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合集下载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控 制
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关系到生命健康,因此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次演示将从定义与分类、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具体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作 详细介绍。
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人员与机构
任职资格、培训计划,岗位职 责。
质量文档
文件编制程序、文件清单、质 量手册。
ERP系统
全过程跟踪,包括采购、生产、 销售、外包等。
消毒与洁净
消毒不彻底、洁净度不高都是失败的前提。
严格控制操作方法
对流程、温度、酸碱度要求都应制定严密方 案。
产品标签和包装的质量控制
包装材料
产品 完整性
贴标和印刷
产品标识的 准确、清晰和完整。
色差与变形
正常材质基础上的 色差和变形,不能影响质量。
ISO1 3 48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质量体系文件
安全环保问题和改进
对于环保安全的问题,及时回应、通报和立案处理。
人才和员工培养
对于员工和人才的需求,应多方位开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常见问题答疑
1. 高温天气下引起 试剂变质怎么办?
答:在一定条件下存储试剂。
2. 近期新购设备、 故障复杂怎么办?
答:设备运行维护等方方面 面都在试剂生产的关键环节。
3. 生产线人员错漏 怎么办?
答:设立生产线质量责任制。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经验
从调查、分析到执行纠 正和预防措施。
2 新的挑战
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 自身的品牌力和市场营 销力,并将业务范围扩 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3 未来展望
更加追求创新、高效和 卓越,不断提供全新的 解决方案和产品。
质量体系文件,符合ISO标准要求,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 指导书、收集大数据的工具等。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第一部分 范围和原则1.1 本附录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1.2 本附录是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第二部分 特殊要求2.1 人员2.1.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

2.1.2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2.1.3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

2.1.4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2.1.5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2.1.6 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2.2 厂房与设施2.2.1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2.2.2 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

附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2015年第103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第一部分范围和原则1.1 本附录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1.2 本附录是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第二部分特殊要求2.1 人员2.1.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

2.1.2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2.1.3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

2.1.4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2.1.5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2.1.6 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2.2 厂房与设施2.2.1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ivd体外诊断试剂标准及要求

ivd体外诊断试剂标准及要求

ivd体外诊断试剂标准及要求体外诊断试剂是指应用于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外标本中的试剂,通过测定体液、组织和细胞外标本中的生物体、物质或标记物的变化来提供疾病的诊断、预测、监测、筛查和预后判断的信息。

它起着“通过实验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疾病变化”的作用。

标准和要求是确保体外诊断试剂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一、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1.试剂的准确性:体外诊断试剂应准确测量各种指标,其测试结果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试剂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参考方法和已知浓度样品进行比较来评估。

2.试剂的精密度:体外诊断试剂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即重复测量同一样本应得到相似的结果。

试剂的精密性可以通过多次测定同一样本来评估。

3.试剂的灵敏度:体外诊断试剂应具有灵敏的检测能力,能够检测到生物体、物质或标记物的低浓度。

4.试剂的特异性:体外诊断试剂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目标物与其他类似物质的差异。

5.试剂的稳定性:体外诊断试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在有效期内能够保持其性能和质量不变。

6.试剂包装的标识:体外诊断试剂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有效期、储存条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以便用户正确使用。

二、安全性的标准和要求1.试剂的毒性评估:体外诊断试剂应经过毒性评估,确保其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无致敏等副作用。

2.试剂包装的鉴别和防护:体外诊断试剂应包装完好,能够有效防止试剂泄漏、污染和受潮,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3.应急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的规定:体外诊断试剂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废弃物处理方法,以确保使用过程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用户培训和操作指南: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应提供相应的用户培训和操作指南,以确保用户正确操作和使用试剂。

三、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要求1.试剂生产工艺和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包括合格原材料的采购与控制、生产工艺的控制和调整,以及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合理管理。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一、设备
案例分析:
GZ350-1-铝箔封口灌装机操作规程(SOP-PT-109021)应明确清洁内容和维护保养周期;水系统验证中应 增加总回水的检测;空调系统初、中、高效的维护保养 内容应重新细化。(规范第二十条) 关键生产工序所用的分装设备[编号为DRYL-SB062(SB)、DRYL-SB-064(SB)、DRYL-SB-086(SB)、 DRYL-SB-116(ZJ)]未列入生产设备台账;(规范第二十 条) 设备使用记录中应增加使用内容,便于追溯;C反应蛋 白检测试剂盒批号HH201701001生产记录清场合格证未 体现清场有效期(规范第二十条)
内校,人员有内校资质,需要内校的规程、接收准则,内校 的原始记录、内校报告。强检设备不得内校。

