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痈的中医综述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病机
肺痈的病机为热壅血瘀,酿液成脓。 病理性质主要是热毒瘀结,阴伤气耗 。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肺脓肿、脓胸等疾病相鉴别。
02
分类与表现
急性肺痈
01
初期
发热微恶寒,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痰量逐渐增多,胸部疼痛,
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接 触污染的环境和病原体。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感染,应尽 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吸入有 害气体。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病 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活
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饮食调理
案例三:肺痈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情况
一位肺痈康复期的患者,需要在 家中进行康复护理。
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饮食调 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护理。同 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总结
肺痈患者的康复护理应以促进康 复、预防复发为主。通过呼吸锻 炼、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面 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并预防复发。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最早提出肺痈的病名及主要症状, 并阐述了其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
详细描述了肺痈的脉象、证候及治 疗方剂。
《中医内科学》
系统介绍了肺痈的病因病机、辨证 论治及预防调护等方面的内容。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男性,因感冒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诊断为急性肺痈。

肺痈

肺痈
肺痈属实证热证,总以祛邪为总则,针 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
初期:清肺散邪; 2. 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3. 溃脓期:排脓解毒; 4. 恢复期:益气养阴,若邪恋正虚,应当扶正祛邪。 注意①忌发汗,免伤肺气;②忌用温补,免助邪气; ③忌用早涩,免留邪为寇。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初期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 张继发感染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2. 痰热素盛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热毒壅肺,热壅血瘀,血
败肉腐而成痈脓。
2.病位:肺。 3.病性:热、实。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突然寒战高热,咳嗽,咯痰,
呼吸气粗,胸痛,10日左右咳出大量脓痰,气 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
八、思考题
• 1. 肺痈的主要特征及病因病机。 • 2. 肺痈的辨证及治疗。 • 3.《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痈的方剂有哪些? 各自的适应症如何?
九、病案分析
王某,女,27岁。XXXX年4月16日初诊。 间歇性寒热,咳嗽已一月。开始突发寒热,无 汗,鼻塞,咳嗽,痰吐粘白,此后胸部作痛, 寒热断续不清,入暮为甚,至晨热平,延至两 旬左右,近日发热加重,时时振寒,左胸剧痛 如刺,咳嗽及呼吸动作时加剧,舌苔薄黄腻, 质偏红,脉细滑数。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3.溃脓期
审证要点: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 烦闷而痛 。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 方药:加味桔梗汤增减。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4.恢复期
审证要点:咳减热退伴气虚及阴虚内热
证并见 。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排脓 。 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中医内科学 肺痈

中医内科学 肺痈

【病因】 肺痈的发病主要原因为感受外邪,内犯于肺
,或素体痰热内盛,灼伤肺脏,热痈血瘀,酝酿 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1.感受风热:这里主要指的是风热毒邪,肺脏因 邪热熏灼,肺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所致。 2.痰热素盛:平素嗜酒,肆食辛辣煎炸厚味,酿 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平素痰热内盛,上干 于肺,形成肺痈。
4.恢复期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咳吐脓痰减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 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 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咽干燥,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 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咳吐脓血 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 愈。
【辨证要点】 肺痈辨证总属实热之证。初起表现为热毒瘀
结在肺,邪盛为主。溃脓期因大量腥臭浓痰排出 ,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恢复期表现为阴伤气耗 ,兼有余毒不净。 【治疗原则】
治疗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 脓的方法,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 要措施。
【证治分类】 1.初期
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 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证机概要: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 治法:清养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前者益气养阴,清肺化 痰,为肺痈恢复期调治之良方;后者益气养阴,排脓解毒,用于正虚 邪恋者较宜。
常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滋阴润肺;党参 、太子参、黄芪益气生肌:当归养血和营;贝母、冬瓜 仁清肺化痰。
方歌:沙参清肺太子芪,苡桔瓜草及欢皮。 桔梗杏仁合银翘,阿麦贝壳藤枯草。
阴虚发热,低烧不退,加功劳叶、青蒿、白薇、地 骨皮以清虚热;脾虚,食纳不佳,便溏,配白术、山药、 茯苓以培土生金;肺络损伤,咳吐血痰,加白及、白蔹、 合欢皮、阿胶以敛补疮口;若邪恋正虚,咯吐腥臭脓浊 痰,当扶正祛邪,治以益气养阴,排脓解毒,加鱼腥草、 金养麦根、败酱草、桔梗等。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因 病
痰热素盛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腠内

