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创办人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

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

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

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

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

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使得《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

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

《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在1934年11月13日,国民党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副刊《自由谈》《申报》副刊,堪称现代文学史。

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

创办前期,其内容以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为主。

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

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

申报 杨乃武与小白菜

申报 杨乃武与小白菜

《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于1872 年4 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历时77 年,是中国存在时间较长、影响巨大的商业报纸。

案件简述:1873 年的浙江余杭县,豆腐店伙计葛品连及其妻毕秀姑即小白菜租住举人杨乃武家。

葛品连多疑善妒,葛母凶悍泼辣。

虽无真凭实据,最终传出小白菜与杨乃武关系暧昧的流言。

1873年初冬,葛品连患病后染痧症不治身死。

葛母怀疑小白菜与杨乃武合谋毒害其夫,请人写诉状递进余杭县衙。

余杭知县刘锡彤挟私报复,便诬指杨乃武“夺妇谋夫”,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以“谋杀亲夫”之罪名被拟凌迟处死;杨乃武被污蔑为“通奸杀人”,判为斩首示众,并报杭州知府定罪。

知府以此定罪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草率从事,维持原判上报刑部。

后在舆论监督下,清朝当局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平反昭雪,制造冤案的各级官员均受惩处。

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报道:申报是报道杨案最早最多的报纸。

从1874 年1月7日到1877年5月7日连续发表刊载了44条消息,18篇论说,8 则评论或按语,14 篇谕折,1 份状子,1 则广告,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连续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

1874年1月6日《申报》刊登第一篇新闻《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细情》,仅仅把该案作为一桩普通的社会新闻报道,既不深究真相,也没细察事实,不负责任地煽情说“邻有卖浆之妻,小家碧玉、凤韵天然;生(指杨乃武)窃好之,时肆调谑;眼波眉语、相视莫逆;乘间密约、订以中宵”。

随着对此案的深入了解,《申报》分别以《讲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事案情》、《禹航生狱中自毙》、《禹航生并非监毙》、《杭州来信》等几篇跟踪报道详述杨乃武与小白菜身陷黑牢的种种情状;此案经过县、府、省三级审理,疑点颇多、民间多怨。

《申报》隐隐感到此官司虽已定为铁案,但酷刑之下何求不得?背后更有重要黑幕待揭。

《申报》深谙新闻规律,使用煽情手法:杨乃武在狱中被大杖击昏,却写成“狱中自毙”,第二天又出更正“禹航生并非监毙”。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概述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概述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 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 马六甲 广州、澳门 上海 内地
天津 汉口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1、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 大背景:
世界文化交流
全球化
具体原因: 基督教在东方的传播
——伟烈亚力《六合丛谈小引》
• 麦家圈: 上海传教士中形成以麦都 思为首的传教士组织,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秉笔华士”的模式,即外 国人出面,中国人襄助.
• 洪仁玕,沈毓桂 ,王韬
2、《万国公报》:
前身为《中国教会 新报》,1868年创 刊,1874年9月5日 出至301期起更名 《万国公报》。
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 921.1.1 902:10:5402:1 0:54Jan uary 19, 2021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9日 上午2 时10分2 1.1.192 1.1.19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19日 星期二 上2 时10分5 4秒02:10:5421 .1.19
1827年由鸦片商马地臣创办,商业性报纸。 是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刊。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 中文刊物旨在宣传显示西方文明,英文 报刊重在传递情报和信息
• 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在华外 人通力合作办报
• 担当主力的是传教士,扮演多种角色 • 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
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 活动

《申报》论文

《申报》论文

《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

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

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

《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

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

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

”①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

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①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

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

《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

申报的资料

申报的资料

介绍《申报》(Shun Pao)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

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1]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77年,共出版25600期。

历史背景1843年,因清政府对英战败,上海被迫作为五口之一城市,开埠通商。

西方的科技文化迅速涌入上海,随之而来的亦有新闻报纸。

1861年,上海首份汉语报纸《上海新报》创刊,此后的十多年里,由字林洋行出资、美国传教士伍德担任主编的《上海新报》一直占据上海的中文报业。

尤其是《上海新报》开办时,时值太平天国夺取了苏、杭,并预备进军上海的时期。

当时《上海新报》通过发表即时的战争通讯稿而一举获得上海市场的青睐。

由于占有大量市场,使得《上海新报》获得大量的广告收益,因而也使得许多别的在沪商人意识到在上海办报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

