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小说:小说的叙述视角(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XX
![高考小说:小说的叙述视角(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XX](https://img.taocdn.com/s3/m/c9c6c19f910ef12d2af9e7a3.png)
希金的小说《驿站长》。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虽然是第一人称“我”,但这个“我”同故事中所讲述
的故事情节几乎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仅是个旁听者而已。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有时同第三人称叙述就
很接近了。鲁迅的《祝福》中的“我”也是这种情况。
(以作者让讲故事人的以何种人称及身份来讲为参照)
3、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少见
四
这一段叙述显然是以李小二的视角(事件的旁观者)出发的。明末小说批评家金圣叹在这一
种
段后批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 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他不仅看出了视角的变换,
情
而且注意到这种变换对故事中情绪氛围变化的影响。
形
不仅叙述视角可以从所叙述的内容看出变换,故事中叙述人称也可以变换。如普希金的小说 《驿站长》,从整体上来说是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但在讲到故事中老驿站长的女儿都妮亚
(以讲故事的人的观察范畴为参照)
三、外视角(纯客观叙述),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全知,反而比
视
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只是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描
角
写人物的外部动作,不作主观评价,不分析任何人物心理,余则让读者自己理解品味。 优点:一是使小说富有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
形
这却使他们思索深层的问题。由于这一长处,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
态
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 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局限性: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08da9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f.png)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章节一:小说的叙述视角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说叙述视角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小说叙述视角及其特点。
1.2 教学内容小说叙述视角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的小说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及其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说叙述视角的定义和作用。
举例法:分析经典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实例。
章节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2.2 教学内容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实例。
章节三:第二人称叙述视角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中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实例。
章节四:第三人称叙述视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4.2 教学内容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中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实例。
章节五: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技巧。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小说创作中灵活运用多种叙述视角。
5.2 教学内容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技巧。
如何在小说创作中灵活运用多种叙述视角。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中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实例。
章节六: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的定义和特点。
高三小说之叙述视角鉴赏(公开课)(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三小说之叙述视角鉴赏(公开课)(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c479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b.png)
【提升训练】《英雄》p57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
答: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 他旳视角讲述,真实亲切。
②“虎子” 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以他旳视角 观察,使人物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旳当事人,以他旳视角观 察,使奶奶形象旳刻画更客观、自然。 ②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旳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 实际上构成了小说旳暗线。 ③“虎子”当初还是个懵懂旳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 奶奶旳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旳人间大爱。
• 这么写法,防止了小说写作上旳单一呆板, 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林黛玉进贾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 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 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 旳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 儿赶着周瑞家旳叫他“周大娘”, 方知但是是个有体面旳丫头。
规律总结
(二)人物视角:依托人物旳眼睛来看小说中旳 世界。
②为蛇旳出现营造气氛,为下文写蛇 对老人生活旳好奇、关注、伤感作铺垫。
(每点2分)
2、“蛇看看相框里旳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旳老人, 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旳原因是什么?流露 出她怎样旳情感?(4分)
①全家福里旳老人其乐融融,眼前正在吃饭旳老人孤单 冷清,两相对比,蛇感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之大,所以 “有些恍惚”。(2分)
②流露出蛇对人世沧桑以及老人当下凄凉、孤寂、辛酸 旳独居生活旳同情、感伤与无奈之情。(2分)
补充答案:第一问:答到“对比”,得 1分;答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大” ,得1分。第二问:“同情、感伤、无 奈”答对其中任意一种,即可得1分。
小说叙述角度-人称-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小说叙述角度-人称-教学设计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172fa52af90242a895e5a7.png)
小说叙述角度-人称-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叙述视角和人称教学设计冯小艳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一、【设计理念】1.教材分析:叙述角度和人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中的内容。
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是小说欣赏的的第一步,而叙述人称又和叙述角度密不可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获得语文学习经验的直接参与者、行动者,更是语文学习中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培养的主角。
平时大多数人有看小说的习惯,对一些技巧可能没有过多关注过,所以在小说写作上也没有大胆尝试,通过叙述角度和人称的讲解希望学生在阅读小说甚至在写作上能有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叙述角度和人称的有关知识,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
2.通过阅读及反思,尝试“讲故事”,学会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运用恰当的人称。
3.进一步反思小说中第一人称的作用,联系高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注意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学会运用人称写作,表达。
2.用所学解决高考试题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大家爱听故事吗?小说就是一个故事,它要有个讲述人,下面我们看一下《祝福》改写版,思考谁在讲故事。
展示:《祝福》改写版:祥林嫂,卫家山人,一生非常艰辛、坎坷。
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某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
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
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山里。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c70f0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d.png)
