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法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共21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针刺补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补泻手法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临床常用的六种针刺补泻手法
临床常用的六种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指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补益正气或疏泄病邪,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进阴阳平衡,恢复人体健康的针刺方法。
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有以下几种:1.徐疾补泻徐疾补泻是主要依据针刺速度快慢,以及出针、按闭穴位的快慢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刺之微在速迟者,徐疾之意也。
'对徐疾补泻提出了基本术式要求,'徐'为缓慢之意,'疾'为快速之意。
《灵枢·小针解》说:'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进针后,浅层得气,随之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再迅速退针至浅层,反复施行。
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后,随之缓慢退针至浅层,反复施行;重在徐出,是为补法。
速度是表象,重点是力度。
2.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是主要依据实施提、插手法时用力轻重的变化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难经·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李梴《医学入门》说:'凡提插,疾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
'后世医家根据此说,将提插补泻发展、演变成多种操作方法。
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小幅度的重插轻提手法,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小幅度的轻插重提手法,以上提用力为主,为泻法。
3.捻转补泻捻转补泻是主要依据向不同方向捻转时用力轻重的不同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窦汉卿《针经指南》中'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及《针灸大成》中'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为捻转补泻奠定了基础。
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捻转手法,拇指向前捻转时用力重(左转),指力下沉,拇指向后还原时用力轻,为补法。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法39页PPT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 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内经》中对针刺常用的徐疾、提插、开阖、呼吸、迎随、捻转等补泻手法做了详尽的描述,也同时谈论了摄、爪、切、按、扪、进、退、弹、摇、动等手法,这些成为后世单、复式补泻手法的基础。
一、徐疾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素问·针解》又记载:“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
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这些记载包含了三层含义:1、以进针、出针过程的快慢来区分补泻,即慢进针、快出针为补法,快进针、慢出针为泻法;2、以留针时间的长短来分补泻,留针时间长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3、以闭针孔的快慢来区分补泻,出针时快速按针孔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慢进针、快出针为补法二、开阖补泻《灵枢·终始》:“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
”《素问·调经论》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这些记载说明出针后迅速按住针孔为补法,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则为泻法。
三、呼吸补泻《素问·离合真邪论》:“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仵,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针刺补泻及其补泻手法
强刺激:较大幅度和较快频率的提插、捻转
弱刺激:较小幅度和较慢频率的提插、捻转
中刺激:提插、捻转的幅度和频率适中 刺激量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弱刺激+时间短=弱兴奋效应 弱刺激+时间长=弱抑制效应 强刺激+短时间=强兴奋效应 强刺激+长时间=强抑制效应
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
•针刺补泻是对刺激强度恰当运用
•刺激强度与针刺补泻效果有关
提插捻转的幅度和频率适中刺激量与针刺效应的关系弱刺激时间短弱兴奋效应弱刺激时间长弱抑制效应强刺激短时间强兴奋效应强刺激长时间强抑制效应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针刺补泻是对刺激强度恰当运用?刺激强度与针刺补泻效果有关?刺激强度与补泻手法有本质区别平补平泻?先泻后补补泻兼施扶正祛邪?小刺激量的针刺提插补泻?均匀用力的幅度和频率恰当并使患者感觉舒适的的捻转提插手法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本法可配合各种针刺补泻手法运用,以加强调和 阴阳、升清降浊、促使营卫气血运行通畅。
操作前应使病人之呼吸和缓均匀,逐渐加深。切 勿憋气。医生也应调息守神
开阖补泻法
针刺补泻 过程中,在出 针时是否按闭 针孔以区分补 泻的方法
补法:轻出针后, 泻法:出针时边退边 以押手迅速按针孔, 摇,摇大针孔,出针 按揉针孔片刻。 后不按压针孔或缓压 针孔。
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辨别虚实
证候虚实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 泻其阴而和之; 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 其阳而和之。 《灵枢 终始》
脉象虚实
虚实夹杂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之以针,而调以甘药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审察经气
经络诊察
麻痹、厥冷、陷下、 观察(望) 感觉迟钝——虚 触摸(切) 疼痛、红肿、硬结、 感觉过敏——实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认真学习,加强训练。
第一节针刺补泻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概念: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确定的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
范畴:补泻原则、补泻手法、补泻效应。
(一)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理,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相应的方药,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病,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凡是能扶助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
凡是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
(三)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针刺感应,脉证变化。
1(针刺感应(针刺泻法)实证:针下沉紧涩滞针下徐缓舒和。
(针刺补法)虚证:针下虚滑空虚针下徐和有力。
烧山火寒证针下热感透天凉热证针下凉感2(脉证变化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脉象平和,症状缓解,寒证或热证消失。
