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失败案例(多数为互联网企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唐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

VC的教训:“海龟” +“概念”的时代牺牲品

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这家公司就是亿唐( )。

1999 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

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 个哈佛MBA和2 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

的。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 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 万美元左右的融资。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 ,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 代”的18-35 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 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此后两年,依靠SP 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2005 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 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 网站。2006 年,亿唐将其最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 万美元,试图在 上做最后一次的挣扎。不过, 在2008 已经被关闭亿唐公司也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2009 年5月, 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最终的竞投人以3.5 万美元的价格投得。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产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

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没有做出任何

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它是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尚阳科技案例特点: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创业者的教训: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训: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 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

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 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 万美元、DCM投资1,000 万美元、Intel Capital 投资700 万美元、NEA投资500 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 、Morgenthaler Ventures 、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 、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 杂志评选为亚洲100 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

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 和Google talk 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 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最终美梦破碎,2006 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

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博客网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 的旗帜

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

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动员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绝对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 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 多位。并于2004 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 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 、Mobius Venture Capital 、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 那里融资1000 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知道Blog 、Pod_cast、RSS、P2P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 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 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 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 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失。为摆脱困境,2008 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 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 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工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早在博客网融资后不久,新浪就高调推出其博客公测版,到2006 年末,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垂直网站。随后,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配的配置,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们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再后来,Facebook、校内、51 等SNS 社交网站开始大出风头,对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网民的注意力和资本市场对于博客也开始了冷落。

另外,无论是方兴东自己还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个学者或文人,而绝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没有掌控几百人的团队和千万美元级别资金的能力。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一个产品,无疑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领互联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对于博客网,它让投资人的大把美元化为乌有,从引领

Web2.0 的先驱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PP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