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_A注射剂与心血管药物混合输注可行性研究_王楠

丹参酮_A注射剂与心血管药物混合输注可行性研究_王楠
丹参酮_A注射剂与心血管药物混合输注可行性研究_王楠

心血管常用药物

临床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总结 一、降压、抗心衰药 1、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降压疗效与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效果较好,并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用于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东方人对 CCB反应更好,耐受更佳。 1) 心痛定(硝苯地平片):5-10mg 舌下含化 10-20mg p、 o tid 5mg/片 2) 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p、o bid 20mg/片 3) 得高宁(缓释片):10-20mg p、o bid 硝苯地平 10mg/片极量:40mg/次 4) 拜新同(控释片):30mg p、o q、d 硝苯地平 30mg*7#不能掰开,24h 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谷峰比达 100%,单药控制率 70%以上,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效果。(进口)晨服 INSIGHT、ACTION试验证实疗效 5) 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 5-10mg p、o qd-bid(维持量) 5mg/ 片 2、5mg/片*10# 晨服 10mg/d 谷峰比仅为 33% FEVER试验证实疗效 6) 尼群地平:洛普思 10mg Bid;舒迈特胶囊 10mg Bid(应用较少) 7) 尼莫地平:尼膜同 30mg Bid;主要用于改善脑血管血供,轻度降压作用,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保护神经元。30mg*20#普通剂型: 20mg/片 8) 络活喜(长效)、施慧达、安内真、麦利平: 络活喜 5mg p、o q、d 5mg*7# 氨氯地平,可掰开(适用于心衰伴有高血压患者) ASCOT ALLHAT试验证实疗效 施慧达 2、5mg p、o q、d 2、5mg/片氨氯地平 安内真 10mg p、o q、d 10mg/片 9) 司乐平:拉西地平常见副反应: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得头痛、头晕、面红、心悸(扩管引起)与胫前、踝部水肿、疲劳、失眠、恶心、便秘、腹痛。 10)异搏定(维拉帕米 verapamil):初用可先采用每日 120mg(半片),然后按需要增量。昀大剂量: 480mg/d(1# p、o bid)。 240mg/片(较少用于降压,多用于抗心律失常;禁忌与洋地黄类地高辛合用)引起窦性停搏时,用钙剂对抗。 11)合心爽、合贝爽缓释胶囊、恬尔心(地尔硫卓 Diltiazem):(降压效力稍差,宜用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等)一般需270mg/d才有明显降压作用 合贝爽:90mg q、d-bid 90mg/粒*10#,注射液 5-15mg/kg/min i、v、drip 10mg/支(NORDIL试验——北欧地尔硫卓临床研究, 2000) 合心爽:30mg tid老年人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禁用二度以上 AVB。常见不良反应:偶有头晕,心动过缓,抑制心肌收缩力 , AVB,面色潮红,胃肠不适以及过敏等。 * 注意得就是应避免将非双氢吡啶类得钙拮抗剂(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加重或诱发对心脏得抑制作用。注意药物间得相互作用。* 当发生心衰合并有高血压或者心绞痛时,CCB宜选用氨氯地平或者非洛地平, 长期应用安全性高。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西药学药综冲刺金题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西药学药综冲刺金题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一、最佳选择题 1.高血压的并发症通常主要受累的脏器包括 A.心脏、脑、肾脏、眼与血管 B.心脏、肺、胰脏、眼与动脉 C.肾脏、眼、胃肠、脑与心脏 D.心脏、脑、肾脏、肺与血管 E.肾脏、脑、心脏、眼与胰脏 2.以下有关降压药的联合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Ⅱ级高血压和(或)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2种小剂量降压药物 B.两种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 C.三药联合的方案中,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联合方案最为常用 D.四药联合的方案主要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E.四药联合的方案以β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可乐定+α受体阻断剂的联合方案最为常用 3.男性,35岁。血压180/100mmHg,经服硝苯地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3周后,血压降至120/80mmHg,关于停药问题应是 A.可以停服降压药 B.停药后血压增高再服 C.继续服药,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再逐渐减少剂量至停服一种药,如血压不稳 定,即表明需长期服用能保持血压稳定的最小剂量 D.为避免血压下降过低,应停药

