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问题

合集下载

浅析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技术方案的运用和存在问题——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为例郑峰

浅析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技术方案的运用和存在问题——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为例郑峰

浅析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技术方案的运用和存在问题——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为例郑峰发布时间:2021-09-09T06:20:48.490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6期作者:郑峰[导读] 本文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下简称:佛一中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为例子。

通过探究减隔震技术在本工程中的运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适用于同类型项目采用减隔震技术方案的应用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推动建筑项目采用减隔震技术在佛山市推广应用工作。

郑峰佛山市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528000摘要:本文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下简称:佛一中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为例子。

通过探究减隔震技术在本工程中的运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适用于同类型项目采用减隔震技术方案的应用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推动建筑项目采用减隔震技术在佛山市推广应用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隔震技术;运用和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现大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推广建筑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方案的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在多次大地震中经受住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优异的减灾效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建筑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后能有效地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故本文以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采用隔震技术方案为例,浅析其运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项目概况及项目采用隔震技术方案的初衷为进一步推动佛山市防震减灾现代化进程,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函[2019]393号)的相关要求,借力佛山市地震局与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颁布的新规程——《佛山市建筑工程隔震应用技术规程》和《佛山市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在佛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持下,在克服项目可参考案例不多、资金紧张等困难,将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扩建工程作为佛山市教育系统首个采用隔震技术方案的试点项目,同时也为政府投资代建项目及全市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强制性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强制性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1强制性条文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3.2 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那么性。

不规那么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那么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那么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防止因局部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防止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最低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O,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要想设计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就必须在考虑抗震设计的基础上,以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相互配合来完成。

因此,要充分注重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更好的发挥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文中全面的讨论了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策略。

标签:抗震设计;建筑设计;作用;问题1. 切实提高对抗震设计作用的理解1.1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我国关于抗震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还是比较全面的。

目前颁布的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等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建筑物抗震级别分类、抗震防灾规划、抗震责任划归都有较详细的划分。

因此,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建筑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抗震的标准和要求,以改善和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

一个建筑设计是否将抗震要求考虑在内,对于完整的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抗震设计主要涉及内容各种有关地震的数据表明,依照现行的抗震规范严格的进行设计、施工、使用的建筑物,当遭到比当时当地设防烈度还高一度的地震破坏后,却完全没有见到破坏坍塌的现象,高度可靠地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充分说明了国家在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建设部决定把建筑物从6 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比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起始点加入抗震设计目标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很有远见的。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有些条例对抗震设计相当重要。

主要涉及内容有:1)采取不同的抗震設计要求并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是适合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减弱地震破坏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2)作了部分的调整是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规定。

专门针对山区的建筑物选址和地基建筑物基础工程设计,提出明确的抗震设计标准。

3)为提高建筑物设计和结构工程设计的协调性特征,于是对建筑物方案的各种各样不同规则性,分别各自给出了处理规定。

4)对于预设混凝土板在强烈地震中容易垮落致使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强调了提倡应用屋盖、现浇楼,相当强调了屋盖加强整体性、装配方式楼的基本设计标准。