一、教案概述【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掌握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小说叙述视角,分析叙述视角对小说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影响,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的定义和分类。
2. 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
3. 掌握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小说创作的方法。
4. 提高对小说叙述视角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小说叙述视角的定义和分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主观叙述视角2. 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客观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主观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3. 叙述视角对小说情节的影响叙述视角如何影响情节的发展和展现不同叙述视角在情节中的运用和效果4. 叙述视角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叙述视角如何影响人物形象的呈现不同叙述视角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和效果5. 叙述视角对主题表达的影响叙述视角如何影响主题的传达和解读不同叙述视角在主题表达中的运用和效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叙述视角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作品,举例说明不同叙述视角的运用和效果。
3. 创作实践法: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实践,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创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的积极程度。
2. 创作作品:学生的小说创作作品,包括叙述视角的运用和创意表现。
3. 课后反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1. 小说欣赏: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小说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叙述视角带来的阅读感受。
2. 写作练习:布置小说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创作,互相交换并进行点评。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某个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教学设计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6463f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5d.png)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为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2、在以往教学中,对于此类问题学生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3、小说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而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高一、高二在学习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掌握三种叙述人称的优缺点。
3、了解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4、通过练习巩固提升,培养学生解答小说阅读题型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叙述人称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了解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辅助】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话题。
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4](https://img.taocdn.com/s3/m/564301a9b9d528ea81c77933.png)
《小说欣赏之叙述角度和人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学会选择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分析,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学会欣赏小说的叙述艺术;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学会选择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导入新课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主要是叙述,讲故事。
那就意味着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
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
因此叙述角度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和人称。
二、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1、请学生分别从“乌鸦和狐狸”的角度讲述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整体认知叙述角度和人称。
《狐狸和乌鸦》原文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
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腿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听了急了,赶紧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就掉了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2、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明确:原文是运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改编后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故事中的“我”分别变成了乌鸦和狐狸。
三个故事用了两种人称、三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的。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故事刻画的心理活动、所表现的性格,最后在读者这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
这就涉及到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问题。
三、研读文本,探究叙述角度和人称1、阅读下面的片段,分析其叙述角度和人称的不同。
小说叙述角度 人称 教学设计
![小说叙述角度 人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8d1977e87101f69f31953c.png)
《外国小说欣赏》叙述视角和人称教学设计冯小艳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一、【设计理念】1.教材分析:叙述角度和人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中的内容。
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是小说欣赏的的第一步,而叙述人称又和叙述角度密不可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获得语文学习经验的直接参与者、行动者,更是语文学习中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培养的主角。
平时大多数人有看小说的习惯,对一些技巧可能没有过多关注过,所以在小说写作上也没有大胆尝试,通过叙述角度和人称的讲解希望学生在阅读小说甚至在写作上能有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叙述角度和人称的有关知识,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
2.通过阅读及反思,尝试“讲故事”,学会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运用恰当的人称。
3.进一步反思小说中第一人称的作用,联系高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注意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学会运用人称写作,表达。
2.用所学解决高考试题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大家爱听故事吗?小说就是一个故事,它要有个讲述人,下面我们看一下《祝福》改写版,思考谁在讲故事。
展示:《祝福》改写版:祥林嫂,卫家山人,一生非常艰辛、坎坷。
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某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
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
