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准则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一、对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
1、根据交通影响的提出。

根据对建设项目的法规、技术规范及具体条件,确定其施工所造成的交通影响及其等级:有害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和无明显影响四级;
2、确定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实地巡查、实测或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3、对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有害影响和较大影响的项目,需对其交通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实现其定量评估;
4、确定交通影响评价内容。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应包括施工影响、交通安全影响、交通拥挤影响、风声影响、环境影响、政策影响、经济效益影响、社会影响等;
二、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
1、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交通影响。

采取有效的交通管制、施工过程的模拟、交通安全和交通拥挤的预防措施、环境保护和风声污染防治等,以减少建设项目对交通的影响;
2、项目建设前与交通有关部门沟通,充分考虑施工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对建设项目设计加以修改,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安全性与方便性;
3、评估后提出建设项目的相应措施。

cjj/t 141—2017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cjj/t 141—2017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条文说明26制订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3月31日以第53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函件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科研、学校和管理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7目次1 总则 (29)2 术语 (31)3 基本规定 (32)4 建设项目分类 (33)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35)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 (38)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38)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39)6.3 交通影响评价时段与评价日 (40)7 交通需求分析 (42)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44)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47)附录B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 (48)281 总则1.0.1本条说明编制本标准的目的。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市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制约城市的正常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按照规划协调好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国城市实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有十多年的经验,成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城市建设阶段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重要环节。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目前,部分城市和省已经制定了一些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政策、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许多城市也迫切希望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地的交通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城市在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内容、深度、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差别较大,使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在国内的推行受到了限制。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评价交通工程项目对周边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标准,是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交通畅通以及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交通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周边道路、公交线路、交通枢纽等因素,对于交通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其次,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充分考虑交通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评价标准应当具备可操作性,便于评价人员进行实际操作,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考虑交通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交通效益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最后,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具备时效性和灵活性。

评价标准应当随着交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确保其具有时效性。

同时,评价标准应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交通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1. 介绍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指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价的技术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保障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周边居民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入探讨。

2. 技术标准的内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由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组成的。

这些标准常常包括交通调查、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预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涉及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很有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危害居民的生命安全。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地规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减少对交通系统的负面影响。

4. 技术标准的应用在实际项目中,建设单位和评价机构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交通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利用交通模型对交通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设项目的调整方案,以减少对交通系统的影响,确保其正常运行。

5. 个人观点在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时,我认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非常重要。

只有严格依照技术标准进行评价,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

建设单位和评价机构也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特点。

总结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于确保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设项目中应得到充分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

希望未来在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指导。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指对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技术标准。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包括对交通需求、交通运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评价应当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周边道路网络、公共交通设施等因素,全面分析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

其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明确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覆盖交通需求、交通运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此外,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规范评价程序和内容。

评价程序应当包括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模拟仿真、效果评估等环节,确保评价全面、深入。

评价内容应当包括项目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情况、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影响程度等方面,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当强调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督。

评价结果应当为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技术标准,提高评价水平,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交通拥堵成为了百姓生活的一大困扰。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保障交通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规范。

一、交通影响评价概述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对新建或改建交通设施对周边交通网络、环境、人群通行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该评价旨在为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交通问题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出行效率和交通网络可持续性。

二、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目的与原则1. 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旨在客观、准确地评估交通工程的影响,为规划决策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原则:a) 全面性:评价应综合考虑交通设施对环境、交通流、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b) 可操作性:评价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为规划和设计提供具体和明确的建议。

c) 可比性: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以便不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三、影响评价技术的主要内容1. 交通流评估:a) 车流量预测: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和建筑用地的特征,预测未来交通流量,为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b) 交通组织:评估交通设施的影响,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限制措施等。

c) 行车规模评估:评估交通设施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了解交通设施对车辆拥堵水平的影响。

2. 环境评估:a) 噪音评估:对交通设施对周边环境噪音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减少噪音污染的建议。

b) 大气污染评估:分析交通设施对大气中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影响,提出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c) 生态影响评估:评估交通设施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环保建议。

3. 交通安全评估:a) 交通事故风险评估:评估交通设施对周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风险,提出减少事故概率的方法。

b) 交通流畅性评估:评估交通设施对交通流畅性的影响,提出减少道路拥堵的措施。

四、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应用与发展随着交通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影响评价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是为了保障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保障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编制,是为了规范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提高交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第一部分是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是指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流量、交通运输组织等方面。

