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资料收集详细清单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二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7—2015)说明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8.12目录一、历史沿革及城址变迁 (1)二、城市历史文化的特色与价值分析 (2)三、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现状及存在问题 (5)四、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保护原则 (7)五、保护内容与重点 (7)六、宏观保护措施 (9)七、古城区保护措施及视廊保护 (10)八、保护与控制的范围和要求 (13)九、保护、整治与利用 (14)十、规划实施、管理措施及建议 (17)附表……………………………………………………………………………18 附图一:南城门楼及城墙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附图二:北城门楼及城墙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附图三:崇圣寺三塔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附图四:弘圣寺一塔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附图五:元世祖平云南碑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附图六:大唐天宝战士冢(万人冢)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一、历史沿革及城址变迁(一)历史沿革古老的大理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原始居民生活,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武帝设立叶榆县(辖今大理、洱源、鹤庆一带),置县治于大厘城(今喜洲一带)。
唐朝建立后,洱海地区形成了许多部族,其中较大的有“六诏”。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诏中最强大的蒙舍诏即南诏王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各诏,初步统一了洱海地区,迁居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形成了洱海地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后其孙异牟寻继位,迁都至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
继南诏之后,大长和国(公元902—928年)、大天兴国(公元928—929年)、大义宁国(公元929—936年)三个小王朝,皆定都于羊苴咩城。
后晋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国号大理,仍以羊苴咩为都城。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框架)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框架)第一篇: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框架)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1规划范围2历史文化价值3规划目标3.1总体保护目标3.2近期保护目标3.3远期保护目标4规划内容5规划原则5.1整体保护的原则5.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5.3协调的原则5.4有机结合的原则6文物古迹7传统文化8规划期限9整体风貌10保护规划框架10.1节点10.2轴线10.3区域10.4以“河”串“点”,以“河”串“面” 10.5以路串点10.6人文脉络11功能结构12总体保护策略 13保护区域范围 13.1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 13.2古镇重点保护区范围13.3古镇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14保护与整治方式 14.1保护14.2改善14.3保留14.4整饬14.5拆除14.6重建15保护与利用规划第二篇: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中国古镇古建筑保护方案
中国古镇古建筑保护方案中国的古镇古建筑保护方案中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古镇古建筑遗产,这些古镇和古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古镇古建筑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古镇古建筑保护方案。
首先,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是保护古镇古建筑的第一步。
中国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古镇古建筑的保护范围、权益和责任。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古镇古建筑提供了法律保障,并规定了不得随意拆除、改建或损坏古建筑的规定。
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加强对古镇古建筑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其次,加强古镇古建筑的保护管理是保护工作的关键。
中国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古镇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会制定保护规划,对古镇古建筑进行分类、整治和修缮,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他们还会组织专家进行文物鉴定和修复工作,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此外,政府还会通过向古镇古建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合力。
第三,增加古镇古建筑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中国政府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向公众展示古镇古建筑的价值与魅力。
同时,政府还会利用传统和现代的宣传手段,积极宣传古镇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
此外,政府还会推动教育机构加强古建筑保护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意识到自己的文化遗产的价值。
最后,中国还鼓励古镇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让其融入现代社会。
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保护一些建筑物本身,更是保护一种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中国政府鼓励古镇古建筑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利用,符合当代需求的保护与传承。
一方面,古镇古建筑可以用于旅游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收益。
另一方面,古建筑也可以用作文化活动场所、艺术展览馆等,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古镇保护规划文本
古镇保护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镇域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第三章名镇特征辨析第四章名镇保护规划第一节保护规划框架第二节保护层次和保护措施第三节名镇空间格局、传统街巷及沿江驳岸码头的保护第四节建(构)筑物的保护和整治第五节建筑高度控制和视廊保护第六节名镇相关环境要素的保护第七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五章名镇专项规划第一节土地使用调整规划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第三节绿化生态规划第四节基础设施规划第六节消防规划第六节风貌整治管理第七节名镇利用与展示第六章名镇保护近期实施规划第七章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意见第一节政策法规保障第二节管理机制保障第三节保护资金保障第四节人才技术保障第五节舆论宣传保障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赵化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环境整治,改善古镇居民生活环境,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动赵化镇的小城镇有序建设,促进赵化镇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第524号令);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5、《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19号令);6、《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7、《富顺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10、《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11、《富顺县赵化镇总体规划(2008—2020)》(在编);12、其它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文件。
