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

合集下载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引言溶出度是一项用来评估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溶出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解能力和释放速度,从而判断其药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外环境,探究不同因素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1.掌握溶出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研究不同因素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溶出度是指固体药物在给定条件下溶解出来的含量。

溶出度实验通常是通过将药物样品加入体外模拟介质(如生理盐水)中,利用摇床或溶出度仪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下的药物释放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模拟介质:根据需要的实验条件,制备合适的模拟介质。

通常可以选择pH 值、介质成分、温度等方面符合实际要求的条件。

2.准备溶出度仪器:根据仪器说明书,准备好溶出度仪器,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校准。

3.称取样品: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称取适量的药物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准确。

4.加入介质:将药物样品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模拟介质中,注意避免空气和其他污染物的接触。

5.开始实验:将药物样品与模拟介质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溶出度仪器中,开始实验。

6.实时监测:通过溶出度仪器,实时监测药物溶出度的变化,记录相应的数据。

7.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和仪器•药物样品•模拟介质(如生理盐水)•溶出度仪器•分析天平•pH计实验步骤1.准备模拟介质: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合的模拟介质。

例如,可以制备pH 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

2.准备溶出度仪器:根据仪器说明书,调试和校准溶出度仪器。

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称取药物样品: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

记录样品的质量。

4.加入模拟介质:将药物样品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模拟介质中。

注意避免外界污染。

5.开始实验:将混合物放入溶出度仪器中,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摇动速度。

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概述1.定义与意义2.测定方法的发展三、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具体方法1.仪器与设备2.试药与试剂3.实验操作步骤4.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四、方法的评价与探讨1.优点2.局限性与改进方向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特定介质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国药典对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本文将介绍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以期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概述1.定义与意义溶出度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量。

测定溶出度有助于评估药物制剂的质量,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对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测定方法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药典对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目前,中国药典收录了多种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包括篮式法、桨式法、小杯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各有特点,为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

三、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具体方法1.仪器与设备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常用的仪器有溶出度仪、崩解仪等。

设备要求精确、稳定,能满足各种实验条件的需求。

2.试药与试剂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试药和试剂包括药物制剂、溶剂、指示剂等。

试剂的选用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准备、仪器校准、试验分组、溶出度测定等。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药典规定,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实验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各时间点的溶出度、累积溶出度等。

结果表示通常采用表格、曲线等形式展示。

四、方法的评价与探讨1.优点中国药典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方法涵盖了多种制剂类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欧洲药典溶出度方法

欧洲药典溶出度方法

欧洲药典溶出度方法分为转篮法与溶出杯法,具体如下:
1.转篮法。

将吊篮通过转轴悬挂于溶出仪的转轴上,浸入溶出介质中,篮内放置待测样品,
溶出介质在恒温下以一定转速旋转,按规定时间取样并测定溶出量。

2.溶出杯法。

将待测样品置于溶出杯中,溶出杯浸入溶出介质中,恒温并保持一定转速,
按规定时间取样并测定溶出量。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作溶出度的检查。

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关系
溶解度:单位体积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散体系的过程;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的溶剂中,药物从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关系
1、影响产品溶出因素包含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原料在酸性介质中溶解度虽然比中性介质高,但可能由于原料溶解慢导致溶出测定时间内酸性介质比中性介质慢。

2、溶解度是原料药在某个介质中的“溶解能力”,是个极限值,与时间无关。

溶出度主要指原料药在某个介质中的“溶出速率”,与时间相关。

溶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

溶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

溶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
溶出度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药品质量控制手段,在药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

溶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出曲线形状:溶出曲线应呈现出稳定的趋势,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大值。

2. 溶出度百分比:药品的溶出度百分比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一般应在85%以上。

3. 溶出速率:药品的溶出速率应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不应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4. 溶出度变异度:药品的溶出度变异度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应小于5%。

5. 溶出度对比度:药品的溶出度对比度应大于0.8,即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度差异应不大于20%。

