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分类(二)
鸟类的分类
实验目的
• 了解鸟类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认 识本地常见种类以及有重要经济价 值的鸟类,掌握鸟类分类方法,学 习使用检索表。
实验内容
• 常用鸟体测量术语、分类有关术 语、分类检索
实验材料和用具
• 有关鸟体测量术语、分类有关术 语,分类检索
分 类 鉴 定 特 征
羽干
夜鹰目
雨燕目
雀形目
云雀
百灵
乌鸦
伯劳
喜鹊
作业
• 根据所观察的标本,总结突胸总目中 重要目的简要特征
The end!
隼形目
鴞形目
鴞形目
鴞形目Biblioteka 鸡形目(白腹锦鸡)白腹锦鸡
白冠长尾雉
红腹锦鸡
褐马鸡
大鸨
雉鸡
原鸡
白颈长尾雉
白鹇
黑鹇
鹌鹑
黑鹧鸪
雷 鸟 藏马鸡
黑长尾雉
血雉
红腹角雉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孔雀雉
鹫珠鸡
孔雀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佛法僧目
啄木鸟目
北美扑动鴷
2. 今鸟亚纲: 除少数已绝灭的化石种类外,包 括现存的所有鸟类。和古鸟亚纲主要的区别 是无齿,前肢无爪,多具有尾综骨。
现存种类可分为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复原的始祖鸟
平胸总目
平胸总目
食火鸡
野火鸡
企鹅总目
王企鹅
突胸总目
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翼和龙骨突起 发达,正羽形成羽片,具有充气性骨,善 飞行。有尾综骨。分布遍及全球,与人类 关系密切。
孵化后雏鸟,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早成 雏和晚成雏两类。 1. 早成雏:出壳后即已充分发育,羽毛丰满, 腿脚直立,能随亲鸟自行觅食,如鸵鸟、 鸡等。 2. 晚成雏:出壳后,身体裸露无羽,眼未睁 开,需留巢由亲鸟喂育一段时间才能独立 活动,如鸽等多数鸟类。
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
脊椎动物
常见动物
动物分类
依据:有无脊椎骨 无脊椎动物
这里有草履虫、大鲵、黄牛、蜜蜂四种动物,它
们代表的字母分别是:__P____S____R____Q_____
动物
脊椎动物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青 蛙 胎生
猫
卵生
无脊椎动物 蜜蜂
没有翅 龟
有翅 麻雀
请同学们把它转化成文字二歧检索
1a无脊椎动物-----------------------蜜蜂 1b脊椎动物--------------------------2 2a变温动物--------------------------青蛙 2b恒温动物--------------------------3 3a胎生--------------------------------猫 3b卵生--------------------------------4 4a没有翅-----------------------------龟 4b有翅--------------------------------麻雀
爬行类
成体生活
在陆上4a
两栖类
生活在水
中,鳃4b
鱼类
脊椎动物检索表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后-面--注--明--下--一--项-将--要--寻--查--的哺数乳字类 号码
2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继--续---寻--查--------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鸟类
鸟类的分类和特征
对环境的适应性
鸟类具有多种生态角色,如捕食者、植食者、腐食者等,适应着不同的环 境。
鸟类具有高度的迁徙性,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适应着不同的气候 和环境。
鸟类具有独特的呼吸系统,能够适应高海拔、低氧等极端环境。
鸟类具有多样化的繁殖行为,如筑巢、产卵、孵化等,适应着不同的生态 环境。
迁徙行为
定义:鸟类因繁殖、觅食、 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的 长距离有规律的移动行为
0 4
鸟类的特征
第二章
羽毛
羽毛是鸟类特 有的特征,具 有保暖、飞翔 等功能。
鸟类的羽毛颜 色、质地和形 状各异,是区 分不同种类的 重要依据之一。
鸟类的羽毛可 以定期更换, 新长出的羽毛 更加鲜艳亮丽。
羽毛的形状和 排列对于鸟类 的生存和繁殖 具有重要意义。
0
0
0
0
1
2
3
4
喙和脚
喙的形状:因鸟类食性不 同而有所差异,如鹰的喙 呈钩状,适合捕食猎物; 鸽子的喙扁平,适合啄食
鸟类的生态角色
第三章
食物链中的位置
鸟类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多种角 色,包括捕食者、被捕食者和 竞争者。
鸟类可以捕食昆虫、鱼类、小 型哺乳动物等,同时也会成为 其他动物的猎物。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如控制害虫数量、传 播种子等。
不同种类的鸟类在食物链中的 位置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它 们的生态习性和食性。
03
攀禽:具有攀爬能力,如鹦鹉、啄 木鸟等。
0 4 猛禽: 以捕食小型动物 为生,如鹰、 隼等。
05
鸣禽:善于鸣叫,如雀、莺等。
按照鸟类体型分类
巨型鸟类:如鸵鸟、鸸鹋等,体 型巨大,善于奔跑,是现存最大 的鸟类之一。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书籍目录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使用说明Ⅰ.潜鸟目1.潜鸟科Ⅱ.目1.科Ⅲ.鹱形目1.信天翁科2.鹱科3.海燕科Ⅳ.鹈形目1.鹲科2.鹈鹕科3.鲣鸟科4.鸬鹚科5.军舰鸟科Ⅴ.鹳形目1.鹭科2.鹳科3.鹮科Ⅵ.红鹳目1.红鹳科Ⅶ.雁形目1.鸭科Ⅷ.隼形目1.鹗科2.鹰科3.隼科Ⅸ.鸡形目1.松鸡科2.雉科ⅹ.鹤形目1.三趾鹑科2.鹤科3.秧鸡科4.鸨科Ⅺ.鸻形目1.水雉科2.彩鹬科3.蛎鹬科4.鹏嘴鹬科5.反嘴鹬科6.石鸻科7.燕鸻科8.鸻科9.鹬科10.贼鸥科11.鸥科12.燕鸥科13.剪嘴鸥科14.海雀科Ⅻ.沙鸡目1.沙鸡科ⅹⅢ.鸽形目1.鸠鸽科ⅹⅣ.鹦形目1.鹦鹉科ⅹⅤ.鹃形目1.杜鹃科ⅹⅥ.鹗形目1.草鹗科2.鸱鹗科ⅹⅦ.夜鹰目1.蛙口夜鹰科2.夜鹰科ⅹⅧ.雨燕目1.