理外
不合 固邪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内-肺痈详解

中内-肺痈详解
概述

(一)定义: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 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 疡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 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 至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二)源流: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肺痈病名,《金匮要略.肺 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 咽干不渴,时出浊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 痈”。 隋《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说:“肺痈者...... 寒乘虚伤肺,塞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 热不散,血败为脓”。 • 唐《备急千金要方》 • 创用苇茎汤以清肺排脓,活 血消痈,此为后世治疗本病要方。
鉴别诊断
1、风温
风温初起以发热、 • 咳嗽、烦渴或伴
有气 急胸痛为特征, •与肺痈初期难 鉴别。但风温经正确及治疗, • 一般 病情较易控制,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 病情向愈。 2、肺脏其他疾患表现之痰热蕴肺证, 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 等症状,但一般病情较轻,预候较好。
辨证论治

(二)病机
卫外功能↓

风热
→内外合邪→肺卫同病
痰热素盛 风寒 热伤肺气 ───→肺痈(初期) 肺失宣肃 热伤血脉 热毒壅肺───→ 热痰瘀阻肺络→肺痈 ••• 灼津为痰 (成痈期) 热毒炽肺→血败肉腐成脓→脓溃→肺痈 (溃脓期) 热毒徐解→邪去正复→肺痈(恢复期)
病因:内因:痰热内盛
外因: 感受外邪 病机:热壅血瘀,血败肉腐。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热壅血瘀。 病位:肺 病性:实热证 预后:邪恋正虚
(三)•范围
肺痈主要见于西医学肺脓肿 ,• 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 支气管扩张合并化脓性感染 ,出现肺痈的临床表现时,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1、起病急,属实证、热证; 2、咳吐腥臭脓痰或脓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对于有肺部疾病家族史或长期吸烟等高危 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和治疗肺痈等相关疾病。
05
肺痈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45岁,长期 吸烟史,因咳嗽、咯吐腥臭痰
、高热持续不退就诊。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 检查,诊断为肺痈。
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中 药治疗,同时辅以抗生素控制 感染。
03
肺痈的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作用的方剂,如苇茎汤、桔梗汤等 。
中药外敷
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患处,如金黄散、玉 露散等。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肺俞、合谷、尺泽等穴位,以调和气血、舒经通络 。
艾灸疗法
用艾条或艾炷在患处或相关穴位进行艾灸,以温经通络、散 寒止痛。
动,以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 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
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感冒,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应戒烟 限酒。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复查肺部影 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诊断 治疗 转归
患者张某,男性,62岁,因咳嗽、咯吐腥臭痰、高热持续不退 就诊。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痈。

中医里的肺痈

中医里的肺痈

中医里的肺痈肺痈是因感受外邪或痰热素盛,导致热毒壅肺,热壅血瘀,血败肉腐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属于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指出“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为肺痈”,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

制订了未成脓者治以泻肺,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成脓者治以排脓,用桔梗汤的治疗原则与方药。

唐·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用苇茎汤治以清肺排脓,活血消痈,此方沿用至今。

《外科正宗·肺痈论》提出了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益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的治疗原则,首创肺痈分期论治,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病因: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之邪自口鼻、皮毛犯肺,或因感受风寒,表散不及,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素盛嗜饮酒酪、辛辣、肥甘厚腻或煎炸炙煿之品,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素有痰热,或由他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熏蒸于肺。

病机: 1.基本病机:热毒壅肺,热壅血瘀,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2.病位主要在肺。

