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
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注释】1.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天色晴明时,楼上可望见江北的扬州城。
词成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词人知镇江府。
词题虽标怀古,命意却在论今。
2.孙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自建安五年(200)起继承父兄遗业,据有江东。
与刘备合力大败曹操于赤壁。
又大败刘备于彝陵,故以“英雄”称之。
3.“舞榭”三句: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刘一止《踏莎行·游风凰台》词:“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早年曾居京口。
东晋末年他曾两次北伐,火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国号宋。
在位三年,史称宋武帝。
5.金戈铁马:后唐·李袭吉《谕梁文》:“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6.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匆忙。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南朝宋时,王玄谟屡向文帝陈说讨伐北魏之策,文帝曾谓人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二十年(450),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分水陆路大举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渡黄河应战,玄谟败走,魏军长驱直入,推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江苏六合县境),声言欲渡江攻取宋都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7]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8] 。
舞榭歌台 [109]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10] ,人道寄奴曾住 [111]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2] 。
元嘉草草 [113] ,封狼居胥 [114] ,赢得仓皇北顾 [115]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16]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17] ,一片神鸦社鼓[118]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9] ?注释:[107]京口:今江苏镇江。
三国吴王孙权初在京口建都,后迁秣陵。
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山下临长江,形势险要。
晋蔡谟在山上筑北固楼,梁武帝改名北固亭。
[108]“英雄无觅”二句:谓三国英雄孙仲谋已成历史人物。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东吴英主。
曹操尝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
[109]舞榭歌台:歌舞楼台。
榭,建在台上的屋子。
[110]“斜阳草树”二句: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词此二句从刘诗化出。
[11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他出生在京口农家,后来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的叛乱,终于推翻东晋,建立刘宋王朝。
[112]“金戈铁马”二句:谓刘裕北伐,兵强马壮,先后灭掉南燕、后燕、后秦,气吞万里。
[113]元嘉草草:谓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业,草草北伐,以至惨败。
元嘉,宋文帝年号。
[114]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
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封,筑坛祭天。
宋文帝轻信王玄谟北伐之策,也产生封狼居胥的念头。
见《南史·宋书·王玄谟传》。
[115]仓皇北顾:指宋元嘉年间北伐失败。
《宋书·索虏列传》载:“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历史情怀与忧国忧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历史情怀与忧国忧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情感表达的怀古词作。
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以寻觅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复存在了。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街道,人们说那里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的结果。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仍然记得当年扬州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的情景。
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还有谁会询问,廉颇将军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2、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阅读翻译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仓皇北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
赢得,剩得,落得。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翻译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不分版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时机,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还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精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意思:谁能想,他曾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势如出山猛虎。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译文二】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孙权这样的英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标签讽刺、宋词三百首、豪放、爱国、咏史怀古、慨叹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引伸为普通、平常。
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意思:谁能想,他曾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势如出山猛虎。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译文二】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寻找孙权这样的英雄。
《永遇乐亭口北固怀古诗》诗词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宋·辛弃疾【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饭量还好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宋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赏析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赏析全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翻译: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赏析: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注释》京口:今江苏镇江。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国开国之君。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内蒙。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击队南宋“隆兴北伐。
”四十三年:自作者南归至作此词时,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
可堪:岂堪。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
“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奔魏,后赵王复思廉颇,派使者探望。
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还报赵王曰:“廉将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不复召用。
