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验方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溃疡性结肠炎
蚴阳性。内镜下直肠粘膜见黄褐色颗粒(急性期),
粘膜活检可见虫卵。血嗜酸细胞增高,抗血吸虫治疗 有效。
(五)肠易激综合征
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内镜、X线仅
见肠激惹征象,无炎症性改变。
(六)结肠癌
发病年龄较溃疡性结肠炎者大,多在中年以后。X线 可见病变部位粘膜破坏、充盈缺损、肠壁僵硬、肠腔变 窄,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有助于 诊断。应警惕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癌变者。
二、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脓血、粘液,镜下见大量 红、白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 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 需反复多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检查内容包括:① 常规致病菌培养排除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感染,根据 情况选择特殊细菌培养以排除空肠弯曲杆菌、难辨梭状 芽胞杆菌、耶尔森菌、真菌等感染;②取新鲜大便,找 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③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者 做粪便集卵和孵化以排除血吸虫病。
三、X线检查
钡灌肠可见多发性溃疡,表现为肠管管壁边缘呈 毛剌状或锯齿形,肠腔内有小龛影或条形存钡区,粘 膜皱襞粗大紊乱,可见肠腔内炎性息肉引起的颗粒状 充盈缺损。早期可见肠壁痉挛,结肠袋形加深,在后 期患者由于肠壁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变硬、肠管缩短、 肠腔变窄,呈铅管状,结肠袋形消失。重症或暴发型 患者一般不作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 性结肠扩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有利于显示微小病变。
(七)缺血性结肠炎
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者,发病急,病程短,一般不 累及直肠。 此外尚应与Bechet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结肠 憩室炎、放射性结肠炎、伪膜 性结肠炎鉴别。
治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
术语及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
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
缓解期脾虚为本,湿热稽留,久则及肾,通过健脾补肾,兼以清肠化湿,可以维持病情缓解,防止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
西医诊断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1.2 最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
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
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白塞病等疾病。
1.3 附加标准钡灌肠、CT或MRI结肠显像见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大便隐血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或粪钙卫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降低。
1.4 最特异性标准本病无诊断金标准,但如果具有内镜下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可作为最特异性标准:①结构特征:广泛的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萎缩;②上皮异常:黏蛋白损耗,潘氏细胞化生;③炎症特征:伴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弥漫性黏膜全层炎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导致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溃疡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溃疡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大肠湿热型症状: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治法:温化寒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4.肾阳虚衰证症状:晨起腹泻、腹痛、肠鸣,便急,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肠。
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
故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证型灵活掌握。
大肠湿热型和寒湿凝滞型均属实证,多表现于初次发作的急性期。
但因此病容易反复,很多病人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在急性发作时亦可出现以上症状,应属本虚标实之证,须根据病情辨证施药。
1、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
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
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2、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
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4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 报道如 下。 2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4 例患者 中,男2 例 ,女 1l ,年龄2  ̄ 3 。病 程最短 者 5 2 5 71 Y . I 26岁 个
证见 :腹痛 腹泻多 日,呈 现反复现象 ,病症 时轻时重 ,患者 面色 晦暗 ,消瘦无力 ,并伴 有舌质紫暗 、脉涩。针对该型 ,治宜以行气活
月 ,最 长者6 ;轻度2 例 ,中度 1例 ,重度2 ;大肠 湿热型9 , 年 7 3 例 例
肝 郁脾虚型7 ,脾虚湿蕴型 1例 , 例 2 气滞 血瘀 型1例 。 4 I . 2诊断标准
要特 征 ,属于 中医泄泻 、肠湃久痢 等病症范畴 E。笔者通过 中医辨 证 l
症较重 ,可再加入 白芍 、炙甘草 。
1. .3脾虚湿蕴型 3
证见大便溏薄 ,黏液 白多赤少 , 饮食减少 ,肢体倦怠 ,神疲懒言 , 常伴有腹痛隐隐,脘腹胀满,肠鸣 ,苔白而舌微红 ,脉像细弱 ,针对该 类患者 ,治宜健脾益气 ,化湿助运 ,药用组合如下描述 : 党参 、苍术 ,