以上是溶出度实验的判断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在进行溶出度实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 1 -。

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的基本概念•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溶出曲线:系把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依次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的曲线。

•溶出曲线可以看成是由具有其本身溶出特征的不同时间溶出量组成的集合。

•溶出曲线表示制剂的整个溶出过程,相同处方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其溶出曲线应该是相近的。

•规定条件中的时间如果是一点,测得的溶出量就是单点溶出度;时间如果是连续多个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连起来就是溶出曲线。

•溶出曲线是溶出度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溶出过程的规律。

适用范围•★水中难溶药物的制剂•★水中虽易溶,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易溶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如果全部样品(n>6)均在15分钟内溶出85%以上,则可以不将溶出度列入标准•※国家药品标准中已列出溶出项:不要轻易删除溶出度项用途•新制剂的研发:研究筛选处方•仿制药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考察•处方、工艺、原辅料、设备、设施变更后的质量一致性考察•控制产品质量•评价产品批内均一性•评价产品质量•评价不同企业产品的一致性•溶出度的实质:是最大程度最大限度的模拟药物的体内过程,通过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来达到用体外释放数据来预测体内的目的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的沿革•1、方法沿革• 1985年版篮法、桨法• 1995年版篮法、桨法、小杯法•2、品种沿革• 1985年版 7个• 1990年版 4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75个• 2010年版 418个•3、仪器发展:第一代:常规溶出度试验仪:•第二代自动取样溶出度试验仪:第三代:光钎原位实时在线•溶出度试验仪三、测药品溶出度的目的•溶出度是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一环,它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能否进入血液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1、比较药物成分在不同固体剂型中的溶出度。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一、引言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量。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溶解度和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出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根据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溶出度。

溶出度方法在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溶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溶出度方法基于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量,通过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溶出度。

常用的溶出度方法有体外溶出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药物制剂称取一定量,根据需要进行粉碎或筛分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同时准备适量的溶媒,如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缓冲液。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要测定的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确定溶出度实验的温度、转速、溶液体积等参数。

3. 装填样品:将样品放置于溶出度仪器中的样品室中,固定好样品舱,使样品与溶液充分接触。

4. 开始实验:根据实验条件设定好溶出度仪器,启动实验。

溶出度仪器会自动维持设定的温度和转速,并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样品溶出液。

5. 采集样品: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及时采集样品溶出液。

注意避免采样时对样品舱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 分析样品:采集的样品溶出液可以通过光谱法、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浓度或溶出度。

7.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曲线和溶出度指标,如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

四、数据分析方法1. 溶出度曲线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绘制溶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形状、斜率和稳定性,评估药物溶出的特性。

2. 溶出度指标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指标,与已知的药物溶出度标准进行比较,评价药物制剂的溶解性能。

五、验证药物溶出度的指导原则1. 选择适当的溶出度方法:根据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出度名词解释

溶出度名词解释

溶出度名词解释溶出度,又称为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表示。

溶出度是描述溶解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并且对于溶解过程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溶解过程中,溶剂和溶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溶剂分子的运动会导致溶质分子与之相互作用,从而使溶质进入溶液中。

当溶质的添加量超过溶解度时,就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即溶质无法完全溶解,会产生沉淀。

相反,当溶质的添加量小于溶解度时,溶质可以完全溶解。

因此,溶出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溶解时的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溶出度受到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是溶解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温度升高可以提供更多的热能,增加溶质分子的运动能力,促进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

但也有一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情况,例如一些含蛋白质的生物溶液,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使其溶解度降低。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以及分子结构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例如,溶质和溶剂之间存在相似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此外,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溶解度,通常来说,极性溶剂可以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可以溶解非极性溶质。

溶出度对于药物制剂的生产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药过程中需要确定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出度,以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保证药物的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

