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关系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从专业定义上讲,所谓文学,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而所谓艺术,则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从从属关系上讲,文学是一门艺术,但艺术绝不仅仅是文学。
如果说艺术是一条宽广长流的大河,那么文学就是其中的一条分支。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文学就是语言文化的艺术,扮演着艺术生活的主角,艺术的产生往往就需要坚实的文学做基础,就比如一部好的戏剧文化,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需要有一本好的剧本,一部好的著作等等。
自然,要想拍出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剧作家、编剧、导演和演员。
但艺术不仅仅是文学,它却包含广泛,我的个人理解就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与事物都是艺术。
艺术本身就包含褒义,它可以说是人们精神和思想上的一种向往,是用行为和行动去美化一种事物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太多的艺术了。
行为艺术;思想艺术;物体艺术。
总之,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艺术了,只不过我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演它罢了!从表现方式上讲,文学通常借助于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认为,文学有“写,说,唱!”三种表现方式,“写”包含写小说,写诗歌,写论文等!“说”包括相声,小品,演讲,辩论等!而“唱”则有京剧,粤剧及诗词歌赋类的颂涌等!文学在社会运用中其实就是一种生产力。
比如说推销产品,要对方喜欢你的商品,你必定会在对方了解的基础上加以说服,这就是语言的说服性,而要达到对方购买的目的,必要有语言的激发性和鼓动性!而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包含文字和语言,它还包括各种可以表达个性的形式。
比如在墙壁上信手涂鸦,在树根上雕刻绘画,在舞台上灵身一跃,这些都是不借助于语言和文字的表现形式,说不定你一个不经意间的回眸,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无心的举手投足,都是艺术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比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而精彩得多了。
什么是电影艺术
什么是电影艺术什么是电影艺术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发明于19世纪末期,由最初被认为是"小学生的玩意"、"奴隶们的娱乐游戏"逐步发展成为20世纪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
它通过摄影机以每秒拍摄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物体运动的时空转换过程记录在条状胶片上,然后将不同的胶片衔接起来,经过显影、定影。
干燥加工成电影拷贝的过程,制成可以放映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影片。
影片从最初拍摄一些活动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断,发展到现在已能够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电影的样式和片种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报道某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或历史事件活动的记录片,也有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和材料制作的美术片,还有记录舞台艺术表演的戏曲片等等。
在这些种类中又包含若干片种。
如故事片中有喜剧片、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等;美术片中有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记录片中有传记记录片、文献记录片、新闻记录片等。
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
所谓综合艺术,指综合几种艺术成分而构成的艺术样式。
其特征是:1、集体创作。
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美术、摄影、录音多个创作部门艺术创造的有机配合。
2、利用现有的一切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有含文学成分的描写和结构,有含戏剧成分的对话、内心独白、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有含音乐成分的歌曲和与画面融合的视觉形象。
3、广泛的群众性文化。
电影的构成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表达、表现世界各国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但是,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各种艺术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
它除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戏剧影视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文学性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主题,而艺术性则是指作品所展示的表演形式与美学风格。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于作品价值和观众体验的影响。
一、文学性的体现戏剧影视作品通常基于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创作,文学性对于戏剧影视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文学性要求作品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深度的思考。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等方面的探讨,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以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家庭为主线,通过对家庭纠葛和命运的反思,展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众生相,具备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文学性要求作品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对话语言等多种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例如在话剧《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复杂的台词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复仇与悲剧的主题,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探索。
此外,文学性还要求作品具备普世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
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感触。
例如电影《罗马假日》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却通过对社会阶级、人性善恶等问题的探讨,表达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艺术性的表现艺术性是戏剧影视作品所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使观众在表面故事之外获得审美的享受。
