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共沉淀——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细胞膜蛋白co-ip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细胞膜蛋白co-ip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一种在体外探测两个蛋白分子间是否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如果两个蛋白在体外体系能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话,那么当用一种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时,另一个蛋白也会被同时沉淀下来。
Co-IP是一种基于体外非细胞的环境中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细胞膜蛋白Co-IP可用于验证细胞膜蛋白之间或者膜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在膜蛋白Co-IP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细胞膜提取原理从细胞裂解液中提取细胞膜,细胞膜提取的原理为:将细胞暴露于阳离子硅胶珠(直径20-50nm),带正电荷的硅胶珠包被并粘附在细胞表面,然后被包被的细胞由带负电荷的聚丙烯酸(PAA)过度包被。
硅胶珠包被的细胞膜比其他细胞器密度要大,可以通过梯度离心被分离。
从细胞膜中提取膜受体蛋白:在2%SDS溶液中煮沸硅胶包被的细胞膜5min以溶解膜蛋白,分离提取溶解的细胞膜蛋白。
分离纯化并富集足够多的样品,之后可采用Co-IP实验来进行细胞膜蛋白之间或者膜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针对样品蛋白的提取、表达和纯化的优化方案可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诱饵和猎物蛋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Co-IP蛋白互作分析服务。
您只需要将您的需求和样品寄给我们,我们会负责项目后续所有事宜,包括样品前处理、蛋白互作实验、质谱分析、质谱原始数据分析。
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
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将特定抗体与靶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和分析与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从而揭示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和蛋白质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oIP-MS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以及个人对这一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一、CoIP-MS技术原理1. CoIP原理免疫共沉淀(Co-IP)是一种将特定抗体与靶蛋白质结合的技术。
通过免疫沉淀的方式,来极大程度地富集我们需要的蛋白质。
2. 质谱技术原理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化和加速来测定分子质量的技术。
在CoIP-MS中,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和分析与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二、CoIP-MS技术应用1.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CoIP-M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通过对一种蛋白质进行免疫共沉淀,然后利用质谱技术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可以揭示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2. 蛋白质功能验证CoIP-MS技术也可以用于验证蛋白质的功能。
通过鉴定与某一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可以初步推测该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通路位置。
三、CoIP-MS技术局限性1. 验证性由于CoIP-MS技术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鉴定依赖于抗体的质量和特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解析CoIP-MS生成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数据解析和筛选,因此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门槛。
四、个人理解和看法对于CoIP-MS技术,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通过CoIP-MS技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和功能,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抗体的选择和数据的解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对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寒风凛冽,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标书的季节,你开始准备了么?在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蛋白和蛋白之间的互作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介绍九种。
1、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CoIP其实就是两个蛋白相互的IP(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在已知蛋白B和C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这种前提一般需要有一个酵母双杂实验或者Pulldown实验来作为支持。
IP就是用来验证蛋白C和蛋白B之间相互作用的。
如果在Agarose珠上的Protean A/G所结合的抗体,可以结合并拉下蛋白B,那用Western Blot即可检测出蛋白C的表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相互间免疫共沉淀的实验,就可以明确地验证出,B与C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比如这份标书:PYK2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一个新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并磷酸化E-cadherin?(百度检索题目可查到全文)2、Pull-down实验这个实验跟免疫共沉淀实验很像,不同的是免疫共沉淀是在细胞里进行的,在众多的蛋白里,拉住A蛋白的同时,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了,这还不能证明是直接的结合,很有可能是A 拉住了C,而C拉住了B,这样拉住A蛋白的同时也能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
要证明直接的结合就是Pull-down实验。
提纯所要研究的两个蛋白(一般是在BL21等菌种表达提纯),这两个蛋白带上不同的标签(提纯蛋白一般带GST或者HIIS标签),然后将他们放在同一个体系里,使用GST-beads或者NI-beads,把其中一个蛋白拉下来,用WB检测另一个蛋白的存在。
比如这份标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学机制。
(同样可以百度检索到全文)3、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共定位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原理,优势,局限性及操作流程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原理,优势,局限性及操作流程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及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研究蛋⽩-蛋⽩间相互作⽤的经典⽅法,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类,常被⽤于鉴定特定蛋⽩复合物的中未知蛋⽩组分。
免疫共沉淀的设计理念是,假设⼀种已知蛋⽩是某个⼤的蛋⽩复合物的组成成员,那么利⽤这种蛋⽩的特异性抗体,就可能将整个蛋⽩复合物从溶液中“拉”下来(常说的“pull-down”),进⽽可以⽤于鉴定这个蛋⽩复合物中的其他未知成员。
