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案例分析
法律为企业保护案例(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企业保护案例,探讨企业在面临法律纠纷时的应对策略,以及法律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咨询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因一项核心技术专利被侵犯,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法律诉讼。
二、案例分析1. 事件起因甲公司拥有一项名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发明专利。
该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安全领域。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发现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与甲公司专利技术相同的核心技术,未经许可擅自将其用于商业用途。
2. 法律维权甲公司发现乙公司侵权行为后,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收集证据:甲公司收集了乙公司产品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等相关证据,证明乙公司使用了甲公司的专利技术。
(2)法律咨询:甲公司咨询了专业律师,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维权途径。
(3)提起诉讼: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3. 法院判决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甲公司提交了充分的证据,证明乙公司侵权行为。
经过审理,法院判决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4. 案例启示(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2)完善法律维权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法律维权机制,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员工行为,防止内部人员泄露商业秘密。
三、结论本案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法律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
20 0 8年 4月 和 7月 新 的 《 新 技 术 企 业 认 定 管 理 办 法》 高 和 配 套 文 件 《 新 技 术 企 业 认 定 管 理 工 作 指 引》 式 出 台 , 至 高 正 截 20 年底 , 08 当年 全 国共 有 15 7家 企业 通 过 了新 的 高新 技 术企 54 术 企 业 研 发 投 入 有 所 增 长 ,各 项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总 量 均 持 续 增 长, 总体 呈稳 步 发 展 势 态 。
少 。版 权 、 件 等 自动 获 得 的 知识 产 权 由于 企 业 管 理 不善 , 失 的 核 心 自主 知 识 产 权 时 , 业 近 3 获 得 的核 心 自主 知 识 产 权 软 流 企 年
严重 。
一
均 为 有效 。新 《 法》 定 的核 心 自主 知 识产 权 包 括 : 明 、 办 规 发 实用
上 缴税 额
1001 3 0 . 3 8 . 375
2 0 . 9 11
2 1 99 2 O . 6 8 . 64 1
4 5 . 8 14
力 , 到 通 过 标 准 化 使 自 己的 专 利 获得 经济 和 竞 争 的优 势 地位 达 的 目的 。我 国总 体 上 是 后 起 的产 品生 产 国 , 多 高新 技 术 企业 很 未 能 积 极 参 与 国际 国 内标 准 的制 定 , 在 标 准滞 后 、 准 缺 失 、 存 标
企 业数 从 业 人 员
3 40 9 9 81 O6
5741 9 1 .
57 1 5 8
4 16 9 6 18 . l 26
7429 6 9 .
50 7 6 l
法律案例给人的启示(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某品牌服装的生产与销售。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成立于2007年,同样从事某品牌服装的生产与销售。
2010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生产的某款服装与其公司生产的某款服装在外观设计上存在高度相似,侵犯了甲公司的著作权。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例分析1. 甲公司享有著作权本案中,甲公司对其生产的服装外观设计享有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甲公司生产的服装外观设计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有形形式复制,因此甲公司对其享有著作权。
2. 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著作权乙公司生产的服装外观设计在整体上与甲公司生产的服装外观设计高度相似,构成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构成侵权。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擅自生产与其外观设计相似的服装,侵犯了甲公司的著作权。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乙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公司的著作权,判决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
同时,法院根据乙公司的侵权情节,酌情判决乙公司支付甲公司合理费用。
三、启示1. 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本案中,甲公司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及时发现乙公司的侵权行为,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这启示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本案中,乙公司未经许可擅自生产与甲公司相似的服装,侵犯了甲公司的著作权。
这启示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生产、销售等环节,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3. 法律手段是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案中,甲公司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最终获得了胜诉。
这启示企业在遇到侵权行为时,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之战苹果和三星这两大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纠纷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场纠纷涉及到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用户界面以及技术专利等多个方面。
苹果指控三星的多款智能手机抄袭了 iPhone 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侵犯了其多项专利。
三星则辩称自己的产品是独立研发的,不存在侵权行为。
经过长时间的法律诉讼,最终法院判决三星向苹果支付巨额赔偿。