首先,艺术性要求作品具备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导演、编剧等创作者通过独特的观点和表现方式,赋予作品生命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透过阿甘这个智商低下但乐观向上的角色,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其次,艺术性要求作品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精确的镜头运用、音乐与声效的调度等方式,制造出观众情感的高潮与低谷。
日本文学改编与电影创作的联系—以电影《罗生门》为例
日本文学改编与电影创作的联系—以电影《罗生门》为例由文学作品改编之后的电影不在少数,这其中,如何能够展现文学作品内涵与导演思想意识的共通是评析一部电影作品的主要方面。
成功的文学作品改编,势必能够拓展电影的生命活力,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以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为例。
探究电影《罗生门》如何展现人性,生死善恶的主题,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已经构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的叙事方式,而这种改编的成功不单单要求文学作品具备深刻的人文主义价值,也考验导演对于艺术追求的能力,这同时也启示我们,改编务必要尊重原著的价值意义,从更加深刻的层面挖掘精神内涵。
关键词:罗生门;文学改编电影;叙事方法;黑泽明根据历史题材改编的电影不在少数。
这些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到了影视当中,更加变得光怪陆离,网络争论不止。
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对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做出了极大的改编。
将这样同名的电影与原著小说放在-起比对,我们能看到的是导演与作家共同探寻的精神内涵,更是体现时代思潮下思想意识的共通。
一、《罗生门》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具体差异福柯说过:历史的叙述,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
芥川龙之介在创作《罗生门》时正是第--次世界大战期间,恰恰正是日本短暂稳定的大正时代,国内国际的局势混乱不堪,矛盾日益激化,在如此背景下,使得芥川不得已站在人生的角度进行创作与反思。
而黑泽明执导《罗生门》时,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日本还正处于战乱后寻求发展的重生之路,现实的窘境让人难以回避。
两位艺术家虽然生活的历史时期不一-,但是都有苦难的历史背景,这也使二人能够共同发现“罗生门”的隐含意义,在反思历史的精神中找到了契合点。
芥川龙之介作为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初期,正经历日本文学自然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但由于这种现实主义文学过于强调内容的客观真实,反而忽略了小说本身应该具备的技巧,缺少新鲜灵动的艺术魅力。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铁盒子里的戏剧1、戏剧对电影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戏剧是电影的老师。
早期的电影从戏剧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可以说梅里埃时期的电影,就是把舞台搬上了银幕。
那时的电影还没有自己的语言,也没有特写等电影特有的手法,连机位和场景都是固定的。
以后,经过长时期的摸索,才终于打破了戏剧式电影的模式。
a、早期电影曾承袭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因而被称为戏剧试电影,如“冲突率”。
b、戏剧对电影最主要的影响还是表演*早期电影演员几乎都是从戏剧转行过来的*戏剧表演理论也极大影响了影视表演2、与戏剧相比,都是时空艺术,都具有视觉性,但电影不受人物时间和舞台演出时间的限制,电影对空间、时间以及其他物质元素的使用,也比戏剧艺术相对自由得多,所以表现力更强,表演也更具真实性。
3、从角色创造、生活体验角度来看,戏剧表演也电影表演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我们知道一剧之本是“剧本”,很多影视中的人物和故事就是以一些文学作品中为原型的,甚至直接将不同于电影的一些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在影视对于文学名著的改编过程中,作为文学作品的原作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影响着人们对于影视作品改编成败的评判。
但是一些文学作品也因为影视艺术家以它们为素材进行再创作,使它们为一般大众所接受,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如,电影《哈里·波特》、《指环王》以及斯蒂芬·金的电影引入中国后,这些翻译作品也迅即风靡了大江南北。
在这种改编过程中,不可否认,影视艺术家起了主导的作用;但是,他们仍然遵循着从原作到剧本到拍摄,即从“文字”到“图像”的路径。
所以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更可以看做是一种联姻的关系。
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与戏剧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1、电影是时空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
2、文学是静态的,可以慢慢的审视;电影是动态的,它只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
3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
4、文学语言要通过概括的理解才能达到读者,电影语言是通过感官直接到达观众的。
电影和文学的交融与间离
电影和文学的交融与间离1905年丰泰照相馆拍摄《定军山》,开始了中国拍摄电影的尝试工作。
1923年,《孤儿救祖记》成功上映,结束了这种尝试。
故1905至1923年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尝试期。
[1](P4)五四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学及其他的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展现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学和中国电影的特别影响,笔者另撰专文论述新文学运动中电影与文学的关联。
在尝试阶段,中国电影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电影体制建设既毫无基础,又无据可依;另一方面,电影人才极度缺乏。
幸运的是,与电影有着极亲密关系的文学雪中送炭,为它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援。
在整个尝试期,中国电影与文学都呈现着极为密切的交融态势。
但与此同时,电影因为自己的独立品性和追求等原因,又表现出诸多与文学的间离之处。
一、电影指称与文学的交融与间离电影从其诞生起,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但在1905年到1913年间,直接探讨电影的理论文章极为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译文,这篇文章发表于1912年的《东方杂志》,注意到了电影与文化和文学关系。
该文系TY生译自日本京都法学会杂志第七卷第四号。
文章指出,影戏有许多社会用途。
如学校教授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心理诸学科,若以影戏利用之,则生徒易于记忆,知识便于注入。
还可以用于道德、伦理以及教育方面。
欧美诸国,每于影戏易幕之时做广告,可见其也有益于商业。
其他如保存历史材料,也以影戏最佳。
所以它也有益于历史。
但是,影戏也易于作伪,很可能使后世史学家无法辨析。
