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的描述
氯吡格雷的描述氯吡格雷,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小药片呀!你可别小瞧了它,它在咱们的健康领域里那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呢。
咱就说,这身体啊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时候血管里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就好比道路上出现了一些障碍物。
而氯吡格雷呢,就像是个勤劳的“清道夫”,能帮着把这些障碍给清理掉,让血液能顺畅地流动。
你想想看,要是血管里堵了东西,那多吓人呀!这就好像家里的水管被堵住了,水都流不出来了,那家里还不得乱套呀!氯吡格雷就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呢。
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就像是给那些调皮捣蛋的血小板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它们别乱跑乱聚,乖乖地保持秩序。
这多重要啊,不然血小板们瞎捣乱,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吃这个药有没有啥要注意的呀?嘿,那当然有啦!就像你去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总得知道些规矩吧。
首先呢,得听医生的话,医生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别自己瞎捣鼓。
医生那可是专业的,他们知道怎么给你安排最合适。
还有啊,吃药期间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要是感觉有啥不对劲的,比如身上起疹子啦,或者觉得头晕乎乎的,那可得赶紧跟医生说呀!这就跟你走路似的,要是路上有个坑,你得赶紧绕过去或者找人来填上,可不能装作没看见就踩进去了呀。
而且呀,吃氯吡格雷的时候可别乱吃药。
有些药跟它一起吃可能就会出问题,就像两个合不来的人凑到一块,肯定会闹别扭呀。
所以呀,一定要把自己吃的药都跟医生交代清楚,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一起吃。
咱再说说这药的效果。
那可真是立竿见影呀!很多人吃了之后,身体的状况明显就改善了。
就好像原本昏暗的房间一下子打开了窗户,阳光照进来了,那感觉多好呀!总之呢,氯吡格雷是个好东西,但咱也得正确地使用它。
就像一把好刀,得在会用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咱可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药,得让它为咱的健康好好保驾护航。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和医生好好配合,让氯吡格雷成为我们健康的小卫士!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氯吡格雷说明书
氯吡格雷说明书一、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氯吡格雷商品名称:_____二、成分本品主要活性成份为硫酸氢氯吡格雷。
化学名称:S(+)-2-(2-氯苯基)-2-(4,5,6,7-四氢噻吩3,2-c 吡啶-5-基)乙酸甲酯硫酸氢盐三、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圆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四、适应症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1、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 35 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 7 天到小于 6 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非 ST 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 Q 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ST 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五、规格_____六、用法用量推荐剂量为每天 75mg,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非 ST 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以单次负荷量 300mg开始,然后以 75mg 每日 1 次连续服药(合用阿司匹林 75 325mg/日)。
2、 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应以负荷量 300mg 开始,然后以75mg 每日 1 次,合用阿司匹林,可合用或不合用溶栓剂。
对于有过近期心肌梗死、近期缺血性卒中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天 75mg。
七、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血肿等。
2、也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
3、少数患者可能会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4、还有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大量出血、呼吸困难、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八、禁忌1、对本品活性物质或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2、严重的肝脏损害患者禁用。
3、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患者禁用。
九、注意事项1、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
氯吡格雷临床用途
氯吡格雷临床用途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以下是对氯吡格雷临床应用的详细介绍:1. 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是一线抗血小板药物,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
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并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2.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3.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氯吡格雷可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和TIA的再发。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可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 外周动脉疾病:氯吡格雷可用于治疗或预防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等疾病。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外周动脉血流,减少疾病进展和风险。
5. 血管内血栓与静脉血栓栓塞:氯吡格雷可用于预防血管内血栓(如乙状结肠癌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栓塞(如长时间卧床的患者)等。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减少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6. 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氯吡格雷是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
它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预防进一步的心脑血管事件。
7. 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可用于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手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在心脑血管手术和介入操作后,氯吡格雷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8. 其他应用:氯吡格雷还可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可怕综合征(因创伤或手术导致的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高危患者,如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淋巴癌患者,氯吡格雷也可作为预防措施。
总之,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氯吡格雷长期服用,至少要知道这五点
氯吡格雷长期服用,至少要知道这五点提起来氯吡格雷,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它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被批准用于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血栓事件。
然而,是药三分毒,氯吡格雷也不例外,在治病的同时,也能“致命”。
因此,长期服用,至少要知道这五点。
一、用药时机依据氯吡格雷药物说明书,该药物一天服用一次,单次剂量为75毫克。
也就是说,氯吡格雷日剂量为75毫克。
服用时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以。
国内仿制药物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餐后服用氯吡格雷,可以增加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但并不影响药效的发挥。
