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民间故事传说
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

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那你知道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慈禧太后反腐晚清的时候。
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
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
《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
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
《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
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国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西城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相传,这座寺庙建造于唐朝,曾经是皇室的宗教场所。
在清朝时期,相国寺改为慈禧太后的住所,成为了她的私人领地。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性之一。
她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后,也是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女人。
她性格凶狠,贪婪好色,是历史上有名的强势女性。
正是由于她的专横和暴虐,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崩溃。
相国寺成为慈禧太后的住所后,很快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据说,慈禧太后在一个夜晚被几名年轻的僧人绑架,并在相国寺内受到了侮辱。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北京城,人们都对慈禧遭遇的不幸感到震惊和愤怒。
毕竟,慈禧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贵。
为了给慈禧打抱不平,清朝的朝臣们决定展开调查,并找出幕后真凶。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最终锁定了几个嫌疑人。
这些嫌疑人都是相国寺的僧人,他们被怀疑是对慈禧动手的凶手。
法庭上,嫌疑人一一被提审。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都坚决否认自己对慈禧太后的侮辱行动一无所知。
他们声称,在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他们都在自己的寺庙里诵经禅坐,并没有离开过。
法庭面临着一片混乱。
面对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法官们陷入了僵局。
正当人们认为这个案件无望时,一位寺庙的老和尚站了出来。
这位老和尚是相国寺的负责人,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为嫌疑人辩护。
他向法庭提出了一个异议,认为这起案件存在重大的漏洞。
老和尚指出,相国寺是一个严密的寺庙,平日里禁止外人进入。
而在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寺庙的门口井然有序地排着僧人们的鞋子。
据他所知,若有人离开寺庙,必然会先穿上鞋子。
当晚根据鞋子的排列情况,没有任何一个僧人走出寺庙。
这番话引起了法官们的兴趣。
他们派人仔细检查了鞋子,并在其中发现了一双打湿的僧鞋。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双鞋子属于寺庙的一个新来的小和尚。
经过审讯,这位小和尚承认了自己在那个夜晚离开寺庙并偷偷进入相国寺的事实。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国寺,位于北京西城区禄米仓胡同,是明朝著名寺庙之一。
在相国寺中有一座菩萨殿,里面供奉着一尊名为“慈禧太后”的菩萨像。
据说,这尊菩萨像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本人的化身。
相传,慈禧太后在清朝统治期间,是一个极其贪婪和暴虐的皇后。
她残忍地摧残百姓,惩罚那些不顺从她意愿的人。
据说,她甚至有一次将一个只是因为看她一眼而不慎伤到自己的宫女活活打死。
有一天,慈禧太后突然得了一个噩耗,她的侄孙被一位权贵家的子弟所害。
慈禧太后大怒之下,下令搜查案发现场,并找出凶手来问罪。
案件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凶手始终没有被找到。
慈禧太后怒火中烧,对她来说,这个恶人就像是无影无踪一样。
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听说了相国寺内有一尊神神秘秘的菩萨像,被人们誉为“化身慈禧太后”。
她听闻此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她的一种亵渎和侮辱,决定亲自前往寺庙查看。
慈禧太后带着自己的宫女和侍卫火速赶往相国寺,当她看到那尊金光闪耀的菩萨像时,愤怒之火瞬间爆发了出来。
她对菩萨像怒目圆睁,刺耳的咆哮声在整个寺庙中响起:“这是什么东西?竟敢凭空冒充我!慈禧太后?给我滚下来!”她言辞激烈,态度嚣张,对菩萨像指指点点,甚至用拳头猛击着菩萨像的脸部。
宫女们纷纷出来劝阻,告诉她这是庄严的佛事场所,不可轻慢。
慈禧太后对这些劝告充耳不闻,她越发愤怒地指责宫女们胆敢阻止她的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菩萨像突然发出了异样的光芒。
光芒笼罩着慈禧太后,目瞪口呆地凝视着菩萨像。
菩萨像内传出一个悦耳而温柔的声音:“慈禧,你所行的暴戾之事,非但伤害了百姓,更伤害了你自己的心灵。
你曾杀生,曾嗜财,曾暴虐百姓,这些心魔将会成为你灵魂的枷锁,永远无法解脱。
如果不悔改,你将永远被困在这个地方。
”慈禧太后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瘫坐在地上,全身颤抖。
她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明白自己背负的罪恶是多么的沉重。
她大声呼喊:“我悔过,我愿意改过自新!请菩萨给我一个机会。
”菩萨像的光芒逐渐消散,慈禧太后站起身来,泪水湿润了她的脸颊。
慈禧太后——精选推荐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传奇的⼀⽣之慈禧⾝世之谜(⼀)公元1835年11⽉29⽇,这⼀天正直深秋,虽秋⾼⽓爽,但已略带寒意。