而英商安纳斯脱•美查亦是其中之一。

创刊申报创刊号《申报》的创办者英商安纳斯脱•美查起初和他的哥哥菲而特利克•美查一起于1860年到沪,从事进出口贸易。

在《上海新报》获得成功以后,美查的买办陈莘庚于是建议他也办一份中文报纸。

当时美查已经来华将近十多年,因而对于本埠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也略懂汉字。

他发现当时上海的英文报纸已经种类繁多,但是华文报纸只有《上海新报》一份。

尽管租界是外国人的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租界涌入大量华人,因而汉语报纸将会有极大的市场。

开办前,为了更好的经营汉语报纸,美查先生曾委派中国人钱昕伯前往香港进行考察,同时根据香港相关汉语报纸来确定《申报》的相关计划。

1872年4月30日,美查连同他的英国友人怀特、普来亚和约翰•瓦基洛三人一起筹资开办的《申报》正式创刊。

美查担任报纸的全权负责人。

《申报》自开办开始便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尽管是以营利为主,但是还是参考香港的经验,以本埠华人为主要群体,顾及本埠华人的利益。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申报》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报刊之一,在中国文化和政治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单介绍《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申报》最初创刊于1893年,由刚刚回国的杨衢波创办,其宗旨是“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提出时代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报刊的共同使命。

杨衢波认为,只有通过对于教育、文化和实业等方面的宣传和倡导,才能够引导新的思想观念,并且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申报》在宣传教育、文化传播、思想启蒙、新闻报道等方面逐渐地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慢慢地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佼佼者。

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申报》更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申报》的发展史上,其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变化和事件。

其中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杨宇霆接手《申报》之后,刊登了胡适、陈寅恪等许多文化名家的文章,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载体;1924年4月,《申报》的编辑部和民国政府关系恶化,杨宇霆被迫流亡法国;1927年,当时的主编苏曼殊集合了一批知名的文化名流,大力发动文化运动;同年6月,《申报》发表了史诗《长江》,引起轰动。

1932年,杨惟义以总主编的身份接手《申报》,将其发展成为了一个以政论为主导的报纸。

《申报》不仅在新闻传媒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文化和政治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申报》通过其镜头和笔触记录了上海的城市生活和中国各地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载体。

其新闻报道追求真实、及时、客观的原则,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申报》对于艺术、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关注也对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申报》在政治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世纪末的中国是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历史时期,而《申报》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它的存在为许多反对封建制度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了一步。

申报发展历程

申报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著名民营大报《申报》的发展历程《申报》,上海的第二家中文商业报纸,创刊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等四人集资创办,目的完全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

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初创时期特点: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在其他城市聘请特约记者,以报道当地新闻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派记者实地采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如报道杨乃武与葛华氏通奸一案,最早刊登旅行通信等。

为提高实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如刊出第一条国内报纸的电报新闻,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为迎合中国读者,从办报人员到风格都尽量中国化。

报纸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册式。

加强报纸言论工作,声称“利”与“义”不完全对立。

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也是其一大创举。

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雇用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请人给各商号上门送报,同时加强外埠发行工作。

大力招刊广告。

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物力资源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出版文艺副刊和实事画报,经营书局。

①出版发行各类期刊包括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在国内率先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瀛寰画报》;发行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

②兼营书籍出版业务。

影响: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的《申报》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对《申报》进行改革:(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使广告成为该报赢利首要来源;(2)抓好发行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并向外埠发展:(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4)为避免政争牵连,该报实行政治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聘请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任驻京特派记者,用大量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不足,同时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申报》的发展历程

《申报》的发展历程

《申报》的发展历程:
1.创办初期(1872年-1898年):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
美查在上海创办了《申报》。

主要是以新闻报道为主,内容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同时,《申报》也积极推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如科学、医学、教育等领域的知识,成为当时上海市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2.全盛时期(1898年-1928年):《申报》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力和读者群,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它不仅报道国内外新闻,还开设了各种专栏,如小说、诗歌、戏剧、评论等,吸引了大量读者。

这一时期,《申报》的发行量迅速增长,成为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3.衰落时期(1928年-1949年):1928年,国民党政府接管了《申
报》。

此后,《申报》的新闻报道受到政府的严格审查和控制,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削弱。

在这一阶段,《申报》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4.停刊(1949年):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
管了《申报》。