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
《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
《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
26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3.处理 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1)针弯曲: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取出。 (2)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让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 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 4.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要避免 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 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 27 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
(一)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1.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 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 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 2.临床表现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目眩, 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心慌气短,出冷汗,四肢发 22 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严重者神志昏迷,仆倒 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11
四、操作方法
3.操作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 多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 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多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12
12
四、操作方法
(二)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1.意义: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27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四)血肿 ——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的现象。 1.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 管所致。 2.临床表现 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 肤呈现青紫色。
28
28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3.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 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 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时,先冷敷止血后,再 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 吸收。 4.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 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针灸-毫针刺法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
。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长度规格表
寸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毫米 13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号数
26 0.45
27
28
29303132直径(毫 米)0.42 0.38 0.34 0.32 0.30 0.28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 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 堂穴。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人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
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 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 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 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 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 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度。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 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 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 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
针灸学课件6、毫针刺法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 穴一定部位, 施以上提下插的 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 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 “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 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 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 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 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 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 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2、针管进针法
3、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 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 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 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 皮肤。
提捏进针法:以左 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 部位的皮肤捏起,右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 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 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 两指中间刺入。
2、捻转法 :将针刺入 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 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 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 前后旋转的动作。
(二)辅助手法
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 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 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
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 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 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 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 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
毫针刺法(针灸学 第4版 (赵吉平,李瑛)包括针刺补泻,留针出针,异常情况处理预防与针刺注意事项
人中、委中、十二井、十宣等穴,能疏泄病 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泻实的性质、 祛邪的作用,适宜于祛邪泻实。
3.针刺手法及针具
针刺补泻效应
针灸的治疗效果
毫针的粗细与刺激量
针刺手法与刺激量
毫针刺入穴的刺激程度
毫针刺入穴的角度、深度不同,其刺激的轻 重程度也不同,直刺、深刺的刺激量要大些 ,平刺、浅刺的刺激量要小些。
02 苍龟探穴主治
苍龟探穴能疏通经络,通行经气,主要用于虚证,通过一退三 进的斜刺手法,深入浅出地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畅通,增强经 气运行,从而改善虚证症状。
4.赤凤迎源
赤凤迎源操作
进针插入深层,然后退至浅层,待针 下得气,针体自摇;插入中层,边提 插边捻转,一捻一放,五指展开,行
飞法行气,如凤凰展翅之状。
出针的要点
需押手按棉球,刺手微捻转,缓提至皮下出针;应依补泻需求选疾出或徐出,疾 按孔或摇大孔;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不适。
出针后的检查
当针退出后,应询问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注意有无晕针延 迟反应现象;确保治疗安全,减少患者不适。
03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见课件2)
补泻手法) ; (2)留针与出针; (3)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弯针、断针、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 刺伤神经干) ; (4)针刺注意事项
目录
• 七、针刺补泻 附一:灵枢.官针论刺法 附二:飞经走气四法
• 八、留针与出针 •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 十、针刺注意事项
01
七、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是治病的重要环节
治疗计划和安全措施。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瘫痕或肿瘤的部位
感染溃疡勿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瘫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以免加重病情或引 发感染。
《毫针的基本操作》
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 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
操作方法:
进针角度
直刺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法
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
平刺法(横刺)皮薄肉少、头面部
整理课件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十、针刺的深度
① 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 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 刺。
• (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 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 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 散,应立即退针,忌捣针。
整理课件
十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 (一)晕针
• 现象: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 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
② 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 ,宜深刺。
③ 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④ 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⑤ 腧穴 腧穴部位的不同,针刺深度则不同。
整理课件
十一、注意事项
•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 位。
•(3)特殊体位
整理课件
二、消毒
• 针具/器械消毒:
• 医生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 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操作。应 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 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 针刺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 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5%碘酊涂擦,擦拭时应从 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 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7种针刺补泻的操作要点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7种针刺补泻的操作要点距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7种针刺补泻的操作要点”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我们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
以下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力度的强弱、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并结合捻转用力的方向,区分捻转补泻手法。
(1)补法:操作要点: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
③反复捻转。
④操作时间短。
(2)泻法:操作要点: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
③反复捻转。
④操作时间长。
注意事项:①捻转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在多数腧穴均可应用。
③捻转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捻转法相区别。
2.提插补泻根据提插力度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区分提插补泻手法。
(1)补法:操作要点: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③反复提插。
④操作时间短。
(2)泻法:操作要点: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③反复操作。
④操作时间长。
注意事项:①提插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宜在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处应用。
③提插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提插法相区别。
3.疾徐补泻根据进针、出针、行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1)补法:操作要点:①进针时徐徐刺入。
②留针期间少捻转。
③疾速出针。
(2)泻法:操作要点:①进针时疾速刺入。
②留针期间多捻转。
③徐徐出针。
注意事项:①应明确区分进针、退针的徐疾速度。
②注意与提插补泻操作的区别。