[2]该文最后指出:影戏者实将来文学上之有益的史书。
电影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艺术样式,在英语中,有三个单词指称它,即film,movie,motionpicture。
在中国电影史上,从中国近现代期刊对电影的指称看来,其主要的称谓有:影戏、活动影戏、影剧、影片、电影等。
1921年以前,刊登电影相关文章的刊物非常少,其中刊登过相关文章的主要有《东方杂志》、《进步》、《清华周刊》、《妇女杂志》等。
影视鉴赏
影视欣赏课程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7×2=34)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里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
它是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
2卢米埃尔放映的电影有《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婴孩的午餐》《水浇园丁》等十余部影片。
它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3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第一部影片是《定军山》。
4影视创作的过程分为﹙前期筹备﹚﹙正式拍摄﹚﹙后期制作﹚等三个大阶段。
5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6 构图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主体﹚﹙环境﹚﹙陪体﹚。
二简单题(10×3=30)1 世界电影艺术史上三次大变革是什么?①从有声到无声②黑白道彩色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2 蒙太奇最基本的三个功能是?①叙述故事②表达情感③阐述思想④创造风格3 影视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抒发情感②参与叙事③展现环境④创造节奏三论述题(1×36=36)镜头角度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运用这种角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平视镜头:指镜头与被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水平的镜头。
特点:接近于常人的视角,画面效果也接近于正常的视觉效果。
俯视镜头:指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摄的镜头。
特点:使被摄物体呈现出一种被压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展示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从特定角度展现运动线条;使影像压缩变形来制造特殊的效果。
仰视镜头:是指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角度。
特点:使影像体积夸大,使被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或者崇敬感,也可以用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
有时仰视镜头也被用来模仿儿童的视角。
一、填空题1、有专家预言,影视文化与计算机多媒体一道,正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多媒体视像文化。
2、1895 年12月28日,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由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
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作者:潘纯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3期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四大悲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出了《哈姆雷特》这部世界级名著,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导演开始将视野投向对名著的改编与呈现,《夜宴》便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该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本文将基于电影与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哈姆雷特》以及《夜宴》的剧情设置以及人物塑造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这两者所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一、电影《夜宴》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的异同(一)《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共同点《夜宴》是由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作品,主要灵感来源于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可以说《夜宴》是对《哈姆雷特》的改编,因此,在欣赏影片《夜宴》这部作品时,或多或少会看到《哈姆雷特》的影子。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夜宴》与《哈姆雷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夜宴》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够在《哈姆雷特》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完全与《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一致。
[2]比如,《夜宴》中的皇子无鸾实际上就是王子哈姆雷特的原型;《夜宴》中的皇上厉帝也正与克劳狄斯相对应;而电影中的青女与《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也是相互对应的,甚至在影片中被无辜残害而设置的冤魂情节也是出奇的相似。
另外,在影片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甚至剧情的线索都是完全依据《哈姆雷特》来设置的。
在《夜宴》中,首先是皇子离奇死亡,然后太子被紧急召回宫中,却发现母后已经改嫁他人,然后便上演了一出“戏中戏”的精彩片段,双方都想对对方予以试探,并设下了阴谋诡计展开了谋害与反谋害的智谋斗争,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善人的形象,背地里却设下圈套去进行复仇,故事最终也以一个悲剧结尾。
[3]在这个过程中,“戏中戏”情节的设置完全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相一致。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人文学院08(1)班刘姣娜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涵盖了很多门类的知识。
电影克服了单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局限性,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民开形象,兼具叙事和直接造型的双重表现力,从而也形成一种时空综合艺术。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下面就戏剧、文学两个方面谈谈它们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一、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
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当众表演和展示故事情节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就使戏剧形成自己特有的品质,即区别于其它表演艺术,也区别于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
