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

合集下载

概念化 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念化 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念化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概念化研究方法是一种对抽象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往往需要对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进行解释和理解,而概念化研究方法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而出现的。

通过概念化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对概念进行界定、识别和分类,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外延。

在概念化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概念,这些概念可能是抽象的、模糊的或者难以定义的。

然后,研究者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收集实证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概念进行解析和分类,以获得对其含义和内涵的深入理解。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研究者可以形成对概念本质和特点的结论,从而对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支持。

概念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系统化的概念化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揭示其内在的结构和关系,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实践创新。

而且,概念化研究方法也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种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融合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概念化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通过对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探讨概念化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最后,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总结概念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概念化研究方法。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首先给出本文的概述,简要介绍概念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接着,会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此外,还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概念化研究方法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场景。

最后,会对本节进行总结,为接下来的章节铺垫。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概念化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2.1节中,将对概念化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基本特点和相关理论背景。

接着,在2.2节和2.3节,将着重探讨概念化研究方法的要点1和要点2。

儒家典籍中的“君子”概念释义

儒家典籍中的“君子”概念释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1月20日Jan.20 2021第41卷 第1期Vo1.41 No.1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1.011儒家典籍中的“君子”概念释义戴雅婷(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而“君子”则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描述非常多,并且不同时期儒家典籍中“君子”的概念有所差别:早期的“君子”多指代有位之人,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后期的“君子”则指有德之人。

分析“君子”概念的渊源,介绍“君子”概念从有位之人向有德之人转变的经过,并分析转变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君子”含义的理解。

关键词:儒家典籍;“君子”;德性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1-0027-02“君子”是先秦文献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词,诸子学说中有大量关于“君子”的表述,如《庄子·天下篇》中“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又如《墨子》中“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

儒家典籍中出现“君子”一词的频率最高,以儒家经典之一《论语》为例,根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7次,而《论语》全文不过11 700余字,可见“君子”概念在儒家典籍中的重要性[1]。

对儒家典籍中“君子”概念的释义,不仅是了解先秦时期君子观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把握儒家思想精髓的重要手段。

一、“君子”概念的渊源分析“君”“子”二字合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

在此之前,并没有“君子”的概念。

方维规在《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中指出“一个概念总是概念群中的概念”[2],把握“君子”概念诞生前“君”“子”二字的概念,是剖析“君子”概念渊源的必经之路。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史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史学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采用的具体操作手段。

下面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史学理论1.内容文化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有内容的,历史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内容,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历史作品、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传播,进而加深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2.结构功能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研究社会、国家、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功能的实现,认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形态,并探寻发展规律。

3.人类学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人类行为、信仰和文化的产物,历史研究的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人类种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达到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4.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经济组织、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历史资料,探寻历史事实和现象的真相。

包括综合文献、批判性使用文献、校勘文献等方法。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方法,确定历史规律和趋势。

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调查,了解历史实践中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律和动态变化。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4.实用主义研究法:通过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主要包括历史政策研究、历史评估研究、历史教育研究等。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而且历史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史学的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史学研究中,方法和理论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是指史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具体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等。

历史研究方法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它包括史料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方法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来探究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文献研究方法则主要是通过对古人的书信、日记、文献等内容的诠释和解释,来揭示古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

田野调查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来获取独特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将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和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和统计,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史学理论专题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体系,它是史学研
究的理论基础,对史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史学理论
专题中,我们可以分为史观理论、历史方法论、史学范式等方面
进行讨论。

史观理论是指史学研究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是对历史
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历史方法论则是指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手段和技术的思考。

史学范式则是指史学
研究中的基本模式和思想范式,其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方式和模
式的理解和探索。

总之,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
方面,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地问题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地问题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来源:《新史学》(第三卷)文章作者:方维规概念史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不少人青睐的研究方法,吸引了不少学者。