不久后,《申报》因故停刊,结束了其77年的办报历程。

《申报》的影响

《申报》的影响
形式通俗
短小精悍、文字平易畅达。
办报立言的观点,强调报刊的政治作用。
对于报刊功能的阐述。
“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 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王韬
二、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1、早期商业性报纸 (1)最早出现于香港。1858《香港 船头货价纸》 《孖剌报》主办 (2)上海:1861年《上海新报》 子林洋行 (3)特点:刊期缩短,篇幅单页化, 但内容单一,为商贸服务,少有言论。
2、商业报纸综合化发展:《申报》 (1)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 (2)创办人为英国人美查 (3)办刊目的:赚钱
(4)《申报》的影响
(4)《申报》的影响
A、日报成为中文商业报纸的主流
B、综合化发展
C、中国化发展
D、鲜明的自身特色
《申报》的综合化发展
a、集新闻、言论、副刊性作品、广告
于一身。 b、完成了向综合性日报的过渡 c、形成了我国近代报纸的基本模式
《申报》的中国化发展
四、外报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 通过对外报发展历程的学习, 谈谈外报对中国社会和近代报业会 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外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外报是殖民主义入侵的工具之一,在中
国被殖民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
2、对中国社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意义。
文化交流 对于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启蒙
(二)外报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 1、观念引进 2、业务进展 (1)新闻采访写作方面
3、其他商业中文报纸 (1)《字林沪报》1882
1897 《消闲报》 中国第一个报纸副刊
(3)《新闻报》
1893
从丹福士到福开森
三、外文报刊发展概况
发展速度比中文报刊快,数量也多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作者:刘立红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0期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创办了首批中国近代报刊。

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就是《申报》。

《申报》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全盛时期以及衰落时期。

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使《申报》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申报》因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申报》?摇史量才全盛时期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的确,唐朝时期就出现了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到了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首批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

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就是《申报》。

1872年初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在上海集资创办了《申报》。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了《申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万号。

回顾《申报》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目的完全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