这一案例不仅凸显了专利保护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了企业在竞争中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等方面的创新同样可以受到专利保护。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不断进行创新并及时申请专利,是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警示其他企业在研发和设计产品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案例二:某知名作家作品被抄袭一位知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另一位作者抄袭,情节、人物设定甚至部分语句都极为相似。
原作者发现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案例中,抄袭者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也损害了原作者的声誉和经济利益。
对于文学创作领域来说,抄袭行为严重破坏了创作环境,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
这也提醒了广大作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
同时,读者也应该支持正版作品,抵制抄袭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创作的良好氛围。
案例三:某品牌商标被仿冒某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仿冒该品牌的商标,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这种商标侵权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对原品牌的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原品牌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案例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案例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案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揭示了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保护的难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探讨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案例一:美中贸易战中华为事件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华为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美国政府指控华为窃取了美国的知识产权,限制了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华为坚决否认了这些指控,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来反驳。
然而,此案在国际贸易中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并对中国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案例凸显了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失去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将面临市场壁垒和技术壁垒的挑战。
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是各国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的自我保护和维权之举。
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和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案例二:阿里巴巴与假冒商品阿里巴巴是中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之一。
然而,由于假冒商品问题,阿里巴巴面临着国际贸易的不信任和诟病。
虽然阿里巴巴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品牌商合作打击假冒商品,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很多消费者仍担心在阿里巴巴上购买到假货,这对阿里巴巴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和业务发展构成了困扰。
这个案例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连接卖家和买家的桥梁,承担着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
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才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案例三:国际药品专利纠纷药品专利纠纷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可及性与可负担性”的原则,即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确保贫穷国家能够获得廉价的药品。
然而,一些大型制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了廉价药品的生产和流通。
知识产权小故事简短
知识产权小故事简短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工程等领域中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定权利。
它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权、著作权邻接权等。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者的激励和创新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一:某企业研发了一款创新性产品,上市后受到市场欢迎。
然而不久后,该企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自家产品极为相似的产品,经过调查发现是竞争对手抄袭了其设计。
该企业果断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成功,竞争对手被处罚。
案例二:一位作家创作了一部受欢迎的小说,后来发现有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其改编成电影。
作家对此行为表示强烈抗议,并诉诸法律。
最终,法院判决作家胜诉,侵权者受到处罚。
案例三:某知名品牌发现市场上有一家同名企业,其产品包装、宣传等方面均与该品牌相似,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
该品牌企业果断起诉侵权,最终获得胜诉。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呢?首先,创新者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创新成果在法律范围内受到保护。
其次,创新者应当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营造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创新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促进我国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总之,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与防范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与侵权方协商解决
协商谈判
在收集到足够证据后,与 侵权方进行协商谈判,争 取达成和解协议,减少损 失。
制定赔偿方案
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 果,与侵权方商议合理的 赔偿方案,包括赔偿金额 和赔偿方式等。
签订书面协议