免疫共沉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是天然状态,第⼆是蛋⽩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的优势:与其他研究蛋⽩质相互作⽤技术(如GST-Pull down、酵母双杂交等)相⽐,免疫共沉淀鉴定的相互作⽤蛋⽩是在细胞内与⽬的蛋⽩发⽣的天然结合,避免了⼈为的影响,因此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可信度更⾼。
免疫共沉淀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 免疫共沉淀是建⽴在蛋⽩复合物成员间彼此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意味着松散结合的蛋⽩组分很可能检测不到;2. 由于蛋⽩质形成复合物以后,某些表位就会被掩盖,因此可能导致使⽤某⼀种pull-down抗体,⽆论怎么增加抗体浓度,也极少能将不到⼀半的⽬标蛋⽩复合物沉淀出来,如有必要最好使⽤多种不同抗体分别进⾏CoIP;3. 由于检测的是天然状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处理下,CoIP拉下来的蛋⽩复合物都可能是不同的,当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蛋⽩复合物成员也会越来越庞⼤;4. 如果使⽤Western Blot的⽅法检测的蛋⽩复合物中的⽬标蛋⽩,则需要在试验前进⾏预测,具有⼀定的冒险性;当然如果将蛋⽩复合物直接进⾏质谱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但需要得到较⾼纯度和浓度的蛋⽩复合物样品也⾮易事,并且成本较⾼;5. CoIP鉴定得到的蛋⽩间相互作⽤可能是直接作⽤也可能是间接作⽤,进⼀步区分还需要进⾏GST-Pull down等实验检测;6. 为了保证CoIP实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需要使⽤复合物的不同成员分别独⽴进⾏CoIP实验,并且结果应该能够彼此验证,因为原则上使⽤复合物的任⼀成员进⾏CoIP都会得到其他所有成员[1]免疫共沉淀的⼀般操作流程(中英⽂对照):成⼲扰。
预测蛋白的互作蛋白的方法
预测蛋白的互作蛋白的方法
预测蛋白的互作蛋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 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2. 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文献以获取更多关于预测蛋白互作蛋白的更具体的信息。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是一种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有效方法。
该技术通过免疫共沉淀实现蛋白质的富集,从而揭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1.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原理羧基磁珠是一种具有羧基官能团的磁性材料。
在免疫共沉淀中,由于抗体与待测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带有特定抗体的羧基磁珠与混合蛋白溶液一起孵育,待测蛋白质将与羧基磁珠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被羧基磁珠吸附。
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将带有复合物的羧基磁珠分离出来,获得富集的蛋白质溶液。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富集目标蛋白质并去除其他干扰物质。
2.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应用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通过该方法,可以鉴定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DNA或RNA等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利用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来鉴定蛋白质的交互伙伴,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信号传递机制。
该方法还可以用于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或治疗靶点,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前景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高。
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高选择性和敏感性使其成为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想方法。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一步进展,羧基磁珠的制备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总结回顾: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作为一种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羧基磁珠的磁性特性,实现了对蛋白质的富集和分离。
该方法在蛋白质交互作用、功能鉴定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羧基磁珠的制备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推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
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羧基磁珠免疫共沉淀的原理和应用,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该技术,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一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二、准备工作:预冷PBS,RIPA Buffer,细胞刮子(用保鲜膜包好后,埋冰下),离心机1. 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最后一次吸干PBS;2. 加入预冷的RIPA Buffer(1ml/107个细胞、10cm培养皿或150cm2培养瓶,0.5ml/5×106个细胞、6cm培养皿、75cm2培养瓶)3. 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4℃,缓慢晃动15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4. 4℃,14000g离心15min,立即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5. 准备Protein A agarose,用PBS 洗两遍珠子,然后用PBS配制成50%浓度,建议减掉枪尖部分,避免在涉及琼脂糖珠的操作中破坏琼脂糖珠6. 每1ml总蛋白中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50%),4℃摇晃10min(EP 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以去除非特异性杂蛋白,降低背景7. 4℃,14000g离心1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去除Protein A 珠子8. (Bradford 法)做蛋白标准曲线,测定蛋白浓度,测前将总蛋白至少稀释1:10倍以上,以减少细胞裂解液中去垢剂的影响(定量,分装后,可以在-20℃保存一个月)9. 用PBS将总蛋白稀释到约1 μg/μl,以降低裂解液中去垢剂的浓度,如果兴趣蛋白在细胞中含量较低,则总蛋白浓度应该稍高(如10 μg/μl)10. 加入一定体积的兔抗到500μl总蛋白中,抗体的稀释比例因兴趣蛋白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多少而异11. 4℃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过夜或室温2h,激酶或磷酸酯酶活性分析建议用2 h室温孵育12. 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来捕捉抗原抗体复合物,4℃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过夜或室温1h,如果所用抗体为鼠抗或鸡抗,建议加2 μl"过渡抗体"(兔抗鼠IgG,兔抗鸡IgG)13. 14000rpm瞬时离心5s,收集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去上清,用预冷的RIPA buffer洗3遍,800μl/遍,RIPA buffer有时候会破坏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内部的结合,可以使用PBS14. 用60μl 2×上样缓冲液将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悬起,轻轻混匀,缓冲液的量依据上样多少的需要而定(60 μl足够上三道)15. 将上样样品煮5min,以游离抗原,抗体,珠子,离心,将上清电泳,收集剩余琼脂糖珠,上清也可以暂时冻-20℃,留待以后电泳,电泳前应再次煮5min 变性。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实验方法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实验方法免疫共沉淀是一种通过使用抗体分子来使特定蛋白质复合物沉淀下来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抗体与蛋白质复合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共沉淀复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以及分离蛋白质复合物等。