因此,氯吡格雷服用时,要么餐前服用,要么餐后服用,只要固定服药时间即可。
服用过程中不建议随意更换服药时间。
二、漏服后如何处理?众所周知,氯吡格雷是一个前体药物,本身并没有活性。
需要在肝脏CYP2C19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该代谢产物的半衰期为30分钟。
因此,出现漏服后,牢记两个“12”。
如果发现漏服时间距离服药时间小于12小时,则建议马上补服一次,不影响下次服药时间和剂量。
而如果发现时间距离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就不建议补服,只需要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即可。
三、不良反应有哪些?研究表明,氯吡格雷长期服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最常见的有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瘀斑等。
如果怀疑自己有出血,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凝血相关的检查,如INR,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计数等。
四、能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正如前面所说,氯吡格雷需要经过肝脏CYP2C19的代谢后才能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
而奥美拉唑或艾司奥美拉唑是CYP2C19的抑制剂,会导致活性氯吡格雷代谢产物的浓度。
因此,不推荐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
但必须使用时,可以选用泮托拉唑或者雷贝拉唑。
五、停药时机使用氯吡格雷期间,切勿擅自停药。
因为过早停药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
如果不得不停用,建议尽早恢复用药。
临床氯吡格雷药物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药物监控
临床氯吡格雷药物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药物监控常规用药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成人常用剂量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二级预防,常用口服剂型为片剂,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具体剂量用法如下:◆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单次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 开始(合用阿司匹林75~325 mg/d),然后以75 mg 每日1 次连续服药。
因为服用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故推荐阿司匹林的每日维持剂量不应超过100 mg。
最佳疗程尚未正式确定。
◆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应以负荷量氯吡格雷开始,然后以75 mg 每日 1 次,合用阿司匹林,可合用或不合用溶栓剂。
在症状出现后应尽早开始联合治疗,并至少用药4 周。
◆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 小时之内漏服:患者应马上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若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 小时之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儿童常用剂量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近期心肌梗死、近期卒中或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成人常用剂量氯吡格雷用于近期心肌梗死、近期卒中或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二级预防,常用口服剂型为片剂,具体剂量用法如下:◆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推荐剂量为75 mg/d。
◆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 小时之内漏服:患者应马上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若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 小时之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儿童常用剂量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剂量调整肝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肝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
但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所以,这些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肾功能损害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所以,这些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使用说明书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使用说明书氯吡格雷(Clopidogrel)使用说明书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本使用说明书将为您提供关于氯吡格雷的详细信息,包括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和潜在的副作用。
在使用本药物之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
一、药物作用氯吡格雷属于一类称为ADP受体拮抗剂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断ADP对血小板的刺激作用,从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二、适应症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情况的预防:1.缺血性心脏病:对于患有稳定性冠心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氯吡格雷可用于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血栓形成。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心脏血管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氯吡格雷可以降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
3.出血性中风:对于已经发生过非出血性中风的患者,氯吡格雷有助于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
3.用法和剂量请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用法使用氯吡格雷。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口服一次氯吡格雷75毫克,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务必不要超过医生建议的剂量,也不要停止使用药物,除非经过医生的指导。
如果错过一次剂量,请尽快补充剂量,但不要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4.注意事项在服用氯吡格雷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 如果您需要进行手术或牙科手术,请提前告诉医生或牙医,因为氯吡格雷可能会影响止血能力。
- 如果您出现任何出血或瘀伤的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瘀伤,请立即告知医生。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或药师,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与氯吡格雷发生相互作用。
- 如果您怀孕、哺乳或计划怀孕,请在使用氯吡格雷之前告知医生。
- 氯吡格雷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良反应、头痛和乏力。
如果您遇到任何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
氯吡格雷机制
氯吡格雷机制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选择性、不可逆性的ADP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物。
