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干燥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奶粉喷雾干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奶粉喷雾干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XXX班级:XXX姓名:XXX一、设计题目:奶粉喷雾干燥二、设计条件:1、生产任务:年产全脂奶粉750吨(学号:1--6);800吨(学号:7—12);850吨(学号:13--18);900吨(学号:19--24);950吨(学号:25--30);1000吨(学号:31--36)以年工作日310天(学号尾号为单数);330天(学号尾数为双号),日工作二班,班实际喷雾时间6小时计。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全脂奶粉质量标准”。

2、进料状态:浓缩奶总固形物含量46%(学号5,6,11,12,17,18,23,24,29,30,35,36)48%(学号:3,4,9,10,15,16,21,22,27,28,33,34)50%(学号:1,2,8,7,13,14,19,20,25,26,31,32)温度55℃、密度1120kg/m2、表面张力0.049N/m、黏度15cp。

成品奶粉含水量≯2.5%(一级品)、密度600 kg/m2、比热2.1kJ/kg.K。

3、新鲜空气状态:t0=20℃、ф=50%(学号1—12);t0=23℃、ф0=55%(学号13—24);t 0=25℃、ф=60%(学号25—36)大气压760mmHg4、热源:饱和水蒸气。

三、设计项目:a)工艺流程的确定b)喷雾干燥装置的计算c)辅助设备的选型及计算d)绘制工艺流程图e)编制设计说明书四、设计时间和设计要求时间:1.5周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确定方案合理,论证清楚,计算正确,简述简明,图纸整洁无误,书写整齐清洁。

目录一、工艺流程确定及论证 (4)1.1论证 (4)1.2喷雾干燥流程图 (5)二、喷雾干燥的计算 (5)2.1物料及热量衡算 (5)2.1.1空气状态参数的确定 (5)2.1.2物料衡算 (8)2.1.3热量衡算 (9)2.2离心式雾化器的计算 (10)2.2.1雾滴直径d L的计算 (10)2.2.2液滴离开转盘的初速度 (11)2.2.3雾滴水平飞行距离 (12)2.2.4离心喷雾器所需功率 (13)2.3喷雾干燥塔主要尺寸的计算 (13)2.3.1塔径D (13)2.3.2塔高H (14)三、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14)3.1空气过滤选型器的计算 (14)3.2空气加热器的选型计算 (15)3.3粉尘回收装置的选型计算(喷) (18)3.4风机的选型计算 (19)3.5高压泵 (20)3.6其他辅助设备选用 (20)四、设计结果的汇总 (20)4.1主要工艺参数 (20)4.2干燥装置及主要辅助设计一览表 (21)五、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2)六、设计说明 (22)七、对干燥设计过程中某些问题的探讨 (23)八、结束语 (24)九、参考文献 (24)一、工艺流程确定及论证本工艺采用并流、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进行奶粉的喷雾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3. 了解干燥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影响4. 能够分析实际干燥过程并优化干燥方案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湿空气的性质、干燥速率、干燥曲线3. 干燥设备的类型和选择:流化床干燥器、滚筒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4. 干燥操作条件的影响:温度、湿度、风速、干燥时间等5. 干燥过程的优化:干燥工艺参数的选择、节能和环保考虑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物理机制和干燥设备的原理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讨论干燥方案的设计和优化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4. 实验操作:安排干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干燥过程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工原理教材或相关干燥书籍2. 教案:详细的教案和教学笔记3. 投影片:干燥过程的图示和示意图4. 实验设备:干燥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材料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的情况2. 作业:布置干燥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干燥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4. 期末考试:包括干燥原理、设备和操作条件的选择和应用题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干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干燥的基本原理、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让学生了解干燥在工业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干燥过程的优化方案,分享各自的成果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干燥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教材或相关干燥书籍2. 教案:详细的教案和教学笔记3. 投影片:干燥过程的图示和示意图4. 实验设备:干燥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材料5. 网络资源:介绍干燥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布置干燥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干燥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九、教学拓展1. 干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干燥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2. 干燥设备的研发:介绍新型干燥设备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3. 干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讨论干燥过程的节能措施和环保问题4. 干燥技术的国际化:探讨干燥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十、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课程内容完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4. 自身能力提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补充说明:在案例分析环节,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干燥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深入理解干燥原理和操作条件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化原课程设计—干燥篇

化原课程设计—干燥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P1设计不同于文学创作;设计不同于平时作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计算。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P1 P2 P31.设计方案简介:确定设计方案原则:满足工艺要求且有一定适应性;经济合理性;安全生产要求: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热量衡算、设备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附录二 P216):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P2-8)A.生产工艺流程草图目的是为了方便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要求定性标出物料由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流向以及所采用的各种化工过程及设备。

B.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包括:# 物料流程1)设备示意图大致依设备外形尺寸比例画出,标明设备的主要管口,适当考虑设备的合理相对位置。

2)设备流程号3)物料及动力管线及流向箭头4)管线上的主要阀门、设备及管道的必要附件等5)必要的计量、控制仪表等6)简要的文字注释# 图例将物料流程图中画出的有关管线、阀门、设备附件、计量—控制仪表等图形用文字予以说明。

# 图签写出图名、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制图人员、审核人员(签名)、图纸比例尺、图号等项目内容表格,位于流程图右下角。

5.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附录三 P217):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P3-8)A.设备图形包括主要尺寸(外形、结构、连接)、接管、人孔等B.技术特性装置的用途、生产能力、最大允许压强、最高介质温度、介质的毒性和爆炸危险性等。

C.设备组成一览表要求:2号图纸设计条件对照表(2008级)条件1 条件2 条件32100 A1 A2 A3B1 B2 B3 2400C1 C2 C3 27003000 D1 D2 D3 3300 E1 E2(空缺)E3注:设计任务学生班级顺序号A1 制药1班1-6B1 制药1班7-12C1 制药1班13-18D1 制药1班19-24E1 制药1班25-29A2 制药2班1-6B2 制药2班7-13C2 制药2班14-20D2 制药2班21-27E2(空缺)A3 过控1班1-6B3 过控1班7-12C3 过控1班13-19D3 过控1班20-26E3 工程与工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装置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装置的设计一、干燥条件的确定(P169-171)1.空气进入预热器的状态 P157天津地区温度湿度夏季 25.0℃ 0.016 条件1冬季 12.0℃ 0.008 条件2平均 19.0℃ 0.012 条件3生产能力:见表2.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的温度 P17025-80℃3.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P170a 提高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相对湿度:减少空气消耗量,降低操作费用;降低了过程的平均推动力,干燥器尺寸变大,增加设备费用。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 了解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4. 能够分析和解决干燥过程中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干燥的必要性干燥的方法和分类2. 干燥原理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干燥平衡和干燥曲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工原理相关教材2. 课件: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等3. 案例材料:实际干燥案例的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干燥现象,引发学生对干燥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干燥的定义、必要性、方法分类等,让学生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介绍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干燥平衡和干燥曲线等,让学生掌握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干燥器和干燥工艺,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干燥技术和方法。

5. 问题解决:提出干燥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干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干燥过程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干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干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干燥过程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干燥过程问题的理解。

干燥器课程设计

干燥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卧式多室干燥器设计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台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用于干燥颗粒状肥料。

