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

合集下载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原始传播&英国新闻传播的实践与理论1和2第⼀讲原始传播⼀、名词解释1.《每⽇纪闻》罗马帝国喉⾆:⼿写公报。

凯撒时代、屋⼤维时代都有。

公报意义:每⽇公布于罗马议事厅,并分送帝国各重要城市,涂有⽯膏的特质⽊板影响帝国兴亡2.新闻信西⽅古代流传最⼴的⼿写传播形式,公元前500 年古罗马开始有新闻信官⽅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私⼈新闻信流⾏于上层社会,记述重⼤事件和⼈物3.塔式格(格式塔)传播商业信息的⼿抄⼩报,16世纪,源于威尼斯有⼈专门打听,商品销路、各地物价、来往船期、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铜元4.《富格尔商业通讯》富格尔家族:欧洲16世纪最⼤的商业家族富格尔家族在奥格斯堡开设富格尔⾦融贸易所,并编集《富格尔商业通讯》总⾏与分⾏之间互通消息、提供业务参考,也摘抄售与外⼈阅读5.新闻事业诞⽣于17世纪,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信息传播和经营管理)的总称。

新闻事业区别于⼈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各种新闻传播⼿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员;④⾯向社会,具有⼴泛的社会影响。

6.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传播,能表达数量,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原始⾳讯传播的最⾼形态7.声光传播以声和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式8.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9.古登堡德国⼈,是西⽅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他的发明导致了⼀次媒界⾰命,迅速地推动了西⽅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使⽤⾦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式崭新的地⽅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

⼆、简答题1.体语传播的传播特点⼝语语⾔产⽣之前,以肢体语⾔进⾏传播①传播信息简单②传播范围⼩③解码编码难度⼤④对传者的依附性强2.⼝语传播的产⽣、作⽤和意义产⽣:⼈类拥有独特的语⾔基因作⽤:语⾔产⽣于传播和沟通的需要①原始社会的组织⽬标:族群的⽣存②语⾔和舆论:实现⽣存⽬标的⼿段③公众舆论是调节组织⽭盾的⼿段意义:①传播史上的第⼀个⾥程碑②提⾼了⼈类的⽣存能⼒③加强了⼈们的思维能⼒④减少了编码和解码时间,加快信息交流速度3.原始传播的特征①信息量少、信息分散、⽚⾯、静⽌②简单重复③⽆序和部落化④动机产⽣于较低层次需求,⾃发性强⑤没有意识对抗和思想控制4.⼿抄⽂字传播的意义①⽂字:语⾔的视觉表达形式②跨时空传播③蒙昧结束,⽂明到来④促进⼈类社会化进程⑤影像世界、知识垄断的形成5.印刷传播的意义①是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②知识平民化③传播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④线性思维⽅式产⽣(麦克卢汉)⑤阅读的反社会性质(波兹曼)三、论述题1.⼝头传播、⽂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传播四个阶段,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答:(1)⼈类的传播历程⼤致可分为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头传播阶段、⼿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传播阶段,其依据是媒介的变迁。