它通过阻断ADP受体P2Y12的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预防血管内血小板凝块的形成,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氯吡格雷机制主要是通过与ADP受体P2Y12结合,阻断ADP 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然而,当血小板过度激活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ADP是一种在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释放ADP,并结合于ADP受体P2Y12上,从而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使更多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形成血栓。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与ADP受体P2Y12结合,阻断ADP对P2Y12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具体来说,氯吡格雷在肝脏内经细胞酯化酶产生活性代谢物(氯吡格雷酯化物),该代谢物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到达血小板,与P2Y12结合,阻断ADP对P2Y12的结合位点,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ADP受体P2Y12的激活是血小板凝集的关键步骤,所以氯吡格雷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一旦血管受损,血小板受到刺激,释放出ADP,与P2Y12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而氯吡格雷的作用就是阻断ADP与P2Y12的结合,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例如,氯吡格雷与血小板膜上的其他受体结合,如糖蛋白IIb/IIIa受体,从而阻止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同时,氯吡格雷还可以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血小板的收缩能力,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总之,氯吡格雷机制主要是通过与ADP受体P2Y12结合,阻断ADP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此外,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如阻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小板收缩能力。
氯吡格雷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1. 引言1.1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也被称为氯吡格雷。
它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ADP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同时也可用于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由于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氯吡格雷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生在治疗冠心病时常常会选择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抑制剂的首选药物之一。
氯吡格雷的广泛应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选择,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2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病变。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的活化,阻断血栓形成,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发作。
氯吡格雷还可以降低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梗、支架植入等情况下,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氯吡格雷,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这五点要注意,否则等于白吃
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这五点要注意,否则等于白吃提起双抗治疗,想必冠心病患者并不陌生。
双抗指的是两种抗血小板的药物,分别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通过拮抗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事件的发生。
然而,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治病,用的不好则可以致病。
关于氯吡格雷,长期使用过程中,这5点要注意。
一、避免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众所周知,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需要在CYP2C19的催化下,才能转化为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代谢产物。
而奥美拉唑不仅是CYP2C19的底物,还是该肝药酶的抑制剂。
这就使得氯吡格雷的转化过程受到抑制,不能有效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进而降低其药效。
如果不可避免同时服用时,可将奥美拉唑替换为泮托拉唑或者雷贝拉唑。
二、避免与瑞格列奈同时使用瑞格列奈在肝脏中需要经由CYP2C8的代谢后,方可排出体外。
而氯吡格雷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无活性羧酸衍生物可显著抑制CYP2C8的活性,导致瑞格列奈代谢过程受到抑制,从而使得其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
三、出现漏服怎么办如果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发现漏服,应当马上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且按照规定的服药时间服用下次剂量。
如果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小时后发现漏服,则可不用补服。
四、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用食物对氯吡格雷影响不大,餐前餐后都可以,关键是每天要固定一个服药时间,在规定时间长期服用。
五、服用多久后可以外科手术据研究,氯吡格雷一次治疗终止后,血小板抑制作用可以维持5天,因此,建议择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至少停用氯吡格雷5天。
氯吡格雷介绍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的商品名为波立维,口服剂波立维为粉红色,圆形,双凸,刻痕薄膜包衣片,一面刻有75,另一面刻有1171,含97.8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相当于75mg的氯吡格雷碱。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来自于CAPRIE临床试验。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药品名称通用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英文名:Clopidogrel Hydrogen Shlfate Tablets英文商品名:PLAVIX汉语拼音:Liusuanqinglubigelei pian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硫酸氢氯吡格雷编辑本段什么是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
CAPRIE:<研究显示,氯吡格雷组一级缺血事件(致命或非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其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率为每年5.32 %,而阿司匹林组为每年5.83%。
Zusman等依据现有临床治疗资料,推荐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防治中应用氯吡格雷以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但在2004 ACC年会女性CVD预防指南中没有特殊提到服用氯吡格雷预防女性CVD,仅提到在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而又具有禁忌证时将氯吡格雷作为替代药物应用。
编辑本段药理毒理药效学特性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ATC分类为:BO1AC/04。
氯吡格雷选择性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产生这种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
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
氯吡格雷的构效关系
尽管氯吡格雷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抗血小板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1 出血风险
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同时避免使用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4.2 肝脏功能损害
氯吡格雷的构效关系
1. 什么是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它属于ADP受体拮抗剂(ADP receptor antagonist),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ADP受体,阻断ADP介导的凝集功能,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氯吡格雷的构效关系
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
4.3 耐药性