雨燕科2.凤头雨燕科ⅹⅨ.咬鹃目1.咬鹃科ⅹⅹ.佛法僧目1.翠鸟科2.蜂虎科3.佛法僧科ⅹⅹⅠ.戴胜目1.戴胜科ⅹⅹⅡ.犀鸟目1.犀鸟科ⅹⅹⅢ.?形目1.拟?科2.响蜜?科3.啄木鸟科ⅹⅹⅣ.雀形目1.阔嘴鸟科2.八色鸫科3.百灵科4.燕科5.鹡鸽科6.山椒鸟科7.鹎科8.雀鹎科9.叶鹎科10.和平鸟科11.太平鸟科12.伯劳科13.盔鹏科14.黄鹂科15.卷尾科16.椋鸟科17.燕鹏科18.鸦科19.河乌科20.鹪鹩科21.岩鹨科22.鸫科23.鹅科24.扇尾鹅科25.王鹅科26.画眉科27.鸦雀科28.扇尾莺科29.莺科30.戴菊科31.绣眼鸟科32.攀雀科33.长尾山雀科34.山雀科35.鸸科36.旋壁雀科37.旋木雀科38.啄花鸟科39.花蜜鸟科40.雀科41.织雀科42.梅花雀科43.燕雀科44.鸦科主要参考附录Ⅰ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简介附录Ⅱ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附录Ⅲ学名索引附录Ⅳ英文名索引附录Ⅴ中文名索引.草鹗科 2.鸱鹗科ⅹⅦ.夜鹰目1.蛙口夜鹰科2.夜鹰科ⅹⅧ.雨燕目1.雨燕科2.凤头雨燕科ⅹⅨ.咬鹃目1.咬鹃科ⅹⅹ.佛法僧目1.翠鸟科2.蜂虎科3.佛法僧科ⅹⅹⅠ.戴胜目1.戴胜科ⅹⅹⅡ.犀鸟目1.犀鸟科ⅹⅹⅢ.?形目1.拟?科2.响蜜?科3.啄木鸟科ⅹⅹⅣ.雀形目1.阔嘴鸟科2.八色鸫科3.百灵科4.燕科5.鹡鸽科6.山椒鸟科7.鹎科8.雀鹎科9.叶鹎科10.和平鸟科11.太平鸟科12.伯劳科13.盔鹏科14.黄鹂科15.卷尾科16.椋鸟科17.燕鹏科18.鸦科19.河乌科20.鹪鹩科21.岩鹨科22.鸫科23.鹅科24.扇尾鹅科25.王鹅科26.画眉科27.鸦雀科28.扇尾莺科29.莺科30.戴菊科31.绣眼鸟科32.攀雀科33.长尾山雀科34.山雀科35.鸸科36.旋壁雀科37.旋木雀科38.啄花鸟科39.花蜜鸟科40.雀科41.织雀科42.梅花雀科43.燕雀科44.鸦科主要参考附录Ⅰ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简介附录Ⅱ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附录Ⅲ学名索引附录Ⅳ英文名索引附录Ⅴ中文名索引显示全部信息。
鸟纲
鸟纲(适应陆生飞翔的陆生动物)一.名词解释1.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而且与宽大的骨盘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2.叉骨:左右锁骨和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具弹性,避免左右肩带碰撞。
3.龙骨突: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故称为龙骨突。
4.气囊:气囊是一种在柔性地橡胶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或水介质;利用空气地可压缩性和水的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
鸟类具有9个气囊。
5.开放式盆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6.腔上囊: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
在幼体发达,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能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B细胞。
7.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鸟类具有轻,细然而坚固的骨骼,多为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二.恒温动物的特点1.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温度调节能力。
2.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3.恒温动物基础代谢率6倍于变温动物。
三.鸟类的原始性特征1.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锥相关节;4.后肢的踵关节位于两列跗骨之间,形成跗间关节;5.卵生的羊膜卵,盘状卵裂,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6.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四.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恒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
2.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五.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2.前肢特化成翼;3.骨骼轻、多愈合,为气质骨,以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附着;4.具独特的气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双重呼吸;5.无牙齿、无膀胱、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六.鸟纲适应于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1.体型: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爱鸟护鸟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资源,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分类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鸟的分类①根据鸟的栖息环境大概分为:湿地鸟类、林灌鸟类、山地鸟类、城镇鸟类、农田草地鸟类、高原荒漠鸟类等。
②按照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游禽。
大多在水上生活。
脚短,趾间有蹼,步行笨拙,善于游泳潜水。
嘴一般阔而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
