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合集下载

投资失败法律案例分享(3篇)

投资失败法律案例分享(3篇)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投资渠道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身其中。

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等因素,投资者往往会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

本文将分享一个典型的投资失败法律案例,探讨投资者在面临投资失败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案例概述某投资者(以下简称甲)在2018年通过一家名为“XX投资公司”的平台投资了100万元。

甲在投资前,对该平台进行了初步了解,认为该平台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收益。

然而,在投资后的几个月内,甲发现平台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返还投资本金和收益。

甲多次与平台沟通,但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无奈之下,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

三、案例分析1. 投资合同效力问题在本次案例中,甲与平台之间签订的投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合同合法有效。

2. 投资失败的原因(1)平台管理不善:根据调查,XX投资公司存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严等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

(2)市场风险:投资市场本身就存在风险,甲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市场风险,做好风险评估。

3. 投资者权益保护(1)合同约定:甲与平台签订的投资合同中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可依据合同约定要求平台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

(2)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四、追责与维权甲在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件。

在审理过程中,甲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平台之间存在投资关系,并证明平台存在违约行为。

2. 维权(1)收集证据:甲需收集与投资相关的证据,如投资合同、转账记录、沟通记录等。

(2)法律援助:甲可寻求律师的帮助,了解自己的权益,并根据律师的建议进行诉讼。

(3)诉讼请求:甲在诉讼中可提出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的请求,并要求平台承担违约责任。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风险投资,资本,公司.doc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风险投资,资本,公司.doc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风险投资,资本,公司-商务指南- 风险投资仿佛是伴随着高科技而生,高科技公司所具备的高成长性,往往让风险资本为了暴利而不顾一切。

因而,即使是圈内的投资大腕,由于对风险估计不足而失败的投资案例也很多。

前车之鉴的教训,往往是更值得珍惜的教材。

投资狂潮席卷全球时,很多知名的投资都被卷入其中。

这些人和普通投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投资金额更大,损失也更惊人。

这些投资当中,不管是约翰·马龙、高盛公司还是杠杆收购业的知名人物泰德·福斯特曼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投资名家,然而,他们也会赔掉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赌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高手并不都是在股价骤跌的网络公司身上“栽了跟头”。

事实上,不少人赔在了电信公司身上。

电信业新兴公司通常拥有数额惊人的实际资产和极其合理的商业计划,提供宽带网络、视频、音频、数据等高科技产品,这和很多没有实际盈利模式的网络公司很不一样。

可是,投资没有想到,太多的公司一拥而上,竞争激烈到了自相残杀的程度。

那么多精明的投资为什么会犯错误?他们当时又是如何考虑的?美林公司的战略家马丁·弗里德森表示,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原本就热火朝天的网络和电信市场因而变得白热化,“曾经荒诞不经的想法也能筹到资金”。

而且,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AT T收购了新贵Teleport,而排名第二的WorldCom收购了MFS和Brooks Fiber,他们的出价都高得诱人。

这样一来,风险资本捺不住,纷纷注资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

教训之一:不能自己为自己下套2000年2月,保罗·艾伦向RCN投资16.5亿美元。

目前价值:1亿美元。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也是Jimi Hendrix 博物馆的建造及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当初他向鲜为人知的RCN 公司开出巨额支票时,很多人都非常吃惊。

RCN公司的主业是宽带业务,它曾宣称,要与地方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一较高低。