将其含水量从0.04干燥至0.0004(以上均为干基)。

生产能力(以干燥产品计)2900kg/h。

二、操作条件1.干燥介质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H0、温度根据建厂地区的气候条件来选定。

离开预热器的温度t1为80℃2.物料进口温度θ1 30℃3.热源饱和蒸汽,压力自选。

4.操作压力常压5.设备工作日每年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6.厂址自选三、设计内容1.干燥流程的确定和说明。

2.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气固分离器、空气加热器、供风装置、供料器)。

四、基础数据1.被干燥物料颗粒密度ρs 1730kg/m3堆积密度ρb 800kg/ m3干物料比热容c s 1.47kJ/(kg·℃) 颗粒平均直径d m 0.14mm临界含水量X0 0.013(干基)平衡含水量X* 02.物料静床层高度Z0 0.15m3.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5%。

目录一、干燥流程的确定 (1)二、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3)1.物料衡算 (3)2.热量衡算 (3)3.干燥器的热效率 (4)三、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5)1.流化速度的确定 (5)2.流化床层截面积的计算 (7)3.卧式多室流化床的宽度和长度 (7)4.停留时间 (7)5.设备高度 (7)四、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9)1.布气装置 (9)2.隔板 (9)3.溢流堰 (10)五、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11)1.风机的选择 (11)2.空气加热器 (13)3.供料器 (14)4.气固分离器的选择 (15)5.设备一览表 (16)对本设计的评述 (18)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工艺条件) (18)一、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18)二、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附录) (18)参考文献 (18)一、干燥流程的确定包括干燥方法及干燥器结构型式的选择、干燥装置流程及操作条件的确定 1.操作条件的确定1.干燥介质 湿空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运算说明书(2020 ~2020 学年第一学期)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01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20年12月 7日名目一、设计任务书 0二、干燥原理 (2)(一)干燥概述 (2)(二)干燥原理 (2)三、干燥流程的确定与说明 (4)(一)干燥器的选择方法 (4)(二)几种常见干燥器 (4)(三)干燥中要紧设备和机器的确定 (6)(四)干燥流程的说明 (7)四、流化床干燥器的工艺运算 (9)(一)干燥流程的确定 (9)(二)物料和热量衡算 (9)(三)干燥器的设计 (12)五、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18)(一)送风机和排风机 (18)(二)气——固分离器 (20)(三)供料装置 (21)六、设计运算汇总结果 (21)七、认识与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九、要紧符号及说明 (25)一、设计任务书二、干燥原理(一)干燥概述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湿分(大多数情形下是水),而获得一定湿含量固体产品的过程。

湿分以松散的化学结合或以液态溶液存在于固体中,或积集在固体的毛细微结构中。

当湿物料作热力干燥时,以下两种过程相继发生:过程1.能量(大多数是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至物料表面使湿分蒸发。

过程2.内部湿分传递到物料表面,随之由于上述过程而蒸发。

干燥速率由上述两个过程中较慢的一个速率操纵,从周围环境将热能传递到湿物料的方式有对流、传导或辐射。

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是这些传热方式联合作用,工业干燥器在型式和设计上的差别与采纳的要紧传热方法有关。

在大多数情形下,热量先传到湿物料的表面热按后传入物料内部,然而,介电、射频或微波干燥时供应的能量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后传至外表面。

整个干燥过程中两个过程相继发生,并先后操纵干燥速率。

(二)干燥原理.外部条件操纵的干燥过程(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差不多的外部变量为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速和方向、物料的物理形状、搅动状况,以及在干燥操作时干燥器的持料方法。

课程设计干燥

课程设计干燥

课程设计干燥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干燥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干燥现象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掌握影响干燥现象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了解干燥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干燥问题。

•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干燥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干燥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干燥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干燥现象的基本概念•干燥现象的定义和分类•干燥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2.第二章:影响干燥现象的因素•温度对干燥现象的影响•湿度对干燥现象的影响•风速对干燥现象的影响3.第三章:干燥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干燥现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干燥现象对水资源的影响•干燥现象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干燥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干燥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进行干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干燥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干燥现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干燥现象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化工原理_干燥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_干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实验原理流化床干燥是一种利用流化床技术进行物料干燥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控制空气流量和温度,使物料在床层中呈流化状态,从而实现物料的干燥。

1. 流化床流化曲线: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当气速逐渐增加,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

2. 物料干燥速率曲线:通过测定物料在不同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可分为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和平衡干燥阶段。

3. 临界含水量X0:指物料在恒速干燥阶段的临界含水量,此时干燥速率最大。

4. 传质系数kH:恒速干燥阶段的传质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水分的传递量。

5. 比例系数KX:降速干燥阶段的比例系数,表示降速干燥阶段水分传递量的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流化床干燥器2. 湿物料(如小麦、玉米等)3. 空气压缩机4. 温度计5. 量筒6. 计时器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流化床干燥器、空气压缩机、温度计、量筒等实验仪器连接好,确保实验装置正常运行。

2. 测定流化床流化曲线:分别设置不同的空气流量,记录床层压降,绘制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干燥实验: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干燥器,调节空气流量和温度,使物料呈流化状态。

记录不同时间点物料的含水量和床层温度。

4. 绘制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料干燥速率曲线。

直管气流干燥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直管气流干燥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一)诸论(二)题目及数据(三)流程图(四)流程与方案选择说明与论证(五)干燥器主要部件和尺寸的计算1.基本物料衡算2.干燥管主要参数的计算3.加速段管长的计算4.恒速段管长的计算(六)主要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1.加料器的选型和计算2.空气加热器的选型和计算3.旋风分离器的选型和计算4.风机的选型和计算(七)设计评价;(八)设计结果概览(九)参考文献诸论(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二)聚氯乙烯简介分子式为-[CH2CHCl]-n,简称PVC,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

化工原理教案-干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3. 了解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4. 能够分析和解决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干燥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热传导、对流、辐射干燥3. 干燥操作条件:温度、湿度、流速、干燥时间4. 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tray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滚筒干燥器等5. 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干燥效率、能耗、产品质量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干燥的基本概念、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干燥过程案例,加深对干燥设备选择和计算的理解3. 讨论:分组讨论干燥过程优化和控制的方法4. 练习题: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相关教材2. 课件:干燥过程的图片、图表和动画3. 案例资料:实际干燥过程的案例数据和图片4. 练习题集:相关的干燥问题练习题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能力和掌握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干燥过程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干燥原理和应用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1. 引入干燥主题,展示干燥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干燥实验,并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的干燥设备,增强学生对干燥过程的实际认识。

4. 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干燥过程的不同角色,如操作员、工程师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干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第二周:干燥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操作条件3. 第三周:干燥设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4. 第四周: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5. 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小组报告6. 第六周:练习题解答和复习7. 第七周:期末考试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

化工原理干燥教案

H w a H υυυ+=273273773.027********.22tt a +⨯=+⨯=υ 273273244.12732731841.22t t w +=+⨯=υ),(273273)244.1773.0(t H f tH H =++=υ另一关系:⎪⎭⎫ ⎝⎛+⎪⎪⎭⎫ ⎝⎛=⎪⎭⎫⎝⎛+⎪⎪⎭⎫ ⎝⎛-=273273184.22*273273294.22t p p H v t p p pv W H WH (四)温度类性质 1. 干球温度 t干球温度t 是用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2. 湿球温度w t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感温球用纱布包裹,纱布用水保持湿润,这支温度计为湿球温度计。