鸬鹚、雁、鸭、鸥、鸊鹈为其代表种类。
涉禽。
一般在浅水、沼泽地带生活。
腿和脚趾很长,适应涉水行走。
嘴长,颈长。
鹭、鹤为其代表种类。
陆禽。
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鸟类。
多在地上活动,主要从地面上啄取食物。
雉鸡、灰胸竹鸡、斑鸠为主要代表。
猛禽。
肉食性鸟,性凶猛。
鹰。
攀禽。
脚趾多两前、两后,适合在树上攀缘活动。
有专吃树皮内害虫的啄木鸟。
有消灭害虫的能手的杜鹃。
还有捕鱼高手翠鸟等。
鸣禽。
种类最多,几乎占了现生鸟类的一半以上。
个体较小。
鸣管发达,善于鸣叫。
麻雀、喜鹊、山雀等属于鸣禽。
③按照鸟类的居留类型主要分为:留鸟、候鸟、迷鸟。
留鸟:在当地全年出现并有繁殖行为。
漂鸟:非繁殖期间随食物因素在当地小范围游荡。
候鸟: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
迷鸟:由于大风或其它意外原因偶然出现在其分布区以外的地方的鸟。
鸟类的知识1、凌波仙子———游禽游禽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取食物,却拙于行走。
我省有70多种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等江汉湖群,为冬候鸟,著名的“洪湖野鸭和大雁”就属于这一类群。
2、湿地之神———涉禽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
涉禽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
我省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我省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
鸟类的特征和分类
特点:鸟类通常具有 锐利的爪子和强壮的 脚部肌肉,用于抓住 树枝和在地面上行走。
功能:鸟类的脚爪对 于它们在树上栖息、 觅食和攀爬非常重要, 有些鸟类甚至可以通 过脚爪来辅助飞行。
演化:鸟类是从爬行动 物演化而来的,它们的 脚爪逐渐演化成了适应 飞翔和栖息的形态。
分类:不同种类的 鸟类具有不同形态 的脚爪,可以用于 分类和鉴别。
喙的形状和功能与鸟类的食性密切相关,例如猛禽的喙强大而尖锐,适合 捕食猎物;鹦鹉的喙强壮且弯曲,适合啃食种子和果实。
鸟类的喙还可以用于梳理羽毛、捕捉猎物、建造巢穴等多种功能。
不同种类的鸟类具有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喙,这是它们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 重要特征之一。
鸟类的翅膀通常比较轻薄,适合飞翔 翅膀的形状和大小因鸟类不同而异,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鸟类的翅膀可以用于飞行、捕食、保持平衡等多种功能 翅膀的羽毛也是鸟类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同鸟类的羽毛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都有所不同
鸟类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鸟蛋大小和颜色因鸟类种类而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鸟蛋通常由雌鸟孵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鸟类有多种生殖方式,卵生是最常 见的
鸟类的分类
定义:猛禽类是指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的鸟类 特征:通常具有尖锐的喙和爪,以及强健的翅膀和视力 分类:包括鹰、隼、秃鹫、鹳等
作用:猛禽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其他小型动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特征:适应在浅水中捕食,如鹭类、鹳类等 分类:包括鹳形目、鹤形目和鸻形目等 常见种类:白鹭、灰鹤、黑鹳等 生态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特征:适应水生 环境,脚蹼发达, 善于游泳
常见种类:鸭子、 天鹅、海鸥等
分布范围:全球 水域
鸟的分类
黄脚三趾鹑
林三趾鹑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特征 中小型涉禽,足长、尾短、翼尖; 喙长短不一,中趾最长,后趾小或消 失。早成鸟。 分布 世界广泛分布。 分类 12科57属215种。我国9科31属 77种。 代表动物 如鸻科的凤头麦鸡;鹬科的 扇尾沙锥;燕鸻科的普通燕鸻。
扇尾沙锥
普通燕鸻
在开阔的草原或沙地)。
秧鸡科(Rallidae)
• 特征 为中型涉禽。喙短而 强。跗跖长,四趾皆存在, 后趾与前趾同在一平面上, 趾间无蹼或具瓣蹼.
• 分类 33属133种,我国11 属19种。 • 代表动物 骨顶鸡,黑水鸡
黑 水 鸡
骨 顶 鸡
三趾鹑科 (Turuiciformes)
特征 三趾鹑体型和习性似 鹌鹑,多数缺少后趾,只 有三个前趾。三趾鹑与大 多数鸟类不同,为一雌多 雄制,雌鸟体型较大,羽 色较鲜艳,向雄鸟求偶, 而雄鸟负责孵卵。 分类 2属16种,我国1属3 种。 代表动物 我国有1属3种 (右图),广布于旧大陆 温带地区, 。 棕三趾鹑(
金腰燕
家燕
黄鹂科(Oriolidae)
• 特征 为树栖鸟类。体 型中等,嘴与头等长, 嘴峰稍向下曲,嘴须 细短。跗跖短,爪长 而曲。 • 代表动物 黑枕黄鹂
黑枕黄鹂
鸦科(Corvidae)
• 特征 本科鸟类为雀形目中体型最大者,嘴 形强壮,嘴缘光滑,没有显著缺刻。鼻孔 被羽所遮盖。脚强大,大多在地面上取食, 多数具群栖性。 • 代表动物 喜鹊,秃鼻乌鸦,白颈鸦,大嘴 乌鸦
代表动物 如大绯胸鹦鹉、虎皮鹦鹉等
鹦形目代表动物
大绯胸鹦鹉
虎皮鹦鹉
鹃形目(Cuculiformes)*
特征 森林鸟类,攀禽。体形稍长,对趾型(2、3趾 向前,1、4趾向后);尾长,翅尖长,善飞,多数 有巢寄生现象(将卵产于其他鸟巢内,受义亲抚 育)。晚成鸟,喜食毛虫,是森林益鸟。 分布 世界广泛分布。 分类 2科34属159种。中国1科8属20种。 代表动物 如大杜鹃(布谷鸟)、四声杜鹃等。
实验十二 鸟类的分类
• 39、白脸鹡鸰 :脸白色,尾羽长,飞行时 呈波浪式,着地时尾不停地上下摆动。 (雀形目) n40、鹊鸲:俗称“进鸟”、 “真鸟仔”、“粪坑鸟”,背部黑色、翅 缘白色,尾羽上黑下白,腹下白色,常在 6 • "作业:复习野外常见鸟类..."
