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人生中的几场大戏
舞台,最美的成长地方——观第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

把握艺术的规律 。也正是这些 “ 章法 ” 、 “ 规矩 ” 才让孩子们在成长 中懂得尊重 、敬畏 、规范 、 标
准、 尺寸 ; 而戏文的故事则让他们更好地领悟情 感、 体察人物 、 洞 晓事理 、 彰显个性 。戏 曲艺术可审美的凝练 , 是世界语言的中国表达。 京剧艺术作为戏曲艺术的集大威者 , 不仅名
“ 他们这么小 , 上台就表现出这么高的水平 , 我们 特兴奋 , 这对咱们京剧事业会有很大的促进 ” ; 又
如著名荀派名家、 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龚 苏萍说 : “ 在振兴京剧艺术方面 , ‘ 和平杯 ’ 功不 可没 , 它对京剧艺术的普及和宣传意义重大 , ‘ 和 平杯 ’ 就像肥沃的土壤 , 如果没有土壤 , 艺术幼苗 怎能生长”。 不论是从京剧艺术的本体发展而言 ,
气息、 跑圆场、 学武功 , 唱念做打样样都有助于孩 子的身体健康 。 在这样的平台上 , 孩子把对戏文 、 对人物的解读 以及 自己内心的丰富情 感呈现 出 来 ,每一次演 出或 比赛都是一遭完整 的心理历 程、 情感历程 , 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美丽的成
长?
今 年 7月 l l 目国 务 院 办 公 厅 以 国办 发 [ 2 0 1 5 ] 5 2 号印发 《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 干政策 》 , 其中 “ 鼓励学校建设戏 曲社团和兴趣 小组 , 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 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 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 。 据笔者了解 , 此次参赛 的很多选手都是从学校开设兴趣小组开始学习 京剧 的 , 与 此同时 , 也参加 由当地京 剧院 、 文化 馆、 文化宫 、 业余戏 晚社 团等开办的京剧课程 , 特 别是深圳宝安 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开展 的 “ 戏曲进校园”、 天津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 北京 市 东城 区少年宫少儿京 昆艺术团以及我省沭 阳 县东关实验小学 “ 长荣少儿业余京剧团” 等一大
“公主”“公子”的由来与演变

“公主”“公子”的由来与演变西周之前,天子的女儿没有正式的称号。
西周之时,按照周礼的规定,贵族女子一般都以姓相称。
因为西周王室姓姬,所以西周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王姬”。
按照周礼的规定,贵族女子在结婚的时候,必须要由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地位很高的同姓贵族来主持婚礼。
因此主持周天子女儿(当时叫王姬)婚礼的贵族都是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比如鲁国国君、晋国国君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
虽然西周春秋时期的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统称为“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等。
因为周天子女儿主婚的人基本都是“公”“主”婚,渐渐大家就把这样的女孩叫“公主”,这都是民间叫法。
直到西汉建立后,公主才正式成为皇帝天子女儿的称号。
为了区分地位,诸侯王的女儿则被称为“翁主”或者“王主”。
后来电视剧让公主这个词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口头上称呼自己女儿的词汇。
与“公主”相对应的有一个词“公子”。
根据史籍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把诸侯的儿子称为公子,而他们的女儿则叫做女公子。
《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先秦时比较有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即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当时的公子对整个天下的影响很大,甚至因公子的存在,以至于别的国家畏惧公子的势力,不敢冒犯该公子所在的国家。
这四大公子的特点都是广招门生,豢养名士和死士,积极参预和操纵当时的国家政治,在战国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来看的话,那么在秦朝之后没有诸侯了,也就没有公子这个称呼了。
秦朝之后,帝制已经出现,而按照公子来源的叫法,皇帝儿子是皇子,并不是公子。
但是时代在进步,公子这个词汇并没有因为这样就被人们给抛弃了,而古人又开始赋予它其他的含义。
在汉朝时期,公子就被人来称呼那些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权贵子弟,再后来泛指读书的文化人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是一种尊称。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导语: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卢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袁克定,最后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我一直相信,袁世凯一生精明,最后却因为逆天而动,复辟帝制,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是居功至伟的。
被老袁一手请下皇帝宝座的溥仪后来在东北的种种作为都逃不掉一个“伪”字,那么算起来,袁克定,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机会而又拚命要抓住机会想当皇帝的人了。
袁世凯曾经对他的铁杆部下冯国璋说过:“我绝不想当皇帝,当皇帝有什么好处?前清前明那些皇帝都是什么下场?他们的子女都是什么下场?我可不想给儿孙们留下杀身的隐患。
”作为老兄弟,老冯是信了老袁的这段话的,因此日后老袁自食其言,到底套上了不伦不类的龙袍,老冯就非常生气,明里不得不万岁几声,背地里在南京却没少拆老袁的台。