戏剧的主要特征有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两种,在此我就不做具体说明。
电影于戏剧的关系是及其密切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故事情节剧为俩者共通的表现题材。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不如电影。
对演员的重视程度也是俩者的差别,电影更重视影像,导演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他使各种因素在电影中达到他所想要的影像效果,因为电影的核心就是影像。
而戏剧是现场演出,它主要依赖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戏剧更为重视演员本身。
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介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常简称为“影视专业”,是一门涵
盖了电影、电视、戏剧等不同领域的文学创作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和广泛的影视文化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剧本创作、影视导演、影视制作、影视编剧等相关技能的高级文化人才。
课程内容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剧本创作、电影
导演、影视制作、戏剧理论、影视文化、编剧理论、影视音乐、解说词写作、广告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其中,还包括影视界知名人士的专业讲座、行业实践项目、影视交流、研讨会、剧本创作比赛等活动。
专业特点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特点在于强调对影视产业的认识和
理解。
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创作技能,还要具有对影视产业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变化,同时对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持尊重和关注。
因此,专业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空间,也培养了一代代兼具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专业人才。
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方向,可以
在电影、电视、广告等不同领域中从事剧本编创、导演指导、后期制作、演员表演、解说词创作等相关工作。
同时,这个专
业的毕业生也可以成为独立电影制作人、企业文化宣传人、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人、媒体写作人等职业。
因此,基于行业需求不断扩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结语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一个融合了文艺、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因此在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空间。
作为将中国特色文化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它将充分发掘光彩之美,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交流贡献力量。
当代文学作品与电影
当代文学作品与电影
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社会、人性、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电影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故事和场景,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电影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
例如,《寄生虫》、《绿皮书》等电影,以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制作水准,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芳华》等,这些电影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为作品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电影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各具特色,都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电影、戏剧和文学这三大文化产业之间既相互影响、渗透又相互区别。
首先,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最大的联系在于,文学是戏剧和电影发展的根源。
换句话说,就是戏剧和电影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种更高层的形式,而电影又是其三者之最。
因为戏剧和电影的诞生是以文学为基础的,在创作戏剧或者是电影之前,必须要先有剧本。
即文学是戏剧和电影的文学形式,而戏剧和电影是文学的二次创作,是活了的文学。
再者,电影是一项吸收了文学、戏剧、摄影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故它又高于戏剧,而独居老大地位。
但无论它们经历着怎样的发展,都有的一个无法改变的共通点:它们都可以通过情节来反应现实的一切。
在这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每高一层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前者的推动与促进。
首先,戏剧与电影是从文学中转型过来的。
那么文学对于戏剧与电影的影响之大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戏剧对电影的产生也产生的极大的影响。
这主要可以表现为一下几方面:1.早期电影曾承袭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因而被称为“戏剧式电影”,如“突出律”。
2.戏剧对电影最主要的影响是表演。
因为早期电影演员几乎都是从戏剧转行过来的,而且戏剧表演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表演。
其次,文学、戏剧和电影所走的不同发展道路,又决定了它们必然的区别。
第一,文学与戏剧、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文学是静态的,可慢慢的审视,而戏剧与电影是动态的,只能给观者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
2.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而戏剧和电影却用记录的精确性、具体性及动作代之。
3.文学语言要通过概括性的理解才能传达读者,而戏剧和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接到达观者的。
4.文学可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而戏剧和电影只能停留在表面、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
第二,戏剧与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虽然戏剧和电影都是时空艺术,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性,但是戏剧作为舞台剧,其表演始终要受人物、时间和舞台演出空间的限制。
而电影较之则自由多了。
2.其表演手法又有区别。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认识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认识
