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课件
合集下载
李清照《醉花阴》--古代作品系列课件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 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 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 雅俗共赏。
李清照大事记:
南渡
前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如梦令》 少女、少妇 清丽婉转 《醉花阴》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 《一剪梅》 思夫 思乡 思国 《声声慢》 沉哀凄苦 《永遇乐》 (浓愁哀愁) 《菩萨蛮》
后
释
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 毛滂(北宋末期的词人 )《东堂 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
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 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 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 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 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 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 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 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 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 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 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 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 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 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 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纪念馆
‚瑞脑销金兽‛,都是为了衬托少妇之
愁。
• 这样,物态人情,两相映衬,就使愁越发 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 • 与‚玉炉香,红蜡泪,遍照画堂秋 思‛(温庭筠《更漏子》)境界相似,但温
李清照大事记:
南渡
前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如梦令》 少女、少妇 清丽婉转 《醉花阴》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 《一剪梅》 思夫 思乡 思国 《声声慢》 沉哀凄苦 《永遇乐》 (浓愁哀愁) 《菩萨蛮》
后
释
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 毛滂(北宋末期的词人 )《东堂 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
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 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 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 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 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 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 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 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 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 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 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 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 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 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 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纪念馆
‚瑞脑销金兽‛,都是为了衬托少妇之
愁。
• 这样,物态人情,两相映衬,就使愁越发 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 • 与‚玉炉香,红蜡泪,遍照画堂秋 思‛(温庭筠《更漏子》)境界相似,但温
李清照《醉花阴》优秀课件

2、个性化的修辞 比喻;反问
3、移情于物 烘云托月,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细腻精 巧,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 谐优美,被称为“易安体”, 著有词集《漱玉集》。被称 为“一代词宗”。
1. 前期——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别思离 愁。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2.后期——凄凉沉痛,伤时念旧、怀乡悼亡 以及浓重哀愁。 《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
创作背景
一代词宗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醉花阴》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不同时期创作风格。
2、把握意象,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 自己的情感体验。
3、总结诗词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人。她的生活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 生活美满,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孤独愁苦。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2020 3:21:54 AM03:21:542020/12/16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6/
谢 谢 大 家 2020 3:21 AM12/16/2020 3:21 AM20.12.1620.12.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Dec-2016 December 202020.12.16
3、移情于物 烘云托月,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细腻精 巧,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 谐优美,被称为“易安体”, 著有词集《漱玉集》。被称 为“一代词宗”。
1. 前期——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别思离 愁。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2.后期——凄凉沉痛,伤时念旧、怀乡悼亡 以及浓重哀愁。 《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
创作背景
一代词宗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醉花阴》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不同时期创作风格。
2、把握意象,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 自己的情感体验。
3、总结诗词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人。她的生活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 生活美满,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孤独愁苦。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2020 3:21:54 AM03:21:542020/12/16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6/
谢 谢 大 家 2020 3:21 AM12/16/2020 3:21 AM20.12.1620.12.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Dec-2016 December 202020.12.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李清照《醉花阴》ppt课件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 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 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 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 ”,显然 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 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 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 的伤感情绪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 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 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 ,人感到一阵 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 菊瓣纤长,菊枝瘦细 ,而斗风傲霜, 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 人不如菊之感。以“ 人比黄花瘦”作 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____郭沫若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 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 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 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 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 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 和孤寂中死去。
2、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 句, 试作简要赏析。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4
——《琅嬛记》
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 这是因为
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 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 魂 ”,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
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 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 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 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
《醉花阴》李清照词两首PPT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 (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工 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 词”,有《易安集》《漱玉词》传世,以其号 与集而得名。李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 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5.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心情?