初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抗震

初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抗震

需要合理、 实的抗震分析, 切 满足其 自身及对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 关键词: 建筑 结构 ; 非结 构构件 ; 震设 计 抗 中图分类号 : U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O 4 76 2 0) l 24 3 T 32 1 B l O—5 l(O 8 l一0 3一O 多年来, 甚至直到今天 , 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建筑物 的非 结构构 件及 系统 只有 少量 的规定 。在《 建筑 抗震 设 计规 范 》 50 1 2 0 GB 01 — 0 1中 , 最 后 一 章— — 第 1 在 3 章— —非结 构 构 件 ; 第 1节一 般 规 定 , 在 阐述 了非 结 构 构件 及 其 抗 震 设 计 的一 般 概 念 ; 第 2节基 本 计 算 要 在 求 , 计算 模型 的建 立 、 算规 定 、 对 计 计算 方法 做 了一般 性 阐述 , 提出了等效侧力法和楼面反应谱法二种水平地震 作用标准值计算方法 , 并提 出计算公式 ; 在第 3 节建筑 非结构构件 的基本抗震措施及第 4节建筑 附属机 电设 备支架 的基本抗震措施 , 主要介绍了一般非结构构件的 抗 震 基本构 造措 施 。 对现行 规范 条 文进 行 一 般 性 的评 述 : 第 一 节 中 , 在 对非结构构件抗震 的重要性无一定 阐述 , 使其对设计者 的重视程度得不到充分注意 , 而在现今建筑地震破坏中 非 结构 构件 的破 坏 占建筑 物 总 造 价 7 "8 。在第 0 -0 - - 二节中, 实践设计对非结构构件 的力学性能不详 , 计算 公式中非结构构件的参数不能确定 , 造成计算公式在现 阶段基本无实用价值 。在实际设计 中, 非结构构件相关 生产 提供者 由于在其 他 专 业 领域 规 范相 对 非 结 构 构 件 抗震规定滞后 , 以及生产与产 品设计也存在滞后 , 造成 该 现 象将长 期 存 在 , 对 跨 学 科 人 才 提 出 了需 求 , 也 UG 等广义结构分析软件在该领域 的影响 日益显现 , 对运用 现代先 进 技 术 解 决 该 问题 提 供 了途 径 。在 第 三 、 节 四 中, 对非结构构件的种类及其抗震构造措施介绍不足, 在建筑非结构构件中对单一建筑功能的一些构件如连 接幕墙 、 商标等抗震构造措施过于 简略 , 没有提 出具体 措施 ; 在第三节中, 仅对非承重墙体 的抗震构造措施作 出了较为具 体 的 阐述 ; 作 为先 导 性 个 例 , 实 践 应 用 但 在 中, 玻璃 幕 墙 由于其 破坏 后 的严重 性 已引起 相关 人员 的 重视 , 在安 装 中 已提 出一 定 的构造 要求 ,玻 璃幕 墙工 程 《 技术规 范 )J J O -9 ) ) G l2 6 已在 使用 之 中。在 第 四 节 中 , ( 建筑附属物 仅提出了机 电设备支架 一类 , 在实践应 用 中, 设备类另应含机械非机电设备; 建筑物附属设施中,

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要点

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要点

结构的连接 , 或因屋面防水油毡嵌入墙体而使女儿墙根部截 面削弱 ,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 目标应与主体结构体系的三水准设防 目 地震时常在女儿墙根部与屋面交接处出现局部水平裂缝和通圈水平 标相协调衔接 , 容许非结构构件的损坏程度略大于主体结构, 但不得 裂缝 , 严 重 者整 片墙 体外 闪 。 危及安全。 我 国规范采用不同的计算系数和抗震措施 , 把非结构构件 为提高砖砌女儿墙的抗震性能 , 减轻地震灾害 , 采用砖砌女儿墙 的抗震设防要求大致分为高 、 中、 低三个层次 。 时 应满 足 以下 要 求 : 1 ) 不宜 将 女 儿墙 直 接砌 在屋 面板 上 ; 2 ) 避免 因屋 2 . 1 高要求 : 外观可能损坏但不得影响使用功能和防火能力 , 安全玻 璃可能裂缝 ; 可经受相连结构构件出现 1 . 4 倍 以上设计挠度的变形。 2 . 2 中等要求 : 使用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很快 恢复 , 构件耐火极限时间 减少 l / 4 , 强化玻璃破碎 , 其它玻璃无下落 ; 可经受相连结构构件出现 设计 挠度 的变形 。 面板插人墙 内而使女儿墙根部与主体结构过度削弱 ; 3 )宜在女儿墙 根 部油 毡 翻起 处用 豆石 混凝 土 压牢 ,以免 因 油毡 嵌 入而 削 弱女 儿 墙 根部截面 ; 4 ) 女儿墙顶部应采用现浇通长钢筋} 昆 凝土压顶 ; 5 ) 在女儿
民营 科技2 0 1 4 年第3 期
工程科 技
占 建筑 中非结构构 件 的抗震性 能设 计要
●● -
赵 文 杰
( 广西荣泰建筑设计 有限责任公 司桂林分公 司, 广西 桂 林 5 4 1 0 0 4)
摘 要: 抗震设计是整 个建 筑结 构设 计的重要 内容 , 在设计 i f - 作 中, 非结构构件 的抗震 性能设计也是整 个抗震设计 的重要 组成部 分。现针对非结构构件在 地震 中破坏 的现 象、 震害情况 , 分析破 坏原 因, 给 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 目标。基 于建筑物性 能的基本 思 想, 结合非结构构件的性 能设计要求 , 讨论 了非结构构件和 附属设备的抗震设计基本计算要 求 , 提 出了相应的抗震设 防技 术措施 , 以提 高其 抗 震 能 力 。

