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坏死的疾病。

目前,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已经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重要药物组合。

本文将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1488名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的残疾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还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3000名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胃肠道不适和皮疹等。

在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时,需要权衡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风险。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组合。

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作为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组合。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能有效的减少渗出液 ,避免蛛网膜出现粘连,缓解脑水肿现象;通过
脑脊 液置换操 作能准确 掌握患者 病情 ,为脱 水剂使 用和治疗 护理 等情
氯 吡格 雷治疗 急性脑 梗死 的临床疗效及抗 炎作用机 制
夏 瑞 琼
( 安化县人 民医院药剂科 ,湖南 益阳 4 1 3 5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氯吡 格 雷 治疗 急性 脑梗 死 的 临床 疗 效及抗 炎作 用机 制 。方 法 将我 院 收 治的 1 6 2 例 急 性脑梗 死 患 者随 机 分为 两 组 ,每 组 8 l 例 ,其 中对 照 组 采取 常规 对 症 治疗 ,观 察组 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 采取 氟吡 格 雷 治疗 ,比 较 两组 患者 的临床 疗 效及 治 疗 前后血 浆炎性 因子 的 水平 变化 。结果 观 察组 治疗 总有 效率 为 9 0 . 1 2 %,对 照 组 为 7 4 . 0 7 %,观 察组 明显 高于对 照 组 ,两 组比较 差 异 显著 ( ,< O . 0 1 ) ;两组 患 者 治疗 后 的 T N F — o 【 、h s - C R P 、I L - 6 均 较 治疗 前 有 明显 下 降 ( P< 0 . O 1 ) ,但观 察 组 降低 更为 明显 梗 死 疗 效显著 ,对 于患 者 的血 浆炎性 因子具 有 明显 的干 预作 用 ,值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 关键 词 】 氯吡格 雷 ;急性脑梗 死 ;抗 炎 中 图分类 号 :R 7 4 3 . 3 文献 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6 - 0 1 2 5 - 0 2 <0 . 0 1 ) 。结 论 氮吡格 雷 治疗 急性 脑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脑 积血 中,血小板 会释放缓 激素 、内皮素 等 活性物 质 ,这 些活性物质 会使患 者出现脑痉 挛 ,而且 因为 大量氧血 红 蛋 白的存在 ,会造 成脑血 管痉挛 长时间存在 ,长 时间脑血管痉 挛导致 患者脑 组织严重 缺血 引发脑梗死 ;患者蛛 网膜下腔 出血后 ,血 细胞 的 细胞碎 片会堵塞相 应 的通 道 ,是脑 内各处积 聚血液 和血凝 块 ,堵塞 了 患者蛛 网膜 ,影 响脑 脊液 循环和 吸收 ,而且 蛛网膜 下腔 积雪 会引起脑 膜 炎性反应和脑 水肿 ,最终 出现脑积水 】 。 在 治疗蛛 网膜下腔 出血 中 ,及时迅速 的清 理干净患 者蛛 网膜 下腔 积 血是治疗 成功 的关键 ,普 通的药物 治疗和开 颅手术无 法有效地 清除 积 血 ,因此对蛛 网膜下腔 出血的治疗 效果不 是很明显 。而脑脊 液置换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身心困扰。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凝治疗等。

当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盐酸法舒地尔和氯吡格雷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药物备受关注。

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扩血管、改善脑血流、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而氯吡格雷是一种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或残疾。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尽人意。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旨在深入了解盐酸法舒地尔和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打开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意义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盐酸法舒地尔和氯吡格雷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目前,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脑血流和保护脑细胞为主要目标。

依达拉奉(Ivabradine)是一种心脏频率调节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If电流从而降低窦房结自动节律性,从而能够降低心率。

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是一种抗血小板凝聚剂,可通过抑制ADP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相关研究,这种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依达拉奉可以通过降低心率来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从而降低心肌缺血。

心脏的缺血状态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依达拉奉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血压,减少心肌缺血,从而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硫酸氢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阻止脑梗死的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并减少脑组织的水肿。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从而有效地减少脑梗死损伤面积,提高梗死区脑功能的恢复。