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环境的影响,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对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评价指标的确定、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等方面。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因此评价方法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环境的特点和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评价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进行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包括交通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评价结果的判定标准、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等方面。

评价标准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环境的现状和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的程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价程序。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第四部分是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是指建设项目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流程,包括评价的组织和管理、评价的程序和步骤、评价的报告和审批等方面。

评价程序的规范性和严密性直接影响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评价程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五、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 引言交通影响评价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旨在评估新建或改建项目对交通系统和周边社区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规范,包括评估方法、数据采集、模型建立、结果分析等方面。

2. 项目背景2.1 项目介绍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首先要明确评价的项目范围和目标。

项目可以包括新建道路、交叉口、桥梁、公共交通线路等等。

评价目标可以涉及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社区噪音、空气质量等等。

2.2 相关政策法规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的政策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交通规划法等等,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合规性进行综合评估。

3. 数据采集3.1 交通量数据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量数据,可以通过交通调查、现场观察、监测系统等方式获取。

数据应该包括道路断面的交通流量、行车速度、车辆种类等信息。

3.2 环境数据评价还需要收集与交通相关的环境数据,如噪音、空气质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者相关研究机构的提供获取。

4. 模型建立4.1 道路交通模型基于收集的交通量数据,可以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建立道路交通模型。

模型应该能够模拟交通流量分配、拥堵状况、行车速度等,以评估交通状况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4.2 环境模型在评估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利用相应的环境模型,如噪音模型、大气扩散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预测交通引起的噪音水平、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参数。

5. 影响评价5.1 交通流量影响评价基于建立的交通模型,可以评估新建或改建项目对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

评价应该包括道路饱和度、延误时间、交通容量等指标,以衡量潜在的交通流量变化。

5.2 噪音影响评价利用噪音模型和环境数据,可以评估项目对周边社区噪音水平的影响。

评价结果可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噪音治理措施。

5.3 空气质量影响评价基于大气扩散模型和环境数据,可以评估项目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评价结果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1 总则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准则

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准则

摘自佛山市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准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以下层次的城市规划(法定图则、单元规划、详细蓝图等)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平衡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应,合理有效配置土地利用与空间资源,落实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交通设施用地,制定本技术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编制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2 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分析现状交通情况(2)分析城市规划中与交通相关的规划内容(3)确定交通发展模式目标及交通影响范围(4)预测控制性编制单元交通需求及背景交通需求(5)评估交通设施用地和土地利用的适应性(6)提出交通设施用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建议(7)提出评价结论和建议1.3 评估要求(1)评估依据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分区交通规划、轨道网规划、骨干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和交通政策等)为依据。

(2)评估原则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交通引导和适应土地发展、集约使用土地、公共交通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3)评估年限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年限一致。

1.4 其他规定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现状交通分析2.1 土地和人口现状分析规划范围现状的功能特征、土地形态、开发强度、人口岗位规模等现状基本情况。

2.2 交通现状分析分析规划范围现状交通需求特征,包括人员出行总量、出行方式结构、出行空间结构、时间分布、高峰小时交通量;货运需求量、货运方式结构、货运空间分布等相关特征。

分析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包括道路长度、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横断面、路网结构比例、穿越通道、重要节点和立交等设施特征,分析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主要交通拥堵瓶颈等运行特征。

分析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设施车站布局、用地情况和运行情况。

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要领-40页精选文档

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要领-40页精选文档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 理“畅通工程”意见的通知》:交通影响分析指标,即建成区内实 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 分析项目的比率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项基本 指标。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也将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分析作为详细 规划设计的并列研究内容之一。
目的:充分发挥规划部门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降低项目建设和实施对环 境与交通的负面影响。
特点:任何开发或改造项目均需交通影响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基地附近地域 的交通组织规划、交通影响评估以及评价的结论和具体改善措施的建议;重 点在于路口敏感性分析和路口预留容量分析。
分类:控详阶段交通评价、项目申请前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效果:内容较全面,包含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实践性很强, 便于工程技术
2 现行规范解读
2.1 基本情况
颁布实施:CJJ/T 141-2019 建设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国家 建设部于2019年9月1日颁布实施。
标准性质:国家标准。 适用范围: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
模在10万人以上的镇的建设项目交 通影响评价。 成果形式: 文本、图册, 对于附 件无明确说明和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适应性分析 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工程设计
3 TIA的地位和任务
3.4 地位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部分,纳入其中 作为单列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价和改善 作为交评自身的研究,对交评自身的完善
类型
控制性详 细规划 修建性详 细规划 城市设计
3 TIA的地位和任务
3.3 分类
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适应性分析/交通影响评价 修建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城市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设施项目建设——交通影响评价 建成后效果评估——交通影响评价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TRANBBS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一、一般准则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