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并揭示特定词语的不同语境和联想。

它所主张的历史视角和考证维度是不同于实证主义研究方向的另一种模式。

笔者曾发表短文《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1]并在其他一些短文中论及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

当下中国学界对观念或概念的历史语义研究,有人称之为观念史研究,有人称之为历史语义学(概念史),也有人称之为关键词研究。

由于研究实例的可观进展与方法学探讨之间还存在极大差距,实际研究中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问题,一些研究成果甚至是简陋的。

若问一些研究者的方法究竟属于观念史还是概念史,他们未必能够作答。

的确,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想当然”的解读方式。

因此,我们亟需补课,尤其是了解被引进的西方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论题不涉及近年来面世的《政治哲学关键词》、《西方文论关键词》之类的专著,它们多半不是专门从概念史或观念史的角度考察问题,而是分门别类地阐释相关学科的重要概念。

另外,本文所谈论的方法论关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即“概念史”方法所理解的“基本概念”。

(当然,本人并不反对人们探讨“铅笔”、“洋伞”之类的词语的源流。

)本文介绍的概念史研究方法,首先是一种“德国的”方法。

文章试图在西方相关方法论的整体语境中阐释概念史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思路,论述路径是这个领域的发展概况、经典著作的成就和重要人物的言说,以此见出概念史的总体特色。

一般而论,西方的概念史、观念史或关键词研究,都可以用“历史语义学”来归纳其方法。

鉴于“概念史”和“历史语义学”在德语中时常所指相同,本文中的“概念史”用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看做“历史语义学”的同义表述。

1 三种研究模式,或“概念史”的来龙去脉西方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大思想家的经典文本,从亚里士多德说到马克思等近现代思想家。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 方维规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 方维规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方维规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oncepts is a fascinating and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that allows us to trace 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of ideas over time. 概念史研究是一种迷人且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思想随时间的演变和转变。

By delving into the mean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key terms throughout history, researcher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se concepts emerged and developed.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上关键术语的含义和解释,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

This method allows fo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s scholars often draw on insights from disciplines such as history, philosoph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to analyze the complexities of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这种方法允许多学科的应用,因为学者们经常借鉴历史、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见解,来分析意义和解释的复杂性。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concept history research is the consideration of language and how terms are us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roughout history. 概念史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考虑语言以及术语在历史上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方维规

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方维规

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
方维规
彭青龙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0)6
【摘要】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

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围绕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等问题展开。

方维规教授认为,概念史研究通过查考特定概念的历史语境和语义可以更好地体认历史,亦可透过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各有来历的概念同“当今”的可能联系。

概念史在中国正在成为一门显学,我们的固有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查考和阐释的概念。

概念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有其特定的追求和方法论思考,将之用于比较文学,也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下,数字人文和可视化技术对人文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量化分析难以完全满足概念史研究的需要,重数据轻人文的做法容易淹没人文的复杂性。

【总页数】13页(P1-13)
【作者】彭青龙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概念群的研究实践——评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2.事业有成需奋斗有方——东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访谈录
3.
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宁4.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成洲5.全球大变局时代
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黄兴涛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_黄兴涛

词称:“本书宗旨,以养成共和国民为主,尤致意于爱国、合群、进化、自立等事。

所附图画,亦皆有关学识。

”(傅运森《新历史》(一),共和国教科书高等小学校用,商务印书馆1912年版,封二)虽然,宗旨前后不一,但教科书里所包含的近代知识并没有因为改良与革命的分野、帝制与共和的交替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制度对知识的制约还有并非直接的另一层面。

概念、文本、制度是展开中国概念史研究的三个切入口,其他还有诸如“文体”、“图像”等路径可寻。

在考察过德文《历史的基本概念》、《哲学历史词典》和法文《法国政治和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后,里希特呼吁有必要编纂英文版概念史辞典,认为闻名世界的牛津英语辞典无论怎么增补,也无法取代概念史辞典的功能。