外有民军护国,内有老兄弟捣乱,老袁想不一命呜乎都难了。
那么当初老袁是不是有意骗老冯?这是一段公案。
老袁已死,死无对证,可就是老袁活着,也没法对证。
只是我一直想,也许老袁在和老冯说这些话的那一刻,内心是不乏真诚的,他倒不是对民主共和有多深多厚的感情,只是凭他的聪明,他不能不考虑历史的骂名。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之红豆馆主溥侗皇室之族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张作霖之子张学良。
均为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的公子。
他们现在虽已人去楼空,但是他们的精神犹在,名声依旧。
他们的才德,他们的风采,他们的境遇,不由得令我们感叹。
但仍有许多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溥侗,字后斋,号西园。
别称“红豆馆主”,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
不得不说,他算是民国四公子中家世最显赫的一位了,曾经还有两次机会称为皇帝,但是都因为慈禧太后的自私而擦肩而过。
我个人认为这反倒更好。
因为咱们的侗五爷根本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他的风采不得不另我们钦佩。
《菊部丛谈》对溥侗的评价是:厚斋色色精到,音乐之外,诗翰、绘事、鉴赏,无所不能。
盖有唐庄宗、李后主之长,又非其他天潢所能企及耳”。
溥侗真的是多才多艺,工诗词,善书,擅画,精于鉴赏,更长于度曲。
曾于京剧《群英会》一人饰周瑜、鲁肃、黄盖、蒋干、曹操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
溥侗为了学戏花了不少功夫,包括金钱和精力。
因为家庭的关系,他自小就练习武术,自然跌扑技术等样样精通,但是学戏不是光会功夫就可以学好的,更主要的是头脑聪明,那样才可以揣摩剧情,体会到人物心理,才能把戏演的活灵活现。
他为了学谭培鑫的看家本领,还会亲自伺候谭老板吸烟片,经常去他家做客,按时到节,总是礼到人到,丝毫没有贵族的架子。
就是只要知道哪个伶人又一技之长,也放下他的将军架子,不惜工本的前往请教。
不只这样,他学青衫陈德林,学花脸黄润普、钱金福。
就是这个样子,溥侗把这些人的所有长处都综合在一起,然后在经过他自己的加工琢磨,自成一家之风格。
他的学习精神是尤其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他的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才可以使他可以“粉墨登场,名贵之气出于天然,尤非寻常所能比拟”。
溥侗首先告诉我们的是要虚心求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茶馆》阅读答案

《茶馆》阅读答案《茶馆》阅读答案篇一授课时间月日周星期《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较凝练较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历史趣闻溥侗怎么读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简介与人生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溥侗怎么读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简介与人生结局导语:溥侗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
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溥侗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
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红豆馆主精于昆曲、京剧,对于京剧则生、旦、净、丑全能,且皆为名家亲授,《群英会》一剧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且都技艺精妙,出神入化。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说:“有一次义演《群英会》,他扮周瑜,打盖定计一场,周瑜有四句散板:‘老将军秉忠心大义凛凛,可算得我东吴社稷之臣,定下了苦肉计你要全忍’,唱到第四句‘怕的是年纪迈难受苦刑’时,周瑜把黄盖的白满托起来唱……可是这个演员直往后退,弄得周瑜非常尴尬。
”原来演黄盖的演员误以为侗五爷揪他的胡子,还背后发牢骚,侗五爷说他这出戏师自小生名家王楞仙,而王又是徐小香的手把徒弟,徐小香这个托黄盖白满边唱边做的重要身段不仅好看,而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周瑜爱将的心理。
许姬老在其《七十年见闻》一书中还记述红豆馆主与其兄伦四合演《连升店》,伦四饰小生王明芳,侗五则饰店家(丑行,此剧重白口),此剧系名丑罗寿山亲传与他,所以演来也极精妙。
《奇双会》一剧红豆馆主能演赵宠、李桂枝、李奇三角,均甚出色。
老生戏《定军山》、《连营寨》、《清风亭》、《打棍出箱》酷肖“谭大王”(谭鑫培),旦角戏《金山寺》中“水斗、断桥”乃陈老夫子陈德霖所授。
红豆馆主还向京昆兼擅的小生名宿王楞仙学过《牡丹亭·拾画》及《镇潭州》等戏。
他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39岁时纳妾 小自己18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39岁时纳妾小自己18岁导语:1)他叫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
河南项城人。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他叫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
河南项城人。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之子(过继,生父张锦芳),张镇芳与袁世凯有戚谊。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张伯驹天性聪颖,有神童之誉。
幼年入私塾,又接受新学教育,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来到北平,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做到旅长——最终因不满军阀腐败生活离开军界,协助父亲打理银行业务,却发现自己对银行事务不感兴趣。
2)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寓所花园内。