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

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

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本期新智囊梳理出五个案例,希望可以作为广大企业的前车之鉴摩托罗拉陷入战略迷途风险类型:战略风险典型企业: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败于“铱星计划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营销战略失误——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不考虑手机的细分发展,3年时间仅依赖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尽管V3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罗拉过分陶醉于V3带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机平均可以畅销2-3年,而过了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拍照、娱乐等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在中国市场,2007年摩托罗拉仅仅推出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54款机型,诺基亚也有37款.——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领消费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时尚消费群,直到停产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价让不少高端用户无法接受,同时也对V3的定位产生了质疑,后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彻底失去信任.——推广没有突出卖点的产品.手机消费者在手机厂商的培育和自发发展下,需求变化日益飘忽不定.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方面,苛刻的消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手机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内在技术因素.以技术见长的摩托罗拉本不应在技术方面让消费者失望,但是现实还是让消费者失望了.从手机零售卖场那些列出来的一目了然的参数中,摩托罗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内存几乎都落后于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同类机型.自从推出V3之后,摩托罗拉发布的绝大部分新品手机无论是U系还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属激光蚀刻键盘设计.V3的键盘设计的确是经典,但再经典的东西被反反复复无数次拿出来用,也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换机用户.组织结构不能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公司,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通常先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趋势.但在快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者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这种公司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导致摩托罗拉虽然有市场部门专门负责收集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里,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正倾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此迅捷,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现在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应系统的一个环节.”滥用福利当外部环境使得摩托罗拉进入战略收缩期,赢利空间不再,高福利的企业传统便有些不合时宜.据了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资福利政策时,与其它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摩托罗拉员工享受政府规定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在中国,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班车,并成为向员工提供住房的外资企业之一.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风险类型:运营风险代表企业:三鹿集团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亿元,总负债亿元,净资产亿元,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亿元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价值高达亿元的三鹿品牌资产灰飞烟灭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的,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醉心于规模扩张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张,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的原奶.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他企业低.对于奶源质量的要求,乳制品行业一般认为巴氏奶和酸奶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UHT奶次之,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冰激淋等产品更次之.因此,三鹿集团祸起奶粉,也就不足为奇.另外,三鹿集团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链前端环节利润.尽管三鹿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亿元激增到2007年的103亿元,但是三鹿从未将公司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的利益捆绑,因此,上游企业要想保住利润,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层领导如此评价田文华:“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田文华头脑开始发热,出事就出在管理上.”企业快速增长管理存在巨大风险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企业,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仍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乳业在原奶及原料的采购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挤奶厅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交叉模式是前面三种方式交叉.三鹿的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但是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另外,三鹿集团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品质量风险巨大.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并不严格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的结果.与此同时,三鹿并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而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标注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经销商的通知中,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仓库在8月23日前将产品调换完毕,但仍未说明换货原因.调货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而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的极大不满.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另外,三鹿集团缺乏足够的协调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一再质问,仍不将真实情况公布,引发了媒体的继续深挖曝光和曝光后消费者对其不可恢复的消费信心.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风险类型:市场风险代表企业: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亿港元.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港元.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为对冲澳元升值影响,签订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美元合约占绝大部分.按上述合约,中信泰富须接取的最高现金额为亿澳元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汇率高于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另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风险评估不足.将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计目标的杠杆外汇合约,即变种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内部监控失效——授权审批控制失效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务,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为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亦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信息的范围、内容、投资者利益等存在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并且质疑中信泰富实际负责公司财务的并非是已经辞职的张立宪和周志贤,而是公司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其中“及时”最难做到.他分析说,中信泰富所做炒汇行为和其主业不同,属于非正常交易.既然是从事外汇期货,就要锁定风险,签订合约之初就要发布公告,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在澳元下跌时,公司应该止损,已造成的亏损算也能够算出来.正是由于中信泰富迟迟不公布亏损,才遭到投资者指责.而内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更是常见.他分析说,杭萧钢构曾经将公司将要签订的一份天价订单提前泄密,受到处罚,这是比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将生米煮成熟饭了,才向投资者通报一声”.在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每年处罚的信息披露问题中,一多半都是由于不及时.——风险管理没有集中风险类型:财务风险代表企业:合俊集团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万港元.——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 - 众所周知,投资是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毫无准备地下海"试水",结果因投资失误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

因此,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试水"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

本文针对中小创业投资者,从投资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导致创业投资者"走麦城"的35个问题提出忠告,指出造成其失误的根源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径,旨在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使创业投资者在摩拳擦掌之时,能够从中获取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知识和技巧。

1.投资项目过于单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肴慢慢变成了抢手货。

一位投资者看到此景,毅然抛开了一直处在考察中的其它投资项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养殖。

这位自称相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者,力排众议,倾其所有,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他选定的特色养殖项目上,并坚信在自己的苦心经营下,一定能够从这个项目上获取丰厚回报。

但去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使其梦想破灭。

虽然单一投资因为资源和资金的集中,在项目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常常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收益,但单一投资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放大的风险只要发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资者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

形象地讲,投资过于单一,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打翻,鸡蛋也就全部摔破了。

而由多项目构成的组合性投资,可以大大减少单一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创业投资者,并说如果他相信自己,"只要你投资20万元,其他一切事情全部由我来做。

到时候,咱们俩五五分成。

"这位朋友又一一列举了自己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前景,结论是:××项目前景一片光明。

投资理财失败的案例

投资理财失败的案例

投资理财失败的案例
我有个朋友,咱就叫他大强吧。

大强这人啊,平时就爱做发财梦,老想着一夜暴富。

有一天,他听人说炒虚拟货币可赚钱了,那玩意儿涨起来就跟火箭似的,一天能翻好几倍。

大强一听就热血沸腾了,他也没怎么研究,就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五万块钱全投进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像人家说的那样,小赚了一笔,这可把大强给乐坏了,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百万富翁了。

然后呢,他就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是个投资天才。

不但把剩下的积蓄又都扔进去了,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凑了大概二十万,一股脑儿全投到那个虚拟货币里。

结果啊,你猜怎么着?没过多久,政府开始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了,这东西一下子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唰”地就往下跌。

大强每天看着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少,心都在滴血啊。

可是他不甘心啊,总想着会涨回来的,就一直捂着没卖。

最后呢,那虚拟货币跌得几乎一文不值了,大强不仅把自己的积蓄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现在啊,他每天都在发愁怎么还钱,整个人都变得消沉了不少。