在历经“语言学的转变”后的中国学界,既有的由不同学科条分缕析而建构的知识体系受到质疑,现代知识是如何按照时代需要和制约而被建构的?在其获致现代性霸权的同时有哪些固有的中国知识或泊自欧美和日本的知识从现代语境中脱落了,为此,实有必要编纂一部多卷本的中国概念史大辞典,可能的话,最好名为《东亚近代历史的基本概念》。

在近代知识这一能动的世界里,单纯的概念并不存在。

收稿日期 2012—06—30作者孙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高研院教授。

江苏,南京,210093。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黄兴涛一 “概念史”的内涵与特质*所谓“概念史”(conceptual history),与其说是将概念作为特定研究领域的一门专史,或者说思想文化史的一个分支,不如说它是一种认知转型期整体历史的独特视角或方法。

“概念史”假定,每一个具有转型特点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凝聚那个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和塑造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特征的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概念。

因此历史学家不仅需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演变进行专门探讨,同时需要关注、甚至更为关注这些概念的历史运用,也即重视它们与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变迁之间深刻微妙的互动与关联。

换言之,“概念史”着眼的是“概念”,关注和究心的却是“历史”,它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某些特色或重要概念的研究,来丰富和增进对于特定时期整体历史的认知,因此,也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历史研究的范式。

概念史研究

概念史研究

概念史研究中国的概念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片空白,从1984年开始到今天有了长足发展。

这种研究不仅包括具体词汇和语句的考证,还要对构成一个单位或组织全部外延含义的整个意义进行阐释和说明,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符号学”。

如果说今天出版界已经进入一个概念时代,那么必须承认早期的、零散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概念史研究无疑推动着后来的发展,正因此才产生并造就了大批量的优秀的专业著述和文章。

因而,如何评价和反思过去十几年来关于汉字规范的讨论,应该说都与概念史研究密切相关。

概念作为历史上人们所使用的对于某个事物或者现象的定义和理解的总称,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有所演变。

尽管概念往往凝聚着时代精神和智慧,但其实质却离不开生活本身。

它往往既是时代性很强的“时尚”概念又是生命力顽强的“固定”概念;既是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流行”概念也是属于一段特殊时期内只能限定范围运用的“历史”概念……概念最初表达的功能主要是便于理解事物,其范围越窄,后来被认知者使用得频率越高,则概念就越趋向深层结构,甚至带有哲学观点。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对概念历史的回顾和梳理,怎样面对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概念及背后的潜台词?怎样确立自己对于概念问题的视角和理解呢?所以说,当前把汉字“标准化”乃至语言的任何标准化,看作“一场革命”或者“彻底改革”似乎还为时尚早。

其原因也许在于:(1)对于汉字或汉语这些方块字形状与数目等问题,未必需要搞什么标准化,更别提去建议取消方块字形制度。

真正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过去多年来没有把汉字的书写文化转化为“写字文化”?也就是要认识到这种文化同汉字的书写之间的根本区别,弄清楚在写字的基础上创新文字系统存在哪些障碍?假如通过仔细的调查分析发现,它阻碍了一般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妨害了信息传播效率的加快,妨碍了日常交际能力的增强,妨碍了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减缓等等,则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完全可以促使写字逐渐让位于读字。

(2)最近,从科技角度讲,实际上人类已经处在第二阶段文明————信息时代,概念史的研究为这个伟大进程中的诸多议题提供了源头上的依据,比如“数字化”和“信息化”,当然也包括“写字时代”的终结问题。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本文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主要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史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历史发展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2.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是通过对文物、遗址和遗迹的研究,重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考古学理论认为文物和遗址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3.心理史学理论:心理史学理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心理史学理论认为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由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决定的,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文化史学理论:文化史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文化史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决定。

二、主要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历史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演绎和推论等推理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可以推断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它是一个以客观记录史实、以她所独特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事实而产生的,它要求学者不仅要能以一个整体的家园来思考问题,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去探索历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的影响。