1.细胞裂解:将目标细胞或组织加入裂解缓冲液中,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2.抗体结合:将特异性抗体加入裂解液中,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3.免疫沉淀: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免疫沉淀剂(如蛋白A/G琼脂糖或蛋白A/G磁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4.洗涤:通过多次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以提高免疫复合物的纯度。
5.去除抗原-抗体结合:使用酸性溶液或高盐浓度缓冲液等方式解离免疫复合物,分离出目标蛋白质。
6. 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免疫共沉淀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特定目标蛋白质的结合来将其沉淀下来。
抗体通常是由动物制备得到的,可以选择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在实验中,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目标蛋白质的表位上,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
随后,通过与免疫沉淀剂结合,可以使免疫复合物沉淀下来。
免疫共沉淀这种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鉴定细胞中的蛋白质复合物、研究信号转导通路等。
通过免疫共沉淀可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网络,深入理解生物学过程中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然而,免疫共沉淀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抗体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合力,以保证免疫复合物的选择性。
其次,免疫共沉淀依赖于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低表达的蛋白质无法被充分沉淀的问题。
此外,非特异性结合和高背景信号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免疫共沉淀是一种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分离特定蛋白质复合物等。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蛋白质功能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蛋白质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以及探究细胞的调节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原理、步骤、优缺点和应用。
一、原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是基于抗体特异性识别蛋白质的原理。
在该技术中,首先将抗体与磁珠或琼脂糖等载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接着,将该免疫复合物加入到含有细胞或组织的裂解液中,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随后,使用磁力或离心等手段将免疫复合物与与其结合的蛋白、核酸等分离出来。
最后,利用PCR、微阵列芯片等技术对分离出来的蛋白、核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二、步骤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步骤主要包括:1. 细胞或组织的裂解:将细胞或组织加入到含有蛋白酶抑制剂、核酸酶抑制剂、盐和缓冲液等的裂解液中,使其破裂并释放出蛋白、DNA等。
2. 免疫复合物的制备:将抗体与磁珠或琼脂糖等载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3. 免疫复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将免疫复合物加入到裂解液中,与目标蛋白结合。
4. 免疫复合物的分离:使用磁力或离心等手段将免疫复合物与与其结合的蛋白、核酸等分离出来。
5. 分析:利用PCR、微阵列芯片等技术对分离出来的蛋白、核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优缺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高特异性:该技术可以通过抗体特异性识别蛋白质,具有高特异性。
2. 高灵敏度:该技术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蛋白质。
3. 可重复性: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可以用于多次实验。
4. 可广泛应用: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
然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也存在以下缺点:1. 受抗体质量限制:抗体的质量、特异性和亲和力等因素会影响该技术的结果。
2. 受组织分解程度限制:组织分解不彻底会导致目标蛋白无法完全释放,从而影响该技术的结果。
3. 受背景干扰影响:免疫复合物的制备和分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背景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就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
(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就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就是当靶蛋白与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与反向杂交系统等。
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
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
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与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
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就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
(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就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就是当靶蛋白与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与反向杂交系统等。
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
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
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与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
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
蛋白互作技术
蛋白互作技术蛋白互作技术是一组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和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功能、信号传导、代谢途径等方面的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蛋白互作技术:1. 酵母双杂交法(Yeast Two-Hybrid, Y2H):这是一种常用的高通量蛋白互作筛选方法。