这就是大强投资理财失败的故事,告诉咱啊,投资理财可不能跟风,得先做好功课,不然就容易像大强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投资失败案例分析近年来,投资市场的变动十分频繁,许多投资者在追逐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了不小的风险。

本文将就一个投资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案例描述:在2018年,某投资者A先生听说股票市场前景广阔,并决定将他的全部积蓄投入其中。

他选择了几家被公认为行业领导者的公司进行投资,投资金额约50万人民币。

然而,他的投资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取得成功,相反,他的投资直接造成了巨大的亏损。

分析与教训:1. 缺乏全面了解:A先生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目光仅限于公司的行业领导地位,而未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和了解。

这导致他忽略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公司的财务状况等重要因素。

因此,投资者在做出决策之前应充分了解和研究相关市场和公司的各个层面。

2. 未分散风险:A先生将其全部投资集中在几家公司上,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的业绩波动使他的投资面临巨大风险。

如果他分散投资于多个行业或公司,或许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投资者应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整体风险。

3. 情绪驱动的决策:在A先生投资的过程中,他受到市场新闻、他人观点以及自身情绪的影响,频繁地进行买入和卖出操作。

这种情绪驱动的决策往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产生亏损。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基于理性判断和充分的研究做出决策,避免过度依赖情绪进行交易。

4. 短期主义:A先生的投资目标着重于短期回报,他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

这种短期主义的观念导致他无法承受市场波动以及公司业绩的短期起伏。

投资者应该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潜力而非短期利益。

总结:以上案例分析提醒我们,投资决策不仅仅是依靠市场热点和短期趋势,还应该基于充分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投资者要进行风险分散,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情绪驱动的决策和短期主义也应被摒弃,投资者应该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注重持久的价值而非短暂的收益。

通过这些教训,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投资失败,并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最新文档】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分析-word范文 (12页)

【最新文档】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分析-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分析篇一: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铱星公司破产全景分析201X年10月31日11:14:04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铱星公司破产全景分析1、红颜薄命的铱星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建立由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以在元素周期表上排第77位的金属"铱"命名。

1997年铱星系统投入商业运营,铱卫星移动电话成为唯一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能拨打电话的公众移动通信工具,耗资1亿美元的广告宣传将铱星推向登峰造极的地位。

随之,铱星公司股票大涨,其股票价格从发行时的每股20美元飙升到1998年5月的70美元。

铱星系统尤其被崇尚科技的人士所看好,1998年被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佳产品之一。

同年底,在由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成就中名列第二位。

从高科技而言,铱星计划的确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铱星系统的复杂、先进之处在于采用了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技术,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使地面实现无缝隙通讯;另外一个先进之处是铱星系统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跨协议漫游。

铱星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即星座,地面段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

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

然而,红颜注定命薄。

由于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铱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每年光系统的维护费就要几亿美元。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

篇一:投资失败的例子中国很多企业在多角化战略的发展道路上都选择做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但由于其没有对自身掌握的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对各行业进行必要的深入研究,在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科学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只会增大企业经营风险,甚至走上失败的道路,笔者希望以下案例能给中国企业未来的多角化发展提出一点宝贵的借鉴。

案例一:太阳神的多角化战略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将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改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人民币。

太阳神企业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

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

此时,怀汉新开始了多角化战略发展之路,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

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 3.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项目没有一个成为新的“太阳神”,3.4亿元全部血本无归。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

此时,怀汉新主动从总裁位置上引退,请来哈佛mba工商管理硕士王哲担任企业总裁,但不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王哲并没有能挽救太阳神,并导致企业人才外流、市场销售继续下滑。

案例二:春都集团的多角化战略春都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洛阳肉联厂。

基金投资的五个失败案例

基金投资的五个失败案例

基金投资的五个失败案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资金投资于基金市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投资基金并非没有风险。

在基金投资领域中,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本文将介绍五个基金投资的失败案例,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一、某基金公司“失控”案例某基金公司在管理一只投资组合时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不断追求高回报率。

然而,市场行情波动剧烈,该基金迅速亏损。

基金公司不得已将其持有的一些低价股票大量抛售,导致市场崩盘。

教训是在投资时要审慎选择投资策略,避免盲目追逐高回报率,同时要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投资组合,避免集中风险。

二、个人投资者盲目跟风案例某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率,引起了众多个人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这些个人投资者并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研究分析,盲目跟风投资该基金。

结果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该基金迅速亏损,个人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个人投资者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研究分析,避免盲目跟风。

三、管理团队失误导致基金亏损案例某基金公司任命的管理团队在投资决策上出现失误,错误地判断了市场趋势,导致基金持续亏损。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选择基金时,要关注管理团队的业绩和经验,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同时,投资者也要关注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管理规范,以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