附属构件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附属构件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 师 、 设备 工程师 或室 内设 计 师指 定 , 者在 没有 任 何专 业技 或
术人员参与 的情 况下 , 由业 主或 住 户在 房屋 竣 工之 后 自行购 置 。 正因为如此 , 目前在 地震 时 , 附属结 构 及非 结 构构 件破 坏 的概 率 通常要 比结 构构件的破坏 机率高得 多。 实际上 , 对于单 体 建筑 的抗 震设 计 , 筑 师和工 程 师应 当共 建 同承担责 任 。而 在房 屋 的形体 确定 , 择技 术上 、 济 上合理 的 选 经 抗震设计 方案 , 并力求 建筑物 体形简单 , 重量 、 刚度对称 和均 匀分 布, 建筑物 的形状 和垂心能接 近或合一 , 免立 面 、 面上 的突然 避 平
1 非承 重墙 体
1 1 隔墙 体 在地 震 时破坏 的主 要原 因是 要 同女儿墙接结 ;) 6 女儿墙 上除排水 1处 , : 3 不宜再 开设其 它 洞 1 : 3; 主体结构 变形或层 问侧 移 , 墙 连接 和接缝 不 牢靠 , 隔 自身材 料 的 7 女儿墙 的变形缝 留有 足够宽 度 , 两侧 女儿墙 的 自由端应 予 以 ) 缝 原因及隔墙 的刚度与主体结构 的刚度 不协调 , 是造成 隔墙 破坏 加 强 ; ) 宜 采 用 无 锚 固 的砖 砌 漏 空 女 儿 墙 。 都 8不 的重要原因 。钢 筋混 凝 土结 构一 般有 : 框架 、 架一 剪 力墙 以 及 框 在出入 口处 应采取措施 , 以保证 瓦不 因地 震滑下 伤人。 剪力墙结构体 系。框架建筑地震 时层 间侧 移较大 , 其非 结构 填充 3 连接 部位 与 变 形缝 墙 普遍 受到 破坏 。一般 为墙 面 出现交叉 裂缝 , 或者墙 体 与梁 、 柱 建筑物在平 面外 形变化连 接部 位 、 高低错 位悬殊部 位 以及 刚 接合 处出现水平 和竖向裂缝 , 严重 者局部 倒塌 。框架一 剪 力墙结 度突然 变化部位 未设 置变 形缝 , 地震 时 这些 部 位常 常 出现 裂缝 。 构体系房屋地 震时层间侧 移较小 , 承重墙 的破坏 较轻 。剪力墙 有些 地震区 的建 筑物虽设置 了变形缝 , 只按 伸缩缝 及沉 降缝 要 其 但 结 构体系房 屋地震 时层 间侧移最小 , 其隔墙 的破 坏甚 为轻微 。 求设 计 , 不符 合防震缝 要 求 , 震 时也会 发 生装 修 及墙 体破 坏现 地 非承重 隔墙 的地震 破坏 同所选用 的材料 有关 , 粘土砖 隔墙普 象 。 遍破坏 , 轻质 材料隔 墙破 坏较 轻 , 轻质 极 材隔墙 的抗震 性 能又 且 优于轻质块 材隔墙 。另外 , 隔墙 的破坏 同间 隔墙与 主体结 构构件 连接方式有关 , 而高且与主体结 构拉结 不 良的隔墙或 未 砌到 梁 长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规范与实践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规范与实践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规范与实践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高层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它会导致地面震动、建筑物摇晃、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其高度较高、重心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受到破坏。

一旦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发生倒塌,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如日本、智利等,曾经发生过因地震导致高层建筑倒塌的惨痛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规范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