学者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历史。

第一种研究方法是现象学法,它是指学者通过观察历史现象,结合研究多种历史资料来分析历史现象,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现象学法通常用于考察某一特定事件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变化。

例如学者们研究中国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时,可以在研究中使用现象学法,收集和分析清朝当时的历史资料,从而推断其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比较法,它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或者某一历史时期的不同时点来研究历史。

比较法可以更好地揭示历史事件的起始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比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例如,学者可以比较研究中国清朝和清朝中国近代史,分析两个时期的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文化改变等,从而从更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种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它是指学者们利用存在的历史文献,收集和分析文献中的信息,以获得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

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献中的文字,图片,实物或者地理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通过比较文献中的内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情况。

例如,学者们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文学史文献,认识唐宋时期诗歌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笔者提议,学者们应该结合以上研究方法,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历史,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掘历史的脉络及其启示,达到研究史实的目的。

历史·理论·实证——概念研究的三种范式

历史·理论·实证——概念研究的三种范式

历史历史•理论•实证—概念研究的三种范式文/郭忠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 题。

许多学者意识到,“概念”是承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 石,但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所使用的概念绝大部分来 自西方,导致其在议题设定、思维方式、研究范式和价值 导向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西方化”倾向。

有鉴于斯,学 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 概念着手。

本文就概念研究的主要范式进行提炼和展望,以期对构建本土化概念体系有所裨益。

历史范式“历史”范式主要体现为“概念史”范式。

“概念 史”研究主要来源于德国学术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黑 格尔的《历史哲学》。

概念史作为一种方法和领域的成 型则是在20世纪中后期的事情。

德国历史哲学家科塞雷克 (Reinhart K o s e l l e c k)被看作是概念史研究的杰出代表,他与布鲁内克(Otto B r u n n e r)、孔茨(W e r n e r C o n z e)主编的八卷本著作《历史的基本概念:德国政治社会用语 历史辞典》被看作概念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概念史研究 在中国的兴起主要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孙江、方维规等知 识分子回国任职,对推动国内概念史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前者创办的《亚洲概念史研究》集刊,已成为目前概 念史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示平台。

时至今日,专事概念史研 究的学者尽管仍屈指可数,但却正变得引人注目。

综观当前国内外概念史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范式 主要呈现出以下特色:首先,以概念关注“历史”。

概念史研究归属于历史 研究的范畴,旨在通过概念史来观照宏观历史一包括社 会史、政治史、文化史等。

因此,在概念史研究者那里,概念本身不是目的,历史才是目的。

之所以如此,这与概 念史研究者所持的立场相关,那就是,历史沉淀于概念,概念语义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因此可以通过解读核心概念 的语义来透视其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

其次,反过来,历史不但被融入概念,概念也塑造历 史。

概念史研究

概念史研究

概念史研究概念史历史沉淀于概念当中,概念提示着历史的进程。

历经语言学转变之后,近代知识的“非自明性”成为国际史学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起源于德国的概念史研究,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之变迁的探究,来揭示知识的建构和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近十余年来,概念史研究在东亚学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孙江教授组织下,2011年11月、2014年4月,南京大学先后召开了两次东亚近代知识和概念史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学衡研究院成立后,即以概念史研究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拟从全球史角度考察西方知识移入中国/东亚的过程及其变异,由此揭示东亚现代性的独特面貌。

目前为止,本院创办了学术集刊《亚洲概念史研究》,作为专门推进概念史研究的开放性平台。

同时正在进行资料库建设,目标是编纂一部包含近代中国100个关键概念的概念史大辞典,在此基础上出版一套大型的中国概念史丛书。

相关著作:孙江、陈力卫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2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孙江、刘建辉:《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近代知の空間の形成》,东方书店,2014年。

孙江、刘建辉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孙江主编:《新史学》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中华书局,2008年。