E.立即减少药物剂量待症状出现随时恢复用 4.对合并糖尿病以及肾病的高血压病人降压的目标建议是 A.<130/80mmHg B.<140/90mmHg C.<150/90mmHg D.<160/95mmHg E.<170/100mmHg 5.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叙述正确的 A.血压降低至120/80mmHg以下 B.控制患者血压不再持续升高 C.迅速降低患者血压,以规避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D.将血压降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因素,保护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不受影响 E.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还应兼顾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6.治疗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何种药物为宜 A.β受体阻滞剂 B.利血平 C.甲基多巴 D.硝苯地平 E.可乐定 7.通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紧急降压的药物是 A.缬沙坦 B.呋塞米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发展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癌症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金属抗癌药物已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 景。本文对当前的一些铂类及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并且就降低铂类药物的毒性和抗药性提出了新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金属抗癌药物铂类药物非铂类药物设计策略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医药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发现,许多金属配合物如铂、锡和铜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并且不同配合物对不同形式的癌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通过对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金属抗癌药物,可为临床上化疗法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 铂类抗癌药物的应用研究 自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B Rosenberg和V Camp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族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二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位的化疗方案占据化疗方案的70-80%。 1.1 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Cisplatin)是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分子式是cis—Pt[(NH3)C1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其结构式为:

顺铂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它在l9世纪末就被合成出来,60年代Rosenberg和Van Camp发现它具有抗癌活性,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批准临床使用,并迅速成为治疗癌症的佼佼者(现在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70—80%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位,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之一)[1]。顺铂致力于治疗的癌症有卵巢癌、肺癌、宫颈癌、鼻咽癌、前列腺癌、恶性骨肿瘤、淋巴肉瘤等等。顺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它不但对癌症的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而且带动了一门新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但早期由于顺铂具有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水溶性差、耳毒性以及交叉抗药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直到1976年通过水化或使用利尿剂的方法缓解其肾毒性以及通过服用5—HT,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才使顺铂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各国研究人员先后合成2000多种铂类配合物并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当配体被较大的有机基团取代时,顺式和反式铂的配合物都具有抗肿瘤活性。也就是在设计反式铂类抗癌配合物时,利用一些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来减少动力学活性。 1.2 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Carboplatin)和奈达铂(Nedaplatin) 卡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 Matthey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分子式是Pt(NH3)2CBDCA。其结构式为: 卡铂与紫杉酵联用在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应用很有价值。卡铂具有:(1)化学稳定性好,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2)毒副作用低于

药综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习题解析教案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本章内容 一、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血脂异常 四、心力衰竭 五、心房颤动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最佳选择题 非杓型高血压病人给药时间应为 A.睡前给药 B.一日三餐后给药 C.早晚给药 D.清晨给药 E.清晨给药,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正确答案』A “一峰一谷”杓型/深杓型病人宜清晨给药。 非杓型为少部分人,宜睡前给药;临床实践表明,睡前给培哚普利,降压效果好,且可能转变为杓型。 血压“双峰一谷”反杓型,除清晨给药外,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低至 A.收缩压<150mmHg或更低些 B.<130/80mmHg C.<140/90mmHg D.<150/90mmHg E.<125/75mmH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控制在<150/90 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150 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不宜用 A.甲基多巴 B.酚妥拉明 C.硝苯地平 D.利血平 E.依那普利 『正确答案』D 下列药物属于通过阻断α1和β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的是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拉贝洛尔 D.哌唑嗪 E.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C 患者女,68岁,既往有高血压,双侧肾动脉狭窄,因水肿复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血压172/96mmHg,尿蛋白大于2g/24h (正常值﹤150mg/24h),血尿酸416μmol/L (正常值180~440μmol/L),血钾6.1mmol/L(正常值3.5~5.5mmol/L),在已经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应考虑联合应用下列哪种药品 A.螺内酯 B.呋塞米 C.卡托普利 D.依那普利 E.拉西地平 『正确答案』B 男,72岁。高血压病3年,血压165/95mmHg,伴2型糖尿病。应首选降压药为 A.β-受体阻滞剂 B.心痛定 C.利尿剂 D.ACEI类 E.利血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CEI或ARB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作为首选。 普利类和沙坦类——ACEI/ARB 江湖老大有正义,护心护肾护血糖; 防止猝死大贡献,逆转重构延寿命; 能用都用尽量用;除非实在不能用; 合用噻嗪防高钾;咳嗽太狠换沙坦; 用药监测肾功能,肌酐轻升可继续; 禁止使用有两条,双侧肾A都狭窄; 肾衰重度才禁用,轻/中肾衰还可用! 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提高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正确答案』B 以下的论述错误的是 A.普萘洛尔可抑制肾素的分泌 B.尼群地平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提高降压作用 C.硝普钠可用于高血压危象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D.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E.氢氯噻嗪不可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高血压 『正确答案』E ★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 D-CCB + ARB;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疾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有限,缺乏有效的可以治愈的药物,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满足需要。在抗肿瘤药物的风险效益评估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可能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所以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除遵循一般药物临床研究原则外,还应考虑其特殊性。由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从以往的单纯追求肿瘤缩小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转变,这些改变使抗肿瘤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也出现较大改变。因此,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已经变得不适宜,需要更多地探索能加快和促进开发进程的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将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在不同临床研究阶段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旨在为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方法学指导。申请人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还应当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既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对于一般药物临床研究需要遵从的原则以及与其他指导原则重复内容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研究,抗肿瘤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不适用于中药制剂。药物类别上主要针对细胞毒