湿球温度(w t ):湿球温度计在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流中,在绝热条件下达到稳定时所显示的温度。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w t 低于干球温度t 。

)(H H r k t t r k t t H H w wH w w H w w --=-=--αα第二授课单元教案内容备注* 一.教学目的1.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2.熟悉空气湿度图的绘制方法3.掌握空气湿度图的用法二.教学内容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图的绘制、空气湿度图的用法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重点空气湿度图的用法2.难点及其处理方法空气湿度图的绘制、某些用法四.教学方法、手段讲解、练习五.板式设计第一节湿空气的性质与湿度图(续)一、湿空气的性质(续)3. 绝热饱和温度as t定义:空气绝热增湿至饱和时的温度。

绝热饱和器工作原理分析: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显热与汽化水分的潜热相等。

第三授课单元(一)热量衡算进出LI0(注:I = c H t + r0H)G2c M2t M1(注:0 ºC物料焓为0)Wc l t M1(注:0 ºC液态水焓为0)Q pQ d(最后两项为”支付”热)LI2G2c M2t M2Q l由上列衡算表得:Q p+Q d=L(I2-I0) + G2c M2(t M2-t M1) -Wc M l t M1 + Q l另一表示法:()()[]()lMMMMlHdPQttcGt ctWttLcQQ+-+-++-=+1221222249288.1加入干燥系统的全部能量有四个用途:加热空气、蒸发水分、加热物料和热损失。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1. 引言流化床干燥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干燥设备。

它以颗粒物料在气流中进行流态化为基本原理,通过热传导和传质来实现物料的干燥。

本文将介绍流化床干燥器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流化床干燥器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

2. 流化床干燥器的原理流化床干燥器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流态化特性,使干燥床内的颗粒物料在气流的作用下呈现出类似于液体的流动状态。

此时,颗粒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热传导和传质效果提高,从而实现干燥的目的。

具体来说,流化床干燥器将气体通过底部的气体分布板喷入干燥床中,使颗粒物料悬浮在气流中形成流化状态。

气流的速度和温度可以通过控制调节,以达到对物料的干燥需求。

干燥床内的气体通过床顶的排气管排出,同时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实现干燥效果。

3.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要点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3.1 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性质包括颗粒粒径、形状、密度以及湿度等。

这些性质将直接影响到气体分布和流化床的设计参数。

因此,在进行流化床干燥器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物料的性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2 气体流速和温度气体的流速和温度对流化床干燥器的干燥效果有重要影响。

流速过小会导致物料沉积在干燥床底部,干燥效果不佳,流速过大则会带走物料并增大设备能耗。

温度过低会延长干燥时间,温度过高则可能引起物料的结焦和变质。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气体流速和温度。

3.3 干燥床的高度和直径干燥床的高度和直径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床高度和直径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流化床的流态化效果。

床高度过大会增加气体的压降和能耗,床直径过小则使床内颗粒物料的分布不均匀。

因此,需要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干燥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床高度和直径。

4. 流化床干燥器的应用流化床干燥器在化工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4.1 粉状物料的干燥流化床干燥器可以对粉状物料进行有效的干燥。

例如,在制药工艺中,通过流化床干燥器可以将湿度较高的粉状药品进行干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系别: 化学材料与工程系专业:_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七日目 录设计任务书 (3)1.概述 (3)1.1气流干燥的特点 (3)1.2设计方案简介 (3)2.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4)2.1已知的基本条件 (4)2.2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2.2.1物料衡算 (4)2.2.2热量衡算 (5)2.2.3校核假设的物料出口温度2m t (5)2.3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6)2.3.1加速段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6)2.3.2加速运动段管高的计算 (6)2.3.3减速段管高的计算 (11)2.4总的干燥管的高度 (19)3.辅助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9)3.1管路的选择与计算 (19)3.2加料装置 (19)3.3风机 (20)3.4热风加热装置 (20)3.5分离装置 (20)4.主要符号和单位 (21)5. 干燥装置的工艺流程 (22)6.设计评价 .......................................................................................................................................... 22 附录 ........................................................................................................................................................ 23 参考文献 .. (24)设计任务书本次以重油燃烧气为干燥介质,对物料进行干燥,分离,保证品质,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风机的选择,热风加热装置,加料装置的选择等,通过循环让物料及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及废料达到最高利用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涉及到喷雾干燥的话题,一般需要考虑干燥工艺、设备设计、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喷雾干燥的课程设计大纲,具体内容可根据课程要求和深度进行调整:课程设计题目:喷雾干燥装置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1.背景:简要介绍喷雾干燥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为什么选择进行这个课程设计。

2.目的:阐明课程设计的目标,例如设计一套高效、节能、稳定的喷雾干燥系统。

二、文献综述1.喷雾干燥原理:回顾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包括湿粉体的喷雾形成、气体传热、干燥机制等。

2.常见的喷雾干燥设备:介绍喷雾干燥中常见的设备类型,如压力喷雾干燥器、离心喷雾干燥器等。

3.研究进展与挑战:分析当前喷雾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设计步骤1.物料特性分析:对待干燥物料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粉体颗粒大小分布、湿度、热敏感性等。

2.工艺参数选择:确定工艺参数,包括喷雾压力、进气温度、干燥时间等,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3.设备选型:根据物料特性和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喷雾干燥设备。

4.热力学分析:进行热力学计算,确定所需的热量、制冷量,以及热效率等。

5.流体力学模拟:使用模拟软件,对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喷雾效果。

四、优化设计1.能耗优化: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和设备结构,优化能耗,提高热效率。

2.产品质量优化: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

3.成本效益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五、实验验证1.小型试验设计: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型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数据采集与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

六、结论与展望1.结论:总结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强调设计方案的优点和创新点。

2.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和研究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参考。

注意事项:•着重实践:尽可能使课程设计涉及到实际操作,例如实验室小型试验,以加深学生对喷雾干燥过程的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喷雾干燥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论文(设计)授课时间: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题目:喷雾干燥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__ 专业年级: _ 学号:______ _____ 姓名:_______ _ 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 __年月日目录1.喷雾干燥的简介 (5)1.1喷雾干燥的原理 (6)2.喷雾干燥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 (7)3加热器[4] (9)4.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6] (9)4.3 阻力损失计算 (11)4.4 传热计算 (13)5.进风机的选择 (14)5.1 风量计算 (14)5.2 风压计算 (14)6 排风机的选型 (15)6.1风量计算 (15)6.2 风压计算 (16)参考文献: (17)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学号一、设计题目喷雾干燥系统设计二、设计条件1、物系:牛奶2、原料含水率:45 % (①45;②50;③55)3、生产率(原料量):0.5 t / h (①0.3;②0.5;③0.7)4、产品(乳粉)含水量:2 %5、加热蒸汽压力:700 KPa (绝压)6、车间空气温度:20 ℃7、车间空气湿度:0.012 kg / kg (①0.012;②0.014;③0.016)8、预热后进入干燥室的空气温度:150 ℃9、离开干燥室的废气温度:80 ℃10、离开干燥室的废气湿度:0.12 kg / kg三、设计内容1、计算所需过滤面积,选择新鲜空气过滤器和废气除尘器的型号。