一、设备
附录2.3.1 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经过 确认并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并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再确认。
若停机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测试 或验证,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 对应检查指导原则:3.6.1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应 当经过确认并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并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再确认。 查看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的确认和再确认记录。

18
一、设备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 情况。
对应的检查指导原则:3.4.1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 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要点:
要有使用记录,包含设备使用人、使用时间、检测项目、被检样品 批号、使用前状态、使用后状态; 要有校准记录(如适用) 要有维护和维修记录。维护和维修人、时间、项目。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是指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下,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进行细化的管理,以保证其质量的有效性。

一、生产质量管理要求:
1、采用国家规定的GMP质量标准,实行系统化的生产管理,建立质量负责人制度,把严格的质量控制放在首位;
2、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不定期的抽查,确保检测精度;
3、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对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等进行严格检验;
4、建立科学的检测制度,设置合理的检查点,逐步实施,确保诊断试剂质量的稳定性;
5、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制度,对所有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等进行全程跟踪,使得质量管理更加全面;
6、建立技术文件制度,完善技术文件,保证生产工艺的持续稳定。

二、质量保证措施:
1、按照GMP标准,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物料检验、工艺检验、用量检查、温度检查、时间检查、成品检验、数据记录等;
2、实施定期的现场检查,定期进行验收和抽检,并对抽检结果进行跟踪;
3、建立完善的技术文件制度,定期对文件进行更新,以确保生产工艺的持续稳定;
4、设置完善的质量追溯制度,全程跟踪原材料、中间品和成品;
5、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质量管理,定期查看生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要求体外诊断试剂是用于检测人体样本中特定生化指标或者疾病标志物的试剂。

由于其具备快速、高效、精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领域。

为了确保体外诊断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首先,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检验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试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验,二是对试剂在实际样本中的检测准确性进行验证。

对于试剂本身的检验,需要检测其外观、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以确定试剂是否满足产品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检测试剂的纯度、稳定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确保试剂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对于试剂在实际样本中的检测准确性验证,需要进行相关检验,如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重复性等方面的检测。

灵敏度是指试剂对于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的检测能力,特异性是指试剂只对待测物质具有反应,准确度是指试剂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重复性是指同一试剂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其次,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等。

二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追溯,确保每个试剂批次的质量可追溯。

三是对成品试剂进行出厂前的全面检测,确保试剂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在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中,还需要建立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品、定期对质量控制品进行检测,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检验与质量控制是确保试剂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试剂本身和在实际样本中的检测准确性进行验证,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盒生产厂管理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盒生产厂管理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盒生产厂管理制度标题:体外诊断试剂盒生产厂管理制度一、引言体外诊断试剂盒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确保体外诊断试剂盒的品质和安全性,生产厂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生产过程并实施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体外诊断试剂盒生产厂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生产流程管理1. 试剂原材料管理a.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并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和可靠性。

b. 对于不同的原材料,制定相应的储存、使用和清理标准。

c. 实施过期物料淘汰机制,以确保使用的试剂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 试剂盒组装管理a. 设立专门的组装区域,确保清洁、无尘、无菌,并进行日常维护。

b. 制定严格的组装工艺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标准流程。

c. 进行密封和包装,以保护试剂盒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3. 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a. 建立全面的产品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一致。

b. 使用仪器设备和试剂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测试。

c. 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范围,并建立质控样本库,用于定期验证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员工培训与管理1. 培训计划a. 制定新员工培训计划,向员工介绍生产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

b.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并关注员工的持续发展。

2. 员工管理a. 设立明确的员工职责和工作目标,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b.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激励和奖励优秀员工。

c. 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四、设备维护与管理1. 设备规范a. 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生产需求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b. 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和维护标准,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维保。

2. 设备管理a. 对设备进行分类和编号,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1.07.25•【文号】国药监办[2001]357号•【施行日期】2001.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7年3月22日实施日期:2007年3月22日)宣布失效或废止(原因:已被《关于体外诊断试剂实施分类管理的公告》(国药监办〔2002〕324号)代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药监办[2001]3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司室,各直属单位:《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业经2001年4月26日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