治疗原则治疗以祛邪为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法。

因热毒为本病的基本病因,故清热解毒贯穿病程始终。

血瘀是成痈的病变基础,凉血散瘀有助于痈脓的消散。

若脓已成则有脓必排,排脓务尽,是本病的治疗关键。

要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

初期,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当扶正祛邪。

中医里的肺痈和疫情下的肺炎,在某些方面有着些许相似,用中医之法调理,预后应该会很好的。

中医内科学之肺痈

中医内科学之肺痈

肺痈的治疗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使 用清热解毒药 物,如金银花、 连翘等
01
活血化瘀:使 用活血化瘀药 物,如丹参、 红花等
03
02
化痰排脓:使 用化痰排脓药 物,如桔梗、 贝母等
04
扶正祛邪:使 用扶正祛邪药 物,如人参、 黄芪等
治疗方法
01
清热解毒:使用清热解毒的中
药,如金银花、连翘等
02
化痰止咳:使用化痰止咳的中
中医内科学之肺痈
演讲人
壹肺
痈 概 述
贰 别肺
诊痈 断的
诊 断 与 鉴
叁肺
痈 的 治 疗
目录
肆肺
痈 的 案 例 分 析
肺痈概述
概念与分类
概念:肺痈是指 肺部发生化脓性 炎症,导致脓液 积聚在肺组织中, 形成脓肿的一种
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 和病程的不同, 肺痈可以分为急 性肺痈和慢性肺
痈两种类型。
03
02
体征:肺部听 诊有湿啰音, 呼吸音减弱
04
影像学检查:X 线胸片显示肺部 有阴影,CT显 示肺部有炎症
鉴别诊断
肺痈与肺炎:肺痈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与 肺炎相似,但肺痈病程较长,且痰液多为脓性。
肺痈与肺结核:肺痈与肺结核均可表现为咳嗽、咳痰、胸 痛等症状,但肺痈病程较短,且痰液多为脓性。
不振
06
食欲不振: 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07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
08
头痛:头痛, 头晕,恶心,
呕吐
09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 口渴,尿少
10
舌苔厚腻: 舌苔厚腻,
脉滑数
肺痈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32肺痈

中医内科学-32肺痈

根据肺痈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 所称肺脓肿基本相同。其他如化脓性 肺炎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伴 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亦可参 考本篇辨证。
病因病机
外感 风热(寒)

犯 腠理不固 肺

内外合邪
卫 不 和
熏 蒸
痰(湿) 素盛
初期
壅热
邪蒸 热液 壅成 盛痰
热壅 血瘀
阴气 耗伤






正虚 慢性 邪恋
治疗原则
《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 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生。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 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 血日渐下移为妙。”
《外科正宗》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 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
《张氏医通·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 庶可救 疗”。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医案选编》)
老中医经验— 何任
历来治肺痈之常用者,除有桔梗汤之开提、 葶苈大枣汤之泻肺、千金苇茎汤之疏利气血、麦 门冬汤之清养外,由于肺痈从初始到日久,可因 种种症状之不同,而随证施方。余常以千金苇茎 汤为基本方自制成银花大贝汤,随证加减,常有 明显治效,其清热解毒,治吐脓血、解胸痛均不 比抗菌素差。
金银花一两 桔梗四钱 冬瓜子一两 茅芦根(各)一两
鱼腥草一两 黄芩三钱 生苡仁一两 杏桃仁(各)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生甘草三钱
三剂
上方服三剂后,午后低热亦退,咳嗽、咯痰、胸痛诸症 均见减轻。 以后基本按上方加减,服至3月25日。
四诊(3月26日):痰量大减,已无腥臭。纳谷 已香,体重增加。胸透见空腔已变小,炎症 在吸收中。苔薄,脉细。

中医内科学之肺痈

中医内科学之肺痈

02
适量运动:坚持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戒烟限酒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外感
01
避免接触感冒病毒,如流感病 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 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等
03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如 散步、跑步、游泳等
04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饮食调养
01
02
03
04
多吃蔬菜水果,补 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 物,减轻肺部负担
多喝水,保持呼吸 道湿润
避免吸烟,减少肺 部刺激
谢谢
止咳平喘
10
清肺化痰汤: 清热化痰, 止咳平喘
针灸疗法
取穴:选取肺俞、中府、云门等穴位进行针灸 手法: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灸
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制定合适的针灸疗程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 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过度。
3
肺痈的预防
增强体质
01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04Biblioteka 肺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
疗、引流术、支持治疗等。
肺痈的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感受 风热之邪,侵袭 肺脏,导致肺痈
痰热内蕴:饮食 不节,嗜食辛辣, 导致痰热内蕴,
熏蒸肺脏
情志失调:情志 不舒,肝郁气滞, 影响肺脏功能,
导致肺痈
正气不足:体质 虚弱,正气不足, 易感外邪,导致
肺痈
肺痈的临床表现
01
中医内科学之肺 痈