2、计算所需空气流量和风压,选择进风机和排风机的型号。

3、计算所需换热面积,选择换热器(预热器)的型号。

4、画出整个喷雾干燥系统设备布置的流程图(设备可用方框加文字表示)。

四、编写设计说明书喷雾干燥系统设计1.喷雾干燥的简介喷雾干燥是采用雾化器将原料液分散为雾滴,并用热气体(空气、氮气或过热水蒸气)干燥雾滴而获得产品的一种干燥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流化床干燥器

目录I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万吨/年流化床干燥器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万吨/年以干燥产品计操作周期260天/年进料湿含量13%湿基出口湿含量1%湿基2.操作条件干燥介质湿空气110℃含湿量取kg干空气湿空气离开预热器温度即干燥器进口温度110℃气体出口温度自选热源饱和蒸汽,压力自选物料进口温度15℃物料出口温度自选操作压力常压颗粒平均粒径3.设备型式流化床干燥器4.厂址合肥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硫化床层底面积的确定;2干燥器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的确定及结构设计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5、设计结果汇总6、工艺流程图、干燥器设备图、平面布置图7、设计评述II第一章概述流化床干燥器简介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运动着的流体之中,从而使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的某些表观特性,这种流固接触状态称为固体流态化;流化床干燥器就是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固体颗粒干燥的一种工业设备,目前在化工、轻工、医学、食品以及建材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流态化现象图1流态化现象图空气流速和床内压降的关系为:图2空气流速和床内压降关系图空气流速和床层高度的关系为:流化床的操作范围:u mf ~u t图3空气流速和床层高度关系图2) 流化床干燥器的特征优点:1床层温度均匀,体积传热系数大2300~7000W/m3·℃;生产能力大,可在小装置中处理大量的物料;Velocity Height0fbed FixedFluidize A DB CEU mf Velocity PressuredropU mf2由于气固相间激烈的混合和分散以及两者间快速的给热,使物料床层温度均一且易于调节,为得到干燥均一的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3物料干燥速度大,在干燥器中停留时间短,所以适用于某些热敏性物料的干燥;4物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工艺要求任意调节,故对难干燥或要求干燥产品含湿量低的过程非常适用;5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可动部件少,便于制造、操作和维修;6在同一设备内,既可进行连续操作,又可进行间歇操作;缺点:1床层内物料返混严重,对单级式连续干燥器,物料在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匀,有可能使部分未干燥的物料随着产品一起排出床层外;2一般不适用于易粘结或结块、含湿量过高物料的干燥,因为容易发生物料粘结到设备壁面上或堵床现象;3对被干燥物料的粒度有一定限制,一般要求不小于30m、不大于6mm;4对产品外观要求严格的物料不宜采用;干燥贵重和有毒的物料时,对回收装量要求苛刻;5不适用于易粘结获结块的物料;3流化床干燥器的形式1、单层圆筒形流化床干燥器连续操作的单层流化床干燥器可用于初步干燥大量的物料,特别适用于表面水分的干燥;然而,为了获得均匀的干燥产品,则需延长物料在床层内的停留时间,与此相应的是提高床层高度从而造成较大的压强降;在内部迁移控制干燥阶段,从流化床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干燥产品带出的显热也较大,故干燥器的热效率很低;2、多层圆筒形流化床干燥器热空气与物料逆向流动,因而物料在器内停留时间及干燥产品的含湿量比较均匀,最终产品的质量易于控制;由于物料与热空气多次接触,废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度较高,热利用率得到提高;此种干燥器适用于内部水分迁移控制的物料或产品要求含湿量很低的场合;多层圆筒型流化床干燥器结构较复杂,操作不易控制,难以保证各层板上均形成稳定的流比状态以及使物料定量地依次送入下一定;另外,气体通过整个设备的压强降较大,需用较高风压的风机;3、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与多层流化床干燥器相比,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高度较低,结构筒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流体阻力较小,对各种物料的适应性强,不仅适用于各种难于干燥的粒状物料和热敏性物料,而且已逐步推广到粉状、片状等物料的干燥,干燥产品含湿量均匀;因而应用非常广泛;4干燥器选形时应考虑的因素1物料性能及干燥持性其中包括物料形态片状、纤维状、粒状、液态、膏状等、物理性质密度、粒度分布、粘附性、干燥特性热敏性、变形、开裂等、物料与水分的结合方式等因素;2对干燥产品质量的要求及生产能力其中包括对干燥产品特殊的要求如保持产品特有的香味及卫生要求;生产能力不同,干燥设备也不尽相同;3湿物料含湿量的波动情况及干燥前的脱水应尽量避免供给干燥器湿物料的含湿量有较大的波动,因为湿含量的波动不仅使操作难以控制面影响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热效率,对含湿量高的物料,应尽可能在干燥前用机械方法进行脱水,以减小干燥器除湿的热负荷;机械脱水的操作费用要比干燥去水低廉的多,经济上力求成少投资及操作费用;4操作方便.劳动条件好;5适应建厂地区的外部条件如气象、热源、场地,做到因地制宜; 5干燥原理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湿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水,而获得一定湿含量固体产品的过程;湿分以松散的化学结合或以液态溶液存在于固体中,或积集在固体的毛细微结构中;当湿物料作热力干燥时,以下两种过程相继发生:过程1.能量大多数是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至物料表面使湿分蒸发;过程2.内部湿分传递到物料表面,随之由于上述过程而蒸发;干燥速率由上述两个过程中较慢的一个速率控制,从周围环境将热能传递到湿物料的方式有对流、传导或辐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这些传热方式联合作用,工业干燥器在型式和设计上的差别与采用的主要传热方法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量先传到湿物料的表面热按后传入物料内部,但是,介电、射频或微波干燥时供应的能量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后传至外表面;整个干燥过程中两个过程相继发生,并先后控制干燥速率;6)物料的干燥特性物料中的湿分可能是非结合水或结合水;有两种排除非结合水的方法:蒸发和汽化;当物料表面水分的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发生蒸发;这种现象是在湿分的温度升高到沸点时发生的,物料中出现的即为此种现象;如果被干燥的物料是热敏性的,那么出现蒸发的温度,即沸点,可由降低压力来降低真空干燥;如果压力降至三相点以下,则无液相存在,物料中的湿分被冻结;在汽化时,干燥是由对流进行的,即热空气掠过物料;降热量传给物料而空气被物料冷却,湿分由物料传入空气,并被带走;在这种情况下,物料表面上的湿分蒸汽压低于大气压,且低于物料中的湿分对应温度的饱和蒸汽压;但大于空气中的蒸汽分压;干燥技术