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交通影响评价应把握如下要素:1、项目区域内部交通设施(如内部道路、停车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交通的需求;2、连接外部的出入口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小时进出车辆的需求,交通组织是否合理;3、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项目周边的道路上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外部路网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负荷。

对于上述要素,如果“1”不能被满足,应要求开发商削减建设规模或增加内部交通设施;如果“2”不能被满足,则应调整出入口或要求开发商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并合理组织出入交通;如果“3”不能被满足,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量值(主干路为30%,次干路为40%,支路为70%),且外部路网超负荷运行时,应由开发商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

二、研究内容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如下:1、项目的研究范围项目的研究区域不能局限于拟建项目的本身。

应根据项目对周围地区交通影响的程度,将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关系,以及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是否平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一、引言在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它涉及到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评估和管控,对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出发,探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重要性1. 什么是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指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交通运输系统影响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以确保项目建设不会对交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促进地区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预测和评估项目建设对交通运输系统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技术标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及畅通。

三、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内容和执行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内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包括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交通运输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包括交通网络有效性、交通组织效果、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量,以确保项目建设不会对交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执行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并对其执行进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四、我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个城市交通规划师,我深切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项目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不仅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更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并通过有效的执行,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一、背景介绍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人口众多、交通拥堵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正在展开,这些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对交通系统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价和规范。

二、评价准则1.可行性评价:所有建设项目在进行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通过对交通系统的现状、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分析,评估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可承受性和影响程度。

2.交通运输效益评价:建设项目的交通运输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交通流量变化、车辆通行时间、交通拥堵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以评估建设项目对交通运输系统的改善效果。

3.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交通噪音、空气质量、公共交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的措施。

4.社会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对周边社会的影响也是需要进行评价的,包括对居民通行、商业活动、社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公众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对交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评价要求1.系统性:评价必须对建设项目从交通、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不能片面、简单地看问题。

2.客观性: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准确,不能夸大或淡化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3.可比较性:评价结果必须具有可比较性,可以将不同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比较和衡量,以便于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

4.可操作性:评价过程必须规范、可操作,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便于评价人员进行评价工作。

5.可持续性:评价结果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长期影响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管理建设项目。

四、结论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应当兼顾交通、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系统性、客观性、可比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评价,使得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最小化,以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1 总则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经过性交通和评价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在交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来评价项目对交通系统、交通状况、交通运输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项目背景分析:对项目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规模和功能等。

同时,还需要分析项目对当地交通系统的影响,包括交通运输需求、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

2.交通状况评估:通过对当地交通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项目对交通状况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交通拥堵情况、交通事故率、交通效率等指标的评估,以及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预测。

3.交通模拟模型:采用交通模拟模型对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预测。

通过模拟不同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案等情况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得出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

4.交通改善措施:对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提出改善措施。

包括道路改造、交叉口改善、公共交通加强等措施,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5.环境影响评估:对项目对交通系统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对噪音、空气质量、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评估,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对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对就业、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评估,以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

7.监测和评估:对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等方法,对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定量化评估,以了解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为了对建设项目在交通方面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项目背景、交通状况、交通模拟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提出改善措施,减少项目对交通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对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以验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技术标准CJJT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技术标准CJJ/T 141-20101总则为促使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拟订本标准。

本标准合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一定以城市和镇整体规划、详尽规划为依照。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工作应依照集约、节俭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当办理评论项目重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工作除应恪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迫性法例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拥有交通生成的永远性或暂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论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Construction Project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重生成交通需求对四周交通系统运转的影响程度进行评论,并拟订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 2 —建设项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依据建设项目用地种类、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点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出行率Trip Generation Rate建设项目单位指标 ( 如建筑面积、住所户数、座位数等) 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含产生量和吸引量。

重生成交通需求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Consturuction Projects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含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重生成交通需求包含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重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惹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背景交通需求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交通影响评论范围内除掉被评论建设项目重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余交通需求,包含起迄点均在评论范围外的经过性交通和评论范围内其余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国家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国家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