该技术利用酵母细胞内的转录激活域(activation domain)和DNA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的相互作用来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 免疫共沉淀法(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这种方法利用抗体将目标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沉淀下来,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MS技术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复合物中的成员。
典型的方法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SPR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蛋白质片段互作法(Protein Fragment Complementation Assay, PCA):这种方法通过将蛋白质分割成两个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连接到蛋白质感兴趣的两个互补位置上,观察是否形成功能性蛋白质复合物。
1/ 26. 拉曼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这是一种基于散射光的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这些技术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研究者的具体研究问题、目标蛋白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可用的设备和资源。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全面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2/ 2。
免疫共沉淀中的缩写
免疫共沉淀中的缩写引言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沉淀过程将蛋白质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来。
该技术通常与其他分析方法(如免疫印迹、质谱分析等)结合使用,以进一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细胞过程中的功能。
在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时,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缩写来简化术语的表达,提高实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共沉淀中的缩写,其中包括实验所需的材料、抗体以及相关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中的常见缩写1. 免疫共沉淀材料•IP Buffer(Immunoprecipitation Buffer):免疫共沉淀缓冲液,用于裂解细胞并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性。
•Lysis Buffer:裂解缓冲液,也用于裂解细胞并提取蛋白质,与IP Buffer 类似。
•RIPA Buffer(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Buffer):放射免疫共沉淀试剂盒缓冲液,用于裂解细胞并增强蛋白质的溶解性。
•Protein A/G Beads(Protein A/G Sepharose Beads):蛋白 A/G 球,用于与抗体结合,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
•PMSF(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苯甲基磺酰氟,用作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被降解。
•BSA(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用作抗体稀释液的成分。
2. 免疫共沉淀抗体•IP Antibody:免疫共沉淀抗体,用于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富集目标蛋白质。
•Primary Antibody: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形成免疫复合物。
•Secondary Antibody:二抗,与一抗结合并标记荧光染料或酶,便于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HRP(Horseradish Peroxidase):辣根过氧化物酶,常用于标记二抗或直接标记抗体,通过触发荧光或发色反应来检测免疫共沉淀结果。
免疫共沉淀质谱
免疫共沉淀质谱免疫共沉淀质谱(immunoprecipitation-massspectrometry,IP-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用于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伴侣。
该方法结合了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技术,可以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鉴定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伴侣,从而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IP-MS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原理IP-MS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将其与其相互作用伴侣共同沉淀下来,再用质谱技术检测沉淀物中的蛋白质成分。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抗体,以确保沉淀物中仅含有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伴侣。
通常,IP-MS分为两种类型:单一免疫共沉淀(single IP-MS)和串联免疫共沉淀(tandem IP-MS)。
单一免疫共沉淀是指将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
而串联免疫共沉淀则是在单一免疫共沉淀的基础上,将沉淀物再次进行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以筛选出更加特异的相互作用伴侣。
二、步骤IP-MS的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抗体:选择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并进行验证。
2. 免疫沉淀:将抗体与混合物中的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添加磁珠或琼脂糖等固相材料,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伴侣结合并沉淀下来。
3. 洗涤:用缓冲液洗涤沉淀物,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杂质。
4. 质谱分析:将沉淀物进行蛋白质分离和消化,并用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
5. 数据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质谱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伴侣。
三、应用IP-MS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中。
以下是IP-MS的一些应用领域:1. 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伴侣:通过IP-MS可以鉴定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伴侣,从而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 研究蛋白质修饰:通过IP-MS可以鉴定蛋白质的修饰状态,如磷酸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引言: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技术,通过利用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目标蛋白的结合,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分离和鉴定,从而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一、原理: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是基于免疫学原理开展的。
当外源抗原(目标蛋白)与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接触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与目标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我们通过将抗体固定在固相上(如琼脂糖或磁珠),使其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蛋白,然后通过洗涤等步骤将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去除,最终得到含有目标蛋白的复合物。
