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3 古 诗 两 首——《山行》
3 古诗两首——《山行》执教人:朱金花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互评,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诗,教师引导,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斜”。
4、齐读全诗。
5、简介诗人。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思考: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说一说,指出“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理解、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学生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指名说,教师引导: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松下问童子, 言师只采在药此去山。中,③④⑤童言云:子深回::答小指说孩 山。。 上云雾缭 云深不知处。 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 少的学童;
松下问童子,•
他说,师傅已经采 药去了山中。
言师采药去。 • 他还对我说,就在
只在此山中, 这座大山里,
云深不知处。 • 可山中云雾缭绕,
不知道他的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贾岛 童子 言师 不知处阅读训练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 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 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 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
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 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
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
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 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 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 《病蝉》诗“以刺公卿”(《唐 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
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 (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 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 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 人。 ②不遇:没有见到。
【朗诵指导】
•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 童子 )言师采药去。 • (童子 )只在此山中, • (童子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二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山行》教学要求: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
(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3古诗两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
yáo
lú
pù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zǐ yān
chǐ
yí
日照香炉生紫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香 炉 : 香 炉 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紫烟:紫色的云雾
3 古诗两首
lǒng (笼盖)
笼
lóng (笼子)
《敕勒歌》是我国北朝时代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
歌。 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 主。他们在放牧时或者篝火旁,经常放声歌唱,反映 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劳动。 敕勒族居住在我国甘肃、内蒙古一带,那里又称 敕勒川。 全诗描写了我国北方草原的广阔、富饶、美丽。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挂前川:挂在山前
疑 九天.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好像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银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 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 重称为九天。在诗中形容极 高的天空。
请你像过电影 一样,想想诗 句的意境,体 会诗情!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 大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 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 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 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 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 出代表。在我国古代诗歌发 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 义艺术的顶峰。被人们称为 “诗仙”。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族的民歌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注解】 1、枫桥:在苏州阊门 外。 2、夜泊:夜里船停靠 在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解】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市。 2、寒山寺:苏州枫桥附 近的寺院。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钟声。平 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幽静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 古今的名作、名胜。
枫桥夜泊
[ 简 析] 这 是 一 中 描 绘 见 到 的 诗 历 来 下 的 秋 可 谓 是
首 了 枫 悲 景 秋
优 深 林 凉 却 天
美 秋 晚 , 充 里
的 写 景诗 。 诗 季 节 山 行时 所 景 。 写 秋 景 的 可 是 ,诗 人 笔 满 了 生 机 , 真 的春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3 古诗两首
合浦县实验小学 吴红梅
shǎo
部首:小
chù
部首:夂
máng
部首:忄
少
cūn
(多少) (少数) (少见)
处
(处处) (到处) (住处)
忙
(很忙) (连忙) (急忙)
独体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木 fàng部首:攵
chūn部首:日
部首:子 xué
村
(乡村) (村子) (村庄)
放
(放心) (放学) (放下)
春
(春天) (春风) (春雨)
学
(学习) (学生) (上学)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到处
春晓 春眠:春天睡觉。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 春眠不觉晓, 到了早晨。 处处闻啼鸟。 闻:听。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春天的早晨。
..
..
[唐]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夜里睡 得很熟,天亮了还不知道。醒来 以后,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
纸鸢就是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放学 回来还很早,赶紧趁着这徐徐东 风的好天气放起了风筝。
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起夜里的那 阵阵风雨声,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 被打落了。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农历二月, 村子前后青草长高了,黄莺飞 来飞去。堤岸的杨柳披着长长 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这 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3、古诗两首《山行》
爱晚亭
岳麓山
诗人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 之,人称“诗圣”。他的 诗豪放、旷达、俊逸。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 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 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 裴延翰所编。《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李白 和杜甫。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因为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 深秋时节 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因为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 深秋时节 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 之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停下车来时因为喜欢枫林的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打 过的枫 叶
比
红于:比……红
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 花还要红艳。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远景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秋天美丽的景色
•
秋
山行
(唐)杜牧
3古诗两首山行 枫桥夜泊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
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 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 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 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
练习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看到 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 的意思是:(因为)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 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 : 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优 深 林 凉 却 天
美 秋 晚 , 充 里
的 写 景诗 。 诗 季 节 山 行时 所 景 。 写 秋 景 的 可 是 ,诗 人 笔 满 了 生 机 , 真 的春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3 古诗两首_生字词学习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sh2o
小部
独体结构
多少 你的体重是多少? 少量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ch&
折文
半包围结构
处处 到处
清晨,到处都听到鸟儿清脆 的叫声。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m1ng
竖心旁
左右结构
忙碌 赶忙
爸爸妈妈平时上班都很 忙。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第三课
会认字: 拼 音
古诗两首
lu7 y`n
落 少
t5ng
sh2o
居 忙
j$
m1ng
杨 趁
c$n
柳
ch-n
yáng
烟
zh@
li^
童 散
s2n
纸
f3ng
会写字: 拼 音
sh2o ch$n
少
处 忙 村 放 春 学
ch& xu9
m1ng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lu7
落下 降落
秋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
拼 音
词 语
c$n
木字旁
左右结构
村庄 村民
第二天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f3ng
反文旁
左右结构
放心 放大镜
让孩子一个人出去,我放心 不下。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ch$n
三年级(上)第3课《古诗两首》一二课时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5 分钟)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1.课前欣赏《涛声依旧》。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
《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好听吗?