依达拉奉还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

脑梗死后,周围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重脑损伤。

依达拉奉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具有多种临床效果,包括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脑损伤面积,保护脑细胞,从而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摘要】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设计,观察结果表明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所影响。

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

本研究结论指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依达拉奉、硫酸氢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影响因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缺血或出血而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据统计,脑梗死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手段是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但存在诸多局限性和不足。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能够在急性期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保护受损神经细胞,对急性脑梗死具有独特的优势。

而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活性,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再梗死风险。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1 . 2 治疗方法
其中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2 周的 4 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
说 明 依 达 拉 奉 与 氯 吡 格 雷 联 合 应 用 在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方 面 具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2 年6 月到 2 0 1 3 年6 月经头颅 C T 除外脑出血 , 注:与对照组 比较 P < 0 . 0 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 、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是 目前引起人类的第三大死因。 急性 脑梗死发病 时, 缺血 中心 区脑组织常发生不可逆损害 、 坏死 , 其中造成脑 缺 血、 脑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即氧 自由基损伤 , 因此抗氧 自由基损伤治疗保 护
【 中图分类号】R 7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2 0 1 5 )0 4 - 0 3 3 4 - 0 1
急性 脑梗死致死率较 高 ,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和生命 。由于大部分患者 就诊已超过溶栓时间窗 , 或者患者担心溶栓后导致致命性出血而拒绝溶栓 , 因此
不存 在显著性差异 ( 观察组有效率 为 8 6 .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8 3 . 3 %,P >O . 0 5 ) 。
而相 比于阿立 哌唑治疗 ,经 喹硫平治疗 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明显上升f P <0 . 0 5 ) 。 因此 , 本 次结果显示 , 阿立哌唑 的临床治疗功效 良好 , 且同时兼顾较高的安全有 效性 , 提升患者药物依从性 , 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抗 精神病药物。在此基础上 , 治 疗 周期更长、 样本数更加充足的临床治疗有待 于展 开 , 为老年精神分裂症的l 临床 治疗 提供更加精确 、科学性更强 的方案 。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血流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盐酸舒地尔是一种新型的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线粒体钙通道的开放,减少线粒体内钙的积累,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联合使用盐酸舒地尔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神经保护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盐酸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盐酸舒地尔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研究表明,盐酸舒地尔能够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脑梗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而氯吡格雷则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微血栓的形成,进而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少再灌注损伤。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神经保护的效果,加速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联合使用盐酸舒地尔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降低患者的再梗死率。

脑梗死后易出现再梗死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盐酸舒地尔通过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再梗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盐酸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治疗脑梗死时,由于药物的剂量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而通过联合使用盐酸舒地尔和氯吡格雷,可以减少单独使用某种药物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盐酸舒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特异 性 烯 醇 化 酶 ( S ) N E 和髓 鞘 碱性 蛋 白 ( P 水 MB )
2 1 临床疗 效 .
按 19 全 国第 四届脑 血管 病学 9 5年
术会议通过 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分标 准评定 。治 疗组 基 本 痊 愈 ( 能 缺损 评 分 减 少 功
平, 以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计学 差异 。
2 结 果
5 6
用 S S 0 0软件进行统 计分 P S1.
注: 与同组治疗前 比较 , P< .5 与对照组 治疗后 比较 , 00; P<
00 .5
23 不 良反应 .
3 讨 论
治疗 组有 上腹不适 1 皮疹 1 例、
例, 未发现颅 内出血等严重不 良反应 。
MB P是 髓 鞘 蛋 白 的 主 要 成 分 , 于 髓 鞘 浆 膜 位
血小 板减 少 症 ; 近期 有 过 大手 术 、 动 性 出血 ; 源 活 心
表 1 。
表 1 两 组 N E、 P 比较 (g  ̄ , S MB n / ai±s )
检 测
性、 腔隙性脑梗死 ; 凝血酶原低于正常 6 % ; 出血 0 有 倾 向; 使用肝 素、 华法令等抗凝药物 ; 严重心、 肾 肝、
[ 中图分类号 ] R 4 .3 7 3 3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10 -6 X(0 8 2 -0 60 0 22 6 20 )20 5 - 2
20 06年 3月 ~ 0 7 8 , 20 年 月 我们采用氯吡格雷 治疗脑梗死患者 3 O例 ,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神经元
指标
MBP
治疗组 ( = 0 n 3) 治疗前 治疗后