第三条本规划的范围以赵化镇区为主体,以赵化古镇为核心,有关资源保护和利用内容涉及赵化镇域全部范围。
第四条本规划的期限分为三个时段:近期规划为2009—2015年;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远景规划考虑2020年以后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江苏省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江苏省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江苏省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同里镇地处太湖沿岸,大运河畔,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乡古镇。
东南接318国道,距虹桥机场80千米,西连苏嘉205省道,离苏州18公里,吴江6千米,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苏淞要涂”之称。
••镇域面积8690公顷,现辖1个镇,25个村,有耕地2667公顷(1994年资料)。
古镇区位于镇区南部,略呈圆形,面积约51.1公顷,由上元港、小川、后港围绕而成。
镇区随河成市,因水成街,50多条街巷分布有序。
明清建筑约有4万平方米,占镇区民用建筑面积的37%。
古镇区1997年共有居住户3756户,常住人口9047人,暂住人口1015人。
••受同里镇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于1999年12月承担了“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保护目标••1、保持同里古镇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镇区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的街巷、河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
••2、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发挥古镇优势,突出古镇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同里镇的经济发展。
••二、保护原则••1、整体性原则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其环境和相关要素,古镇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协调。
••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处理好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完善。
••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1、保护范围的确定考虑建筑与城镇并重,城镇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包含建筑、城镇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
03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A4黑白打印32页)
吴江市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第三章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第四章镇域保护第五章历史镇区保护第六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第七章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八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第九章附则附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护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以下称“同里名镇”)的文化遗产和其依存的田园自然环境,促进同里名镇社会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同里历史文化名镇范围内的保护建设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第3条重要改变的约束本规划对同里名镇保护及其相关的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具有法律约束效应,对确需改变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规定的修改程序。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8)《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10年);(9)《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3年);(11)《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8年);(12)《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30年。
第二章城镇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第6条同里名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为:(1)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住宅和园林建筑,具有突出的江南水乡地区建筑艺术、建造工艺和园林艺匠价值;(2)以五湖环绕的自然环境、圩岛河网交织的空间格局为特征的江南水乡城镇格局,具有江南水乡城镇独特的空间和景观方面的美学价值;(3)以毕圩遗址、九里湖遗址为代表的远古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金松岑、任传薪为代表的明清江南士绅文化;以南社陈去病为代表的近代革命文化;以及包括民间习俗、民间戏曲、民间手工艺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民间传统。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一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二○○七年十一月目录前言第一章现状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保护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保护原则第三章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价值定位第四章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节总体目标第二节主要任务第三节建设内容第四节进度安排第五章建设规模和投资安排第一节建设规模第二节资金来源第三节中央投资补助原则、标准和规模第四节规划实施方法第六章相关政策措施第一节完善保护制度第二节规范保护管理第三节加强队伍建设第四节建立投入机制第七章预期保护成效前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文明历程的具体体现,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和建筑风貌完整,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延续历史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一些极具价值和特色的空间格局、历史环境遭到破坏,街区、村镇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许多传统建筑年久失修,保护机构不健全,保护修复资金匮乏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为促进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现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长期以来在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促进城市、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平乐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文本