在药物研发中,溶出度也可以作为药物相溶性、溶解速率以及体内释放性能等的评估指标之一,指导药物设计和优化。

总之,溶出度是描述溶解现象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定量反映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于了解和控制溶解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溶出度

溶出度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指出,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常常由溶解的快慢而决定,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 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如果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或药物的溶解速度极为缓慢,则该制 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或程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某些药理作用剧烈,安全指数小,吸收迅速的药物如 果溶出速度太快,可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维持药效的时间也将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 应予以控制。
溶出度
药物从片剂溶出的速度
01 历史背景
03 计算公式
目录
02 计算方法 04 药品检查
基本信息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 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作溶出度的检查。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过去认为只有难溶性药物才有溶出度的问题,但近年来研究证明,易溶性药物也会因制剂的配方和工艺不同 而致药物溶出度有很大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USP中规定测定溶出度的制剂有相当数量是易 溶性药物。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溶出度%=(Ai×Mr× Xr%×n)/(Ar×0.1) 举例一:测头孢拉定片的溶出度测定: 方法:取本品,以0.12mol/L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60分钟时,取溶 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溶出介质稀释成每1ml中约含头孢拉定25ug的溶液,在255nm的波长处分 别测定吸光度;另取本品10片,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平均片重),按标示量加溶出介质溶解并定量制 成每1ml约含头孢拉定25μg的溶液,滤过,同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90%,应符合规定。 计算公式一: 溶出度%=(Ai×Mr× Xr%×n)/(Ar×0.25) 计算公式二: 溶出度%=(Ai×Mr×n)/(Ar×平均片重) 注:Ai为样品吸光度; Xr%为对照品含量;(Xr%可通过含量测定求得)

溶出度和溶出曲线

溶出度和溶出曲线

溶出度和溶出曲线
溶出度和溶出曲线是药物制剂研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量,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而溶出曲线则是药物在不同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通常呈现出类似指数增长的形态。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是影响溶出度和溶出曲线的主要因素。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的配方和工艺、溶媒的选择和条件等都会对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曲线产生影响。

在药物制剂的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制剂配方和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溶出度和溶出曲线。

溶出度和溶出曲线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溶出度和溶出曲线可以保证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和吸收速度,从而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避免药物过度释放或过度吸收造成的副作用。

总之,溶出度和溶出曲线是药物制剂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实验和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控制,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1 -。

溶出度试验的相关问题

溶出度试验的相关问题

溶出度曲线旳详细操作
1、溶出介质选择(不少于四种):【一般制剂】(1)酸性药物 pH值分别为1.2、、和水;(2)中/碱性药物和包衣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和水;(3)难溶性药物制剂 pH值分别为1.2、、6.8和水;(4)肠溶制剂 pH值分别为1.2、6.0、6.8和水;【缓/控释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7.5和水。与美国作法有所不同:美国统一采用1.0、4.5、6.8和水。不论何种制剂都不提议采用pH7.6以上旳介质进行;
对于仿制药、为提升生物等效性试验成功率、怎样拟定体外溶出度试验条件与参数?
至关主要
四、溶出度措施旳建立
1 中、美、英、日四国药典收录情况中 国 转篮法、桨法、小杯法(2023版)美 国 转篮法、桨法、流池法、往复筒法、圆筒法、 桨碟法、往复架法英国 转篮法、桨法、桨碟法、流池法日 本 转篮法、桨法、流池法
疗 效 旳 优 劣
体内生物利用度旳差别
体外溶出曲线旳不同
制剂旳优劣
关键、关键
仿制药研发思绪 →“殊途同归”
均能够具有相同旳溶出曲线
生物等效
大多数药物
极少数药物
生物不等效
体外溶出度试验,在多种溶出介质中,在严格旳溶出度条件下(低转速)
生物等效性试验
这么就大大提升了生物等效性(BE)试验旳成功率!但并不能替代BE试验!
2、使用范围2.1 转篮法合用于:胶囊、丸剂、片剂、漂浮旳制剂不合用于:崩解型片崩解后颗粒下沉旳片剂,或粘性易堵塞筛网旳制剂2.2 浆法片剂、胶囊、丸剂崩解型片崩解后颗粒下沉旳片剂,底部易形成“锥形堆积”——应使用桨法2.3 小杯法小剂量旳片剂、胶囊、丸剂一般仅供UV—VIS测定如用HPLC测定,一般应采用篮法或桨法