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签 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 权利和义务,确保协议的 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CHAPTER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
总结词:商业秘密泄露
01
02
详细描述:某公司员工跳槽带走公司商业秘 密,导致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总结词:专利侵权
03
04
详细描述:某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专利 技术生产产品,被专利权人提起诉讼。
总结词:商标侵权
05
06
详细描述:某公司销售假冒他人商标的商 品,被商标权人发现并提起诉讼。
总结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与防范要点
风险来源多样化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不仅来自外 部的侵权行为,还可能源自内 部管理不善、合同条款不明确
等。
侵权行为隐蔽
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侵权行 为越来越隐蔽,难以被及时发 现和制止。
防范措施全面性
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需要从立法 、执法、司法等多方面进行, 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
总结词:技术侵权 详细描述:某科技公司未经许可使用 他人专利技术,被专利权人提起诉讼
。
总结词:软件侵权
详细描述:某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侵 犯他人著作权,被著作权人提起诉讼 。
总结词:商业秘密泄露
详细描述:某科技公司员工跳槽带走 公司商业秘密,导致公司遭受重大经 济损失。
知识产权维权案例
知识产权维权案例在当今社会,知识产权维权案例屡见不鲜,各种侵权行为层出不穷,对于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是每个创作者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来看一些知识产权维权案例,以期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某软件公司因侵犯他人专利权被起诉。
某软件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软件产品,但在产品上市后不久,却被另一家软件公司指控侵犯了其专利权。
原告提出了专利侵权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在此案中,被告软件公司委托专业律师团队进行了专利侵权案件的辩护,通过深入分析对方专利权的有效性,结合产品的技术特点,最终成功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某设计师因作品被抄袭起诉侵权者。
某设计师在设计了一系列原创作品后,发现有一家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其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并在市场上大肆销售。
设计师决定向侵权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在此案中,设计师通过收集证据、委托律师团队进行诉讼,最终赢得了官司,并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案例三,某企业因商标侵权被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
某企业在开展产品销售时,发现有另一家企业在其产品上使用了与自己商标相似的标识,导致了市场混淆和不良影响。
因此,该企业向侵权企业提出了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
在此案中,原告企业通过专业律师团队的协助,成功证明了被告企业的商标使用行为构成了侵权,并最终获得了胜诉和相应的赔偿。
以上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权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如委托专业律师团队进行维权诉讼,以期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维权案例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提醒我们在创作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因缺乏法律知识而陷入困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案例,为广大公民提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二、案例一:房屋租赁纠纷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方将房屋出租给乙方,租赁期限为一年。
合同签订后,乙方入住。
然而,在租赁期满后,乙方未按时支付租金,甲方多次催讨无果。
此时,甲方意识到自己缺乏法律知识,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1. 法律知识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此案例中,乙方未按时支付租金,已构成违约。
2. 自我保护方法(1)收集证据:甲方在催讨租金过程中,应保留相关证据,如短信、通话记录、邮件等。
(2)咨询律师: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甲方可以咨询律师,了解诉讼程序和胜诉可能性。
(3)提起诉讼:在律师的指导下,甲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支付租金及违约金。
三、案例二:劳动争议丙丁双方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丙公司雇佣丁担任某职位。
然而,在丁入职后,公司以丁不符合岗位要求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丁不服,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于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 法律知识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六)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侵犯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赔偿数额确定
原告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电子设备,其 保护范围是否涵盖被告生产的产品是 争议焦点。
如何合理确定被告因侵权行为给原告 造成的损失,以及被告因侵权行为获 得的利益,是赔偿数额的依据。
侵权行为认定
被告是否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 制造、销售、进口或为上述目的使用 原告专利保护的技术,是判断侵权行 为的关键。
该行为导致某公司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和市 场竞争压力。
另一家公司通过非法 手段获取该商业秘密, 并用于自身产品研发 和生产。
案例分析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 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 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 营信息。
根据《反不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 法》相关规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应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侵犯了该知名品牌的注册商标权。