平乐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文本1 总则1.1 为指导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周边镇区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古镇各项改造与建设,提供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更新的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受平乐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1.2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的要求。
1.3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守国家及四川省的相关法规规定。
1.4 本规划经邛崃市人民政府、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建设者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大调整,需经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
2 项目概述2.1 平乐镇是全国重点镇,是2002年9月四川省旅游局、建设厅、文化局联合推出的四川省十大古镇游之一。
在2005年4月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同时已被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次规划是平乐镇府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进行的一次详细规划。
本规划力求在充分研究平乐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提出建设、制定措施,为政府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本次规划在梳理镇区各项系统的基础上,对核心保护区的古镇空间形成做了仔细的推敲,选取五个重点地段做节点设计,以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护并发扬古镇的历史文化环境,增强平乐古镇的商业活力和旅游吸引力、引导、带动整个平乐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2.3 本次规划参照2005年编制的《邛崃市平乐镇规划》、《邛崃市平乐镇历史保护规划》,从2005年3月起,经过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图则编制等几个阶段,于2005年8月完成最终成果。
2.4 本次规划在深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核心区现状建筑的质量和风貌、现状街巷空间及绿化水系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院落、建筑保护更新措施,调整用地结构,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网络、和绿地景观系统,并结合整体规划思想,制定分地块图则。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1、所在镇总体规划
2、所在镇国土土地利用规划
3、传统村落的申报材料
4、涉及村落的文物普查二调资料
5、特色资源(古树名木、特色产业、特色建筑)
6、所在镇地方志及村落的历史沿革资料
7、地形图1:500电子版
8、已落实或拟投放在村落的重点项目资料(基础设施、招商、产业等项目)
9、乡村旅游开展情况(有无农家乐,游客接待数据,收入情况)
10、其它贵方认为与规划相关的资料
11、附表
人口及变动情况统计表
年份
年末人口数
全年人口变动
备注
总户数
总人口
总人口中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净增、减人数
增长率
合计
男
女
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净增、减人数
增长率
迁入
迁出
净增、减人数
增长率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调查表
名称
位置
数量
占地面积(平方米)
备注
村委会
文化站Leabharlann 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注:自动续表
经济情况统计表
内容
人均年收入
人均耕地
人均林地
数据
市政及基础设施调查表
项目
占地面积(平方米)
规模
备注
供水设施
燃气设施
开闭所
污水处理设施
环卫设施
XX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TOWN,TANGJIAWAN,CHINA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0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通则第一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北门户的交通枢纽高新区内。
唐家湾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的著名文化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曾作为民国时期“中山模范县”的治所。
唐家湾镇在历史上孕育了一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唐绍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另外有唐廷枢、唐国安、梁如浩、周长龄、唐宝锷、梁定慧、唐翘卿、唐雄、唐悦良、唐雪卿、唐涤生、苏兆征、古元等等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留下的故居或墓葬使唐家湾镇成为重要的文化纪念地。
在唐家湾镇域范围内,还有会同古村和淇澳白石街两个保存十分完整的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条 为加强唐家湾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定本保护规划文本。
文本与《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图集》一起使用。
第三条 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涉及文物古迹及其它历史文化遗产的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 本规划作为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调整的保护性规划专项。
本规划的结论将作为唐家湾镇相关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涉及本地区的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要求。
第五条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及珠海市的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 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为历史文化保护核心保护范围的位置、界线、保护准则;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
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组织专题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城乡规划法》的法定程序要求重新审批。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二)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文化与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套可行的保护与发展方案,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理1.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资源,包括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人力资源等,形成合力。
2.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提高产业附加值。
3.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确保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与评估: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3.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4.文化旅游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5.宣传推广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尤其适用于具有丰富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多元化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