中医内科学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痈

肺痈多发于春季和秋季, 与风热邪毒的侵袭有关。
肺痈可发生于各个年龄 段,但以青壮年男性较
为多见。
肺痈在南方地区较为多 见,可能与南方气候潮 湿、易感湿热邪气有关。
病因病机
02
外因:风热邪毒侵袭
01
风热邪毒侵袭是肺痈发病的重要 外因。风热邪毒可从口鼻而入, 侵袭肺脏,导致肺气郁闭,进而 引起热毒蕴肺、蒸液成痰。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有助 于病情的恢复。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 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 支持和疏导。
THANKS.
02
风热邪毒的侵袭还可能损伤肺络 ,导致血瘀,进一步加重病情。
内因:正气虚弱,起居不慎
正气虚弱是肺痈发病的内在基础。正 气虚弱的人容易受到外邪侵袭,且一 旦感染疾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起居不慎如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情 志失调等,也可能导致正气虚弱,从 而增加患肺痈的风险。
病理机制:热壅血瘀,肉腐成脓
咳嗽频繁,痰多,有时可伴有 血丝或血块。
胸痛
患者常感到胸部疼痛,咳嗽或 深呼吸时加重。
咳吐腥臭脓痰
患者咳出的痰液常呈腥臭味, 为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液。
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病史
患者常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 道感染病史。
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病灶 部位语颤增强。
症状
出现上述肺痈典型症状。
对症治疗
针对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给予退热、止咳、祛痰等对 症治疗。
护理措施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
饮食调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 饮食,增强患者体质。

中医内科学讲义(五)肺痈

中医内科学讲义(五)肺痈

中医内科学讲义(五)肺痈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要点一概述肺痈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该篇有“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的记载,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已成脓者,治以排脓解毒,用桔梗汤,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和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清·张璐《张氏医通·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力主“清热涤痰”为原则;清·喻昌《医门法律》倡议“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义。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对后世分期论治影响较大。

现代大多按肺痈的病机演变分期论治,着重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提高了临床疗效。

根据肺痈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称肺脓肿基本相同。

它如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感染、肺坏疽及而表现肺痈证候者,亦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肺痈的病因1.感受风热2.痰热素盛(二)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本病病位在肺。

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

其病理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瘀。

血瘀则热聚,血败肉腐酿脓。

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①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

肺痈的中医辨证

肺痈的中医辨证

肺痈肺痈是肺部发生脓疡的疾患。

根据《金匮要略》的记述,肺痈是由于风热犯肺,伤于血脉,以致血瘀凝滞,蓄结而成痈脓,并清楚地描写了他的全部症状,提出清热泻肺等方法。

后世医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对于本病的理论和治法不断有所发展。

病因1. 外感风热:风热恋肺,未能发越,以致痰滞血瘀,蓄结痈脓。

2. 酒热蕴结:饮酒过度,湿热熏蒸,热聚于肺,外感引动,亦能成痈。

以上二种因素,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理,都是因热博血淤,壅结不通而成肺痈。

【辨证施治】肺痈主症为咳嗽,胸痛,痰浊腥臭,咳吐脓血,初起多属实热,后期可转为体虚邪实。

兹分述如下:1. 初起:颇似一般外感初起症状,如怕冷发热,咳嗽,痰多粘稠,苔薄腻,脉浮数等。

但有明显的胸部疼痛,呼吸不利,如能结合x 线检查,对早期症状更有帮助,治宜清热化浊,用千金千金苇茎汤①加牛蒡、桑皮、黄芩、瓜蒌皮、贝母、杏仁之类。

2. 成痈:发热不退,时时振寒,咳逆上气,胸痛,口干喘满,痰浊腥臭,脉象滑数,为痈脓已成之候,治宜清热解毒,于前方加金银花、连翘、赤芍、甘草之类;如咳唾浊痰不尽,可兼用葶苈大枣泻肺汤②或桔梗汤③等方。

3. 溃脓:胸胁烦满,吐出脓血,或如米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乃属实热之象,治宜排脓解毒为主,仍用千金苇茎汤①加味。

又如鱼腥草。

红藤之类,都可随症选用。

倘缠绵日久,体力衰退,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或有低热,形体消瘦,脉转虚数,舌质干绛,乃是脓疡未消,正气虚之候。