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具有实验科学性的技术;传统的干燥器主要有箱式干燥器、隧道干燥器、转同干燥器、带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桨叶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动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气流干燥器、真空冷冻干燥器、太阳能干燥器、微波和高频干燥器、红外热能干燥器等;干燥设备制作是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产干燥设备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包括:1物料静止型或物料输送型干燥器;2物料搅拌型干燥器;3物料热风输送型干燥器;4物料移动状态;5辐射能干燥器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运动着的流体之中,从而使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的某些表观特性,这种流固接触状态称为固体流态化;流化床干燥器就是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固体颗粒干燥器德一种工业设备,目前在化工、轻工医学、食品以及建材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方案简介一、设计任务所要求的内容见附设计任务书二、主体设备的选择计算管的高度与管径时所需的公式与参数,可由参考文献查得;具体计算见设计书;来自气流干燥器的颗粒状物料用星形加料器加到干燥室的第一室,依次经过各室后,于℃离开干燥器;湿空气由送风机送到翅片型空气加热器,升温到120℃后进入干燥器,经过与悬浮物料接触进行传热传质后温度温度降到了73℃;废气经旋风分离器净化后由抽风机排除至大气;空气加热器以400kPa的饱和水蒸气作热载体;图4干燥器主体设备图三、辅助设备的选择辅助设备在干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加料装置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所加物料的湿度、颗粒的大小和物料的处理量,因此,综合考虑选择装置,可以用旋转式加料装置;风机和热风加热装置的选择稍微有点难,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以选择使用,为了节省整个装置的成本,我们可以选择有同样功能的标准设备,此具体的风机没有,我们就可以选择稍大的现有的标准风机来代替;至于分离装置的,因为是要求达到环保的排放标准,必须选择能处理极小粒径的,例如,旋风分离器,其他离粒径在5微米左右,排放出的颗粒基本达到要求,不需要再安装更好的布袋分离器,同时也可以节省成本;四、整个装置的流程图见附录;风机提供出所需要的风量,经热风加热器到需要的温度后,送入主体设备并带着加入的物料往上走进行干燥过程;因为颗粒有自身的重量要往下运动,就与向上的热风形成逆流运动,加大了干燥的效果;运动流化床干燥装置,减少了干燥的时间和主体设备的高度;最后由分离设备分离器出需要的干物料,并排出难分离的颗粒;五、具体的计算与装置的选择见下面的设计书;第二章 设计计算设计参数被干燥物料:颗粒密度s ρ=1400kg/m 3;堆积密度b ρ=700kg/m3;绝干物料比热s C =kg ℃;颗粒平均直径dm=m μ150;临界湿含量C X =;平衡湿含量*X ≈0;要求物料从ω1=15%湿基,干燥至ω2=1%湿基物料进口温度θ1=15℃物料静床层高度0Z 为;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5%;干燥条件确定:1.干燥介质——湿空气,根据成都的年平均气象条件,将空气进预热器温度定为16℃,相对湿度定为84%;2.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温度1t =110℃;3.物料进入干燥器温度:1θ=15℃4.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相对湿度和2ϕ和2t :对气流干燥器,一般要求2t 较物料出口温度高10—30℃,或者较出口气体的绝热饱和温度湿球温度高20—50℃;5.热源:饱和蒸汽,压力400kPa;物料衡算由给定的任务条件已知,生产能力为3526kg/h 以干燥产品计,即为h kg G /35262=,又ω1=,ω2= 湿基01.001.0101.0ω-1ω222=-==X ,15.013.0113.0ω-1ω111=-==X 绝干物质质量流率为干燥器单位时间汽化水分量为水在16℃下的饱和蒸汽压为空气湿度为绝干气体质量流率为12H H W L -=,01H H = =,00956.070.4882-=H L a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空气出口温度比出口处湿球温度要高出20—50℃,在这里取35℃;由t 1=110℃,00956.01=H 查上页湿度图得:1w t =℃ 近似取2138w w t t ==℃, 则2383573t =+=℃设物料离开干燥器的温度2θ, 因C X X <2,而05.0=Xc2280 2250246023702340231024302400 2490 02030 40 50 60 10 7080 90 100温度/℃110120H图5湿空气的湿度-温度图湿度/k g.kg 干空气-1汽化潜热/k J/kg湿比热容/kJ.kgH 2O.℃-1湿比体积/m 3.k g 干故可用公式)()(22222222222222)()()))(()(w S C w t t C X X r w S C w C w S w w t t C X X r X X X X t t C X X r t t t --*****--------=--θ又因2230285.227.2491w w t r -= =故代入数据2403.760.051.256(7338)20.0052403.760.005 1.256(7338)()730.0573382403.760.05 1.256(7338)θ⨯-⨯-⨯-⨯-=-⨯--得到=2θ℃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图6干燥器热量衡算图如图6所示,干燥器中不补充能量,故=d Q 0 干燥器中的热量衡算可表达为:l l m w p Q Q Q Q Q Q '+++== b物理意义是气体冷却放出的热量Q p 用于三个方面:以w Q 气化湿分,以m Q 加热物料,以l Q 补偿设备的热损失;其中,)(120θw v W c t c r W Q -+==⨯+⨯⨯⨯⨯)152.62(-⨯)(020t t Lc Q H l -='))(884.1005.1(020t t H L -+))(884.1005.1(010t t H L -+L 因为干燥器的热损失为有消耗热量的15%,即)%(15m w l Q Q Q += =+=将上面各式代入b 式, 即为=+++ 解得L=绝干气/h将L=代入a 式 即为00956.070.4882-=H ,解得2H =水/kg 绝干气干燥器的热效率许多资料和教科书上都是以直接用于干燥目的的w Q 来计算热效率 所以dp wh Q Q Q +=η,其中0=d Q 故干燥器的热效率为第三章干燥器工艺尺寸设计流化速度的确定1.临界流化速度的计算对于均匀的球星颗粒的流化床,开始流化的孔隙率4.0=mf ε在110℃下空气的有关参数为:密度ρ=3/kg m ,粘度s Pa ⋅⨯=-51018.2μ,导热系数223.210/W m λ-=⨯⋅℃ 所以253323)1018.2(81.9898.0)898.01400()1015.0()(--⨯⨯⨯-⨯⨯=-=μρρρgd Ar s = 由4.0=mf ε和Ar 值,查李森科关系图得mf Ly =6102-⨯ 临界流化速度为23ρμρgLy u s mf mf ==2563898.081.914001018.2102⨯⨯⨯⨯⨯--=s m /1006.93-⨯2.沉降速度的计算颗粒被带出时,床层的孔隙率1≈ε;根据1=ε及Ar 的数值,查李森科关系图可得mf Ly =55.0带出速度为s m gLy u s t /5889.0898.081.914001018.255.025323=⨯⨯⨯⨯==-ρμρ 带出速度即为颗粒的沉降速度; 3.