甘厚 腻 ,酗酒 、抽烟等不 良习惯。 中医治 以化瘀通 络 ,和营止痛 。方 选少 腹逐瘀 汤加减 ,方 中蒲黄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元胡 、没药活 血定 痛 ,桂心 、小茴香 、干姜温散肠络瘀血 ,配伍健脾 止泻之 品,如
党参、炒 白术、葛根、茯苓、白扁豆等,则泄泻腹痛可止。若热毒之
1 . 3辨证施治
1. . 1大肠湿 热型 3
疗效 标准参照 中华 医学 会消化病学分 会炎症性肠病协作 组20年 07 “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பைடு நூலகம்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
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
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
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
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
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
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
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
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
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0奇效秘方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10奇效秘方方1【原料】胡椒、艾叶、吴茱萸、灶心土、大蒜各适量。
【用法】将方中前4味药物共碾成细末,过筛,瓶贮备用。
用时取药末6克,与大蒜共捣如膏,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寒泻,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游澈,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冷,口不渴,苔白,脉沉迟。
方2【原料】丁香、枯矾、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将丁香和枯矾共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6克,入姜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肚脐上,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3【原料】肉桂、厚朴各30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肉桂和厚朴共碾成细末,瓶贮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和成膏,直接敷于患者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4【原料】吴茱萸24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调成糊,加温摊于两层4厘米见方纱布上,将四周折起贴于患者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散寒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吴茱萸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祛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的作用。
方5【原料】炮姜30克,防风10克。
【用法】将炮姜、防风碾成细末,以温开水调成糊,直接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炮姜性味苦、涩、温,归肝脾经,有温中止泻之功。
方6【原料】车前子、肉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过筛,装瓶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将患者脐孔皮肤洗净后,趁湿填满脐孔,外用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
【功效】本方散寒利湿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7【原料】大枣(去核)大蒜各12克,灶心土30克,生姜3片。
【用法】将上药混合共捣烂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用艾条隔药悬灸30分钟,灸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溃疡性结肠炎
【李世俊】
3、
若症见粘液血便,腹泻, 腹痛,腰酸肢冷,面色白, 腹泻多在黎明,脉沉细无力, 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肾两虚型
【李世俊】
治宜: 温补脾肾 方用: 四神丸和四君子汤加减
【李世俊】
制附片、肉豆蔻、补骨脂、 焦白术、阿胶(烊)各9g, 党参、黄芪、茯苓各12g, 五味子、益智仁各6g, 吴茱萸、陈皮各4.5g,炮姜3g
【吕承全】
缓解期
若症见久泻不止,大便滑脱, 粘液脓血,大便色暗,身困乏 力,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 脉沉细者,多为脾胃虚寒,气 血双亏,湿热留滞所致。
17
治疗
以健脾温中,止泻固脱, 扶正祛邪为主,肠镜检查 有溃疡者,可加地骨皮 10—15g,可促进溃疡愈合。
【吕承全】
本病经治疗,脓血便减少或消失时, 仍需拟健脾养胃,涩肠固本 以巩固疗效,善后调养。
4 5
分析二药:
【周鸣歧】
诃子(苦酸涩温) (入肺、胃、大肠经),
具有敛肺,涩肠,下气之功, 治疗久泻久痢,肠风泻血,脱肛便血均有良效。
4 6
【周鸣歧】
3、若病久不愈,气病及血, 必致久病入络夹瘀为患, 论治之时,当于治疗方药中加入 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 推陈致新药物
4 7
【周鸣歧】
4、若病情严重或欲求速效者, 亦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法, 遵照辨证原则选用药物,
之不同类型, 分别施治。
强调
【乔保钧】
①辨虚实、明标本,
②因人、因时辨证施治,不能据 西医“炎症”的诊断,一味清热, “消炎”,滥用苦寒之品,以免 损脾败胃,伤及中阳,误犯“虚 虚”之戒;
强调
【乔保钧】
③但也不能一见大便稀溏和次数 增多,一味固涩止泻。在病之初, 敛涩之品当属禁忌;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2012-09-21 17:31 【大中小】【我要纠错】(1)结肠片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锡类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黄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
加减:I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Ⅱ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
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
按I、Ⅱ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人淀粉,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
以腹泻为主服I 号,大便干结为主服Ⅱ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