张凤阳等著:《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相关论文:闾小波:《“民本主义”之输入与意涵之回归》,《学海》2018年第5期。

张凤阳、罗宇维、于京东:《民族主义之前的“民族”:一项基于西方情境的概念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张凤阳、于京东、罗宇维:《西方文化史上的一场话语之争——基于概念史视角的“区隔-歧视-排斥”模式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于京东:《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史学是一门记载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过去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学科。

史学研究要想取得扎实的科学成果,关键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史学研究方法。

只有充分理解和正确使用史学研究方法,才能正确用史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说明过去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反思历史,充分利用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在的社会发展。

一、史学研究方法1、定义范围史学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定义史学研究的范围,细分该范围,以便明确主题。

定义研究主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应该明确研究的内容、范围、时间和地点。

2、搜集信息以正确的史学研究方法来搜集资料,收集资料关键在于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去获取更具体的信息,根据资料的特点细分搜集的范围和内容,以及注意搜集来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书籍、文档、考古记载和文献等有关历史的资料中收集到相关信息。

3、解读资源将收集到的历史资源整理,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力求从历史资源中获取关键信息和历史记载,从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推演历史的规律。

4、整理研究成果整理出研究成果,将史学研究的结论明确表述,从而确定史学研究的内容和历史发展趋势,为读者展示一份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及人类的认知视野。

二、史学研究成果通过正确的史学研究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以下成果:1、掌握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趋势正确使用史学研究方法可以掌握重大事件和趋势,以便我们对这些事件和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的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2、了解过去的历史记载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过去的历史状况,从而更准确的认识过去的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发展的真实脉络,以便分析和预测历史发展的规律。

3、反思历史,指导未来史学研究不仅可以诠释历史,更重要的是反思历史,从而指导未来发展。

史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历史经验,从而识别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和推进未来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概念史研究方法

概念史研究方法

概念史研究方法
概念史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方法,通过对一定概念的演变过程、变迁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意义内涵的考察和分析,探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文化意识、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追踪某一个特定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的流变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语言符号的分析,探究概念的本质、内涵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特征。

概念史研究方法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

其实践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深入理解概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过程,在文化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分析概念的意义转化和历史意义,有助于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根本性的变化;
3. 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理解它们在文化和思想中的综合作用。

概念史研究方法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视野:概念应该在整个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被理解和研究。

在确定一个概念的时候,应该把它与与之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社会、政治和文化概念等;
2. 对文献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才能深入了解一个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变迁的社会环境、背景和历史意义;
3. 语言符号的分析是概念研究的核心,它涉及到语言、文字、表象等方面的问题。

在概念研究中,需要注意具体语言符号的使用、特殊语言符号的含义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4.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每一种概念都应该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中一定要限定在特定研究方法框架内。

概念史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历史发展的解释和分析、社会意识的转变以及文化交往的沟通来说,概念史研究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第一章:引言历史研究是人类社会认识和记忆过去的重要手段,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分析其重要性、局限性,为历史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定量研究方法与理论定量研究方法与理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收集历史数据,并运用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历史数据收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然而,定量研究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定量研究方法只能收集特定的历史数据,而当历史数据不足或者数据来源不够可靠时,该方法就会失去其研究的可靠性。

其次,定量研究方法忽略了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等因素,使得其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第三章:定性研究方法与理论定性研究方法与理论是历史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事件和个体进行深入研究和解释。

定性研究方法弥补了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探索历史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定性研究方法也有其不足,由于其数据来源相对零散和难以量化,可能存在个别偏差和主观性,因此需要研究者进行严格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第四章:比较研究方法与理论比较研究方法与理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相同问题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和解释。

比较研究方法适用于寻求历史和文化差异的同时,强调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性,是一种具有启示性的研究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研究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概括和简单化。

第五章:历史理论历史理论是历史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探究和解释,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不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差异和争议,但其本质在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支持。

