的污物分类倒入相应污物容器中,再用自来水冲洗笼具和各种工具。
对于尿碱等附着物,可用稀酸浸泡后再冲洗,确保冲洗干净,不留污垢。
洗刷完毕,将它们有序地码放在凉干架上。
1.7 垫料、笼具和各种工具的消毒应使用吸湿性好、尘埃少、无异味、无毒性、无油脂的材料作为垫料。
根据清洁区内不同笼具的需求量(注意留有余量),将适量的垫料分装至洗刷并凉干的笼具内(亦可用其它容器包装适量散垫料以备用),再将装有垫料的笼具码放在包装袋内高压灭菌。
屏障环境实验人员的工作流程

屏障环境实验人员的工作流程一、实验人员、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品进出屏障实验室步骤1.实验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范(1)动物实验人员进出屏障系统:外部区域→门禁机→门厅→登记(脱外套、鞋、首饰品等,把要带入的仪器放入传递窗、喷雾、开紫外线灯)→进入→更用消毒液洗手→二更(先用75%乙醇自动喷手消毒,戴口罩,穿无菌衣、鞋套,再戴好灭菌手套,把无菌包扔到一更,再用75%乙醇自动喷手消毒)→风淋(120秒)→内准备室→动物实验室或饲养室(完毕,清理桌面、地面)→污物走廊→非洁净区→门厅换回自己的衣服。
(2)进入门厅并脱去外套,将个人衣物存放在衣柜内。
(3)通过门禁机进入门厅,填写屏障实验室进出登记,在一更内脱去较厚的衣服,浸泡双手进行消毒,进入二更,用75%乙醇自动喷手消毒,然后按顺序戴上口罩,穿无菌工作服、鞋套,戴手套,进入风淋室风淋120秒(风淋时不停转动身体),进入洁净区、准备室、清洁走廊。
如果灭菌衣物要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先去洁净区准备间取灭菌衣物放在二更传递窗内,以便下次使用。
然后再到洁净准备间去取当天工作所需要的物品进入实验室工作。
(4)工作完毕后把废弃物、用过的用具和笼具一同整理,打扫内部环境卫生,最后将所有废弃物推出到污物走廊。
工作人员把废弃物推入缓冲间后再推出屏障外,然后到门厅去换回自己的衣服。
把穿过的工作服拿去清洗、晒干,供下次消毒用。
(5)在屏障系统内,实验人员进出时不能同时开启两扇门,并做到随手关门;不能逆向进入风淋室和二更;人一旦进入污物走廊后,即不得返回饲养室。
2.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范(1)自产动物:根据屏障设施动物实验区和生产区的具体布局情况,传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生产区与实验区之间的内传递窗传入;另一种是经实验区的传递窗传入。
1)自产动物(带饲养笼盒)→内传递窗→直接进入实验室饲育区→(实验后)→(经包装)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2)自产动物(带运输盒)→传递窗→直接进入实验室饲育区→(实验后)→(经包装)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一、一般要求:1.所有进出实验屏障环境的人员必须身着专用实验服和鞋套,佩戴口罩和手套,并接受培训后方可进入。
2.所有实验用具、药物和试剂必须在实验屏障环境内进行标准操作。
3.所有物品进出实验屏障环境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二、物品进出:1.物品进入实验屏障环境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可采用高效臭氧灭菌、乙醛灭菌等方式。
2.进入实验屏障环境的物品必须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消毒时间等信息。
3.物品进入实验屏障环境后,应立即存放在适当的位置,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风和排水畅通。
三、物品出库:1.物品出库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确保无污染和传染风险。
2.出库物品必须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消毒时间等信息。
3.出库物品应立即送往指定地点,禁止在实验屏障环境内临时寄存。
四、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包括一次性使用物品、有污染物品、化学药品废弃物等。
2.废弃物应放置在指定的容器内,并进行合适的处理,如焚烧、化学处理等。
3.废弃物处理后,应记录处理时间和方式,并经过严格的监督和检测。
五、清洁卫生:1.实验屏障环境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交叉污染和传播风险。
2.清洁人员必须穿戴专用的清洁服和鞋套,并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清洁操作。
3.清洁过程中必须避免使用粉尘产生的工具,以免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
六、培训和监督:1.所有进出实验屏障环境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
