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红色基因,展语文魅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拓展训练的策略探讨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浅谈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浅谈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3-02-16T08:57:43.4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9期作者:叶焕钦[导读] 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前沿阵地叶焕钦河源市源城区新兴小学517000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前沿阵地,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传承革命文化,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有助于青少年在启蒙阶段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
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青少年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使传承革命精神和现代语文教育有效的相互融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优秀的革命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养已逐渐成为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以道德素质为其中之最。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既综合了基础性和工具性,又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语文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指引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正确发展。
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便是通过使用富有品德感化能力的经典课文,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传承革命文化,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有助于青少年从那些弘扬民族先驱、革命英雄、时代楷模的经典作品中汲取高尚品格、崇高精神、智慧力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经过笔者的初步实践与探索,总结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内容的几种教学策略:一、巧设情境,增添课堂趣味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大多具有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的特点,这类课文最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读起来特别引人入胜。
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巧设情境,增添课堂的趣味,让学生在有情有有趣的情境中感悟革命文化的内涵。
孩子们都有着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那种新鲜感往往会使他们雀跃不已。
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策略探究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只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语言记录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文字来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
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这些学生可以在有革命题材的语文课文中感受到。
但是在现代的语文革命题材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这些现象会使学生感受不到教材中蕴含的革命情怀和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策略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文字可以更好的宣扬国家革命精神,发扬优秀的红色文化传统,让学生从文字当中体会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所以在教师教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存在的革命题材进行特殊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一、摒弃“假大空”,重视基础建设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红色革命的课本内容时,先了解学习的必然是文章作者的生平信息,因为文章的作者描写的一般都是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这种英雄人物的生平故事和精神绝对不是一篇文章的文字可以表达出来的,只有在详细了解过后才能体会到文章所描绘的那种精神和人格魅力。
每一个可以在语文课堂教材中留下姓名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红色知识时,应当综合的了解文章中所展现的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利用于教授一些相关时代的文化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了解人物,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想法。
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历史知识。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在学习革命题材的文章时打下一个好的文化历史基础,让学生了解到在作者描述事件的时代背景,明白文章描述的事件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影响,认识当时的革命趋势,使整个事件较为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反对“唱高调”,重视体验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有关革命题材的课文时可以将文章用具有情感的朗读读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中存在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革命精神,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革命相关的红色文化知识。
红色题材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完整版)
红色题材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完整版)红色题材语文教学方法探究红色题材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红色题材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和时代精神。
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互动、体验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题材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内容和思想内涵;可以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3.课后拓展:在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写作、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红色题材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
例如,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总之,红色题材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知、理解和体验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语文教学方法摭谈孙立权抱歉,我没有找到“语文教学方法摭谈孙立权”这篇*。
但是,根据我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2.语感培养:语感培养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感悟和把握。
3.语言积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质兼美,典范性强,作为学习材料,有导读的作用。
4.读写结合:一方面通过阅读、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更好的想象。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革命传统题材作为中小学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题材,感悟其中的道理,是当前教师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探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教授的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才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启示。
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能够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增加他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拓展其认知领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思辨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既要注重内容的传达,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革命传统题材的内涵,受益良多。
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作者:陈漫红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3期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任,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
由于此类课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一学段学生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障碍。
如何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效施教,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融合、共生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明晰教学价值,找准落脚点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应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相关要求,结合教材展开系统思考,厘清教材整体编排意图,明晰单元的教学价值、教学梯度,找准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第一学段的四册语文教材都编排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