治宜养阴清肺热为主,用景岳桔梗杏仁煎④;气虚的可加生黄芪扶正托毒。

【附方】①千金苇茎汤(《千金》):苇茎、苡仁、桃仁,瓜瓣②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葶苈、大枣③桔梗汤(《金匮》):甘草、桔梗④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甘草、阿胶、金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贝母、枳壳、红藤。

05肺痈——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05肺痈——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肺痈
中医药大学 卢老师
01
概述
一、定义
肺痈是由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 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特 征。
二、源流——病名
肺痈之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 气病脉证治》“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咳唾涎沫者何?师 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 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3.跟肺痿鉴别
为气阴亏损,虚热灼津, 或肺气虚冷,肺吐痿弱不 用,病程长,发病缓,体 虚,消瘦,咳唾涎沫,脉 数虚。
05
辨证论治
1.辨病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症;痰白或黄、量 少、质粘,无特殊气味。
成痈期: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热瘀血 蕴肺证候;痰呈黄绿色、量多、质粘稠、有腥臭味。
二、源流——病因病机
2.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肺痈者……寒乘虚伤肺,塞 搏于血,蕴结成痈,热之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3.唐代楼英《医学纲目 卷十九》云:“肺痈者,由食啖辛热炙煿, 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 4.清代喻昌《医门法律 肺痿肺痈门》认为“五脏蕴祟之火,与胃 中停蓄之热,上乘于肺”。
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诊断
肺系其他疾病表现为痰热蕴肺证 候时,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 痰带血等症状,易误诊为肺痈;但一 般痰热蕴肺证为气分邪热动血伤络, 病情较轻;肺痈则为痰热瘀血蕴结成 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临床表现 上痰热蕴肺证表现为咳吐黄稠浓痰、 量多,夹有血色;肺痈则咯吐大量腥 臭脓血浊痰。 痰热蕴肺证如迁延失治,邪热进 一步瘀阻肺络,也可发展形成肺痈。

中医关于“肺痈”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肺痈”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肺痈”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肺痈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临床表现,属内痈之一。

其病位在肺,多在肺经痰热素盛或原有肺系疾病的基础上,外感风热毒邪,内外合邪所致。

二、关于“肺痈”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 肺痈病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其认为病因是“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指出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用萃大枣泻肺汤,已成脓后,治以排脓解毒,用桔梗汤,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认为:“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强调肺痈的病机是由正虚感寒,郁热血败所致。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肺脏方》创制苇茎汤,有清热排脓、活血消痈之功,沿用至今。

3.明清时期,医家对肺痈的分期及治法有较深刻的认识。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解散风邪”,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法,对后世分期论治影响较大。

4.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而致,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制,治疗上主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着。

5.张璐《张氏医通》主张应“乘初起时极力攻之”。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认为,“肺痈,肺热极而成病也”,力主“清热涤痰”治疗。

6.《辨证录·肺痈门》:“盖肺之所以生痈者,因肺火不散也,然肺火之来,因肺气虚也,肺虚而火留于肺,火盛而后结为痈。

”7.《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 三,讨论范围
• 本节主要是讨论因热毒之邪蕴肺,而致血 败肉腐形成痈疡的病变.
• 据其病理演变及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 肺脓肿基本相同,他如化脓性肺炎、肺坏 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 洞等伴化脓性感染而表现肺痈症状者,亦 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 病因病机• 病因• Nhomakorabea感受风热
• 风热病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风寒 袭肺,蕴结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薰灼 所致,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肺痈者,咽 干吐脓,因风热克肺,蕴毒成痈.张氏医 通·肺痈: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 停留胸中,蕴发为热. 西医学所称吸入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吐再兼白血白血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冰谓:咳出浅红色血,似肉
似肺,气急多烦,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手掌反如枯树,面艳颧红,咽痛,音
如鸭声,鼻掀终死.
景岳全书载如金解毒散,倡用降火解毒之剂,于热甚成痈时用之甚为合
拍.本草经疏·卷二·肺实有治疗六忌、八宜,曰:忌敛涩、补气、升、燥、
热、咸,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临床上应
用可资为法.
• 清代医家,亦多有见地.医门法律·肺痿肺 痈门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 热,上乘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 上主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张氏医通·肺 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论治本病:初用 疏瘀散邪泻热……继用通络托脓……再用排脓 泻热解毒……终用清养补肺,切合临床实际. 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 多数主张按病和演变分期论治,在有效古方的 基础上,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 使疗效有所提高.
•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少痛, 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如外科正宗·肺痈论说:初起脉 浮虚细,身体不热,咳嗽有痰,呼吸调匀者顺;已成脉浮微数,咳 吐脓痰,形色鲜明,语声清朗者吉;溃后咯吐脓痰,间吐鲜血,时 发时止,饮食知味者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肺痈的中医综述
【关键词】肺痈邪实壅肺清肺化痰活血排脓
【摘要】研究肺痈的病因病机,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来治疗肺痈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并对肺痈的转归进行预测、。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肺痈属内痈之一,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历代医家对其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立了许多中药有效方剂以治疗肺痈,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