2010版-溶出度

2010版-溶出度
16
释放度
依然是三种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第一法:增加了补充介质的温度 (37℃±0.5℃) 第二法:增加了缓冲液中释放量,加入介质的温度 (37℃±0.5℃)。方法2缓冲液中释放量,直接弃去酸液, 加37℃±0.5℃的缓冲液,这样可以使pH更准确。 第三法:未调整 (不锈钢网碟,释放面朝上,介质 温度为32℃±0.5℃)
15
正文修订更合理
本版药典对大部分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进 行了筛选,除增加了大量品种的溶出度检 查项外,同时也修改了一部分原有的不合 理的溶出度方法,使参数更合理,药品安 全性显著提高。 例如:非洛地平片 P454 2005:三法(小杯法),转速100转/分, 2010:二法(桨法),转速50转/分,
21
新版更加环保
1、很多盐酸盐原料药的含量测定由传统的加入醋 酸汞试液后高氯酸滴定的方法改为电位滴定方法测 定,即可不用醋酸汞了。例如:盐酸二甲双胍,盐 酸曲马多,盐酸美西律,盐酸氯丙嗪等 2、试验中用到的毒性大,有放射性等试剂的方法 都改成了对人无危害的试剂来试验。例如:a.薄层 色谱展开剂中用到苯的都用其它试剂取代了。b、 钠盐鉴别试验取消了醋酸氧铀锌试液鉴别法。c、 锌盐鉴别试验取消了硫氰酸汞铵试液鉴别法。 3、新版HPLC中已明确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17
溶出度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品种未能按附录的修订而在文字上作相 应修订。(例如:溶出介质量没有在品种中具体说明,
右旋糖酐铁片 、灰黄霉素片 、氢氯噻嗪片 等)
2、部分难溶性品种因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 究还未成熟,未能收入药典中。 3、个别品种溶出度测定方法中的参数欠合理, 仍要继续完善。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度测定法1简述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偏激、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建议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1.3《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三种方法,第一法为篮法,第二法为浆法及第三法为小杯法。

1.4除另有规定外,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在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2.1溶出度仪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由电动机、恒温装置、篮体、篮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组成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对溶出度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适用性及性能确认试验为使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按溶出度标准片说明书进行性能确认试验,对已使用过得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性能确认试验。

2.1.4仪器的调试2.1.4.1检查仪器水平及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检查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大于2mm,检查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的±1.0m m;或检查搅拌桨旋转时A、B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大于0.5mm。

2.1.4.2篮轴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放置的环境)2.1.4.3转速与允差范围检测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2.2取样器注射器(5、10、15、20ml等合适的注射器)及取样针头。

