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的真相
辽沈战役傅作义计划
辽沈战役傅作义计划引言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发起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以傅作义将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为指导,最终成功地消灭敌军,收复了沈阳和辽宁省大部分地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辽沈战役的背景、傅作义计划的制定过程和战役的实施情况。
辽沈战役背景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对日作战胜利后所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在这之前,敌军在东北地区实力强大,控制着沈阳等重要城市,并且拥有大量的兵力和装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需要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以削弱敌军实力,夺回失地。
傅作义计划的制定傅作义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指挥作用。
他制定的作战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敌后渗透傅作义计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敌军在辽沈地区占据的优势地位。
他提出,要利用我军特种兵和地下组织在敌后实施大规模的渗透行动,瓦解敌军的战斗力。
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组织良好的情报部门,以及忠诚于革命事业的特种部队。
2. 平沈战役傅作义计划的第二个阶段是平沈战役,即解放沈阳。
他认为,沈阳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夺回这个城市对于我军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他的计划是集中兵力,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迅速占领沈阳,并迫使敌军放弃防守。
3. 清剿敌军残余力量傅作义计划最后一个阶段是清剿敌军的残余力量。
战役成功夺回沈阳后,敌军仍然在辽宁省的其他地方存在一些被困的部队。
他的计划是派遣游击队和特种forces 追击敌军,将他们全部消灭。
战役的实施情况傅作义计划的实施在1948年的秋季开始。
一开始,我军在敌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渗透行动,成功地瓦解了敌军的防守。
接着,平沈战役发起,我军迅速占领沈阳,并迫使敌军撤退。
最后,清剿敌军残余力量的行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整个辽沈战役的实施过程中,傅作义将军保持了战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使整个战役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辽沈战役中我所见的林彪
辽沈战役中我所见的林彪
1948年初,东北国民党的部队已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据点和地区之内。
除了攻击这三个点的敌人外,已无仗可打。
这三个点中,打沈阳是当时不可能考虑的。
因为连杂牌部队在内,有近三十多万人据守,并且有好几个美械装备的军,还在城周和市区内构筑了相当坚固的工事,又是国民党“东北剿总”所在地,敌人势必死守。
这样,就只有长春和锦州可供选择了。
在究竟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林彪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有过多次的摇摆,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如果从1948年4月18日第一次正式向中央军委建议打长春算起,那就有五个多月的时间。
以后,在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坚持,甚至在严厉的批评下,才最后定下了打锦州的决心。
从打长春到攻打锦州1948年东北秋季攻势的主要目标,4月18日,曾正式向中央军委请示,拟攻取长春,并已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
因为长春久已孤处于我军包围之中,长春沈阳两敌之间,相距甚远,沈阳之敌鞭长莫及,并且敌人十分惧怕我军围城打援的战术,沈阳之敌也不一定敢出来。
辽沈战役详解
锦州会战
锦州 关内外咽 喉
葫芦岛、塔山 防线
鸡肋之地
廖耀湘动向兵团
辽西会战
解放沈阳
廖耀湘兵 团被围
战略大决战之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战前态势
辽 沈 战 役 始 末
锦州会战
辽西会战
解放沈阳
战役背景
势略住召同争国争国产 于决有开年爆共进共党 年 己战利政 发双入大的 月 有,时治 时方第规中月 , 利决机局 的兵三模原 中 的战,扩 力年内解日 共 东方与大 比的,战放, 中 北向国会 对即全区国 央, 。首民议 比 面发民 在变 先党, , 爆起党 西为 年 指进决 已 发进军 柏 向行定 比由月。攻向 坡 形战抓 战初战,共 。 1946 9 6 26 3.14 1 1.3 1 1948 7
了解辽沈战役的轶事
了解辽沈战役的轶事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辽沈战役的轶事有哪些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轶事,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的轶事介绍锦州像是一根扁担,一头担着东北,一头担着华北。
拔掉了锦州这个钉子,扁担一折两段,敌军一片慌乱。
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攻锦之后至少要休整1个月,野司首长决定连续作战,“乘胜回头围歼沈阳西援之敌,同时以一部围歼长春可能突围之敌”。
此时,久困于长春的敌军出现变化。
10月15日,蒋介石飞抵沈阳。