4.迎随补泻根据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是否一致区分补泻的手法。
(1)补法:操作要点: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
最新刺灸学复习题-第二章-毫针刺法
第二章毫针刺法一、词解1、行针2、得气3、针刺角度4、平刺5、爪切进针法6、夹持进针法7、舒张进针法8、提捏进针法9、导气法10、平补、平泻法11、晕针二、填空1、毫针的结构可分为、、、、。
2、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指的而言。
3、选择体位,应该是以、、、为原则。
4、临床常用体位,一般以和为主。
5、消毒范围,包括、、。
6、行针的基本手法有、,辅助手法有、、、、、。
7、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决定于、、等方面。
8、常用针刺补泻手法有、、、、、、。
9、常用针刺异常情况有、、、、、、。
10、气胸多发于针刺、、以及、的腧穴。
11、项部正中风府,哑门针刺不当,可误伤。
12、背部第腰椎以上棘突间穴位针刺过深可刺中。
三、问答题1、简述爪切进针法和挟持进针法的操作要领。
2、简述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的操作要领。
3、押手的作用有哪些?4、临床上如何根据不同用部位选择针刺角度?5、如何针对不同原因促使针刺得气?6、如何处理晕针病人?7、如何处理滞针?8、怎样才能使毫针顺利刺入穴位?四、选择题1、毫针针刺时容易折断的部位是A针尖B针身C针柄D针根E针尾2、在皮肉较浅薄处进针,采用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以上均不宜3、在皮肉松弛的部位进针多采用A指切B挟持C舒张D提捏4、同时针面部,下腹部及足背部穴最适宜的体位时A仰卧B侧卧C俯卧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5、“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语出A灵枢B素问 C 甲乙D难经E大成6、处理晕针病人,下列哪种方法错误A立即出针B患者平卧C头部垫高D松开衣带E轻者饮用温糖水7、滞针的处理下列哪种方法不妥A暂留针B附近再刺一针C附近循按D轻弹针柄E用力拔针8、处理断针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保持镇静B病人切勿乱动C病人保持原来体位D让病员运动以使断端露出体外E外科手术取出断针9、押手作用不包括A固定腧穴B挟持针柄C使针身有依靠,不致弯曲D减少疼痛E加强针刺作用10、下列除哪项外,直刺过深可发生气胸A背部第十胸椎旁穴B侧胸部第十一肋间C前胸部第五肋间D前胸部第四肋间E前胸部第二肋间11下列哪种病症不宜留针A表热症B虚寒症C慢性病 D 疼痛性病E痉挛性病12飞法操作不包括A拇食指捻针B拇食指张开C一捻一放D反复数次E捻转结合提插C型题A1.5毫针B3寸毫针 C 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2、挟持进针法适用于A先浅后深B重插轻提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提插补泻之补法操作含4、提插补泻之泻法操作含A高压消毒B煮沸消毒C两者均宜D两者均不宜5、毫针针具消毒6、皮内针针具消毒A提捏进针法B平刺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7针阳白可用8针胸部檀中穴可用。
中医毫针法
毫针法一、进针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等方法。
1.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
③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
④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固定穴区皮肤: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夹持针柄。
④刺入: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
本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提捏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
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
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3)舒张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绷紧皮肤:以押手拇、食指或食、中指把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夹持针柄。
④刺入: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
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
(4)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
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
③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针刺补泻是一种治疗有害能量堵塞或过剩能量在人体器官内外脏
腑集中的中医疗法,通过利用针灸的特定法门,采取穴位的损利、补泻、疏散、收衣的方法治疗病症,以滋阴养血、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改善气血循环等手段,发挥特定的生理改善作用。
基本的手法有:
1. 按摩手法:以小腿两面为起点,由里往外,以刮、揉、捶、轮、剪等方式对腹部腰部等做合适的按摩,以促进胆脾胃肠气血循环,疏
散气血瘀滞,调和肝脾胃脘机能。
2. 拔罐手法:以太极奇门八卦作为基本构成原理,以其中的卦名,在一定的穴位上施以拔罐,能够调节经络,改善症候。
3. 特异性按摩:采取捏、捻、拨、摩、研、按等技术,按照穴位
局部或某个器官,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疏散痹滞,降低
有害物质的浓度,而达到疗疾的目的。
略论毫针基本手法与平补平泻及平针法
略论毫针基本手法与平补平泻及平针法毫针基本手法,包括进退、提插、捻转、针向、留针五项。
本文就这些手法的概念、操作及运用,以及平补平泻与平针法的意义等,结合本人体会,试作初步讨论。
(一)毫针刺法的分类针刺的作用,即《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所指出:“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主要是调气。
调气的意义:个人体会是调整机体脏腑经络之气机。
从作用上来分析,则包括候(催)气、行气、补泻三个方面。
所谓“候气”和“催气”,乃是促使针刺得气的方法,任何针刺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术方能有效。
所谓“行气”,是宣行气血直达病所的方法。
杨继洲曾说:“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故临床上多在病所邻近或远处取穴施治时应用。
至于补泻,则是针对疾病虚实性质而设的治疗措施。
尚有平补平泻法,是一种刺激量较平和的手法,也属于补泻的范围。
(二)各种基本手法的具体应用毫针基本手法,与针刺辅助手法不同,乃是针刺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这些手法可以产生各类不同作用,以下分别论之:1.进退针进针和退针是针刺过程中相对的两种动作,根据古人文献记载,应包括二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指针尖刺透皮肤和将针退出皮肤的动作,前者是针刺的开端,后者则是施行手法后,针刺的终了;其二是指针刺透皮后,根据不同刺法的要求,将针进至一定深度,及施行手法完毕后,按各该刺法的要求,将针退至皮下的动作。
兹分述之。
(1)透皮出皮的进退针手法:进针法:进针透皮,务使病者不痛;古人文献记载的方法有下列两种:窦默《标幽赋》中记载:“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窦默的这种进针手法是受《灵枢·官能》篇中“微旋而徐推之”的启示而来的。
其操作须双手协作,左手重切下针的腧穴,以使气血疏散,免伤营卫,右手随切,轻微地将针捻转,徐徐将针刺入,可以使病者不觉或减少疼痛。
何若愚《流注指微赋》中记载:“针入贵速,既入徐进。
”何氏的进针法恰与窦氏相反,是一种快速的手法。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毫针技术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类—毫针技术小 e 说:⊙编辑:精诚君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
表1:毫针直径规格表规格/号数22 24 26 28 30 32 34直径/mm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2临床上以直径32~26号(0.25mm~0.40mm)的毫针最为常用。