这些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设防烈度地震设防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的地震最大烈度。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2、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对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各有优缺点,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3、抗震计算方法抗震计算方法是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内力和变形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抗震计算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和地震设防烈度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4、构造措施构造措施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应设置足够的箍筋和纵筋,以提高柱子的抗震能力;在剪力墙结构中,应保证墙体的厚度和配筋,以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在节点处,应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节点的可靠性。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作者:柳娟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非结构构件分为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设备两类。

其抗震设防目标分为三类。

本文主要对房屋非结构构件抗震的设防目标、计算要求、基本构造措施等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非结构构件;抗震设防;计算方法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68-01引言: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非承重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时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从震害调查来看,非结构构件处理不好往往在地震时倒塌伤人,砸坏设备财产,破坏主体结构,特别是现代建筑。

因此,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一、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及震害原因分析第一类是附属构件,如女儿墙、厂房高低跨封墙、雨篷等。

这类构件的抗震问题是防止倒塌,采取的抗震措施时加强非结构构件本身的整体性,并与主体结构加强锚固连接。

第二类是装饰物,如建筑贴面,装饰、顶棚和悬吊重物等,这类构件的抗震问题是防止脱落和装饰破坏,采取的抗震措施时是同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对重要的贴面和装饰,也可采用柔性连接,即使主体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大的变形,也不致影响到贴面和装饰的损坏。

第三类是非结构的墙体,如围护墙、内隔墙、框架填充墙等,根据材料的不同和主体结构的连接条件,它们可能对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减小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地震作用;改变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分布,从而改变地震作用在各结构构件之间的内力分布状态;处理不好反而引起主体结构的破坏,如局部高的的填充墙形成短柱,地震时发生柱的脆性破坏。

第四类是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支架等,这些设备通过支架与建筑物相连,因此,设备的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与建筑物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并应使设备在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后能迅速恢复运行。

灾害分析:(1)非承重墙体。

非承重墙体的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刚度又差异,主体结构变形或层间位移过大,墙体连接不牢固,非承重墙自身的材料的脆性是造成墙体破坏的重要原因。

新抗震规范下建筑抗震优化设计相关问题论文

新抗震规范下建筑抗震优化设计相关问题论文

浅析新抗震规范下建筑抗震优化设计的相关问题摘要: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地震比较活跃的国家之一,我们只有做好地震的检测预报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

建筑工程如何有效的提高抗震性能,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新抗震规范的特点,展开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全面探讨。

关键词:新抗震规范;特点;性能化抗震;抗震设计方法abstract: earthquake is a natural disaster threat to human lives and safety, china is one of the seismic active countries, we only do earthquake detection and forecasting work,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uge losses brought by the earthquake. how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works effectivel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concern consist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ombine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seismic code to star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building seismic performance.key words: new seismic spec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seismic design method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1 新旧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抗震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随之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和以前旧的抗震规范相比,在抗震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现行的规范对抗震设防依据、场地划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规定做了调整和改进。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

首先,建筑结构选型不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设计师在选择结构形式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的功能需求等因素。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域,采用纯框架结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抗震能力,而应优先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

此外,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布局,如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等,若没有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破坏。

其次,计算分析模型的不准确也会影响抗震设计的可靠性。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模型的简化、参数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等都可能存在误差。

比如,对于复杂的节点连接,若简化不当,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情况相差较大。

而且,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和组合方式也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如果计算方法不正确或组合不合理,可能会低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再者,构件的抗震设计不足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梁、柱、墙等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率等设计参数如果不满足抗震要求,在地震发生时就容易出现破坏。

例如,柱子的轴压比过大,会降低其延性,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梁的箍筋配置不足,可能无法有效约束混凝土,导致梁的抗剪能力不足。

此外,节点的抗震设计也不容忽视,节点是结构中受力较为复杂的部位,如果节点设计不合理,容易在地震中首先发生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常常被忽视。

非结构构件包括填充墙、幕墙、吊顶等,虽然它们不属于主体结构,但在地震作用下也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例如,填充墙布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扭转效应;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如果设计不当,在地震中可能会脱落伤人。