当日,二局侦获沈阳的东北“剿总”致驻守长春的“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的电报,电报是用东北“剿总”与驻守长春的第一兵团的一个专用密码发的。
据当时破译这份密码的孙世聪回忆:“由于这个密码是刚刚突破的,我们尚不能译出这份电报的全文,但从片言只字中知道这是一份命令长春守敌撤退的电报。
曹局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现场,和我们一起逐字逐码地进行破译研究,当电文中出现‘立即向沈阳转进……违者军法从处……中正手谕’这样一些段落后,曹详仁顾不上吃晚饭,拿上这份电报,坐上通信员开的摩托车,赶到牤牛屯向首长报告。
”东野首长当即下令位于彰武地区的第6纵队,以急行军速度,日夜兼程开赴沈阳;;长春之间的昌图地区,阻击并聚歼长春南撤之敌。
在我军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之下,10月17日曾泽生的60军起义,19日郑洞国和新7军放下武器,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18日,位于后方的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高岗和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伍修权及时建议,应抓住时机,迅速解放东北全境。
在此形势下,经请示毛主席同意,林、罗、刘命令,东野主力立即回头,歼灭在辽西平原的廖耀湘兵团。
野司首长要二局查明廖耀湘的指挥意图。
曹祥仁感到压力很大。
我军攻克锦州后,廖耀湘率领援锦的西进兵团,正在辽西的彰武、新立屯一带,而这几天廖兵团的无线电几乎是完全静默,侦察台无报可抄。
辽沈战役的真相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场阻击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国军攻下塔山那才是一个奇迹。
1948年秋季,四野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关门,关闭锦州这扇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
这个计划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四野攻击锦州的部队顿兵坚城之下,那么国军从海上,从华北,从沈阳大举出动的援军就有可能夹击在锦州周围地区的解放军四野部队,造成被动形势。
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可是卫立煌阻止不了华北援军,华北国军成了锦州城里国军眼泪麻麻的翘首盼望的对象。
担任塔山地区阻击战任务的是四野4纵、11纵和热河独立4师、6师和炮兵旅,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
国军在华北到处搜刮最后拿出了11个师,分别是第92军21师、62军、39军两个师、54军和暂编62师、独立95师。
历史趣谈辽沈战役地下党做何事吓跑东北国民党军总司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辽沈战役地下党做何事吓跑东北国民党军总司令导语:翻开沈阳城解放的历史,有许多我党秘密战线人员的故事。
其中沈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酝酿的一次事关大局的兵谏,因其未遂,而鲜翻开沈阳城解放的历史,有许多我党秘密战线人员的故事。
其中沈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酝酿的一次事关大局的兵谏,因其未遂,而鲜为人知,但却对和平解放沈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宋黎著《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沈阳的地下工作》一文记载,1948年,国民党“剿总”所在地沈阳,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危在旦夕。
1948年10月末,解放军进抵沈阳市郊。
10月29日这天,在中共地下党人的策动下,东北元老王化一、赵毅,第130师师长王理寰、沈阳第二守备总队队长秦祥征、暂编53师师长许赓扬、警察分局局长胡圣一、商会会长卢广绩等在王化一家集会。
他们组成了“沈阳和平解放委员会”,并就里应外合解放沈阳达成四项共识,其中之一就是效法西安事变,即如蒋介石近期来沈,便用兵谏的方式扣留蒋,让他答应和平谈判,如若蒋不来,就扣押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第53军军长周福成等首脑人物,促成沈阳和平解放。
然后再电台宣布沈阳和平解放的消息,迎接解放军入城。
次日上午9时,秦祥征从赵毅和“剿总”高参邱立亭处得知当日午后3时,卫立煌与沈阳城防司令周福成、沈阳市长董文琦等将在第二招待所开会,秦认为这正是兵谏良机。
遂说服邱立亭参与兵谏,率总队两个营前去把他们扣起来。
邱早已倾向革命,当即表示愿去与卫立煌谈判,争取卫立煌起义,卫立煌如不答应,便扣押他,迫使他走和平解放之路。
秦祥征担心第二守备总队无实战经验,提出请中共调许赓扬师部一团人员接应。
生活常识分享。
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
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的事迹介绍1:廖耀湘兵团经过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沉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
按照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决策,东北人民解放军抓住决战时机,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发起了辽沉战役这场大歼灭战。
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沉阳外围新民之敌实行封锁、围困。
1948年3月中旬,骑兵第二师挺进到铁岭、法库、彰武一带,对沉阳之敌进行监视,随后参与围困新民、封锁沉阳,防止敌军突袭,打击敌人的骚扰和抢粮。
8月8日,骑兵第二师(暂缺第二十四团)奉命撤回内蒙古右前旗葛根庙整训,将封锁沉阳、新民守敌的任务移交给骑兵第一师。