• 21、戴胜:足并趾型,头部有扇状冠羽,故俗 称“鸡冠鸟”。(佛法僧目) • 22、原鸡:俗称“茶花鸡”,是家鸡的祖先, 形似家鸡,雄性有距。(鸡形目) • 23、黄腹角雉:雄性腹部羽毛黄色,头部两侧 各有一支肉质角,喉部下方有一块围领状的肉 片称为肉裾。系我国特产珍离,最早发现于福 建武夷山挂墩,故也称“挂墩角鸡”。(鸡形 目) • 24、环颈雉:俗称野鸡,雄性颈部有白色环纹, 尾羽长,有距。(鸡形目)
• 30、画眉:有好多种,其共同特征是眼周及眼 后有白线纹,具靴状鳞。(雀形目) • 31、乌鸫:俗称“乌鴶”,古称“百舌”。全 身羽毛黑色,喙黄色,具靴状鳞。(雀形目) • 32、白颈乌鸦:除颈部有白色环纹外,全身羽 毛黑色,喙及脚均黑色。(雀形目) • 33、喜鹊:俗称“客鸟”,肩部翼倒及腹部白 色,其余各部羽毛黑色,尾羽长,具靴状鳞。 (雀形目) • 34、家燕:喉部红褐色,腹部白色,尾叉状。 (雀形目)
• 35、黑枕黄鹂:俗称“黄莺”、“金衣公子”。 枕部黑色,背腹黄色,具靴状鳞。(雀形目) • 36、棕背伯劳:背部棕色,腹部灰白,脸颊及 尾羽黑色。(雀形目) • 37、白腰文鸟:俗称“算命鸟”。腰部白色, 尾尖,尾羽黑色,喙锥状,体形小。(雀形目) • 38、麻雀:全身羽毛麻色,头顶棕红,喉及胸 有黑斑块。(雀形目)
• 25、白鹇:俗称“银鸡”。背部羽毛银白色镶以黑 边,雄性有距(鸡形目) • 26、鹧鸪:胸腹和背部密布近圆形的白斑,雄性有 距。(鸡形目) • 27、家鸽:喙短呈锥状,鼻孔附近有蜡膜。(鸽形 目) • 28、珠颈斑鸠:俗称“鸪锥”、“加锥”。形似家 鸽,但其颈后方有白色珠状斑(鸽形目) • 29、八哥:即椋鸟,俗称“华北”、“加令”。头 顶前方有冠羽,翅两侧各有一块白斑,展翅时状如 “八”字,故名“八哥”。跗跖部后方具靴状鳞。 (雀形目)
C2鸟类知识简介
2021.09.06
鸟的分类学地位
•鸟纲,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表被羽,体温恒定且高,可达 40℃。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 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 的气囊。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 中国有1400多种。
鸟卵孵化
• 鸟类的本能,是在自己破壳后,第一眼看到的,视为自己的母亲, 终身无条件信任甚至追随,哪怕第一眼看到的是个并非自己同类 的人类也不会改变。(印随行为)
• 人工养育出壳初期的雏鸟相当困难,这时的雏鸟既需要保温又要 喂给易于消化的高蛋白食物,一般只能喂养已经睁眼、长出羽芽 的雏鸟。
常见的观赏鸟品种
开始着手准备饲养你的鸟宝宝吧!
• 确定你想养的鸟 • 自主学习鸟类饲养知识 • 开始准备鸟笼、饲料等···
适合家养的鸟类
• 文鸟 这种鸟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强健,非常容易 饲养。文鸟的食物多是带壳的谷物,不过要 注意,文鸟非常喜欢洗澡,要给它提供充足 的清水。
适合家养的鸟类
• 虎皮鹦鹉 这种鹦鹉也是常见的,便宜而且适合家养。 虎皮鹦鹉有很多种类和颜色,常见的有黄色 和波纹型。虎皮鹦鹉是比较吵的,喜欢安静 的不要养。
内壳膜 外壳膜
卵壳
卵壳
外
卵壳膜(2层,气室)
卵白
内 系带
卵细胞 卵黄膜 卵黄 胚盘
• 双黄蛋是由于两个卵细胞同时成熟并一起脱离滤泡被纳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各部 依次被蛋白、壳膜和蛋壳等物质包裹而形成的。和人类异卵双胞胎的形成的过程 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而双黄蛋中的卵细胞并没有受精,因此也不能孵化成 小鸡。 必须受精后的卵才能发育成小鸡。
鸟类的六大分类
鸟类的六大分类鸟类的六大分类是:鸣禽、陆禽、攀禽、游禽、涉禽、猛禽。
1.鸣禽鸣禽,顾名思义,是很善于鸣叫的鸟类。
鸣禽的体型普遍都不算太大,大部分都属于雀形目,包含大约现生5000种鸟类。
鸣禽的发声器官比较发达且多样化,能够发出各种有规律或有特色的叫声。
鸣叫是鸟类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而鸣禽尤其擅长这一点,即便在我们人类听起来声音沙哑聒噪的乌鸦叫声,也有着其丰富的变化,从而起到传达不同目的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鸣禽有麻雀、山雀、喜鹊、乌鸦、云雀、画眉、知更鸟等,这里面很多鸟类的叫声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2.陆禽陆禽擅长在地面活动,包括现生所有的鸡形目和鸽形目的成员。
陆禽的特点是后腿粗壮有力,喙部较短,适合在地面上或低矮的树上寻找食物。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陆禽并不是说它们只适合在陆地上行动,虽然鸡形目的鸟类确实不太擅长飞行,但是鸽形目还是很会飞的。
我国生产陆禽,特别是鸡形目、雉科的鸟类,目前有三分之一都在我国有分布地,其中还有很多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所以中国素有“雉类王国”的称号。
常见的陆禽种类有家鸡、锦鸡、环颈雉、角雉、家鸽、珠颈斑鸠等。
3.攀禽攀禽是擅长攀爬树木的鸟类,相对刚才说的陆禽而言,攀禽的种类更繁多,包括了鴷形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等。
为了更加适应环境,攀禽的脚趾分布大都与众不同:鴷形目、鹦形目多为对趾足(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雨燕目多为前趾足(四根脚趾都在前面)、佛法僧目多为并趾足(前三后一,但是前面三根脚趾基部有不同程度愈合)、咬鹃目多为异趾足(第一、二趾向后,第三、四趾向前)。
除了脚趾特化之外,还有些攀禽演化出了功能性的“第三足”,例如鹦鹉的喙、啄木鸟的尾羽,都可以有效增加攀援的稳定性。
常见的攀禽具体种类有鹦鹉、杜鹃、啄木鸟、翠鸟、戴胜等。
4.游禽游禽是生活在水域附近,擅长游泳,主要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小型动物为食的鸟类,包括潜鸟目、雁形目、鹈形目、鸥形目中的部分鸟类。
鸟类分类表
鹳形目
鹳科
喙粗而直;无鼻沟;跗蹠特长,后趾 晚成鸟,索腭型 白鹳、黑鹳 位较高;飞翔颈,脚直 喙弯曲,琵琶状(强大而钝)平扁; 四趾在一个平面上;飞翔颈,脚直 白琵鹭、朱鹮
鹮科
雁形目
鸭科