寓所原为李莲英旧墅,原址在今北京西四附近。
张伯驹别号“丛碧”亦由此而来。
3)1927年,将近而立之年的张伯驹倾心于收藏字画,为了珍贵文物不外流,不惜一掷千金。
收藏过的重要古代书画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的《山居图卷》等等。
他曾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出外国。
”4)王世襄曾向张伯驹借阅《平复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张家看上一两次。
没想到张伯驹回答:“你拿回家看去吧。
”放了一个多月,王世襄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
图为西晋陆机《平复帖》。
5)1935年,39岁的张伯驹,纳小自己18岁的潘素为妾。
在张伯驹的大力栽培下,潘素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画作常常有张伯驹的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画无 偿 捐 献 给 国 家 。
月, 溥侗 在上 海病故 , 据他 的遗嘱 , 根 其 后人将 他葬在 了昆曲的发源地 苏州 。 还 有另外一种版本 的“ 民国四公 子” 也 流传甚广 , 那就是孙 中山之子孙科 、 张 作 霖之子张学 良、 段祺瑞之子段宏业 、 卢 永 祥之子卢小嘉 。
画、 词、 填 作诗 、 文 、 曲等名 士活动 。 撰 唱 13 年农 历正 月 , 91 袁克 文在 天津患猩 红 热 去世 , 一生 挥金 如土 的袁二 公子身 后
只留下 了 2 钱 的遗 产 , 事 还是 “ 0元 后 青
帮” 里的徒子 、 徒孙凑钱帮他办 的。出殡
时 , 其 相 交 多 年 的一 些 僧 人 、 士 都 来 与 道
国 成 立 前 夕 被 共 产 党 列 为 4 名 战 犯 之 3
一
张 伯 驹 实 际上 是 提 出 了 民 国 四公 子 的 三 种 说 法 : 、 克 文 、 伯 驹 、 学 一 袁 张 张
上海滩有 名的花花公子 , 其最有名 的“ 壮 举 ” 与黄金 荣 为争夺 一个女 艺人 而大 是 动 干戈 。14 90年年末 , 这位卢 公子 移居 台湾 , 以经商为主 ,9 0 16 年年末去世 。张 孝若 则是 清末状 元 、 著名 实业 家张謇 之
溥侗是清末赫 赫有名的洋务 派领 袖 恭 亲王 奕欣 的孙 子 , 四公 子 中唯一 的 是 少 数 民族和 皇族 。溥侗 文化素 养深 厚 , 酷 爱 昆曲和京 剧 , 说 当时的京 剧名 角 据 言菊朋 、 李万 春等人 都 曾以师事 之 。溥
制的诗在当时 曾传诵一 时 :乍着微绵强 “
( 辑 编 解建荣 )
民国京城四少

江湖地位:1928年6月,张学良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 同年12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 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 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影响下,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 都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公评 张学良,政治家、军事家、公子哥儿“三位一体“。 身家背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父亲张作霖 是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军阀,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 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 社交名流:国民党整编66师中将师长李仲辛、徐州剿 总中将参谋长李树正都是好友。 不朽情史:作为家世显赫且长相貌美的“四大美男” 之一,张学良太太于凤至对张学良衷心服侍,却无奈 丈夫本性难改,与“赵四小姐”赵一荻相伴72年。据 张学良口述,算上中国人、外国人,他交往过的女友 共有11个,女友可谓遍布国内外名媛。
江湖地位: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 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 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张伯驹 对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痛心不已,为了收藏文物,他不 遗余力,甚至倾家荡产,直至最后一贫如洗。他的藏 品件件都是国宝级的,多为绝版孤本,解放以后全部 无偿献给了国家。 身家背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 同时也是袁世凯哥哥的内弟。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 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 社交名流:钟情于诗词书画的张伯驹在艺术圈内的好 友甚多,如京剧大师余叔岩、画家张大千、词人周汝 昌等等。不朽情史:张伯驹与潘素初见就被其美貌所 倾倒,一时才情大发创作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 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大获佳人芳心。婚后在张伯驹的大力栽培之下,潘素 成为著名的山水画家。
民国四公子

• 溥侗的拿手好戏是《风筝误》。遗憾的是梅兰芳先生当年 想与溥侗先生同台演出,由于溥侗或许思想保守或许对戏 曲过于偏执,嫌梅先生太新派,而未答应。毕竟溥侗先生 长梅兰芳二十岁,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人,可以理解。溥侗 与梅兰芳伯父梅雨田以及谭鑫培等都是挚友,何况当时梅 兰芳也已经在梨园大有名气,同台一次,溥侗先生身份也 失不到那里去。尽管如此,但梅兰芳先生还是未能如愿。 仅此,就看出溥侗先生对京剧的痴迷和执著了。所以,虽 然溥侗先生与梅先生终生未能同台合作过,对于两人却未 必不是一段未成就心愿的遗憾佳话。溥侗先生只为他心中 那个模样的京戏活着。据王忠和先生所述:溥侗可演的主 要剧目有《宁武关》,《空城计》,《李陵碑》,《卖 马》,《八大锤》,《打棍出箱》,《连营寨》,《定军 山》,《群英会》,《战宛平》,《乌龙院》,《风筝 误》,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等等等等.......。
总之啊,这民国四公子的 名号的确是名副其实
谢谢!