2021年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21年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欧阳光明(2021.03.07)GB50011-2001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1.0.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第1.0.5条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第1.0.6条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1 术语第2.1.1条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第2.1.2条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浅析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的重要性

浅析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的重要性

6 — 1
石河 子科技
总第 2 1 0 期
儿墙根部与主体结构连接削弱 ; ②女儿墙顶部应采
用 现 浇通 长 钢筋 混 凝 土压 顶 ; ③在 女 儿墙 内不宜 埋 设 灯杆 、 旗杆 等 构件 , 屋 顶设 有 这些 构 件 , 如 则尽 可 能 不要 同女 儿墙 接结 。
222 装饰 物 ._
2 非结构 构件 的类 型
人流 出人 口和通 道处应与主体结构锚固。防震缝
处 女儿 墙 应 留有 足够 的宽度 , 两 侧 的 自由端 应予 缝
以加强。为提高砖砌女儿墙 的抗震性能 , 减轻地震 灾害 , 采用砖砌女儿墙 时应满足 : ①不宜将女儿墙
直接 砌 在屋 面板 上 , 免 因屋 面板 插 人墙 内而 使 女 避
石河 子 科技
第1 期
2 1 年 2月 02
浅 析 建筑 非 结构 构 件抗 震 的 重 要 性
( 河子 天龙建 设 工程有 限责任 公 司, 河 子 市 ,300 顿 晓涛 石 石 820 ) 摘要 建 筑 中的非 结构 构件 一般 不属 于主体 结 构 , 长期 以来被视 为主体 结构 的 次要体 系 , 在设 计和施 工
构件 在地震 中造 成 的危 害是可 以减 小 和避免 的。
非 结 构 墙 体 主要 包 括 内 隔墙 、 围护 墙 、 架 填 框 充 墙 等 。根 据 材 料 的 不 同 和 同 主体 结 构 的连 接 条 件 , 们 可 能 对 主 体 结 构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影 响 。 它
构 件 , 体 包括 建 筑非 结 构构 件 和建 筑 附属 机 电设 具
附属于建 筑的机 电设备 和设施与结构体系的
连 接 构 件 和 部 件 在 地震 时破 坏 的 主要 原 因 是 电梯

抗震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抗震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抗震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并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在抗震设计中,有多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一、场地选择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的首要环节。

一个合适的场地能够显著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选择在地震断层附近、河岸陡坡、古河道、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设建筑物。

这些地段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地面变形、滑坡、液化等地质灾害,从而加剧建筑物的破坏。

其次,要对场地的土壤类型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性不同。

例如,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建筑物倾斜或下沉。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场地的土壤特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加强地基处理、采用桩基础等。

此外,场地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放大效应。

在山谷、盆地等地形较为封闭的区域,地震波容易聚集和放大,增加建筑物的地震响应。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抗震设计。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高度、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适用于多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适用于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在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

筒体结构则具有更强的抗侧力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要确保结构具有明确的传力路径和合理的刚度分布。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最新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最新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最新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一、性能化抗震设计理念的深化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通常基于“设防烈度”,以确保建筑物在遭遇一定强度的地震时不倒塌。

然而,性能化抗震设计则更加注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重要性以及业主的特殊需求,设定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

例如,对于医院、消防指挥中心等重要的公共建筑,要求在地震后能够迅速恢复功能;而对于普通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可能更侧重于保障生命安全。

性能化抗震设计的实现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详细的结构模型,分析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结构响应,从而确定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针对性的加强措施。

同时,性能化抗震设计也促进了新型抗震材料和构件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多样化的抗震性能要求。

二、基于减隔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减隔震技术是近年来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抗震设计主要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而减隔震技术则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减震装置或隔震支座,有效地减少地震能量向建筑物的传递。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等。

粘滞阻尼器通过液体的粘性阻力来消耗地震能量,金属阻尼器则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

隔震支座则将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例如橡胶隔震支座,能够在地震时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减小地震反应。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可以降低结构的造价。

在一些地震高发地区,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智能化监测与健康诊断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测与健康诊断系统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应力、加速度等参数。

16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16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第十六讲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戴国莹抗震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通常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固定于建筑结构的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