课文内容选编立足儿童视角,力图以短小、浅显、有趣的革命故事开启革命传统启蒙教育,不仅保留了经典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还开发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篇目《升国旗》;不仅有战争年代的故事《八角楼上》《刘胡兰》,还有和平时期的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文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或随机分散于各单元,或集中编排成一个主题单元,以有血有肉的领袖、英雄、模范等人物形象影响、感染、激励学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助力革命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思想性。
除选文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后习题、“泡泡语”等助学系统,厘清课文所指向的语文要素和革命文化内涵,精准把握教学的价值取向。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包含《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分别涉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胡兰四个人物。
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红色文化为语文教学增色——打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红色文化为语文教学增色——打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摘要:红色文化植根于抗战年代,无数的英雄战士与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与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段又一段令人敬畏的历史,这一段被封存在历史长河当中的红色文化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紧密关系。
将红色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还能利用红色文化宣扬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观念,继承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为学生后续深入性的发展与进一步铺垫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文化;渗透策略引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众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也有赞颂革命英雄的人物事迹,这些都是可用的且具备价值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课本文本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让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价值。
一、挖掘教材资源,关注红色教育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尤其是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更好的去渗透红色文化。
现阶段语文教材对于红色文化并没有直接的体现出来,但是却存在着大量的与革命先烈相关的文章,这样能够在无形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挖掘教材资源,关注红色教育,为语文教学的高效教学增添光彩。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的回忆》一课的教学当中,本文主要记叙了李大钊同志遇害前后的经过,从该篇课文当中能够切实让学生意识到李大钊同志为了我国的革命事业不惜奉献自己生命的意义,充分领悟李大钊无私坚韧且高尚的品格。
同时李大钊同志的精神也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奉献精神,教师应当有责任与义务,通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意识到革命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教育、关注红色教育以及学习红色教育,促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成为学生获得红色教育的关键渠道,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红色教育的过程当中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1]。
二、利用信息手段,升华文章情感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更好的理解与感悟,需要利用一些别样的手段与方式,让学生投入到情景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展开教学,利用绝佳的视听成效来穿插一些具有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配上背景音乐可以将情景渲染的更加逼真与形象,更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欲望。
红色主题教育拓展活动方案
红色主题教育拓展活动方案红色主题教育拓展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红色主题教育拓展活动是为了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增强学生的红色认同感和荣誉感。
此次活动主要面向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和室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和魅力。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红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通过拓展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建设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勇于担当精神:通过红色主题活动的参与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于担当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组织活动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安排、拓展活动场地的选择与规划、活动所需物资的准备等。
(2)宣传推广准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包括制作海报、传单、微信公众号推送等,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和参与活动。
(3)活动讲师准备:邀请专业教师和红色教育专家作为活动讲师,培训他们关于红色主题教育的知识和技巧。
(4)活动安全准备:制定详细的活动安全方案,包括应急预案、安全设备和急救物资的准备等。
2. 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在活动前期,组织专门的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包括红色历史的学习和红色精神的解读。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红色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3. 团队建设活动(1)团队拓展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团队拓展活动,包括低绳拓展、高绳拓展、团队合作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军事训练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体验活动,如军事障碍训练、枪械射击体验等。
个性·共性·前瞻性——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刍议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1-2订阅:2022年1-12期《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园地版、人物版文|施茂枝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有时甚至占比颇高。
统编本教材对此类课文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增加篇目,创新编排形式,甚至独立组元,促成其成为当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一直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综合型教材,选文为构成主体。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亦为选文,关于此类课文教学,应在课程顶层设计意图和选文普遍功能、意义的框架下思考,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关注特殊性,也不能轻忽普遍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其实从未停下脚步,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世纪课改之初与20年后的今天相比,其变化清晰可见。
所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踩上改革、改变的节奏。
一、审思明辨寻“个性”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多数为叙事类作品,包括非虚构的人物传记、故事或散文和虚构的小说,前者如《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后者如《军神》《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节选)》等;还有少量抒情类作品,如《七律·长征》《延安,我把你追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以及唯一的说理文《为人民服务》。
那么,这些课文,有何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要求阅读的作品有“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的作品有“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优秀诗文”,除了《为人民服务》外,小学统编本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体裁全在课标设定的范围之内。
单从文章体裁或样式看,与其他非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无别。
因此,考察统编本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个性,必须别寻视角。
此类课文增加有其突出的背景,从中不难发现此类课文的独特性。
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方法探索作者:马补清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这些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另辟蹊径,多方位研究与探讨,形成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着重从多样化导入、多元化角度两个方面,探索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方法。