民国四公子
主讲人: 黄琳珊 课件制作:姜丽 郭枫 课后总结人:阮咪莎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 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 称为四大王孙公子。
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学良 爱新觉罗· 袁克文 溥侗 张伯驹 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
四公子之家世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 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又 张伯驹(1898—1982),字家 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 辽宁省海城人。民国四大美男 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 溥侗(1871 -1952 )是溥仪 城人。袁世凯的次子,由三姨太金氏(朝鲜 之一。 人)所生,出生于朝鲜汉城。 好好交挚友 被打成右派后,张伯驹的生活陷入困顿。在最艰难的时候,陈毅对他表现了真 挚的友情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得知张伯驹被打成右派后,陈毅打来电话安慰。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通过朋 友,安排张伯驹及夫人潘素到吉林工作。张伯驹出任吉林博物馆副馆长,得以发挥 专长,过了几年舒心日子。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伯驹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关了8个月,被宣布“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勒令退职,发配吉林舒兰插队落户。 但舒兰不愿意接收两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于是张伯驹夫妻只好无奈地回了北京。 他们成了北京的“黑户”,没有户口,也没有工作,只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 度日。但张伯驹并不在乎,他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自 得其乐。 数年后,陈毅去世,张伯驹含泪写了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 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 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 旗。” 追悼会上,这副长联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陈毅夫人张茜正处于极度悲伤中, 但还不忘帮助老朋友,趁机介绍张伯驹的困境。不久,张伯驹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 员,潘素被聘为中国画院画师,入了北京户口。
民国四公子都是哪些人

龙源期刊网
民国四公子都是哪些人
作者:雷新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8期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对此许多人有不同的说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中国历史的侧面》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
根据不同情况,马勇归纳出至少有四种说法:一指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组合;二指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组合;三指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组合;四指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组合。
至于在后来的台湾也有“四公子”之说,有蒋孝武、陈履安、周一熹、连战组合;或钱复、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组合;或沈君山、钱复、陈履安、连战组合。
由此,我们很容易发现,关于民国四公子众说纷纭相当正常,因为各人立场不同、视野不同,必然会在各人眼里有不同的选择与评判。
至于民国四公子的人选问题,马勇认为,还是应该“以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的归纳更接近事实,大致有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张孝若、溥侗等六人备选。
如果继续筛选,比较公认的民国四公子可能就是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和溥侗四个人了。
”以四公子为代表的名士之风对于中国人来说恐怕已是明日黄花,再也难以重现这种事情了。
历史趣谈:战国四公子VS民国四公子:谁才是真公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四公子VS民国四公子:谁才是真公子?
