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版张明楷老师命制之刑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怎样理解“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和“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
3、如何判断某种解释方法、解释结论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4、如何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
5、对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排列顺
6、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7、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犯罪行为能否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8、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哪些种类?存在什么学说?
9、对于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抢劫枪支弹药的,应当如何处理?
10、犯罪目的可以区分为哪些种类?区分的意义何在?
11、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是什么?危险犯与实害犯的区别是什么?
12、何谓“承继的共犯”?如何理解“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13、如何认定牵连关系?刑法分则对牵连犯规定了哪些不同的处理原则?
14、什么叫义务冲突?对严重精神病患者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能否实施特殊正当防卫?
15、举例说明何谓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反对解释。
16对于严重精神病患者的行凶杀人行为,能否适用特殊正当防卫规定?
17、具备什么条件时成立无过当防卫?
18、关于“被害人的承诺”的条件存在哪些争议?你对争议问题有何看法?
19、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是什么关系?
20、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与量刑基准是什么关系?
21、理论上就“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存在哪些观点?你持何种看法?
22、判处“死缓”后会出现哪些结局?
23、出现哪几种情形时应当撤销假释?
24、具备哪些条件时便可以宣告缓刑?
25、刑法理论上对第133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存在哪些学说?你的观点是什么?
26、司法实践中对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存在几种处理方式?你的看法是什么?
27、在网络上玷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行为,成立侮辱国旗罪吗?
28、长期在赌博场所向赌徒发放高利贷的行为,是否构成赌博罪?
29、对于在组织他人卖淫的同时引诱幼女卖淫的,如何适用法律?
30、举例说明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31在网络上散布言论的,有无可能成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32、长期在赌博场所为赌徒从事端茶送水活动的,是否构成赌博罪?
33、“因逃逸致人死亡”可否出于故意?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与“因逃逸致人死亡”?
34、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什么关系?对单位贷款诈骗的应如何处理?
35、暴力逼取被害人陈述的,是否成立暴力取证罪?对尚未立案的被举报人刑讯逼供的,是否成立刑讯逼供罪?
36、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区别是什么?遗忘物与遗失物有什么区别?
37、如何区分非法持有毒品与运输毒品?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38、获取不正当利益后,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否成立行贿罪?收受该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成立受贿罪?
39、警察在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制作虚假的立功材料的,是否成立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的“徇私”是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
判断题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刑事责任是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纽带。2()日本的泷川幸辰是新派的代表人物,小野清一郎是旧派的代表人物。
3()新派学者完全可能采取法益侵害说,旧派学者也可能采取规范违反说。
4()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报应刑论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报应。5()立法解释的效力与法律相同,所以,立法解释可以作出类似法律拟制的解释结论。
6()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不存在溯及力问题,所以不应当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7()行为人刑法是指刑法将行为人规定为犯罪,行为刑法是指刑法将行为规定为犯罪。
8()根据行为无价值论,偶然防卫属于故意犯罪既遂;根据彻底的结果无价值论,偶然防卫属于正当防卫。
9()实施安乐死的行为虽然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应根据刑法第13条的但书(“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宣告无罪。
10()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如果没有犯罪就不得科处刑罚,所以,“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可见,“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11()犯罪构成具有法定性,构成要件要素都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所以,只要是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素,就不可能成为构成要件要素。
12()脱逃罪是作为犯,遗弃罪属于不作为犯罪,抗税罪则是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结合。
1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对象是毒品。
14()完结的犯罪构成,也称关闭的犯罪构成;开放的犯罪构成,也称待补充的犯罪构成。
15()甲入室抢劫取得财物后,仓皇出逃时,不小心将睡在地上的婴儿踩死。甲的行为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16()甲以杀人故意开枪射击乙,虽未命中,但乙患有心脏病,因枪声所惊,致心脏病突发而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7()二重的因果关系也称重叠的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发生,但在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发生的情形。
18()绑架杀人的,成立绑架罪。刑法第17条第2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绑架罪负刑事责任,所以,15周岁的人绑架杀人的,不负刑事责任。
19()甲因为一晚没睡觉,第二天开车时睡着了,导致汽车撞死多人。甲的行为属于原因自由行为。
20()以特殊身份为主体的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具有特殊身份。例如,贪污罪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
21()甲单位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有害、是否违法,于是请示某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正式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单位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单位仍然构成犯罪。
22()甲故意举枪射击在博物馆工作的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毁坏。甲的行为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23()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由于是散弹枪,结果将乙和丙都打死(打击错误)。根据具体符合说,应认定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24()目的犯既可能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能是间接故意犯罪,但不可能是过失犯罪。
25()甲教唆乙杀害丙,同时又告知丙作好正当防卫的准备;乙在杀害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应对乙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26()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____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_____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____;关于____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____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______,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