模范概念史 -回复

模范概念史 -回复

模范概念史-回复模范概念史的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模范概念史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研究某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演进,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概念的理论框架和范式。

该方法主要来源于法国历史学家简·德维尔的著述,并得到了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应用。

模范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和目标。

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明确研究的是哪个概念,并选择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第二步,收集和整理历史文献与资料。

在此阶段,研究者需要广泛收集关于该概念的历史文献与资料,并进行整理分类。

这些文献和资料可以包括书籍、论文、包括简报等相关的文章。

第三步,绘制概念演进图。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将所收集整理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时间顺序,绘制出概念的演进图。

这一步可以将概念的变化和演进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第四步,分析概念的演进与变化。

在演进图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分析的方法可以是从语义角度出发,比较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义和解释;也可以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概念与历史背景的关联,以及概念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步,建立模范框架和范式。

在对概念的演进与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建立概念的模范框架和范式。

模范框架指的是概念的核心定义和理论结构,而范式则是指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方式。

这一步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概念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模范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通过对概念的演进和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拓宽对概念的认知。

从实践上说,模范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及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

总而言之,模范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理解概念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途径。

中共党史领域概念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思考

中共党史领域概念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思考

为抗战语境下的另一个特定的“行动”概念。

进一步考察,中共在后来所言说的“长征”,又和中共自身的象征联系起来,以期构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史诗般的长征”这一意识形态话语。

将“长征”概念与“中国共产党”联系起来,不仅突破了长征原本是战略转移和突围行动这一原初意涵,而且大大拓展了“长征”概念的思想意涵和话语张力。

这样一来,“长征”实际已成为一个“建构性”的概念话语表达。

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长征”更是以其独特的“话语意图”,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资源。

特定时空背景下形成的特定概念,在概念使用者的实际表述中有着明显的话语“意图”和特定意指。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定时空背景下形成的特定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概念,而是一个“行动”的概念。

概念的使用者往往会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其特定的意涵,使其超越原初的一般意义从而进入到他所陈述的意义领域。

这样曾经较为单一的概念因言说者的表述意图,便成为一个建构性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史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过往的历史,而是持续的记忆。

人们正是通过这种记忆的持续,才使得某一概念获得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概念史研究的意义,恰恰就从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当然,作为方法论的概念史研究,它所包含的内容绝非以上几端,而是一种高度的综合体。

它既关涉历史语义学的内容,也包括语言学的内容,又同政治、社会和思想等诸要素休戚相关。

概念史研究同其他理论方法一样是舶来品。

生搬硬套外来理论向来为学界所诟病,概念史研究也应避免落入这样的窠臼。

且不说概念史在国内学界刚刚开始尚感生疏,任何理论方法都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因而通过概念史的方法研究中共党史,自然要注意避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但是就总体而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或研究方法,将此方法运用到具体研究中应当值得探索。

特别是处在社会急剧变动的中共历史时空中,思想纷争异常活跃,相关概念层出不穷。

这无疑为概念史研究提供了用武之地。

当“大家有一种需要新的不同的东西(的)感觉,但尚未明确地说出需要什么样的新东西”①的状态下,作为一种工具方法加以运用无疑值得研究者认真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方维规概念史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不少人青睐的研究方法,吸引了不少学者。

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并揭示特定词语的不同语境和联想。

它所主张的历史视角和考证维度是不同于实证主义研究方向的另一种模式。

笔者曾发表短文《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1并在其他一些短文中论及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

当下中国学界对观念或概念的历史语义研究,有人称之为观念史研究,有人称之为历史语义学(概念史),也有人称之为关键词研究。

由于研究实例的可观进展与方法学探讨之间还存在极大差距,实际研究中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问题,一些研究成果甚至是简陋的。