10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健脾敛溃散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
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
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
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
可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
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
3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3)溃结合剂组成:I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补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
Ⅱ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O克,紫草根15克。
用法:I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
Ⅱ号方灌肠,浓煎成50O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普鲁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
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注射器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气滞、湿热、瘀滞等导致的病症。
因此,中药治疗旨在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川连翘、黄连泻肠汤等,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可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感。
三、中医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患者的腹部按摩、敲击等手法,刺激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
中医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的流通,舒缓结肠炎症。
推拿手法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宜自行进行。
四、饮食调理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视饮食调理。
因为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
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以达到缓解症状、调节体内平衡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40例
114 9 抗炎 , 从而组成理气消瘀、 通腑、 消毒之剂, 临床验证确 有其功。 这种在辨证施治思路指导下进行的术后调治 , 也是普外科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尝试。
1150 期有效控制病情以后 , 亦能很好地帮助撤除激素及免 疫抑制剂 , 从而使病者从西医治疗过渡到中医药防治 , 并最终停药恢复健康。 实践证明,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9 期 疗效果十分理想, 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广阔前景。
( 收稿 2008204 2 16; 修回 2008206 2 11)
( 收稿 2008204 2 22; 修回 2008205 2 30)
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40 例
张桂慎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 衡水 053000) 摘 要 目的: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辨证治疗, 从而体现中医中药之独到之处。 方法: 辨证施 治, 采用葛根岑连汤、 桃仁承气汤、 血君子汤、 四神丸等加减。 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 药治疗有效率高达 92. 5% 。提示: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 无毒、 有效且防止复 发, 很有明显的优势。 主题词 结肠炎 , 溃疡性�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按照 1993 年太原全国慢性 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 《溃疡性结肠炎 ( 轻型证见: 腹痛腹泻程度较轻, 偶见血 型证见: 腹痛、 腹泻症状严重 , 每天 5 ~ 6 次粘液便、 水 样便或血便, 伴发热、 贫血、 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中 型: 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 。选择患者 40 例 , 病变部位 均在乙状结肠 ( 结 肠型 ) , 其中男 33 例, 女 7 例; 年龄 31~ 66 岁; 其中轻型 21 例, 中型 15 例 , 重型 4 例; 病 程1 ~ 10 年。 临床分湿热瘀阻、 气滞血瘀、 脾肾两虚 3 型。 辨证治疗 湿热瘀阻型: 证候: 身热、 恶寒、 腹痛、 便下粘液和脓液, 泻下急迫、 舌质红、 苔黄腻 , 脉弦数或 滑数。 病机: 湿热瘀阻大肠, 气化不分行 , 清浊不分, 则 见腹胀、 腹泻。 治法: 清热利湿 , 理气化瘀。方药: 葛根 芩连汤加减。 组成: 葛根、 黄连、 黄芩、 薏苡仁、 厚朴、 当 归、 红花、 陈皮、 木香各 10g; 赤芍、 白芍、 连翘各 12g; 金 银花 8 g。 气滞血瘀型: 证候: 腹痛, 腹胀拒按 , 腹部可扪及肿 块, 大便不畅或闭结 , 苔厚腻而干 , 脉弦滑而数, 或脉沉 而有力。病机: 气滞不行 , 血亦不畅 , 久则为瘀, 瘀血结 于大肠, 驻而不散, 则见腹部肿块 , 大肠脉络淤滞 , 气化 不行 , 则见腹胀。 治法: 行气通腑, 逐瘀散结。 方药: 桃 仁承气汤加减。 组成: 丹参 15g, 桃仁、 红花、 三棱、 木 香、 厚朴、 穿山甲各 10 g , 莪术、 枳实各 8g , 槟榔 12g , 生 大黄 6g。 脾肾两虚型: 证候: 腹痛隐隐 , 痛 势绵绵, 腹泻 不 重, 大便稀薄, 消化不良 , 形体消瘦 , 时发时愈 , 舌淡胖、 苔白 , 脉细弱而缓, 或沉细迟。 病机: 病久见脾肾气虚 , 脾虚则运化不行, 机体失于营养则消化不良 , 形体消 瘦, 肾虚失于固摄, 则见腹泻 , 大便稀薄 , 气虚气滞则见 腹痛隐隐。 治法: 温补脾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 加减。 组成: 党参、 白术各 15g, 茯苓、 补骨脂、 五味子、 肉桂、 川楝子、 山药、 山楂、 麦芽各 10g, 吴茱萸 6g, 炙甘 草、 白芍各 12g, 鸡内金 5g 。 治疗结果 显效: 临床症状 ( 腹痛、 腹泻或便血等 症状 ) 消失 , 电子结肠镜复查见大而深的溃疡变小变 浅, 超过 2 �3 以上, 甚至溃疡愈合, 周围粘膜基本恢复 正常。 停药或用维持量药物 , 2 个月无复发共 28 例。有 效: 临床症状 ( 腹痛、 腹泻或便血等症状 ) 显著减轻 , 电 子结肠镜复查溃疡变小变浅 > 1�3、 < 2�3, 肠壁轻度炎 症反应 9 例。 无效: 经治疗临床症状、 电子结肠镜及病 理检查无改善 3 例。