导语:有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中国的两大历史乱世战国和民国,不仅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还出了不少独具个人魅力的贵族名流。
他们风流倜傥、踏
有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中国的两大历史乱世战国和民国,不仅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还出了不少独具个人魅力的贵族名流。
他们风流倜傥、踏遍群芳、挥土如金、妒恶如仇,虽不拘小节,但往往又在民族大义、国家危亡之际能挺身而出,成为时局的拯救者。
对这群人,后世尊称他们为公子,即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四公子和民国四公子,谁才是引领时代潮流真公子呢?恐怕这个话题要引起两大阵营粉丝的大争鸣了,口说无凭,在此综合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评判断,战国四公子和民国四公子,谁更牛一些。
一、拼爹值
公子之所以能称为公子,说白了,你得有个好爹,没好爹称什么公子,你看马云多有钱、多“帅”、多有才,有人称他公子吗?国民老公王思聪那样的才能称之为公子,同理,无论战国四公子还是民国四公子,能称公子共同的一大特点都是有个好爹,那我们就先来给他们拼拼爹,看两大阵营谁的爹更牛。
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平原君二公子的爹都是魏赵二国国君(魏昭王、赵武灵王);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四公子中春申君黄歇出身最差,说是黄国贵族后代(当时黄国早被楚国灭了三百多年了),算是靠个人奋斗起的家,是八大公子中的异类。
民国四公子中,袁克文他爹是大总统袁世凯;张学良他爹是东北王张作霖;张伯驹他爹是大总统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官至河南都督;溥侗他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公子”的风雨人生路

“民国四公子”的风雨人生路
王凯
【期刊名称】《新闻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红豆馆主溥侗溥侗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欣的孙子,宁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排行老五,故人称“侗五爷”。
溥侗自小酷爱昆曲和京剧,由于他文化素养深厚,且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故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王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J], 殷晓章
2."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研究综述 [J], 沈文凡;杨辰宇
3.“民国四公子”的收藏故事 [J], 王敏
4.“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J], 殷晓章
5.“民国四公子”的风雨人生路 [J], 王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闻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溥侗后人现在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溥侗后人现在在哪?导语: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
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
从血脉上说,溥侗是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
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
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亲王一脉。
光绪七年,溥侗被恩封镇国将军,随后奉旨进宫,在上书房当光绪的伴读。
光绪三十三年,恩封加辅国公衔。
后来的西园先生棋琴书画经史子集无所不精,有人以为这跟他少年时“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后来的红豆馆主潇洒不羁游戏人生,有人以为这也跟他“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
看来,成也“上书房伴读”,毁也“上书房伴读”。
细品这分析,有几分道理,“上书房伴读”让他博览群书,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却也让他从光绪身上知晓苦难人生的可怕,生活于牢笼中的可悲。
所以他成了宗室后裔中最有才华的“顽主”,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
溥侗有一子名毓子山,定居美国,经常往返台北,参加昆曲票社活动;一女名毓嫡,在江苏南京,是南京昆曲票社的负责人。
这两位得乃父真传,在昆曲界知名度甚高。
只有小儿子毓子良在北京,算起来已是70岁开外了,他自回北京起就没正式工作,后经溥杰先生帮忙,才在市民委传达室上班,好像也是临时工。
曾与毓子良聊起他父亲,他父亲1945年中风,六年后的1950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去世,他认为对一个已中风六年的77岁老人来说,解脱并不是坏事。
在他的记忆中,第一位闻讯赶来的是梅兰芳。
甘氏三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大公子

溥侗