第一师奉命进至法库、彰武、新民一带,配合辽北军区部队,对该地区之敌继续进行监视、封锁、围困,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战役前的休整、训练,及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和实行隐蔽地战略展开,起到了前卫、警戒作用。
9月,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骑兵第二师(包括第一师第三团)执行围困长春、堵击长春突围之敌的任务;第一师(缺第三团)接受第十纵队指挥,在辽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由沉阳、新民西进援锦之廖耀湘兵团。
辽沉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
9月24日,骑兵第一师奉命连夜冒雨出发,渡柳河西进150余里,到达厉家车站附近,堵击企图西窜之新民敌军。
监视数日,未发现驻新民之敌七十一军情况有重大变化。
9月30日,第一师又转回绕阳河、大柳河之间地区,以白马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广阔纵深搜索。
10月5日,十纵根据东北野司命令,将骑兵第一师的阻击任务改在半拉门以南地区,沿绕阳河两岸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军渡河。
10月12日,敌廖耀湘兵团主力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但在东北野战军节节阻击下,进展缓慢。
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194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发起了一次震撼人心的战役——辽沈战役。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战局,为最终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历史背景、战役过程和胜利意义三个方面,探讨辽沈战役的胜利。
一、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了漫长的8年抗战时期。
经过艰苦顽强的抗战,中国人民形成了共同抵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并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转机。
二、战役过程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本关东军之间在东北地区展开的一场决定胜负的战役。
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战胜日军的难度极大。
然而,由于解放军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掌握战略主动权以及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在辽沈战役中取得惊人的胜利。
1. 准备阶段在战役准备阶段,解放军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例如全线发动抗日武装,布置诱敌深入、分割敌军、击溃其有生力量等。
这些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为后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歼灭战辽沈战役中的歼灭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
解放军通过运用苏联红军的战法和毛泽东主席的指导思想,成功地包围和歼灭了大量的日本关东军。
此战不仅严重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也对士气产生了沉重打击,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3. 解放重要城市辽沈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解放军解放重要城市的努力。
沈阳、抚顺、鞍山等城市的解放,使解放军得以迅速建立统治,壮大自身,并向南方推进,最终赢得了全国抗战的胜利。
三、胜利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扭转战局辽沈战役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抗战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
此前,日军在中国战场一路高歌猛进,中国军队屡遭失败。
然而辽沈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这一格局,彻底扭转了战局,使日本侵略者陷入绝望,同时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2. 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开端。
胜利后,解放军在东北地区的控制日益巩固,为解放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决定辽沈战役成败的历史细节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重镇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了敌人原以为坚不可摧的阵地,全歼守敌10万余人。之后,我军不顾疲劳,又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来增援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湘集团20余万人在辽西相遇,一时间形成了混战。战局瞬息万变,谁胜谁负实在难料。在大战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无论多忙,林彪都要坚持每晚必做的“功课”。
抓住敌将
此时的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还庆幸自己在意外的遭遇战中幸免于难,准备和自己的另一支部队汇合。刚刚安全脱身的他来不及休息就急忙指令各部队尽快集结,欲回师沈阳大本营或经辽宁的营口港从海上突围撤回关内。