这⼀天随着⼀声婴⼉的啼哭在京城⼀个普通旗⼈的家⾥,⼀个毫不起眼的⼥婴呱呱坠地。
她的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在20多年后,她却成为⼈⼈都要顶礼膜拜的⽼佛爷,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
她就是后来秉掌⼤清国朝政近半个世纪的圣母皇太后慈禧。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从没有⼈像慈禧太后那样被恶评如潮,有⼈骂她是祸国殃民,嗜权如命的⼀代妖后,也有⼈说她是狠毒凶残⼯于⼼计的恶⼥⼈,还有⼈说她是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误国者,她的名字被列⼊近代⼆百名⼈之中。
慈禧太后在我国清朝实际执掌朝政47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个重要⼈物,然⽽就是这样⼀个名声显赫的⼈物,她的出⽣地及同年经历却⼀直是个谜。
这位⽇后统治⼤清帝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物她的出⽣在历史⽂献上竟然没有留下太多正式的记载,就连《清史稿》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记录说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安徽宁池⼴道惠征⼥。
除此之外,却找不到任何正式记载。
慈禧到底出⽣在哪⾥?她的⾝世中有怎样的悬疑呢?这位同治帝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份,影响与作⽤。
对其⾝世,有多种异说。
尤其是慈禧的出⽣地可谓众说纷纭。
除北京说之外,还有五张说法:⼀⽢肃兰州。
⼆浙江乍浦。
三内蒙古呼和浩特。
四安徽芜湖。
五⼭西长治。
⼈们都试图从这位赫赫有名的圣母皇太后降临⼈间的第⼀驿站起,追根溯源探询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脉络;探询她成长,成名的偶然与必然以解开发⽣在她⾝上⼜给整个民族带来过深刻影响的许多历史之谜。
除了五个真假难辨的版本之外,在这些说法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慈禧⽣于北京说。
这⼀说法不仅为部分史学家认同,同时也得到慈禧娘家后⼈的认可。
《清史稿后妃传》上的记载说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安徽宁池⼴道惠征⼥,咸丰元年备选⼊宫,号懿贵⼈,四年封懿嫔,六⽉三⽉庚⾠穆宗并尊为皇太后⽣,进懿妃。
七年,进懿贵妃。
⼗年,从幸热河。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传清朝末年,有一回慈禧在北京的颐和园散步,结果未能及时回宫备驾,导致皇帝准备的宫车尚未到齐,使得慈禧独自走回宫中。
在途中,慈禧突然发现脚下的鞋子松了,由于身边无人,她没办法自行解决。
这时,一名年约四十多岁的卫世子正好路过此地,立即上前帮忙为她系鞋带。
慈禧对此十分感激,便将这位卫世子提拔为相国寺寺主。
然而,很快慈禧便对卫世子产生了不轨之念。
她暗示卫世子只要肯侍候她,便可提拔他为相国或其他重要官职。
卫世子对此感到不安,回绝了慈禧的要求。
慈禧非常生气,将卫世子打入地牢,并派人招来九百年前活佛,决定用酷刑逼问卫世子。
然而,卫世子却毫不畏惧,他说:“我并不在乎什么官职,如果为了官职我就背叛天地,那我还有什么资格在世间生存?”九百年前活佛却对卫世子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但是如果你不同意慈禧的要求,你将会遭受惩罚。
”卫世子想了想,他想到了一种方法,他说:“好吧,只要慈禧能完成三个任务,我就愿意侍奉她,但是如果她做不到,她就必须放我出去。
”九百年前活佛点了点头。
于是,卫世子告诉慈禧,他要她完成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慈禧必须亲手砍下一棵树,然后用这棵树搭建一个桥,在桥上行走五十步,而且不能有任何支撑。
慈禧按时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但是她很疲惫,气喘吁吁,她问卫世子:“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卫世子回答:“我并没有折磨你,我只是让你学会坚持。
”第二个任务,慈禧必须要跳过一座火堆,而且不能用任何防护措施。
慈禧完成了第二个任务,但是火耗掉了她一件贵重的衣裳和几根鬓发,她又气又怒,而且痛苦难忍,她问卫世子:“你这个奸险小人,你到底想要什么?”卫世子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要过什么,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的勇气。
”第三个任务,慈禧必须要到风沙大漠里找到一只白鸽子,并且没有任何帮助。
慈禧完成任务,在途中她发现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许多善良的人,他们为她提供了水和食物。
而且在她找到之前,这只白鸽子一直飞着,让她苦等了很久。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国寺是北京城内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寺庙,自明朝以来就一直是皇室贵族的祭祀之地。
而在清朝时期,相国寺的地位更是得到了提升,成为慈禧太后的皇家寺庙。
相国寺气势磅礴,殿宇巍峨,庙宇周围种满了参天古树,整个寺庙布置得极其精美,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每年的祭祀大典,都会有举国上下的官员、贵族、权贵前来参加,场面十分盛大。
有一年的祭祀大典却让慈禧太后深感耻辱,让这个庄严的寺庙也遭受了暗淡的一笔。
在当年祭祀大典的期间,慈禧太后身穿着华丽的龙袍,怀着对祖宗的崇敬之情,踏入相国寺。
她以为这里将会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场所,却没想到,却让自己遭受了严重的侮辱。
当慈禧太后踏入寺内的时候,她才发现,寺庙里竟然直播着一部清宫剧。
脚下是一条红地毯,两旁摆满了观众,他们旁若无人地看着电视剧,发出各种嘈杂的声音。
而且更让慈禧太后感到愤怒的是,在电视剧播放的竟然有人在一旁大声聊天,完全不尊重她这位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一言不发,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她本是希望在这个寺庙里,能够静下心来,祭拜祖宗,顺便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可没想到,现在她却被公然羞辱,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力。
她忍住泪水,大步走到寺中最前面的大殿上,竭力遏制着自己的情绪,开始进行祭拜。
她燃起香烛,给亲爱的祖宗祭奠。
可是她发现,香烛的火焰被涣散在周围,很难燃烧得更旺,仿佛是祖宗的心都不安。