溶出度试验

溶出度试验
适用于酸中稳定的药物;浓度一般为 0.1~0.01mol/L,pH值一般为1.0~2.2
• 7.2.3 醋酸盐缓冲液——模拟中等酸性胃液的介质 • 浓度一般为0.05mol/L,pH值一般为3.4~6.0 • 醋酸易挥发,导致pH值变化,溶出速率变化 • 测定时间长的药物不宜采用醋酸盐缓冲液作介质 • 7.2.4 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中等酸性至弱碱性胃液或 肠液的介质浓度一般为0.05mol/L,pH值一般为4.5~7.6
定性 、水的pH值不确定性 • 泼尼松校正片(FDA 10mg片)以pH为6.0、6.6和7.4的水作介 质,溶出结果有2~10%的变化 • 2.2 介质的温度 • 影响药物的溶出度,温度高——溶出快 • 一般温度变化1℃,溶出速率变化约5%
• 规定±0.5 ℃
2.3 介质的体积
介质体积:指20℃~25℃室温下的体积。规定介质体积应
二、溶出度试验的意义
•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由制剂中的释 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溶出度或溶解作用及药物在为胃肠道 的生物膜通透性。而药物制剂中的释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 溶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有可能预测 体内行为。 • 1、评价制剂批间的质量的一致性; • 2、指导新制剂的开发; • 3、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的 变更和生产工艺的放大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介质pH值应准确至规定值的±0.05,介质的pH值一般不 超过7.6。如需使用更高pH值的介质,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并进行验证 肠溶制剂:建议先用酸性介质,然后添加适宜温度的缓 冲溶液,再用酸或碱调节至所需的pH值
• • • •
8、介质的温度: 口服制剂:37 ± 0.5℃ 直肠用制剂:38 ± 0.5 ℃ 经皮给药制剂:32 ± 0.5 ℃

溶出度概况及注意事项(很全面的一套资料)

溶出度概况及注意事项(很全面的一套资料)

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崩解—— 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 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
崩解和溶解的意义不一样,药物崩解的快慢并不能反映 其被人体吸收的快慢,崩解仅是溶解的前奏,崩解时限只 能表示溶解过程的最初阶段,而溶解才是机体吸收的先决 条件,溶出度检查与体内吸收情况更密切些。
删去:滤孔应不大于0.8μ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 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内容
修订
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12、修订对使用沉降篮的要求;
2005:除另有规定外,如片剂或胶囊剂浮于液面,应先装入沉降篮内( 桨法);如胶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蚀的细金属丝轻绕于胶囊外壳 (小杯法) 2010:当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篮或其他沉降装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 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桨法);当在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装 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 只有在品种各论中规定要求使用沉降篮时,方可使用。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3、溶出介质量不在附录中明确;
2005:除另有规定外,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900ml, 置各溶出杯内 2010: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内容
修订
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4、修订测定法中加样与启动仪器顺序;
2005:启动仪器至规定转速并平稳→已放置样品的转篮 降入溶出杯中(或样品投入溶出杯中)→自供试品接触溶出 介质起立即计时 2010:已放置样品的转篮降入溶出杯中(或样品投入溶 出杯中)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转速启动仪器,计时;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溶出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其中一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评价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质的重要指标。

溶出度的测定是药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学验证。

1.旋转溶出法旋转溶出法是一种经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实验中,通常采用溶出仪,将药物样品放置在旋转振荡器中,并在特定的溶剂中进行溶出试剂。

试剂的温度、搅拌速度和采样时间等条件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定。

最后,通过测定溶出物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得到溶出度。

2.悬浮-离心-分析法悬浮-离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实验中,药物样品通常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存在。

首先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并以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离心。

离心后,将上清液取出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的溶出度。

离心的目的是使药物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3.透析法透析法是一种测定固体药物的离解度和溶出度的方法。

实验中,将药物样品固定于透析袋中,并将透析袋悬浮于溶剂中。

通过透析膜的作用,药物逐渐溶解并扩散到溶液中。

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溶液样品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的溶出度。

透析的时间和透析膜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4.流通细胞法流通细胞法是一种体外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实验中,将药物样品固定于流通细胞中,并通过细胞的上下通道使溶液流通。

流通细胞法是一种连续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因此可以评价药物溶出的时间依赖性。

通过收集溶液,测定药物浓度,可以得到溶出度曲线,进一步分析药物的释放规律。

总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旋转溶出法、悬浮-离心-分析法、透析法和流通细胞法是较常用的方法。

在进行溶出度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以获得可靠的溶出度数据。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注意药物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取样方法以及测定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等问题。

溶出度与累积溶出度的区别

溶出度与累积溶出度的区别

溶出度与累积溶出度的小小总结1.概况溶出度也称溶出速率,是指在规定的溶剂和条件下,药物从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再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主要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