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一门涉及戏剧、电视、电影等艺术形式与文学创作的学科。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同时也深入研究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历史、理论和批评。
专业课程
戏剧课程
戏剧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戏剧理论、戏剧史、
戏剧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戏剧的不同流派和发展历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剧作,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影视课程
影视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电影理论、电视
剧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要点,学生可以了解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戏剧创作、影视策划、导演、编剧、制片等
相关职业。
随着戏剧和影视行业的发展,相关职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戏剧
影视文学专业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也为毕业生在其他文学创作领域,如小说、剧本创作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机会。
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戏剧和影视创作的基本技巧和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戏剧、影视行业从事相关职业,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能力应用于其他文学创作领域。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作才华和艺术修养。
11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
丑小鸭睁开眼睛:妈妈,是您吗?(扑进妈妈的怀里)我好想您!呜 呜……! 鸭妈妈:我也想你,我的孩子。原谅妈妈的无能,不能保护你,但你要记
住:尽管你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去帮助别人, 总有一天,别人会喜欢你的,你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第一幕丛林历险
{场景:丛林里(背景音乐:优美,有鸟声)}
画外音:丑小鸭四处流浪着,这天,他走到一片草地上,那 里有美丽的鲜花,还有许多小动物在玩耍,丑小鸭很高兴, 立刻过去和他们打招呼。 丑小鸭:嗨!你们好!(丑小鸭向蝴蝶迎过去) 蝴蝶甲:哟哟哟,哪里来的丑八怪,长得真是太难看了, 瞧,我们多漂亮!别理他,我们走吧,哼哼!(两只蝴蝶 鄙视着丑小鸭,说完飞走了,丑小鸭很难过) 丑小鸭:嗨!你们好!(丑小鸭走向猫) 猫爸爸:丑东西!别吓着我的孩子!快滚开!(猫爸爸很 凶的样子,说完带孩子走了) 丑小鸭: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难道我真的那么丑吗?呜 呜(边走边哭下,背景音乐:凄凉)
A、剧本的开头,是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刻,写作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干净利落。这部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特定环境作简要交代, 还要求将上场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轮廓勾画出来。至少给观众一个 印象:在什么环境、什么时候、哪些人之间、一个怎样的冲突发生了。
B、剧本中“承”的部分就是冲突高潮部分。一般占有的篇幅较大,只 是人物逐步卷入冲突,冲突双方为实现各自的愿望,展开一系列紧张、 尖锐、曲折的斗争,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一直把剧情推向高潮。 这部分通常被成为“有戏看的地方”,要写的充足、饱满、曲折有致, 切忌直露、平淡。
剧本如果没有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往往只能导致写 作的失败。
戏剧影视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戏剧影视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戏剧、影视和文学作为三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构成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中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一、戏剧影视文学的社会文化反映戏剧影视文学,作为艺术形式,旨在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手法,反映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
在剧作中,许多戏剧、影视、文学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为题材,以此来展现社会文化的矛盾、冲突与进步。
例如,中国近代著名剧作家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陈忠实的《白鹿原》,都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腻入微的文字描绘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景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同时,戏剧影视文学还通过情节的设计,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社会文化对于个体人生的影响。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扮演着社会角色的象征,他们的命运和选择,更是代表了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主人公与社会的斗争,既展现了社会文化的压迫与不公,也体现了个体对于命运的抗争与价值的追求。
二、戏剧影视文学对社会文化的引领戏剧影视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也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形式,戏剧影视文学能够深入人心,触达广大群众,塑造和引导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
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价值观念等,往往成为社会文化的共识所在。
例如,经典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独立思考和对权力的怀疑,引发了人们对于统治者权威的思考与讨论。
同样,当今社会热播的影视剧《延禧攻略》中,展现了女性主角的勇敢与智慧,对于当代女性价值观的传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社会文化对戏剧影视文学的塑造戏剧、影视作为舞台剧、电影等媒介形式,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都会反过来对戏剧影视文学进行塑造和导向。
同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促使了戏剧影视文学的创新和演变。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广金071572132摘要:电影与文学分别成为了对立的两种文化形态的代表。
它们的关系在视觉文化的崛起这个大环境下更加错综复杂。
关键词:电影文学新世纪文学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形象”或“影像”主导人们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