外国新闻史第一章XXXX0304311学生

外国新闻史第一章XXXX0304311学生

羊皮纸
羊皮纸:(公元前后,萨克森人),4世纪 取代莎草纸,在中国发明的纸张传入西方以 前,一直作为书写的主要载体。
从“印刷”角度来看,不经济不实用。但从 质地来看,“奢侈品”。字体优美,装潢美 观。
纸张普及后,它也并未完全淘汰。
造纸术的出现
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 8世纪经日本传给阿拉伯,14世纪传给西
威尼斯小报( Venice Gazette )
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 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当时 铜元叫做“格塞塔” (Gazette)。 后成为欧洲早 期各报的名称。
《富格尔新闻》:16世纪,德国著名的手抄小报
一份出版物,能否 称之为报纸,得看 它是否具备必要的 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
定期连续出版,如至少每 周一期;
机械化手段生产; 付费即能买到 符合普遍兴趣; 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
平的公众有吸引力; 迅速及时 具有持久出版的稳定性
[Tips]
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 斯·恺撒——前 102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 日),凯撒大 帝,罗马共和 国末期杰出的 军事统帅、政 治家。古罗马 共和国领袖和 军事统帅,军 事家。
屋大维
原名盖乌斯·屋 大维——公元 前44年被凯撒 收为养子并指 定为继承人。 凯撒被刺后登 上政治舞台。 罗马帝国的开 国君主,统治 罗马长达43年。 元首政制创始 者。元老院赐 封为“奥古斯 都”。
➢ 书信式的新闻信
[1]官方公报:产生于古代和中世纪
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 报是古罗马帝国的 《罗马公报》和中国 的邸报。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一、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类:1.传媒的四种理论,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新闻自由委员会3.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等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5.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6.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7.传播学史,E·M·罗杰斯8.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9.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塞弗林10.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希伦·A·洛厄里等11.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尔·麦奎尔提高类:1.新闻专业主义,吴飞2.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3.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4.受众研究读本,罗杰·迪金森等5.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6.作为话语的新闻,托伊恩·A.梵·迪克7.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约翰·费斯克8.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9.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10.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安德斯·汉森等11.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12.大众媒介与社会,詹姆斯·库兰等13.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等14.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1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D·拉斯韦尔16.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约书亚·梅罗维茨17.公众舆论,沃尔特·李普曼18.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凯瑞19.交流的无奈彼得斯20.电话的社会影响,伊锡尔·德·索拉·普尔批判理论与文化理论1.传播批判理论,张锦华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本书是较好的传播批判理论入门读本,系资料室有复印本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于尔根·哈贝马斯3.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马克斯·霍克海默等4.单向度的人,赫伯特·马尔库塞5.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6.富媒体,穷民主,罗伯特·麦克切斯尼7.解放·传媒·现代性,尼古拉斯·加汉姆8.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约翰·费斯克等9.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雷蒙·威廉斯10.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同时参阅同一作者的另一本书大众文化与传媒11.文化研究读本罗岗等12.解读大众文化,约翰·费斯克13.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戴安娜·克兰14.认同的空间,戴维·莫利15.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道格拉斯·凯尔纳16.文化帝国主义,汤林森17.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泰玛·利贝斯等18.商业文化礼赞,泰勒·考恩1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20.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21.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二、其它政治学政治科学,迈克尔·罗斯金等,华夏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约翰·麦克里兰,海南出版社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贡斯当,上海人民出版社论自由,密尔,商务印书馆自由与传统:柏克政论选,柏克,商务印书馆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商务印书馆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商务印书馆学术与政治,韦伯,三联书店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三联书店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极权主义的起源,汉娜·阿伦特,三联书店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汉娜·阿伦特,江苏人民出版社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桑德尔,译林出版社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三联书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亨廷顿,上海三联书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戴维·伊斯顿,华夏出版社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由、市场与国家,布坎南,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新星出版社自由主义,格雷,吉林人民出版社论民主,罗伯特·达尔,商务印书馆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丹尼尔·贝尔,三联书店共和、社群与公民,许纪霖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民主的模式,赫尔德,中央编译出版社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邓正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政府过程,胡伟,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主的细节,刘瑜,上海三联书店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历史深处的忧虑等林达系列社会学社会学,戴维·波普诺,华夏出版社社会理论指南,布莱恩·特纳,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史蒂文·塞德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艾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经济与社会,韦伯,商务印书馆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分工论,涂尔干,三联书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1、《传播学简史》:这本书作为一部学术史,通过追溯多学科在传播领域的“张力和对抗”,把握学科发展的态势。

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全面介绍了传播学发端以来有影响力的理论、衍变,以及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3、《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在关于影响力的学术图谱中,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最著名、记录最完备的成员之一。

4、《沉默的螺旋》: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5、《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H.米德的主要著作,对传播学中的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理论有重要贡献。