四、风险控制不力导致大规模亏损案例某基金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将投资组合过度集中在某一行业或某几只个股上。

当该行业或个股出现不利因素时,该基金遭受了巨大的亏损。

因此,在进行基金投资时,投资者要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导致的巨大损失。

五、未能及时退出导致损失扩大案例某基金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回报率,让投资者获得了一定的盈利。

然而,该基金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未能及时退出,持续持有亏损的投资标的,导致损失扩大。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投资时要时刻关注市场形势,并做好及时调整和退出的准备。

法律文书-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法律文书-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冰冷是伴随着高科技而生,高技术高科技公司所具备的高成长性,往往让风险资本为了暴利而单枪匹马。

因而,即使是圈内的投资项目大腕,由于系统风险估计不足而失败的投资案例也很多。

前车之鉴的教训,往往是更值得珍惜的教材。

投资狂潮席卷全球时,很多知名的投资者都被卷入其中。

这些人能和普通投资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投资金额元洋,损失也更惊人。

这些投资者当中,不管是约翰o马龙、高盛公司还是杠杆收购业的知名人物泰德o福斯特曼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投资名家,然而,他们也时会赔掉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赌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背上高手并不都是在股价上涨骤跌的网络公司身上"栽了跟头".事实上,不少人赔在了电信公司肩头。

电信业新兴公司通常拥有数额惊人的实际资产和极其合理的商业计划,提供宽带网络、视频、音频、数据等高科技产品,这和很多没有实际的网络公司很不一样。

可是,投资者没有想到,太多的公司目前一拥而上,竞争激烈到针锋相对了自相残杀的程度。

那么多投资人精明的投资者为什么会犯错误?他们当时又是如何考虑的?美林公司的战略家马丁o弗里德森表示,继1997月底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大量涌入古巴,原本就热火朝天的网络和电信市场因而变得白热化,"曾经荒诞不经的想法也能筹到资金".而且,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AT&&T收购了新贵Teleport,而排名第二的WorldCom收购了MFS和BrooksFiber,他们的出价都高得诱人。

这样一来,市场风险资本按捺不住,纷纷注资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

教训之一不能自己为自己下套2000年2月,保罗o艾伦向RCN投资16.5亿美元。

目前价值:1亿美元。

保罗o艾伦是微软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也是JimiHendrix博物馆的建造者及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当初他向鲜为人知的RCN公司开出巨额支票时,很多人都非常吃惊。

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案例

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案例

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案例
摘要:
1.港华燃气项目投资背景
2.投资失败原因分析
3.投资失败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4.总结与建议
正文:
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案例
港华燃气项目是我国企业在燃气行业的一次重要投资尝试,然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分析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教训,提出相关建议。

1.港华燃气项目投资背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燃气行业逐渐成为投资热点。

港华燃气项目作为我国企业投资海外燃气市场的一次尝试,旨在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项目投资初期,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2.投资失败原因分析
(1)市场风险:投资方未能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消费习惯、竞争态势等,导致项目投产后市场反应冷淡,销售业绩不佳。

(2)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方在项目决策过程中过于依赖主观判断,未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3)项目管理不善: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方对合作伙伴的管理不善,导
致项目进度滞后,成本超出预算。

3.投资失败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加强市场调研: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各种信息,做好市场风险评估,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优化投资决策: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避免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3)完善项目管理:企业应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总结与建议
港华燃气项目投资失败案例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今后的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优化投资决策,完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成功率。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的命 运 .
言 . 于 有一 天 . 个 风 险 资本 家 给 达 7 风 险 投 资公 司总 计 融 人 资 金 终 那 家 间, 地点 . 当两 人见 面时 , 资家 说 : 投
极运 转 , 发展
0 案例三: 靠风险投 资 " 孵化"出 王 维 嘉 回 电 话 并 约 定 了 会 面 的 时 3 0 0万 美 元 美 通公 司 也 得 以 积
维普资讯