一、多样化导入1.视频直观冲击教师讲授革命题材类文章时,在课程导入中可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物语言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及强大穿透力,以此激发学生对革命题材文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稿。
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料,如张思德生平事迹等,让学生了解历史、增强感受、加强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史料背景介绍对于革命题材的文章而言,史料背景的补充介绍,是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熏陶、形成价值观、消除对革命历史陌生感的关键。
《七律·长征》一诗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可以搜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为学生分享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等,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重温革命岁月,帮助学生了解长征史实。
3.故事情景表演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多样化、趣味性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把钥匙。
在讲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提前进行演练,完成相关语言、动作、神态的表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董存瑞在隆化战斗中舍身炸毁敌人碉堡的英雄事迹,感受董存瑞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方法探析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方法探析作者:徐娜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第10期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统编本教材中占据着不小的比例,这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相呼应。
由于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所描写的事件时代背景、革命领袖人物以及英雄人物故事等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怎样才能让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课堂中绽放出光彩来呢?一、创设情境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
若教师能依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陌生的内容变得熟悉亲近起来。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热闹以及全国人民无比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师可在“大典”一词上“做文章”。
课始,教师可与学生聊聊曾经参加过的庆典活动,说说庆典的内容是什么,庆典带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之后,教师出示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把镜头聚焦在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这一画面上。
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自己对开国大典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假如自己是导演,要把开国大典拍成一部影片,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拍摄重点应该是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交流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把影片分为“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检阅仪式”“群众游行”等几个板块,其中“大会盛况”为拍摄重点,其他部分可简单拍摄。
这样教师以“当一回小导演”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盛况描写精彩的。
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对文本所描写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演,使学生学得有情趣,有情味,学习起来倍感轻松。
小学语文“红色”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探寻
小学语文“红色”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探寻作者:邢晓晖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第05期摘要:语文教材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肩负着以文育人的任务。
2021年秋,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新增4篇“红色”题材课文,代表着教材编者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视。
文章旨在通过探寻“红色”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渗透的“红色”精神,汲取爱国志士坚贞赤诚的蓬勃力量,让学生在未来的强国之路上有所担当。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题材;教学策略随着民族文化自信日益增强,教材中的“红色”题材课文越来越多,其文本的语言表达功用和社会教育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重视“红色”题材课文的研究,是对红色历史的尊重和铭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伟大精神的传承。
一、唤醒红色记忆:教材的编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义先进文化。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红色”题材的课文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2021年秋,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新增了4篇“红色”题材的课文,该类题材总篇数达到25篇。
什么是“红色”题材?这在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的定论。
一般来说,其时间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起点。
这类选文的思想性、政治性,以及价值观的导向性远重于其他文本,具有特殊的社会教育价值。
从编排形式来看,1—4年级“红色”题材的课文以单篇形式编排,5—6年级以单篇和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体现了部编版教材由浅入深,由一到多的编排特点。
从编排的人物来看,当中不仅有民族脊梁,还有外国友人;不仅有伟大领袖,还有普通士兵;不仅有成年人,还有青少年。
教材涉及的人物角色之广,向学生呈现了一幅众志成城的“红色”历史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文化除了以课文形式出现,还以单元导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链接(如《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囚歌》)和日积月累(革命志士的诗词、名言警句)等形式出现。
统编教材小语六上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概述统编教材小语六上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学生学习我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统编教材小语六上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二、了解学生背景1. 调查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水平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水平,以便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2.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
三、教学内容设计1. 提炼核心知识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炼出课文中的核心知识要点,使其清晰明了,并将重点内容突出加强教学。
2.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革命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选择1. 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2.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外拓展延伸1. 组织参观革命文化纪念馆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文化纪念馆等相关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厚重历史和深厚底蕴,拓展对革命文化的认知。
2. 设计相关任务与作业设计与革命文化相关的任务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能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设计合理的测评方式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测评方式,测量学生在革命文化方面的学习成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根据测评结果,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一、引言1. 传统文化教学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让传统文化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2. 革命题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革命题材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二、革命题材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1. 革命题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许多历史事件和思想。
在教学中,引入革命题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2. 通过革命题材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三、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选择合适的革命题材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芳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革命题材。
在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革命题材教学,如英雄长征等;而在高中阶段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深入、复杂的革命题材,如抗战时期的革命英雄等。