请根据《意见》加强和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特此通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关于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意见一、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原则意见体外诊断试剂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必须严格管理。

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督管理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为防止出现职能交叉、管理混乱的情况,必须进一步明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司室在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的审批、注册工作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

总结以往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状况,目前,除特定诊断器械专用的体外诊断试剂(下称“随机专用体外诊断试剂”)外,其他各种体外诊断试剂的审批和注册工作应当归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

但是,体外诊断试剂不等同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放射性药品,制定体外诊断试剂审批和注册的具体规定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的特殊要求,充分考虑到我国当前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的实际状况。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一、医学血清学试剂生产原则
1、原料:主要原料是血清,也可以用其他原料,比如合成物等。

2、效力:要求血清试剂的效力足够高,能够以最小的量获得最佳的
效果。

3、质量:要求血清试剂的质量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能够为实验室
和医护单位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4、保质期:要求血清试剂的保质期要足够长,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
中能够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5、包装:要求质量上乘的血清试剂,应以安全、有效的包装方式进
行包装,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和破坏。

二、医学血清学试剂生产质量控制
1、原料质量控制:要求血清试剂使用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
标准,以保证质量。

2、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血清试剂时,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以保证血清试剂的质量。

3、试剂组成检验:生产血清试剂时,应按照规定的检验标准进行试
剂的组成检验,以确保其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4、性能检验:要求血清试剂的性能检验必须达到国家质量标准,以
确保其效力和安全性。

5、出厂检验:要求血清试剂必须经过出厂检验,以确保其质量。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1.合理的生产工艺: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制备、装配和包装等各个环节。

生产工艺应先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验证,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质量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流程和设备校准等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试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之下。

4.严格的质量控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生产环境的控制、关键步骤的监测和产品的最终品质检验等。

所有的质量控制措施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5.有效的设备和仪器校准: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6.合理的包装和储存:体外诊断试剂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试剂的保存期限和稳定性。

储存条件也应根据试剂的要求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因储存条件不当导致试剂性能下降。

7.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方法:生产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

这其中包括试剂配方的确定、质控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的规范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实验证实,才能得出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8.合理的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应与试剂的应用领域和性能要求相匹配。

质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也应得到验证,以确保质控样本能够持续稳定地使用。

总之,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准确可靠的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IVD)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是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生产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原则。

(一)生产环境要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环境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建有良好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生产车间。

车间应具备合适的温湿度控制设施、通风设备和除尘装置,以保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此外,对于操纵试剂的人员,应有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培训。

(三)生产工艺控制: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工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在每一道工序中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点。

生产过程中应记录关键参数,例如温度、时间、pH值等,并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每个工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四)质量控制: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产成品的质检。

质检项目应确保涵盖试剂性能的各个方面,例如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等。

质检结果应有科学依据,并建立合理的合格判定标准。

(二)质控品的制备和验证:体外诊断试剂的质控品是用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参比物质。

质控品的制备应选择与生产样品类似的制备方法,并结合外部验收标准进行确认。

制备好的质控品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试剂性能验证和确认: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验证和确认是保证试剂质量的重要步骤。

性能验证应覆盖试剂使用的各个方面,例如准确性、精密度、检测限、线性范围等。

验证时应使用合适的样品,并按照严格的验证流程进行。

验证结果应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并建立相应的验证报告。

(四)外部质量评价:为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水平,应参与外部质量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试剂性能比对,进一步验证试剂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_百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_百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_百体外诊断试剂是医学检验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

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试剂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介绍。

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指导原则1.原料选择:体外诊断试剂的原料选择是生产试剂的首要步骤。

应该选择质量优良、稳定可靠的原料,并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检查。

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每个环节的流程都能得到正确执行和控制。

3.设备和环境: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符合GMP规范的设备和环境,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4.工人培训:生产工人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试剂生产的工艺和操作规范,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5.生产记录:生产过程中应有详细的生产记录,包括原料的采购记录、生产工艺和操作记录、生产设备的校验记录等,以供后期的溯源和质量追溯。

二、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1.核酸提取和纯化:体外诊断试剂中的核酸提取和纯化是确保试剂性能稳定的核心步骤。

应选择高质量的核酸提取试剂,严格按照提取试剂的说明书操作,并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和验证。