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与建筑使用功能有关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

一、抗震设防目标非结构的抗震设计所涉及的设计领域较多,一般由相应的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建筑设备专业等有关工种的设计人员分别完成。

目前已有玻璃幕墙、电梯等的设计规程,一些相关专业的设计标准也将陆续编制和发布。

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主要规定了主体结构体系设计中与非结构有关的要求。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要与主体结构体系的三水准设防目标相协调,容许非结构构件的损坏程度略大于主体结构,但不得危及生命。

其抗震设防分类,各国的抗震规范、标准有不同的规定,我国新规范将采用不同的计算系数和抗震措施来表征,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要求时,外观可能损坏而不影响使用功能和防火能力,安全玻璃可能裂缝;中等要求时,使用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很快恢复,耐火时间减少1/4,强化玻璃破碎,其它玻璃无下落;一般要求,多数构件基本处于原位,但系统可能损坏,需修理才能恢复功能,耐火时间明显降低,容许玻璃破碎下落。

二、基本计算要求世界各国的抗震规范、规定中,有60%规定了要对非结构的地震作用进行计算,而仅有28%对非结构的构造做出规定。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Jll89)主要对出屋面女儿墙、长悬臂附属构件(雨棚等)的抗震计算做了规定。

新规范明确结构体系计算时如何计入非结构的影响,以及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的基本计算方法。

1.非结构对结构整体计算的影响在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时,与非结构有关的规定是:1)结构体系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支承于结构构件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

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要点

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要点

安全度, 弥补了单框架在强震情况下结构整体 的抗震能力差 的不足 。本工程 主 厂 房B 列 柱 截 面 适 当 增 大 为7 0 0×1 8 0 0( 8 0 0×1 8 0 0 ) , C 列 柱 截 面为 7 0 0× 1 6 0 0 ( 8 0 0×1 6 0 0 ) , 全截面配筋率小于3 . O %, 轴压 比控制在0 . 7 3 以下。
控 制点
位 置
【 2 ] 由丽 雯, 刘 文 生. 考 虑 附加 应 力 的 采动 沉 陷 区 建 筑物 设 计 Ⅱ ] . 辽 宁科 技 大 学
学报 . 2 0 1 1 ( 0 3 )
[ 3 ] Ng, 姜振泉, 雷娟, 李彦彬.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规律研 究Ⅱ J 矿
业 安 全 与环保 2 0 1 3 ( 0  ̄
优化梁柱断面后 , 适当增大框架梁柱断面, 降低了轴压 比, 提高了结构的 构成 的 现浇 钢筋 混凝 土 多层 单跨 框排 架 结构 形 式 。
( 上接第7 5 页) 测, 对于出现变形等质量问题时 , 应及时进行检测评估并在必 要和可行情况下进行加固处理 , 以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可靠性 , 确保使用安全。 参 考 文献 : [ 1 1 4  ̄智超, 李胡. 采动区建筑物的保护措施研 究 山西建筑. 2 0 1 1 ( 0 4 ) ( 上接第7 9 页) 从结果来看 , 拱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跨中位置 , 且东西
4 、 结束 语
形要求提供相应 的材料,而不是由非结构的材料决定结构体系的变形要求 ; 如今的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对建筑物抗震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玻璃幕墙, 《 建筑幕墙》 标准中已规定其平面 内变形分为五个等级 , 最大为 应该充分做好对地震灾害的有效防范 , 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保护人们 1 /1 0 0, 最小 为 1 /4 0 0 。 的财产安全, 在地震等灾害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第十六讲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戴国莹抗震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通常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固定于建筑结构的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

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与建筑使用功能有关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

一、抗震设防目标非结构的抗震设计所涉及的设计领域较多,一般由相应的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建筑设备专业等有关工种的设计人员分别完成。

目前已有玻璃幕墙、电梯等的设计规程,一些相关专业的设计标准也将陆续编制和发布。

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主要规定了主体结构体系设计中与非结构有关的要求。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要与主体结构体系的三水准设防目标相协调,容许非结构构件的损坏程度略大于主体结构,但不得危及生命。