国家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国家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准则和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一、一般准则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

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交通影响评价应把握如下要素:1、项目区域内部交通设施(如内部道路、停车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交通的需求;2、连接外部的出入口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小时进出车辆的需求,交通组织是否合理;3、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项目周边的道路上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外部路网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负荷。

对于上述要素,如果“1”不能被满足,应要求开发商削减建设规模或增加内部交通设施;如果“2”不能被满足,则应调整出入口或要求开发商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并合理组织出入交通;如果“3”不能被满足,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量值(主干路为30%,次干路为40%,支路为70%),且外部路网超负荷运行时,应由开发商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

二、研究内容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如下:1、项目的研究范围项目的研究区域不能局限于拟建项目的本身。

应根据项目对周围地区交通影响的程度,将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关系,以及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是否平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原则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原则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原则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说白了就是在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启动之前,得先瞅瞅这项目会不会把周围的交通弄得一团糟,甚至会不会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别小看这个交通影响评价,它不光是一个“必要的手续”,可是关系到大家出行、工作,甚至生活质量的大问题。

你想啊,如果一个新商场、办公楼建在了一个本来就交通拥堵的地段,那可就不得了了,走路都成问题,开车更是堵得没影儿。

大家可是有口皆碑的“交通痛”,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这个交通影响评价就像是给一个复杂的交通系统量身定做一套健康体检报告。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能看到未来交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把原本宽敞的马路变成“大堵点”,会不会让周围的居民每天早上开车上班时都能体验到什么叫做“站着走”。

如果一个地方要建个大楼,搞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那估计周围的交通网络也得提前打个预防针,免得一不小心就被建设计划给“压垮”了。

这时候,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就得登场了。

它就像是一套标准操作规程,能帮助专业人员分析这个项目落成后会给周围交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别看它名字长,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得先搞清楚周围有多少车、多少人每天来来往往,这样才能知道新建项目一开工,会把这些车流人流如何“承载”得住。

说白了,建楼也得看它住不住得下那么多人和那么多车,不然一开工,城市的“动脉”就要堵塞了,后果可想而知。

交通影响评价并不是单纯地“预测”就完事,它还得考虑到周围现有的道路条件、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住在一个小区,周围的街道本来就很窄,停车位也不够,突然旁边新开了个大型购物中心,大家开车来购物,结果,车子堵在了你的门口。

这种情况就要通过交通影响评价来“预警”一下,提前让规划部门知道这个项目可能会给周围的交通带来多大的压力,然后在设计方案中做出调整,采取一些缓解措施,比如增加停车位、改进交通组织、或者扩宽道路等。

东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东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规范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东莞市所有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城市详细规划交通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等的交通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东莞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五条本标准所指的建设项目为建筑面积达到或超过表1所列规模的拟建(新建、改建和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项目。

表1 交通影响分析对象的规模标准第六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标是:(1)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法定规划和交通系统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路网、行人设施及其他交通设施)运行的影响;(2)评价项目对出入口、停车场(库)、装卸区、行人和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3)提出可行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措施(包括项目外部和内部),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承受范围;(4)在进行以上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可行的建议,供市规划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第七条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至少应包括:(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通行能力手册》;(3)《交通工程手册》;(4)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5)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6)《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东莞市域及项目所在镇域已经生效的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规划)、停车规划;(8)项目所在片区及周边有紧密联系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9)项目本身的规划方案;(10)本技术标准。

第八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必须内容完整、结论明确。

第三章主要内容及标准第九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2)资料收集、交通量调查和分析;(3)评价范围内现状、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分析;(4)交通需求预测;(5)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的影响评价;(6)提出项目建设方案、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措施;(7)提出结论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hdjl/zqyj/yjzqz/201404/t20140430_4615378.h tml佛山市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准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以下层次的城市规划(法定图则、单元规划、详细蓝图等)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平衡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应,合理有效配置土地利用与空间资源,落实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交通设施用地,制定本技术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编制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2 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分析现状交通情况(2)分析城市规划中与交通相关的规划内容(3)确定交通发展模式目标及交通影响范围(4)预测控制性编制单元交通需求及背景交通需求(5)评估交通设施用地和土地利用的适应性(6)提出交通设施用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建议(7)提出评价结论和建议1.3 评估要求(1)评估依据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分区交通规划、轨道网规划、骨干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和交通政策等)为依据。