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由于非细胞毒类药物(如信号传导抑制剂,生物反应调节剂,激素类等)是目前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本指导原则也将尽可能对此类别药物临床研究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本指导原则中的观点仅代表SFDA当前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不能涵盖在新药研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申请人在研究中应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尤其应注意的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对将来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申请人可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寻求SFDA 药品注册部门的建议。 二、临床研究的总体考虑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过程通常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对药物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为后期研究给药方案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探索性的研究,如给药剂量探索、给药方案探索、瘤肿有效性探索等,同时也观察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则在Ⅱ期基础上进一步确证肿瘤患者临床获益情况,为获得上市许可提供足够证据。 需要指出,这种临床研究的分期并不是固定的开发顺序。在本指导原则中,尽管对Ⅰ、Ⅱ期探索性试验和Ⅲ期确证性试验区别对待,但统计假设的建立和检验也可以成为Ⅱ期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同样,部分探索性研究也可能成为Ⅲ期临床试验的一部分。 由于Ⅲ期临床试验需要提供生存获益的疗效数据,试验周期较长,因此可以采用探索的开发模式,按照预定的中期分析计划,依据不断积累的信息,对临床试验方案进行调整。

第十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 、( ) 、( ) 和( ) ;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 ) 。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组成。 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 )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 。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 ) 膜和( ) 膜较薄,( )膜较厚,有些静脉管腔内还可见( ) ,其作用是( ) 。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 ) ,呈( )分布,故又称( )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 ) ,中膜有40~70层( ) ,故又称( )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 ,管腔( ) ,形状( ) ,三层分界( ) 。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二)、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基膜有无及厚薄 E.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结缔组织 D.心肌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心壁的组 织结构,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 分布和功能;熟悉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 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微循环的定义和 基本组成成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瓣膜的功能意义及静脉壁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和;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 还包括。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 组成。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 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 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膜 和膜较薄,膜较厚,有些静 脉管腔内还可见,其作用 是。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呈 分布,故又称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中膜有 40~70层,故又称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管腔,形状,三层分 界。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 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 (二) 、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 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 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 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 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 基膜有无及厚薄 E. 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 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 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 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 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 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 结缔组织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起草说明 (2013年5月7日) 1、本指导原则的修订背景 2005年SFDA发布了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但中药、天然药物的相关指导原则一直未制定。近年来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申报不断增加,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手段与观念也不断更新。为适应新药研发进展和审评需要,于2012年4 月启动了本指导原则的修订工作。历经初稿的征询专家意见、药审中心内部讨论,撰写第一稿后于2013年3月28日召开了专家讨论会,之后根据专家意见在药审中心内部讨论后,撰写成第二稿。 本指导原则在2005年版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天然药物的特点,增加了相关描述,将适用范围扩大为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生物制品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指导原则有待另行制定,仍不在本指导原则的讨论范畴。 2、本指导原则的主要修订内容 2.1 关于生物样品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相关要求仍然以附录形式存在,并请有关专家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修订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使二者保持一致。鉴于该部分内容在非临床药代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中的通用性,建议在适当的时间单独制定指导原则。 2.2 增加了“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研究”的研究项目 药物的有效性及毒性与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密切相关。一定剂