2.科技支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六、预期效果1.经济效益提升: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资料收集详细清单
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资料收集详细清单一、综合资料1.电子地形图(镇区1:1000电子地形图,镇域1:10000电子地形图);2.专题图:政区图、交通图、历史地图;3.《XX镇志》以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等;4.近5~10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镇统计年鉴);5.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2、2011、2010、2009年)6.最新人口普查资料(镇域、镇区及各村人口统计情况)7.镇村文、教、体、卫等公共设施现状8.镇村的道路交通建设现状及规划情况(附图)9.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环卫等)建设现状及规划情况(附图)10.XX镇总体规划、古镇保护规划及现有的相关规划文件11.近期拟实施的主要建设项目。
二、自然资料,来源:云南数字乡村网1. 自然条件【镇域、镇区】(1)地理位置(2)气象与气候: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玫瑰图(3)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形、地貌、土壤性质、承载力、不适宜建设地区、地下水位等(4)地震:地震烈度、最高震级等2. 自然资源【镇域、镇区】(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2)土壤资源:镇规划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包括村镇居民点,以及农田(标明高产、低产田)、菜地、林地、园地、副食品基地布局及用地范围。
三、历史文化【镇域、镇区】当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实地调查1、历史沿革:包括建制沿革、聚落变迁、城镇形态演变、重大历史事件等。
2、各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风景名胜和其他文物古迹的数量、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层数、质量、材料、结构、风貌、使用功能、权属、现状保护利用状况、是否挂牌设立保护标志等基本情况以及已公布的保护范围等简介以及主要特色。
3、历史街巷(河道)的名称、年代、数量、宽度、走向、铺装、风貌特色等简介以及主要特色。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方案
对损坏较为严重的建筑进行维修,规划重点放在环境质量的改造上。 (1)分三级保护区,即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风貌协调区。 (2)整饰协调校园内环境及保护区内建筑的高度、形式、风貌、使之具有青木
川镇的传统地方特色。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3)在原有校园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对校园进行扩建,并且使扩建的园区整体风
街道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较少
街道两侧出现部分建筑与整体风貌不协调。
街道80%的建筑保持了明清风貌,建筑群体特征比较明显,但有部分建筑濒临倒塌, 急需加以保护和整治。
(历史建筑的建筑面积和文物、历史建筑、占街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3)回龙场街保护原则 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保持风貌的完整性 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六、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
6.1保护层次
本次保护规划分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
6.2保护界限
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陕西省文物保护要求,对文物和历史 建筑确定了三级保护范围:
(1)文物、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区 (2)建设控制地带 (3)环境协调区
七、保护重点及范围
系。
三带:指广坪河、金溪河、青玉河,两纵一横的绿化景观体
一心:以青木川古镇区的“青木川公园”为核心。
两山:镇域北部的马家山和南部的龙池山。
八、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
8.1老街回龙场的保护 (重中之重)
(1)概况 老街曾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繁荣最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交流
场所。现存建筑以民国时期的为主,颇具明清风格。
(2)回龙场街街道情况调查(问卷调查)
本次规划通过一户一表的调查方式,对回龙场接现在居住的居民进行调查,主要 内容包括: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结构、建筑的使用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居 住人口等,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5份,在整理问卷得基础上对现状建筑情况有 了清楚的认识。调查结论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资料收集详细清单一、综合资料1.电子地形图(镇区1:1000电子地形图,镇域1:10000电子地形图);2.专题图:政区图、交通图、历史地图;3.《XX镇志》以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等;4.近5~10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镇统计年鉴);5.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2、2011、2010、2009年)6.最新人口普查资料(镇域、镇区及各村人口统计情况)7.镇村文、教、体、卫等公共设施现状8.镇村的道路交通建设现状及规划情况(附图)9.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环卫等)建设现状及规划情况(附图)镇总体规划、古镇保护规划及现有的相关规划文件11.近期拟实施的主要建设项目。
二、自然资料,来源:云南数字乡村网1. 自然条件【镇域、镇区】(1)地理位置(2)气象与气候: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玫瑰图(3)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形、地貌、土壤性质、承载力、不适宜建设地区、地下水位等(4)地震:地震烈度、最高震级等2. 自然资源【镇域、镇区】(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2)土壤资源:镇规划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包括村镇居民点,以及农田(标明高产、低产田)、菜地、林地、园地、副食品基地布局及用地范围。
三、历史文化【镇域、镇区】当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实地调查1、历史沿革:包括建制沿革、聚落变迁、城镇形态演变、重大历史事件等。
2、各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风景名胜和其他文物古迹的数量、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层数、质量、材料、结构、风貌、使用功能、权属、现状保护利用状况、是否挂牌设立保护标志等基本情况以及已公布的保护范围等简介以及主要特色。
3、历史街巷(河道)的名称、年代、数量、宽度、走向、铺装、风貌特色等简介以及主要特色。
4、历史环境要素概况,包括古井、古桥、古牌坊、古码头、古埠头、古树名木、戏台、围墙、铺地、历史水系、驳岸等的数量、位置、年代等。
5、现状旅游景点的名称、位置、级别、基本简介、门票情况、游客数量、现状保护利用状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6、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基本情况,包括特有的方言传统文化、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产业、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7、保护工作现状:是否有保护管理机构以及保护管理专门人员,是否制定规章制度,用于古镇内建设维修和基础设施改善的资金数量及每年投入的数量,保护与整治规划编制及实施等情况。
8.乡土文献。