(2)评估原则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交通引导和适应土地发展、集约使用土地、公共交通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3)评估年限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年限一致。

1.4 其他规定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现状交通分析2.1 土地和人口现状分析规划范围现状的功能特征、土地形态、开发强度、人口岗位规模等现状基本情况。

2.2 交通现状分析分析规划范围现状交通需求特征,包括人员出行总量、出行方式结构、出行空间结构、时间分布、高峰小时交通量;货运需求量、货运方式结构、货运空间分布等相关特征。

分析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包括道路长度、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横断面、路网结构比例、穿越通道、重要节点和立交等设施特征,分析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主要交通拥堵瓶颈等运行特征。

分析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设施车站布局、用地情况和运行情况。

以及线路走向、枢纽和车站布局、设施用地、客流及运行等情况。

分析停车设施运行情况,包括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以及供需情况。

分析慢行交通运行情况,包括非机动车通道、非机动车停车、步行通道、人行过街等运行情况。

3 交通发展模式及交通影响范围3.1 城市规划方案概述描述本次城市规划范围、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用地平衡、开发强度、建设规模、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等。

分析规划方案与现状情况在功能的转换、人口变化、开发量变化等方面的差别。

描述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道路布局、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穿越通道、立交和重要交通节点、交叉口形式、快速路匝道衔接、地下交通设施、轨道线路及车站布局、停车场库布局及规模、公共汽(电)车停车站布局和规模、慢行交通规划、河道蓝线、竖向控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

总结规划方案与现状情况的变化与差别。

3.2 上位及相关规划概述描述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中与研究范围相关或对研究范围有影响的规划方案,作为交通影响评估的分析基础和边界条件。

上位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全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枢纽规划、公交专项规划等。

相关规划包括相邻的控制单元规划以及与地块关系密切的相关规划等。

3.3 交通模式交通模式确定需要符合上位交通规划的目标要求、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功能定位和用地、环境要求、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同时考虑既有道路交通条件的限制。

交通模式内容包括对外交通模式和内部交通模式,即明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定位关系。

3.4 交通影响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的功能定位,明确城市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应研究的交通影响范围。

建议至少应包含以下第一、第二层次,重点地区需要包含第三层次:第一层次:城市规划编制单元的规划范围。

第二层次:与规划范围直接相邻的城市规划规划编制单元和邻近的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若附近存在比较明显的交通瓶颈时,还应将交通瓶颈纳入影响评价范围。

第三层次:根据规划的功能定位,与之交通关系密切的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区域中心或交通枢纽等之间的交通衔接。

第一层次为规划范围,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为研究范围。

4 交通需求预测4.1 基础资料的分析处理(1)建立道路网模型借助宏观规划软件建立现状道路网模型及规划目标年道路网模型,建模范围应包含整个研究范围,并划定交通小区及交通大区。

对于规划范围以内建议按照自然路格划分交通小区,规划范围以外可以划分范围较大的交通小区或虚拟交通小区。

(2)建立公交系统模型依据收集的资料在道路网模型中增加公交站点、线路等公交系统;若没有公交线网规划,建议按照现状线路建立公交系统模型。

(3)确定人口岗位分布根据城市规划统计各交通小区分业态的建筑量,分析确定各交通大区规划年对应的人口居住面积与岗位密度等指标,据此计算人口与岗位分布。

4.2 预测交通发生吸引量发生吸引量的预测分为两个层次,应基于对规划范围内的交通出行作深入分析;另外为分析规划区域的过境交通,对规划范围外的研究对象作战略层面的交通需求分析。

本部分分析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1)交通生成(产生/吸引)交通产生/吸引的预测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等,建议采用交叉分类法。

应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类型分类的中类,调查各中类的现状发生/吸引率,据此分析规划年发生/吸引率。

对于商业区单个商业网点的交通吸引率,应考虑一定的重复率扣除因素。

应按照交通小区的划分、计算各交通小区全天人员出行及高峰小时人员发生吸引量。

(2)交通分布常用方法有增长因子法和重力模型,建议采用重力模型。

通常采用应先建立现状模型,根据现状模型的参数确定规划模型的相关参数。

(3)方式结构方式结构的预测通常有logit模型、固定份额模型、回归模型和交叉分类模型等。

应基于预测分析提出规划区域出行方式结构的规划目标,该目标是规划道路、公交等交通设施配置规模的依据。

规划区域以外的其他研究区域应根据已有的上位规划或交通专线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影响分析等确定其他区域的交通方式结构;如缺乏必要资料,应对所采用的方式结构作分析说明。

