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事件的危机干预

紧急事件的危机干预
紧急事件的危机干预

1、上海商学院发生火灾,四女生跳楼身亡。如果你是这四位女生的辅导员,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所谓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指在高校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例如,学生自杀事件、群架斗殴事件、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学生宿舍重大失窃事件等。其实这些事件已不时发生在高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危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然而,大学生突发事件也并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只要我们防范未然,措施到位,化解及时,将能妥善处置好高校的突发事件,营造一个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一、主动防范是关键

(一)掌握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

掌握学生的动态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及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在班级建立辅导员-学生骨干-普通同学的三级联系网络。

然而学生干部的这种“汇报意识”不是一进校就有的,而是要通过辅导员的宣传、教育、引导及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辅导员要通过学生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多种途径从关心、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向学生讲清楚“汇报”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干部、党员、普通同学在同学出现异常情况时能从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意识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情况,从而使辅导员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主动,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跟踪服务是有效阻止突发事件的主要渠道

对于一些已经掌握的情况关键是要做好跟踪服务。例如,对已发现的某些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而言,他在某一时间段内情况的好转并不代表其问题的完全解决,他的问题在一定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又会突显出来。因而对于需要重点关怀的对象,辅导员要多留意他们的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进行跟踪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将能及时解决。

(三)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是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根本保障

对于一些无法提前掌握的情况,关键以完善、执行制度来防范。我们必须对各类事件建立防范机制,将管理要求梳理成操作流程,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如对消防、食品、交通等事件可以严格科学的操作规程来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相关的演练和信息沟通,从机制上做好根本保障。对于不同地区文化冲突群架事件可以在不同地方生源群体中暗设信息员;建立一系列的防范机制,并做到层层分工,结合形势安排学生干部做好“布防”。同时,积极推动健康、友爱、诚信、和谐的文化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做到正面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做好意识防范。

二、群策联动是重点

(一)信息上报是处理危机事件的首要环节

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有限的,因此,辅导员本身也要强化自己的汇报意识。在学生当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提高对事件的敏感度,在第一时间内向学院党委副书记汇报,听从指挥,并配合学校积极行动。

(二)家校互动是化解危机事件的长效机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关注对象,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

家校互动是大学生教育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增进双方的友谊,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也能使家长保持对学校的基本信任,而不至于走向极端。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及时向直接当事人的家长通报情况,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一同做好危机的善后处置工作。

(三)信息发布是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做法

突发事件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引起恐慌,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学校的稳定。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辅导员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拿出有力措施,及时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利用学院主页、QQ群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辟开谣言。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知情权,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四)心理援助是危机干预的必要环节

处理完突发事件之后并不代表危机干预任务的全部完成。事实上,突发事件往往会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或财产的巨大损失,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往往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危机过后,我们要采取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支持与慰籍,从而勇敢地渡过难关,尽快恢复学习和生活的有序。

突发事件不会时时发生,但我们却要时刻警惕。辅导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要防治结合,重在预防。

这个问题涉及的过程应该包括几个方面:预警机制的建立、现场的控制与把握、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阻止和预测,但是预防机制的建立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建立完善的信息通道,有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知道,从知道到现场的时间可以更好的用来思考(比如是否上报领导、事件本身的性质等等)。到达现场后,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评判对错,而是控制局面,使其不再扩大,辅导员一定要冷静,不管多么严重的事一定要做到“内紧外松”,给自己时间了解情况,思考办法。接下来才是正确处理。

校园踩踏事故案例大盘点

校园踩踏事故案例大盘点 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 2009年11月25日,重庆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下午放学时,学生流在一楼、二楼楼梯口发生拥堵、踩踏,造成5名学生严重受伤,数十人轻伤。 2009年11月3日,衡阳常宁西江小学在准备做课间操时,由于人多拥挤,学生下楼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6人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一所小学发生踩踏事件,导致17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2006年12月22日,河北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中午放学时,位于三楼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蜂拥而出,拥向楼梯口,引发1名学生死亡,2人受伤的惨剧。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因学生系鞋带,引发一起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件。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晚自习结束后,学生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 2005年10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2003年1月5日,陕西省宝鸡县虢镇初级中学学生在放学下楼 时,一名学生不慎踩空,撞倒前面同学,后继学生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重伤,13名学生轻伤。 2014年9月底,昆明发生一起校楼学生踩踏事故,造成6人死亡。 校园踩踏事故案例分析