2.试剂性能评估: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是确保试剂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性能评估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评估方法进行,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等指标的测试。

3.验证和验证:体外诊断试剂的验证和验证是确保试剂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试剂的适用范围和临床需求进行验证和验证,确保试剂在具体检测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批间一致性:体外诊断试剂的批间一致性是确保试剂批次之间性能稳定的重要指标。

应根据试剂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稳定性评价方案,并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5.质量控制程序: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程序是确保试剂质量稳定和可靠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等,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执行和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供应商供应的试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责任2.1 供应商责任供应商应确保所供应的体外诊断试剂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供应商应为其所供应的产品提供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书、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文件,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2.2 监管部门责任监管部门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检查,检验产品的质量和符合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供应商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检验和监控3.1 产品检验在收到体外诊断试剂时,需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标签信息、产品外观、包装完整性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

3.2 监控措施建立监控体系,追踪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

监控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等。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表现,并记录评估结果,以供后续参考。

4. 不合格产品处理如发现供应的体外诊断试剂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情况,应立即暂停使用,并通知供应商。

供应商应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

5. 培训和培养为了提高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规要求、质量控制方法等。

6. 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评估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供应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体外诊断试剂供应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请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要求执行,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医学]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体外诊断试剂

[医学]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及附录体
外诊断试剂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 设备 第五章 文件管理 第六章 设计开发 第七章 采购 第八章 生产管理 第九章 质量控制 第十章 售后与售后服务 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 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 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体外诊断试剂 要求) 1.1 本附录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1.2 本附录是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自评要点】
1.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2.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 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 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自评要点】
2.1.3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 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
【自评要点】
1.查看培训计划和记录,是否对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 括清洁、维修等人员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 护的培训。 2.企业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高传染性、高致敏性等特殊要求产品 的生产和质量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岗位操作资格或接受相关专业技术 培训和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 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责。生产管理部门和质 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一、生产资质和质量管理1.生产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应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关许可证,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复审。

2.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手册、工艺流程和技术文件等,并依法保留试剂样品和记录,以备查验。

3.原辅材料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建立供货商质量审核和评估制度,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4.确保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消毒、灭菌和无菌检验步骤。

5.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对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并建立合理的记录和审查程序。

二、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1.根据试剂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生产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检验和接受、中间产物的监控和调整、成品的检验和测试等。

3.建立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每一批产品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和跟踪。

三、产品质量标准1.试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与产品的特性和用途相匹配。

3.试剂的质量控制应准确、可靠,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建立相应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应用指南,详细介绍产品的用途、操作方法、限制条件等。

四、持续改进和不良事件报告1.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2.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召回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1.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准入性。

2.政府应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进行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加强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3.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体外诊断试剂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高。

这份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体外诊断试剂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2015年第103号)20180716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2015年第103号)20180716

附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2015年第103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第一部分范围和原则1.1 本附录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1.2 本附录是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第二部分特殊要求2.1 人员2.1.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

2.1.2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2.1.3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

2.1.4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2.1.5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2.1.6 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2.2 厂房与设施2.2.1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附录3体外诊断试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范围和原则1.1本附录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1.2本附录是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第二部分特殊要求2.1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在其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2.2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和安全防护培训。

2.3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2.4洁净室(区)内的人数应当与洁净室(区)面积相适应。

2.5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洁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2.6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2.7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2.8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2.9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洁净室(区)的门、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洁净室(区)的门应当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安全门应当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

2.10应当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控制,确定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的污染。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当大于5帕斯卡,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斯卡,并应当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相同级别洁净室间的压差梯度应当合理。

2.1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金标试剂、干化学法试剂、细胞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等产品的配液、包被、分装、点膜、干燥、切割、贴膜、以及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2.12阴性、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等的处理操作,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并应当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

2.13无菌物料等分装处理操作,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级洁净度级别。

2.14普通类化学试剂的生产应当在清洁环境中进行。

2.15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符合下表规定: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2.16洁净室(区)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

2.17进入洁净室(区)的管道、进回风口布局应当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应当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吊。

2.18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当与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当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2.19洁净室(区)和非洁净室(区)之间应有缓冲设施。

2.20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墙面、地面、天棚、操作台等)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并便于清洁处理和消毒。

2.21洁净室(区)的空气如循环使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2.22洁净室(区)内的水池、地漏应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避免对环境和物料造成污染。