其兴起成为当今文化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
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电影可谓发展神速。
音像及网络的大发展,使电影不再是仅供少数人在电影院欣赏的艺术,而成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飞入到寻常百姓家。
本文试图从文学是电影未离开文学的分析、电影对文学改编的思考和新世纪的电影与文学关系变化的三个方面对文学与电影关系的进行浅薄分析,探看文学与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的关系问题。
一、电影——“第七艺术”电影位于戏剧、音乐等艺术之后,排名第七。
又被称为“第七艺术”。
电影自20世纪初传人中国,到二三十年代已发展成熟。
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因不受时空场景的限制,且具有可视性强的特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市民观众。
从此电影文学加盟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一个新的门类,并迅速繁荣。
历经百年的发展,凭借数字时代的科技优势,电影已发展的越来越成熟。
个人认为电影的未来也会依旧常青,在当前的消费文化主导之下,谁也无法遏制电影的勃勃生机,因为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更是一种浩大的产业。
二、电影始终未与文学崩离自电影诞生以来。
有关电影与文学两者关系的探讨和比较从未中断过。
虽然电影的年龄仅百年有余,但是世纪之交以来,这种比较愈演愈烈。
在文艺领域,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同时又是情理之中的现象。
在对不同种类艺术之间的关系的比较中,文学总能在其它艺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马涅维奇说:“文学在本质上是包罗万象的和综合性的,文学在同类艺术中独占鳌头”因此可以说文学的主导地位就是在与其它艺术的比较中建立的。
其它艺术也是在区分联系中更深入地确立了各自的疆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
电影诞生不久也被拿来与文学进行了一番比较考察,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因为电影在正式加入艺术这个大家庭前从文学身上汲取了不少的养料。
考试电影
考试电影93年一、填空1、电影第一符号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模式;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学为模式。
2、“摄影机自来水笔”是由法国电影家阿斯特里克在1948 年提出。
3、“作者论”产生是50年代法国当时《电影手册》编委特吕弗写一篇论文《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提出作者标准和条件。
二、选择1、《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作者是爱因汉姆。
2、《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写于1916年,作者是雨果·明斯特贝格。
3、《圣女贞德的受难》的导演是卡尔·德莱叶。
4、《神女》摄于1934年。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拍摄的《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6、法国印象派作品《车轮》导演是阿蓓尔·冈斯。
7、意大利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摄于1945 年。
8、《广岛之恋》导演是阿仑·雷乃。
9、《电影的本性》作者是克拉考尔。
10、《武训传》导演是孙瑜。
三、名词解释1、能指2、左岸派3、库里肖夫效应4、声画对位原是音乐术语,音乐作品中若干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的整体。
这个概念是苏联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于1928年在《有声电影的未来》文章中首次提出。
指声音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个有其内在的节奏,独立发展。
他们分头并进,从不同方面说出同一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叫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
五、简答1、试举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代表作一两部,说出其美学特点。
2、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予概括的说明。
94年一、填空1、电影符号学是以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建立的。
现代电影符号学的创始者是麦茨。
二、名词解释1、画外空间摄影机镜头内未表现的内容,从镜头内表现镜头外,包括声音。
(看不到的部分)三、简答1、论述细节在艺术作品中的功能是什么?举一部影片为例加以说明。
2、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两种视听艺术异同点是什么?3、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影视鉴赏名词说明简答题
二、名词说明一、剧本与分镜头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与演员依照剧本进行演出。
与剧本类似的辞汇还包括、剧作等等。
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情形节的文学样式.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
要紧任务是依照讲解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拍和风格等。
2、影视画面所谓影视画面是指不中断的通过摄影机拍照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必然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象的一段胶片片段。
3、景别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4、远景、全景、中景和近景远景:指从远距离上拍照的大场面.要紧用来表现环境.表现总的气氛.表现空间,而不适于表现具体的动作和情节.全景:指被摄对象的全貌.全景比远景包括的范围小一些.但仍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并能包括足够的环境.全景索然能表现出被摄对象必然的动作.但仍是不适宜表现具体的细节.中景:中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大部份,中景以表现具体的情节动作为主.适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它对环境的表现的局部的,不适合表现整个环境.近景: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最要紧的部份.比中景更能突出的表现具体的情节和动作和人物的情感.能交代具体的细节.5、特写特写:是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能鲜明的交代具体细节.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可是不适合表现环境.六、焦距焦距,是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气宇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核心的距离。
亦是照相机中,从中心到底片或CCD 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7、运动镜头 P83拍照要点移动摄像要紧分两种拍照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类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照。