(4)公交出行根据交通出行方式的目标结构,分析全天/高峰小时公交出行承担的出行人次。

(5)货运交通应根据现状调查对各类用地的货运交通量作分析预测。

除商业设施的货运交通外,(6)机动车出行将各交通小区的人员出行转换为客车、出租车、摩托车、公交等的发生吸引车次,并加上货运车辆的发生吸引车次,得到交通小区机动车发生吸引车次。

应基于现状调查,对各类车辆的载客率作分析说明。

由于各类交通方式的时段分布有所不同,应基于全天吸引人次转换为全天各方式车次出行量,再根据各方式高峰系数折算为高峰小时出行量。

4.3 交通模型方案测试与结果输出借助交通规划软件将车次出行量分配到道路网中,并将城市规划中有变更的用地作有无分析。

➢ 应分析规划范围主要道路的流量及饱和度➢ 应分析研究范围内拥堵路段的流量及饱和度➢ 对于规划范围内饱和度大于0.8的路段,应分析对应交叉口的转向流量、交叉口延误4.4 静态交通需求预测预测规划范围内各交通小区静态交通的出行需求,一般采用全天机动车(非机动车)出行量/机动车(非机动车)周转率,得到静态交通配置需求。

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配置需求与根据配建指标计算的泊位配置要求作比较分析,提出泊位配置调整建议。

5 城市规划交通影响评估5.1 评估思路针对城市规划规定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建筑密度、容积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属地交通管制和绕行规定等内容,主要评估各交通子系统的供需平衡关系、各交通子系统的布局以及用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5.2 道路交通(1)道路容量适应性评估评估内容:评估编制单元内部道路、对外交通通道各方向、重要节点的服务水平。

若编制单元内有重要枢纽、大型会展、大型旅游、游乐区等公共活动中心,需要评估该活动中心的道路交通集散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等级划分: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道路路段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标准。

道路调整判定标准:从交通供需的角度判断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及道路网是否匹配,从而确定道路设施或者用地开发是否需要调整。

对策建议:对于研究范围内道路如存在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应提出相应改善建议,需要从道路断面调整、交通组织优化、提高公共交通方式比重和调整用地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

对于重要交叉口以及路段服务水平在D级以上路段临近的交叉口,需要进行交叉口延误分析,并应提出交叉口选型、交叉口展宽等交叉口设计方案。

(2)道路网布局适应性评估评估主要内容:评估道路功能与两侧用地的协调性、道路形态与交通组织的协调性、道路网络结构与衔接的协调性。

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若交通性道路与可能产生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相邻,或生活性道路与可能产生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相邻,判定为不适应。

若道路系统不利于实现交通分流组织,包括快慢分流,内外分流,机非分流,人车分流,判定为不适应。

若各等级路网衔接不合理,如快速路与次干道和支路的衔接等,或内部道路网与外部道路网衔接不畅或衔接等级不合理,判定为不适应。

对策建议:对于路网布局不适应情况建议,改善建议从道路功能、道路红线、道路断面形式、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及交叉口形式等方面提出。

5.3 公共交通(1)公共交通容量适应性评估评估内容:分析规划范围公共交通运能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关系,从而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提出相应调整建议和对未来公共交通运营提出建议。

主要分析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运能;对于火车站、机场、大型活动中心等地区需要增加出租车需求量分析;对于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另行分析。

服务水平判断标准:轨道交通舒适度的临界状态,是站席密度在5-6人/平方米。

公交车服务标准高峰小时高单向高断面平均满载程度不超过80%,非高峰小时高单向高断面平均满载程度不超过65%。

对策建议:若轨道交通需求量大于运能余量则轨道交通无法满足全部需求,或公共汽电车需求量大于公共汽电车线路需要增加公共汽电车运能。

若编制单元内有大型交通枢纽、大型会展中心、大型游乐园等人流集散量较大的用地规划,根据客运需求可提出增加轨道交通运能和增加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议。

(2)轨道交通布局及用地适应性评估内容:评估规划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中设定的轨道交通设施用地在规划范围内的落实情况;评估轨道交通与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空间结合情况,轨道车站出入口与人行过街设施的结合情况;评估轨道交通车站周边300米服务范围内,公交车站、非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侯客站接驳设施情况,以及P+R 停车场设置情况;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协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