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创新思维(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子兵法》与创新思想
《孙子兵法》是中华古代兵学文化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谋略学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体现。《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军事和文化的卓越贡献,其科学价值和思想,至今,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得到广泛地运用。今天,我们在研究《孙子兵法》在信息社会的科学价值,在探讨《孙子兵法》在当今高技术战争、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运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孙子兵法》中所包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也应受到我们的重视和研究,让其中国这一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上再增其光。
为了了解研究《孙子兵法》的创新思想,我们来了解一下创新的概念。什么是创新,哲学上认为“创新”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成果成功实施并获更高效益的运作过程。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其核心和主导。
而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又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呢?创新思维(也称之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最大特点是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新颖性。正是这种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新颖性,促进了新生事物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在搞清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后,我们怎样去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创新思想和和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孙子兵法》中的创新思想和内容。
1、关于“奇正”的创新思想
孙武在《孙子兵法》“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武认为,是凡作战,一般的人都会用普通的方法去应对,正如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但要取得作战的胜利,就要用别人没想到的出乎别人意料之外的战法,这就是奇。
在这里“奇”就体现了一种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正常的思维方法、正常的思维定式是一般人都采用的。一个问题的出现,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它的结论、后果大家都会想得到,想到了,大家都不会说他傻。但都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要想取得创新就很难了,就象作战要用常规手段去取得胜利就很难一样。
在战争中,一般普通的方法,大家都知道,都会用。但是要战胜敌人,取得胜利,就要用不同于平常的,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就是要用奇。一个指挥员,一个将领,如果只会用一般的方法,大家都能想到的普通的方法作战,那他就很
难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和成就,更难成为一个杰出高明的将领。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一种新颖的思维,修栈道,人们看到了,以为刘邦要从栈道出来,而渡陈仓,大家都没料到。诸葛亮的空城计实乃是无奈之举,冒着很大的风险,一般人不敢这样做,但他成功了,他做了别人没想到的。拿破仑的出击马仑哥,也是一种创新。进攻意大利,从南边出击,从战理上讲,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而拿破仑选择了从意大利北面阿尔卑斯山几乎军队从来没走过的道路,成功突袭了马仑哥。二战中后期的盟军登陆欧洲大陆的作战,从常理上,加莱方向是海上最短的距离,是最好的选择,而艾森豪威尔选择了违背军事逻辑的诺曼底,取得了成功。
淮海战役中把我中野、华野解放军杜聿明部队团团围住了,完全可以把它立即歼灭,而毛泽东、周恩来却来了个的围而不歼,蒋介石、杜聿明、傅作义都被蒙住了,最后拖住了傅作义,把傅作义给包围了。
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我38军一个师奉命快速穿插,去堵住敌人的退路,以使我军能全歼敌人。夜间,我军急行军走了100多里的路,眼看天渐亮,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路,如按正常隐蔽行军的速度已来不及了,而敌机一直在跟踪我们。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军指挥员干脆命令部队甩掉伪装,大模大样在公路上行军,既加快了速度,又打消了敌人的怀疑,使他们误以为是自己人,使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这些都是军事家和军事将领不按照正常思维方式,普通的方法考虑问题,采用了非常规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新颖性,这就是创新,所以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胜利。
战争、军事的创新如此,科学上的创新也是这样。苹果从树上掉落在地下,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没什么奇怪的,而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去的想法,使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同样温度计的发明者伽利略就是通过液体热胀冷缩变化这一很普通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发明了温度计。瓦特通过水开冲动了壶盖,产生了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引导他去思考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电灯发明者爱迪生小时侯就有个特点对什么事都好奇,正是他这个好奇的特点使发明了很多东西,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贝尔发明电话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事故,萌发了他的好奇心使得电话得以问世。
正是这种“奇”的思维的新颖性创造了科学的奇迹。
比尔?盖茨19岁时放弃学业离开哈佛大学从商,很多人不理解,世界著名一流大学不
上去经商,特别是比尔?盖茨放弃的的哈佛这样的世界顶级名校呢?正是比尔?盖茨的这样思维的奇使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不仅成为计算机界的天才,而且连续十年成为世界的首富。
商场上的创新很多也是体现在奇上。
2、关于“多变”的创新思想