有些事情无法预料,学生们只能随机应变。遇到踩踏事故,或者意识到即将发生,学生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让自己更安全: 1、应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应立即避到一旁,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2、在人群慌乱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前面有人摔倒时,应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继续向前。 4、不要试图超过别人,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在拥挤的人流中,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 6、不要去捡掉落的钱包、手机等物品,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 7、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通过以上对校园踩踏事故案例大盘点内容的详细介绍,可以看 出,校园踩踏事故可以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一定要教育学生尽量不要 到拥挤的人群中,从而进一步降低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率。

第八章 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 (一)应激与应激源 简单运用: 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 1.应激研究的意义 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 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分为烦恼与正应激。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1)生物性应激源: 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 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 识记 1.应激 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物质力量的观点) 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心理学观点) 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的观点) 2.应激源 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简单运用: 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领会: 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 1)直接路径: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提供真实信息;澄清事实,增加师生心理冲击的现实感,避免谣言混淆视听。 2、表达情感反应;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阐明悲伤、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的正常性,协助广大师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3、建立正面联接;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的情绪及心声。 4、植入积极信念:引领广大同学更加珍爱生命,化悲痛为力量,正确看待挫折,积极应对人生。 二、活动对象和事件 死者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以及该班的班主任。 三、活动场所和所需用具 学校的一间能容纳一个班级的活动教室,若干数量的椅子 四、活动具体程序 1、面对已死的事实 (1)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围成圆圈坐定,班主任开始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以一种自然的形式。交代我们这个班级现在少了一个人,把学生带向缺失一个人的感受上来; (2)用郑重的语气宣布死者的死亡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接受这个事实,消除否定和怀疑的防御状态。 2、重新与死者联接 “句子完成”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事先提供的空白纸上写出:“自己是在——(时间),通过——(途径)得知××同学轻生事件的,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或绘画等方式自由联想,自然呈现出此时此刻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联想及想要表达的心声。同学们在自由绘画联想环节中,淤积的情绪及想对××表达的情感随着对以往与××共同生活、学习的回忆自然地呈现在画面中。

(1)当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我们,引导同学进入当下时的心理感受,可能有自责、内疚、愤恨、痛苦等情绪的生成; (2)班主任从圈外搬一空椅子——代表死者,放入圆圈的中央,引导同学想象中央的椅子就是事件发生前的那位一起朝夕相处过的那位同学,必要时可以让同学描述出死者的音容笑貌; (3)让同学轮流走到“死者”(空椅子)面前表达现在的感受,对“死者”表白; (4)班主任从同学们的表达中寻找死者带给同学们的积极意义,并表达给学生知道。 3、再次与死者分离 (1)在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植入积极信念; (2)移走空椅子,让那把椅子在同学眼前消失,以后也寻找不到。 4、笑对今后的生活 (1)表达祝福。快结束后,每位同学得到一张彩纸,将自己想要对××同学说的话写在上面。 (2)班主任和同学彼此表达感受:大家手牵手凝聚在一起,形成班级的力量。(3)事后提醒: 面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是轻生的选择,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伤害到更多无辜。同时希望班级人员提出应对事件的“三不”原则——不渲染、不议论、不评判,尊重他人的选择,但绝不赞同! 此事过后,大家出现的恐慌、震惊、难过以及愤怒等情绪反应及伤心哭泣、不知所措、梦魇等行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强,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如果你出现以上行为,并且自己无法处理可以来学校咨询室寻求帮助。

(完整版)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校保安人员等。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3.心理辅导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辅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学校踩踏事故案例警示