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山里。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6a5aa7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d.png)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第一章:小说的叙述视角概述1.1 叙述视角的定义1.2 叙述视角的分类1.3 叙述视角的作用1.4 叙述视角与小说人物的关系第二章:第一人称叙述视角2.1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2.2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优势2.3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局限性2.4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三章:第三人称叙述视角3.1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3.2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优势3.3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局限性3.4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四章:第二人称叙述视角4.1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4.2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优势4.3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局限性4.4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五章:多视角叙述视角5.1 多视角叙述视角的定义5.2 多视角叙述视角的特点5.3 多视角叙述视角的优势5.4 多视角叙述视角的局限性5.5 多视角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叙述视角与小说情节的关系6.1 叙述视角对小说情节的影响6.2 叙述视角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应用6.3 叙述视角与小说情节的相互作用6.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情节中的典型运用第七章:叙述视角与小说主题的关系7.1 叙述视角对小说主题的影响7.2 叙述视角在小说主题表达中的应用7.3 叙述视角与小说主题的相互作用7.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主题中的典型运用第八章:叙述视角与小说人物塑造的关系8.1 叙述视角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8.2 叙述视角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应用8.3 叙述视角与小说人物的相互作用8.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典型运用第九章:叙述视角与小说情感表达的关系9.1 叙述视角对小说情感表达的影响9.2 叙述视角在小说情感表达中的应用9.3 叙述视角与小说情感的相互作用9.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情感表达中的典型运用第十章:叙述视角的创新与突破10.1 小说叙述视角的创新途径10.2 突破传统叙述视角的尝试10.3 创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案例10.4 总结与启示:如何运用叙述视角创造独特的小说效果第十一章:叙述视角与小说结构的关系11.1 叙述视角对小说结构的影响11.2 叙述视角在小说结构安排中的应用11.3 叙述视角与小说结构的相互作用11.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结构中的典型运用第十二章:叙述视角与小说风格的关系12.1 叙述视角对小说风格的影响12.2 叙述视角在小说风格形成中的应用12.3 叙述视角与小说风格的相互作用12.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小说风格中的典型运用第十三章:叙述视角与读者体验的关系13.1 叙述视角对读者体验的影响13.2 叙述视角在塑造读者体验中的应用13.3 叙述视角与读者体验的相互作用13.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在读者体验中的典型运用第十四章:叙述视角的转换与衔接14.1 叙述视角转换的原因与方法14.2 叙述视角转换在小说中的作用14.3 叙述视角衔接的技巧与策略14.4 案例分析:叙述视角转换与衔接在小说中的典型运用第十五章: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综合运用15.1 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15.2 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策略15.3 优秀小说作品中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案例分析15.4 总结与展望:如何运用叙述视角提升小说创作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小说的叙述视角的全面教学内容,从叙述视角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到各类叙述视角的特点、优势、局限性,再到叙述视角与小说情节、主题、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结构、风格、读者体验的关系,以及叙述视角的转换与衔接,总结了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综合运用。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39597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5.png)
【教案】小说的叙述视角精品公开课章节一:小说的叙述视角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叙述视角的定义与分类理解不同叙述视角对小说阅读的影响1.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的定义常见的小说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视角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的定义与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叙述视角运用章节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解析2.1 教学目标:掌握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亲历性、局限性等)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典型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与作用章节三: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解析3.1 教学目标:掌握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互动性、亲切感等)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典型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与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案例章节四: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解析4.1 教学目标:掌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分析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客观性、全面性等)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典型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特点与作用章节五: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与创新5.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中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与创新方法分析多种叙述视角组合在小说中的效果5.2 教学内容:多种叙述视角的组合运用(如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结合等)多种叙述视角的创新方法(如跨时空叙述、倒叙等)典型多种叙述视角组合的小说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种叙述视角的运用与创新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多种叙述视角组合的小说案例章节六:小说的叙述视角与人物塑造6.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叙述视角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掌握运用不同叙述视角塑造人物的技巧6.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与人物塑造的关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在人物塑造中的不同运用案例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人物塑造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人物塑造的关系章节七:小说的叙述视角与情节推进7.1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叙述视角对小说情节推进的作用学会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设计小说情节7.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与情节推进的关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在情节推进中的不同作用案例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情节推进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情节推进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在情节推进中的应用章节八:小说的叙述视角与主题表达8.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叙述视角对小说主题表达的影响掌握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表达主题的技巧8.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在主题表达中的不同运用案例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主题表达实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章节九:小说的叙述视角与读者互动9.1 教学目标:探讨不同叙述视角与读者互动的效果学会运用叙述视角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9.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与读者互动的关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在读者互动中的不同效果案例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读者互动实践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读者互动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在读者互动中的应用章节十:小说的叙述视角创新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激发对小说叙述视角创新的意识学会在创作中实践不同的叙述视角10.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的创新方法与技巧创作练习: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小说创作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享叙述视角的创新方法与技巧创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叙述视角的小说创作实践章节十一:小说的叙述视角与阅读理解11.1 教学目标:掌握不同叙述视角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学会根据叙述视角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11.