2.读《涛声依旧》部分歌
2.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
词。
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
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 这是其中的两句——谁来读一读?
感受。
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
预设答案:多美的枫林呀, 看着这个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
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想说些什么?
10.思考:诗人为什么停
10.第三句中的一个“爱”字,
下来了?
把诗人的情感表露无疑。现在你知道
预设答案:因为诗人喜爱 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了吗?
这被秋霜打过的红火的枫叶。
11.思考:“坐”是什么
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0 分钟)
1.小组内根据学习单合作 探究。
学程单 2: 1.小小组里按顺序说说 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 2.小组里互相补充,派 一名代表交流。 3.时间:5 分钟。
1.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 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小组讨论: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 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
人家。
2.思考:看到的白云什么
2.看到的白云什么样?哪个字
样?
告诉我们的?
预设答案:看到的白云持
续地从山背后飘出来。“生”这
个字告诉我们的。
3.思考:第二句是什么意
3.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思?
预设答案:在山林深处白
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3课《古诗两首》——《敕勒歌》《望庐山瀑布》课件
1、自由朗读全诗,不熟的生字多读几遍。
2、有哪些词不明白?
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峰 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
?
江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垂 直 形容极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怀疑 九重天
我会读
芦 烟
尺 挂
疑 川
银 流
我会记
1、形近字比较法 2、生字组合法 3、扩词法 4、同音字比较法 5、形声字记忆法 6、口诀法 7、分类法 8、构字法 尺 疑 银 烟 挂
望庐山瀑布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 居士。号称“诗仙”。唐 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 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 风格豪放,想象丰富, 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 漫主义精神。
动动小脑筋:
题目中的
“望”能换成 “看”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
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 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
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
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四、瀑布欣赏
绝 句
会写的字
Yān guà liú chǐ
烟 挂 流 尺
lú
chǐ
yí
yí n
炉 尺 疑 银
炉子 火炉 尺子 直尺 疑问 疑心 银子 银灰
芦
川
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远看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 在山前高挂.
飞流而下的水流,似乎有三 千尺那么长。瀑布好像是银河从 高高的天空中飞落下来一样.
3.古诗两首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 绿,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 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 有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 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 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 分惹人喜爱。
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唐代 诗人,被白居易称作 “诗豪”。他的许多作 品,立意新颖,思想深 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 彩。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盘里/ 一青螺。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 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 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 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 宁静和谐、月明星稀、风清月朗、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 流而下。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出发,驶向三 峡。诗人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 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 渝州。
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 山月歌》都是描写 _________(A、夏天的景 秋天景色 色的;B、春天景色的; 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 的_________ 想象 和形象的 _________ 比喻 将月夜的洞庭 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 作者行船时思念 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故乡和友人
3古诗两首《所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诗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领略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所见》中的生字词、重点词语及诗句的含义。
2.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掌握古诗的韵律、节奏,学会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
4.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现场默写《所见》这首古诗,巩固对诗句的记忆。
2.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练习题,如填空、改错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所见》为主题的现代诗或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所见》时,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字词教学
针对生字词和重点词语,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讲解,如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同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3.逐步引导,深入解读
2.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古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小学语文:3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课件3(语文S版二上)
生字
资料
guà
挂上 挂念 悬挂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yān
烟火 烟花 香烟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chǐ
直尺 尺片 尺寸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liú
河流 流水 流动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首先 首长 首都
shǒu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sì
相似 似乎 类似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庐山风景
瀑布 飞流直下 文字介绍
大东天林池寺
桃龙三五花首叠老园崖泉峰
三叠泉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lú pù12 Nhomakorabea庐山瀑布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遥看瀑布挂前川。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yí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香炉 直下 九天
紫烟 瀑布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川 挂 尺 似
流 首 烟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chuān
山川
川流不息
四川
一马平川
课文
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 诗 两 首望 洞 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赏析:前两句是本诗前半部分,总写月夜洞庭宁静优美的特征。
第一句用白描,第二句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夜洞庭那种缥缈、空灵、恬静、和谐的境界。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赏析:三、四句是诗的后半部分。
这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赏析:第一、二句是诗歌的前半部分。
一个“秋”字点明了诗人远游的时间在秋天。
5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赏析:第三、四句是诗歌的后半部分。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恋。
“思君不见”明写明月隐入山后,暗写思念友人而不得见。
1☜ 2 ①秋夜,洞庭湖湖水清澈透明,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水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3 ②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4 ③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着“我”顺流而下。