这两种拍照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维持画面的水平八、平视镜头与俯视镜头 0P85平视镜头是一种超级中性化的镜头,镜头中角色对象的力量、善恶等属性随着镜头中其他元素的转变而产生起伏,平视镜头本身无法对视野中的角色对象加以评判. 指的是人眼处于平常生活状态下的俯视镜头,不包括类似鸟瞰镜头如此的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的统治感和主宰感。
简述审美积淀的三种方式
审美积淀的三种方式引言审美积淀是指个体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逐渐形成的对于美学价值的理解、欣赏和判断能力。
它是一个人在审美领域中所具备的素养和修养。
而要培养审美积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和积累。
本文将探讨三种常见的培养审美积淀的方式:阅读、观赏艺术作品以及参与艺术创作。
一、阅读阅读是培养审美积淀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艺术评论等,从而拓宽自己对于美学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1.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例如,读经典名著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读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当代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2. 哲学著作哲学著作是对于人类思想和存在意义的深入探讨。
通过阅读哲学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哲学家对于美的定义、价值以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美善一体”的观点,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探讨了审美判断的基础和原则。
3. 艺术评论艺术评论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和分析的文章或评论。
通过阅读艺术评论,我们可以了解到专业人士对于艺术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从而深入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图和观点。
同时,艺术评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观赏艺术作品除了阅读外,观赏艺术作品也是培养审美积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1. 绘画与雕塑绘画和雕塑是视觉艺术形式中最为直接、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欣赏绘画和雕塑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形式、色彩、线条和质感的运用,从而培养自己对于视觉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例如,观赏梵高的《星夜》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2. 音乐与舞蹈音乐和舞蹈是通过声音和身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关系:
电影的综合性表现在完整有序的集体创作上:文学、编剧、摄影等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者共同组合一个创作协和体。
那现在我自个简单地讲一下电影与文学、戏剧的关系。
首先,讲一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最近几年,从好莱坞顺利成为世界电影的桥梁和发展点,人们对电影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电影已经融入了许多文学的研究方法。
近些年来,由名著改变的电影与日俱增,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哈姆雷特》、《指环王》、《哈利波特》等。
目前常见的关于影视与文学的对比研究是从形态上来研究的。
尤其是美国当代电影很多都采用了文学上的意识流手法,还有黑色幽默,后现代结构主义,或者唯美主义等等,甚至某些电影采用了文学上的超验主义和宿命论。
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过近几年影视的发展,很多已经不再由影视取决于文学的著作,而是文学从电影上取材,并写出书籍来。
最常见的例子是《星球大战》和《亮剑》。
这两部文学书籍都取自于同名的成名电影。
总之,影视与文学是个刚兴起的学科,它运用比较文学的手法来将电影和文学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也同样由于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这个学科将越来越容易被大众接受,也将迅速的成为热点学科……
电影与文学,一个是时间艺术,一个是空间艺术,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如:两者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的印象及感官感受等等。
但两者又是一个合谋化的过程。
影视需要好的剧本,同样文学写作也受影视的一些理念的影响发生
着变化。
文学创作和电影艺术创作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因了对时代生活的孜孜探求,对人的心灵历程进行深刻剖析的共同愿望,使得在艺术情感意味的表达、在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的层面上却是殊途同归。
影视的直观化和形象化很容易攫住观众的眼睛,而文字因为需要阅读、需要再审视,在这个快速物质化的时代,指望人人都有闲心来读书可以说是非分之想。
而影视无疑很适合这个读图时代。
影视通过影像的媒介来呈现世界,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文字必须借助于想象,它要求时间、生活和阅读的经验。
影像,相较文字而言,就更具优势,它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带给人充分的愉悦感,且不用费脑费力,这也可以说是影视风行开来的根本。
但是,这种愉悦感往往又容易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影像的欺骗性。
影像究其本质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它所呈现的同样是虚构的生活,而非真实。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比不上电影。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电影在时空中转换中比戏剧自有、表现力强、表演更具真实性。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
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到一定限制,受众面小。
从创作上讲,电影中导演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其关注的核心仍然是影像,他要保证观众看到的各种视觉要素共同组成他希望达到的影像效果,演员只是造就影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核心的和唯一的,其表演必须自然真实,因此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应当更多放在影像上,而非演员。
戏剧则主要依赖演员的语言动作表现,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成为观众欣赏戏剧的主要审美对象,表演有较强的假定性和风格化色彩。
人文08(2)班
梁沛仪
569
B:论点较为清晰,阐述得当,论述中能够考虑到语法前后逻辑。
句子通顺,语气连贯,但文章结构松散,论证不够深入,没有展开论述,没有自己的观点;卷面整洁但错别字较多,格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