该公司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该知名品牌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消费者 可能会因为误认而购买到质量低劣的产品。
该公司的行为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
案例结论
侵犯注册商标权是一种违法行为, 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对
案例结论
该音乐平台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 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保障,企业和个人应加强自我 保护意识,尊重他人权益。
03
案例三:专利侵权
案例概述
原告
某知名科技公司,拥有某项专利 技术。
被告
某小型企业,生产销售与原告专 利相关的产品。
案例分析
专利权保护范围
被侵权人和消费者造成损失。
企业应该尊重知识产权,遵守法 律法规,不要从事任何侵犯知识
经典案例法律讲堂(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法院审理了大量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这些案例不仅对当事人具有实际意义,也对广大企业和个人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本文将以“张三诉李四侵权案”为例,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背景原告张三系某知名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其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独特的功能,深受用户喜爱。
被告李四未经张三许可,在其经营的网站上提供与张三手机应用程序相同功能的软件,并从中获利。
张三认为李四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将李四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 被告李四是否侵犯了原告张三的著作权?2. 如果侵犯了著作权,被告李四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法院判决1. 关于被告李四是否侵犯了原告张三的著作权问题,法院认为:(1)张三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2)李四在其网站上提供的软件与张三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实质性相似。
(3)李四未经张三许可,在其网站上提供与张三手机应用程序相同功能的软件,侵犯了张三的著作权。
2. 关于被告李四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法院认为:(1)被告李四应停止侵权行为,即立即停止在其网站上提供与张三手机应用程序相同功能的软件。
(2)被告李四应赔偿原告张三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3)被告李四应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李四侵犯了原告张三的著作权,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张三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2)李四提供的软件与张三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实质性相似。
2. 本案提醒我们,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创作、研发等活动时,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启示1. 企业和个人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2. 在创新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3.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海淀区检察院发布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海淀区检察院发布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其他•【公布日期】2020.04.25•【分类】其他正文海淀区检察院发布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目录案例1.王亚辉侵犯著作权案案例2.巨石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黄明侵犯著作权案案例3.张文超等九人侵犯著作权案案例4.魏送云侵犯著作权案案例5.周延山、崔少云假冒注册商标案案例6.吴恙、祁东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案例7.北京时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李宁博、李海波假冒注册商标案案例8.谢远林、郭孝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案例9.王某某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案例10.许某某、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案例一王亚辉侵犯著作权案一、基本案情2016年11月起,被告人王亚辉利用账号名称为“佳佳E图书”“佳佳e图书”“图书电子馆”的QQ号码对外销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统计学第六版学习指导书》《管理心理学》等电子图书,并通过分享百度网盘链接以供网友自行下载的方式进行网络传播。
2017年10月17日,被告人王亚辉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上述图书共计683部为非法出版物。
二、诉讼过程海淀区检察院于2018年2月7日以被告人王亚辉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向海淀区法院提起公诉。
海淀区法院于2018年4月23日判决被告人王亚辉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被告人未上诉,检察机关未抗诉,判决已生效。
三、评析本案系一起通过分享网盘链接发行盗版电子图书的新型案件。
该案的作案手法新颖,系涉及网盘传输的新型侵犯著作权案件,电子取证难度较高。
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提出新的辩解称其分享的盗版电子书下载链接均来源于其他网友的百度网盘。
为强化实质审查职能,承办检察官围绕如何排除该辩解的合理性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电子取证对策,最终通过向百度公司调取涉案网盘的行为日志,依法认定王亚辉向他人分享的网盘链接共计4636条,其中4520条均来自于其注册的涉案百度网盘,促使该案得以成功诉判。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分析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财富和竞争优势,对于保护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屡见不鲜。
本文将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复杂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侵权形式多样,包括盗版、侵犯专利权、商标权以及著作权等。
每一种侵权形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法律规定,使得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变得复杂。
2.证据难获取: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往往存在证据难以获取的问题。
侵权行为往往隐蔽,涉及到提供证据的成本较高,这给侵权方和被侵权方都带来一定的困扰。