创新思维另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其变通性,而灵活多变是贯穿《孙子兵法》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提出用兵要“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他认为用兵的应根据实时、实地灵活多变做到“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在这里,讲究变,善于变,灵活多变就是变通的战法,就是一种创新的战法。作战就要根据战场的情况,来贯彻自己的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需要的情况下)该走的道路可以不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邑不要攻占,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在特殊关键的时候,上级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灵活多变。
将帅在作战中,要根据战场上的情况和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而不是墨守成规,死搬兵书教条,机械地用兵。
灵活多变是用兵的一个灵魂,也是一种用兵的创新,如果一个将帅在战争中,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他读有再多的兵书,有再多的军事理论也没用。实际中的许多战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善于灵活多变,就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奇制胜,就可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弱胜强,克敌制胜。
在18世纪俄土战争的伊斯梅尔要塞的战役中,著名的俄军将领苏沃洛夫在攻打伊斯梅尔要塞时,根据敌我双方兵力及要塞的情况,不设主攻方向,就是攻城战法的一种变通,最后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用兵的一种灵活多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凭借马奇诺防线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以为德国人还要从马奇诺防线来,所以死守在马奇诺防线后面,但德国人这次却改变了方向,绕道比利时、荷兰进攻法国,使马奇诺防线失去了作用,结果亡了国,这里德国人的用兵就体现了思维的变通性。如何变,怎样变,在这里就是体现了创新。
在南征北战的电影中,我军指挥员鲁南战役我军能守则不守,大踏步的撤退。
这就是一种变
君命有所不受,粟裕该执行的命令却不接受。
粟裕策划指挥的苏中战役、豫东战役
中央已作出决定,粟裕不是盲从,而是根据
战场的情况敢于陈述自己的建议,体现出其敢于“变”的用兵的思想,结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又在““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虚实篇》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其中以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正是无穷的变,无止境的变使得世界变非常的精彩,人类不断地向前迈进,科学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
孙武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势篇》
乐声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音的变化,却会产生听不胜听的声调来;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色的变化,却会产生看不胜看的色彩来;滋味不过五种味道,可是五味的变化,却会产生尝不胜尝的味道;战法不过“奇”“正”,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
又曰:“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 《虚实篇》
所以伪装佯动运用到非常巧妙的地步,就能使人一点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窥察到我军的底细,即使很有头脑的人,也想不出对付我军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使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其中之奥妙。人们只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方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运用这些方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打胜仗,都不是重复老一套方式,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进行无穷的变化。
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将帅诸葛亮不重复的用兵方法,最后使孟获心服口服。
门得列也夫发明元素周期表是受音乐家作五线谱曲的启示。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年仅26岁。
为什么科技创新的主力是青年人?
正是青年人他们的思想活跃,没有束缚,没有思维定式、敢于“奇”,敢于“变”敢于冲破条条、框框,敢于向已形成的理论挑战,有创意冲动,所以能使他们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
3、关于“以迂为直”的创新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以迂为直也体现了一种思维的新颖性。在一般情况下
,在自己有利的的形势下,去作战,取得胜仗,是容易做到的。而在曲折的,困难不利的情况下,用正常(顺理)的行动可能会使自己更不利,这时不妨迂回一下,换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甚至是退缩或忍让,不乏是一种好的选择。这样往往倒能自己摆脱困境,反过来争得先利和主动,赢得胜利。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诞生于1912年,其时他不过27岁。
海森堡建立量子矩阵力学时不过24岁。
狄拉克23岁为量子力学找到普适的数学工具,26岁建立了相对论性量子理论。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时沃森25岁,克里克也不过37岁。
哥德尔25岁提出并证明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图灵1936年提出图灵机概念,时年24岁。
许多在大学生阶段作出了巨大创新的科学家
牛顿(I.Newton)1665年(22岁)发明微积分;
2. 图灵(A.M.Turing)1936年(24岁)提出图灵机概念;
3. 埃克特(J.P.Eckert)1946年(时为研究生)与莫切利
(J.W.Mauchly)发明计算机;
4. 皮兹(W.Pitts)1943年(时为博士生)与麦克科洛奇
(W.McCulloh)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5. 卡尔曼(Kalman)1960年(时为研究生)提出可控性、可观
测性、最优控制理论及卡尔曼滤波;
6. 佩特里(Petri)1972年(时为博士生)提出Petri网;
7. 密歇根大学的许多博士生在上世纪60年代进行了遗传算
法的开创性的研究;
8. 比尔.盖兹1975年(1973年19岁时离开哈佛从商)创办微软公司,现已连续10年为世界首富。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