2. 结合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需要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通过革命题材故事、名人事迹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文化教学往往呈现出教材内容单一,学习方式枯燥等问题,因此在渗透革命题材的传统文化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故事讲解、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内容。
4.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精神。
四、革命题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案例1. 红色经典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以《红岩》、《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红色文化作品为例,结合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段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段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作者:高文敏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07期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众多革命文化题材的文本,能够促使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树立正确“三观”,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首先对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方式和呈现形式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教材实例分析了小学语文中高段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革命文化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2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革命文化主题的文章,通过对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接受红色教育,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这些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展开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文学性与教育性,挖掘这类文章的独特价值就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方式与呈现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革命文化为题材的文章在所有课文中比较高。
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越来越多,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可以使小学生对革命领袖与革命英雄人物产生崇敬心理,增强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能够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编排方式在中高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课文的编排以单元为主,进行集中编排。
从四年级开始,基本每册都编排了一个以革命文化为题材的人文主题单元,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导语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元内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探究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探究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34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内容,其中六年级就以单元整组的形式呈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对革命文化题材内容就要达到语文核心要素和育人的统一。
为此,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单元的语文要素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避免教条主义和语文课思政化。
关键词:革命题材;语文能力;德育;教学策略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母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革命文化题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比例约10.7%,涉及有国家、政党、榜样和民族精神领域。
这些革命文化题材依托在语文教材,让学生得以学习和传承,要使这些革命文化题材内容在课堂上达到我们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力求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能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教学就要精准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教材的特点、单元的语文等要素,本文就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要素和育人的和谐统一,从而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了解教材编排内容和意义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于心中”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以及阅读片段查阅资料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互关怀、《春天的故事》是了解邓小平爷爷的实践任务。
在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安排了爱国名言。
这些课文内容呈现出来的写作方法是“点面结合”,习作要求学生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记一次活动。
崔允漷教授说,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像一栋大楼,我们原来都是按照知识点教学,一扇门教一下,一扇窗教一下,水泥教一下,钢筋教一下。
我们的教学应该着眼于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
通过较大的主题或项目将内容有机组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型,提升能力,发展素养,培养情志。
新课标下语文新教学: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下语文新教学: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梳理中明晰:兼顾人文性和时代性,彰显革命文化(一)把握统编教材的新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语文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是否能够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2017 年9 月起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在课文总量相对减少的同时,反而增加了许多革命文化题材的经典文章,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并且在教材中更加突出了革命文化教育。
通过对这些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学习,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不仅能受到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使命,构筑时代担当,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二)关注教材的编排意图语文教学不可脱离人文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在面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要关注教材的编排意图,尊重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并把它作为社会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沉入到文字深处,品味和咀嚼语言的丰富内涵,触发学生由衷的情感体验的迸发,最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还要兼顾课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以语文的形式呈现革命内容,将思想教育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注重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慎防形式化的说教,让学生在学科素养提升和审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三)彰显教材编排的科学性革命文化题材是语文教材选文中一个重要主题取向。
一方面是对过往的政治性、思想性突出的语文教材的继承,选文均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继承传统与创新思想的结合,保留了经过时代和长期教学实践考验的课文,又选取了能够体现主题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内容。
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这类课文共有40 余篇,每一学段皆有涉及。
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情境教学探索
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情境教学探索作者:董小莹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4年第06期作者简介:董小莹,1985年生,广西桂林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提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让学生在诵读课文和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6-0054-03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类课文的过程中熟悉中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簡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1]3。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内容距离学生当下的生活比较远,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得情感的熏陶。
本文以七年级下册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探讨情境教学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课文通过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儿童、防空洞中的谈话三个典型事例,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家国情怀”,学习要求如下: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点滴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红色基因,展语文魅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拓展训练的策略探讨