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不同叙述视角下的阅读理解策略案例分析: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阅读理解实践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阅读理解实践章节十二:小说的叙述视角与文学批评12.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叙述视角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学会运用叙述视角进行文学批评分析12.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不同叙述视角下的文学批评分析方法案例分析: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文学批评实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文学批评实践章节十三: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技巧13.1 教学目标:掌握不同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技巧学会运用叙述视角提升小说创作水平13.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技巧不同叙述视角下的创作实践案例分析: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小说创作实践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小说创作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小说创作实践章节十四:小说的叙述视角与跨文化比较14.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叙述视角的差异学会运用叙述视角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14.2 教学内容:叙述视角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述视角比较案例分析: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跨文化比较实践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视角与跨文化比较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视角下的跨文化比较实践章节十五:小说的叙述视角综合实战演练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叙述视角知识进行小说创作和分析提升小说创作和分析的实践能力15.2 教学内容:综合实战演练:创作一个短篇小说,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综合实战演练:分析一部小说,探讨其叙述视角的运用和创新15.3 教学方法:创作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的叙述视角运用和创新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小说的叙述视角展开,涵盖了不同叙述视角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如何在小说创作和分析中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与人称变换公开课
![高三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与人称变换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c2fc02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0.png)
人称交叉:
一.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 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 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例如: 《程白药》
二.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 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 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作用:扬长补短,使 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 位、立体化的表现。
案例
视角变化
很多小说不是运用单一的视角完成的,作品前
后叙述的视角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多次变化。
视角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时可用比较法,
比较前后视角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在人物、
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产生的作用。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用第一人
称来叙述,而“我”又参与了故事,属于“有限视
一天早晨,我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 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改为第一人称)
○ 第一人称更强调主观的代入感,而原文第三人 称更客观、冷峻,更具有批判效果。
综合训练(1)
阅读小说《十八岁的李响》 8. 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 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 对话者的感情距离,引起共鸣。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有利 于客观叙述。
旁观者的身份讲述
1
故事
展示丰富多彩的社
会生活
4
他
2
叙述自由,往往不 受时空限制
3
客观冷静
人称:第三人称
讲述者,参与者、
1
2
见证者、亲历者。
我
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
开心理描写或场景描写。 4
(完整版)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f799c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1.png)
(完整版)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小说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XX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考点分析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我们从《20XX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考变为必考,考情变化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这意味着高考语文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
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1. 高一、高二在上课文中的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2. 一轮复习教材《创新方案》分册一中对这个点讲得很简略,要对这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考题进行扩展。
教学目标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1. 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分册一26-27页,做导学案。
2. 重温教材必修三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其叙述角度的独到之处。
教学内容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概念解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人称》优质课教案_10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人称》优质课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f95a7fa4770bf78a652954d8.png)
话题:叙述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教学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课前准备1、学生完成《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
2、教师精心备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这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的主要内容。
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宜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教学过程:一、感悟什么是叙述、叙述角度以不同叙述角度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略(见课件)。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第一人称:版本一《我受骗了》:略(见课件)。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略(见课件)。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指导:三个故事用了两种人称、三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的。
第一个故事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人称,故事中的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是第一人称,故事的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故事刻画的心理活动、所表现的性格,最后在读者这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
这就涉及到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主要是叙述,讲故事。
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
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故事。