量下的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取决于该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除过程(ADME),而转运体和代谢酶是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两大生物体系,是药物ADME的核心机制之一。因此,本指导原则强调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应该重点关注药物主要清除途径的确定、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相对贡献的描述、基于代谢酶或转运体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等。 2.3 关于“物质平衡” 经讨论,将“Mass Balance”由2005版指导原则的“物料平衡”确定为“物质平衡”,进一步强调了物质平衡研究的重要性,并推荐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物质平衡研究。 2.4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低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安全有效、结果简单明了,已被公认为药代动力学试验的“金标准”之一。本指导原则增加了附录2,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介绍,旨在推动国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具体试验方法的介绍仍在进一步修订中。 2.5 关于附录3 经讨论,将2005版指导原则中“六、常见问题与处理思路”改为“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以附录3的形式出现,并删除了药代动力学与制剂研究、关于多次给药(将多次给药的相关考虑放在正文中)、关于改变酸根晶型的药物、药代动力学与毒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已同步修订,会在其中体现相关考虑)。

心血管系统——第十章 休 克

心血管系统——第十章休克 休克 概述 一、定义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本质:氧供不足和需求量增加 特征:产生炎症介质 二、分类 三、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改变 1.微循环收缩期:“只出不进” --心跳加快、心排出量↑;收缩外周和内脏小血管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2.微循环扩张期:“只进不出” 无氧代谢、能量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 释放舒血管物质(组胺、缓激肽) --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3.微循环衰竭期: 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溶酶体释放→细胞自溶 不灌不流,血液高凝 (二)内脏器官的继发损害 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 肾:入球动脉痉挛,有效循环容量↓→少尿 脑:脑缺氧→脑细胞肿胀,脑水肿、颅内压↑ 心:心肌损伤,微循环血栓→局灶性缺血坏死 胃肠道: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70% 肝:破坏肝的合成和代谢,肝小叶中央出血、肝细胞坏死,单核-巨噬细胞受损休克在微循环衰竭期最突出的情况是 A.血管内高凝状态 B.后括约肌收缩状态 C.代谢性碱中毒 D.前括约肌收缩状态 E.毛细血管内“可进可出” 『正确答案』A 四、表现 分期程 度 神志口渴皮肤脉搏血压尿量失血量

休克代偿期表现不包括 A.血压下降 B.兴奋 C.过度通气 D.烦躁 E.舒张压升高 『正确答案』A 男,35岁。1小时前车祸外伤出血,出血量约为1000ml。查体:BP 100/70mmHg,体重70kg,面色苍白,心率125次/分。该患者受伤后机体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血管阻力不变 D.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E.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正确答案』E 五、监测 --精神:脑灌注和全身循环 --皮温、色泽:体表灌注 --血压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0.5→无;1~1.5→有;2→严重 --尿量:>30ml/h→改善 --中心静脉压(CVP):5~10cmH2O,最常用 ①低于5cmH2O→血容量不足 ②高于15cmH2O→心功能不全 ③高于20cmH2O→充血性心力衰竭 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心血管常用药物分类

常用心血管系统药物分类第一章钙拮抗药 第二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三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四章抗心绞痛药 第五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六章抗高血压药 第七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章钙拮抗药 钙离子:广泛的生理作用。 钙通道的类型:钙通道分为电压门控性通道和配体门控性通道 钙拮抗药:是一类阻滞Ca2+从细胞外液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流入细胞内的药物,又称钙通道阻滞药。 钙拮抗药 钙拮抗剂的分类 一、选择性钙拮抗剂: 1、苯烷胺类:维拉帕米 2、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3 、地尔硫卓类:地尔硫卓 二、非选择性钙拮抗剂: 1、氟桂嗪类:氟桂嗪、桂利嗪 2、普尼拉明类:普尼拉明 3、其他类:哌克昔明 钙拮抗剂 药理作用 1、抑制心脏: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2、舒张血管和其他平滑肌 3、抑制血小板集聚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4、抗动脉硬化作用