6、《公众舆论》:李普曼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的作用。

7、《政治学》: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对传播学中的政治传播、宣传分析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8、《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又一力作,详细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和技巧。

9、《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对选民投票决策的影响。

10、《传播学概论》:施拉姆的代表作,扼要论述了各个传播要素及传播的社会效果,为大众传播学奠基之作。

11、《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和温德尔的经典教材,反映了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模式化阶段的研究探索。

12、《大众传播学诸论》: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学科水平。

13、《人类传播史》:施拉姆的另一部力作,从传播学的观念出发叙述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传播技术演进与文明社会构成的互动的简史。

这些书目涵盖了传播学的多个领域和理论,既有宏观的历史和理论梳理,也有微观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对于初学者和资深学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传播学十大经典书籍

传播学十大经典书籍

传播学十大经典书籍(转文)保罗·F.;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从1930年在维也纳首次从事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1937年在美国进行的“广播研究项目”和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研究,他通过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推论。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

促使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大众在总统选举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直接推动了包括传播学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社会学家奉命研究士兵的士气,以使整个军队的精神面貌更利于作战;社会心理学家奉命研究政治宣传的有效性问题,以使政府的指令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深谙世界各国文化的人类学家则负责向政府提供建议,以减少美国政府在与日韩等国打交道时产生的摩擦。

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为人文社科带来很高的声誉和愈来愈广泛的研究领域。

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新兴研究领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摆脱单纯的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实证式的研究方式,因为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被期待着对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解释或者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人民的选择》和实证派传播学都诞生于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早期的宣传理论家支持强有力的大众媒体,但是,后来的传播学学者在研究媒体对于选举行为、消费决策和其他类型的行为变化时,没有找到这类强效果的证据。

新闻传播学书籍100本

新闻传播学书籍100本

【第一部分:传播学早期的人物与著作】1.《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H.米德2.《公众舆论》李普曼3.《李普曼传》斯蒂尔4.《政治学》哈罗德·拉斯韦尔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拉斯韦尔6.《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哈罗德·拉斯韦尔7.《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8.《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罗伯特·K·默顿9.《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施拉姆10.《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11.《传播学概论》施拉姆【第二部分:新闻史、传播史】12.《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埃里克·麦格雷13.《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戴维·克劳利14.《传播学简史》阿芒·马特拉,米歇尔15.《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新闻写法》罗杰斯16.《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埃默里17.《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迈克尔·舒德森18.《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19.《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马特拉【第三部分:法兰克福学派】20.《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马尔库塞21.《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霍克海默22.《给本雅明的一封信》(英文版)阿多诺23.《文化工业》(英文版)阿多诺24.《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英文版)John Abromeit25.《包容他者》(英文版)哈贝马斯26.《注意失去了什么:后世俗时代中的信仰与理性》(英文版)哈贝马斯27.《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哈贝马斯28.《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哈贝马斯2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30.《交往转向再思考:阿多诺、哈贝马斯与交往自由》(英文版)Martin Morris31.《批判理论观念: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英文版)Raymond Geuss32.《理性的消逝》(英文版)霍克海默33.《技术、战争和法西斯主义》(英文版)马尔库塞【第四部分:文化研究学派】34.《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斯图亚特·霍尔35.《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斯图亚特·霍尔36.《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戴维·莫利【第五部分:媒介环境学派】37.《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林文刚38. 《帝国与传播》哈罗德·伊尼斯39.《传播的偏向》英尼斯40. 《麦克卢汉精粹》埃里克·麦克卢汉41.《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42.《机器新娘》麦克卢汉43.《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44.《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波兹曼45.《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波兹曼46.《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保罗·莱文森47.《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48.《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凯瑞【第六部分:基础与经典理论】49.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50.《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51.《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E·罗洛夫52.《组织传播》凯瑟琳米勒53.《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约翰·菲斯克54.《权力的媒介》阿特休尔55.《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马克斯韦尔56.《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57.《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58.《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3版)洛厄里,德弗勒59.《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斯坦利·巴伦60.《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61.《大众媒介与社会》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吉尔维奇6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63.《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英)史蒂文森64.《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65.《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66.《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卡茨等人67.《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68.《生活中的传播》(第四版)朱莉娅·伍德69.《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70.《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索尼娅·利文斯通7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72.《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胡泳73.《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凯斯·桑斯坦74.《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菲利普·帕特森75.《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特伦斯·霍克斯【第七部分:广告与其他】76.《蔚蓝诡计》乔治·路易斯77.《当代广告学》上(第8版)阿伦斯78.《当代广告学》下(第8版)阿伦斯79.《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80.《全球整合营销传播》唐·舒尔茨81.《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米歇尔·福柯82.《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83.《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84.《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凯斯·桑斯坦85.《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86.《必然》凯文·凯利87.《未来是湿的》克莱·舍基88.《认知盈余》克莱·舍基89.《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9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9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安东尼·吉登斯92.《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93.《消费社会》波德里亚94.《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卡茨95.《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利昂·纳尔逊·弗林特96.《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申荷永97.《新闻:政治的幻象》兰斯·班尼特98.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99. 《作为话语的新闻》迪克100. 《什么在决定新闻》赫伯特·甘斯。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第⼀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节⼝头新闻时代1.以⼝头语⾔传播为主,⾮语⾔传播为辅。