喙扁平、宽具甲,边缘有锯齿;翅长 大天鹅、小天鹅、鸿雁 尖,有“翼镜”;绒羽多,尾脂腺 早成鸟,索腭型 豆雁、绿头鸭、针尾鸭 大;蹼足 鸳鸯、秋沙鸭 喙短宽,上颌有明显齿状突;翅长尾 短;鼻孔内有鼻鬚(长翅\短尾\短 红脚隼、灰背隼 颈) 晚成鸟,索腭型 喙尖锐,上颌无明显齿状突;翅大、 短圆;短颈 鸢、苍鹰、大鵟、金雕 秃鹫
夜鹰目
晚成鸟
短嘴金丝燕、白腰雨燕
雨燕目
头上具羽冠;喙短扁,基部阔,口裂 凤头雨燕 深;翼尖长,飞行神速;尾呈深叉 雀腭型(或裂腭 凤头雨燕 科 状;前趾足,足短、弱且被羽;后趾 型) 不能反转 喙短宽,钩曲;翼短圆(无中复 羽),尾羽宽长,且楔形,羽色呈金 咬鹃科 晚成鸟,裂腭型 红头咬鹃 属色;足小,跗蹠部背羽,足为异趾 足;眼大四周有一圈鲜艳的裸皮 喙粗大而直;鼻子背羽;翅圆,尾脂 翠鸟科 腺背羽,尾羽稍圆(10枚);后趾短 弱,并趾足 小型鸟;喙细长而尖;翅狭长,尾长 蜂虎科 (12枚,中央尾羽有的特长);后趾 短圆 佛法 僧目 冠鱼狗,普通翠鸟,蓝 翡翠
鹤科 鹤形目
蓑羽鹤、丹顶鹤
体型似船形(头小颈长),喙圆柱 秧鸡科 状;跗蹠与趾长,后趾较高或一平 面;翅短圆,不擅飞 鸨科 体型大;喙短而粗;翅大、圆;尾 短;跗蹠强,趾短,后趾退化成三趾 (雄鸟具喉囊)
普通秧鸡、红脚苦恶鸟 红骨顶
大鸨
喙短直,具鼻沟;翼短圆,翅尖有 雉鸻科 距;跗蹠和趾特长,爪也很长,后爪 >后趾;尾长,中央尾羽特长 喙细长,略弯曲;鼻沟长<喙长1/2; 彩鹬科 翅短圆,尾短;趾长,后趾高于前三 趾;雌大而艳 喙长直,呈桔红色;鼻沟长>喙长 1/2;翅尖、长,尾很短(羽为黑白 蛎鹬科 或全黑)跗蹠短而被网状体,红色, 无后趾 鸻形目 鸻科
鸟类分类与特征
卵生鸟类的繁殖过程包括筑巢、 产卵、孵化和育雏等阶段
胎生鸟类的繁殖过程则包括妊 娠、分娩和育雏等阶段
不同鸟类的繁殖方式可能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食 物、天敌等
迁徙
鸟类迁徙的原因:寻找食物、躲避恶劣气候、繁殖等 迁徙的距离:短距离迁徙和长距离迁徙 迁徙的时间: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 迁徙的路线:固定的迁徙路线和随机的迁徙路线
鸟喙
鸟喙是鸟类的重要特征之一,用于捕食、筑巢和梳理羽毛等 鸟喙的形状和结构因鸟类种类而异,如鹰钩状、锥状、扁平状等 鸟喙的颜色和图案也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鸟喙的进化与鸟类的食性、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脚爪
鸟类的脚爪形状各异,适应不 同的生活环境
脚爪的功能包括行走、攀爬、 捕食等
脚爪的结构包括脚趾、脚掌、 脚背等
THANK YOU
汇报人:X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多样性: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有助于保 护生物多样性
教育意义:鸟类的保护和利用具有 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鸟类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鸟类免受非法捕猎和破坏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科学研究:开展鸟类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鸟类保护问题
按照鸟喙形状分类
尖嘴鸟类:如啄木鸟、鹦 鹉等,适合啄食树木和果
实
短嘴鸟类:如麻雀、鸽子 等,适合吃种子和果实
长嘴鸟类:如鹭、鹳等, 适合捕食鱼类和昆虫
宽嘴鸟类:如鹈鹕、企鹅 等,适合捕食鱼类和甲壳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本系列⽂章是按⽣态系统,将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猛禽、陆禽、鸣禽六个⼤类进⾏分类介绍的,本⽂介绍的属于六⼤类中的游禽,游禽 —— 喜欢在⽔中取⾷和栖息,擅长游泳和潜⽔,双脚位于⾝体后侧,具有带蹼的双⾜的鸟类。
包括:雁鸭类、潜鸟类、䴙䴘类、鹱类、鹈类、鸥类、企鹅等7类游禽类常见的鸟与难读的字:鹈鹕[tí hú]、䴙䴘[pì tī]、鹱鸟[hù]、鸬鹚[lú cí]、鲣鸟[jiān]、鹲[méng]、天鹅、⼤雁、鸳鸯、绿头鸭、中华秋沙鸭、海燕、海鸥、企鹅等拍摄于番禺的⽩鹈鹕鹈鹕有8种,我国分布3种:⽩鹈鹕、斑嘴鹈鹕、卷⽻鹈鹕。
鹈鹕体型粗⼤,成年鹈鹕体长约1.7⽶左右,翼展可达3⽶,它的翅膀强壮有⼒,能够把庞⼤的⾝躯轻易送上天空。
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者之⼀。
鹈鹕配对后可是终⽣不换配偶的哦!卷⽻鹈鹕(局部)这是我在头条发过的⼀张⾃⼰拍摄的卷⽻鹈鹕,得到近百万的展现,是我展现量最⾼的⼀张图,原因是拍摄的那只卷⽻鹈鹕,相当于⼈类年龄的80岁,算是鹈鹕中的⽼寿星了!䴙䴘外形如鸭,⽽嘴却直⽽尖。
脚的位置特别靠后。
尾特别短。
分为体型娇⼩的⼩䴙䴘;头顶两侧各⼀簇耸⽴⽻⽑的⾓䴙䴘,头顶枕部⽻⽑向后延伸的凤头䴙䴘,以及头顶和颈上部为⿊⾊的⿊颈䴙䴘和颈前和胸部为红⾊的⾚颈䴙䴘。
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点,⽽是随波逐流,飘荡在⽔上,也不知道潜⽔⼀圈回来,家已经飘⾛了,它还能不能找到,哈哈!䴙䴘【别名】⽔葫芦凤头鸊鷉头顶两侧⽻⽑延长,形成两束⿊⾊长形冠⽻位于头顶后部。
⼩鸊鷉⼩鸊鷉枕部具⿊褐⾊⽻冠;成鸟上颈部具⿊褐⾊杂棕⾊的皱领;上体⿊褐,下体⽩⾊。
⾓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颈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鸟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 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 蓝孔雀(鸡形目 蓝孔雀 鸡形目) 鸡形目 1.潜鸟目 2.鸊鷉目 3.鹱形目 4.鹈形目 5.鹳形目 6.雁形目 7. 7.隼形目 8.鸡形目 9.鹤形目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
祖先