可是好景不长,追击而来的解放军指战员很快就把他的指挥部团团围住。廖耀湘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脱下将军服,穿上满是油渍的伙夫衣服,由亲信保护,在混乱中择机逃走。但他们钻来钻去跑了好几天,都无法逃脱。因为满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战士,不断有人高声喊道:“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用对方指挥官的长相特征编成的一句“顺口溜”,居然有无比巨大的威力。乔装打扮的廖耀湘只好从俘虏群中站出来,沮丧地举手投降,无奈地说:“我就是廖耀湘。”
决定辽沈战役成败的历史细节
必做“功课”
辽沈战役打响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每天深夜都要进行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上来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包括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
司令员林彪对战报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的和尚能使用的汽车要分出大小和类别。每份战报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枯燥数据。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指挥所一屋子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恐怕只有定下这个规矩的林彪和读电报的参谋会用心留意。
辽沈战役为什么失败_辽沈战役的策略
辽沈战役为什么失败_辽沈战役的策略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知道辽沈战役为什么失败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失败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为什么失败谈到解放战争,一定会谈到三大战役,谈到三大战役,一定会谈到辽沈战役,说到辽沈战役,一定会谈到锦州战役。
今天我们就谈谈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的意义我们就不多谈了,战役之后使国共双方军力数量上第一次出现逆转,此役之后,国民党在大陆已呈必败之态。
说到辽沈战役,我们先从决战的背景方面谈起。
辽沈战役前,国民党在全国虽然不能发动大的攻势,但是国民党在兵力数量上是高于共产党的。
但是在东北,由于林彪的军事才能,共产党的军力是占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对比100万对60万,并且占领东北90%以上地区,并把国民党几大军事力量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几个城市。
正是由于有林彪的百万雄师,当时中央军委才敢制定5年内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大战前的国际背景,在东北,其实是三国四方的博弈。
国共自不用说。
对苏联方面,战争对他没有影响,胜负皆可,均可坐收余利。
共产党胜,自不用说,苏联是共产国际老大。
国民党胜,苏联最多再给共产党以支援,但是代价可能除去外蒙独立外再加上新疆或者东北成为苏联帝国的第N个加盟国。
如果双方打平,建立两个政府或者两个中国,这是美苏两个大国最欢迎的。
美国方面,杜鲁门早就已经有意放弃蒋介石政府,蒋也心知肚明。
美国的军事顾问史迪威将军更不讳言要求蒋介石放弃东北,谋求联合政府或者两个中国。
但是美国方面忽视了蒋总统其实是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决不容忍国家在他手中分裂。
大战前,蒋对部下直言:要我不战而丢掉东北九省我心有不甘,以后如何面见总理云云。
包括日后在台湾听到蒙古独立,怒斥美国不讲信义,并大骂驻美大使无能,召回并撤职,这是后话。
理解了蒋介石的这个性格,就不难理解日后为什么蒋没有采取放弃华北华东,将大军南下划江而治的战略方针。
说的远一点,东北决战前,美国正在选举,竞选双方是杜鲁门和杜威将军。
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知道辽沈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的经过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
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
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
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
刊于《海陆空天惯性世界》第59期决战到来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东北野战军共歼敌38.8万余人,收复城市77座,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业播种面积达1亿亩以上,城镇工商业得到大力扶植和迅速恢复。
尤其是军工生产发展更快。
解放区拥有铁路1万余公里,占东北铁路的95%。
东北人民解放军也得到迅速壮大,到1948年8月,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已发展到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另有地方武装和二线补充兵团33万人。
部队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全军拥有战防炮、步兵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60门,高射炮116门。
冬季攻势后,东北野战军主力大部位于沈阳、长春间,两个纵队位于沈阳、锦州间,一个纵队位于唐山、昌黎附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休整和军政训练,部队的军事和政治素质大为提高。
东北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反观国民党军,在两年多时间里已有57万人被消灭在东北战场。