语⾔的产⽣是⼈类历史上第⼀个重要的⾥程碑。

(巴⽐伦通天塔)2.⾮语⾔传播⼿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保存⾳讯的传播⽅式②声光传播(击⿎传讯,烽⽕报警)以声⾳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的图形⽂字)(最⾼级)⽤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讯、记载事实第⼆节⼿写新闻时代1.⽂字的诞⽣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类传播史上第⼆个重要⾥程碑,它标志着⼈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明时代的开始,并为⼿写新闻传播的诞⽣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的楔形⽂字)2.古代西⽅⼿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公报(古罗马的《每⽇纪闻》)“历史上第⼀份官⽅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普林尼:苏威尔⽕⼭爆发)3.古代中国⼿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报思考题:1.⽂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保存和查找②传播⾯⼴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份公告式的官⽅公报。

②当时,《每⽇纪闻》主要报道元⽼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少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个发达的、包括《每⽇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由的⽃争第⼀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思考题)①必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类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必要条件: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原因:⑴地理⼤发现、环球航⾏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③重要条件:邮政事业的产⽣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这⼀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字》。

第十三四五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三四五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一)国际传播:鹤木真关于“国际传播”的定义P237(二)全球传播:全球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弗里德利克)P239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全球信息化传播系统形成对人类世界发生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P240;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对传统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形式:国际广播转为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内容:对外宣传转为全面的文化输出)P241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信息富有国”与“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二、“新世界秩序”论争:第一阶段:《阿尔及尔宣言》(1973)第二阶段:《大众传媒宣言》(197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塔瓦罗宣言》(1981)第三阶段:“信息主权”“文化冲突”等新问题P247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P248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6个结论P249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P251、发展中国家学者的主张P252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P253、研究媒介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P253-254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国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这种传播活动古已有之,适用范围广,例如各国元首的出访、外交家的斡旋以及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可以归入国际传播的范畴。

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是国家。

除了国家以外,还包括:(1)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

(2)超国家组织,如欧盟。

(3)同盟或地区集团如北大西洋公约的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

(4)非政府国际组织或者跨国运动,例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邮政联盟等。

魏武:新媒体互联网书书单

魏武:新媒体互联网书书单

魏武:新媒体互联网书书单新媒体互联网书书单一:互联网史中国互联网史,这个类别,自然是要看本土人写的了。

这个类别相对来说很轻松,有些书真得就是两天就能翻完。

如果把英年早逝的钱天白教授那份“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邮件算为中国网络时代的第一天的话,中国互联网始于1987年9月20日。

在这近30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回顾看看。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作者:彭兰此书是当年彭兰教授的博士论文,今天她已是人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