3.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面临着不同国家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的差异,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
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原因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不完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给予了侵权者可乘之机。
2.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缺乏足够的执法力度,导致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较弱,侵权行为得以侥幸逃脱。
三、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侵权行为加以明确的定性和处罚措施。
2.加强执法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具有复杂性、证据难获取以及国际化等特点。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
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案例分析
03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在实践中的运 用及成效。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保障创新者权益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确保创 新者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 ,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技术转移与转化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 于技术的转移和转化,推 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腾讯的成功经验给其他企业带来了以下启示:一是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 度和流程;二是要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和转化, 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
05
创新案例三:阿里巴巴集团
公司背景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阿里巴巴集团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旗下 包括淘宝、天猫等多个知名品牌。
取得的成效及启示
01
取得的成效
02
有效遏制了平台上的侵权行为,维护了权利人的合 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03
提高了消费者对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的信任度和 满意度,增强了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取得的成效及启示
• 促进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 争。
取得的成效及启示
01 02 03 04
启示
企业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 技术研发和应用。
要点二
优势分析
华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持续产出高 质量的知识产权;二是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专 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能够实现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和 保护;三是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能够借 助市场和品牌的力量推动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
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
本案涉及某科技公司侵犯著作权一案,通过分析该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
(一)原告简介原告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
甲公司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包括一款名为“智慧办公”的办公软件。
(二)被告简介被告乙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
乙公司在未经甲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开发出一款与“智慧办公”软件功能相似的办公软件,命名为“易用办公”。
二、案件事实2015年,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生产的“易用办公”软件与其公司拥有的“智慧办公”软件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经调查,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开发“易用办公”软件时,抄袭了“智慧办公”软件的源代码、界面设计、功能模块等内容。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甲公司对“智慧办公”软件享有著作权,乙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抄袭甲公司的软件,构成对甲公司著作权的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如下:1. 乙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推广“易用办公”软件的行为;2. 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3. 乙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著作权侵权。
以下是对本案的法律分析:(一)著作权的构成要件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构成要件包括:1. 作品: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表现形式。
2. 创作性: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即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创作,并非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 完整性:作品应当具有完整性,即作品应当具有独立的意义和表达。
法律新闻案例事件热点(3篇)
第1篇导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近日,一起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
一、案例背景2019年,我国某知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发现,一家名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未经授权,在其生产的同类产品上使用了原告的注册商标。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遂将被告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侵权?2. 原告的商标专用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三、法院审理1. 被告构成侵权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在其产品上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且该标识与原告的产品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侵权。