接着,她又翻阅了一下祭拜仪式的文稿,本来想读出来的文稿竟然变得晦涩不明,读得很吃力,声音也变得疲惫。
她再次感到绝望,她曾经的萨种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大清朝付出了那么多,怎么就是这样回报自己?当慈禧太后结束了祭拜,回到了自己的寝宫时,她痛苦地坐在床上,不知所措。
她想到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为何会遭到如此的背叛和辱骂。
慈禧太后想了很久,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她开始明白,自己这些年过于贪婪,对人民的苦难从未有过关怀,一心只想自己的安逸和享受。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是清朝末年的最高统治者。
那你知道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太后的厌食症话说有年冬天,慈禧太后得了厌食症,面对一道道山珍海味,她连筷子也懒得动。
这可急坏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他连夜召集御膳房所有厨师,务必想法把太后老佛爷的食欲勾起,如若不然,就砍了他们的脑袋。
御厨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一边研究菜谱,一边挑灯掌勺,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总算做出了30多道色香味俱全的新菜肴。
但李莲英一一品尝之后,只留下了3道菜。
第一道是御膳房首席大厨赵东海做的“百鸟朝凤”,但这百鸟和凤凰并不是平常采用的鹌鹑和乌鸡白风,却足用百里挑一的沙地萝卜精雕而成,入口即化,回味无穷,而且还能消胀气。
第二道是川菜大王刘祥福最新研制的“绝味叫花鸡”。
最后一道是金刀御厨郭金生最拿手的“佛跳墙”,不过精通药理的他悄悄把平时的配方做了些修改,添加了几味消食去胀气的名贵中药。
谁知慈禧太后只瞧了一眼赵东海做的“百鸟朝凤”,就让宫女拿开了;又闻了闻刘祥福的“绝味叫花鸡”,皱起眉头说:“辣味这么重,想辣死哀家呀!”李莲英赶紧让人撤下,最后才战战兢兢地打开了郭金生做的“佛跳墙”。
没想到慈禧竞拉下脸道:“这哪是菜呀!药味这么浓,哀家不如传太医好了!”吓得李莲英跪在地上连声谢罪:“奴才该死!奴才这就去御膳房让他们赶做几道对老佛爷口味的菜肴……”李莲英火急火燎地赶回御膳房,正准备对厨师们大发淫威时,却见一位年轻厨师手捧一只紫砂锅,迎上来道:“李大总管您来得正好,小的刚把菜做完,还请趁热送与太后老佛爷品尝!”李莲英一看对方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厨子,不禁气不打一处来,道:“快给咱家滚一边去!三大名厨做出的菜肴太后老佛爷也不曾尝上一口,你小子又算哪根葱?”不想这位厨师非但没有滚到一边,反而不知天高地厚地说道:“大总管,小的敢以脑袋担保,治好太后老佛爷的厌食症,还非靠小的这道菜不可!”在场的御厨们都露出了不屑。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慈禧经典的民间故事

慈禧经典的民间故事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
那你知道慈禧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慈禧经典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慈禧经典的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公元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皇逃到西安。
她一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
北京城暂时平静下来,她惊魂稍定,便动身返回北京。
途中,她一时兴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一游,顺便到古刹相国寺降香礼佛。
旨意传到开封,开封知府慌得手忙脚乱立即张贴告示:“圣上驾到,凡銮驾经过的街道须用红毡铺地、门上挂彩;全城妇孺老幼皆要倾城出动,头顶明烛,路旁跪迎;无论贫贱富贵均按人头每人交白银二两以备为老佛爷慈禧进礼。
如有抗命不从者,严惩不贷。
”这一下可苦坏了全城百姓,个个叫苦连天,只好到相国寺进香拜佛祈祷菩萨保佑免除这场灾难。
开封相国寺长老智清,五十多岁,侠肝义胆,机智多谋,心生一计:他向知府请求只要能免除全城百姓每人二两白银,他情愿向慈禧献出镇寺之宝。
知府听了暗想:开封百姓食不饱肚,确实榨不出多少油水,智清若能把镇寺之宝献出有何不可?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过了两日,慈禧的大队人马进了开封城,全城百姓跪迎路旁口称万岁。
开封知府迎驾后,西太后乘八抬大轿径直朝相国寺而来,智清方丈身披红袈裟率寺内众僧跪在山门迎接。
慈禧下得轿来,见众僧跪地迎驾,忙说:“自家子弟不必俗礼参拜,快平身回话!”慈禧为啥把智清和众僧称为自家子弟呢?原来,她笃信佛法,自称是受命于天的老佛爷,所以,她认为到相国寺等于串亲戚,对佛门的僧人皆称自家子弟。
慈禧落座后智清忙跪地高念一声佛号,说道:“今日老佛爷驾临敝寺,真是蓬荜生辉,光耀佛门,现将镇寺之宝献上,请老佛爷笑纳。
”慈禧一听智清要给她献宝,满是皱纹的老脸顿时乐开了花。
太监李莲英一挥拂尘走到智清面前说道:“方丈惠心可嘉,太后特此恩准,快快将宝献上。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国寺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五环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内,这里曾经是一座寺庙,更是一段古老的传说的发生地。
这个传说始于清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是光绪,皇后是慈禧。
相国寺是慈禧常常祭拜的地方,她每次到寺庙中祈福时,都能得到贤夫子的指引和启示。
贤夫子是一块由玉料制成的石碑,上面刻着许多经文和箴言。
慈禧深受其教诲的影响,她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和权谋,对国家的政务有了独特的见解和指导。
相国寺中的一位和尚却不满于慈禧的崇拜。
他认为每次慈禧进入寺庙都会破坏庙宇的清净与祥和,而且她只是一位宫廷妇女,怎么能比得上贤夫子的智慧?这位和尚决定采取行动,打击慈禧的崇拜。
一天,慈禧再次来到相国寺祭拜,她看到了大殿中的贤夫子,感到非常欣慰。
她信步走到贤夫子面前,欲再一次深化自己的智慧。
贤夫子闭口不言,也不发出任何指示。
慈禧感到不解,她再次向贤夫子祈祷,希望能够得到指引。
但是贤夫子仍然沉默不语。
可是,慈禧的到来并没有让庙宇中的人们感到喜悦。
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位和尚高声叫骂慈禧,骂她是宫廷权力的代表,是奸邪之徒。
慈禧感到十分羞辱和愤怒,她极力辩解自己,解释她只是卑微的皇后,没有决策权和权势。
尽管经历了这次的羞辱,慈禧并没有垂头丧气。