操作流化速度 取操作流化速度为t u即0.70.70.58890.4122/t u u m s =⨯=⨯=流化床层底面积的计算1、干燥第一阶段所需底面积表面汽化阶段所需底面积1A 可以按公式 式中,静止时床层高度为m Z 15.00=; 干空气的质量流速取为u ρ,即⋅=⨯⨯⨯⨯=⨯=---25.1335.13/51.35469.21015.0032.0104(Re)104m W d mλα℃ =a α24000=842402/W m ⋅℃由于时,mm mm d m 9.015.0<=所得a α需要校正,由m d 从图可查的11.0=C ;所以⨯='11.0a α84240=2/W m ⋅℃ 公式⎥⎦⎤⎢⎣⎡---=1)()(2111000w w H H r X X G t t A L C C L aZ α即可演变为:解得1A =2、物料升温阶段所需底面积物料升温阶段的所需底面积2A 可以按公式 公式中:=--=--2.6211015110ln ln2111θθt t ⎥⎦⎤⎢⎣⎡---=1ln /211122000θθαt t c G A L C C L aZ m c H H 即为:解得2A = 3、床层总面积流化床层总的底面积21A A A +==+=2m干燥器长度和宽度今取宽度b=,长度a=4m,则流化床的实际底面积为; 沿长度方向在床层内设置5个横向分隔板,板间距约为.停留时间物料在床层中的停留时间为:干燥器高度流化床的总高度分为浓相段高度和分离段高度;流化床在界面以下的区域称为浓相区,界面以上的区域称为稀相区; 1、浓相段高度而ε由式=⨯+⨯=⎪⎪⎭⎫⎝⎛+=21.0221.02)53.875469.236.05469.218(Re 36.0Re 18Ar ε由此m Z Z 764.08822.014.0115.011001=--⨯=--=εε 2、分离段高度对非圆柱形设备,应用当量直径e D 代替设备直径D由0.4122/u m s =以及e D =从资料查得 从而2 1.5 1.5 1.048 1.571e z D ==⨯=m 3、干燥器高度为了减少气流对固体颗粒的带出量,取分布板以上的总高度为;干燥器结构设计1、布气装置设计布气装置包括分布板和预分布器两部分;其作用除了支撑固体颗粒、防止漏料以及使气体均匀分布外,还有分散气流使其在分布板上产生较小气泡的作用,以造成良好的起始流化条件与抑制聚式流化床的不稳定性;如图7所示;图7布气装置图采用单层多孔布气板;取分布板压降为床层压降的15%;则 取阻力系数2ξ=,则筛孔气速为: 干燥介质的体积流量为:选取筛孔直径0 1.5d mm =,则总筛孔数目为:31036936.140015.0365.5442020=⨯⨯∏⨯=∏=u d V n S 个 分布板的实际开孔率为:在分布板上筛孔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孔心距为: 可取T=.预分布器的作用是在分布板前预先把气体分布均匀一些,避免气流直冲分布板而造成局部速度过高,对于大型干燥器,尤其需要装置预分布器; 2、分隔板设计为了改善气固接触情况和使物料在床层内停留的时间分布均匀,沿长度方向设置5个横向分隔板板间距约为;隔板与分布板之间的距离为20-50mm,隔板做成上下移动式,以调节其与分布板之间的距离;分隔板宽,高,由5mm 厚钢板制造;3、物料出口堰高h将u 和mf u 代入上式,即可以得到 解得:v E =以公式013232.14()Re18 1.52ln()15()()vc v bh Z E G hE b ρ-=-计算h 的数值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整理上式得到0.265211710.3189650.004457ln h h =+ 经试差解得h=为了便于调节物料的停留时间,溢流堰的高度设计成可调节结构;第四章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风机的选择为了克服整个干燥系统的阻力以输送干燥介质;必须选择合适类型的风机并确定其安装方式;送风机风机按其结构形式有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类;轴流式的特点是排风量大而风压很小,一般仅用于通风换气,而不用于气体输送;故选择离心式通风机;其风机进口体积流量V 1为 排风机同理可得到物料出干燥塔的温度下的体积流量V 2:气固分离器为了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同时避免环境污染,需将从干燥器中出来的空气进行气固分离,在干燥系统中使用的分离器主要有旋风分离器、袋滤器、湿式洗涤器等;旋风分离器如图8所示是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颗粒的设备;其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它内部的静压力在器壁附近最高,仅稍低于气体进口处的压强,越往中心静压力越低,中心处的压力可降到气体出口压力以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通常用临界粒径的大小来判断,临界粒径越小,分离效率越高;在此次设计中采用旋风分离器分离5m μ以上的PVC 粉尘以能达到工艺和环境要求;经考虑,故选用/8.2XLP B -型旋风分离器;式中t r 为出口空气温度下的密度,即为73o c 时的密度:31.04/t r kg m =,另外取65tr p=∆;可得 D =图8旋风分离器装置图加料器供料器是保证按照要求定量、连续或间歇、均匀地向干燥器供料与排料;常用的供料器有圆盘供料器、旋转叶轮供料器、螺旋供料器、喷射式供料器等;将这些供料器相比较:对于圆盘供料器,虽然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但是物料进干燥器的量误差较大,只能用于定量要求不严格而且流动性好的粒状物料;对于旋转叶轮供料器,操作方便,安装简便,对高大300o C 的高温物料也能使用,体积小,使用范围广,但在结构上不能保持完全气密性,对含湿量高以及有黏附性的物料不宜采用;对于螺旋供料器,密封性能好,安全方便,进料定量行高,还可使它使用于输送腐蚀性物料;但动力消耗大,难以输送颗粒大、易粉碎的物料;对于喷射式供料器空气消耗量大,效率不高,输送能力和输送距离受到限制,磨损严重;我们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干燥PVC,它在进入干燥器之前的温度下为固态颗粒状,颗粒平均直径m d =150m μ,且硬度和刚性都较高;因为圆盘供料器只能用于定量要求不严格的物料,所以通常情况下不选用;又因为螺旋供料器容易沉积物料,不宜用于一年330天,每天24小时的连续工作;另外我们较高硬度和刚性的PVC 对设备存在磨损,如果再加上空气流的喷射作用,磨损将会更大,故不能选用喷射式供料器;综上我们选用星形供料装置,如图9所示,且3=2.143m /h mv sq q ρ=,因此可选择其规格和操作参数如下:规格:200200φ⨯生产能力:3m h4/叶轮转速:20/minr传动方式:链轮直联设备质量:66kg齿轮减速电机:型号561JTC功率1kW输出转速31/minr图9星形供料装置图第五章设计结果列表参考资料:化工原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技术出版社;化工原理设计导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先进干燥技术,T.库德,.牟久大着,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设计,黄璐,王保国着,化学工业出版社;附录主要参数说明G1——物料进口量G2——物料出口量W——水分蒸发量ρs——物料密度M——物料干基L——空气用量θ1、θ2——物料进出口温度1θ2θt1、t2—-气体进出口温度1t2tcs——干物料比热scQ——热消耗量ω——物料湿含量H——温度Re——雷诺数u——空气速度γ——物料重度——空气相对湿度ε——固体床层空隙率A——床层面积D——床层直径φd——分布板开空率τ——平均停留时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刘伟学号20113040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1-2班指导教师刘雪霆2014年6月23日至7月4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成绩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采用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将颗粒状PVC的干基含水量从42%减少至0.26%,生产能力为1400kg/h(以干燥产品计)。