5、抑制兴奋—内分泌偶联 作用方式 1、状态—依赖性结合:静息态、开放态和失活态 2、频率(使用)—依赖性阻滞 3、受体间的相互影响 钙拮抗剂 临床应用 1、心绞痛:变异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2、心率失常 3、高血压 4、肥厚性心肌病 5、脑血管疾病 6、其他: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 常用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心痛定 舒张血管作用较强,抑制心脏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对脑血压舒张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1、心肌细胞膜电位 2、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3、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4、有效不应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障碍:自律性增高、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障碍:单向传导障碍和折返激动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3、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4、改变有效不应期(ERP)及动作电位时程(ADP)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5071109116 武杰一、抗癌药物发展历史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十,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肿瘤的不同认识水平诞生了不同水平的治疗方法,早在几百年前,不发达的医学科学不能对当时肿瘤的有解释时,中草药是治疗肿瘤的主要药物。 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的时候多,于是研究了对生长过程中的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化学药物,该药物沿用至今,即化疗。可是正常细胞虽然分裂的时候少一些,但总要分裂的,于是化疗也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这成为化学药物的必然困境。包括激素药物、栓塞类药物,都具有与化学药物相似的问题。 在西方化学药物研究举步不前的时候,中国开始研究中成药物治疗肿瘤,当时认为肿瘤是毒,所以采用中医中的“以毒攻毒”法,用斑蝥、蟾酥、蜈蚣、全蝎等的提取物制成了大量的抗癌中药。 80年代,证明癌并非毒,而是自身细胞变化产生的,可是具体变化还不清楚,在当时中医药的提取和制药技术不成熟,研究的抗癌药物治疗率非常低,所以为此就出现了用于增强肿瘤病人抵抗力的保健品,保健品使用的是灵芝、雪莲、人参、冬虫夏草、硒蛋白等。当然保健品对肿瘤细胞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90年代是我国药品发展的重要时期,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发现癌细胞内的很多蛋白和酶远远多于正常蛋白,如甲胎蛋白、端粒酶、微管蛋白、金属蛋白酶、Caspase 蛋白等。于是开始研究能控制或破坏这些蛋白的药物,这也是当前中药中比较普遍的抗癌药物。由于蛋白和酶的增加是由基因变异产生的,药物破坏了部分蛋白,基因还可以促进细胞继续合成蛋白来补充,于是这类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表现不明显。 2000年后,临床中出现了针对个别基因的治疗药物。目前的医学研究确定癌细胞是很多个基因一同变异的,恢复个别基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单基因治疗的药物有效率较低,通常所说的基因疗法都是指单基因治疗,是基因治疗肿瘤中最不成熟的治疗手段。 二、抗癌药物现状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大约有200种,其中以各种癌症治疗为主要适应证的品种在100种左右。大部分的药学文献常按药物性质和来源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以下九大类:烷化剂,如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抗代谢药,如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肿瘤药(或称来自天然药物的抗肿瘤药);激素类;金属铂类;其它抗肿瘤药;辅助抗肿瘤类药;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类)。前7种的临床适应证较集中在抗肿瘤治疗上,后两种适应证较多,在治疗其它疾病中也广泛采用。 2003年5月出版的《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第十九章共收载了抗肿瘤药6大类74种