学校踩踏事故案例警示 一、案例分析: 1、2005年,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早上9时30分,当时阿富汉萨尔杰伊女子学校厨房里的煤气罐突然着火,学生们惊慌之中往外逃跑,不幸造成踩踏事故,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 2、2005年6月,湖南某学校初二(1)班上体育课的学生下午4点半左右下课时回教室,和上完电脑课下楼的高年级学生在楼梯上发生拥挤,一些学生被挤倒,造成10余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 3、2005年10月14日,四川营山一小学因天气原因,楼梯湿滑发生拥挤踩踏,造成9名学生受伤,2人重伤; 4、2005年10月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时,因为楼梯护栏坍塌,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一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5、2005年10月24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第四小学学生在楼梯间拥挤踩踏,10人受伤; 6、2005年10月25日晚,因为楼道突然熄灯、有人大喊鬼来了,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严重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45人受伤。通江的踩踏则算是闹鬼; 7、2006年11月18日晚,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据说是有一名学生系掉了的鞋带)。有6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吓及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目前伤势较重的11名学生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8、2006年11月17日上午,咸阳市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近百名学生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件,12名学生被踩伤。据了解,该中学每周一早上都会组织全校师生开会。清晨7时许,近百名学生都着急地从一幢三层高的教学楼拥向操场集合。该楼的东西两边原本各有一个楼梯通道,但当天早上有一个楼梯通道门被锁上了,所有的学生只能挤到剩余的一个楼梯口。由于人太多,学生们互相拥挤,一些学生被推倒,接着便发生了踩踏事故。 二、通过以上血的教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楼道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在楼道张贴警示行走标语,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想方设法减小安全事故发生。 2、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应对火灾、暴力、高楼遇险、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与技能培养,做到突发事件不惊慌,要沉着,不起哄。(建议学生处负责) 3、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合、上下课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上楼,安排教职工(下一节上课教师上课前,在楼梯口守候学生上楼梯并做好疏散工作;上一节上课教师在下课后组织本班学生下楼梯)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学生晚间下自习,上自习教师必须值班,上午、下午最后一节上课教师要特别注意疏散学生下楼道。 4、楼梯间必须安装应急照明设施,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精神病学家Holmes等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把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到的生活危机(life crisis)归纳并划分等级,编制了一张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表5-1)。该评定表列出了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为指标加以评分。他们在一组研究中发现LCU与10年内的重大健康变化有关

(转引自G and Medicine,1981) (转引自G and Medicine,1981) 生活变故的人群中,37%有重大的健康变化;有重大生活变故者中,70%呈现重大健康变化。Holmes等提出,LCU一年累计超过300,则预示今后2年内将有重大的病患;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若一年LCU不超过150,来年可能是平安;LCU为150~300,则有50%的可能性来年患病;LCU超过300,来年患病的可能性达70%。1976年他们报道。从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表晨,心脏病猝死、心肌梗塞、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与LCU升高有明显关系。一般变为伴心理上丧失感(feeling of loss)的心理刺激,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

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其中,尤以亲人(如配偶)丧亡的影响最大。有些研究工作者指出,丧失或亲人的丧亡能引起个体一种绝望无援(helplessness),束手无策)的情绪反应,此时个体不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上来应付环境的需求。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如有人对新近居丧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观察,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已不甚显着。另有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年龄组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有一调查还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而且子女或其它近亲的死亡对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照组的5倍。当然这此生活变故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不会是等同的。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突发公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二、干预分级及处置 (一)专业分级处置 根据人们遭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五级进行干预,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 1、第一级人群: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干预原则:隔离、保护、心理支持、个体辅导、及时反馈信息。 2、第二级人群: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干预原则:合理调配、劳逸结合、保护、心理支持、集体心理干预、定时反馈信息。 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员,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干预原则:合理安置、保护、心理支持、团体辅导、信息反馈。 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指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等。 干预原则:统一管理、心理支持、团体辅导、科学宣教、信息反馈。 5、第五级人群: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人。 干预原则:正确导向、科学宣教、心理支持、信息反馈。 (二)分级响应及干预 以《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将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对应分为四级,对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四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级响应及干预。 1、I级响应及干预(特别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I级响应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Ⅰ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遣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要提出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2、Ⅱ级响应及干预(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Ⅱ级响应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Ⅱ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大板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而引发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实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他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危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尽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校园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3协调有序;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者既往有自杀未遂或者家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更加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员: 组长;黄鑫辉 成员:班主任、心理老师。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及时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应第一时间通知组长,由组长上报中心学校领导。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发言稿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有人做过统计,光是由于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学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到学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我校政教处收集整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认真阅读本案例,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身体力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踩踏事故 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 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2、2009年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民办)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是及的心理反应;另一是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份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的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

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侵入是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包括有关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 2.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件而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硷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Seyl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则偏重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 目前认为,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到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2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现象,为使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失,根据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学校为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德育主任 成员:学校心理健康兼职辅导老师和全体班主任。 二、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并密切关注。 三、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资料、网站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四)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四、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德育处;德育处应立即报告校级主管领导。如情况危急,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校级主管领导。如迟报、漏报、瞒报重要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五、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 (一)对自伤、自杀(或自杀倾向)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 1、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 2、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注意保护当事人利益);