相反,她反思自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只有用智慧和实力,才能够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慈禧决定展开改革,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水平。
她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提倡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教育、推动工业化等。
这些改革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全力支持,国家得以快速发展。
慈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她的看法。
人们开始尊敬她,将她视为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者。
慈禧的智慧和勇气,让她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君主。
无论如何,慈禧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她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教训。
我们应该既能够学习她的智慧和果断,又能够警惕她的错误和缺点。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明智而受人尊敬的人。
慈禧的故事有哪些

慈禧的故事有哪些慈禧即孝钦显皇后,是晚清代实质的统治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中国历代皇后徐之最。
下边是收集整理的慈禧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元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下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促逃到西安。
她一边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讲和大臣,签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合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使北京城获取了临时的沉静。
这天,她一时髦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一游,趁便到古庙相国寺降香礼佛。
开封相国寺长老智清五十多岁,侠肝义胆,机智多谋。
当时他向知府恳求,只需能免除全城百姓每人二两白银,他宁愿向慈禧献出镇寺之宝。
知府因利乘便答应了。
过了两日,慈禧的大队人马进了开封城。
智清跪地献宝。
慈禧一听智清要给她献宝,尽是皱纹的老脸立时乐开了花。
智清让两个强健的和尚抬着一个红漆木桶,放在西太后边前。
木桶内是满满一桶黄土,土中长着一堆姜芽,不由目瞪口呆。
慈禧立时震怒。
然智清不慌不满道:“一桶姜山的谐音是一统江山。
”智清向慈禧奉献此物,寓意讥刺她垂帘听政,独揽大权,丧权辱国。
在场的大小官员以及开封知府吓得魂不守舍,全身像筛糠同样颤抖。
慈禧内心愤慨,心中杀机骤起。
到达大雄宝殿,慈禧发现大殿门上方高挂着一块匾额,上边镶嵌着“古汴名蓝”四个金粉大字,眼睛一亮。
于是假装问道:“智清你知罪吗 ?”本来,匾额上的“古汴名蓝”四个字,就是“古城汴梁名寺” 之意,佛经上把众僧居住的地方叫“伽蓝”,简称“蓝”。
却不知,慈禧的乳名叫蓝儿,依据封建礼教的规定,凡是帝王的名字,禁止民间私自使用,假如与名字同样,一定用其余的字取代,这叫避忌。
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主犯了慈禧的名字。
一心想要弄死智清的慈禧二话不说,命令他投池赐死。
智清也不答话,纵身跳进池内。
然不多久他又从池中爬起,正当慈禧愤慨令人将其砍死时,智清不慌不急道:“非我不想死,而是先帝不让我死。
想当年乾隆盛世,天下升平,黎民安乐,朝臣皆服。
民间故事 慈禧墓中有多少宝贝

关于慈禧在之前的节目当中和大家说了她不少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慈禧的墓中究竟藏着多少的宝贝,慈禧是清代的孝钦显皇后,掌握了清朝的政权,很长时间在1908年的时候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被称为慈禧墓或者慈禧陵,不过后来被当时的大军阀孙殿英所盗,慈禧一个奇女子当正在黄全盛时,可谓是铁腕人物,作为一个貌可倾城的才女,活得相当静止,垂帘幕后,他铁血肝胆豪情,决断梳妆镜前襟绸锦缎,珠光宝玉,各位柔情似水,不可商务生前,他在疯狂的修建自己的珠宝殿堂。
死后也要把这些珍宝基数带进坟墓,这样的奢侈爱美之人生前活得威风体面若干年后,如何也想不到,正是因为这些财宝让自己抛尸棺外,慈禧之墓墓修建的时候注重书迷要求严苛,所以其中历经过巨额重建,直到他死后才正式完工,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和价值,持续整治翠荷叶,脚踩着粉红碧玺莲花周深对金银玉石名画翠佛宝为棺内底部的是金丝织宝珠,棉褥,厚七寸,下面向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
65块白玉203块棉絮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五分重的珍珠,2400克盖在慈禧身上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经被上还缀有820颗珍珠,盗墓者拆走珍珠之后,就将这条价值连城的被子吉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的时候才被发现,所以免遭厄运棺内最珍贵的是一个烟云流动的,用白玉雕成的九玲珑宝塔及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700多间,据说,当时慈禧下葬的时候,当官立的宝物鉴定完毕。
但是发现棺材里上有空隙,所以又倒进去了,四升珍珠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价值二百二十三万两白银以上我所说的只是陪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1030多年,当中还陆续地向地宫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紧紧紧预计品就1000多件,由此可见,慈禧墓中陪葬品的丰富性,据说孙殿英用了七天,拉了30辆卡车才将这些陪葬品全部清理干净,此启幕当中,有四件骑士震荡,分别是夜明珠翡翠西瓜翠玉白菜和玉石莲花。
慈禧有什么离奇的故事

慈禧有什么离奇的故事慈禧是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生平充满了许多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本文将为您揭示慈禧的一些离奇故事,带您走进这位历史人物的奇妙世界。