1948年1月,东北主帅再次易人,由卫立煌出任东北“剿总”总司令。
经过卫立煌的整编,东北国民党军总兵力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区内,士气低落、补给困难,与人民解放军相比已处于绝对劣势。
蒋介石对东北局势陷入困境深感忧虑。
1948年春曾准备采纳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东北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战场。
而卫立煌等人则认为主力一出沈阳、长春,即可能被解放军所歼灭,不可轻举妄动,力主固守沈阳,加紧组训新兵充实部队,待机而动。
为此,卫立煌多次派人和亲自向蒋介石陈述意见。
蒋介石也顾虑到撤退长、沈在军事上政治上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同时判断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后可能入关寻求机动作战,维持东北目前态势,可以钳制东北野战军不致迅速入关,利于稳住关内局势,因而同意卫立煌集团在东北“暂保现状”,采取“集中兵力、重点防御,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的战略方针,企图“固守沈阳、长春,打通辽西走廊”。
辽沈战役的“关门之战”出奇功「扭转战略态势」
辽沈战役的“关门之战”出奇功「扭转战略态势」1946年6⽉,解放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民解放军所属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在东北战场上将国民党主⼒军队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要点及其附近的狭⼩地带。
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上已呈现困守之势,解放军则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性。
但因为组建不久的解放军缺乏攻城拔寨的经验,⽽国民党军队对运动战并不擅长,所以是各有忌惮,谁都不会贸然出击。
但随着“关门打狗”这⼀战略部署的执⾏,顿时打破了这种僵局,使得战局明朗化起来,也可以说其直接决定了辽沈战役的最终结局。
东北战略地位⽰意图国共战略僵局下解放军积极备战1948年3⽉,东北野战军结束冬季攻势后,解放了东北⾯积70%以上的地区和⼈⼝,使绝⼤部分解放区连成了⼀⽚。
在解放军连续的攻势作战之下,国民党军队已⽆⼒发动新的攻势,接连丧失失地。
于是国民党⽅⾯⾛马换将,任命卫⽴煌为“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煌到达东北后,看清了解放军意在围点打援的战术,执⾏了收缩防线、进⾏重点防御的策略。
在实⼒对⽐上,解放军从刚出关时的11万⼈发展到了近100万⼈,其中东北野战军正规部队有近70万⼈,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均居各⼤野战军之冠,可谓是兵强马壮。
反观在东北的国民党军,经过三⼤攻势后虽还剩50多万⼈,但都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互不相连的区域内,不但兵⼒优势丧失殆尽,在战略上更是陷⼊了⾮常孤⽴的境地。
其中,总司令卫⽴煌坐镇沈阳⼤本营,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率2个兵团8个军约30万⼈防守;副总司令兼第⼀兵团司令郑洞国率2个军约10万⼈,在北⽅防守已成孤城的长春;另⼀位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则率1个兵团4个军约15万⼈防守锦州、⼭海关、葫芦岛⼀线。
遼沈战役前国共双⽅态势图在这三条战线上,除锦州地区还能维持着与关内的铁路和海上交通外,长春和沈阳地区都已被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陆路与海上交通断绝,全靠并不充⾜的空运补给。
⾄此,⽆论政治、经济、军⼒、⼠⽓、民⼼,中共东北局的⼒量均对东北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全⾯压倒优势,这在当时全国各解放区中是唯⼀的。
刘亚楼险些断送辽沈战役
刘亚楼险些断送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线的锦州至昌黎段首先打响。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急令东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位首长率指挥机关由双城向锦州方向前移。
9月30日,前指在机动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鲜为人知的事故,幸而被阎仲川及时发现,才避免因事故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罗荣桓传》中对此事曾有过简单的叙述:“……开进中在道里江桥发现国民党的潜伏电台,火车又向东南开到拉林车站,然后突然掉头北返,过三棵树江桥向哈尔滨开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行车路线,既然是中央命令东野指挥机关迅速南下锦州,为什么已发现敌情还不迅速摆脱,却在哈尔滨周围来回折腾,反而增加了东野指挥机关暴露于敌的危险,了解这件事情真相的人很少,严格地说,那应该算是一次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辽沈战役期间,前方指挥所的组织工作由参谋长刘亚楼统管,“前指”专列的编组和行车计划由哈尔滨铁路局统一调度。
由于当时长春、沈阳几个要点尚在国民党军占领中,为了行车安全和隐蔽战役企图,火车必须绕道运行。
按计划:“东野前指”的专列由双城出发,到哈尔滨后沿滨洲线向西北开进。
到齐齐哈尔南面的昂昂溪掉头南下,经白城子、双辽,再往西南下阜新,然后转乘汽车去锦州前线。
9月30日晚11点左右,“东野前指”专列离开了双城。
为了防备敌特破坏,专列行动计划高度保密,哈尔滨局只知道有一列普通列车由双城发往哈尔滨。
辽沈战役开始后,繁忙的军运使哈尔滨局的调度显得有些忙乱。
由于事先没有交接清楚,专列午夜到达哈尔滨稍作停留,进行例行检测后,调度室竟将专列发往吉林方向。
专列向哈尔滨东南方向行驶了近三个小时,停在一个车站等待交会。
此时已是凌晨,专列上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但阎仲川尚未入睡。