风 隆投 资 仿 佛 是伴 随 着 高科 技
性 ,往 往 让 风 险 资 表 为 了暴利 而 不
腕 , 由 f 风 险 估 计 不 足 而 失 政 的 }对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小水
0 建 苗
6 蔓 元 的 价 格 优 先 换 取 RcN 的 2
人 之 一 .也 是 In He dL ii n t r ' x博 物 馆 时 优 先 于 普 通 股 , 外 . 此 RCN 的 优
当 初 他 向 鲜 为 人 如 的 RcN 公 司 井
ie / da CG 和 的 建 造 者厦 蔓 国最 富 有 的 人 之 一 . 先 股 还 可 以 兑 换 成 每 股 6 2蔓 元 的 控 制 的Lb m M ei 向 I
普 通 股 也 就 是 说 ,艾伦 有权 年 {
Teie 投 资 1 亿 美 元 : 目 前 价 l m g 5
在不 失 体 面 的情 况 下 与 来 访 的 客
94年 得 到 了第 一 19 93年底 , 雏 嘉 参 加 了 一 敬 王 雏 嘉 终 于 在 19 王 笔 总 额 为 20万美 元 的风 险 投 资 . 0
之 后 ,王维 嘉 连 续 三 天 给那 个 活 动 ,也 使 他充 丹 了解 了整 个 风 险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外国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们之间虽互供产 品,却难以通力合作, 业之 间常常在 企
原料供应 产品价格 上争执不下,影响了各 自企业经济 效益 的提高. 甚至由于 国内企 业闻的争执给 国外 同类厂 家提供 了乘虚而^ 的机会, 导致企业产 品的市场 占有率 有所下降。
4 重复建设倾向严重。扬子石化 已有年产 4 万吨 风险估计不足而失败的投 资案例也 很多。 前车 之鉴的教训,对我们 国内的 5 纯对苯二 甲酸生产能力并计划提升到年产6 万吨 , 0 在此 风险投资也许是有益的 启示 投资狂潮 席卷 全球时,很 多知名的投资者都
外 圄凤 隆投 资
烯又是金陵和南 化的重要 原材料
3 .行政 条块分割严重 这五家集团分属 中国纺织 总会 中国石化总公司和江苏省等不 同部 门,因此,他
失败案例
风险投资伴随着高科技而诞生. 高科技公司所具备 的高成长 性, 往往 让风险资本为了暴利而不顾一切。 因而,即使 是圈内的投资高手,由于对
情况下.仪化 集团却 向上游原料发展,新建了年产 2 5
万吨纯 对苯 二甲酸的生产 装置,并计划 九五 ” 间 期
被卷^其 中 这些人和普通投资者的不 同之处在于 : 他们的投资金额更大,
损失也 更惊人 。这些投资者 当中.不乏约鞠

马龙、泰德 , 福斯特 曼等,无
建 四期 工程.全面提高上游原材料产量。与此同时,扬 子石化 则向下游生产延伸,计 划新建年产 1 万吨瓶用 0
物馆 的建造者及美 国最富有 的人之一 当初他 向鲜 为人 知的RN C 公司开出 巨 额支票 时 很多人 都非常吃惊。RN 司的主业是 宽带业务 。它曾宣称,要 C公 与地 方电话和有线电视公 司一较高低。艾伦投资时曾表示,R N C 将成 为自己 投资的重心 =然而,他投资的时机很不好,在网络股全体滑坡之前,他开

创业投资失败案例.doc

创业投资失败案例.doc

创业投资失败案例创业投资失败案例1:创业血泪史:融资千万又一夜皆失是什么感觉?你创立了一家公司并且筹集到4000万美元的资金,此时强大的团队、清晰的目标、可行的商业模式都具备了,但三年后事业却失败,媒体们都争相分享你尴尬的经历。

这就是Homejoy的故事,一家在2015年7月关闭的按需清洁服务公司。

但Homejoy并不是唯一一家拥有美好前景却失败的初创企业,CB Insights分析总结了156家初创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承认他们存在招聘错员工、发展过快或是产品销量不佳等问题。

公司会失败有数不清的原因,但我们精心挑选了其中最深刻的几个,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仍值得我们敬畏。

Sidecar筹资:4500万美元成立时长:3年半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被迫停止了运行和销售。

我们无法与Uber 竞争,他们筹集的资金刷新了历史。

虽然我们在创意上战胜了Uber,但仍然输在了市场,因为Uber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赢,他们也的确有数不尽的资本可以做到这件事。

Sunil Paul,Sidecar的CEOPrismatic筹资:1500万美元成立时长:3年四年前,我们开始着手建立一个个性化的新闻阅读器,希望能改变人们消费文本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也的确做到了。

但我们发现内容分布商业化很难,之后公众继续支持我们移动新闻产品的增长率显示我们失败了。

Prismatic TeamPixable筹资:600万美元成立时长:3年半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使最后并没有成为下一个BuzzFeed,不过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只想做自己Pixable。