2. 原告的商标专用权得到有效保护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
此外,法院还责令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不得再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四、社会影响1.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案的发生,再次提醒广大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应加强对自身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注册、管理和保护,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2. 强化执法力度此案的成功维权,彰显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 倡导诚信经营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管理和保护,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关注商品的生产厂家、商标等标识,避免购买侵权商品,维护自身权益。
3.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有关部门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关于法律新闻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因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被原告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诉至法院。
A公司认为,XX公司在未经其授权的情况下,在其平台上发布了涉嫌侵权的作品,严重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经过调查取证,法院最终认定XX公司侵权成立,判决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二、案件焦点1. XX公司是否构成侵权?2. XX公司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XX公司是否构成侵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构成侵权。
在本案中,A公司是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其依法享有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XX公司在未经A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在其平台上发布了涉嫌侵权的作品,属于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作品的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XX公司构成侵权。
2. XX公司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侵害;(2)赔偿损失;(3)消除影响;(4)公开赔礼道歉。
在本案中,法院判决XX公司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侵害:XX公司立即停止在其平台上发布涉嫌侵权的作品;(2)赔偿损失: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3)消除影响:在指定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案件启示1.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本案中,XX公司因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导致侵权行为发生,最终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提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2. 著作权人应积极维权。
本案中,A公司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成功追究了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这表明,著作权人在遭受侵权时,应勇敢维权,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
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差异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时常出现。
如何有效保护外商投资者的知识产权,是当前外商投资的一大热点话题。
一、案例分析2015年,一家新加坡公司在中国投资了一家制药企业。
该公司投资数百万美元开发一种新的药品,并在中国提交了申请。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本土企业声称拥有该药品的专利,此举导致了普遍的困惑和不安。
正当新加坡公司打算撤资的时候,该公司终于得到了有力的法律支持,最终在中国获得了对药品的专利保护。
该案例反映了在中国外商投资过程中,很多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影响。
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直致力于提升保护水平和加强执法力度。
法律上,国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规定,保障了外商投资者的知识产权。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并与受保护国家/地区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和备忘录,旨在保障外商投资者的知识产权。
此外,我国还成立了专业的合规部门,为外商投资者提供安全投资环境。
三、外商投资者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尽管我国已对外商投资者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保障,然而外商投资者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积极登记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外商投资者应该积极登记自己公司中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以获取自我保护的权力。
而且,这种投资还可以提前为投资者进一步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准备。
2.与本地律师团队合作与本地律师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外商投资者可以雇佣当地的律师来代理专利/商标/版权申请,让本地律师熟悉当地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实践操作。
3.加强内部保护外商投资者还可以加强对内部保护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内部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滥用,防止出现知识产权的泄露。
近期法律相关事件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近期,我国某知名企业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被诉至法院,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该案为例,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法律适用。