若问一些研究者的方法究竟属于观念史还是概念史,他们未必能够作答。

的确,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想当然”的解读方式。

因此,我们亟需补课,尤其是了解被引进的西方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论题不涉及近年来面世的《政治哲学关键词》、《西方文论关键词》之类的专著,它们多半不是专门从概念史或观念史的角度考察问题,而是分门别类地阐释相关学科的重要概念。

另外,本文所谈论的方法论关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即“概念史”方法所理解的“基本概念”。

(当然,本人并不反对人们探讨“铅笔”、“洋伞”之类的词语的源流。

)本文介绍的概念史研究方法,首先是一种“德国的”方法。

文章试图在西方相关方法论的整体语境中阐释概念史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思路,论述路径是这个领域的发展概况、经典著作的成就和重要人物的言说,以此见出概念史的总体特色。

一般而论,西方的概念史、观念史或关键词研究,都可以用“历史语义学”来归纳其方法。

鉴于“概念史”和“历史语义学”在德语中时常所指相同,本文中的“概念史”用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看做“历史语义学”的同义表述。

1三种研究模式,或“概念史”的来龙去脉西方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大思想家的经典文本,从亚里士多德说到马克思等近现代思想家。

这种论述格局遭到了晚近学者的非难,他们诟病往昔的研究没有证实那些大思想家的社会代表性,对常用的政治和社会用语缺乏钩稽。

2约在1960年前后,史学界分析词汇和词组的蕴涵及其认识功能的意识日趋明显。

鉴于社会史研究早已把社会视为重点研究对象,不少学者认为传统思想史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思想史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导致德国、英美和法国史学界对语言和话语分析的浓厚兴趣。

晚近的研究试图通过语汇内涵和含义层次的探讨,揭示各种概念在不同疆域、不同时期的生成和运用中的特色。

的确,语言不仅被看做最重要的交流手段,而且也是领悟经验、建构或重构历史“现实”1方维规:《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关于定义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冯天瑜等主编《语义的文化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19页。

2参见赖夏特:《1680-1820法国政治和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导论》第1辑、第2辑,赖夏特、施米特主编,慕尼黑:R.Oldenbourg,1985年,第25-26页。

(Rolf Reichardt,Einleitung zu Handbuch politisch-sozialer Grundbegriffe in Frankreich1680-1820,hrsg.von Rolf Reichardt,Eberhardt Schmitt,Heft1/2,München:R.Oldenbourg,1985,S.39-148)的关键工具。

于是,德国、英美和法国的学术文化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德国史学界以“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亦即“历史语义学”(Historische Semantik)著称;英美史学界尤其是剑桥学派则倡导“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模式,探索原本意义上的文本的语境;3法国史学界以“话语分析”(analyse du discours)或“概念社会史”(socio-histoire des concepts)见长,4将话语背后的语言形态或社会背景纳入研究范围。

但是就总体状况而言,法国对概念的历史语义研究没有德国和英美那么突出,没有那么“从一而终”。

三个流派的共同兴趣是研究“民主”、“自由”或“进步”之类的基本概念的历史发展,并关注概念同文本之外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联系。

新的探索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从内容到方法都焕然一新。

三种产生于不同时期的研究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自为政,且确实有着不同的特色;可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5十多年来,三种模式不断相互接近和借鉴,至少是利用各种机会交流研究心得,不同学科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人时常进行跨学科对话。

6迄今在概念史领域的成就,首先体现于德国的政治、社会、哲学等学科的大型辞书,7其次是关于这些学科的概念史研究专著和论文。

它们对当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也很难被超越。

总的说来,“概念史”在英美世界不怎么被人看重,也没有得到普及。

8虽然中国学界通过翻译了解到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976)那样的论著,但是,它们与德国集体撰述的代表作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剑桥学派普考克(John Pocock)的《古代宪法与封建法律》(1957)和《马基维利时刻》(1975),以及斯金纳(Quentin Skinner)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1978),都堪称出色的经典,可是它们属于“观念史”著作。