摘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普及性,儿童少年精神发育的重
要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这个主题不可或缺。
革命传统题材的
课文,由于距今年代较远,当代小学生阅读起来,很难进入课文情境,理解起来
有较大的难度。
教师必须在品味语言、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上找准语文能力
的生长点、拓展点,上出它应有的“语文味”。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拓展,迁移,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
教材从一年级上册第1课开始就编排了这一类课文《我是中国人》,之后每一册
教材都会有相应的安排,并且课文数量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第二、第三学
段还专门安排了整单元的以“家国情怀”“成长”“爱国情怀”“责任”“英
雄”“革命岁月”“理想信念”等主题的阅读教学。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有不少革命传统教育课文。
如何完成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需要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找到应有的平
衡点和结合点。
针对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策略,笔者在课前预习、课内拓展及迁移运用和课外延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课前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课文阅读扫除障碍,
又不能过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有关史料,就成了革命传
统题材课文教学的经常性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上)这篇课文的社
会背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世界相距较远,初读课文,学生的头脑中会有很
多疑问,如:为什么说“中华不振”?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占有一块地盘?外
国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外国人?这些问题如果在课堂上
一一解释,就会耗费很多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冲淡“语文”味道。
教师可以要
求学生上网查阅“八国联军进北京”“外国租界”“二十一条”等史料,让学生
了解上世纪初“中华不振”的具体情况,并在小组内交流,到了课堂上,学生理
解周恩来同志年轻时发愤读书的动力,就容易了。
学习《七律·长征》(六上)一课,学生不明白红军队伍为什么放着那么多
城市不住,到农村去、到山区去,有那么多好路不走反而过草地爬雪山。
课堂上,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
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排预习时,
让学生上网查阅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了解当时国内形势和国共两党的力
量对比,明白红军踏上长征路、北上抗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回到课堂上,再来
理解红军为什么跨越万水千山也不怕艰难、为什么过了雪山喜笑颜开,就水到渠
成了。
这样的预习,一般适宜第二、三学段,学生已经具有初步预习能力、搜集
信息能力。
这样的预习任务,可以奠定学生阅读的情感基调,为课内学习扫除障碍,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而在第一学段,则宜
用“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讲一讲……的故事”的方式预习。
二、课内拓展:江流宛转绕芳甸
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中,有些背景知识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甚至是突出教学
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必经之路。
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精当地链接一
些史料。
(一)边品读边拓展
有些史料对于理解课文局部内容有帮助,宜在品读过程中,在学生处于
“愤”“悱”状态下呈现,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学生在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对“暖”和“寒”二字的
内涵不明白,如果只是读懂字面的意思,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机智果敢和战斗的激
烈程度就无法真正理解,可以在教学中及时链接有关文章或视频,用具体感人的
史料引导学生感受巧渡金沙江的智慧与喜悦、飞夺泸定桥的勇猛与悲壮。
(三)边结课边拓展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文质兼美,教学时不能仅仅“教课文”,还应该以课文为
范例,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核心价值,感受英雄精神、伟人情怀,同时品味其语言特色、表达艺术。
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之后,经常需要组织
学生延伸阅读相关文本,或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度学习,或对特定人物有更全面的
了解,或对语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例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后,安排学生
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并结合之前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学生比较:周总理和张思德、李大钊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围绕单元
语文要素,体会周总理、张思德、李大钊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们都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和心血,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从而深化学生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
义有不同”这一主旨的理解。
同样,《七律·长征》教学后半段,可以让学生阅
读毛主席的类似诗词,如《西江月·井冈山》或者《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等作品,通过综合、比较,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感受
毛泽东主席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不仅
以超人的智慧引领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而且结合一个个特殊事件,给人们
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都得到滋润。
三、迁移运用——绝知此事要躬行
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虽然人文性很强,但毕竟是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仍
然其根本,我们在让学生精神受到感染、思想受到熏陶的同时,围绕语文要素,
领悟表达方法,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五下)一文,在结课阶段,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两个部分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从而领悟本
课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这一表达方法,然后根据第二部分第
5自然段内容想象毛主席是如何度过那一夜的,写一段话,通过对毛主席动作、
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他的内心活动。
《开国大典》(六上)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单元语文要
素正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课后习题2要求学生“读读
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在充分学习课文、理解叙
写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观看国庆七十周年庆典的阅兵式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
当代中国强大的军力的勇武的军威,然后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尝试写一两段话。
这样的练习,有课文做范例,有视频为依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集综合
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四、课外延伸:余音绕梁永不绝
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学习可以要配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把学生
的语文实践延伸到课外,拓宽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军神》(五下)写的是刘伯承元帅当年眼睛受了重伤,到沃克医生的诊所
就医,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手术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痛苦
接受了手术,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课文着力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内心。
为了巩固课内学习效果,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沃克医生回到家里,会怎样向家人讲述今天的见闻? 请你说一说(或写一写),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呼应了单元训练重点,契合了单元学习难点,巩固了课内所学,对学生的精神品质成长、语文能力提高都十分有益。
当然,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因其政治色彩浓厚,价值导向鲜明,进行拓
展训练时,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拓展训练应该在“语”和“文”的范围内
实施,让学生的思想在品读感悟和听说读写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
达到思想道德教育和语文素养提升水乳交融的效果,不能让语文学科偏离应有的
轨道。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
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7(12).
[2]朱水平.统编版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教学指引[J].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