3、《翻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宋文帝听信大将军王玄谟的鼓动,草草出兵,讨伐北魏,想得挺好,计划北伐中原后,就像那个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但事与愿违,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加之轻敌冒进,以致最后滑台一战,赢得仓惶北顾。
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4、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赏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件谋处。
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借用了孙权的典故。
孙权以东吴弹丸之地与刘备联盟打垮了来自北方强大的曹操,保卫了国家。
“风流”是指孙仲谋他们开创的丰功伟绩,只可惜,现在我登上北固山,却无处寻找孙仲谋他们开创丰功伟绩的痕迹了。
“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们绵绵不断的今古兴亡之思: 物换星移,沧桑屡变,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
在这幅历史画轴面前不禁从江山联想到人事,于是引出与京口有关的第一个典故: 孙权。
他曾多次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现在看起来是很平常的地方,人们常说那就是刘寄奴曾经住过的地方。
“寄奴”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他就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判乱。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三句是颂扬刘寄奴率领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作者通过颂扬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为国抗金的理想与愿望,他做梦都想成为孙权式的英雄人物,甚至想“生子当如孙仲谋”。
繁华已逝,萧条满目,于是引出了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典故: 刘裕。
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刘裕虽然伟大,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而今变得如此荒凉,这又是对英雄的哀叹,对不肖子孙的谴责。
“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
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
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们,借古讽今。
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上片:作者借京口历史人物的业绩,隐隐约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前,赢得仓皇北顾。
”也是用历史典故。
元嘉元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草率出兵。
本想赢得像汉朝霍去病那样大败匈奴、封土筑坛的大功,最后却落得一败涂地、仓皇逃命的下场。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就是告诫南宋统治者,要想抗金成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万万不可草率从事。
其实,后来韩侂胃因为没有听取辛弃疾的建议,果然应了这个“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三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我站在北固山上,北望中原,仍然清晰记得,四十三年前,我从扬州城下经过,扬州城里一片烽火。
辛弃疾南下,本想凭借强大的国力,北伐中原,收获失地,恢复大业。
然而根本没想到,宋王朝从赵匡撒开始就没有多大的理想,只想苟且偷安保住自己的皇位,虽有较强的国力,但军队的战斗力极差,无法保家卫国,居然出现两个皇帝一齐被掳的千古笑话。
南宋小朝廷更是昏庸无能,不知使多少像辛弃疾一样的豪杰英雄无用武之地。
自己南下四十三年已经过去,人已垂老却壮志未酬。
“佛狸洞下,一片神鸦社鼓。
”回到现实,使辛弃疾揪心难捱。
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一败涂地,王玄漠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直追到长江边上。
“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字,他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筑了一座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词。
老百姓是安于现状的,也是最容易忘却悲哀和耻辱的,当年拓跋焘一路追杀,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而现在佛狸祠下却香火很盛,“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担心: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不迅速收复失地,老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以后要想再收回,就更不易了。
辛弃疾一心为国,深谋远虑,可是无人能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见宋室是如何的昏惯与无能。
虽然他老之将至,仍然忠心不渝,以廉颇自比:第三个典故: 刘义隆。
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
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
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
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侂胄之冒进。
从拓拔焘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词从怀古转到伤今。
这一句指自己南归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去了,当时的惨象记忆犹新( 指1162年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地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这种辛酸的场面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
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对扬州路,想起刘义隆的历史教训,自然又涌上心头,作者将它写出来也是为了警告统治者切莫重蹈复辙。
第四个典故: 拓拔焘。
作者写下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
这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不协调,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
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凭谁问谦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是用典,张仪使用反间计让赵正派遣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将军去守长坪,使得四十万赵军被活埋,赵王悔悟,想再度起用廉颇,无奈奸臣当道。
廉颇虽老而壮心未已,一顿饭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显示自己尚能为国效力。
报者却云:“一饭三遗矢。
”终未被用而赵国日弱,国无可救。
辛弃疾,在这首词末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书虽高,尚有余勇,为国效力,其耿耿忠心,日月可鉴。
第五个典故: 廉颇。
但作者一片复国的热情谁能理解呢! 他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
辛弃疾雄心一似廉颇,但在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更为腐败的政局中比廉颇还不得意,竟连人过问都没有。
“凭谁问”三字包含着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愤与感慨。
怀念廉颇,正说明壮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办法呢?下阙: 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从历史到现实,再到自己,写出了对北伐抗金,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也表达出自己为国效劳的忠心。
全词自始自终几乎全在用典使事中展开。
首先,这些典故含意丰富,蕴藉深厚,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明确性、针对性及和谐的统一性,融注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作者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
用典而不被典所缚,句句怀古,句句不离现实,在历史的波涛中翻卷着时代的风云,使事事更为精辟,抒情益见慷慨。
其次,这些典故用得很巧妙,体现了作者的才气与学识,上下几千年,人物五六个,但是作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处理妥贴有序。
借用典故以增加词的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辛弃疾对词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