二、小说叙述视角辨析:(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从叙述视角,多角度解读课文的主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从叙述视角,多角度解读课文的主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82af1da5901020206409ce7.png)
从叙述视角,多角度解读课文的主旨--《我的叔叔于勒》微课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引入“叙述视角”概念,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人物的视角解读人物关系,从而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并初步认识到“叙述视角”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我”是谁?明确:小说中的“我”,也就是若瑟夫,是讲述故事的角色。
这是作者莫泊桑有意的选择。
在小说中,我们把这样的角色称作叙述者,他观察人物和事件的视角,就叫做叙述视角。
2、引入“叙述视角”概念[投影展示]叙述视角——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叙述故事的人,带领读者去经历故事,让读者通过他的目光观看其他人物,同时也被读者们所审视。
那么,我们通过“若瑟夫”的眼光来读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独特效果呢?这个故事讲述了菲利普一家人与亲人于勒的关系史。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若瑟夫眼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菲利普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兄弟于勒的。
二、在“我”看来,父母如何看待于勒设计意图:这个部分借鉴了程红兵老师的经典设计,抓住“称呼的变化”这一文本理解的切入口,迅速梳理主要情节脉络,从而初步理解小说主旨。
1、找称呼:“称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那么,在若瑟夫看来,他的家人,主要是菲利普夫妇,是怎么看待于勒的?请在文中找出他们对于勒的称呼。
2、请同学们把这些称呼分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哪些称呼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要求按时间顺序说。
设计意图:学生可拟“人不如钱”“金钱之上”“世态炎凉”等等横批,在此过程中初步理解并提炼小说主旨。
主旨理解(一):表现世态炎凉,展现金钱所主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批判人性的自私冷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是小说写作的基本手法。
小结和过渡:透过若瑟夫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是如何凉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考点分析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我们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选考变为必考,考情变化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这意味着高考语文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
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1. 高一、高二在上课文中的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2. 一轮复习教材《创新方案》分册一中对这个点讲得很简略,要对这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考题进行扩展。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1. 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分册一26-27页,做导学案。
2. 重温教材必修三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其叙述角度的独到之处。
教学内容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概念解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
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
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
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
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
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要求:请从不同方面用第一人称重新叙述该故事,可以适当增加细节和增删词语。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
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
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
我不想下山历练,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师傅版:看到门口襁褓中的婴儿,我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的,再看到襁褓上放着的字条,我放弃迟疑,将孩子抱回禅房,纸条上写着:家乡遇难,无力抚养,希望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归宿。
我迟疑的原因,是考虑到自身身体不好,害怕不能照顾好孩子,转念一想,我佛慈悲。
虽将孩子留了下来,但去留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再者,能寻到父母总是好些。
所以我每天从功德箱拿出一枚铜钱,准备给弥生做盘缠。
每遇到山下来的人,我也会和他们谈论一番,找找线索,终于一个寄宿书生愿意带弥生下山,弥生也答应了,心里的石头仿佛落了地,回到禅房,看见桌上放着的药包和弥生留下的字条,一瞬间竟泪流满面。
孩子,师傅何尝不希望你一直陪伴着师傅呢?书生版:落第后,我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京城,盘缠将尽而又无颜回乡,寺庙的方丈收留了我。
寺庙里就只有老方丈和弥生,香客也来的少,倒也清静,弥生像一只小鸟一样活了整座山林,让我烦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我慢慢地从失落中走了回来,准备下次还要去试一试。
一天,老方丈来到我的房里,说让我帮一个忙,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照顾不了弥生多久了,下山的时候把弥生带走,去找他的父母,。
我答应了他,方丈给了我一包盘缠之后,咳嗽着走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出发了,弥生脸色不好,心情低落,我猜他昨晚肯定没有睡好,想起昨天老方丈的嘱托,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同样的一个故事,有很多种讲法。
这四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四个故事以不同的口吻来进行叙述,不同的叙述人称代表着不同的叙述视角,给读者的感受不一样,小说的表达效果也不一样。
3.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小和尚”“老和尚”“书生”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鉴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
(2)“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4. 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我们很少见到,这里就不做讲解,只需学生记住其优点: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5.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6.优点二、叙述视角的转换(以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一部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人称一贯到底,而是不断变换,以求得变化的效果。
《林黛玉进贾府》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仅通过林黛玉之眼初步描绘了贾府环境,贾母、宝玉、王熙凤等一干主要人物都首次在这一章露面。
小说中作者主要以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读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贾府及众多人等,黛玉的视角就是我们读者的视角。
1.黛玉的视角看贾府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黛玉的视角看宝玉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3.别人视角看黛玉众人的视角: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王熙凤的视角: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既表现出王熙凤阿谀奉承的性格,又从侧面展现出黛玉之美)宝玉的视角: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众人眼中的不足之症,在宝玉心中是天仙、女神)小说是一门创造的艺术,作者就像一个魔法师,用文字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高考链接1.设题方式: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宏观上(1)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2)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3)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微观上(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答题模板(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2)○1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情节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着,推动着情节的发展○3人物上,(对比)突出人物的×××形象○4主题上,深化主题,增添艺术魅力。
四、小说鉴赏15级29班张中超《耕》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21页的贾平凹的《玻璃》2.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及《孔乙己》。
六:学生导学案导学案一、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