【提示】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 枕、纱厨、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 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 绪。
3.小结过渡:
上阕通过渲染阴郁沉重的气氛,描写闺房 冷清孤寂的情境,表现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 情。
三、解读下阕
1 没有明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每个字都浸 透了这一点;
总体概述
2 开篇薄雾浓云渲染阴郁之情,“永昼”一词道 尽了她无尽的相思;
开篇
3 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玉枕纱 橱之凉,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空漠凄凉;
上阕尾
4 用“东篱”典故写出内心闲愁,而这闲愁又如 暗香一般悠长连绵;
下阕开篇
5 最后用一“瘦”字移情,塑造了一位苦思不得, 面容憔悴的思妇形象。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 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 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 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 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李清照《醉花阴》精品课件

三、鉴赏全词
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
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的心境。
“又”“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 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 “凉”之凄凉。 “透”加深了“凉”的程度,表现出作者孤独 “透”寂寞的心境
三、鉴赏全词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莫 道 不 消 魂 , 帘 卷 西 风 , 人 比 黄 花 瘦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有 暗 香 盈 袖 。
佳 节 又 重 阳 , 玉 枕 纱 厨 , 半 夜 凉 初 透 。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 脑 销 金 兽 ,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一、初读感知
莫 道 不 消 魂 , 帘 卷 西 风 , 人 比 黄 花 瘦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有 暗 香 盈 袖 。 佳 节 又 重 阳 , 玉 枕 纱 厨 , 半 夜 凉 初 透 。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 脑 销 金 兽 ,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二、合作交流
时令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三、鉴赏全词
分析诗词情感
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从意象分析情感; (2)、从意境体味情感; (3)、从体裁(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 诗)上进行分析; (4)、抓“诗眼”、关键词; (5)、“知人论世”了解诗歌情感; (6)、借助“序”体味诗歌情感。
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张PPT精品课件

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 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 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 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 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
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朗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人为何而发愁?
醉花阴 李清照
代表作(0804)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客入)来,袜
刬(chǎn来不及穿鞋,仅穿着袜子走路)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销魂: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整体感知
作者用哪些意象和画面来表达这种 离愁情绪?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相思 孤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阅读鉴赏第五讲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 以表现女子的生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 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 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 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 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 韵味与XXX也就有别。
惆怅跃然纸上。
• 据《嫏[láng] 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 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 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 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动 心情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惆怅跃然纸上。
•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语出陶渊明《饮洒》诗:“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把酒”,即端
起酒杯。“暗香”,作幽香讲。 ‘‘盈袖”,是满衣袖,这里作满身 讲。
帘卷人瘦
• 一、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比映衬,
境况相类,形神类似,创意极美;
• 二、因黄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
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 三、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PPT

书藏家
很多人都知道李清照这位宋代才女的诗词即可婉约曼妙,又可气壮山河。但鲜少有人知道 李清照这位多才多艺的弱女子,还是靖康之变之时一位保护国家文物的女英雄。李清照与 其夫赵明诚早年间都热爱收集有价值的文物古籍。
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想尽了各种办法,以期达到 把宋朝文物通过一己之力,保护并运送出去,以 防落入金人之手。虽然后来的保护结果,因战乱 原因,不尽人意,但在转移文物期间,也曾经有 一把火把那十来间屋子里的文物烧毁,而李清照 仍然不顾个人安危,抢出了一些非常珍惜的字帖 和相关文物,之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事迹。
完 感结
谢 聆 听
李清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汴京生 活,住的地方是清净优雅,生活品 质是典雅高贵。她生活在天子脚下, 看遍了城市的繁华。
中年丧夫
目 录
赵明诚走了,清风徐来,李清照倚 着窗边,一手搭着栏杆,一手握着 一壶酒,迷离地看着这荒凉僻静的 庭院。以往每个有星星的夜里,他 们都会坐在石椅上看漫天星辰,把 酒言欢。
目
第二章
录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 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诗词注释
云:《古今词统》 等作“雰”, 《全芳备祖》作: “阴”。永昼: 漫长的白天。
中心思想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 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 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下片写赏菊情景。
目
醉花阴_李清照_图文71页PPT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那境况自甚感凄凉怎么捱到天黑呢?沉沉 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 “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 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
才
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女
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
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
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
李清照 词
《醉花阴》
风香 , 盈袖 人。东 似莫篱 黄道把 花不酒 瘦。 消 黄
魂昏 ,后 帘, 卷有 西暗
纱销
厨, 金
半 兽 薄 醉花
夜,雾 凉佳浓
《 声 声 慢 》 营 造 的 是 一 种 晚 风 送 寒 、
意境 比较
意天
境 。
气 初 凉 和 菊 花 吐 蕊 时 的 清 新 、 寂 静 的
《 醉 花 阴 》 中 呈 现 的 是 一 种 轻 烟 袅 袅
、
愁
得永所人乡
更 凄 厉 沉 痛 。
恒 之 愁 , 因 此 这 个 愁 字 表 现
交 织 而 成 的 , 是 死 别 之 愁 、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 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 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 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 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 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 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 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 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永昼”多 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 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 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可见, 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 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乱世美神
提出“词别是一家”
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
尽”,将婉约词发展到高峰。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离乡在外任 知州,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 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 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 明诚。
从时间角度写
永昼——漫长的白天 半夜——凉、透 又重阳——年复一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 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 致之。”这里用其意。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 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 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 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 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 俱瘦。” ——(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 分。” ——(程垓《摊破江城 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 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李 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 观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 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 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 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 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 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 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莫道不销魂”三句的佳妙之处:
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 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 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 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 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 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 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 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得很沉重高 雅。
(欧阳修)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小时候,乡愁是 一张小小的邮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பைடு நூலகம்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 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 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 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 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 孤寂的思绪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 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 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 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下片写菊,但全篇却不见一“菊” 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 方可以感受到“菊之味”?“菊”如何 寄托词人的情感?