大战在即,作为指挥机关的工作人员,上车布置好作战室和处理完林、罗、刘首长交办的工作,许多重大事情都需要在脑子里过一过。
见到停车,阎仲川便下到站台上踱步。
他走到一块站牌下,借着昏暗的灯光抬头看了一眼,站牌上两个大字“拉林”赫然映入眼帘。
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
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九一八辽沈战役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这场战役之前,有一系列事件成功地为战役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这些事件以及其背后的背景和因素,被视为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前奏事件,以期更加准确地理解辽沈战役的来龙去脉。
第一章: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行动在理解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行动。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展示出了强烈的扩张欲望,不断向外扩张其势力范围。
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野心。
这些侵略行动为九一八辽沈战役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日本的南京事变九一八辽沈战役之前,日本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南京事变。
日本军队在南京进攻、占领并控制该城市,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残暴的大屠杀行为。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使中国人民更加意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凶残。
第三章:中国民众的抵抗行动面对日本侵略者肆意妄为的行径,中国民众展示出了强烈的抵抗意志。
不仅各地的游击队和抗日武装纷纷成立,还有许多普通百姓积极参与到抵抗运动中。
他们在游击战和地下战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为九一八辽沈战役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中国军队的准备和调整九一八辽沈战役前,中国军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和调整。
由于历经多次战争和长期的抗日斗争,中国军队逐渐壮大并加强了自身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在九一八辽沈战役之前,中国军队进行了战术布署,并积极调动人力物力,为战役的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五章: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中,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对日本的应对是必要的。
国际社会纷纷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日本的扩张。
这种国际压力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通过对九一八辽沈战役前奏的分析和回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场战役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战役成功的重要因素。
辽沈战役经背景文学作品
辽沈战役经背景文学作品
(最新版)
目录
1.辽沈战役背景概述
2.辽沈战役的参战双方
3.辽沈战役的背景原因
4.辽沈战役的战前准备
5.辽沈战役的经过与结果
6.辽沈战役的历史意义
正文
辽沈战役是我国近代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历时 52 天,从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至同年 11 月 2 日结束。
该战役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东北剿总之间的战斗。
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地区已经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
日本投降后,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完整交通网络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8 年8 月,我党已经控制了东北 80% 以上的土地,而国民党只剩下沈阳、锦州和长春三个相互独立的城市。
此外,我党还控制了东北地区的陆路交通,使国民党的战略物资只能通过空运,导致物资匮乏。
为了解决东北问题,我党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决定一举拿下东北,以此作为解放全国的后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
辽沈战役中,我党指挥官包括林彪司令、罗荣恒政委和刘亚楼参谋长,国民党方面则由卫立煌司令和杜聿明副司令指挥。
双方参战兵力分别为我党 70 万人和国民党 55 万人。
经过 52 天的激战,我党最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使我党控制了东北地区,还为后续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可以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总的来说,辽沈战役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其背景、参战双方、战前准备以及经过与结果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