• 爱新觉罗 溥侗(1871—1952), 爱新觉罗·溥侗( 溥侗 ), 字后斋(一作厚斋), 西园。 ),号 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 京剧名票(票友), ),别号红豆 京剧名票(票友),别号红豆 馆主, 民国四公子”之一。 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 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 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 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 收藏金石、碑帖, 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 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 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 京艺术, 京艺术,生、旦、净、末、丑 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 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 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 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 世人尊称为“侗五爷” 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 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 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 通晓词章音律。 通晓词章音律。
张学良
•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 年 月 日 年 月 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 日),陆军一级上将, 陆军一级上将 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周恩来对其评价是: 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 千古功臣” 张学良, 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字 双喜、 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 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 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 海城, 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 祖籍河北大城 大城。 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 年 月 日 夏历4月 日 (夏历 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 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 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 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 (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 少帅” 奉系军阀首领 首领张 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 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 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 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四大美男子之一。 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作者:殷晓章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1期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不但是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家为一身的奇才,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不让国宝《游春图》流落海外,他不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
解放后,他将118件国宝捐给国家。
至今,张伯驹在海内外的影响依然很大,张伯驹的出生地河南省周口市,已经成为全国四大书画收藏品集散地之一。
不恋仕途酷好书画在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的小学院内,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
2009年底,周口市文物普查队考察后认定,这是民国年间张伯驹家的一个中药铺,张伯驹曾在此闲居。
提起张伯驹,人们往往把他想成是一个公子哥,也难怪,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1898年3月14日生于项城老城乡阎楼村。
因其伯父张镇芳膝下无子,便过继给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表弟,清光绪进士。
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等职。
辛亥革命后,清廷退位,张镇芳成了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十分动荡,原本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受到排挤,被迫退隐安阳。
袁世凯失意之初,张镇芳资助他30万两银子,并担保照顾他的家属,两人的交情更深一步。
1911年,袁世凯重新得势,掌控国家大权,张镇芳被委以重任,署理直隶总督。
随后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他又被任命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掌握河南军政大权。