部分患者可能对氯吡格雷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调整药物用量或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结论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药物的分子结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改进药物的抗血栓效果和减少副作用提供了基础。然而,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出血风险和肝脏功能变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氯吡格雷的构效关系,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3.1 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的治疗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氯吡格雷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氯吡格雷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梗死的风险。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新的血栓形成,从而保护心肌。
氯吡格雷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氯吡格雷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功能主治•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它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起到抗凝血和抗栓效果。
•氯吡格雷常用于以下情况:1.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2.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接受冠脉支架置入的患者,氯吡格雷是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之一。
它可以防止支架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3.防治间断性跛行:氯吡格雷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间断性跛行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预防缺血性中风:减少血栓堵塞脑部血管的风险,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5.其他适应症:氯吡格雷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支架术前和心脏搭桥手术等情况下,也有相应的应用。
副作用虽然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药物,但它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 出血:使用氯吡格雷可能会引起生理性抗血小板功能减退,增加出血的风险。
常见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 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后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且会在停药后消失。
- 胃肠道不适:一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可能会出现腹胀、胃灼热、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持续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耐受的。
- 皮疹和过敏反应:个别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 其他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后可能出现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事项•氯吡格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
•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使用氯吡格雷的情况。
氯吡格雷结构式
氯吡格雷结构式氯吡格雷的定义与历史什么是氯吡格雷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属于ADP受体拮抗剂(ADP receptor antagonist),常用于治疗一些心脑血管病。
氯吡格雷的发现历程氯吡格雷最早是由法国圣戈班制药公司(Sanofi)的研究人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现的。
他们发现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于是,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氯吡格雷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氯吡格雷的化学结构氯吡格雷的化学名称为(2S)-methyl 2-(2-chlorophenyl)-2-(6,7-dihydrothieno[3,2-c]pyridin-5(4H)-yl)acetate,其化学式为C16H16ClNO2S,分子量为321.82 g/mol。
氯吡格雷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P2Y12结合,从而通过抑制ADP信号传导,阻断磷酸化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钝化ADP受体P2Y12,阻断ADP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
临床上,氯吡格雷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它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氯吡格雷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冠心病的治疗:氯吡格雷可以预防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2.脑血管病的治疗:氯吡格雷在脑血管病(如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再发卒中的风险。
3.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的血栓形成,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注意事项在使用氯吡格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出血风险: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
氯吡格雷作用
氯吡格雷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作用于血小板上的腺苷二磷酸受体(ADP受体),抑制ADP与受体之间的结合。
这样一来,ADP不能激活血小板,血小板不能释放内源性凝血活性物质,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粘附,阻止了血栓的形成。
相比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具有作用速度快、可逆性强、副作用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上,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在这些疾病中,血管内的血小板容易聚集和粘附,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加重疾病病情。
通过使用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氯吡格雷也可以用于预防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和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此外,氯吡格雷还可以用于一些体外循环手术前后的抗血栓治疗,预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虽然氯吡格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特别是胃肠道出血。
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氯吡格雷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对于哺乳期妇女、严重出血和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氯吡格雷。
总之,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在使用氯吡格雷时,患者应注意剂量的准确使用,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就医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商,合理用药,对患者的疾病诊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盐酸氯吡格雷片的功能主治
盐酸氯吡格雷片的功能主治一、功能介绍盐酸氯吡格雷片是一种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
它属于抗血小板聚集剂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二、主要治疗功能盐酸氯吡格雷片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1.冠心病:盐酸氯吡格雷片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和进展,减少冠状动脉血管的闭塞,改善心肌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盐酸氯吡格雷片可以减轻病情,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并且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
