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2019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2019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版本:中国青年出版社适用年级: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方法。

2.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三、课前准备:设计“班级读书会阅读交流卡”、“文摘卡”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位稳重的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2.知作者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3.(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二、读整本书的方法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较短小,如何来阅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2.看目录:《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三、赏片段——圈、勾、批赏析《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1.片段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课文学习,谁来说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的呢?2.指名回答。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教学教案XXX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共同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XXX(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XXX,XXX,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XXX堪称XXX,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二、整本书略读的方法:师、《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XXX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

拿到这样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们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呢?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那什么是序言呢?(课件出示)序,亦称"叙",或称"引",别名"序言"、"媒介"、"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性;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批评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步骤(1)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邀请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印象和阅读期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城南旧事》的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4 教学步骤(1)讲述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2)展示《城南旧事》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及作品背景对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的小说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探讨其内在逻辑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

3.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4.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2)提出后续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期待。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 六年级 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 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  六年级 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 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正随着课改的深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也得到响应。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也积极的相应号召,开发课程。

我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毕业之际体会童年,走近林海音笔下的城南,走进作者的清梦童年。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的故事.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师:(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林海音女士各个时期的图片。

(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音乐徐徐响起,课件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介绍)师:孩子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谁来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

生:我喜欢《惠安馆传奇》讲了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走了再也没回来。

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丢弃,生死不明。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不料被火车压死。

师:秀贞与妞儿就是一对命运悲苦的母子。

生:我喜欢《我们看海去》,讲述了英子在家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书籍信息】《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

本书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城南旧事》2.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分享:学生分组阅读《城南旧事》的不同章节,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如童年、家乡、变迁等。

4. 文化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表演等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心得体的质量和数量。

2.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创作活动的成果及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2. 参考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城南旧事》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搜集老北京文化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老北京的风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南旧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

4. 分享交流: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主题演讲:学生围绕“我与家乡”的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悟和热爱之情。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英子童年的兴趣,感受作品中的北京风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眷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背景。

3. 课堂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原著。

2. 课件: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阅读指导等。

3.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报道、作者其他作品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准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北京风情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c.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d.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2. 引导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XXXXXX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么让我们一起齐读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XXX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了解作者XXX。

3、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简介。

4、师简介:《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姑娘XXX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XXX走进《城南旧事》,走进XXX的童年。

二、大致研究《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XXX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XXX驴打滚爸爸的花落1三、重点研究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同研究《我们看海去》。

1、XXX自由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3、是啊,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XXX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课件)XXX一家搬家新帘子胡同。

XXX又在邻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青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能不去偷东西。

XXX感觉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照旧坏人。

不久,XXX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XXX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青人,这件事使XXX非常难过。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2.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3.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6.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名著背景介绍:《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和成长经历。

2.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英子与宋妈的相识、宋妈的遭遇、爸爸的去世等,感受作者在叙事中的技巧。

4.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如童年的美好、亲情的温暖、故乡的怀念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5.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文化内涵:介绍小说中所涉及的老北京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拓展阅读:推荐与《城南旧事》相似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8. 写作技巧指导: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9.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说中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10. 道德教育:从小说的情节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善良助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2. 名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英子、宋妈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学语⽂六年级群⽂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学语⽂六年级群⽂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背景分析《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泛的阅读兴趣,扩⼤阅读⾯,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

在《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我以点带⾯,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法------巩固整体了解整本书内容的⽅法。

品读书中离别⽚段,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

运⽤书中描写离别场景的表现⼿法,描写⾃⼰⽣活中的离别场景。

⼆、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以其7岁到13岁的⽣活为原型和背景的⾃传体⼩说。

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世纪中⽂⼩说⼀百强。

”因为长⼤,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然⽽现实却不如⼈意,伴随他成长的是⼀连串的离别。

每⼀次离别就是⼀次成长,这本书以孩童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孩童的困惑,讲述成长的⼼路历程。

采⽤串珠式的⽅式,串联起英⼦与疯⼥秀贞、⼩偷、兰姨娘、宋妈、⽗亲这五段并⽆因果关系的故事。

这些故事看似娓娓道来,但那“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处不在。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梳理⼩说的内容,完成下⾯的表格。

(⼀)整体感知回顾⽅法师:同学们,⼤家已经读完了《城南旧事》,⼩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师准备了六副画,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主要⼈物和⼈物的命运。

学⽣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并画思维导图。

师:这些⼈,这些事串起了英⼦的童年。

其实《城南旧事》是林海英以其7岁到13岁的⽣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传体⼩说,这本书以孩童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孩童的困惑讲述成长的⼼路历程。

因为长⼤,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然⽽现实却不如⼈意,伴随她成长的是⼀连串的离别。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向学生推荐小说《城南旧事》,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城南旧事》,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1.小说《城南旧事》,并把部分节录制成幻灯。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五、指导课时:2课时六、指导过程: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

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

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他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愿意借给别人吗?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