历史文献:与古镇相关的志书、族谱、碑刻、题记、信件、地契、匾联、历史舆图、吟咏、描述村落风物的古代诗词、游记、老照片等资料;古镇沿革、变迁、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上曾起过的重要职能、传统产业等的相关图、文、音像资料。
当代文献:以及与村落相关的当代研究论文、新闻报道、图书、宣传材料等。
9.照片影像。
与古镇有关的老照片、影音资料等。
四、经济发展【镇域】——统计局规划局1、近十年全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状况。
2、镇域及各村乡镇企业发展状况,企业位置、规模,工业门类,经营状况,职工来源,三废处理情况等。
五、人口资料【镇域、镇区】——统计局、计生局、公安局1、人口普查资料2、镇域及镇区近十年历年内总人口,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等情况。
3、镇域及镇区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教育水平等构成情况4、镇域各村的人口现状资料5、镇区近十年历年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及户数六、旅游业【镇域、镇区】当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实地调查1.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设想2.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包括现状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分类、规模、等级等内容。
3.旅游部门关于旅游发展的法规、文件4.近期拟建旅游项目,重点旅游项目的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年旅游统计数据,包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和结构;国内游客地域、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结构。
七、公共服务设施【镇域、镇区】当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实地调查1.镇域内各类行政机构的类型、分布、占地面积等。
2.商业金融服务设施(1)镇域范围内主要商业金融设施的分布、用地情况、建筑总面积;(2)镇域范围内宾馆、旅店、餐饮业分布和规模;(3)镇域范围内各类市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位置、占地面积、摊位数。
(4)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设构想。
3.教育设施(1)镇域范围内教育机构及各级学校的分布、规模、占地面积、教师数、学生数;(2)教育机构、学校等发展建设构想。
4.医疗设施(1)镇域范围内医疗卫生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床位数、医务人员数量;(2)医疗设施的发展建设构想。
5.体育设施(1)镇域范围内体育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职工人数;(2)体育设施的发展建设构想。
6.文化、娱乐设施(1)镇域范围内文化、娱乐设施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2)文化、娱乐设施的发展建设构想。
八、居住、工业、仓储、绿化资料【镇区】当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实地调查1.居住 (1)居住用地的分布、新建小区数量、位置、规模。
2.工业(1)各项工业用地分布现状;(2)各项工业全年总产值、近期发展设想(工业普查资料);(3)工业发展计划。
3.仓储(1)仓储用地的类型、分布现状;4.绿化(1)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及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设想;(2)各类城市公共绿地的分类、位置、面积、特点等情况(综合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3)生产防护绿地的情况(苗圃、果园、林场、防护林带);(4)现状植物种类。
九、道路交通【镇域、镇区】——交通局、建设局1.城市对外交通(1)区域及镇区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2)主要客运站场、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及规划设想;(3)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及规划设想;(4)现状铁路线的等级、性质,铁路站场的情况(占地、规模、客货通过量等)及规划设想。
2.镇区道路及交通系统(1)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2)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口及发展规划;(3)公共停车场布点、用地面积及发展规划;(4)加油站布点、用地面积及发展规划。
十、工程设施资料【镇域、镇区】1.给水工程——自来水公司、水利局(1)水源地、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2)现状水厂位置、用地面积、给水能力;(3)镇域内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输配水管走向、管径、供水范围等(附图);(4)镇域内给水工程发展规划、近期建设情况等。
2.排水工程--建设局、规划局、市政公司(1)现状排水体制;(2)现状污水总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产生量;(3)主要污水源及其治理情况(4)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面积、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5)雨、污水主管的走向和管径(附图),雨、污水泵站的位置和排水能力;(6)排水系统近期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
3.电力--供电局(1)现状日、年用电量(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等级;(2)镇域内新建变电站及电源、电力线路情况(附图)。
4.电信--邮电局、电信局、邮政局(1)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电话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2)电信设施近期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
5.广播电视--电信局广播电台、电视台位置及用地面积;线路干线走向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等情况以及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
6.燃气--燃气公司现状用气量、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以及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
7.环境保护--环保局(1)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2)现状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措施;(3)规划区内河道水域的名称、宽度、分类等级、走向等情况;(4)环保部门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设想。
8.环境卫生--环卫处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公共厕所的分布,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
环卫设施的近期建设计划及未来发展规划。
9.防灾--当地水利局、气象局、人防办(1)防洪:镇域范围内洪水淹没线、主要河道防洪标准,控制宽度及断面形式;防洪规划文本及镇域范围内水系图;防洪预案;(2)地震:所处地区抗震设防要求,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抗震预案;(3)消防;建筑耐火能力情况,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数量、级别、占地面积、人员和装备情况,消防供水现状,消防发展规划;(4)人防工程设施现状分布、面积、抗力等级和综合利用情况;危险品仓库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单位的分布和防护措施;防空袭预案。
需要准备的相关表格:人口基本情况调查表;经济指标总量水平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单位:万元/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调查表历史建筑调查表传统风貌建筑调查表历史街巷(河道)调查表非物质文化调查表历史人物调查表现状旅游景点调查表行政村(自然村)现状调查表历史文化村落调查表特色村庄调查表等等‘’‘’‘’‘’‘’‘’‘’‘依据上述内容整理相关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