粗针多用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表2:毫针长短规格表规格/寸0.5 1.0 1.5 2.0 2.5 3.0 4.0 5.0长度/mm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临床上以长度1.0~3.0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5寸(40mm)者用得最多。
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刺法
齐刺法
概述:
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 三针齐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本法始载 于《内经》,《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 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 刺者,治痹气小深也”。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 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即寒痹症。
操作方法:
先用手循按出痹痛的最敏感点,然后在其敏感点 直刺一针,再从两旁各斜刺一针,两针尖指向前 一针,使三针并列,以增强针感,其疗效比用单 针治疗更佳。
毫针针刺法在临床中的 应用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刘红石
概述
针刺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作用于人体经络、 输穴或其他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民间针法 是产生于民间并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各种针法, 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针具的针法:如毫针针法、巨针针法、芒 针针法、皮肤针针法、梅花针针法、小针刀针 法、小宽针针法、穴位埋线针法、温针针法、 火针针法等等。
操作方法:
操作时先于痛处直刺一针,不立即 出针,而以左手随痛处上下循按, 找到新痛点后再出前针,又于痛点 相应处刺入,反复运用,直到痛点 消除为止。
主治病证:
报刺法具有行气止痛作用。主要适用 于多处有明显压痛或疼痛不固定的疾 患,如游走性的关节痛、坐骨神经痛、 偏头痛等。
• 典型病例:
【注意事项】
1、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 不宜使用本法。
2、毛刺是轻虚、浮浅地刺激表 皮,以局部皮肤轻微充血为宜,故应 以不出血为好。络刺则破皮出血,两 者可以出血和不出血来区别。
恢刺法
【概述】
恢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 周针刺,先从旁刺入,得气后,令患者作 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方向,以疏通经 气、舒缓筋急。《内经》,《灵枢·官针》 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 前后恢 筋急,以治筋痹也。”这里,“恢”有扩 大、宽松、恢复之意,因为这种刺法可使 拘急痉挛之肌肉舒松,恢复原来的功能活 动,故名恢刺。
不同部位的针法:如耳ຫໍສະໝຸດ 疗法、头针疗法、眼 针疗法、舌针疗法、夹脊针针法、腕踝针针法、 腹针针法等等。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法(迎随 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呼吸补泻…….) 外,还有缪刺法、偶刺法、毛刺法、报刺法、 齐刺法、傍刺法、合谷刺法等)。
毛刺法
【概述】
毛刺法是浅刺皮肤的一种针刺 方法。《内经》,《灵枢·官针》 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素问·刺要论篇》曰:“刺毫毛 腠理无伤皮”。因邪客于皮毛,引 起麻木痹阻,或皮肤痒疮,用浅浮 的方法来治疗,轻轻地刺激表皮, 刺皮不刺肉,故称毛刺。
• 报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根据坐骨神经痛放射 部位,对照经络循行路线进行分型,选取相应部 位腧穴。
• 1.膀胱经型: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 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 2.胆经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跳、 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丘墟;
• 3.混合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跳、 承筋、阳陵泉、飞扬、解溪。
【主治病证】
豹文刺法主要用于经络瘀滞之证, 如关节红肿热痛、跌打损伤之瘀肿,诸 疮肿毒,丹毒,肌肤麻木不仁等。
报刺法
报刺法
概述:
报刺法是根据患者所报疼痛之处(阿是穴)下针, 然后用左手循按上下处寻找其他痛处,拔针再刺新的 痛处,如此重复刺其痛处(阿是穴)的一种针刺方法。 本法始载于《内经》,《灵枢 官针》曰:“报刺者, 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 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意即刺针次数应根据痛 点而定。《广雅》释义:“报,复也。”这种方法随 痛处而针,频频报刺,不必拘于穴。故报刺法也是阿 是穴、天应穴刺法的渊源。现在临床上常用的用循法 以催气、导气,或处理滞针的刺法等也属于报刺法的 范畴。
呈45度角斜刺,三点一线,进针2—4cm,,最后针阳陵泉、丰隆 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1小时,每10分钟行 针一次,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
扬刺法
扬刺法
概述:
扬刺法是指正中直刺一针,四周各浅刺一针的一 种针刺方法。本法始载于《内经》,《灵枢 官 针》曰:“扬刺者,正中(纳)一,傍内(纳) 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主要用于治 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针之使病邪随多刺 之针扬而散之,故称为扬刺。因针刺的部位较分 散,又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称局部五针法。 现代临床运用的梅花针、七星针,就是扬刺演变 和发展而来的。
主治病证:
齐刺法适用于治疗肢体肌肉和肌腱之痹痛, 如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肩周炎,还可用于失语、 吞咽困难、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痛经的治 疗。
典型病例:
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1.主穴:颧髎穴、阿是穴(颧髎左右两旁各1.5cm),配穴:阳
陵泉、丰隆。. 2.操作:先深刺颧髎穴,得气后针右侧阿是穴,再针左侧阿是穴,
豹文刺法
【概述】
豹文刺法是以腧穴为中心,在 其前后、左右的四周散刺出血的一种 针刺方法。因其针刺出血点多,形状 如豹文,故称豹文刺。《内经》, 《灵枢·官针》曰:“豹文刺者,左 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 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操作方法】
用三棱针于腧穴周围和患处局部 散刺多刺;也可采用皮肤针重度叩刺 法,使其患处出血为度。豹文刺以刺 其经脉为主,故刺之较深,下针较重; 络刺以刺其浮络为主,故刺之较浅, 下针较轻,此其异也。
【操作方法】
用毫针直刺肌腱或肌腹,亦可从 受损肌腱侧旁斜刺进针,同时捻转提 插行针,或调节针向与深浅, 可频频 向不同方向提插、捻转,并刺向肌腱 配合肢体活动。对于凝结固聚之疾的 治疗,在针刺后可再加灸法,以提高 临床疗效。
【主治病证】
恢刺法主要治疗筋痹,如筋肉拘 急痹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炎、肌腱的 损伤等。如肱骨外上髁炎,岗上肌腱 炎,肩周炎,膝关节副韧带损伤,腱 鞘炎,跟腱炎,腱鞘囊肿等。有舒筋 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
针刺时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 且要求速度均匀,用力一致,连续轻 叩,根据病变的大小,反复刺至皮肤 轻度充血,但不要使之出血,在操作 时可采用在局部病变处叩击,或按经 络循行叩击等方法。
【主治病证】
毛刺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和 慢性疾病,如局部麻木不仁(浮痹)、 牛皮癣、皮肤瘙痒症、扁平疣、斑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