一开始很奏效,不幸的是,情况(虽然有940万活跃用户和每月5800万的视频点击量)每况愈下,很难再筹集资金继续下去了。

Chris Anderson,编辑和内容部副总裁Dine In筹资:2亿美元成立时长:2年外媒曾报道:创始人Evan Graj 表示:我们知道收购是最好的办法。

这使得Dine In在二月时与在线食品领域的几家网络巨头接触,到4月份时,也就是那笔巨额的法律费用后,出售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媒体披露投资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媒体披露投资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西安近期投资产品失败案例警示分析一、近期媒体披露投资产品失败案例汇总(数据来源:华商报、华商网等)序号公司名称公司地址投资收益率投资名义涉及投资人数涉及金额1 陕西硕邦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西斜七路年息11.4%-18%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投资项目业务超过300名超过亿元2 陕西金信德担保公司太乙路年息18%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投资项目业务100多名约1000万元3 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朱雀大街月息13%-15%担保借款超过100人约5000万元4 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城南青松路月息13%-15% 70余人1400多万元5 陕西佰汇鑫担保公司丰登南路丰庆公园西门年息15.6% 投资项目是河南省一建材有限公司未知未知6 陕西日昇昌投资有限公司龙首北路年息11.4%--18% 以投资项目为名未知3574万元7 陕西富民达担保有限公司西市北路年息18.00% 担保借款300多人总金额5000多万元8 陕西鑫多拉担保有限公司西华门9 陕西鼎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缨东路年息20.45% 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借款87名投资者1500多万元10 陕西鑫鼎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环城西路年息21.60% 在河南有酒店,有建材城100多人总金额1000万元二、投资担保公司项目常见运营方式分析运营方式运营方式描述虚构包装,瞒天过海(上表5、6、10项)虚构以及过分包装投资项目,在项目背景上大做文章,宣传该项目是受国家政策支持,有产业引导政策,是什么民生项目等,比如农业、养老、种养殖、高新技术,有什么专利背景等,能获取国家专项补贴多少,或者短期内利润能达到多少等,但实际并不存在该项目或者过分夸大项目规模,摸不着看不见。

缺乏经验,盲目冒进(上表7、8项)这类公司虽有实体项目,但缺乏商业招商、运营和管理经验,盈利以及自我造血功能非常差,其商业业态单一,未来自主经营,存在巨大市场风险,资金链一旦断裂,容易出现“跑路”事件。

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

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

风险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在全球投资界,孙正义是一个传奇的名字,他的视野和独特的投资策略使他在硅谷和全球科技行业中建立了无可比拟的地位。

即使是最有洞察力的投资者也会犯错误。

这就是孙正义和风险投资的故事,一个看似下一个马云的企业家,却给他带来了160亿美元的噩梦。

孙正义非常欣赏马云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他曾在阿里巴巴初创时期投入了2000万美元。

时至今日,这笔投资已经变成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富。

尽管如此,即使是最成功的投资也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

孙正义看到了另一个有着马云特质的企业家,他在其初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期待着再度成功。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企业家并没有马云的商业才能和远见,他的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就陷入了困境。

这就是孙正义的160亿美元噩梦。

这个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在开始时被认为是创新的,但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员工士气低落,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最终,孙正义不得不对这次投资进行大幅度的减值。

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决定,但也是必要的。

这次失败的投资给孙正义带来了宝贵的教训。

孙正义认识到,尽管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创新精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公司的运营状况。

他也意识到,成功的投资不仅要看到公司的潜力,还需要看到潜在的风险。

这个故事也给所有的投资者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投资决策不能只基于个人的情感和直觉,而应该基于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环境。

投资者应该对每一笔投资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他们的资金是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投资。

总的来说,孙正义的这次失败投资是一个既悲观又乐观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富有经验的投资者也会犯错误,但关键是从失败中取得学习,不断提升投资策略和方法。

还有就是,孙正义的这个故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警示,要时刻保持谨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无论我们在何处,都需要用冷静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和商业机会。

人生,就像投资,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孙正义的投资之路,就如同他的人生一般,高低起伏,激荡不定。

投资失败案例

投资失败案例

投资失败案例在投资领域,失败案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取得成功,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残酷的。

投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失败的原因,不去吸取失败的教训。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投资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身上。

他在一家初创公司投资了一大笔资金,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事与愿违,这家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最终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投资的失败呢?首先,我朋友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他对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市场前景、竞争对手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而是凭着一时的冲动进行了投资。

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败。

其次,这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并不够稳健。

他们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导致公司的发展受阻。

而我朋友并没有对公司的管理团队进行充分的考察,也没有要求他们提供足够的业绩数据和财务报表。

这种轻率的投资决策,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再次,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投资初期,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还比较乐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而我朋友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足够的预判和评估,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最后,我朋友在投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他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这家公司,而没有进行资产的分散配置。

当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所承担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最终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总的来说,这次投资失败的案例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估;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好风险的预判和控制;要注意资产的分散配置,避免集中投资导致的风险过大。

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总之,投资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风险投资失败事例启迪录典型事例风险投资忧如是陪伴着高科技而生,高科技企业所具备的高成长性,常常让风险资本为了暴利而不管全部。

因此,即使是圈内的投资大腕,因为对风险预计不足而失败的投资事例也好多。

覆车之鉴的教训,常常是更值得珍惜的教材。

投资浪潮席卷全世界时,好多有名的投资者都被卷入此中。

这些人和一般投资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投资本额更大,损失也更惊人。

这些投资者中间,不论是约翰·马龙、高盛企业仍是杠杆收买业的有名人物泰德·福斯特曼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投资名家,但是,他们也会赔掉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赌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能手其实不都是在股价骤跌的网络企业身上“栽了跟头” 。