• • 这一科学之谜困扰了人类100多年。 辽西丘陵地带和冀北地区,旧称“热河”。一个世纪前,人类在这里发 现了数量极多的鱼类化石。到目前为止,这一地带已发现植物化石60多种、 无脊椎动物上千种、脊椎动物 70种。科学家将这里称为“热河生物群”。科 学家还断定,1亿多年前,这里山川秀丽、水草丰美,生物极多。因为频繁的 火山活动,动植物周期性地被火山喷出物和河流沉积物覆盖,化石才得以很 好地保存下来。 100多年前,有人估计鸟类可能是由恐龙变来的。但在以往的发现和研究 中,从未发现任何鸟类以外的动物身上有羽毛。然而,从1996年起,古生物 学家相继在热河生物群化石带,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 龙、中国鸟龙、小盗龙、原羽鸟等恐龙化石,尾部或前肢上长有绒毛状羽毛, 尤其是原始祖鸟的尾巴上,长满了装饰性的扇状羽毛,表明了羽小肢的存在。 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了鸟类的肩带、翅膀、龙骨突等身体形态的进化 过程。科学家们据此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恐龙仍与人类生活 在同一蓝天下。 “甘肃鸟”是今鸟类已知最古老成员。今鸟类包括所有现代鸟类及其直 接化石祖先,出现于1.4亿年到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与肩部骨骼结 构相反的反鸟类是鸟类进化中两大分支,都源于“始祖鸟”。
鸟类
2、体呈流线型
(1)体型与体分部
(2)头部
(3)颈部、躯干 部 和尾部 (4)四肢
3、骨骼系统
特点:
轻而坚固
骨骼内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骨块有愈合现象 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肋骨和胸骨
肋骨具钩状突起
胸骨具龙骨突起(keel)
#带骨
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V字形,叉骨)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开放式骨盆
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 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第二节 与先进特征适应的形 态结构特点 (一)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37.0℃~44.6℃),减少了对环 境的依赖性
羽毛:保温 及调节体温 生物 皮肤衍
羽毛的类型:正羽(contour feather)、绒羽(down feather)、 纤羽(hair feather)
天体导航
磁定向
第五节
一、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适应辐射
始祖鸟
古代鸟类
槽齿类爬行动物
(侏罗纪)
始祖鸟
似爬行类的特征?
似鸟类的特征?
二、适应辐射
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二、观赏鸟类与狩猎鸟类
三、鸟害
图 19 前颌骨 -4 鸽 的 头 骨
鼻 骨
齿 骨
颧骨 翼骨 翼 关节骨 方骨 隅骨 骨
#脊柱
1、组成: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2、颈椎:8-25枚,异凹型椎骨 3、愈合荐骨(综荐骨)(synsacrum) 4、尾综骨(pygostyle)
#肢骨
图19-5 鸟的前肢骨与模式四足动物的比较
(primaries)
鸟类的种类和习性
文化价值:鸟类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在人类文化中广泛存在,如凤凰、孔雀等
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鸟类可以传播种子、花粉,帮助植物繁殖和扩散。
鸟类可以捕食害虫,保护农作物和森林免受害虫危害。
鸟类可以监测环境质量,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
汇报人:XX
不同种类的鸟的特征
啄木鸟:长有坚硬的喙,用于啄树干寻找食物
企鹅:生活在南极,体型肥胖,善于游泳
老鹰:视力敏锐,飞行能力强,捕食小动物
鹦鹉:聪明、善于模仿人类说话,羽毛鲜艳
鸟类种类的地理分布
热带雨林鸟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如鹦鹉、犀鸟等
草原鸟类:生活在草原地区,如鸵鸟、野鸡等
海洋鸟类:生活在海洋地区,如企鹅、海鸥等
杂食鸟类:如乌鸦、喜鹊等,食物种类多样,包括昆虫、果实、种子等
鸟类的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根据种类和地区不同,繁殖季节也有所不同
筑巢:鸟类通常会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材料筑巢
产卵:鸟类每次产卵的数量和间隔时间因种类而异
孵化:鸟类会轮流孵化,以确保卵的孵化率
育雏:鸟类会精心照顾雏鸟,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鸟类的迁徙习性
草原:鸟类在草原上觅食、繁殖和迁徙
海洋:鸟类在海洋上觅食、繁殖和迁徙
城市:鸟类在城市中觅食、繁殖和迁徙
沙漠:鸟类在沙漠中觅食、繁殖和迁徙
3
鸟类的生态作用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鸟类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捕食害虫、种子等,维持生态平衡
传播种子:鸟类在食用果实后将种子排泄到其他地方,有助于种子传播和植物种群的扩展
调节生态:鸟类的种群数量和活动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如控制害虫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鸟类的种类和习性
鸟类的种类
食肉鸟类
以肉类为食,如 老鹰、猛禽
水禽类
主要栖息于水域, 如鸭子、天鹅
觅食类
以捕食小昆虫为 主,如麻雀、喜
鹊
鸣禽类
以歌声吸引异性 或宣示领地,如
夜莺、知更鸟
鸟类的生态习性
01 栖息地
树林、湿地、沙漠等不同环境
02 迁徙习性
部分鸟类会季节性迁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 环境
03 繁殖行为
不同种类的鸟类有各自独特的繁殖方式
鸟类的保护意义
01 生态平衡
鸟类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维护生态 平衡
02 生物多样性
鸟类的多样性反映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03 自然美景
观赏鸟类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