后来,张镇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盐业银行。
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家人希望张伯驹进入仕途或者经商,但张伯驹却偏偏酷爱书画。
张伯驹在项城市度过了他的童年后,先后就读于天津新学书院、河南陆军小学。
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
毕业后,先后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行常务董事和经理、秦陇实业公司经理等职。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
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
张伯驹其人其戏

作者: 江上行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33-34页
主题词: 公子 堂会 盐务 孔明 北平 业银行 珍品 地毯 资望 孙科
摘要: (一) 有将张伯驹列入“民国四公子”之一者,实误。
所谓“民国四公子”指的是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卢永祥之子卢小嘉、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和张勋之子张孝若。
当然这不是通过选举而产生的,原是当时文人根据这些人的活跃情况说成的,好似京剧“四大名旦”,也是先造舆论,而后大家公认的。
“民国四公子”也是如此,有的说应当有孙中山之子孙科,也有人说袁世凯的二公子克文理应在内,但是并没有将张伯驹列名在内者,原因很简单,在提出“民国四公子”的年代,他的“资望”还不够格,那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人生中的几场大戏溥侗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
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
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亲王一脉。
光绪七年,溥侗被恩封镇国将军,随后奉旨进宫,在上书房当光绪的伴读。
光绪三十三年,恩封加辅国公衔。
后来的西园先生棋琴书画经史子集无所不精,有人以为这跟他少年时“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后来的红豆馆主潇洒不羁游戏人生,有人以为这也跟他“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
看来,成也“上书房伴读”,毁也“上书房伴读”。
细品这分析,有几分道理,“上书房伴读”让他博览群书,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却也让他从光绪身上知晓苦难人生的可怕,生活于牢笼中的可悲。
所以他成了宗室后裔中最有才华的“顽主”,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
一出戏气坏辫子帅1917年6月30日晚,率三千辫子兵进京的张勋张大帅,带着几位亲随叩开皇宫大门。
按中华民国与逊位的宣统皇帝的约定,除每年拨专银外,故宫仍归退位皇帝使用,受民国法律保护。
所以,即便有遗臣旧故欲见溥仪,也是白天按程仪晋见,晚上叩门之事从未有过。
但是,太监并未盘问,便引领来人往养心殿,逊帝溥仪早已在养心殿等候,看来这次晋见是预先“勾通”好了的。
第二天即7月1日,张勋一身戎装亲带侍卫再进午门,此时的午门早就城门大开,城头也一改平日的素淡而插满了龙旗。
北京城一夜骤变,大清复辟,宣统又登帝位,用张勋的话说这叫“奉还大政”。
最热闹处是四九城的估衣铺,长袍马褂成了抢手货,待估衣铺无货可卖后,人群拥向寿衣店。
原本西装时髦,一时间长袍马褂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正在家琢磨戏的西园先生接到宫里通知:明日在江西会馆恭演大戏,以示对大清复辟的庆祝。
通知还要求辅国公溥侗登台献艺……溥侗心知肚明,这“通知”绝非溥仪“上谕”,因为按朝廷的规矩,天潢贵胄坐于亭轩之中品茗清唱为“雅”,真要登台彩唱则有失身份。
何况演戏的场所选在江西会馆,而不是宫内漱芳斋,肯定是那帮“复辟狂”为拍张勋的“马屁”想出的勾当。
张勋是江西人,贫寒出身,自幼投军,因作战勇猛,按军功升迁,曾一度调进京师,为慈禧的扈从,耳濡目染,对京剧有了偏爱。
在江西会馆演京剧庆贺张勋的“丰功伟绩”,纯粹是投其所好,借机投靠。
溥侗原想一拒了之,可转念一想,不如唱《千忠戮》“惨睹”一折,让那些妄想拿我当晋身之阶的鸟人知晓,我侗五爷不是省油的灯。
主意打定,立即找袁克文商议,袁克文虽为袁世凯的公子,并最受袁世凯器重,但并不热衷帝制,对帝制厌烦之心有诗为证,其诗云:“隙驹留身争一瞬,恐声催梦欲三更。
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对自己的父亲复辟帝制尚且不满,如今张勋捧出废帝,自然更嗤之以鼻。
一听溥侗约他共演《千忠戮》“惨睹”一折,立刻了然其意,当即便道:“然也,正好出出这一腔怨气。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悲歌苍凉,荡气回肠,真个是凄凄惨惨切切,唱得声泪俱下。
这出《千忠戮》是出了名的悲剧、惨剧,说的是明朝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君臣化装一僧一道,逃出南京奔襄阳。
先人是由僧而帝,建文帝是由帝而僧,江山易主,腥风血雨,一路见忠臣被戮,百姓遭殃,生灵涂炭,惨绝人寰……溥侗、袁克文在台上忘形地演,淋漓尽致地唱。
台下却有人如坐针毡:该唱《大登殿》才对,怎么……张勋更是兴冲冲而来,怒冲冲而去。
不买张宗昌的账1927年,主政山东的土匪将军张宗昌想要风风光光地过个生日。
当时,劝袁世凯登基的著名复辟派大员杨度,正在张宗昌手下谋生,他投张宗昌所好,提议请“大腕儿”来济南,在张宗昌大帅府唱堂会。
这提议正中张宗昌下怀,于是备足光洋,广请名家,终于请到梅兰芳、余叔岩、李万春、程砚秋等莅临济南。
在为“大腕儿”接风的宴会上,张宗昌一时兴起,向梅兰芳询问,民国四公子中袁二、侗五的戏如何?梅兰芳回答说,那两位是行家中的行家,梨园界向来敬重。
原本是饭桌上的闲谈,问者未必有心,殊不知杨度闻言又献忠心:不就袁二、侗五吗?拍封电报请二人前来就是。
袁克文接到电报与侗五爷商议。