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辽沈战役是中国史上比较重要的战役之一,代表着中国史上唯一一个最有决定性的战役,那国共双方发起这场战役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辽沈战役背景又是什么呢?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国共两党开始疯狂的争夺东北这块肥地;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先发制人开始攻击中原解放区,于是中共两党便打响了这场大规模的战役。
1948年7月初,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突破了国民党的围攻,两党的人数成为三比一,中国共产党已经将要成功。
1948年8月,东北绝大部分的土地已成功被中国共产党收复,其余土地被国民党捡漏。
国民党全部军队人员大约有六十万整,却全都分割散布在沈阳等两个遥远又互不相连的地区内,自然在打仗的时候就没有优势。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已经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国民党的支援物资自然不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全数被共产党扣下。
而造成国民党所需物质供应不足。
此为辽沈军事背景。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忍耐不住,决定抓好时机准备进攻,与国民党进行战最后的决战,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的当然就是形势对共产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的东北。
而且国民党军力壮大,也只有东北的解放军人数能够与其匹敌,东北的粮食产业是最好的,所以也不必担心因粮食不足而力不匹敌了。
其次东北正巧也是日军侵华第一处所占领的地方,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把东北作为这场战争的第一处战场。
以上两点便是辽沈战役背景,通过辽沈战役背景可以看出辽沈战役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
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影响到东北的控制权归谁所有,而东北在当时不仅是国家粮食生产大省,以及工业重地,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东北还是中国的北大门,是一个战略要地。
因此仅凭东北的重要性就决定了辽沈战役的重要性。
那么辽沈战役地位如何呢?辽沈战役地位在三大战役中非常高,以共产党胜利而结束了此场战役后,中国东北地区就获得了解放,这意味着中国离胜利更近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场阻击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国军攻下塔山那才是一个奇迹。
1948年秋季,四野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关门,关闭锦州这扇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
这个计划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四野攻击锦州的部队顿兵坚城之下,那么国军从海上,从华北,从沈阳大举出动的援军就有可能夹击在锦州周围地区的解放军四野部队,造成被动形势。
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可是卫立煌阻止不了华北援军,华北国军成了锦州城里国军眼泪麻麻的翘首盼望的对象。
担任塔山地区阻击战任务的是四野4纵、11纵和热河独立4师、6师和炮兵旅,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
国军在华北到处搜刮最后拿出了11个师,分别是第92军21师、62军、39军两个师、54军和暂编62师、独立95师。
四野拥有强大日式大炮部队,最大编制为纵队,即炮兵军。
四野出动8万大军和重炮部队防塔山塔山是一个较大的村庄,距离锦州只有30公里,村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西面最高点是白台山海拔261米,4纵担任从白台山一带12公里的防守地段,主要防区就是塔山左右8公里。
4纵是四野的老牌主力军,拥有4万人,装备着1100多挺机枪,还有1个炮兵团拥有26门75MM山炮,10门野炮,3门105MM 榴弹炮和10门高射炮。
给4纵打下手的11纵是地方部队升级的新部队,也有3万人,装备了24门75MM山炮。
为了更好的完成阻击任务,四野还从东北炮兵纵队和兵团直属部队里为塔山阻击部队增加了150MM重型榴弹炮,105MM榴弹炮,105MM野战加农炮,75MM 山炮,57MM战防炮和75MM高射炮。
根据指示,解放军炮兵组成三线两群,团直属火炮为第一线合计56门火炮,师直属火炮为第二线合计28门火炮,纵队掌握的26门重炮为第三线。
第三线炮兵又分为东西两群,并配备9门高射炮保护重炮群。
第一,二,三线火炮分别打击塔山阻击阵地前50-100米,500米和1000米开外目标,构成严密火力网,再加上步枪轻重武器将筑起一道严密的铜墙铁壁,最大的杀伤对方步兵。
经过紧张准备到10月9日,四野拆卸铁路,用铁轨,枕木和其他器材修建了2万多个掩体,开挖6千米长交通壕和1.2万米反战车壕沟和其他各种障碍物。
四野阻击部队所有人员,火炮,弹药和骡马全部都已进入掩体,完成了目标编号,方位距离测定,观测所开设到步兵前沿等各项准备工作。
四野在塔山投入的最大炮兵单位为旅,国军最大投入为营。
图为日式150MM重型榴弹炮。
四野炮兵开战就敲掉国军炮兵阵地当然国军那边也没有闲着,10月6日,蒋介石跑到北平部署调动部队,联系最强的第3舰队负责掩护各种军用民用运输船把援军运到塔山。
10月9日夜晚,塔山阻击部队倾听着后面锦州城传来的阵阵炮声,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而在塔山还异常安静。
10日凌晨4点,第34团前沿遭到袭击,国军第54军暂62师利用趁落潮之际抢先发动突袭。
很快各种步机枪和手榴弹打成一片,信号弹和照明弹不断冲向天空。