鸟类的未来展望
鸟类的生存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希望。人类应 该加强鸟类的保护意识,共同努力保护鸟类。希 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丰富多彩的鸟类在我们的身 边飞翔。
鸟类的种类和习性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鸟类简介 第2章 鸟类的分类 第3章 鸟类的行为习性 第4章 鸟类的栖息地 第5章 鸟类的保护 第6章 鸟类的奇趣之处 第7章 总结
目录
● 01
第1章 鸟类简介
什么是鸟类
鸟类是一类温血脊椎 动物,特征是全身被 羽毛覆盖。鸟类的进 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恐 龙时代。鸟类通常有 两只翅膀和两只脚, 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 的脊椎动物之一。
的观赏价值
生态指标
鸟类数量和种类 是生态系统健康
的重要指标
传播种子
部分鸟类帮助植 物传播种子,促
进植物繁殖
感谢观看
THANKS
鸟类的未来展望
环保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鼓励保护鸟
鸟种类
留鸟: 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如喜鹊、麻雀和环颈雉等。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
如雁鸭、鴴鹬、家燕、斑鸫、柳莺、燕雀等。
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及停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类型:夏候鸟: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温暖地区过冬,翌年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
就该地区而言,称夏候鸟。
如杜鹃、家燕等为北京的夏候鸟。
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冬候鸟。
如灰鹤、斑鸫、燕雀等为北京的冬候鸟。
旅鸟: 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暂停留,这些种类就成为核地区的旅鸟。
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时都在北京暂停留,是北京地区的旅鸟。
由此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迷鸟: 由于各种气候因子,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偶然出现在某地区的鸟。
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见于北京。
古北界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
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
简介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是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古北界范围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羽
四、鸟纲的分类
• 全世界现有鸟类8千7百余种,中国有1183 种。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 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 的习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国内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 华东和华北地区。
•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 亚纲。 古鸟亚纲以始祖鸟为代表.
鸟纲的分类
鸟类的分类术语和测量方法 1. 鸟体测量
全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喙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 距离
2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末端的长度; 跗跖长:自跗中关节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 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的下缘; 体重:标本采集后所称量的重量
雁形目
游禽
雁形目
绿头鸭
游禽
鸳 鸯
鹳形目
• 大、中型涉禽。特征为颈长、喙长、腿长, 适于涉水取食。胫部无羽裸露,趾长,后 趾与前三趾在一个平面上。晚成鸟。以鱼 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候鸟,营巢于树 上,候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 布遍及全国。如白鹭、苍鹭、夜鹭、牛背 鹭、白鹳、朱鹮等。
白 鹳
鹤形目
• 多为涉禽。外形似鹳形目 (颈长、喙长、腿 长)的特点,胫下部裸出。但后趾小且着生 的位置较高,与前三趾不在一个平面上。 翼短圆,尾短。早成鸟。多栖于水边以鱼、 虾、昆虫及水草为食。如丹顶鹤、灰鹤、 大鸨、骨顶鸡等。
鹤形目
涉 禽
腿长 颈长 咀长
隼形目
• 肉食性的中大型猛禽。上喙尖锐钩曲, 下缘较短,喙基部被蜡膜,鼻孔开口于蜡 膜上。翼发达,飞翔力强。脚强健有锐爪, 适于抓捕猎物。腺胃发达,而肌胃不发达。 晚成鸟。视觉敏锐,以鼠类、鸟或其他小 型动物及动物尸体为食,多为益鸟。如鸢 (老鹰)、苍鹰、鵟、红脚隼、秃鹫(座 山雕) 雕等 。
鹃形目
• 树栖生活的攀禽。喙稍向下弯曲,对趾足; 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大都不自 营巢,而将卵产于其他鸟巢内,由义亲哺 育。晚成鸟。
攀禽
四 声 杜 鹃
雀形目