2.23产尘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

2.24对具有污染性、传染性和高生物活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

2.25生产激素类、操作有致病微生物、芽胞菌制品的,应当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

2.26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当进行过滤处理后方可排出。

应当对过滤器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

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当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2.27对于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当按照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人间传染病微生物名录》、《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规定,配备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

2.28生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检验应当在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

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2.29对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在清洁环境内进行生产。

清洁条件的基本要求:要有防尘、通风、防止昆虫、其他动物以及异物混入等措施;人流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当有换鞋、更衣、佩戴口罩和帽子、洗手、手消毒等清洁措施;生产场地的地面应当便于清洁,墙、顶部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操作台应当光滑、平整、无缝隙、耐腐蚀,便于清洗、消毒;应当对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清洁、清洗和消毒;应当根据生产要求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2.30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体的物料的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所涉及的物料应当列出清单,专区存放、专人保管和发放,并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

2.31动物室应当在隔离良好的建筑体内,与生产、质检区分开,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

2.32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若停机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测试或验证,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

2.33应当确定所需要的工艺用水,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应当配备相应的制水设备,通过管道输送至洁净区的用水点,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2.34应当制定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满足产品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

2.35配料罐容器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存的物料名称、流向,定期清洗和维护,并标明设备运行状态。

2.36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均应当经过净化处理。

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应当进行验证和控制,以适应所生产产品的要求。

2.37生产设备、容器具等应当符合洁净环境控制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2.38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容器具及管道表面应当光洁、平整、无颗粒物质脱落、无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和粘连,易于清洁处理和消毒或灭菌。

2.39应当按照物料的性状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管理,应当明确规定中间品的储存条件和期限。

物料应当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应当根据物料的稳定性数据确定储存期限。

储存期内发现存储条件变化且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应及时进行复验。

2.40需要冷藏、冷冻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设备,并按规定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储存温度。

2.41进入洁净室(区)的物品应当按程序进行净化处理。

2.42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产品标识和生产状态标识控制程序,对现场各类物料和生产区域、设备、管路的状态进行识别和管理。

2.43应当对每批产品中关键物料进行物料平衡核查。

如有显著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质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产品处理。

2.44应当制定批号管理制度,对主要物料、中间品和成品按规定进行批号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记录。

同一试剂盒内各组分批号不同时应尽量将生产日期接近的组分进行组合,应当在每个组分的容器上均标明各自的批号和有效期。

整个试剂盒的有效期应以效期最短组分的效期为准。

2.45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应当做到有效隔离,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

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当采取隔离或其他有效防止混淆的措施。

2.46应当制定洁净室(区)的卫生管理文件,按照规定对洁净室(区)进行清洁处理和消毒,并作好记录。

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容器具、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当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2.47生产设备所用的润滑剂、清洗剂均不得对产品造成污染。

2.48应当建立清场的管理规定。

前一道工艺结束后或前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后必须进行清场,确认合格后才可以入场进行其他生产,并保存清场记录。

相关的配制和分装器具必须专用,使用后进行清洗、干燥等洁净处理。

2.49应当建立可追溯性程序并形成文件,应当规定可追溯性的范围、程度、标识和记录。

记录应当包括生产过程所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和生产环境等内容。

2.50生产一定周期后,应当对关键项目进行再验证。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等发生改变时,质检或用户反馈出不合格项时,应当进行相关内容的重新验证。

2.51 生产车间停产超过十二个月,重新组织生产前应当对生产环境及设施设备、主要原辅材料、关键工序、检验设备及质量控制方法等重新进行验证。

2.52外购的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控用血液的采购应满足可追溯性要求。

应当由企业或提供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确定值范围;应当对其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有明确记录,并由专人负责。

2.53应当对制备的校准品、参考品量值进行溯源。

2.54生产和检验用的菌毒种应当标明来源,验收、储存、保管、使用、销毁应执行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应当建立生产用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系统。

2.55生产用细胞应当建立原始细胞库、主代细胞库、工作细胞库。

应当建立细胞库档案资料和细胞操作日志。

自行制备抗原或抗体,应当对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有详细的记录并可追溯。

2.56应当对生产用需要灭活的血清或血浆建立病毒灭活处理的操作规程,并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生产用灭活前后的血清或血浆状态进行明显的区分和标识。

2.57生产中的废液、废物等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2.58应当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建立台帐及使用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