天亮以后,国军第54军炮兵在海边排开阵势,包括1个榴弹炮连和2个山炮连开始炮击,第54军第8师,暂62师和第62军第151师开始从2个位置发动冲锋。
国军炮兵刚在海岸开火,就被四野发现了,四野炮兵旅出动7门38式野战炮和3门90式野战炮以及第10,12师直属14门山炮,在2000-500米距离准确开炮彻底打掉了国军炮兵阵地。
没有了炮兵的国军步兵不顾死活的一个上午连续发动了7次冲锋。
四野东炮群和师团炮兵配合步兵连续打退国军冲锋。
图为关内国军正在行军进入战场。
四野110门火炮打垮国军1个师冲锋国军暂62师最悲催,他们攻击的铁路线是四野重点防御地区,早就把地形目标测量好了,纵队炮兵团及下属大小110门火炮全部直向这里,由于提前就实地测量了,又实弹打过。
所以火力异常准确密集,东西2个炮群和10,12师山炮的40门大炮又以速射,散布射,拉锯射各种方法变换射击。
虽然黄昏时,国军的1个整团排成战斗队形,跑步发动冲击。
也被打的无处藏身呀,这时海水上涨,又被泡在水里。
这一天战斗结束后,国军伤亡1100多人,解放军也伤亡319人。
10月11日,国军也豁出去了,把第54,62军的4个步兵师全部投入战斗。
国军4个师就靠4门榴弹炮和10来门75MM山炮为主力和5架活塞飞机掩护开始了第2天的狂攻。
四野东西炮群的20多门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和重型榴弹炮等开始发威进行超越射击,不到半个小时,就打掉国军的4门美式榴弹炮和7门山炮。
这次炮战国军惨败。
国军中央突破四野构火海挫败对手这天,国军采用集中兵力中央突破战术,全力进攻塔山核心阵地。
国军疯狂冲击占领了塔山部分前沿阵地,在紧急关头,东西炮群开始炮击在塔山阵地前发动冲锋的国军。
6门38式75MM野战炮也进入前沿阵地,在近距离直接炮击,国军正在集合的第2冲锋部队。
同时东西炮群和第12师山炮营在饮马河构筑起一道1000多米的火海,吞没了国军冲锋部队和预备队。
四野第34团也组织全体人员发动反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这一天,国军损失1300多人,解放军损失563人。
重庆号轻巡洋舰就是被这种射程18公里的日本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吓走的。
重庆号打20发炮弹就被四野大炮吓走10月12日,国军第3舰队旗舰重庆号轻巡洋舰也动用152MM大炮开炮轰击,但是由于这艘舰吃水深,也害怕陆地上四野的远程加农炮轰击,因为东炮群的90式75MM野炮和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刚开炮第一发炮弹就打在了距离重庆号仅仅200米的地方,第2发炮弹打在了重庆号和灵莆号的中间。
这下子,立刻就把这2艘舰给吓跑了。
重庆号整个战役就是打了20发炮弹就撤了,因为害怕四野远程大炮,也是因为重庆号主炮炮弹也很缺乏。
这2舰一走,其他2舰看看也没有炮校飞机,也没有观察所,命中率不用想。
自己那小炮对于8公里的坚固阵线也没有什么用处,自己也就撤了。
晨曦,国军的战机出动对支援塔山国军进攻,四野的88式75MM高射炮和98式高射机关炮集中火力一起轰击天上的飞机。
以4-5门高射炮攻击一架飞机的战术,命中2架正在低空投弹的P-51野马式战机。
外号赵子龙的独立95师开上了塔山国军2天攻击寸步未进,蒋介石大发雷霆,决定调号称没有丢过一挺机枪的华北剿总直属部队,独立第95赵子龙师上塔山。
华北战区督战主任罗奇上将也将亲自到塔山督战,在独立第95师建立起庞大的督战组织,规定逐级监督,胆怯或后退者杀无赦。
10月13日,天空阴霾,凌晨4点,塔山前沿爆发出激烈的枪声和呐喊声。
随后前沿部队打来电话报告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夜袭,前沿部队正在与敌人猛烈交火,要求炮兵群开炮支援。
东西炮群按照事先标定的目标方位,距离和高低对国军进攻路线进行猛烈炮击。
晨曦散去,太阳初升,可以看到在塔山前方,赵子龙师的1个团,分为3个波次在最前边敢死队的带领下正在发动凶猛的冲锋,督战队就站在后面随时打死后退者。
图为国军部队正在集合队伍。
四野600米阵地摆19挺机枪猛烈扫射独立95师冲击的主要是四纵头号主力团第28团的阵地,28团在34团的支援下,在600米宽的阵地上部署了8挺重机枪,11挺轻机枪,9门迫击炮,4具火箭筒和2门战防炮,1门机关炮。
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四野27门压制火炮和5门高射炮都加入了对前沿阵地国军的炮击。
在前沿的模范党员姜秀云组操作一门高射机关炮,一口气平射120多发炮弹打进国军冲锋的人群中。
7点,国军改变战术,两路并进,向第10师阵地发动冲锋,以营为单位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前边的国军利用死尸作为掩护,向解放军爬过来,开火封锁解放军地堡射击孔,解放军则勇敢的冲出地堡使用手榴弹近战。
解放军后备部队不断发起反冲锋,独立95师也是1个连打光了,又上来1个连。
国军匍匐偷袭遭四野炮兵急射歼灭这时解放军观测所发现在铁路以南的高粱地里有1200多国军正在悄悄的匍匐前进向解放军阵地摸来。
随后炮群和师属炮兵,瞄准目标,每炮10发急速射,瞬间几百发炮弹就落在了高粱地里,数百名国军被炸死,其他逃跑。
傍晚,国军再次集合部队发动突击,解放军四纵全部110门大炮一起开火,并且投入预备队全线展开反击,将国军击退。
当晚四野首长贺电嘉奖塔山解放军,特别是表扬了正面抗击独立第95师的第28团。
这一天,独立第95师遭到解放军重创,但是正面阻击的解放军第28团损失也很大,当晚就被第34团换下阵地。
10月14日,全天都下着小雨,在锦州,解放军已经肃清外围,最后的总攻击就要到了。
塔山国军也急了,再次投入4个师发起进攻,其中独立第95师向铁路阵地进攻,战斗中,铁路1,4号阵地前沿工事多次易手,解放军炮兵开始轰击国军第2梯队,击溃其预备队。
这时国军看着塔山上密布的地堡,铁丝网和各种障碍物和后面强大的炮群,都有了畏惧心理。
这种重炮大多都属于四野炮兵纵队所有。
四野步炮协同挫败国军4个师夜袭国军督战主任罗奇上将命令,接到总统来电,现在锦州战事非常激烈,要求国军坚决执行命令,这一战关系党国存亡,我将代表总统督战。
这一天塔山阻击战达到了一个高峰。
国军第151师为第一梯队,第8师为第二梯队,还组织了敢死队,向塔山发动集团冲锋,国军军官完全处于疯狂状态,连起码的战术和队形都不要了,就是拼命蜂拥冲锋。
在炮群支援下前沿解放军步兵沉着应战,打退国军数次冲锋。
下午16点,占据高位的解放军观测所发现在杨家洼子北面一条不到1000米长的河谷地带有5000名国军正在秘密集合队伍,看来是要攻击7号阵地。
随后将国军情况,方位,距离报告炮兵指挥所。
东西炮群和师属火炮41门对杨家洼子进行炮击,重型榴弹炮炮弹落在国军队伍中炸的国军仓皇四散,随后炮兵每炮速射10发,发发打进国军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