两人交情不浅,同台唱戏是寻常之事。
可侗五爷断然拒绝,还痛骂了张宗昌一番:“你个土匪将军,反复无常的小人,有多少姨太太都弄不清,如今过个贱辰竟要爷去捧场,爷乃正人君子,天潢贵胄,岂能与你为伍!爷不去!爷不赏你这个脸!”随后,又劝袁克文也别去捧这个臭脚。
可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此时的袁克文手头拮据,羞对人言,碰到这能大把挣光洋的机会,不愿放弃,于是一人南下抵达济南。
至于此行挣到多少光洋?肯定不少,光为张宗昌写一幅中堂,就收了光洋?千大枚。
堂会上,袁克文与程砚秋唱了出《琴挑》,看客大饱眼福,张宗昌更是得意:袁世凯的公子为我登台唱戏贺春秋,我张宗昌太有面子啦。
然而,风光过后是劫难,几个月后北伐军攻克济南,张宗昌成了丧家之犬。
北伐军追究起堂会之事,梅兰芳、余叔岩、李万春、程砚秋等原本伶人,以唱戏为生,无可厚非。
民国第一罪人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袁二与土匪将军勾搭连环,表明袁二绝非善类”的议论盛传。
民国政府借此颁发通缉令,称袁克文为军阀余孽,连他所著之《洹上私乘》也严禁发行。
袁克文只身逃往上海租界,他想起侗五爷那段痛斥张宗昌誓不与之为伍的“道白”,后悔不迭:“侗五爷高明!早知如此,这光洋不挣也罢!”后又从上海租界转天津租界,1931年去世,才四十多岁。
当然,这怨不得别人,袁克文的放荡不羁与侗五爷的潇洒不羁不同,他抽大烟、宿青楼是寻常之事,而侗五爷虽对老规矩、旧礼教不以为然,但对大烟之类是断然不碰的。
袁克文的丧事成为当时天津的奇闻,轰动一时,僧、道、帮会组成送殡队伍,其中最招人眼球的是为数不少主动前来的青楼女子。
事后,有人为侗五爷叫好,说侗五爷有先见之明。
侗五爷实话实说:“后边的事做梦也没想到,我就是瞧不上张宗昌的德行,烦他那号人,不愿搭理他。
”生活如戏侗五爷兄弟五人,三位夭折,只有四哥溥伦和他成人。
他们哥儿俩共居一处,由于四哥承袭贝子衔,所以居所被称为伦贝子府,位于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
两人分家时,伦贝子特意着人在中间彻起一堵墙;朋友来家做客,侗五爷指着那堵墙开玩笑:“四哥看我整日与你们为伍,说我交友不慎,把我赶出家门了,日后你们得管我。
”可没过多久,溥伦因欠债惹上官司,法院查封房产抵债,正因为这堵墙,贝子府保住一半。
还是那帮朋友,侗五爷又开起玩笑来:“我四哥疼我,特意垒砌了这堵墙,要不然我溥西园岂不无处安身了?”张作霖坐镇北京时,心血来潮,成立了“乐律研究所”,聘任侗五爷当所长,月薪四百光洋。
这笔天上掉下来的横财让侗五爷好不风光,添置了汽车,还经常不断地出城兜风。
最好去的是北京西北南安河南的成子山,那里有一座嘉庆朝成亲王永瑆留下的别院,园子不大却池馆台榭错落有致,轩堂亭阁各得其宜,尤其书房、书案更清幽脱俗,其紫檀书案系乾隆朝精品,上有清初大家宋牧仲的题跋,尽显昔日大书法家成亲王的情趣见识。
侗五爷来此并无他事,品一杯茗,弹一曲古琴而已。
当然或许是追幽思古,寻求灵感也未可知。
可惜好景不长,附庸风雅的张大帅败退关外,命丧皇姑屯,冤大头走了,月薪四百光洋泡了汤,侗五爷又靠典当度日了。
福人天佑,清华大学开戏剧讲习班,侗五爷受聘讲昆曲。
清华学子听课踊跃,不少热衷昆曲的闺秀名媛也进清华听课,像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和廖书筠、陶重华、袁敏宣等,都是昔日戏剧讲习班的常客。
伪“满洲国”一成立,侗五爷便发议论:“我反对!你溥仪在东北当儿皇帝,我誓不去东北,而且要携家往南。
”侗五爷此说是表达对复辟的不屑,对溥仪的不满,是不是当真携家南迁,一说而已。
岂料此言传至南京,中华民国高层认为溥侗深明大义,气节可嘉,竟聘请他往南京做官。
其实并不是官,是个拿干薪不上班有名无权的委员,以此表示民国政府与伪“满洲国”誓不两立的态度。
“八一三”淞沪开战,之后民国政府先迁武汉后迁重庆,侗五爷未随行,而是投靠朋友,躲进上海租界。
此时的侗五爷穷困潦倒,靠卖字度日,在上海南纸店挂起笔单。
但侗五爷心有不甘,所以不经管事催促不肯开笔。
南纸店为让这位爷多写,与管事勾搭,许给管事回扣,于是管事便隔三差五抱怨物价飞涨又没开销了,如此这般,挤兑侗五爷多写。
好在侗五爷弄不清物价究竟有多贵,几幅字能支应多少天,于是乎管事经常发小财,南纸店也多有收益。
躺在藤椅上的“道白”汪精卫叛逃重庆,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时,曾有人想到上海的溥侗,怎么说也是“满洲国”“皇帝”的族兄,民国四公子之一。
于是硬塞给他一个“政府委员”的名分,还派了一位秘书。
不过,侗五爷从不上班,更不管事,整天不是找朋友下棋,就是在管事的催促下写字。
抗战一胜利,溥侗之名列入汉奸名单中,侗五爷被押解南京受审。
那天,南京朝天宫大成殿开审“汉奸”溥侗,当时他已患中风,由人用藤椅抬进法庭。
公诉人称汪伪政府对美宣战书上有伪国民政府委员溥侗的签章,因此该按叛国罪论处。
然而,溥侗的答辩绝对比公诉人的指控精彩,他对汪伪政府对美宣战书上有其名讳、签章供认不讳,但接下来细说详情:对民国政府内迁,我体弱多病未能随行,深感痛心。
后来蜗居上海卖字度日,并未与汪伪同流合污。
至于汪伪任命我当汪伪政府委员,我疾病缠身一老翁,无力抗拒却也从未到职,我作画写字的印章在管事那里,由他保管,宣战书所用印信盖由汪伪派来的秘书把持,我从未碰过。
希望法庭核查,待查明真相再定我罪名不迟。
听罢他的答辩,尤其看到他满头白发一脸病容,连上法庭都得藤椅抬进,不少人当即点头。
他的答辩言简意赅,是实情陈述,有板有眼有凭有据。
后来法庭既未抄没他的家产,亦未再开庭复审,而是由同仁堂、荣宝斋出面保释出狱了。
是他的答辩起了作用,还是鉴于他年老病重法外施恩,就不得而知了。
出狱后的溥侗靠朋友接济度日,据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回忆,1948年梅兰芳交给他相当于300银元的金元券,让他转给侗五爷。
那时的侗五爷慢说写字,就是吃喝都由人喂了,昔日台上风流倜傥的溥西园,变成了憔悴呆滞的病老头。
岁月沧桑,概不由人。
溥侗有一子名毓子山,定居美国,经常往返台北,参加昆曲票社活动;一女名毓嫡,在江苏南京,是南京昆曲票社的负责人。
这两位得乃父真传,在昆曲界知名度甚高。
只有小儿子毓子良在北京,算起来已是70岁开外了,他自回北京起就没正式工作,后经溥杰先生帮忙,才在市民委传达室上班,好像也是临时工。
曾与毓子良聊起他父亲,他父亲1945年中风,六年后的1950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去世,他认为对一个已中风六年的77岁老人来说,解脱并不是坏事。
在他的记忆中,第一位闻讯赶来的是梅兰芳。
甘氏三兄弟送的礼最重,是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