2.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生物利用的如果通过体内试验和临床研究去评价,费时、费钱、费精力。

因此,只能借助于体外溶出度实验的方法来检验和控制产品的质量,现在的制剂水平尚达不到溶出试验结果与体内完全一致,而只能有一定得相关性,溶出度虽非必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但多数情况下是相关的,溶出速率是限时因素,溶出试验被看作是介于生物等效性和药品质量控制二者之间的一项较有利的措施,它是以体外实验法代替动物试验的一种方法,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而溶出度的体外实验较生物利用度简单易行。

3.溶出度研究试验主要包括的内容1)溶出介质的选择;2)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3)溶出方法的选择;4)转速的选择;5)溶出测定方法的验证;6)溶出度均一性试验;7)重现性试验等;4.体外溶出度评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溶出度的评价方法常用有5种方法:对数曲线法、机率单位法、指数模式法、Weibull法、Gompertz法。

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6种方法: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相似因子法、多变因子法、Splitpolt法、Chow′s 法。

5.累积溶出度(一)假如,取样10ml测定溶出度,再补液10ml,而后补的溶介不含主药的,所以下次测定的溶出度值不是真实的值,固在测定下一次的溶出量时,需要加上上次取样10ml的量。

这就是累积溶出度与普通溶出度的区别。

(二)累积溶出量公式:下面介绍两种方法①累积溶出量=溶出的总物质量÷投入量×100%溶出的总物质量={当前取样点介质浓度×介质体积+(之前取样点介质浓度×取样量)}例:测定一药物(规格100mg/片)的溶出度,分别在5min、15min 、30min 、45min 、60min取样,每个取样点取样10ml,而后补液10ml(最后一次不用补液),转蓝法,溶介900ml,六片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是评价和控制药品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估制剂的批次质量、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保证处方工艺等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作用。

同时,虽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高低最终是依据临床效果来判定的,但多数情况下也与制剂体外溶出行为有关。

通过对试验仪器、溶出介质、转速等的研究建立有效的溶出度试验条件,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如何研究和建立一个有效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1.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溶出度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对于原料药,有两方面需要了解,一是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或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二是药物在溶液状态下的药物的稳定性。

由于溶出度检查方法要求药物在选择的介质中可以满足漏槽条件的要求,因此,了解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对介质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当通过调节介质组成(如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等)以达到漏槽条件时,需注意评估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对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pH—溶解度曲线的测定应在(37±1)℃下进行,测定pH值1.0—7.5的水性介质中药物的溶解度。

pH值测定个数需依据药物的离子化特性来决定,例如,当药物的pka为3—5时,药物的溶解度应在pH=pka,pH=pka+1,pH=pka-1,pH=1和pH=7.5处测定,pH测定个数应可以满足准确绘制pH一溶解度曲线的需要。

每个pH处溶解度数值至少重复测定三次,并根据实验结果的偏差情况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对于制剂,可能影响溶出的重要因素有制剂包衣、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处方中增溶剂情况和其他辅料的影响。

辅料有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如大剂量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通常会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加速药物的溶出。

2.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
中国药典附录中收载的方法有篮法(一法)、桨法(二法)和小杯法(三法)。

篮法常用于胶囊,也可用于片剂;桨法常用于片剂,也可用于胶囊。

对于小规格制剂的溶出度检查,可考虑选用小杯法,介质体积可选择200ml。

对于片剂或胶囊溶出过程中篮筛网易被堵塞的,溶出度检查建议改为桨法。

在桨法检查过程中,如片剂或胶囊漂浮于液面,可使用沉降篮(Sinker),以帮助制剂定位于中心位置。

对于黏附于容器壁的薄膜包衣片和软胶囊,也可以使用沉降篮或改用篮法。

3. 转速的选择
对于普通制剂,篮法转速一般选择50~100 r/min,桨法转速一般选择50~75 r/min。

对于干混悬剂,通常选择25~50 r/min。

如果通过对其他转速条件下和上述常规转速条件下溶出度数据比较或其他试验的支持,证明改变转速是必须的,也可以选择其他转速。

例如,在美国药典中篮法转速也有选择150 r/min 的;如采用桨法,50 r/min 转速,发现制剂存在结块、堆积现象,可以将转速提高为75 r/min 以减少堆积,再经过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100 r/min 也是可以的。