二、案件简介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原告”)是我国一家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
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是一家专注于同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
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生产的某款产品与自己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被告侵犯其知识产权。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生产的某款产品在技术特征、外观设计等方面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性,构成侵权。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00万元。
三、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忽视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执法部门在查处侵权行为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法律适用本案中,原告主张被告侵犯其专利权,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以下是对本案法律适用的分析:(1)专利侵权判定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本案中,被告生产的某款产品在技术特征、外观设计等方面与原告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构成侵权。
(2)赔偿数额确定根据《专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权利案例分析
权利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权利案例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权利案例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权利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权利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劳动权利案例。
小明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是公司拖欠了他几个月的工资。
小明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雇主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小明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通过劳动仲裁,小明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也给公司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知道不能随意侵犯劳动者的权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消费权利案例。
小红在一家商场购买了一件衣服,但是回家后发现衣服有质量问题。
小红很生气,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要求退货或者换货。
小红可以凭借购物小票和相关证据,向商场提出退货或者换货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红成功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提醒了商场要加强对商品质量的监管。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知识产权案例。
小李是一名作家,他的一部作品被他人盗版出版,给他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小李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品的版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盗版行为都是违法的。
小李可以通过起诉侵权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李成功维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为其他创作者树立了一个维护权利的典范。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权利案例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重视权利案例分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先,是外国人天天喊:我们被侵权了,你们中国人对知识产权太不注意保护了。
外国人对我们制东划西的,大家似乎都颇为不满,私下里不免有些侵了就侵了,那又怎样的感觉。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高喊:狼来了!其中,影视界反应尤甚。
电影“英雄”的首映式,除了不许带手包、手机、摄象机之外,据说现场还使用了金属探测仪,真是如临大敌啊。
其实,防只防一点------------------ 盗版。
不期然间,“狼真的来了”,而且真的就来到了你我的身边。
方便面作为技术含量很低的快速消费品,其进入的门槛非常低。
大者,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百亿元人民币,全国近十家生产厂,方便面线70~80 条。
小者,只有一两条线,偏居一隅,有需求再生产,哪个好卖做哪个。
特别是面向农村市场的0。
5元价格带的低价面产品,其同质化的状况非常之高。
失败的维权案例J厂家是方便面行业里规模量前十的企业之一。
其系列产品中的一个0。
5元价格带的低价位产品被湖北襄樊的一个地方厂商仿制。
两者的差别仅在于厂商标志、厂名厂址。
其他如品名、口味、外包装设计、颜色、构图完全一致。
被仿制的理由是J 厂的产品在该市场的占有率最高。
接到业务的信息反馈,J厂采取了以下的应对措施:第一、致函对方,你严重的侵犯了本产品的权益;因为我在该区域先销售,你后销售,并且外观整体和我产品近乎一致。
第二、印制广宣品,随箱张贴告知贴,向通路客户、消费者诉求我们是真正的产品。
第三、因为仿制本品的价格更便宜,所以在业务动作上增加陈列活动,加大促销力度。
对仿制品进行打压。
第四、通过当地经销商了解对方的状况,及时进行推广方式的调整。
整个看来, 似乎 J 厂家该做的都做了,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仿制品是跟着本品的退市而从市场上消失的。
原因很简单, 因为你的价格已经买透明了, 通路利润已降低到无以为续的 地步。
消费者辩不清真假,索性寻找替代产品消费。
退市其实是不期望中的必然。
商因为失去了仿制你的意义,索性改换门庭, 另辟溪径去了。
值得反思的是:退市竟然成了J 厂商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的最干净彻底的方法。
此案的失败,细细分析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法律应用的缺失, 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手段的不足。
只因为是低价位产品,市场汰换率很高、 汰换的周期很短;因为进行商标、外观设计注 册的手续复杂、 时间长; 所以不注册、不去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据。
这是全案失利的最关键因 素,因为侵权的源头没有切断,永远的无休止的疲于应付。
在遇到仿制产品的时候,无理无据; 唯一的理由是我比你生产销售的早,销售的多;我 先你后。
这就难免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的境地。
而对方呢,对于 J 厂的来函置若罔闻,不停产也不争辩。
你说仿就仿了,那又怎么样。
你爱找人来查我,就查好了,大不了不生产。
再说。
我是在地品牌,有关系、好疏通,活动 的空间很大。
大有一副仿制你实在是给你面子的感觉。
坦白的讲, J 厂确实无法证明对方是在仿制自己,既然你没有注册,不能证明是何时开 始使用的, 具有使用的唯一性。