3.脑血管病:盐酸氯吡格雷片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
4.外周动脉疾病:盐酸氯吡格雷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跛行和疼痛,促进患者的日常活动。
5.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盐酸氯吡格雷片可以减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再狭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使用方法盐酸氯吡格雷片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一般来说,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方法:1.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剂量会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口服75毫克的剂量,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2.用法:盐酸氯吡格雷片应该在饭后用水服用,避免空腹。
药物可以整片吞服或者咀嚼后吞服。
3.疗程:盐酸氯吡格雷片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具体的疗程时间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决定。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盐酸氯吡格雷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遵医嘱使用:使用盐酸氯吡格雷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用药物。
2.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盐酸氯吡格雷片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与盐酸氯吡格雷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出血风险:盐酸氯吡格雷片会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此使用期间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氯吡格雷副作用
氯吡格雷副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虽然它在减少血小板凝聚和预防形成血栓方面表现出色,但长期使用氯吡格雷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首先,氯吡格雷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一些病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后会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等。
这是由于氯吡格雷抑制了血小板聚集,阻碍了胃肠黏膜上的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导致胃酸分泌和粘膜蠕动的减少,从而引起胃肠道不适。
其次,氯吡格雷也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由于氯吡格雷的特性,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功能,可能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使患者出血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创伤性损伤,注意防止出血的发生,特别是出现不明原因的紫癜、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另外,氯吡格雷对肝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等,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此外,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期间应避免饮酒,避免使肝脏承受过重负荷。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可能对氯吡格雷过敏,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就医治疗。
最后,氯吡格雷还可能影响血液成分。
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进而影响止血功能。
此外,氯吡格雷还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等。
这些影响血液成分的副作用需要患者密切关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总而言之,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虽然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此外,患者在使用期间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氯吡格雷片机制
氯吡格雷片机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氯吡格雷片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是氯吡格雷,通过干扰血小板聚集的生物化学途径来发挥药效。
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在炎性环境中,血小板会通过释放ADP、TXA2和5-羟色胺等介质,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氯吡格雷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于血小板P2Y12受体上,阻断ADP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氯吡格雷片的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 保护心血管内皮功能:氯吡格雷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程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这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3. 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ADP的释放不仅可以促进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还会引起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氯吡格雷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 提高血流动力学: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血管健康。
氯吡格雷片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多种机制,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片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小板功能和不良反应,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段字数:44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氯吡格雷片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氯吡格雷片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比较强,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功能,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片的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治疗血栓形成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氯吡格雷治疗血栓形成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一种叫做氯吡格雷的药物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讨论氯吡格雷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药物。
一、适应症氯吡格雷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心肌梗死预防:对于患有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由冠状动脉成形术引起的心肌梗死的患者,氯吡格雷可以降低再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2. 血栓性中风预防:对于患有阻塞性动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氯吡格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意外。
3. 血栓性疾病治疗:对于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心脏病、心肌梗死),氯吡格雷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
二、使用说明在使用氯吡格雷之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种药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使用说明:1. 剂量和用法:氯吡格雷的剂量和用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口服75毫克的剂量。