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八文铜钱。

《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浅析

《申报》浅析

《申报》浅析《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其中不乏说胡谈鬼之作但是大多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申报》还很重视报纸言论它鼓吹该报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宣传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标榜自己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所刊言论从最初的八股气息浓厚的社会新闻议论到后来的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议论并对中国的富强献计献策将言论列为每期必有内容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举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该报公开征集诗词歌曲散文译著在版面上开辟文艺类版面以满足旧式文人的兴趣和爱好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8月18日《申报》在发表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板雕刻的九龙山匪党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1879年5月24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申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对其他报纸及后世报纸影响深远抄录清廷的谕旨奏折和宫门抄初时这部分内容占了一个版面供官僚绅士地主了解朝廷意图人员升迁等情况便于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总之《申报》不同于之前的中文报纸它既刊军国大事也刊闾阎琐闻既有生意行情又有吃喝玩乐此时《申报》新旧杂陈雅俗共有商政皆存包含了几乎所有方面因此稳定和扩大了读者群它使近代报纸发展到了有一个新高度第一次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二《申报》的经营管理《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创办的在初创时美查就说过若本馆之开馆······原因谋利所开者耳把它定义为商业报纸以谋利为目的在美查管理经营时期他只把握报纸的大方向把笔政和管理全权交给华人馆内从主笔到访员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华人这样便可以利用本土优势扩大新闻源与人际网更好的把握市场从而办出最大程度的迎合大众的报纸除此之外随着《申报》的发展美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重视言论每天一篇言论且放在头版其次重视新闻提高时效性采用电报再次改进新闻报道和写作改进纸张这些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不断上升再此基础上美查创办了一系列文化出版事业扩大了申报馆的经营面盈利甚多在面对《新闻报》的竞争威胁时《申报》提出了12项改革措施更新宗旨改良形式革新设备与技术扩大信息来源强化时事评论增加新闻国际战事政治经济地方新闻五个方面经过改革《申报》又重新确立了上海报业霸主地位由此可见美查的经营方式是很成功的为《申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7年春美查将《申报》卖与席子佩自己带着巨额利润返回英国席子佩接手之后对《申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营首先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其次1909年报纸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再次1911年8月24日《申报》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同时开辟了副刊《自由谈》由于副刊过于强调趣味性加上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自由谈》很难保持较高的格调但是它对后来副刊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报刊中创办最久的副刊虽然席子佩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新意最终使《申报》走了下坡路最后席子佩于1912年以低价将《申报》卖给了报人史量才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自从1912年接手《申报》后在企业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申报》走向企业化道路首先在新闻业务方面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他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新闻搜集网其中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都被聘为北京特别通讯记者为《申报》增色不少其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又增出了各种专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在报社设备与办报条件方面他采取了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报馆规模改善员工待遇等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最后为了扩大报社收入史量才对广告业务进行扩展广告所得的利润成为《申报》的财务重要来源在史量才的精心经营下《申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1942年到1949年之间《申报》沦为附属品不论是日伪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是利用它来达到为自己鼓吹宣传的作用因此在经营方面不值一提三《申报》的广告营销首先重视广告形式早起报纸刊登的广告没有图案只有文字枯燥无味而《申报》的广告与其相比就高了一个层次一是讲究版面设计以1910年某一天的广告为例这天第七版将近一半版面为五洲大药房的广告所占据左上为艾罗补脑汁左下为肺部大将呼吸香胶右上为黄楚九制日光铁丸二是文字典雅它的语言都是中国式的情感诉求令人难忘三是插图秀丽在为白雪雪花膏做广告时插图是甜美的少妇妆容一丝不苟的让人赏心悦目其次注重传播效果它在内容上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时尚展现了商品的个性特点《申报》中广告篇幅最多的就是电影了因为那时看电影时非常时髦流行的事情在《申报》17张68版的篇幅中电影专刊就有10版或12版占了20左右这些广告在香艳恐怖煽情上极具渲染力使得其广大读者为之吸引再次注重受众《申报》是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上发展起来的它想扎根于那里就得懂得如何抓住受众的心由于上海的特殊历史使得上海人在文化上是亦中亦西的既有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思想《申报》做作的广告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受众后才做出的最能迎合大众审美的广告四《申报》的政治倾向《申报》作为以华人为主要受众的商业性报纸一直以来力图保持不偏不倚的民间报纸立场标榜自己无党无偏绝不一味夸助西人以轻蔑华人但是由于《申报》存在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加上人员的变动《申报》的政治倾向也是复杂多变的下面就通过几个大事件来分析它的政治倾向变化《申报》初办时秉承谨慎保守的温和政治态度但在甲午战争之际却逐渐体现出了它的政治色彩除了报道战事新闻外还加强了对战事和政局评论在战争失败后归结败因在于一误于畏缩不前再误于威武不振三误于蒙蔽军情四误于粉饰战事五误于器械窊敝六误于粮饷克扣七误于不遵调遣八误于各相推诿九误于畏死贪生十误于忘辜负义实际上就是指责清政府腐败无能可见此时《申报》依然带有政治色彩辛亥革命之前《申报》对于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恩铭案和秋瑾就义一案都做了报道表现了对革命的同情但是由于它本身的政治保守思想一度将革命党称为乱党在革命爆发后政治态度有所改善它不顾清廷禁令大量报道了武昌起义和各地起义活动开始称赞和宣传革命并且在揭露袁世凯反革命面目本质时极为有远见认为袁氏自始至终不过一反复小人若民国举为总统则是以暴易暴此时的《申报》明显站在拥护孙中山政府的立场上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申报》在广告栏内刊出为英国制造五卅惨案辩解的《诚言》完全否认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诚言》一出立即遭到国人的批评与责骂史量才刊登道歉启事发表《辟诚言》才平息了风波由此也看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要保持不偏不倚根本不可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申报》在民族危机的影响下日益倾向进步大量报道了日军的侵略行径揭露日本侵略的野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支持宋庆龄等爱国人士最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史量才认清了现实积极投入到团结抗日的活动中去在1932年6月30日发表时评《剿匪与造匪》7月2日和4日又发表了两论和三论矛头直指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自然不能容忍他的这些行为最后将其暗杀史量才死后《申报》便没有了原来的反抗精神随后被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控制直至1949年停刊对于政治也是模棱两可不再出头从整个《申报》的政治倾向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如最开始希望的远离政治中立立场在特殊的时代影响下表现出了它的政治倾向虽然有时因为政治保守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而进行反动报道但在整体大趋势上《申报》还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申报》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近代只有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局面是近代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报纸它的经营理念和新闻业务等方面不止在近代具有示范性作用而且对于现当代报业的发展仍人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申报》历经了78年之久记载了我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可谓中国近现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年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参考文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发刊辞》《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1872年4月30日《申报》《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论说栏1905年2月7日《申报》《本馆告白》1874年5月12日《申报》《宜及时修省论》1895年2月25日《申报》《袁世凯的历史》1911年11月《申报·自由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申报》