那么别人为什么不可以使用, 并申明自己是优先使用者呢?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时,取得有效的法律依据证明是取得维权成功的根本基础。
成功维权的案例而对方厂是 J 厂商对于自身知B 厂同样是方便面行业规模量前十的厂商。
其中价位产品由于差异化的定位,产品在2005 年销售成长迅速;引来同行业其他厂商的纷纷加入,其中之一的 F 厂在跟进的过程中走的太远,引发了本案的争执。
8 月底,在江苏、安徽市场B 厂发现有跟本品包装极为相似的产品出现。
经了解,对方使用了和本品同样的品名、外观设计、用色、口味命名。
价格较本品低1~1。
5 元/箱,在市场上组织专门的业务力量在本品的强势区域铺货、贴近本品陈列并以大力度促销抢夺本品市场量,一时之间引起本品市场的一片混乱,惊恐之声不觉于耳。
种种迹象显示,F 厂正是冲着本品而来,是经过仔细研究本品的特性,并制定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的。
经查,导致此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B 厂的研发人员、企划人员跳槽到了 F 厂商,因此市场上才有具有出现此孪生兄弟的基础; F 厂商为了市场份额,为了切身利益最终促成了事实的发生。
面对F 厂商的咄咄逼人的态势, B 厂商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程序:第一、盘整企业的相关经营资料包括经营证件,商标、品名、包装的注册、专利证明,企业、产品的荣誉证明)第二、向工商部门发出申诉信,说明情况,指出被侵权的事实及侵权的项目,提出认定、保护的要求。
第三、派出专人到重灾区巡回打假。
第四、进行区域的侵权认定。
第五、到F 厂商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侵权的认定。
第六、申请对F 厂商的侵权产品生产进行检查、查封。
第七、 向跳槽人员发出律师函, 言明其涉嫌泄露厂商机密,保留进一步起诉的权利。
从 而造成心理压力,迫使其停止进一步的侵权行为。
向当地经销商通报状况及公司的应对方式,给予其市场经营指导。
通过各方的努力,终于迫使F 厂商在9月中旬停止生产侵权产品,重新改换包装后才造了良好的销售环境。
在这个案例中, B 厂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成果。
之所以能够避免 象J 厂商一样惨遭退市厄运,除了敢于去打,持续去打以外,还有客观条件和策略应用的成 功。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厂商进行知识产权维权的经验。
经验一:硬件设施的齐全具备相关的证明、证书、资质。
首先企业是合法的经营,具备正常的生产条件。
其次, 必须对企业名称、标志、图案,相关产品的品名、包装、设计、品牌、技术进行注册与申请 专利,获得相关证明、证书、文件。
这是维权的法律基础。
如果没有法律基础,所有的一切都将无法开展。
就象 J 厂商一样只有打嘴皮子官司的资本。
由此也可看出, 益的保护是从事前开始的,是预防性质的。
而不是事发时仓促应对性的。
因为怕花钱, 怕时间长、程序复杂,甚至是因为存有侥幸心理而不去获得法律保证,是众多厂商的通病, 也造就了日后维权失败的必然。
经验二:相关组织架构的建立从本案可看出, 有专人、专业人士始终在贯穿整个维权活动。
也就是说,厂商要有专门 的组织架构负责法务、维权、公关工作。
要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和专业人员的配置。
专业人士了解维权的相关程序、 步奏, 能够找出正确的、 关键的打击环节、 与权益要求。
第八、 通路堵截,迟滞侵权产品的销售,限制其销售范围。
第九、 及时沟通信息,在业务内部消除紧张情绪。
第十、进行上市销售。
从而在方便面销售的旺季迟滞了F 厂商的迅猛增长势头。
为本品的销售创厂商对于自身权 因为例如:维权的依据、主攻方向。
侵权项目的确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要准确、有力量、能够被最终的认定;不能有太多的空间给对方留有回转。
有专业人士,才能够提出对跳槽人员发出律师函,指出其涉嫌泄露厂商机密;从而给其造成心理压力,迫使其停止进一步的侵权行为。
有专人到当地打假,才能够统一口径、统一协调行动,才能够完成侵权事实的认定,才能够配合工商部门完成查封工作。
专门的组织架构、专门的人员、专业人士的配置是维权成功的保证。
经验三:应对策略的正确一)维权策略的正确。
应本着“先外围再内部”“先认定后查处”的原则进行。
F 厂商作为再地品牌,对于当地的经济贡献是很大的,具有较强的公关优势、区域优势。
即使是最终认定侵权,对方也可在时间进度、查处力度、项目上有所争取,这是在地品牌的资源优势。
因此在维权时,也可充分利用在地品牌的资源优势;在本品的在地区域、销售强势区域、公关强势区域首先展开维权活动。
一则是因为事实认定会比较容易,二则是认定的速度比较快;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方便面,又是在销售旺季,一旦对方获得市场优势,维权所取得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再获得部分区域的工商部门认定后,可以此为依据向对方在地工商部门或者省级工商部门申请认定。
在地工商部门在认定侵权后,就要对厂家的生产进行检查和产品查封。
从而在源头上堵截住侵权产品。
二、)围堵策略。
方便面是快速的消费品,要得是广阔的销售区域和市场规模量。
因此,侵权产品必然会出现在众多的区域出现,并且现在暂时没有侵权产品的区域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的打假人员是有限的、可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在重要的区域展开维权活动。
侵权产品今天在江苏、安徽出现,打击下去;明天可能在山东、河南出现。
因此,要放大了看;出现在江苏、安徽,那么山东、河南的维权活动、公关活动也要展开。
这样侵权产品的危害会被限定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市场内。
因为对于方便面行业来说,运输成本也是很大的一项费用支出,要让产品脱离在地销售而跨省销售是非常不经济的。
围堵策略正是要增加对方的经营成本,从而迫使其放弃无利润的产品经营。
同时,在维权行动在一段时间不能迅速取得结果的时候,围堵策略的实施可以将侵权产品的危害限定在最小的区域内。
三、)市场应对。
当我们在市场上发现侵权产品的时候,这表明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事实和结果。
任何的维权活动都需要时间,过程;并且具有不确定性。
而竞品方一定是选择最佳的时机展开行动的,因为主动权掌握在他们得手中。
而 B 厂商面对侵权产品的时机正是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机会稍纵即失。
一方面B 厂商必须维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市场上有所应对,协助经销商、消费者理清混乱的状况。
怎样向经销商讲清楚,消费者讲清楚事实呢?通常情况下,第一反应是,我们销售的早,我们是真的;侵权产品销售的晚是假冒产品。
自然的以真和假加以定位区隔。
高喊的口号往往是:请认准真正(正宗的)的*** 产品;注意!市场上有假冒产品了!”等等。
其实,这是最大的认知误区,完全是厂商导向的结果。
从市场上,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看:在购买时,消费者需要进行仔细甄别的产品其实不外乎两种状况;第一种是高价值产品,需要进行细心的挑选;第二种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新产品,需要进行细致的了解。
消费者长期购买,或习惯性购买的产品,特别是快速消费品往往是通过包装形态差异、包装颜色差异,甚至是陈列位置来进行选择的。
品牌、品名、口味名等文字说明往往不会再去仔细辨别。
这也是为什么,方便面的口味颜色差异要明显,一些主销产品的包装在变化时要非常谨慎、逐步修正的原因所在。
竞品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争取获得消费者初次尝试购买;再配合大力度的利润刺激,维持通路的持续推力,进而抢占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到侵权产品并尝试使用后有两种情况:1、侵权产品品质很差,造成对本品的连带负面影响;2、侵权产品口味不错,从而造成对本品的替代消费。
这两者对于自身都不能称其为可接受的结果。
而往往的,真正能够对 B 厂商产生影响的侵权产品正是出自于和B 厂商实力相当的竞品厂商;其实产品力并不输于自己,产品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
试想,可口可乐有谁仿冒,并取得成功?没有,一是有能力的没必要做;二是没能力的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