93英美观念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学家洛夫乔伊(Arthur O.Lovejoy),他以观念史和知识论研究著称,1936年发表思想史的奠基性著作《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1940年创刊《观念史杂志》。

4例如《法语社会和政治用语辞书》(Dictionnaire des usages socio-politiques du français)系列丛书。

5里希特是最早指出概念史研究与英美同类方向研究之间共同之处的人之一,并要求关注它们在方法论上的最新发展。

参见里希特:《论政治语言史的重构:普考克、斯金纳与〈历史基本概念〉》,载伯德克、欣里希斯编《老欧洲:旧制度与近代早期——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斯图加特/巴特坎施塔特:Frommann-Holzboog,1991年,第134-174页。

(Melvin Richter,Zur Rekonstruktion der Geschichte der Politischen Sprachen: Pocock,Skinner und die…Geschichtlichen Grundbegriffe“,in:Alteuropa.Ancien Régime–Frühe Neuzeit:Probleme und Methoden der Forschung,hrsg.von Hans Erich Bödeker,Ernst Hinrichs, Stuttgart-Bad Cannstatt:Frommann-Holzboog,1991,S.134-174);里希特:《政治概念和社会概念的历史——综合述评》,纽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24-142页。

(Melvin Richter,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cepts.A critical introduction,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S.124-142);梵·盖尔德伦:《剑桥和海德堡之间——思想史中的概念、语言和形象》,载汉斯赫-蒙克等主编《概念史:比较视野》,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7-58页。

(Martin van Gelderen,Between Cambridge and Heidelberg.Concepts,Languages and Images in Intellectual History,in:History of parative Perspectives,ed.by Iain Hampsher-Monk,Karin Tilmans,Frank van Vree,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1998,S.47-58)61999年7月1日在德国哥廷根大学(马普历史研究所)召开的“哥廷根史学对话”国际研讨会便是一次重要会议,伯德克、科塞雷克等史学大家出席了会议,笔者旁听了大会发言。

大会文集、由伯德克编的《概念史,话语史,比喻史》(2002)是现今历史语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另外,国际概念史年会已经召开11次。

7这里所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辞书,而是由长篇论文组合而成的巨制。

一篇论文就是一部专著,有些500页左右的卷帙只收录三五篇长文。

8参见科尔曼:《概念史的实际用处》,载《政治思想芬兰年刊》,1999年,卷三,第33页。

(Janet Coleman, The Practical Use of Begriffsgeschichte,in:Finish Yearbook of Political Thought,1999,vol. 3,pp.28-40)9参见里希特:《当今概念史综述》,载《政治思想芬兰年刊》,1999年,卷三,第25页。

(Melvin Richter, Begriffsgeschichte Today–An Overview,in:Finish Yearbook of Political Thought,1999,vol.“概念史”这一表述首先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座》中,可是我们还无法确定,“概念史”是黑格尔本人的说法,还是后人在整理讲座手稿时采用的称谓。

在《历史哲学讲座》中,黑格尔用这个概念指称一种史学类型,也就是考察艺术、法学和宗教的历史,并将其纳入哲学史范畴。

对“概念史”的这一理解,只能被看做一种单独现象,而且没能得到后人的认可。

可是,今天的概念史研究至少在一个方面暗合于黑格尔的设想,即概念或观念的跨学科研究。

“概念史”的真正突破,发生在20世纪的德国,其标志是著名年刊《概念史文库》(Archiv für Begriffsgeschichte)的创办(1955),以及著名的三大巨著的出版:十三卷《哲学历史词典》(Historisches Wörterbuch der Philosophie)(1971-2007);八卷本大辞典《历史基本概念—德国政治和社会语言历史辞典》(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1972-1997);十五卷《1680-1820法国政治和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Handbuch politisch-sozialer Grundbegriffe in Frankreich1680-1820)(1985-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