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治疗有效 率高达 92. 5% 。 讨 论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属 于中医学 “腹痛” 、 “泄泻” 范畴。 其病因多为身体脾胃虚 弱、 饮食不节制、 忧思恼怒 , 或湿热蕴结肠道 , 气血壅 滞, 病久则致正气不足, 脾土虚衰 , 肝木克土 , 最终导致 正虚而邪实。 其病机特点为湿热蕴结肠道 , 气血壅滞 , 正气虚衰而气滞血瘀则贯穿在本病的全过程中。 因此 , 温养脾胃、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并 根据标本缓急 , 择其要而选之。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安全、 无毒、 有效 , 且疗效巩固、 防止复发的良好效果 , 经过我们多年的临 床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医药 , 能有效防止激素等 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 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同时在急性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医治疗结肠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治疗结肠炎的中医方剂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乏力、食欲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等。
3.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郁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情绪抑郁、胸闷、大便不畅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枳实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固定、大便带血、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
5.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寒湿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
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
6. 滋阴润燥方:适用于阴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7. 扶正祛邪方:适用于结肠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气,驱除余邪。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调整方剂。
同时,中医治疗结肠炎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分析
得”《 ; 黄帝 内经 》 为该 病 与饮 食起 居 和风 湿有 关 , 认 如 《 问 ・ 阴 阳 明》 食 饮 不 节 , 居 不 时 , 阴受 之 。 素 太 “ 起 则
阴受 之 则 五 脏 , 脏 则 膜 满 闭 塞 , 为 飧 泄 , 为 肠 五 下 久
在 临床观 察 中 , 青 片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达 9 % , 柴 7
其 中痊愈 率为 5 . % , 6 7 而板蓝 根 冲剂 对 照组 总 有效 率 为 7% , 8 痊愈 率 为 3 % , 药 在疗 效 上 有 显 著性 差 异 2 两 ( 00 ) P< . 5 。说 明柴青 片 的临床 疗 效 明显优 于 板蓝 根
计 学处 理 , 组 之 间疗效 均 有显 著 性差 异 ( < .5 , 两 P 0 0 )
按 中医辨 证标 准 , 据 舌苔 、 根 脉象 等 表 现 , 床 上 临
多 将急性 咽 喉炎 、 性 咽炎急性 发作 归 为风热证 型 ; 慢 而
将 急性扁 桃体 炎 、 细菌 感染 或 混 合 感染 型咽 喉 炎 归 为 肺 胃实热 证 。通过疗 效 对 比分 析 , 见两 证 型 在痊 愈 可 率、 显效 率 、 效 率 及 总有 效率 方 面 均 无显 著 差异 ( 有 P >0 0 ) . 5 。据 此 可 以认 为 柴 青 片 治 疗 急 性 咽 喉 炎 、 扁 桃 体 炎 以及 慢性 咽喉 炎急性 发作 者有 肯定 的疗效 。
治疗的病例, 均完成了本次治疗。依据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对照组 4 例, 8 临床治愈 1 例, 5 好转2 4例, 无效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验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
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
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本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类型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初发型四种,其主要并发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
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
大肠湿热证处方:白芍25克,黄芩、红藤各15克,大黄4克,槟榔片、黄连、当归、广木香各10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地榆、马齿苋凉血解毒;大便白冻黏液较多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重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发热加葛根、金银花解肌退热。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
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主要证候。
脾胃气虚证处方: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炒扁豆、葛根各15克,莲子肉、广木香(后下)、桔梗各10克,炒薏苡仁30克,大枣4枚,生姜5片,甘草、砂仁(后下)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枳实消食导滞;腹痛怕凉加炮姜、乌药温中散寒;寒甚加肉桂、伏龙肝、细辛温补脾。
肾;久泻气陷者加黄芪、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久泻不止加赤石脂、石榴皮、乌梅、诃子涩肠止泻。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
临床以腹部隐痛,腹泻,黏液稀便或便中少量脓血,纳差腹胀,舌质淡,脉细数为主要证候。
阴血亏虚证处方:五味子、黄连各10克,阿胶(烊化)、当归、茯苓、白芍、乌梅、沙参各15克,淮山药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虚坐努责加诃子、石榴皮收涩固脱;五心烦热加银柴胡、鳖甲(先煎)清虚热;便下赤白黏冻者加白花蛇舌草、秦皮清化湿热;便血鲜红者加地榆、水牛角粉、仙鹤草等凉血止血。
功效主治:滋阴养血,益气健中。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阴血亏虚型。
临床以痢下赤白,脓血黏稠或虚坐努责,排便困难,午后低热,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