经过对总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费、空气预热和风机运转费优化设计后,该流程可概括为:来自气流干燥器的颗粒状物料用星型加料器加入干燥器的第一室,再经过其余的四个室,在67.17℃下离开干燥器。

湿度为0.02的空气经翅片换热器(热载体为400kPa饱和水蒸气)加热至105℃后进入干燥器,经过与悬浮物料接触进行传质传热后,湿度增加到0.03,温度降至70.5℃。

尾气经过旋风分离器和布袋式除尘器,提高了产品的收率之后排放。

流程中采用前送后抽式供气系统,维持干燥器在略微负压下工作。

我主要进行Visio的做图工作。

为了后期画图的正常进行,前期我配合计算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上面,中期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流程图的绘制之中,幸好之前参加过数学建模对Visio比较熟悉,况且之前电脑上都不能装CAD,我便果断用这个软件进行画图。

刚开始我满怀热情,可是画着画着,自己的信心也渐渐消磨掉,好不容易画完了流程图,可是当让老师看过之后,各种错误还是会有,我原来愿相信做图需要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

特别是在画装备图的时候,当画完一个主视图后,便很不想画了,可是当我看到别人的进度后,便又拿出电脑继续画图。

后期完成写论文。

在这期间,我对各种软件又有了深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

指导教师评语签名:2014年月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11级2班姓名刘伟学号20113040设计题目: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设计时间:2014.6.23—2014.7.4指导老师:刘雪霆设计任务:1400kg/h(以干燥产品计)操作条件:原料进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42%,温度:50℃,产品出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0.26%工艺参数:颗粒密度:1180kg/m³,堆积密度:510kg/m³,产品平均颗粒直径:0.62mm,干物料比热容:2.23kj/kg·℃,临界干基含水量:3.2%,平衡含水量:0.061%,新鲜空气温度:25℃,干燥器进口空气的温度:110℃,湿度:0.016kg水/kg干空气,物料静床层高度:0.15m,干燥器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0%,年工作日:330天,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3#图纸)1张主题设备装配图(1#图纸)1张目录前言 (2)一、流态化的定义 (2)二、流态化的分类 (3)三、流态化开发与应用实例 (4)四、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特点 (4)摘要 (5)Abstract (6)1干燥过程的工艺流程说明 (7)2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7)2.1物料衡算 (7)2.2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 (8)2.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2.4预热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消耗量 (10)3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10)3.1临界流化速度mf u 的计算 (10)3.2流化床层底面积的计算 (12)3.3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 (13)3.4干燥器高度 (14)3.5干燥器结构设计 (15)3.5.1.布气装置 (15)3.5.2分隔板 (16)3.5.3物料出口堰高h (16)4.附属设备的选型 (16)4.1送风机和排风机 (16)4.1.1送风机 (17)4.1.2排风机 (17)4.2供料装置 (17)4.3换热器选型 (19)4.4空气过滤器 (20)4.5管路计算及管道选择 (21)4.6气固分离器 (22)4.7干燥器主体材质的选择 (24)5.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24)6.主要参数说明 (25)7.参考文献 (28)8.总结 (28)前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见需要把一种物体的湿分除去的情况。

化工原理干燥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干燥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干燥器课程设计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目录1 概述 (3)干燥技术现状及进展 (3)1.1.1干燥技术的概况 (3)1.1.2干燥技术现状 (3)气流干燥器的简介 (4)1.2.1气流干燥器的简介 (4)1.2.2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简介 (5)2.设计任务及要求 (5)设计题目 (5)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设计内容 (5)3.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计算 (6)基本参数的确定 (6)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6)3.2.1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6)3.2.2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7)3.2.3气流干燥管长度的计算 (8)4.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 (17)鼓风机 (18)加热器 (18)进料器 (18)分离器 (19)除尘器 (19)5.设计结果汇总 (19)6 结论 (19)参考文献 (19)致谢………………………………………………………………………………附图一. 概述:干燥技术现状及进展人们通常把采用热物理方式将热量传给含水的物料并将此热量作为潜热而是水分蒸发、分离操作的过程称为干燥。

其特征是采用加热、降温、减压或其他能量传递的方式使物料中的水分挥发,冷凝、升华等相变过程与物料分离以达到去湿的目的。

干燥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明于世界的造纸技术,就显示了干燥技术的应用,现代干燥技术在国民生产中应用的程度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水平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标志着这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

1.1.1干燥技术的概况干燥技术的目的是除去某些原料、半成品中的水分或溶剂,就化学工业而言目的哦在于,使物料便于包装、运输、加工和使用,具体为(1)悬浮液和滤饼状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可经干燥成为固体,便于包装和运输。

(2)不少的化工原料和产品,由于水分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易霉烂、虫蛀或变质,这类物料经过干燥便于贮藏,例如生物化学制品、抗生素及食品等,若含水量超过规定标准,易于变质影响使用期限,需要经干燥后才有利于贮藏。

化工原理干燥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干燥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题名称年产量2222吨奶粉的干燥工艺设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目录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产品生产的国外发展概况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原料的性质及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设计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及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论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工艺流程叙述及论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艺参数的选择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备论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物料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能量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设备设计计算与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非工艺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三废情况及环保的大体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1.1 产品生产的国外发展概况及意义奶粉容易冲调,方便携带,营养丰富。

冲调时,即使用温水也能迅速溶解,适宜保存,并便于携带。

国奶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奶粉品牌都在加紧抢占终端资源,随着我国本土奶粉品牌在研发、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日渐成熟,我国奶粉的市场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1.2 原料的性质及来源牛奶顾名思义是从雌性奶牛身上所挤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干燥涂料的气流干燥器设计学生姓名:@@@@学院:化工学院班级:@@@@指导教师:@@@@二零一一年@月@ 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_ 指导教师:@@@前言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必修的三大环节(化工原理理论课、化工原理实验课以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一,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某一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

在当前大多数学生结业工作以论文为主的情况下,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就更为重要。

化工课程设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环保、法规等诸多方面,而且还会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和相互协调,是集体性的劳动。

先进的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方法和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工程设计人员应坚持的设计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在化工课程设计中,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是整个化工过程和装置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作为化工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熟练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目录第一章干燥器设计基础 (1)干燥技术概论 (1)干燥器的分类 (1)1.2.1厢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 (1)1.2.2带式干燥器 (1)1.2.3气流干燥器 (1)1.2.4沸腾床干燥器 (1)1.2.5转筒干燥器 (1)1.2.6喷雾干燥器 (2)1.2.7滚筒干燥器 (2)干燥器的设计 (2)1.3.1 干燥介质的选择 (2)1.3.2 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 (2)1.3.3流动方式的选择 (2)1.3.4 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 (3)1.3.5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3)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4)气流干燥器概述 (4)干燥过程及其对设备的基础 (4)2.2.1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4)2.2.2 提高干燥过程的经济措施 (4)气流干燥的适用范围 (5)气流干燥装置的选择 (5)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传热速率 (5)2.5.1加速运动阶段 (5)2.5.2等速运动阶段 (6)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高度的其他近似计算方法 (6)2.6.1费多罗夫法 (6)2.6.2 桐栄良法 (7)2.6.3 简化计算方法 (7)第三章气流干燥管的设计计算 (8)已知条件 (8)干燥管的物料衡算 (8)3.2.1干燥管的物料平衡 (8)3.2.2干燥管的热量平衡 (9)加速运动干燥管直径及高度计算 (10)3.3.1干燥管的直径计算 (10)3.3.2干燥管的高度计算 (10)计算气流干燥管的压降 (11)3.4.1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11)3.4.2克服位能提高所需要的压降 (12)3.4.3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12)3.4.4其他的局部阻力损失引起的压降 (12)风机选型 (12)预热器的选型 (13)主要符号和单位表 (14)课程设计总结 (16)主要参考文献 (17)第一章干燥器设计基础干燥技术概论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性湿分,而获得一定湿含量的固体的过程。