《申报》
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申报》 均有相当于战地记者身份的战事通讯员,在战争前方发回报道。 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入侵台湾,《申报》特派一位 实习记者到当地采访。1883年法军入侵越南时,《申报》特雇俄国 籍访员到法军军营中采访,争取报导最真实情况。1884年2月, 《申报》在欧洲和香港特约外籍记者,以采访关于“法越交涉事件” 的新闻。这些人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4.抗战结束至停刊:
抗战后,由于战时《申报》为日军强占,于是政府以《申报》“附 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 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1945年11月22日《申报》复 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 《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控制。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 史泳赓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74年来 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改组申报董事会,调整报 社工作机构,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 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 董事长。(CC系指由陈立夫和陈果夫二人领导的中央俱乐部组 织)
1932年11月30日,《申报月刊》上刊发了本报的《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
划宣言》,提出申报在新闻和广告编排、国内外通讯、《自由谈》副刊 等12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此次改革尤以副刊“《自由谈》”方面的 改革效果最为显著。《自由谈》创刊于1911年,自创办以来一直是鸳鸯 蝴蝶派作家的重要阵地,而在这次改革中,史量才撤换了担任了12年主 编的周瘦鹃,任命曾留学法国的黎烈文担任《自由刊》的主编。在黎烈 文的主持下,以鲁迅为代表的大批左翼作家的文章得以在《自由刊》上 发表,其文紧扣时事,尖锐泼辣,风格多样,颇受当时读者的欢迎。此 次改革显示了评论在《申报》的地位上升到相对重要的地位。

新闻事业史 申报的发展

新闻事业史 申报的发展

《申报》的发展“美查,Ernest Major(1830~1908),英国商人、报业资本家、上海《申报》的主要创办者。

”这是百度百科对美查的词条解释。

是的,非常简短地概括了这个人的一生。

这个外国人在中国所做出的事业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19世纪60年代同治初年,美查来到到中国上海,与其兄一起从事进出口贸易,最初经营茶叶,后来开设江苏药水厂,结果生意亏损。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也就是1872年4月30日,与3名英国人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合股创办了《申报》,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以商业经营原则施行办报事业长达17年,对报纸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

增办遂昌火柴厂和图书集成印书局等企业。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将包括申报馆在内的各企业改组为美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资金30万两白银。

同年回国,回国前曾被推举为上海工部局董事。

1908年3月在英国逝世。

这是自美查来到中国后所做的一系列事件,始自《申报》的创办。

美查自进入报刊行业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申报》以营利为目的,聘请熟谙中国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的文人学士如蒋芷湘、何桂笙等担任主笔或编辑。

在外国人主办的报刊中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降低报价,抢走了不少《上海新报》的老客户。

《申报》的创办,打破了《上海新报》独家经营的局面。

美查以商人的眼光、从报纸的内容、发行和价格三方面与《上海新报》竞争,确立了“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的办报模式。

不到一年,便使创刊十年的之久的《上海新报》自动停刊,成为独家经营的汉文报纸。

《申报》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其成功在于新闻业务的改革,主要经验有:一是重视发表论说。

打破了《上海新报》不发言论的传统,首开报纸政论之先河。

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宣传提倡发展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学习西方近代城市设施,中国人参与对外贸易。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解事情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

[推荐]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推荐]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负责人: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

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

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名词解释字林西报:上海第一家报刊,前身是1850年8月3日在上海的英租界创办的《北华捷报》,(1850年8月3日在上海的英租界创办,周报,上海第一份英文报)。

1864年7月1日北华捷报馆将《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名为《字林西报》。

以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而受到中外各方人士的重视。

1951年3月终刊,字林西报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六合丛谈:创刊于1857年1月26日,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墨海书馆印行。

这是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包括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

中国早期杰出报人王韬曾参加过该刊的编辑工作。

万国公报:创刊于1868年9月5日,周刊,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最初名称为《中国教会新报》,是一份宗教性报刊。

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刊一些中外史地、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稿件,以及有关中国教育方面的消息;1874年9月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科技知识,减少了宗教宣传,1907年12月停刊。

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成为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性报刊。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创办于上海,是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初为周报,后来改为日报。