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何春;张建强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16)026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d 治疗,治疗组在入院1周内给予大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DS).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的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更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总页数】2页(P3465-3466)
【作者】何春;张建强
【作者单位】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J], 汲晶;李景春;龙海泳;杜文华
2.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J], 刘迪;郭宏伟;皇甫留杰;郑明;朱秋红
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J], 张长山
4.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J], 陈海锋
5.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J], 苏微微;饶世俊;潘丹;吴宝水;张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引言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缺血性损伤的一种病症,它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类型。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依达拉奉(clopidogrel)和联合氯吡格雷(aspirin)常被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

本文将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ADP受体,从而减少了ADP能够促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而氯吡格雷则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上的血栓素A2受体,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程度。

这两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血小板,能够有效预防和阻止血栓的形成。

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减少脑梗死患者的再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这是因为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可以协同作用,加速抗血栓形成的效果,从而降低血栓再形成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与单药治疗相比,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改善脑血流和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可以显著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少脑梗死患者的脑部损伤面积,降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的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一些患者可能对依达拉奉或氯吡格雷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韦宁【摘要】目的对氯吡格雷辅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5名,分成A、B组,A组43名对象为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药物医治;B组32名对象为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对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明显高于B组,对象头晕、昏阙、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产生比例小于B组.结论氯吡格雷辅助于急性脑梗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产生比例较低.【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08【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作者】韦宁【作者单位】530001,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二科【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1],本次研究对氯吡格雷辅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加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B组对象经全面检查都符合急性脑梗死标准。

A组治疗组43名对象,男性31名,女性12名,年龄年龄39~71岁;B组对照组32名对象,男性19名,女性13名,年龄41~67岁。

1.2 治疗方法 A组治疗组对象医治方法:行氯吡格雷药物医治。

一天75 mg,可以两到三天使用一次,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可根据对象病情和身体状况给予适当调整剂量。

两周为一个疗程,坚持服用三个疗程[2]。

B组对照组对象医治方法:行巴曲酶注射液医治。

采用静脉点滴方法,分三次注射,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初次使用量为10BU,剩下两次每次5 BU,注射时间为60 min左右,加220 ml生理盐水稀释使用。

疗程与A组治疗组患者相同[3]。

1.3 疗效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A、B组对象统计结果,应用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加以分析。

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不良反应发生率<5%;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0%~89%,不良反应发生率<10%;无效:患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下降甚至增加,病情无恢复。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容易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较多,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药物组合,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可以有效保护受梗死影响的脑组织,减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于其临床效果和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评估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研究背景的明确分析可以为后续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我们旨在验证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否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及预后,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我们还将研究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研究对于提高脑卒中治疗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入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

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来减少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死亡。

而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则是两种被广泛应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二者联合治疗能否对急性脑梗死有更好的效果呢?本文将对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进行探究。

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但都是抗血小板药物。

依达拉奉主要是通过阻抑血小板贴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因子来防止血栓形成,而氯吡格雷则是通过抑制特定的ADP受体来减少血小板聚集。

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血小板活性和抑制血栓的形成。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组的患者比单独用氯吡格雷组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二者联合起来能够对不同阶段的血栓形成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另一项Meta分析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复发性脑卒中和死亡风险。

这一研究的参与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包含了大量的样本数据,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总的来说,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抗血小板治疗,二者联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权衡使用该疗法的利弊。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早期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的疗效备受关注。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断ADP受体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TXA2,减少TXA2的合成,使血小板不易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

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

目前关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还不多见。

近期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单独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20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单药治疗,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单药治疗组,而且病情改善程度也更好。

联合治疗组的出血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且两种药物的合用并没有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并且可以加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情改善程度。

联合治疗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治疗策略,可在临床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和认知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医生们使用多种药物,其中包括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然而,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成果,旨在探讨这两种药物的优缺点、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首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脑梗死的症状和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再发。

然而,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略有不同。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而阿司匹林则通过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

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而阿司匹林适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患者。

二者的安全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氯吡格雷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且其抗血小板作用也较强,可能会引起出血并发症。