1. 浴血宫廷据传,慈禧年轻时身穿红衣出宫偷偷与侍卫约会。
一次约会中,慈禧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皇宫中出现了大量血迹。
她追寻着血迹,进入一间宫殿。
在那里,她惊讶地发现,宫中发生了一场残酷的屠杀。
慈禧当时对此事感到震惊,对这种残忍的行为产生了憎恶之情。
这一经历也成为她后来努力改革的一大动力。
2. 穿越时空据传说,慈禧曾有一段神秘的穿越时空的经历。
在一次夜晚,慈禧在床上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她见到了许多奇怪的事物,听到了未曾听过的声音。
她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女性穿着非常前卫的服装,而男性也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打扮和生活。
这个穿越之旅让慈禧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现实的看法。
3. 特立独行的慈禧慈禧是一位非常特立独行的女性。
据传,她经常在深夜离开宫殿,穿着普通人的服饰,与普通人一样游走于市井之间。
她喜欢到街头巷尾的小摊上买些小玩意儿,与摊主们聊天,甚至还会拿出自己亲手绣制的鞋子送给她们。
这种与百姓亲近的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也为慈禧赢得了一些人民的支持。
然而,这种与权势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传言和猜测。
4. 不老仙丹的秘密有关慈禧的传说中,还流传着一则奇异的故事。
相传慈禧年轻时曾得到一种不老仙丹,据说只消服下,便可保持永葆青春。
这个传说引发了许多臆测和揣测,人们对慈禧的美貌和长寿充满了好奇。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它成为了许多关于慈禧的传奇故事中的一部分。
5. 至死不渝的爱情除了纷繁复杂的传奇故事外,慈禧还有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据说,慈禧年轻时曾与一位宫廷画家私定终身。
这位画家为慈禧画了许多美丽的画作,而慈禧也深深爱上了他。
然而,由于身份和环境的原因,他们的爱情最终无法圆满。
慈禧的民间故事

慈禧的民间故事慈禧在晚清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你知道慈禧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慈禧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慈禧的民间故事:慈禧的四道美容方子第一道银耳银耳,又称为白木耳,性味甘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养颜美容品。
能够补肾强体,固精调血,润肺止咳,补气补脑,强心美肤,尤其是能够滋阴养颜,养肤润肤,对于女性的养颜美容,有特殊的疗效。
第二道泡手侍女用热手巾先把西太后的手包起来,侍水的宫女则端来银盆,盆内放满了热水。
西太后包好的手就放在银盆的热水里浸泡,等热水变温渐凉,再换热水,再次浸泡,就这样换水三次,把手背、手指的关节都泡得温暖了,看上去白里透红、细嫩柔软,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道热敷这热敷美容保健妙法,是太后养颜秘方之一,也是她最津津乐道的永葆青春之妙方。
当时宫里的侍女们称为洗脸,确切地说,就是用热气熏脸,也就是现代人美容的所谓热敷。
用特制的银盆,装满洒了香料的热水,再以细腻柔软的纯棉毛巾,浸透热水之后,按照肌肤的纹理,细心地敷好。
长年累月地热敷,脸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皱纹,而且总是能够保持得光鲜滑润,白晰美丽,富有光泽。
第四道喝奶西太后一生不变的一个习惯,就是喝人奶,喝牛奶。
这是她最习惯的一件事,也是她很痴迷的一件事。
满清宫廷之中,早点通常保留着关外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对茶,称为奶茶。
太后喝的这奶茶,不是由御茶房供应,而是由储秀宫内的小茶炉供应。
奶茶由太后调制浓淡,确定可口的味道,每天再由小茶炉专门为太后制作供应。
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西太后还吩咐受过专门训练的侍女,每天用玉石按摩皮肤等等。
但所有的一切,西太后发现,在养颜美容方面,能够保持青春长驻的最佳妙方,就是人的乳汁。
西太后喜欢喝人乳,每天专门有三名奶妈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
西太后每天总要喝大半碗。
慈禧的民间故事:余裁缝巧制慈禧衣清朝年间,慈禧太后执掌政权,垂帘听政。
她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却不关心民间疾苦。
慈禧为什么被称“老佛爷”?逼光绪叫“亲爸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为什么被称“老佛爷”?逼光绪叫“亲爸爸”
导语:慈禧的名字及身世传说说法一: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
慈禧的名字及身世传说
说法一: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
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捡了个吉日,来到了万寿寺。
当她进了大雄宝殿,看到仍是原来的一座佛像,没有什么双佛显光,顿时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
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
”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
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
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说法二: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生活常识分享。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慈溪长达7000年历史,留下很多经典美丽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一从前,有一个人生得比较忠厚老实,对任何事情一贯是直头拨脑,不会见风使舵,巧转弯角,而他的老婆又是一个比较厉害的雌老虎女人。
因此,他在家里经常要吃老婆的苦头,周围的人送给了他二顶帽子,分别叫“屙乱坯”和“怕老婆”。
这个“屙乱坯”虽然很怕老婆,但是,到了晚上,却还是很喜欢外出去看戏文的。
每次到了半夜里,才刚刚记得该回家去了。