首任主编是英国传教士伍德。

该报是英文《字林西报》的中文版,由英商字林洋行发行,伍德和林乐知担任主笔。

创办之初,是一份商业性报纸,主要刊登轮船航班和商情消息,而将时事要闻放在次要位置。

后来所刊载的新闻数量日益增多。

不重视言论。

1872年年底停刊。

《申报》的创办

《申报》的创办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 《申报》是 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 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 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 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 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 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 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 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 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 《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②出版白 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 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③编印画报。1877 年《申报》出版《寰瀛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 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 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 “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 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申报是向上级或有关部 详细解释 门提出书面报告。如职称申 1、 向上呈报。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伏见六七日来向外传说,皆云…… 报、海关申报、地价申报、 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台。”《元史 · 刑法志四》: “诸狱囚病至二分,申报渐增至九分,为死证,若以重为轻,以急为 缓,误伤人命者,究之。”《东周列国志》第六回:“陈疆吏申报桓 证券申报。 公。桓公大惊,正集群臣商议,忽报:‘有郑使颍考叔在朝门外,赍 本国书求见,纳还俘获。’”《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一面贾家办 3. 《申报》: 1872 年 4 月 理棺歛,一面县里具禀申报抚台。” 廖仲恺《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 草案》:“复判地价与申报地价,相差百分之一十或以下者,由税务 30 日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以 官署照复判地价征收之。” 2、报答。 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国第一份 唐 司空图 《今相国地藏赞》:“孝实女师,工惟妇德,成兹妙 商业报纸。因创办地在上海, 绝,申报罔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我狐 之避雷刧者也……今藉姑之庇,得免天刑,故厚营葬礼以申报,君何 上海别称“申”,故报纸名为 疑焉!” 《申报》,1949前的几个月里,一 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 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 录如下: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日耳响 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 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 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据内监云, 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 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 次。”(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 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 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

《申报》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版25600期。

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

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

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

”(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

”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

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

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

《申报》的发展史

《申报》的发展史
《申报》的发展史
《申报》是旧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是英国人美查。其发展历程可以列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国商人创办的私人报刊,大众化报刊
(1)创办初期:
《申报》的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其办报目的只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美查认为中国编辑最了解中国读者,因此将编辑大权交给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使《申报》成为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报。
《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第二阶段:史量才主持《申报》阶段
(1)实行企业化方针:
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企业化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势力对报纸的收买,摆脱一切政治集团或政治人物对报纸的影响。在史量才接办初期,该报纸发行量只要7000多份,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大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起义,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其二是强化报纸发行;其三是注重基础建设,更新技术设备。
(2)《申报》兼并《新闻报》计划破产:
《申报》兼并《新闻报》是当时新闻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1927年史量才购进《时事新报》部分股票,1929年又要购进《新闻报》股票,却遭到了强烈抵制,并且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党化新闻界政策等种种原因,报业托拉斯计划中途流产。
(3)“九一八”后《申报》改革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主张抗日民主,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一是改革以“时评”为龙头;二是业务改革最引人注目,社会影响最大的副刊《自由谈》的变化;三是《申报》创办子刊。
第三阶段:史量才去世后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凯晖3201140101751872年初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在上海集资创办了《申报》。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了《申报》, 《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因《申报》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共出版2.56万号。

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

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

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初创时期完全为盈利目的,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

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初创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新闻方面,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在其他城市聘请特约记者,还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派记者实地采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当地社会新闻。

第二,为提高实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如刊出第一条国内报纸的电报新闻,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第三,报纸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册式。

文章风格适合中国传统文人口味。

1909年《申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 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32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12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40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并将《申报》走进了全盛时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办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
国籍:英国
职业: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商人
办报前提:安纳斯托·美查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

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

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

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

办报主张:1雇用华人;2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3抓住接近性的心理,“申”
字代表上海,由此命名
《申报》总经理史量才
史量才(1880~1934),江苏江宁人,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1934年11月13日,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收购申报: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
的支持,以十二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当年9月23日订约,10月20日正式移交),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

他毕业于杭州蚕桑学堂,在上海创办了蚕桑女子学校,曾在《时报》做过兼职和专职编辑,接触过近代报业。

正是他
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民国五年(1916年)还清了张謇等在《申报》中的股款,从而使《申报》摆脱了张謇等影响。

自任总经理,开始对版面内容有所改变。

《申报》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如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扩大销路,史量才招罗了一些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他主持副刊“自由谈”,连载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说。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申报》销路大增,史量才在报界的威望也不断提高,1927年,他又收买了《新闻报》股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