请遵循医生的指示,并按时服用药物。
2. 注意事项:在使用氯吡格雷期间,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措施:当进行外科手术或牙科手术时,应事先告知医生正在使用氯吡格雷。
如果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停止服用药物来减少出血风险。
(2) 副作用:氯吡格雷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出血、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等。
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请立即就医。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氯吡格雷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4)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或减少氯吡格雷的效果。
3. 存储方法:氯吡格雷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请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总结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它的适应症包括心肌梗死预防、血栓性中风预防和血栓性疾病治疗。
使用时应遵循剂量和用法的要求,并注意相关注意事项。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21年9月30日 修订日期:2023年5月10日 2023年5月26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英文名称:Clopidogrel Bisulfate and Aspirin Tablets 汉语拼音:Lübigelei Asipilin Pian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片含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以氯吡格雷计)与阿司匹林100 mg 。
硫酸氢氯吡格雷化学名称:S(+)-2-(2-氯苯基)-2-(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5-基)乙酸甲酯硫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 16H 16ClNO 2S•H 2SO 4 分子量:419.90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 9H 8O 4 分子量:180.16辅料:硬脂酸、无水硅酸、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滑石粉、枸橼酸三乙酯、无水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生育酚、预胶化淀粉、氢化蓖麻油、蔗糖硬脂酸酯、二氧化钛、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混合物、巴西棕榈蜡、油墨。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白色薄膜衣片。
【适应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适用于已经同时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成人患者,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二级预防。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在以下情况时,用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转换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置入支架的患者。
●使用药物治疗且适于溶栓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规格】每片含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以氯吡格雷计)与阿司匹林100 mg。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一次。
服用时整片吞下,不要压碎或咀嚼片剂。
对于需要联合使用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100 mg治疗的患者,可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作为替代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Clopidogrel),属于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第二代AD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为无活性的药物前体,需经肝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化,其中约85%被酯化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肠道代谢,仅有约15%氯吡格雷被活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发挥其抗血小板药理作用。
主要机制:为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P2Y12的结合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火化后的氯吡格雷主要是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阻断其与ADP结合位点,从而持久的抑制继发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定义: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作为抗血小板制剂其疗效使大多数患者明显受益,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出现并发症,研究发现,不同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对氯吡格雷呈现低应答(Low responder)或无应答(Clopidogrel nonresponse)的现象称之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
目前学者们将临床上患者对氯吡格雷呈现不同应答状态的现象称之为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Clopidogrel Response Diversity,CRD)。
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定义:?CRD的相关因素: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糖尿病、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
脂溶性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和除泮托拉唑外的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竞争性抑制影响氯吡格雷活化、增加氯吡格雷应答和无应答几率。
CYP2C19酶作为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具有显著差异。
有研究指出,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与该酶活性密切相关。
不同研究对氯吡格雷翻一个多样性产生的机制看法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导致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C 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所谓基因多态性(polymorphism ),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编码的基因序列中,存在由一个或多个不连续等位基因(allele)发生突变。
这种多态性是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尤其是酶)生物活性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细胞色素P450 酶系中多种代谢酶具有基因多态性,CYP2C19为其中之一。
CYP2C19酶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中编码生成,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
CYP2C19基因序列位于人类第10号常染色体上,整个蛋白质分子由49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55933,其中全部顺序包括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序列已清楚,具有明显的分子多态性。
起初,CYP2C19酶被称为美芬妥英羟化酶,在对美芬妥英的羟化代谢研究中发现该酶存在遗传多态性,以美芬妥英作为探药,可以将CYP2C19分为两种基因表型,即强代谢型(exten sive metabolizer,EM ) 和弱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 ,P M )。
弱代谢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强代谢型又分为纯合子(wt/wt)和杂合子两型。
至今发现CYP2C19弱代谢型突变基因中最主要的突变2种,即表现为外显子5上的M1突变[第681位的碱基发生变异(G-A)]和表现为外显子4上的M2突变[第636位处的碱基发生变异(G -A )].目前已证实CYP2C19不仅仅参与S -美芬妥英的代谢,并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临床上大约2%药物都是它的底物,需经其催化代谢。