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出血时间等指标,以及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量下降、黑便、呕血等出血症状。

而阿司匹林也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可能会导致引起消化道出血和其他出血并发症。

因此,在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时,需要注意配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以缓解其消化不适等副作用。

最后,两者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也需要严格控制。

在剂量方面,氯吡格雷通常使用75mg/d,而阿司匹林则在75-325mg/d之间。

在使用方式方面,氯吡格雷一般在脑梗死发作后24小时内开始使用,而阿司匹林则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使用。

总之,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药物,但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以及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状态和出血风险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和康复。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八期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自然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除非患者有禁忌证,缺血性脑卒中后都应该积极接受抗血栓治疗。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一般用于脑卒中早期,但由于该药作用较小,需长期服用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且阻断血小板激活途径单一,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作用[1]。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显得十分必要。

我院自近年来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经CT 及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血液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过敏体质患者。

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46~83岁,平均64.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6h,平均11.2h;对照组75例患者中男47例,女28例;年龄48~81岁,平均6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9h,平均10.6h;2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休息、饮食、供氧、激素治疗等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60~325mg/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使用;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泰嘉,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542,25mg/片)75mg/d 。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严梓乐(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佛山 528100)【摘要】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中断引起的局部缺血缺氧,严重时会引起半身不遂、失语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已经非常丰富,其中,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

依达拉奉是一种溶栓药物,可以将血管内的血栓清除,恢复血流通畅。

自2005年上市以来,依达拉奉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硫酸氢氯吡格雷则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可以防止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从而防止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首先,依达拉奉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残疾率,缩短住院时间。

研究表明,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在后续12个月内的神经功能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要好。

同时,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减少血管炎症和血管通透性,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免受伤害。

通过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更好的防止和治疗脑梗死。

其次,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但由于依达拉奉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尤其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

而研究数据也表明,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的患者相似,而住院期间死亡率略有下降。

总体上来说,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显的不 良反应。结 论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 安全性较好, 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 缺血缺 氧和缺 损神 经功能 , 用机制 与抑制 作
血 管内斑块的局部炎症反应。 有抗炎作用有关。 具
关 键词 : 氯毗格雷;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中囝分类号 : 9 9 4 文献标识 码: 文章编号 :0 6 7 5 2 1 ) 4 130 R6. B 1 0 — 6 (0 2 0 . 1 . 3 0 2
参考文献
[] 1 耿温琦 . 下颌 阻生智 齿 [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 社, 9 2 57 M] 人 1 9 , -,
1 9 1 2. 8 —9
[] cute sa . eo u e n typrd i ln r h 2 S h l gnS Us fi pmfna dmeh l ens o ef e z Mo b o ot
的临床有效率 明显高 于 对照 组 ( =6 4 , .0 P<0 0 ) 见表 .5 (
衰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 组 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格雷能降低 急性脑梗 死患者 血清炎症 因子 h- R sC P和 T - NFa
n %) ( 无效 总有效率
水平, 轻动脉炎症反应 , 制 动脉粥样 硬化 的形成 和进 展。 减 抑 本 研 究 结 果 发 现观 察 组 患者 治 疗 2周 后 血 浆 h C P I 一  ̄ R 、L 6和
海峡 药学
21 0 2年
第2 4卷 第 4期
与 同组治疗前 比较 , P<O 0 , P<0 0 ; .5 一 .1 与对照组 治疗后 比较, P<o 0 .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 比较 .
2。 )

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

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

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郑丽芳;潘春联;梅元武【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19【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

方法入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后者又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单盲分为A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B组(阿司匹林),观察疗程1 w,所有患者测定入院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 PS)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1 w后复查hs-CRP和PS。

观察各组hs-CRP和PS的初始状态及变化情况。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和PS较TIA患者有明显升高(P<0.001)。