5④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1.学会《望洞庭》中的生字、新词。
2.能解释《望洞庭》一诗中的诗句,并能叙述所描绘的景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乐朗诵磁带。
一导入新课,解题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
古时候就有许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望洞庭》。
你们知道洞庭湖吗?板书课文题目。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着重介绍洞庭湖的美景。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昔日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名胜很多。
3.幻灯片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解题。
望:向远处看。
5.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他的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及用法。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读生字卡片。
正音:洞dòng螺luó磨mó(2)多音字组词。
磨(3)指名朗读诗句,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精读诗文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主要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词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潭面:指洞庭湖。
未:没有。
镜:铜镜,本课比喻洞庭湖面。
句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湖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平静得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水。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银色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是银盘中一个小小的青螺。
(1)引导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听配乐朗诵磁带,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感受洞庭湖的美景。
2.深入理解诗歌含义,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3)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出示洞庭湖的挂图,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描述。
示例: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湖面上,湖光与月光交相辉映,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平静得仿佛一面未经磨过的铜镜,诗人不禁感叹:好一幅“秋月照镜图”哇!更妙的是,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像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这真是人间美景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齐声有感情地背诵全诗1.拿到一首诗,首先注意三点:一是题目;二是作者;三是注释。
对于题目,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找题眼,从题眼入手学诗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欣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诗歌的意境。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多多思考,在教学古诗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
2.在《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将“湖面”写成“潭面”,这是因为在诗人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还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呢?在教学之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湖面”“潭面”,让学生区别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
然后出示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让学生讨论,学生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再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诗,从而理解诗人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理解了诗人将“湖面”写成“潭面”的原因。
1.解释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再画下来。
1.学习《峨眉山月歌》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重点词语和诗句,体会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挂图。
一导入新课1.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四年级,一定会背许多古诗了吧?谁愿意把记住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你知道诗的作者吗?(指名背古诗,说出作者。
)过渡:刚才同学们背的诗中有不少李白的诗,看来大家对唐代诗仙李白并不陌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幼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25岁后在各地漫游。
他的诗想象丰富。
3.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诗的语调。
(2)查字典并结合诗句理解下列字词。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3)读通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卡片,正音:峨é羌qiāng溪xī君jūn渝yú(2)指名说说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三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主要解决疑难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流:流动,诗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句意: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无法相见,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再读课文。
(1)找出诗中描写地名的词语,并且画出方位图。
(2)找出诗中描写感情的诗句。
3.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3)看图学诗,指出图上的有关画面。
(4)老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小船。
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轮明月,低头一看,水中的月影正跟随着他前进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他,而他的友人却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5)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教师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来说明诗中描写的“船儿走,月亮也走”的情境。
孤独地离乡,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一些思友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教师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
接着,教师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州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
这样的提问点拨,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又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2.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教师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通过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望洞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
然后对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大家的感受是宁静、和谐。
1.填空。
(1)《望洞庭》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诗的后两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中“镜”指洞庭湖面,“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两句诗中,“发”的意思是出发,“下”的意思是驶向。
这两句诗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的诗句。
此诗前两句描写了月映清江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秋夜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2.读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查有关资料,解释下列词语。
离离:繁茂的样子。
枯荣:指草的枯萎和繁荣。
侵:侵占,这里是掩盖的意思。
晴翠:指野草在阳光下呈现的碧绿色。
王孙:贵族子弟。
这里指出门远游的人。
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密。
(2)解释古诗前四句。
茫茫原野上的野草多么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茂盛。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灭绝,春风吹过,它又顽强地生长起来。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转入送别。
“古道”“荒城”扣题目“古原”,此句既照应了“离离原上草”,进一步显示野草欣欣向荣的无限生机,又暗写送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两句是正面写离情的,诗人不直言自己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别情”,而巧妙地说生长得茂密的青草也满含着“别情”。
草木都动情了,更何况人呢!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
有《刘梦得文集》。
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