但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5)过渡。

我也想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

你听完老师的推介后一定会想看的。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

在《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巩固整体了解整本书内容的方法。

品读书中离别片段,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

运用书中描写离别场景的表现手法,描写自己生活中的离别场景。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的自传体小说。

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小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他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每一次离别就是一次成长,这本书以孩童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孩童的困惑,讲述成长的心路历程。

采用串珠式的方式,串联起英子与疯女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父亲这五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

这些故事看似娓娓道来,但那“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无处不在。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梳理小说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整体感知回顾方法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读完了《城南旧事》,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老师准备了六副画,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并画思维导图。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

其实《城南旧事》是林海英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以孩童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孩童的困惑讲述成长的心路历程。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小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二)回忆片段体验情感师: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叔同的《送别》,回忆书中那一幕幕离别的场景。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中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

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案例描述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课前准备:
(一)回顾故事知作者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读懂一本书,就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请结合你的前置学习单,说说你了解的林海音。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林海音的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主要人物。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讲述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二)回忆片段话离别
师: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叔同的《送别》,回忆书中那一幕幕离别的场景。

(课件出示每个离别场景的图片)
师:在这些离别的场景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表达了怎样的离别情绪呢?
生小组交流。

抽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并点评。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离别场景是请英子与妞儿的离别:“声音越细越小越远了,洋车过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儿又蒙在黑夜里。

我趴着墙,支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雨水从人家房檐直落到我头上、脸上、身上,我还哑着嗓子喊:“妞儿!妞儿!”我又冷,又怕,又舍不得,我哭了。

……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倒下去,倒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体会到英子与妞儿离别时深深的不舍。

这一走就是永别,她的喊声和眼泪让人读起来特别难受。

师:多想把他们留住,可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这是与朋友的永别,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姨娘》中的那一段:她跟爸妈说了多少感谢的话,然后低下头来摸着我的脸说:“英子,好好地念书,可别像上回那么招你妈生气了,上三年级可是大姑娘啦!”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看兰姨娘跟德先叔同进了马车,隔着窗子还跟我们招手。

那马车越走越远越快了,扬起一阵滚滚灰尘,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我读到了英子“想哭,也想笑”的情绪,她对兰姨娘是喜欢的,和喜欢的人分开当然会难过得想哭,但英子很善良,又会为兰姨娘未来的新生活而高兴。

师:是啊,生活就是这样,又相遇就有离别,也可能会有重逢的希望。

生3:我最想说的片段是《我们看海去》:“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


的手满是汗。

……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

”我觉得这是英子内心情感最复杂的一次离别,她对曾经的朋友竟然是小偷而感到惊讶,又因为是自己无意中的告发而感到害怕,也为朋友间的分别而感到难过。

师:这是多么矛盾纠结的情绪啊!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像这样的过客,让我们得到一次次的成长。

生4:我想谈谈宋妈那一段: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

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这一段的离别感觉是整本书中最轻快的离别了。

英子本来是不喜欢驴脖子上的铃铛声的,但此刻她却觉得好听,这是英子对宋妈的祝福,体现出了英子的天真可爱。

师:离别虽无奈,但也孕育着希望。

生5:我印象深刻的是《爸爸的花儿谢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的父亲去世了,我感受到她内心巨大的伤痛,有时,没有眼泪的离别才是最痛彻心扉的。

师:生死离别,怎能不让人痛彻心扉?
(三)情感共鸣书离别
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离别是成长的足迹,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一次次地成长在你的成长中,也一定有过难忘的离别。

请你和同桌说一说,你最难忘的离别。

生交流。

师: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写道:曾经的离别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让他们永存下来。

请孩子们也用你的笔记录下你最难忘的离别吧。

生写离别场景,师巡视。

生: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适当点评。

(四)升华主题悟经典
师:所有的遇见与离别都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那么深刻,它不愧是一部经典。

在文的世界中,像这样的经典还有很多很多。

(课件出示):“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

这种力量,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
减弱。

”生齐读。

师:愿同学们能走进经典,爱上经典,用经典的力量温润你的生命。

三、案例反思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我,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本经典可圈可点、可谈可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怎样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效地完成阅读呢?几经思考,最后确定了以“主题”为线索展开。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是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贯穿全书的主题有两个——成长、离别。

这两个主题都是孩子所熟悉的,能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这种共鸣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想,阅读的本质不是为了培养学者,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是让所有走进阅读的人有所收获,借助经典的力量成为新我。

在两个主题中,我选择了“离别”作为这节课的线索,设计了一个基本的阅读方法:了解作者,理解背景——整体把握,理解内容——细细品读,理解情感——激发情感,书写运用。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孩子们在阅读方法,情感体验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收获,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上不够开放。

为了完成整个教学流程,学生的群学时间不足,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得到发言展示的机会,离别情绪的渲染也就不充分,导致书写片段时有些孩子表述困难。

2.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书离别”的设计不够开放。

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片段描写应只是其一,还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别、专长允许他们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诗歌、绘画、歌词等等。

这样,学生应该更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收获。

总之,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

阅读的主人是学生,每次都要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让学生提出最想指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