事实上,许多人赔在了电信企业身上。

电信业新兴企业往常拥有数额惊人的实质财产和极其合理的商业计划,供给宽带网络、视频、音频、数据等高科技产品,这和好多没有实质盈余模式的网络企业很不同样。

但是,投资者没有想到,太多的企业蜂拥而至,竞争强烈到了同室操戈的程度。

那么多聪明的投资者为何会出错误?他们当时又是怎样考虑的?美林企业的战略家马丁·弗里德森表示,继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资本开始络绎不绝地涌入美国,本来就热火朝天的网络和电信市场因此变得白热化,“以前荒谬不经的想法也能筹到资本”。

并且,美国最大的电信企业AT&&T收买了新贵Teleport,而排名第二的WorldCom 收买了MFS 和Brooks Fiber,他们的出价都高得诱人。

这样一来,风险资本按捺不住,纷繁注资网络企业和电信企业。

教训之一不可以自制为自己下套2000 年 2 月,保罗· 艾伦向 RCN投资 16.5 亿美元。

当前价值: 1 亿美元。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共同创立人之一,也是 Jimi Hendrix 博物馆的建筑者及美国最富裕的人之一。

当初他向不为人知的 RCN企业开出巨额支票时,好多人都特别惊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启示录
典型案例
风险投资仿佛是伴随着高科技而生,高科技公司所具备的高成长性,往往让风险资本为了暴利而不顾一切。

因而,即使是圈内的投资大腕,由于对风险估计不足而失败的投资案例也很多。

前车之鉴的教训,往往是更值得珍惜的教材。

投资狂潮席卷全球时,很多知名的投资者都被卷入其中。

这些人和普通投资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投资金额更大,损失也更惊人。

这些投资者当中,不管是约翰·马龙、高盛公司还是杠杆收购业的知名人物泰德·福斯特曼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投资名家,然而,他们也会赔掉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赌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高手并不都是在股价骤跌的网络公司身上“栽了跟头”。

事实上,不少人赔在了电信公司身上。

电信业新兴公司通常拥有数额惊人的实际资产和极其合理的商业计划,提供宽带网络、视频、音频、数据等高科技产品,这和很多没有实际盈利模式的网络公司很不一样。

可是,投资者没有想到,太多的公司一拥而上,竞争激烈到了自相残杀的程度。

那么多精明的投资者为什么会犯错误?他们当时又是如何考虑的?
美林公司的战略家马丁·弗里德森表示,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原本就热火朝天的网络和电信市场因而变得白热化,“曾经荒诞不经的想法也能筹到资金”。

而且,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AT&&T收购了新贵Teleport,而排名第二的WorldCom收购了MFS和Brooks Fiber,他们的出价都高得诱人。

这样一来,风险资本按捺不住,纷纷注资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

教训之一不能自己为自己下套
2000年2月,保罗·艾伦向RCN投资16.5亿美元。

目前价值:1亿美元。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也是Jimi Hendrix博物馆的建造者及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当初他向鲜为人知的RCN公司开出巨额支票时,很多人都非常吃惊。

RCN公司的主业是宽带业务,它曾宣称,要与地方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一较高低。

艾伦投资时曾表示,RCN将成为自己投资的重心。

然而,他投资的时机很不好,在网络股全体滑坡之前,他开出的支票已经兑现。

更糟糕的是,艾伦与RCN首席执行官大卫·麦考特的谈判也落在了下风。

艾伦没有购买RCN的普通股,而是购买了优先股。

优先股有红利可拿,而且在要求获得公司资产时优先于普通股,此外,RCN的优先股还可以兑换成每股62美元的普通股。

也就是说,艾伦有权利以62美元的价格优先换取RCN的股票。

RCN的股价一度曾经冲上70美元,艾伦当时一定沾沾自喜。

可现在,RCN的
股价仅在4美元左右徘徊。

一般来说,持有优先股,多多少少可以降低这种价格暴跌的风险。

因为优先股可以获取现金红利,到期后又可以把原始投资换回成现金。

可是艾伦的优先股不同,他的红利将以按60美元兑换的新的优先股来支付,而不是现金。

最糟糕的是,艾伦的优先股在2007年到期后,麦考特有权迫使他将优先股以62美元的价格
兑换成RCN普通股,而不是收回16.5亿美元。

那样的话,艾伦将拿到2660万股RCN普通股(目前大约价值1亿美元)。

当然,这些假定都是以RCN的寿命为基础。

额外的教训:把契约的附属细则细读一遍。

教训之二高价买入蕴藏风险
1999年和2000年,约翰·马龙控制的Liberty Media向ICG和Teligent投资15亿美元。

目前价值:4000万美元。

从1999年开始,Liberty又向欧洲有线电视业投入了16亿美元。

目前价值:4000万美元。

约翰·马龙是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常常能比别人先发现投资机会,然后在大家纷纷买进的时候抛售。