这篇论文是当年的中国百佳论文之一,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媒体从1994年2004年的历史,资料收集工作相当到位。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作者:程苓峰王晶此书专讲中国互联网今天的巨头们如何勾心斗角,一共三十六个案例。

程王两位作者都是出身媒体的实践派人士,本来就擅长写故事,故而这本书写得相当有趣。

《沸腾十五年》作者:林军林军作品,作者又被称为“林校”,qq上有个互联网老兵群,他是一群之长,我猜校长之谓就是这么来的。

这本书也是讲大佬们斗争的故事的,但读起来没有上一本那么轻松。

林军这里有一个失误。

第一本书,出自博士手笔,前后耗时数年,材料使用上,颇见作者的梳理功力。

第二本书,则是讲故事,讲得生动就行,不求材料齐全。

而林校此书,堆了很多材料,但不知是功力问题还是时间问题,梳理得又不够,故而经常会发现读着读着,这个故事还没完,已经开始另外一段了。

不过,如果你有耐心的话,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作者:方兴东王俊秀我对方兴东博士是很有些微词的,但这个微词是限于他治理运营公司的领域。

对于他就博客这个概念在中国推动所做出的贡献,我还是抱有相当敬意的。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不是方兴东和王俊秀写的,而是编的,书中有大量的网络文字被使用进去。

但考虑到专述博客的书很少(刘津著有一本《博客传播》的理论书),这本书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网络战争》作者:张鸫从封皮以及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某本热门书的山寨作品,作者东鸟,不知何方神圣。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20世纪是传播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传媒和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本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的介绍。

1. 《传播学》作者:麦考姆斯(Wilbur Schramm)出版年份:1971年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由美国传播学者麦考姆斯撰写。

在这本书中,麦考姆斯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他强调了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并对传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本书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传媒效果》作者:麦金特(Harold Lasswell)和肖特(Paul F. Lazarsfeld)出版年份:1948年《传媒效果》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名著之一,是美国传播学者麦金特和肖特的合著。

他们在书中提出了“传媒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论证了传媒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传媒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

3. 《传播的多通道理论》作者:奥尔森(George Gerbner)和凯斯勒(Larry Gross)出版年份:1976年这本书由奥尔森和凯斯勒合作写成,是关于传播的多通道理论的经典文本。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有多种传播渠道和信息源,个体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因此发生改变。

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多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象和人们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 《大众传播理论》作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出版年份:1964年这本书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消息”的理念,认为媒介本身对于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对于后来的传播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几本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的介绍。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观念和理论框架有重要的帮助,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第一章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

《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第一章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

(四)受众消费新闻的法则
受众消费新闻可能免 费或支付少量费用, 但他们必须用时间来 消费,时间成为稀缺 资源。。
第二节 新闻社会学的诞生
二、新闻社会学的理论范畴
重要研 究内容
媒体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是新闻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 容。新闻影响社会是通过作用于受众奏效的。舒德森 认为,“第一,它有助于形成社会情绪。第二,它有 助于构建公共话题,最终把思想植入人们的信仰或行 为。媒体建立网站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再现人们的生活, 但要改变媒体的灌输模式。第三,把新闻视为‘文化 信息’,熏陶人的意识和心理以至行为。”
第四节 新闻与媒介市场批判理论
一、对媒介市场化的否定
三个原 因
第四节 新闻与媒介市场批判理论
他提出“受众商品论”。他认为 大众媒体对受众而言就像免费午 餐,提供免费的喜剧、音乐、新 闻、游戏和戏剧等(当时广播电 视没有收视费),目的是引诱受 众收看广告。
认为在电视商品化过程中,“交 换的不是信息,也不是受众,而 是收视率”。收视率是电视节目 商品化的重要元素,也是收视调 查业的核心产品。
第二节 新闻社会学的诞生
二、新闻社会学的理论范畴
新闻制 作
新闻社会学重视对新闻的社会本质和新闻制作过程的研 究,探讨记者同消息源的关系。有三种关于新闻制作的 观点经常被使用。 第一种观点是,新闻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新闻的产出 和加工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有关,同新闻机构的经济 基础有关。
第二种观点是,记者对工作的努力与组织和职业需求有 关,并受其抑制。这就需要研究媒介机构、职业和专业 及社会意识形态,并对其做出正确的理解。 第三种观点是,新闻工作是一种“文化”,也同经济组 织或官僚政治的作用相联系。
第一节 新新闻报道与新新闻学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思想史题目:《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在看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和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的范式与流派》两本书中,涉及到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其中“控制研究”则是其中之一。