其主要的代谢作用是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同时还将一些前体药物活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活性分子。
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多个药物代谢酶参与了氯吡格雷的代谢,包括CYP2C19,CYP3A4,CYP3A5,CYP1A2,CYP2B6等,其中CYP2C19酶被认为是影响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酶。
2、糖尿病与氯吡格雷多样性P .FERRONI等人发现因2型糖尿病产生的机体糖脂代谢紊乱以及应激反应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状态等一系列异常改变,同时他们还发现血糖过高可导致血小板糖蛋白发生非酶性糖化作用从而使血小板的结构以及功能产生异常,而高血糖所致的氧化应激可诱导体内产生异前列烷,而后者对血小板有着强烈且持续的活化作用。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通常同时存在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增加及血小板功能改变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敏感度下降。
此外,ADP暴露增加、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小板膜结构改变、蛋白质糖基化的增加降低了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靶点也是可能的机制。
3、药物间相互作用:凡是与氯吡格雷拥有共同代谢酶的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干扰氯吡格雷的代谢过程,从而削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
有研究报道,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质子泵抑制剂等有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从而导致氯吡格雷低应答或无应答。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作为抗动脉硬化、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常用药物,在人体中需经代谢,主要经肝脏CYP3A 4、CYP2C9等药物代谢酶代谢形成水溶性衍生物,经肾脏排泄。
2)质子泵抑制剂(PPI)3)其他药物:CYP3A4酶的拮抗剂,如红霉素、胺碘酮、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会作用于CYP3A4酶,使其活性减弱,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活性,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造成氯吡格雷低应答或无应答。
CYP2C19酶的抑制剂,如丙磺舒、奥卡西平、莫达非尼、吲哚美辛、酮康唑、氟西汀、西咪替丁、氯霉素等,则会直接减弱CYP2C19酶的活性,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增加氯吡格雷低应答或无应答的发生。
4、其他因素1)吸烟:Bliden等研究发现,吸烟可增加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吸烟可诱导CYP1A2生成,加强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能力,增加氯吡格雷代谢产物,增强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氯吡格雷低应答或无应答。
但,烟草中含有的大量的有害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细胞、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远大于其可能存在的增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作用,其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尚无定论。
2)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或维持剂量不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氯吡格雷的标准给药方案为:术前(>6h)给予负荷剂量300mg,术后75m g/ d维持。
这种给药方式多见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但对于合并糖尿病、肥胖、冠状动脉弥漫病变患者或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导致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相对不足时,标准负荷剂量已不足以达到有效的抑制血小板作用,从而导致氯吡格雷低应答或者无应答的发生。
氯吡格雷的代谢途径:氯吡格雷吸收的大部分(85%)通过肝脏羧酸磷脂酶水解成无活性的羧酸代谢物(SR26334),剩下的15%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被转化成有活性的硫醇代谢产物。
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其本身为无活性的前体药物,原型药在小肠的吸收受到ABCB1 基因编码的质子泵P 糖蛋白调控,其中85%通过酯酶水解为无活性羧酸衍生物经肠道排出体外,15%进入血液循环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酶系作用下代谢为2 -氧-氯吡格雷,并进一步被氧化为有活性的氯吡格雷的硫醇衍生物(R—130964),其代谢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氯吡格雷的前体物由CYP1A2(约占36%)、CYP2B6(约占19%)、CYP2C19(约占45%)等代谢为无活性的2 -氧-氯吡格雷;第二阶段:2 -氧-氯吡格雷有CYP3A4(约占40%)、CYP2B6(约占33%)、CYP2C9(约占7%)、CYP2C19(约占20%)等代谢为有活性的硫醇衍生物(R—130964),其噻吩环被打开,形成一个羧基和一个巯基,巯基与ADP竞争结合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2 上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阻断ADP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促进cAMP 依赖舒血管磷酸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IIb/IIIa 受体结合继发的糖蛋白GPIIb/IIIa 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研究表明CYP2C19、CYP1A2 和CYP2B6 是第一步代谢主要同工酶,CYP2C19、CYP2C9、CYP2B6、和CYP3A4 是第二步主要同工酶,如前所述,CYP2C19 同工酶负责两个步骤代谢,而CYP3A4 本质上是第二步起作用。
体外已经分离出这种活性硫醇代谢物(R130964),它可迅速、不可逆地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在血浆中未检测到此种代谢物。
目前,国际上的几个大型的实验都相继证明了CYP2C19 基因上的某些多态位点,如:CYP2C19*2、CYP2C19*3 明显影响着氯吡格雷的代谢及疗效。
CYP2C19*2 是第5 外显子第681 位的碱基发生变异G>A,形成了一个异常的剪切位点,在转录时第 5 外显子的初始段丢失了一个40 碱基对(634-682bp)的片段,从而改变了mRNA 的阅读框架,在215 位氨基酸下游的第20 个氨基酸处提前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结果翻译成了一截短的含234 个氨基酸的酶蛋白,而丧失了催化活性。
CYP2C19*3 是第4 外显子第636 位处的碱基发生变异G>A,使第212 位原来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只有CYP2C19 前4个外显子编码氨基酸产物,最后形成了仅由211 个氨基酸组成的而没有活性的酶蛋白。
由此可见,携带CYP2C19*2 和(或)CYP2C19*3 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时,可引起氯吡格雷的疗效的降低,产生氯吡格雷抵抗,因此,国际上把CYP2C19*2、CYP2C19*3 称为失功能等位基因。
Sibbing 等研究1524 名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证实了CYP2C19*17 影响着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携带CYP2C19*17 变异的患者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出血事件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携带CYP2C19*17 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一方面可以增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增加疗效,另一方面携带者服用后会增加出血风险,故学者提议将CYP2C19*17 列为服用氯吡格雷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使用氯吡格雷前也进行CYP2C19*17 的检测。
多重迹象表明随访口服氯吡格雷患者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变异性和不足是对氯吡格雷反应可变性和无反应性的主要解释,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的变异性的水平可通过多重基因、环境和临床因素来解释。
此外,肠内糖蛋白转运和氯吡格雷的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在其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糖蛋白基因的多态性与不良缺血性事件之间的关系在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已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