所以,每次回家,总要被老婆教训一次,要么叫他跪踏床头,要么捉来拷一顿,以解除独守空房的心头之恨。
这一天夜饭吃过之后,这位老兄又出门看戏去了,老婆再三关照:必须在十二点之前回到家里,否则,回家非痛打一顿不可。
这“怕老婆”为了解谗看戏的瘾头,百依百顺后,又看戏文去了。
这戏演得也真精彩的了,他一到戏文场,早已把老婆的吩咐忘得一干二净。
等到看戏结束,方才记得回家,但早已超过了老婆规定的时间。
这样,他扮着呆神,站在台角,愁眉苦脸,迟迟不肯回家去,独怕再吃老婆的拳头,因为老婆的拳头实在吃得吓煞了。
演戏的头儿知道了他的情况之后,就有意想帮他一下,对他说:“你很喜欢看戏,我们很感动,今天就帮你一次,教训一下你这个恶老婆,免得以后,不再吃她苦头。
”头儿先叫“怕老婆”在这里再等待半个时辰,然后叫戏文班子,又化好妆,扮作天上的菩萨,穿上戏服,手拿菩萨用的动治,急匆匆地向“怕老婆”家里赶去。
这“屙乱坯”的老婆晚上在家,一直在纺棉纱,夜深了,也不见丈夫回家,心里早己生了恨气,正要结束纺纱去床上睡觉时,忽然听到自家房屋瓦片上,好像有人在上面来回走动的响声,便从这屋椽子的亮瓦中看出去,影影约约看见有几个穿华丽衣服的人影,这妇女随她怎么厉害,孤独一人在家,毕竟有点心慌意乱,这时,屋上又传来了有人讲话的声音:“我是天上的菩萨,到地上来查察,如果老婆待老倌歹格被我查着,呀!一动治当马作我笃煞。
慈禧身世之谜

慈禧身世之谜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紫禁城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曾两度发动宫廷政变,四次垂帘听政,统治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寿终正寝。
随后,她被以皇帝葬礼规格葬于清东陵。
在中国历史上,享受如此葬礼的女人是绝无仅有的。
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在史书中探究慈禧出身的时候,却找不到任何记载。
慈禧到底出生在哪里?她的身世中又有怎样的悬疑?1989年6月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走进了山西省长治市市委办公楼,来拜访时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刘奇。
这个叫赵发旺的上秦村村民见到刘奇后,不仅自称是慈禧的五辈外甥,还带来了同村几位宋姓村民的一封联署信,口口声声要为慈禧太后平反。
1.慈禧太后,这个百年前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史家用在她身上的笔墨却甚是寥寥,仅限于:“慈禧,叶赫那拉氏,镶蓝旗满洲人。
咸丰二年选秀入宫,先封兰贵人,后晋懿嫔。
咸丰六年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再晋懿贵妃。
咸丰崩载淳继位,懿贵妃尊皇太后,诏旨称圣母皇太后”等。
以致她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待解之谜“平反”一词是指把判错的案件或做错的政治结论改正过来,但历史对慈禧公正的评价早已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平反”一词又怎么会用在慈禧的身上呢?经过仔细询问,从赵发旺的表述中刘奇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赵发旺说:慈禧太后是上秦村人,就出自自己的外婆家,姓宋……而这次自己来找刘奇的目的,就是求刘奇帮他们把慈禧出身这个问题搞清楚、定下来(图1),刘奇很惊讶,慈禧的后代怎么会出现在上秦村呢?虽然“平反”属于用词不当,但从赵发旺言谈举止上看,他满认真的,说得有板有眼,好像不是在胡编乱造。
何况,就凭慈禧的那份名声,即便真有关系的人都巴不得躲得远远的,他却主动往上凑合。
于是,刘奇决定去上秦村看个究竟。
上秦村,位于长治西南7公里外的平川之上。
刘奇一进村,便按照村民的指点来到了村西头一个已经很久无人居住的破败院落前。
据这所老宅的主人宋安则讲,当年慈禧就出生于这所迄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典型山西民居中(图2)。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

【民间故事】慈禧受辱相国寺相传,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曾经一度来到了位于北京西郊的相国寺,而在这里,她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侮辱。
据说,慈禧太后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娇纵任性的女子,而进入宫廷后,她更是不可一世的存在。
在她掌握实权的时间里,她不仅肆意淫虐奴才,还曾经与她的情人李莲英一起虐杀义和团等团体,以及对于民间的报复行为更是何限。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明显地看出了她的腐朽堕落,举国上下普遍感到了一股无力感和愤怒。
而当时,一个僧人在听到了她的种种暴行之后,决定站出来为民伸张正义。
这位僧人名叫法云,他原本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后来因病入了寺庙修行。
法云修行多年,以慈心悯仁著称,常常安抚百姓的痛苦,为他们祈福。
听到慈禧太后的种种罪行之后,他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为民伸张正义。
法云先是写了一篇长文向慈禧太后陈述她的罪行,亲自带着这篇文章前往北京城。
当时,北京城内外的人们都对慈禧太后的统治感到厌倦,因此他们都非常希望法云能够替他们说出心声。
这篇文章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后,她十分气愤。
她下令将法云抓获,斩首示众。
法云的死让更多的人开始怀疑慈禧太后统治的合法性,他的死成为一个引爆点,让人们对慈禧太后的愤怒燃烧起来。
在慈禧太后曾经居住的地方相国寺外,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要求政府说明慈禧太后的罪行。
人们之间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北京城的官员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
他们装备了大量的士兵和武装警察,试图驱散人群并维持秩序。
人群愤怒的情绪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他们开始用石块和雪球攻击军队。
在这个时候,一位来自四川的青年叫做刘老匠站了出来。
他是一个木匠,在听说了慈禧太后的罪行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中的木匠活,加入到了人群中。
他带领了人们改造了一些简单的武器,包括弩、木棒等等。
人们围绕着这个临时的领导者,内外呼应地向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士兵们惊讶地发现,人群中敢于面对死亡的决心,让他们退缩了。