其抗震设防分类,各国的抗震规范、标准有不同的规定,我国新规范将采用不同的计算系数和抗震措施来表征,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要求时,外观可能损坏而不影响使用功能和防火能力,安全玻璃可能裂缝;中等要求时,使用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很快恢复,耐火时间减少1/4,强化玻璃破碎,其它玻璃无下落;一般要求,多数构件基本处于原位,但系统可能损坏,需修理才能恢复功能,耐火时间明显降低,容许玻璃破碎下落。

二、基本计算要求世界各国的抗震规范、规定中,有60%规定了要对非结构的地震作用进行计算,而仅有28%对非结构的构造做出规定。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Jll89)主要对出屋面女儿墙、长悬臂附属构件(雨棚等)的抗震计算做了规定。

新规范明确结构体系计算时如何计入非结构的影响,以及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的基本计算方法。

1.非结构对结构整体计算的影响在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时,与非结构有关的规定是:1)结构体系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支承于结构构件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问题
由于非结构构件不属于主体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很容易被忽视,使用中在地震作用下是很容易破坏的构件,它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如,在5.12的汶川地震中,有许多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首先倒塌伤人、砸坏设备、破坏主体结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笔者根据多年的设计和施工经历,浅谈一下非结构构件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注意。

1非结构构件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非结构构件,是指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的构件,具体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两大类。

其中建筑非结构构件又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附属结构构件(如,女儿墙、雨篷、高低跨封墙等),第二类为装饰物(如,贴面、顶棚、悬吊重物等),第三类为非结构墙体(如,内隔墙、围护墙、框架填充墙等)。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①设计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技术上忽视。

有些设计人员总认为非结构构件并非主体结构构件,因而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或者认为该地区只是抗震设防区域并非抗震设计区域,只做简单的构造处理即可,不用进行抗震设计。

并未按规范要求将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进行可靠连接(规范强调“可靠连接”)。

②少数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低,不能完全理解规范的构造及计算等相关要求,出现设计失误。

3采取的措施
①针对设计人员思想方面要加强认识,应将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
构在重要性方面同等对待,设计时必须满足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要求,不能含糊。

②针对设计人员水平低问题,则要加强对规范学习和掌握,尤其要理解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在设计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4各类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我们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能够针对非结构构件的具体类型,采取据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采取加强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和细化非结构构件节点的细部设计。

第一类为附属结构构件,如女儿墙、雨篷、高低跨封墙等构件。

主要抗震问题是防止倒塌,采取的措施是加强非结构构件的整体性,并使之与主体结构可靠锚固连接。

第二类为装饰物,如贴面、顶棚、悬吊重物等。

主要抗震问题是防止脱落和装饰的破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同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对重要的贴面和装饰,也可采用柔性连接,既使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大变形,也不致将贴面和装饰损坏。

第三类为非结构墙体,如内隔墙、围护墙、框架填充墙等。

根据材料的不同和同主体结构的连接条件,它们可能对主体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①减小主体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地震作用。

②改变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分布,从而改变地震作用在各结构构件之间的内力分布状态。

③处理不好,会引起主体结构的破坏,如局部高度的填充墙形成短柱,地震时发生柱的脆性破坏。

第四类为附属机电设备及支架等,这些设备通过支架与建筑物连接,要求设备的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与建筑物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使设备在遭遇设
防烈度的地震影响后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设置部位要适当,支架设计时要防止设备系统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5对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时的具体对策
我们要根据非结构构件不同类型、工程所处的不同环境区别对待:①做好细部构造,让非结构构件成为抗震结构的一部分,在计算分析时,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质量、刚度、强度和变形能力。

②与第①条相反,在结构做法上防止非结构构件参与工作,抗震设计时只考虑其质量,不考虑其强度和刚度,从而加大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可靠性。

③防止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出平面倒塌。

④对装饰要求高的建筑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形式,主体结构要有足够的结构刚度,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变形量,使之符合规范要求,避免由于主体破坏导致装饰破坏。

⑤加强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与锚固,避免由于连接牢固引起的次生灾害。

6总结
虽然非结构构件不属于主体结构,在设计时也很容易忽视。

但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将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放在同等重要的程度对待,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设计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和施工,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造成的危害是可以减小和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