松散的湿分的化学结合形成或以液态溶液存在于固体重,或积集在固体的毛细微结构中。

这种液体的蒸汽压低于纯液体的蒸汽压,称之为结合水分。

而游离在表面的湿分则称为非结合水分。

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两个阶段控制。

干燥速率由上述两个过程中较慢的一个控制。

从周围环境将热能传递到是无聊的方式有对流、传导和辐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这些传热方式联合作用,工业干燥器在形式和设计上的差别与采用主要的传热方法有关。

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量先传到湿物料的表面后传入物料内部。

干燥器的分类1.2.1厢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厢式干燥器又称盘式干燥器,一般小型的称为烘箱,大型的成为烘房,是典型的常压间歇操作干燥设备。

1.2.2带式干燥器带式干燥器适用于干燥颗粒状、块状和纤维状的物料,这种干燥器的生产能力及热效率均较低。

1.2.3气流干燥器对于能在气体中自由流动的颗粒物料,可采用气流干燥方法除去其中的水分。

气流干燥是将湿态时为泥状、粉粒状或块状的物料在气流中分散成粉粒状,一边随热气流并流输送,一边进行干燥。

对于泥状物料需装设粉碎加料装置,使其分散后再进入气流干燥器;即使是块物料,也可采用附设粉碎机的气流干燥器。

1.2.4沸腾床干燥器沸腾床干燥器又称流化床干燥器,其中操作称为流化床干燥操作,是固体流态化技术在干燥操作中的应用。

1.2.5转筒干燥器转筒干燥器的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流动阻力小,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均匀。

缺点是设备笨重;金属材料耗量多;热效率低,约为50%;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转动部件需经常维修等。

1.2.6喷雾干燥器喷雾干燥器是将溶液、膏状物或含有微粒的悬浮液通过喷雾而成雾状细滴分散于热气流中,使水气迅速汽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1.2.7滚筒干燥器滚筒器是间接加热的连续干燥器,它适用于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的干燥。

干燥器的设计干燥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必须等于或大于所需的干燥时间,其设计计算主要采用物料衡算、热量衡算、速度关系和平衡关系四个方程。

在干燥器设计中,有关干燥器操作条件的确定,通常需由实验测定或可按下述一般选择原则考虑。

1.3.1 干燥介质的选择干燥介质的选择,决定于干燥过程的工艺及可利用的热源。

基本的热源有饱和水蒸气、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和电能。

在对流干燥介质可采用空气、惰性气体、烟道气和过热蒸汽。

当干燥操作温度不太高、且氧气的存在不影响被干燥物料的性能时,可采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对某些易氧化的物料,或从物料中蒸发出易爆的气体时,则宜采用惰性气体作为干燥介质。

烟道气适用于高温干燥,但要求被干燥的物料不怕污染,而且不与烟气中的SO2和CO2等气体发生作用。

由于烟道气温度高,故可强化干燥过程,缩短干燥时间。

此外还应考虑介质的经济性及来源。

1.3.2 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为了强化干燥过程和提高经济效益,干燥介质的进口温度宜保持在物料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但也应考虑避免物料发生变色、分解等理化变化。

对于同一种物料,允许的介质进口温度随干燥器型式不同而异。

例如,在厢式干燥器中,由于物料是静止的,因此应选用较低的介质进口温度;在转筒、沸腾、气流等干燥器中,由于物料不断地翻动,致使干燥温度较高、较均匀、速度快、时间短,因此介质进口温度可高些。

1.3.3流动方式的选择在逆流操作中,物料移动方向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整个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推动力较均匀,它适用于:在物料含水量高时,不允许采用快速干燥的场合;在干燥后期,可耐高温的物料;要求干燥产品的含水量很低时。

在错流操作中,干燥介质与物料间运动方向互相垂直。

各个位置上的物料都与高温、低湿的介质相接触,因此干燥推动力比较大,又可采用较高的气体速度,所以干燥速度很高,适用于:无论在高或低的含水量时,都可以进行快速干燥,且可乃高温的物料;因阻力大或干燥器构造的要求不适宜采用并流或逆流操作的场合。

1.3.4 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物料出口温度θ2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与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c及干燥第二阶段的传质系数。

Xc值愈低,物料出口温度θ2也愈低;传质系数愈高,θ2愈低。

1.3.5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增高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相对湿度φ2,以减少空气消耗量及传热量,即可降低操作费用;但因φ2增大,也就是介质中水气的分压增高,使干燥过程的平均推动力下降,为了保持相同的干燥能力,就需增大干燥器的尺寸,即加大了投资费用。

所以,最适宜的φ2值应通过经济衡算来决定。

对于同一种物料,若所选的干燥器的类型不同,适宜的φ2值也不同。

例如,对气流干燥器,由于物料在器内的停留时间很短,就要求有较大的推动力以提高干燥速率,因此一般离开干燥器的气体中水蒸汽分压需低于出口物料表面水蒸气分压的50%~80%。

对于某些干燥器,要求保证一定的空气速度,因此考虑气量和φ2的关系,即为了满足较大气速的要求,可使用较多的空气量而减少φ2值。

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温度t2与φ2应同时予以考虑。

若t2降低,而φ2又较高,此时湿空气可能会在干燥器后面的设备和管路中析出水滴,因此破坏了干燥的正常操作。

对气流干燥器,一般要求t2较物料出口温度10~30℃,或t2较入口气体的绝热饱和温度高20~50℃。

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气流干燥器概述气流干燥装置是连续常压干燥器的一种。

颗粒状或粉末状湿物料通过带式供料器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同时高温干燥介质也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并达到一定的流速将湿物料分散和悬浮于气流中,在物料和热介质气流一并沿干燥管向上流动的同时,发生高效的传质传热,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

干燥过程及其对设备的基础典型对流干燥流程,由风机送来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进入干燥器;在干燥器内,气流与湿物料直接接触;沿空气行程,气流的温度降低,湿含量增加,废弃自干燥器的另一端排出。

若为间歇操作,湿物料分批投入干燥器内,待干燥至指定的含湿要求后一次取出;若为连续过程,湿物料被连续的加入,干燥产品也连续放出。

干燥器内,物料与气流的方向可为并流﹑逆流或其它形式。

2.2.1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干燥过程的主体设备为干燥器。

根据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干燥程度的要求﹑生产能力的大小不同,所采用的干燥器的型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固体物料干燥的机理复杂,至今仍未找到阐明干燥过程机理的合适理论。

在能达到预期干燥目的前提下,选用干燥器主要还是根据操作费用、投资多少、安全因素及操作是否方便等因素决定,而无法进行严密的实际计算。

2.2.2 提高干燥过程的经济措施干燥过程消耗大量的热能,热能的利用度直接影响到干燥过程的经济性。

因此井底干燥过程的热量消耗,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可以直接提升干燥过程的经济性,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措施。

1.物料干燥前,尽量先采取用低能耗的机械方法如压榨、离心等方法出去更多的水分,然后再进行干燥。

2.提高干燥介质的预热温度,干燥介质的预热温度越高,单位绝干物质的热量就大,干燥所需要的干燥介质就少,因此为其带走的热量低,干燥热效率提高。

3.回收为其带走的热量,如用尾气预热物料或采取部分循环减少新鲜干燥介质的用量,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