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2009年12月17日21时许晚自习下课时,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校园踩踏事件,导致8人罹难、26人受伤。直接起因为7日晚由于下雨,52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从离宿舍比较近的一号楼梯下楼,但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将楼梯口堵住,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第二天,育才中学校长被刑事拘留。湘乡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朱清华对校园踩踏事故负有领导责任,湘乡市作出决定,免除其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职务,按程序免除其教育局局长职务,并在查清事故的基础上,追究其他人员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在楼梯间拥挤;三是因下雨,大部分学生涌向与宿舍楼靠近的一号楼梯回宿舍;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 在惋惜和悲痛之余,我们发现类似的踩踏事故并不鲜见:同在今年,11月3日湖南常宁市西江小学曾发生踩踏事故;11月25日,重庆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发生学生踩踏事件。还有更早以前的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踩踏事故、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一所小学的拥挤踩踏事故…… 该事故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教育管理者的反思,其中最值得反思的,当是学校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不足。 教育部曾制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也曾在2005年具体要求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而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每学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演练。但实际上,很多学校都是在听闻别处事故时神经绷紧,平时安全管理却松松垮垮,很多安全设施只为应付检查,安全教育大多是“一阵风”,鲜有学校能保持安全教育常态化,疏散演练更属“奢侈”。比如汶川地震之后,不少学校就“突击”掀起了一股安全教育的潮流,可时间一过,旋即恢复原态。 以育才中学为例,只是给每个学生发放了学生手册与安全教育手册,尽管备有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却没有开展过类似的应急演练,没有明文规定要有人维持下楼秩序,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可见,学校缺乏安全管理的“诚意”,也缺乏安全教育的一贯坚持。 不仅育才中学如此,很多学校都只重视教学质量,而疏于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我所就读过的小学、中学,只进行过简单的安全知识宣传,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安装应急灯与警示标志,楼梯处甚至没有一名管理人员。 通过有关报道可以得知,育才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严格,学生半个月才放一次假,补课现象严重。看得出来,该校很重视教育,也很“浓缩时间”——学生晚上9时10分才下课,9时30分就要熄灯就寝,如此紧凑的时间安排无非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可这种近乎催命式的紧迫感虽然提高了考试成绩,却使日常的安全教育成绩惨不忍睹。孩子的天性一般活泼好动,缺乏安全观念,我们不能寄望于他们能在临险时自发生成一套应急避险本领,只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和完善的安全管理来规避风险。学习成绩不好,还有加倍努力提升的机会,可安全成绩一不及格,便是血的教训。

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xxxxxxx中心医院文件 xx管医发[2019] 号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根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xxxxx中心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小分队。 目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辖区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体系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xxx统一领导下,各个

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才能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如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小分队。 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小分队: 组长:xxx(主任医师) 成员: xxx (副主任医师) 电话:xxxxxxxxxxx xxx(主治医师)电话:xxxxxxxxxxx xxx (助理医师)电话:xxxxxxxxxxx xxx(主管护师)电话:xxxxxxxxxxx xxx(主管护师)电话:xxxxxxxxxxx 干预指导原则 组织领导: 1:干预小分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干预小分队应及时与卫健委取得联系并汇报情况,并接受卫健委领导。 干预基本原则: 1: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2: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目录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前言 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有人做过统计,光是由于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学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到学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我校收集整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认真阅读本案例,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身体力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踩踏事故 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 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2、2009年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民办)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 3、2010年3月22日9时35分,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存放清雪设备的工具房小院内,三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领完清雪工具通过院内一条长约50米,宽约1.5米得狭长巷道时,三年级学生孙曼菱摔倒后被身后的同学拥堵踩压,随后立即被老师送往乌市建工医院实施抢救,于当日22时宣告抢救无效死亡。踩踏事件还造成一名学生膝关节脱位伤,两名学生软组织挫伤。 4、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根据最新统计,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名学生入院检查,目前41名住院学生中有1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有6人重伤,另有34人轻伤。 5、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涌上来的学生踩踏,造成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 6、 2013年2月27日7时许,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4名学生死亡,多名学生受伤。受伤学生已被送往医院救治。 7、西安曲江海洋馆发生小学生踩踏事故 16人受伤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仅限借鉴)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1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同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使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特制定南轩中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南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警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常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