一、不同时代的医家对肺痈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肺痈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第七》,著名医家张仲景对其进行了丰富的论述。

认为其病因病机是:“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

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

始萌可救,脓成则死【1】。

”晋《脉经》:“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

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凝滞,畜结痈脓,吐如米粥。

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为肺痈【2】。

”隋《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说:“肺痈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3】”《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说:“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痈【4】。

”《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5】。

”总结前人的经验,现在普遍认为肺痈是由于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肺痈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

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

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恢复期,为脓疡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

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二、对于肺痈的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

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

在肺痈的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给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再予以补虚养肺。

肺痈为热壅血瘀的实热病证,即使风寒所致也已经化热,故切忌用辛温发散之晶以退热,恐以热助热,邪热鸱张。

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三、对于肺痈的辨证论治:
1、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热散邪。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荆芥、薄荷、豆豉、桔梗、甘草、牛蒡子。

【6】
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宜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豉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

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揭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

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

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2、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苇茎汤【7】合如金解毒散【8】
苇茎汤:苇茎(60克)薏苡仁(30克)瓜瓣(24克)桃仁(9克)
如金解毒散:千金苇茎汤中,苇茎清解肺热;苡仁、冬瓜仁化浊祛痰;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之功。

如金解毒散中,黄芩、黄连、山栀、黄柏降火解毒;甘草、桔梗解毒祛痰,宜肺散结以消痈。

两方合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痰,活血散瘀,解痰、瘀、热毒之壅滞,以散结消痈。

另可酌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

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

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肺泄浊。

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散结消痈。

3、溃脓期
症状:突然咯吐大量血痰,或痰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9】。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貝母、橘紅、銀花、苡仁、葶藶子、白芨
方中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为本方排脓之主药,用量宜大;薏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壅;白及凉血止血。

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

咯血酌加丹皮、山栀、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

痈脓排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益气托里排脓。

津伤明显,口干舌燥者,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

4、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10】合竹叶石膏汤【11】
养阴清肺汤: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 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
竹叶石膏汤:竹叶2把,石膏1升,半夏半斤(洗),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2两,甘草2两(炙),梗米半升。

方中麦冬等益气养阴;石膏清肺泄热;半夏等排脓祛痰消痈;低热可酌加功劳叶、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

若脾虚食少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脾气,培土生金。

若邪恋正虚,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迁延不愈,当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排脓解毒,酌加鱼腥草、败酱草、野荞麦根等清热解毒消痈。

四、肺痈的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酿成肺痈;若在成痈初期得到有力地清解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凡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本病,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

一般情况下,本病是按照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的病势发展规律进行转归,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凡脓得畅泄,脓血稀而渐少,臭味转淡,胸胁痛渐减,坐卧如常,身热随脓泄而降,溃后精神渐振,食欲增加,脉象渐静,病势为顺;脓血排泄不畅,臭味如败卵,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不减,坐卧不安,声音嘎哑,身热不退,饮食少进,精神疲乏,脉短涩或弦急,病势为逆。

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发生时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如脓溃后流人胸腔,是为恶候。

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参考文献:
1、《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第七》;
2、《脉经》
3、《诸病源候论•肺痈候》
4、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
5、《张氏医通,肺痈》
6、《温病条辨》
7、《外台秘要》
8、《醫鈔類編》
9、《医学心悟性》
10、《重楼玉钥》
11、《伤寒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