急性脑梗死A组和B组hs-CRP和PS在初始状态没有显著差异(P>0.05),1w后 A组比 B组hs-CRP和Ps显著降低( P<0.001)。

结论急性脑梗死存在明显的炎症过程。

氯吡格雷可以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总页数】3页(P5384-5386)【作者】郑丽芳;潘春联;梅元武【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 43008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 43008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相关文献】1.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刘彤;王景涛;郭艳丽;赵然;殷文晗;卢宏2.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J], 赖志良3.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J],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刘仲秋5.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的分析 [J], 郁金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发表时间:2013-04-28T11:21:35.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利群刘树佳陈芳瑾[导读] 由此可见,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陈利群刘树佳陈芳瑾(东莞市道滘医院药剂科 523176)【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组(氯吡格雷组)各26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抗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93.31%明显优于常规组73.07%(P<0.05);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及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而氯吡格雷组降低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出院(P>0.05)。

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抗炎机制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81-02 急性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之一,且发病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本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

由于本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经积极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往往也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虽然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治疗本病的治疗手段也较多,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且临床有多种治疗本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各不相同。

本研究对我院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就诊,时间在2011年1月-2012年3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按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且经头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

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组(氯吡格雷组)各26例。

其中,常规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3—72岁,平均(53.9±8.2)岁;发病时间为6-22小时,平均(1
2.7±
3.8)小时;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氯吡格雷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
4.3±7.8)岁;发病时间为7-24小时,平均(13.1±4.2)小时;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10例。

两组患者个基础因素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予甘露醇125ml日一次静点、阿司匹林0.1日一次口服、疏血通4ml入250ml生理盐水日一次静点治疗。

氯吡格雷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14天。

同时两组患者均予常规降压降糖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90%为临床痊愈;46%-90%为显效,18%-45%为有效,<17%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率、现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3.2 炎性因子检测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hs-CPR、IL-6及IL-8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

1.3.3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组中,临床治愈患者8例,显效患者5例,有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7
3.07%;氯吡格雷组中,临床治愈患者15例,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93.31%。

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
组别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常规组
(n=26) 8(30.77%) 5(19.23%) 6(23.07%) 7(26.93%) 73.07% 氯吡格雷
组(n=26) 15(57.69%) 7(26.93%) 2(7.69%) 2(7.69%) 93.31% 2.2 炎性因子检测对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PR、IL-6及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而氯吡格雷组降低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炎性因子检测对比
组别 hs-CPR(mg/l) IL-6(ug/l) IL-8(pg/m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
(n=26) 10.98±3.84 8.67±3.29 15.76±4.06 12.36±3.21 166.41±38.33 127.66±21.94 氯吡格雷
组(n=26 ) 11.25±4.21 5.23±2.86 16.02±3.78 7.59±2.66 167.39±40.28 96.51±22.36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所有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患者4例,均为出血症状。

其中常规组3例患者(1例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氯吡格雷组4例患者(2例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

两组比较未见出院(P>0.05)。

见表3,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
常规组(n=26) 1(3.85%) 2(7.69%)
氯吡格雷组(n=26) 2(7.69%) 2(7.69%)
3 讨论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已较为深入,目前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有局部炎症性反应的参与[1]。

其主要的炎症性因子为hs-CPR、IL-6及IL-8三种。

其中hs-CPR是一种机体应激反应时所产生的炎症性因子,其可以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产生,同时该因子有着破坏纤溶系统,促血栓形成的作用。

IL-6则是由多种细胞所产生炎症因子前体,其可间接的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所引起炎症性病理损伤的范围与程度[2]。

IL-8同样也是体内的早期炎症性因子之一,其可以促使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向颅内缺血部位转移,使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并且可以推动脑组织缺血区的白细胞浸润及细胞黏附[3]。

以上三种炎性因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相互作用,协同促使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诱导出多种炎症反应。

氯吡格雷为新型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本要是非竞争性的ADP抑制剂,可通过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

同时有研究发现,本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hs-CRP和TNF-α水平,起到降低动脉的炎症反应的作用[5]。

本研究显示,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93.31%明显优于常规组73.07%(P<0.05);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及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而氯吡格雷组降低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出院(P>0.05)。

由此可见,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1] 元小冬,侯秋霞,吴寿岭等.炎症细胞因子改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11(3):185-186.
[2] 刘尊敬,杨期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3):326-329.
[3] 李强.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8、IL-6及MMP-9水平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5):445-448.
[4] 徐德恩,罗蔚锋,吴青等.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80-82.
[5] 张永香.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TNF-α的干预作用[J].中外医疗,2006,29(21):18-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