二、步骤:1. 提取蛋白:首先,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含有目标蛋白的总蛋白。
可以使用细胞裂解液或特定的蛋白提取缓冲液进行细胞裂解,释放细胞内的蛋白。
2. 抗体固定:将抗体固定在固相上,如琼脂糖或磁珠。
这些固相材料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可以与抗体发生共价结合,形成固定的抗体。
3. 免疫沉淀:将提取的总蛋白与固定的抗体进行免疫反应。
在适当的条件下,目标蛋白与固相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4. 洗涤:通过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洗涤缓冲液的成分和洗涤次数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获得高纯度的复合物。
5. 蛋白析出:将洗涤后的固相与适当的缓冲液进行洗脱,将目标蛋白从抗体固定上释放下来。
6. 蛋白分析:经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后,可以使用Western blot、质谱等技术对蛋白进行进一步鉴定和分析,以验证目标蛋白的特异性。
三、应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可以鉴定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功能。
2. 信号转导: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可以鉴定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深入了解信号传导机制。
3. 疾病机制: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可以鉴定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CO-IP-MS实验步骤:从样本处理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CO-IP-MS实验步骤:从样本处理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细胞内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步骤。
为了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实验方法。
其中,免疫共沉淀质谱(Co-IP-MS)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和分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CO-IP-MS实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药物研究技术。
步骤一:样本准备在进行CO-IP-MS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本。
样本可以是细胞提取物、组织提取物或体液等。
以下是样本准备的基本步骤:1.细胞培养:如果使用细胞样本,首先需要培养细胞并使其达到适当的生长状态。
2.细胞裂解:将细胞收集并使用裂解缓冲液裂解细胞膜,释放细胞内的蛋白质。
3.蛋白质浓度测定:使用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确定样本中的蛋白质浓度。
步骤二:抗体选择和免疫共沉淀在CO-IP-MS实验中,选择适当的抗体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抗体选择和免疫共沉淀的步骤:图1。
1.抗体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2.免疫共沉淀:将抗体与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共沉淀。
这可以通过将抗体与蛋白质混合,然后使用蛋白质A/G琼脂糖或磁珠等材料进行免疫共沉淀。
步骤三:洗涤和洗脱在完成免疫共沉淀后,需要进行洗涤和洗脱步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以下是洗涤和洗脱的步骤:1.洗涤:使用洗涤缓冲液多次洗涤免疫共沉淀复合物,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2.洗脱:使用洗脱缓冲液将目标蛋白质从免疫共沉淀复合物中洗脱出来。
洗脱缓冲液的选择取决于实验需求。
步骤四:质谱分析在CO-IP-MS实验的最后一步,需要对洗脱出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
以下是质谱分析的步骤:图2。
1.蛋白质消化:使用适当的酶对蛋白质进行消化,生成肽段。
2.质谱仪分析:将消化后的肽段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
质谱仪可以根据肽段的质量和荷电量来确定其序列和标识。
通过CO-IP-MS实验,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是最早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酵母双杂交体系中的另一个蛋白质进行融合,可以检测它们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对大规模筛选具有较高的效率。
酵母双杂交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体内可能并不真实反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以及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 共免疫共沉淀技术共免疫共沉淀技术利用抗体对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沉淀来寻找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技术可以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进行,能够检测细胞内、细胞间以及细胞外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较长时间和较高技术要求等。
3. 质谱联用技术质谱联用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PI-MS)能够对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高通量分析。
通过将免疫沉淀后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可以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配体。
质谱联用技术的优势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性,但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数据。
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基于蛋白质间距离的技术,通过激发体系中的一个荧光蛋白(供体)来激发接受体系中的另一个荧光蛋白,从而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具有实时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但也存在由于受到光源、色素、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的缺点。
研究蛋白互作的七种方法总结
研究蛋白互作的七种方法总结蛋白互作方法总结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七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01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02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
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 、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
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03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免疫共沉淀名词解释
免疫共沉淀名词解释
免疫共沉淀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该技术利用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将目标蛋白质与其结合的蛋白质一起沉淀下来,从而实现对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在免疫共沉淀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蛋白质A/G磁珠或蛋白质A/G琼脂糖把抗体捆绑到载体上,然后与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混合,使之发生结合,最后通过磁力或离心沉淀下来。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1 -。