最终,受到了人民的巨大压力,慈禧太后在相国寺外下令开枪镇压。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那你知道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慈禧的民间故事篇【1】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去寺院进香,路遇刺客,险些被刺客所掷的炸弹炸伤。
经过这么一折腾,慈禧太后的神经扛不住了,经常做噩梦,梦见身边的侍卫个个成了乱党,将她抓起来,两个人按住她的双肩,让她跪下,另一个人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向她的颈项斩去这天夜里,慈禧大叫一声,又从噩梦中惊醒。
她出了一身冷汗,坐起身来,只见床上又湿了一片。
听见动静,太监总管李莲英忙走了过来,一边指挥宫女为慈禧整理床榻,一边传召太医。
太医诊断后回禀说,太后得的是惊悸症,夜里睡眠不好,白天恹恹地不想进食。
要治好这病,必须先食补,身体好了,自然就不会做噩梦了。
慈禧听罢,沉思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吩咐李莲英立刻去找一个人,这人叫孙思德。
慈禧道:“孙思德做的美味安魂汤,着实让人难忘。
”李莲英听到“孙思德”这个名字,一下子想起来了,这事,还得从八国联军入京那年说起。
那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绪仓皇西逃。
沿途的官员早已尽数逃走,哪里还有人去管慈禧。
一路上,太监只能找些棒子面的粗食给慈禧吃。
这天晚上,一行人逃到河北境内一个小村子,慈禧只觉饥饿难耐,突然,她闻到一股香味,这香味一下子就把慈禧的魂勾出来了。
她忙叫来李莲英,让他看看这香味是从哪来的。
李莲英顺着香味寻去,来到一座屋前,进了屋,见有一家四口,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少年。
灶台上放着一口铁锅,香味正是从铁锅里传来的。
李莲英走上前,对男人说:“我们是皇太后的人,你叫什么名字?”男人听了,忙叩头禀报,说他叫孙思德,家住北京城郊,听说八国联军打来,就带着妻儿一路西逃。
逃到这里,见田里有些山药,就挖了熬成一锅汤,准备充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是清朝末年的最高统治者。
那你知道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太后的厌食症话说有年冬天,慈禧太后得了厌食症,面对一道道山珍海味,她连筷子也懒得动。
这可急坏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他连夜召集御膳房所有厨师,务必想法把太后老佛爷的食欲勾起,如若不然,就砍了他们的脑袋。
御厨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一边研究菜谱,一边挑灯掌勺,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总算做出了30多道色香味俱全的新菜肴。
但李莲英一一品尝之后,只留下了3道菜。
第一道是御膳房首席大厨赵东海做的“百鸟朝凤”,但这百鸟和凤凰并不是平常采用的鹌鹑和乌鸡白风,却足用百里挑一的沙地萝卜精雕而成,入口即化,回味无穷,而且还能消胀气。
第二道是川菜大王刘祥福最新研制的“绝味叫花鸡”。
最后一道是金刀御厨郭金生最拿手的“佛跳墙”,不过精通药理的他悄悄把平时的配方做了些修改,添加了几味消食去胀气的名贵中药。
谁知慈禧太后只瞧了一眼赵东海做的“百鸟朝凤”,就让宫女拿开了;又闻了闻刘祥福的“绝味叫花鸡”,皱起眉头说:“辣味这么重,想辣死哀家呀!”李莲英赶紧让人撤下,最后才战战兢兢地打开了郭金生做的“佛跳墙”。
没想到慈禧竞拉下脸道:“这哪是菜呀!药味这么浓,哀家不如传太医好了!”吓得李莲英跪在地上连声谢罪:“奴才该死!奴才这就去御膳房让他们赶做几道对老佛爷口味的菜肴……”李莲英火急火燎地赶回御膳房,正准备对厨师们大发淫威时,却见一位年轻厨师手捧一只紫砂锅,迎上来道:“李大总管您来得正好,小的刚把菜做完,还请趁热送与太后老佛爷品尝!”李莲英一看对方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厨子,不禁气不打一处来,道:“快给咱家滚一边去!三大名厨做出的菜肴太后老佛爷也不曾尝上一口,你小子又算哪根葱?”不想这位厨师非但没有滚到一边,反而不知天高地厚地说道:“大总管,小的敢以脑袋担保,治好太后老佛爷的厌食症,还非靠小的这道菜不可!”在场的御厨们都露出了不屑。
李莲英半信半疑道:“你小子把盖子掀了,咱家倒要瞧瞧,你这砂锅里是什么好东西?”小厨师却急忙摇头,道:“李大总管,这盖子万万掀不得!这要一掀,里面的菜香便跑了,哪还能够勾起太后老佛爷的食欲呀!还是请大总管带小的把菜送去,当着太后老佛爷的面掀开盖子吧!”李莲英想了想,道:“好小子,你要真有把握,那就端着你的莱随咱家去见太后老佛爷,她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不吃你的菜,那你的脑袋可要搬家了!”厨师胸脯一挺,道:“小的不怕,小的有把握!”说完手捧紫砂锅,跟着李莲英去见慈禧太后。
身后一干御厨们纷纷叹息,道:这小子为了出人头地,连小命都不要了!两人来到慈禧太后跟前。
慈禧懒洋洋地抬起头,说:“小李子,你就掀开盖子让哀家瞅瞅吧!”李莲英赶紧掀开了紫砂锅?母亲樱?患?谔谌绕?傲松侠矗?凶排ㄅǖ牟讼悖?纯床磺謇锩娴降鬃白攀裁炊?鳌?慈禧太后闻到了菜香味,顿时精神一振,道:“小李子,这菜好香呀!快盛一碗让哀家尝尝鲜!”一旁的宫女翠儿递来了碗碟,李莲英赶紧拿起玉勺盛菜,可当他看到盛入碗里的大白菜和葱花时,脸色刷地变白了。
你说太后老佛爷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哪能咽下这老百姓也不稀罕的白菜汤呀!这时,太后老佛爷又在催促:“小李子,你能不能快一点?”李莲英狠狠扫了跪在一旁的年轻厨师一眼,硬着头皮把半碗白菜汤递给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翠儿。
翠儿接过后也愣了一下,直到李莲英使了个眼色,她才拿起银汤勺盛了半勺白菜葱花汤,送到了眯着双眼的慈禧太后嘴边。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挖龙脉慈禧老家姚在叶赫,不然人们怎么总称她是叶赫那拉氏呢。
慈禧这人阴险狡诈,一肚子坏下水。
她总担心自己的权不牢靠,疑心可重了。
有一年冬天,正是各地向宫廷交贡品的时候,叶赫噶珊达,早己派人把各种贡品收齐全,什么人参、鹿茸、紫貂、银狐啦,棒子、山碴、白蘑啦,还有祭祀用的松籽,年旗香,足足装了四四一十六辆花枯辘大车。
叶赫地方不大,贡品怎么这样多呢?原来,叶赫是慈禧的老祖宗根儿待过的地方,每年都得把这里的特产一样儿一样儿地送到宫里,让她尝鲜儿。
这次进京,与往年不同,噶珊达派他二十岁的儿子喜勒泰亲自督运,面见慈禧请安,好讨个一官半职。
老噶珊达听说,在京城不管是王公大巨,还是贝勒、贝子,凡是想进宫见老佛爷的,都得递上银子,那叫“宫门费”。
噶珊达备足了银两,好贿赂内务府官员和宫内的太监。
为了讨慈禧喜欢,噶珊达还编造了一个吉祥的消息,作为给慈禧的见面礼儿。
喜勒泰到了京城,先贿路了内务府,把贡品交上,又给宫内总管太监李莲英递上了银子。
李莲英收了银子,就每天留心慈有的动静,好见机行事。
这一天,慈禧梳完头,打扮整齐,用过早点,闲着没事儿,正在琢磨着怎样开开心。