但是,转速低于25 r/min 和超出150 r/min 通常是不被接受的,因为转速在25 r/min 以下导致水动力学行为不一致,而转速在150 r/min 以上一般不采用。

4. 溶出介质的选择
部分是根据药物溶解度和制剂规格确定的,以保证符合漏槽条件(定义为至少3倍于药物饱和浓度体积的介质体积)。

通常情况下,为得到可靠的溶出度数据,可以考虑加人表面活性剂,但一般不鼓励使用水一有机溶剂的溶出体系。

如果可以证明单用水性介质无法得到体内外相关,而使用水一有机溶剂的溶出体系可以达到体内外相关,也可以使用这类介质。

溶出介质国内一般推荐首选水。

但实际上:
(1)不同来源的水质量不同,其pH是在一定范围变化的;(2)选择水为溶出介质时,原料药和辅料可能引起其pH发生变化:(3)水表面张力可能随处方中辅料发生变化。

由于水廉价、易得,对于药物溶出速率与pH无关的制剂,水是适合的介质。

同时,如果国家药品标准或药典标准中已选择水为检查介质,一般
不必再改用其他介质,除非有确切的原因。

对于普通口服制剂的溶出行为考察需在pH1.2~6.8范围内进行。

在方法的建立阶段,尚有必要对溶出前后的pH是否发生变化进行检查。

下面列出了溶出度检查常用介质:盐酸溶液(常用浓度0.01~0.1 mol/L );醋酸盐缓冲液(0.05mol/L,pH 4.1~5.5);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pH 4.1~5.5);纯水;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溶液;胆盐溶液和/或卵磷脂溶液;表面活性剂一酸溶液;表面活性剂一缓冲液;人工胃液(含酶或不含酶);人工肠液(含酶或不含酶)。

对于药物可以在胃部快速溶解和通透性高的,胃排空时间可能是吸收的限速步骤,对于这类药物,溶出度检查主要是证明药物在胃液条件下可以快速溶出。

而对于药物主要在肠道溶出的,如难溶性药物、弱酸,选择较高的pH范围(如pH 6.8的人工肠液)可能是适宜的介质.
5. 溶出曲线的测定
在初步确立溶出方法、转速、介质的基础上,进行溶出试验。

可间隔15min取样,或间隔5min或10min 取样,以产生足够的样本量,直至药物溶出85%以上或达到溶出平台,得到完整的溶出曲线。

6. 方法的完善
如果溶出度检查10min或更靠前的各时间点的溶出数据的RSD大于20%,以及在其后的各时间点的溶出数据RSD大于10%,溶出结果就可以被认为具有高度变异性,这可能使得处方、工艺等变化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无法进行测定和评估。

因此,当出现此种情况时,需注意分析和研究变异产生的原因,并尽可能降低变异程度。

通常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制剂处方自身,二是与溶出度检查方法有关,如直接崩解后形成堆积物或片剂黏附于容器壁上等。

通过分析研究,并根据试验中发现的现象,如强烈提示是溶出度检查方法本身造成了这种变异,需设法对溶出度检查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包括改变溶出仪,调节介质,调整转速,增加介质的脱气等。

需要注意的是,处方和生产过程也可能引起上述变异。

例如,制剂含量均匀性差,生产过程不能保证一致,辅料相互作用或干扰等,均可能成为产生上述变异的根源。

在排除溶出度检查方法本身影响的前提下,需对制剂生产过程和处方进行更严格地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