心血管内科常用静点药物

心血管内科常用静点药物

心血管内科常用静点药物用法 所给药物浓度(ug/kg/min)×体重(kg)×3 输注速度(ml/h)= 50ml针筒中药量(mg) 毛花苷丙(西地兰)注射液:0.4mg/2ml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时,最适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h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无效;但此两种情况如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室率则可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静脉注射后10min起效,1~2h达高峰。 禁忌症:①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③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新房颤动除外);④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和扑动;⑤与钙注射剂合用。 慢性心力衰竭:每次0.2~0.4mg,24总量0.8~1.2mg。 急性心力衰竭:首剂0.4~0.8mg,2h后酌情再给0.2~0.4mg。 多巴胺注射液:20mg/2ml 适应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休克。静注5min内起效,持续5~10min,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剂量无关,半衰期为2min左右。一次用量的25%左右,在肾上腺神经末梢代谢为去甲肾上腺素。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但诸多情况时要慎重应用:①闭塞性血管病(或有既往史者),如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冻疮、雷诺氏病,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需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②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应慎重;③应用多巴胺前必须纠正低血容量;④突然停药可引起严重低血压,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滴注速度和时间要根据以下指标调整:血压、心率、心电图(异位搏动出现与否)、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 本品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剂量依赖性: ①小剂量时(0.5~2ug/kg/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②小到中等剂量(2~10 ug/kg/min),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和心博出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耗养改善。③大剂量时(>10 ug/kg/min)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用法与用量:较小剂量【2~5ug/kg/min】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扩张,特别是肾小动脉扩张,心率加快不明显。较大剂量【5~10ug/kg/min】则出现不利于心衰治疗的负性作用。因患者对多巴胺的反应个体差异性大,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以不影响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为度。慢性顽固性心衰,静滴开始时按0.5~2ug/kg/min,逐渐递增,多数病人按1~3ug/kg/min给予即可生效。但最大剂量不超过500ug/min。心肺复苏时多巴胺建议剂量范围【5~20 ug/kg/min】。 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0mg/2ml 是多巴胺的衍生物,可通过兴奋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作用不如多巴胺明显,对加快心率的反应也比多巴胺小,静注后1~2min起效,10min达高峰,持续数分钟,半衰期为2min,肝脏代谢,代谢物经肾脏排出。用药剂量与多巴胺相同。

抗癌药物

浅谈抗癌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现状 [摘要] 抗癌靶向药物能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发生反应,并长时间缓慢地在病灶释放药物,对化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以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和重点研究的抗癌靶向药物制剂为题,从靶向制剂的优势、抗癌靶向药物载体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靶向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载体;抗癌 [Abstract]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 can selectively react with the target tissue, and slowly release the drug for a long time, chemotherapy has played a good supporting role. This paper is study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e anti-cancer drugs targeting agents, from targeted therapy design patter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rgeting agents, anti-cancer drugs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target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areas such as the inquiry. [Keywords]targeted drugs;targeted drugs delivery system chemotherapy;carriers ;anti-cancer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其中癌症便是扼杀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癌症往往无法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所幸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手段也得到发展,γ刀、X线刀、热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涌现[1],把治疗癌症带进了新天地。而靶向制剂作为当今治疗癌症的有效的新型手段,更是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靶向给药系统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作用下,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靶器官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俍反应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2] 1.靶向制剂的优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化疗一直是治疗恶性肿瘤的较为成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限于药物普遍用量偏大, 患者在用药期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变态反应和产生多重耐药性,致使病人被迫停药,贻误了治疗时机、多数缺乏专一性,对正常组织也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等缺点,一直无法成为治愈癌症的理想手段。为了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克服化疗中的不足,药物靶向治疗应运而生,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所以药物靶向治疗具有广阔前景[3]。靶向制剂广义地包括所有具靶向性的药物制剂。靶向抗癌药物就是针对分子靶点的抗癌药物,这类药物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就好像击靶一样。靶向药物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以分子为靶点治疗肿瘤的巨大潜力,这类药物改变了传统化疗药物对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全面打击的方式,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进行治疗。[4]目前有关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5]研究者认为,利用靶向制剂进行癌症治疗具有以下优势:①药物易与机体结合;②;靶向载体能准确到达特定部位;④药物作用寿命长,避免药效受影响。[6] 2.靶向制剂分类 2.1聚酸酐聚酸酐作为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医用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速度可调节等优点,很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7]Brem等[8]报道采用聚酸酐和卡氮芥制备卡氮芥聚酸酐控释片,能保持连续释放卡氮芥达3周之久,病灶部位的浓度是静脉给药的100倍以上。[9]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1996年批准卡氮芥聚酸酐控释片用于治疗复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0]。侯雪梅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聚合物中释放的药物能显著抑制大鼠颅脑肿瘤细胞生长。Walter等[12]也报道用紫杉醇和聚酸酐制备柴杉醇聚酸酐缓释片,结果表明紫杉醇聚酸酐缓释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13] 2.3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一种带正电荷碱性多糖,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有抗菌抗炎、促进伤口愈合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14]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药物的稳定性及改变给药途径,还可以大大加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徐蔚等参照G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