李莲英见机会到了,急忙跪下亲道:“启享老佛爷,老沸爷……”李莲英有个毛病,每逢向慈禧禁报啥事儿总得先把她给逗乐了,然后再开口。
这次慈禧又被李莲英给逗乐呵了。
她说:“李莲英,你又想出什么好点一子来了?说出来咱娘们儿都乐呵乐呵。
”李莲英说:“老佛爷,听说老佛爷家乡叶赫来人啦!”接着就数叨起那些贡品。
慈禧听了就说;“既然今年贡品这样好,就让内务府多给点儿赏银吧!”李莲英一看慈禧对这些都没在意,又说:“老佛爷,听说叶赫来的人还给老佛爷带来一个亘古少有的吉样消息呢。
”慈禧一听“吉祥”二字才动了心,叫李莲英快把来人叫来问话儿。
一眨眼工夫,喜勒泰就被带进宫来,跪倒在地:“奴才叶赫噶珊达之子喜勒泰给老佛爷请安!”慈禧虽说是叶赫那拉氏之后,可她压根儿没到过叶赫,那里是啥模样她可从来不知道,也从来没召见过叶赫的来人。
这时见了喜勒泰,少不了虚情假意地打听一番。
喜勒泰也就哆里哆嗦地唱起喜歌来:“托老佛爷的福,叶赫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说到这儿,李莲英怕慈禧听腻了,忙提醒他说:“喜勒泰,你不是说有件新鲜事儿要讲给老佛爷听吗?”这时,喜勒泰才想起临走时阿玛教给的一番话。
他忙跪前一步说:“老佛爷,这次奴才带来一个大吉大利的好消息。
”慈禧催他快讲。
喜勒泰说:“老佛爷,咱们叶赫出了‘二龙戏珠’啦!”慈禧一惊,问:“什么‘二龙戏珠’?”喜勒泰说:“老佛爷,叶赫城东、西两边平地生出两条漫岗,像是有头有尾的两条龙一样,它们一直朝着北边的珠山往前长。
人家都说那两条龙若能够着珠山,叶赫就能出个皇帝。
奴才是特地给你老报喜来啦!”慈禧疑心本来就重,这些日子,她正和光绪怄气,心里最忌伟听“出皇上”这句话,就拉着长声儿说:“你说的可是实话?”喜勒泰说:“回老佛爷,奴才说的全是实话。
咱们全噶珊的人都说叶赫是宝地,出过两位娘娘,还要出位皇上。
”慈禧这时瞪起双眼喝道:“胡说,只有三岁的娃娃会相信这些鬼话!”喜勒泰原以为把阿玛教的话儿一说,慈禧准会眉开眼笑,赏他一官半职,没想到慈禧却突然翻了脸,直吓得他脸色发白,浑身筛糠似的,不住地叩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莲英一见不妙,赶忙说:“还不快下去!”这时走上两个太监把喜勒泰拖下殿去。
李莲英见慈禧真的动了气,猛然想起这是犯了老佛爷的忌讳啦。
有一年,慈禧听说醇王府有一棵古柏长得挺拔,树冠郁郁苍苍,传说有王气。
她找个借口亲自跑到醇王府,假意说盖宫殿缺木料,相中了这棵树。
这不是怪事吗,堂堂皇太后要盖宫殿还自己选木料。
后来,大树砍倒,运到宫里并没做木料,而是烧毁了。
李莲英想到这里,急中生智,跪下说:“老佛爷息怒,别说两条土龙,就是两条真龙,也有法子治服。
”慈禧忙间:“如何治服?”李莲英说:“奴才小时候,常听老人讲,遇到土龙出现,就得挖龙脉,把土龙拦腰挖断,让它永世够不着珠山。
”慈禧听了,马上传下旨意,命喜勒泰立即返回叶赫,限期半月挖断龙脉,不得有误。
喜勒泰接旨,不敢耽误,飞身上马,连夜向叶赫跑去。
他顶着刺骨寒风,打马飞奔,路上三五十里一个驿站,站站都早有套好的马在那儿伺候,像传递重要公文那样,换马不换人。
就这样累倒了不少匹好马。
尽管喜勒泰平时骑术高超,身子骨结实,跑到叶赫时,也昏迷不醒地跌下了马。
老噶珊达听说喜勒泰这么快就从京城回来,还以为有喜事儿呢。
急忙跑到西门一着,儿子累得昏倒在地,马跑得浑身是汗,全身都是一层霜雪。
呼叫半晌,喜勒泰才苏醒过来。
他对噶珊达说:“阿玛,就因为你那个吉祥的消息,老佛爷怪罪下来,限期半月挖断龙脉,不然全噶珊要遭难呵!”老噶珊达一听立时吓出一身冷汗。
老天爷呀,本想编个吉祥事儿,让老佛爷听了高兴,好赏给儿子一个官职,享受荣华富贵,光宗推祖,没想到惹下塌天大祸,真是后悔莫及。
如今正是三九天,地冻三尺,可怎么个挖法呀!第二天,噶珊达选拔二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去刨龙脉。
谁知铁镐一下去一个白印,刨了一天,没刨下多少。
第二天,又换上二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到晚上又没创进多少。
直愁得老噶珊达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后来,还是村里的老玛法想出了办法,叫木匠、瓦匠连夜在东边岭上盖起一座太阳庙,西边岭上盖起一座月亮庙。
噶珊达又派人骑马进京去案报,说叶赫已挖断了龙脉,并修建了两座庙,压着土龙,让土龙永世够不着珠山。
从那以后,噶珊的老百姓烧窑、垛嘴、盖房子都从那里取土。
慈禧挖龙脉的传说就在叶赫一带流传了下来。
慈禧民间故事传说:慈禧的爱情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11号,有一座青砖灰瓦,朱漆大门的漂亮院落,清雅幽静。
院子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由爱新觉罗•毓垣所书“桂公府”三个大字匾额。
1835年11月29日,一个婴儿在这里出生了。
她就是日后权倾大清,改写了中国近代史的慈禧太后。
因为当时家中庭院里种着几株长势喜人的白杏树,所以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乳名“杏儿”,取义“忠贞”。
杏贞17岁入宫,走的是正规的选秀途径。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得以留在皇宫并被封为兰贵人。
咸丰比慈禧大四岁。
21岁的年轻皇帝,正是青春做伴的好时光。
正因此,咸丰很快就把兰贵人忘在了脑后,因为宫中佳丽无数,各具风采。
得不到皇帝的宠幸,结局一定很惨。
不是老死宫中,便是被人暗害。
此时的兰贵人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于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兰贵人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让咸丰另眼相看。
她的妩媚,自然令他动心。
而更多的,是他欣赏她的聪慧、机灵、善解人意,这比美丽更重要。
由于咸丰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交瘁。
此时的兰贵人因为喜得贵子,被晋封为懿贵妃。
因为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便时常口授,由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
她的智慧、冷静和不动声色的冷酷,让她的丈夫咸丰皇帝敬佩而恐惧。
咸丰于她,不是没有爱情,而是不敢深爱。
爱她,同时还要提防她。
所以,去世之前的咸丰皇帝,于三思后写下了一道密旨交给皇后保管:“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分守己则已。
否则,汝持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大意是说,如果皇子载淳即位,而生下载淳的兰儿(慈禧)不能安分守己,就除掉她,让她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虽有这样的密旨,但看在彼此一向真心相爱的份儿上,咸丰临终之际,又给了慈禧一枚“同道堂”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