“东篱’ ——“采菊东篱下”诗意 “酒”——菊花酒 “暗香”——菊花的香气 “黄花”——菊花
——烘云托月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 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 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下片)
醉花阴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 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 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 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 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 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 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 词》。 两世之交(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 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答案:①常插梅花醉 ” 醉——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 悠闲与快乐 ② “赢得满衣清泪 ” “泪”——词人中年在赏梅时 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 婉幽怨 ③ “故应难看 梅花”, “难看”——写了词人晚年没 有心思赏梅。晚年因生活的沦 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 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 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 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 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 愁别绪。“东篱”,是菊 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暗香”,菊花的 幽香。“盈袖”,因饮酒 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 充盈衣袖。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 精彩,“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 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 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 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 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 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 花之意,于是,末句“人 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 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 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 人的境界。
通篇技巧分析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 “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 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 “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十分真实地表达了 女词人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 独的愁绪。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 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 的感情色彩。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 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 李清照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延续时间长
从意象分析
屋外 薄雾 浓云 香炉 屋内 玉枕 纱厨 天气阴沉 ——看烟出神 ——心境凄凉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 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 洁白的瓷枕,轻薄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 刚刚浸透。(上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 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 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 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 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永昼”多 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 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 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可见, 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 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乱世美神
提出“词别是一家”
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
尽”,将婉约词发展到高峰。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离乡在外任 知州,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 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 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 明诚。
从时间角度写
永昼——漫长的白天 半夜——凉、透 又重阳——年复一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 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 致之。”这里用其意。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 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 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 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 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 俱瘦。” ——(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 分。” ——(程垓《摊破江城 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 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李 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 观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 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 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 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 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 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 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莫道不销魂”三句的佳妙之处:
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 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 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 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 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 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 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 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得很沉重高 雅。
(欧阳修)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小时候,乡愁是 一张小小的邮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பைடு நூலகம்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 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 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 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 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 孤寂的思绪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 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 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 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下片写菊,但全篇却不见一“菊” 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 方可以感受到“菊之味”?“菊”如何 寄托词人的情感?
“东篱’ ——“采菊东篱下”诗意 “酒”——菊花酒 “暗香”——菊花的香气 “黄花”——菊花
——烘云托月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 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 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下片)
醉花阴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 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 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 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 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 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 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 词》。 两世之交(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 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答案:①常插梅花醉 ” 醉——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 悠闲与快乐 ② “赢得满衣清泪 ” “泪”——词人中年在赏梅时 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 婉幽怨 ③ “故应难看 梅花”, “难看”——写了词人晚年没 有心思赏梅。晚年因生活的沦 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 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 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 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 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 愁别绪。“东篱”,是菊 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暗香”,菊花的 幽香。“盈袖”,因饮酒 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 充盈衣袖。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 精彩,“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 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 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 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 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 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 花之意,于是,末句“人 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 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 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 人的境界。
通篇技巧分析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 “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 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 “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十分真实地表达了 女词人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 独的愁绪。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 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 的感情色彩。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 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 李清照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延续时间长
从意象分析
屋外 薄雾 浓云 香炉 屋内 玉枕 纱厨 天气阴沉 ——看烟出神 ——心境凄凉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 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 洁白的瓷枕,轻薄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 刚刚浸透。(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