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三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初一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唐)吴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怎样的景色特点?(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1(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指故乡。
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但诗人的心境却不完全一样,请作具体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6.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潍坊市三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潍坊市三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1)思乡(2)A【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
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过去的仙人。
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 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⑴思乡;⑵ A【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
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艾青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1)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5.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4.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7.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5.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6.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笔,从全诗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7.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怎样的景色特点?(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3.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唐)吴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怎样的景色特点?(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6.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③摩挲:用手抚摸。
④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4.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3.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笔,从全诗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7.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唐)吴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5.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笔,从全诗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6.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附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指故乡。
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但诗人的心境却不完全一样,请作具体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
5.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枯藤老树昏鸦”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C.这首曲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这首小令,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5.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潼关》,回答问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4.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锦衣①红夺②彩霞明,侵晓③春游向野庭④。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⑤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②夺:赛过。
③侵晓:天刚亮,拂晓。
④野庭:田野。
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__”,结果“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市三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
3.阅读《潼关》,回答问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读下列诗行,完成以下题目: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7.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8.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阅读《观沧海》,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学习诗歌重在朗读。
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
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2)阅读画线诗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3)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3.诗歌鉴赏。
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14.诗歌鉴赏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
(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_______(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15.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
(1)诗句“落落长松夏寒”中的“夏寒”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6.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1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________,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_______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1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2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参考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1)暮春时节(2)示例:拟人修辞的角度,想象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角度…… 2.(1)暮春时节(2)示例:拟人修辞的角度,想象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角度……【解析】【分析】(1)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可知此时为暮春时节。
(2)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怀念,故答案为:⑴暮春时节⑵示例: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怀念,【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主题进行分析。
3.(1)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
这首诗写于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的感情的理解。
诗中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译文:久远的高云拥簇着这个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河流入大荒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也不知何谓平坦。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⑵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描绘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能表现情感的句子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情感。
4.(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