• 鸟纲最大的一目,占鸟类的60%。体型 较小,喙、翼变化多样,腿细短。三趾向 前、一趾向后。鸣肌发达,多数善鸣叫, 有鸣禽之称。大多巧于营巢,晚成鸟。如 云雀、百灵、家燕、黑枕黄鹂、喜鹊、乌 鸦、画眉、山雀、麻雀等。
鸊鷉目
• 善于游泳和潜水的中小型鸟类,不能在 陆地上行走。喙细直而尖,腿短,着生在 身体的后部,跗蹠部侧扁,趾间具瓣蹼, 后趾小,位置较高。尾短小,由一簇绒羽 所构成。早成鸟。
•
鹈形目
• 大、中型游禽。四趾全向前,趾间具全 蹼。喙强大而具钩,下颌有发达的喉囊, 适于游泳、潜水和捕鱼。晚成鸟 。如鹈鹕 、 鸬鷀 。
•
雁形目
• 大、中型游禽。喙扁平,先端具加厚的嘴 甲,喙缘有栉状突(缺刻),有滤食功能。 腿短,脚位于身体的后方,前三趾间具满 蹼。尾脂腺发达。翼飞羽常有暗绿色或紫 色的金属光泽斑块(翼镜)。雄鸟具交配 器。早成鸟,幼雏有印记行为。如鸳鸯、 绿头鸭、鸿雁、豆雁、大天鹅、疣鼻天鹅 等。
游禽
大天鹅
• 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 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 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 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平胸总目
• 特征:以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 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分布不均匀,羽枝 不具羽小钩,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2 -3趾。
(2)趾部:通常为4趾,依其排列的不同, 可分为下列各种 不等趾型(常态足):3趾向前,1趾向后。 对趾型:第2、3趾向前,1、4趾向后。 异趾型:第3、4趾向前,1、2趾向后。 转趾型:与常态足相似,但第4趾可转向后。 并趾型:似常态足,但前3趾的基部并连。 前趾型:4趾均向前方。
(3)蹼:大多数水禽及涉禽具蹼,可分以 下几种: 满蹼足:前趾间具发达的蹼膜。 凹蹼足:与蹼足相似,但蹼膜向内凹入。 全蹼足:4趾间均有蹼膜相连。 半蹼足,蹼退化,仅在趾间基部存留。 瓣蹼足:趾两则附有叶状蹼膜。
鸮形目 猛 禽
长 耳 鴞
鸡形目
• 地栖性的鸟类,足、爪强健,适于刨土 觅食。喙短而坚,上喙微曲而稍长于下喙。 翼短而圆,飞翔力不强。雄鸟有肉冠和距, 羽色美丽。早成鸟。如鹧鸪、原鸡、环颈 雉、鹌鹑、褐马鸡等。
鸡形目
陆禽
鹧 鸪
陆 禽 鸡形目 绿
尾 虹 雉
陆 禽
白 鹇
陆 禽
白 腹 锦 鸡
陆禽
3
4
鸟体各部名称
头部
翼 (1)飞羽:初级飞羽(着生于掌骨和指 骨)、次级飞羽(着生于尺骨)、 三级飞羽 (为最内侧的飞羽,着生 于肱骨)。 (2)覆羽(覆于翼的表、里两面),初 级覆羽、次级覆羽(分大、中、小3 种)。 (3)小翼羽(位于翼角处)。
(4)翼端的类型 )
后肢
包括股、胫、跗跖及趾等部: (1)跗跖部:位于胫部与趾部之间,或被羽, 或着生鳞片。鳞片的形状可分为3种。 盾状鳞:呈横鳞状。 网状鳞:呈网眼状。 靴状鳞:呈整片状。
古鸟亚纲
古鸟亚纲
• 1.始祖鸟具有鸟类及爬行类各自相似的特征。 • 2.鸟类相似的特征是:具羽毛;有翼;骨盘 为开放式;后肢具四趾,三前一后。 • 3.和爬行相似的特征是:具槽生齿;双凹型 椎体;有18-21枚尾椎骨;前肢具三枚分 离的掌骨,肢端具爪;腰带各骨未愈合; 胸骨无龙突骨;肋骨无钩状骨。
平胸总目
几维鸟
企鹅总目
• 企鹅总目是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前 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均匀 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 趾间具蹼适于游泳.路上行走时躯体近于 直立,左右摇摆,骨骼沉重而不充气,具 发达的龙骨突起。
帝企鹅
突胸总目
• 突胸总目为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 • 特点: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 起,最后4-6块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 骨,具充气的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 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绝大多数雄鸟不 具交配器官。
陆 禽
红腹锦鸡
陆 禽
红 腹 角 雉
陆 禽
环 颈 雉
陆 禽Biblioteka 鴷形目• 树栖的攀禽。喙强直呈锥状,适于啄木, 舌长能伸缩自如,舌尖具倒钩,可取食树 皮内的蛀虫。脚短而强,足呈对趾型(第二、 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趾端具锐爪, 善于攀登树干。尾呈楔形坚硬,有弹性, 有支撑的作用。晚成鸟。如啄木鸟(俗称 奔打木)。
雀形目
鸣 禽
家 麻 雀
鸣 禽
麻 雀
鸣 禽
棕头歌鸲
鸣 禽
黑额山噪鹛
鸣 禽
灰胸薮鹛
鸣 禽
画 眉
鸣 禽
蓝喉太阳鸟
鸣 禽
寿 带
隼形目
秃 鹫
金雕
猛 禽
鸮形目
• 夜行性的猛禽。头大而阔,眼大而向前,有面盘, 喙坚强而钩曲,嘴基具蜡膜。听觉十分敏锐,耳 孔周围具有耳羽。脚强健有力,跗蹠部被羽,第 四趾能前后转动,爪锐利。晚成鸟。体羽柔软, 飞行无声,多昼伏夜出。捕食鼠类,益鸟。如长 耳鸮 、 草鸮 、雪鸮 等。该目全部被列为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眼周有辐射状排列的羽毛,似人面 形面盘。
六种生态类型 • 1、游禽; 2、涉禽; 3、猛禽; 、游禽; 、涉禽; 、猛禽; • 4、陆禽; 5、攀禽; 6、鸣禽。 、陆禽; 、攀禽; 、鸣禽。
•
•
•
• •
游禽类 翼发达,善飞;足具蹼,又善游泳、潜水, 常在水面漂游,在水中取食。如鹈形目、雁形目和鸥 形目等。 涉禽类 足、喙皆长,翼也较发达;生活在沼泽、浅 水地区,不会游泳,但善走善飞,常在浅水中涉行。 如鹤形目、鹳形目的鸟类等。 猛禽类 喙、足爪粗壮且钩曲锐利,适于猎食,翼也 较发达,常猎捕鼠、小鸟等。如隼形目和鸮形目的鸟 类。 陆禽类 翼较短,足趾强健,善走而不善飞,常以爪 刨土觅食。如鸡形目。 攀禽类 足对趾型或并趾型,适于在树干上攀缘,在树 枝上站立。如鴷形目、鹦形目、鹃形目。 鸣禽类 足为离趾型,善于呜叫,巧于营巢。如种类繁 多的雀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