可是马龙对新兴电信公司ICG和Teligent的投资却一改以往的手法,这是两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这次,他没能抢在大家之前动手,而是赶在高潮的时候,结果两家公司现在都濒临破产,股东价值化为灰烬。

在最后时刻,马龙忍痛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Teligent的股份。

回收数额虽然少得可怜,但马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少人都认为,欧洲是炙手可热的宽带市场,因而马龙的投资仍然有机会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马龙眼下陷入了困境。

1999年,他曾向United Pan-Europe投资2亿美元,如今其价值大幅缩减,目前售价约为每股0.5美元。

随后向丹佛UnitedGlobalCom投资的14亿美元也大大贬值。

马龙遭受的损失非常大,他所面临的,不是亏损多少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教训之三折扣价未必便宜
2000年1月,Janus Funds购买了价值9.3亿美元的WebMD股票。

目前价值:7500-14000万美元。

2000年1月27日,Janus互助基金家族宣布:就在前一天,它以每股62美元的价格购买了1500万股Healtheon网站(现为WebMD)的股票。

与市价相比,这是折扣价。

而且,Janus 手中拥有大量资金,不知道投向何方是好,因而当时看来这次投资是Janus的得意之作。

根据双方的谈判细则,Janus要等上一年才能在公众市场自由出售到手的股票。

可是Janus并不在乎,当时他的战略是买进股票,而不是出售。

交易向公众宣布后,Healtheon 红极一时,股票当天达到了顶峰。

然而,随着网络股大幅下跌,这只股票慢慢成为急救对象。

等到Janus不受限制可以随意出售时,股价已经降到不足10美元了。

而Janus Funds的价值,到现在也已经下跌了近30%。

回头看看当时的疯狂投资,Janus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教训之四联营不是救命稻草
2000年3月,地区电话公司Verizon向Metromedia Fiber投资17亿美元。

目前价值:1亿美元。

尽管这是一次数额巨大的投资,但从当时的情况看,Verizon很像是抓住了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

当时,财力强大的Verizon急于进入宽带服务市场,而Metromedia恰好在兴建提供宽带服务的网络。

加上融资方Metromedia与亿万富翁约翰·克鲁奇控制的著名国际集团有联营关系,因此这次投资更显得把握十足。

投融资双方两厢情愿,交易水到渠成。

Verizon 放弃了自行兴建网络的想法,达成协议,将来使用Metromedia的网络。

为帮助Metromedia建成网络,Verizon以每股14美元购买了价值7.17亿美元的股票,
并向这家公司提供了总价9.75亿美元的一笔贷款。

通过这次耗资巨大的投资,将来Verizon 会有机会收购Metromedia的网络。

但是,Metromedia很快把钱花光了,而克鲁奇又迟迟不肯为联营的伙伴掏腰包,结果该股表现乏力,价位不到1美元。

上个月,Verizon把投资的账面价值降低到了2亿美元。

即便如此,这个价格仍可能比实际价格还高。

Verizon看中的联营关系,在关键时刻没能帮助他。

教训之五投资新领域要慎重
1999年和2000年,希克斯·缪斯向四家电信业新兴公司投资10亿美元。

目前价值:零。

希克斯·缪斯向来以判断准确而著称。

他手下的Tate&&Furst公司常常以低价买进现有公司,然后通过各种相关交易从中获取更大利润。

但是在1999年,这家公司改变了从前的做法,转向当时炙手可热的电信业新兴公司。

Tate&&Furst向Rhythms NetConnections和Viateld等总共四家公司,注资10亿美元。

在缪斯眼中,这四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是多元化投资的典型。

可是,事实证明,把这么多钱注入不同宽带的新兴公司,只会形成多方面恶化的结果。

在这四家公司即将破产的最后关头,缪斯没能把握机会忍痛低价抛出,结果10亿美元的投资血本无归。

此外,Tate&&Furst这次投资失败,也有它自身运作方面的原因。

公司员工通常从资产中获得1%到2%的年费,外加20%的利润,因此,如果公司停止交易,股东们就会坐立不安。

这样,外部的压力就可能迫使公司在没有看清前景的情况下,贸然投资。

教训之六新概念不是万能钥匙
1998年到2000年间,Goldman Sachs及其他人向Webvan投资8.5亿美元。

目前价值:零。

华尔街的高手也会向价格不菲的网络股投资,这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对于投资种子期公司的投资者来说,通常都是以低价买进,然后把公司推向公众市场,从而退出、获
利。

但是这次,Goldman Sachs和另外一些华尔街的投资者却看走了眼。

他们投资的公司Webvan的概念很吸引人: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让顾客永远不再上市场和商店购物。

但是,Webvan的做法太着急了,它试图马上就到处开店营业,结果虽然得到大笔投资资金,但开支比投资要大得多。

这家公司完全脱离了现实,因而很快就失败了。

2001.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