2.监督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实验屏障环境的操作情况,确保规程的有效执行。
3.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管理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降低交叉污染和传播风险,保障实验环境的卫生和生物安全。
屏障环境ABCE区动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考试内容(20160406)

屏障环境ABCE区动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考试内容入该区域的必须知晓,不需要进入该区的可以不看。
字体标红的为重点。
一、分区: (1)二、门禁 (2)三、灭菌 (3)四、穿戴与通行 (3)五、饲养间内 (5)六、标签: (6)七、补给 (7)八、压差与风机 (7)九、废物及小鼠尸体处理 (8)十、动物转运 (8)一、分区:1.屏障环境AB区是保种繁殖区(用于遗传修饰小鼠保种和繁殖),屏障环境C区为实验区(用于大小鼠实验操作和观察),屏障环境E区为实验和检疫区(用于ABSL-2大小鼠实验和外购种源动物检疫),普通环境G区为实验和检疫区(用于普通级大动物饲养、实验和手术操作)。
普通环境F区正在改造暂不提供使用。
2.实验动物中心实行不同洁净度控制的分区管理,洁净度等级为A小区、A大区和B区 >C大区和C小区> E区> G区。
实验动物中心要求同一个人同一天需要进不同洁净度区域时,应先进入洁净度高的区域,再进入洁净度低的区域,不得逆反或随意顺序进入到两个不同洁净度等级区域。
同一洁净度A、B区中,应该先到保种繁殖区(A小区或B 区保种房间)再到实验扩大区(A大区或B区房间)。
门卫登记处必须填写每个区域的房间号。
3.AB区不允许任何实验操作,所有实验操作均在屏障环境C区或E区进行。
4.C区实验室又分为C大区和C小区,其中C小区包括转基因平台实验区、备用实验区,C大区包括外科操作实验区、基础代谢实验区、免疫缺陷动物实验区及其他单个实验房间。
5.区为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动物实验方案必须经过该区老师统一审核管理,递交实验动物中心质量安全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安排实验。
二、门禁1.实验动物中心所有出入通道及饲养间都设有门禁,培训通过后发给门禁卡,每卡押金10元,退卡时返还押金。
考试没通过无法取得门禁卡权限的不收取押金。
2.获取门禁卡流程:①参加每月一次的理论培训,培训前会提供相关资料。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目的:保障屏障系统安全运行,防止微生物污染范围:适用于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物品的传递操作责任人:饲养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内容:动物实验室的物品包括笼器具、工作服、饲料、垫料、饮水和动物房的废弃物。
饲料和饮水另列操作规程。
1. 笼具进出动物实验室消毒、灭菌管理规范1.1 笼具走向,笼具应按箭头所指方向行进,不可逆反(图-1)。
笼器具洗刷消毒间传递柜灭菌器清洁物品储藏室清洁走廊动物房图-1 物品进出动物房消毒、灭菌路线图1.2 洗消、灭菌、传递规范。
1.2.1饲养人员将笼器具通过传递柜送入洗涤间,关好传递柜的门。
1.2.2笼器具的洗涤用水应加入洗涤剂。
1.2.3 笼器具应先在水池中用水浸泡1~2h后,用刷子清洗。
洗毕,再用清水冲净,放入高压灭菌器灭菌。
1.2.4笼器具经高压灭菌器传递:通过双门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器的一扇门打开时,另一扇门必须关闭。
1.2.5物品经传递窗传递:小而少量的物品(不适宜高压)采用本法传递。
首先物品表面喷洒消毒液,开启传递窗(柜)外窗(门),放入物品,关闭外窗,开启灭菌紫外线灯,照射20分钟后,开启内窗,将物品传入屏障系统。
注意内外窗(门)不得同时开启。
2. 工作服2.1 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的工作服应有特殊标记,专人、专用,不得乱穿。
穿着工作服不允许离开屏障系统,一经发现则按违章操作处罚。
2.2工作人员进入动物房的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
2.3洗衣机是洗涤实验动物饲养室工作服的专用设备,不得用来洗涤其他场合穿着的工作服、服装或材料,以防交叉污染。
2.4工作服的运行线路(图-2)。
工作服洗衣机洗衣筐高压灭菌器工作人员清洁物品储藏间更衣间图-2 工作服的运行线路2.5 清洗、消毒与灭菌规范2.5.1管理人员每周从更衣间的洗衣筐中取出应该清洗的衣服,带回洗涤消毒间。
2.5.2将工作服放入洗衣机,加水、洗涤剂浸泡30min。
2.5.3设定全自动洗衣机的洗涤、脱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