免疫共沉淀 结果解读
免疫共沉淀结果解读引言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IP)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将目标蛋白及其相关蛋白一同沉淀下来,然后通过检测被共沉淀蛋白的方法,分析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IP实验步骤免疫共沉淀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细胞裂解:将目标细胞或组织用裂解缓冲液裂解,释放细胞内的蛋白。
2.免疫反应:将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3.免疫沉淀:将免疫复合物与蛋白A/G磁珠结合,使蛋白复合物沉淀下来。
4.重洗:通过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5.洗涤后的沉淀蛋白可以通过Western blotting、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IP实验结果解读IP实验的结果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蛋白的存在与表达水平首先需要确认目标蛋白在样品中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可以通过Western blotting 等方法检测免疫沉淀后的蛋白,在目标蛋白的位置上出现特异的条带,表明目标蛋白已成功沉淀。
此外,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中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共沉淀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免疫共沉淀实验可以鉴定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共沉淀蛋白可以通过质谱分析或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进行功能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共沉淀蛋白,可以筛选出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揭示其调控机制。
3.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共沉淀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分析。
通过分析目标蛋白和共沉淀蛋白的功能和亚细胞定位等信息,可以预测其在细胞信号转导和调控网络中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富集分析等方法,揭示共沉淀蛋白在功能通路和生物过程中的富集情况。
结论免疫共沉淀是一种有力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共沉淀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揭示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通过考马斯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泳带
9)从胶上切下目标带,将其放到微量离心管
中,用1ml 50%乙腈洗两次,每次3 min 10)用胰蛋白酶消化胶中的蛋白质,再将肽电 洗脱 11)通过窄孔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肽。将收集的 肽在ABI 477A或494A机器上进行自动Edman 降解测序。
2)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
3)不能给出动态的结果,同时也还应该排除
细胞在破碎时导致本来没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质发生凝聚的可能性
4)所得的蛋白质有可能不是直接相互作用的
蛋白质,而是通过第三者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 质
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质的原理和常见问题
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酶联免疫
法,在此方法中,蛋白质及复合物均以天然状 态存在,符合体内实际情况,能更真实的反 映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得到的蛋白 可信度高 2)抗原与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细胞中相类似 的浓度存在,避免了过量表达测试蛋白质所造 成的人为效应。
6 局限性
1)此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所选择靶
蛋白的相关蛋白在此细胞株中可能没有明显差 异这就需要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根据亚 系间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来正确的选择靶蛋白
3 注意的问题
1)细胞裂解
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 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 离子变性剂(NP40或Triton X-100)。每种细 胞的裂解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经验确定。 不能用高浓度的变性剂(0.2%SDS),细胞 裂解液中要加各种酶抑制剂,如商品化的 cocktailer。
2)使用明确的抗体,可以将几种抗体共同使
用。 3)使用对照抗体: 单克隆抗体:正常小鼠的IgG或另一类单 抗 兔多克隆抗体:正常兔IgG
4 应用
通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
合产生相互作用。 用于验证确定某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 档。
5 优点
1) Co-IP是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
(ELISA)都可以研究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但是,它们都是基于体外非细胞的 环境中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而 在细胞体内的抗原和抗体的聚积反应则可以 通过酵母双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在活细胞的 水平上检测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
在微量离心机上4℃以最大速度离心15 min
2)将每毫升细胞悬液转移到微量离心管中,
3)收集上清(约30
ml)并加入30μg的适当抗 体,4℃摇动免疫沉淀物1 h
加入0.9 ml的蛋白质A-Sepharose 悬液, 4℃摇动免疫沉淀物30 min 5)用含900 mmol/L NaCl的NETN洗蛋白ASepharose混合物,再重复洗5次。最后,用 NETN洗一次 6)吸出混合物的液体部分。加入800μl的 1×SDS胶加样缓冲液到球珠中,煮沸4 min 7)将样品加入到大孔的不连续SDS-PAGE梯 度胶中,在10 mA的恒定电流下电泳过夜
免疫共沉淀(Co-IP )
——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生化专业:毛赟赟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互作和暂时型互作 两种。互作力既可以强,也可以弱。 牢固型互作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 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Pull-down 或Far-western法研究。 暂时型蛋白质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涉及到胞内大部 分生物过程,包括蛋白修饰、转运、折叠、信号转 导和细胞周期等,属于开/闭性质,可以通过交联或 标记转移法来研究。胞内研究蛋白质互作的方法除 上述方法外,还有蛋白芯片、核磁共振、质谱、X射线晶体衍射等 。
1 Co-IP的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
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 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 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 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质的原理和常见问题
2
1)
方法
收获培养的细胞(1×107-1×108)冷 PBS洗涤2次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冰浴 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