传播学的控制研究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影响传播内容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当中宏观层次既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其中“传媒的四种理论”便是其理论基础。

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被我们运用,去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芮必峰赞誉《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历史功绩在于:(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⑷这些赞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生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经典著作。

一、绪论笔记:在绪论中,作者指出书中的“报刊”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作者在绪论当中重点解释“press”“libertarian”“authoritarian & totalitarian”和四种理论的关系。

1.press:此处的pre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所以,报刊的四种理论实质上应该是媒介的四种理论,or新闻界的四种理论。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10哈钦斯委员会)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10哈钦斯委员会)
哈钦斯委员会 《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的出版标志着新 闻社会责任论的成熟。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自 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其目的有二:一是防 止资本主义传媒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日益 激化;二是防止媒体内容的进一步低俗化,以 保证社会道德和精英文化不致没落。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自身 利益而置正义和品味于不顾。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报刊不再象杰弗逊所论述的那样容易成为思想的 自由市场。正如新闻自由委员会所说的:“现在,仅 仅反对政府的干涉,并不足以保证一个人要说什么就 有机会去说。报刊的老板和 经理决定着哪些人哪些事 以及这些事实的哪一种说法可以向大众公开”。这种 忧虑就是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基础,报刊书籍的权力 和几近垄断的地位带给它们一个义务,那就是它们有 社会责任对各方面的立场都公平地加以报道,并保证 大众能掌握充分的消息去加以判断。如果报刊没有担 负起这种责任,必须有别的公众机关来执行。
哈钦斯委员会 他们先后听取过58家报纸、杂志、广播电 台、电影界人士的证词,收集了255人的意见。 在撰写报告前,他们提出并准备了176份文件 和分析材料,召开了17次委员会全体会议。经 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1947年3月2日,委 员会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与负责的新闻 业》。 ”
哈钦责任论 罗伯特·哈钦斯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是芝加 哥大学的第五任校长(1929—1951),被誉 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哈 钦斯曾经说:“你们知道芝大为什么学术第一 流吗?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因 此只能再回图书馆。”哈钦斯提出“博雅教育” 理念。 “博雅教育”含了好多个意思,其中 有一层意思是跟“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 相关的。

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郭可男,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国际关系博士点博导、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包括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媒体标准及认证委员会国际委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基地研究员和中华传媒网特约专家。

1978年就读于诸暨中学,1984年获得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复旦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学、对外传播学、国际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比较研究、国际新闻教育。

2006年起,转向国际媒体涉华国际舆情和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问题,并致力于把这方面研究能应用到我国国际传播的实践中去,使我国这方面研究与国际同类学术研究能有机接轨。

讲授课程1)本科生阶段:国际传播导论、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英语特写采访与写作课、英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对外传播概论等;2)研究生阶段:国际传播学研究、西方传播理论与实践、对外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论等。

学术成果已出版了2部专著《国际传播学导论》和《当代对外传播》,尤其是《国际传播学导论》一书,填补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空白。

此外,还包括近50篇用英语和中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和五部译著,并担任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共28本)和《全球传媒报告》的副主编。

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级的社科基金项目,完成了五项省级以上的新闻传播学科研项目,其包括一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项目的子课题、二项上海市“十五”规划项目和三项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

其课题研究成果为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新闻办公室的好评。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经典授课课件第十一章媒介理论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经典授课课件第十一章媒介理论

肯尼迪总统 适合冷媒介
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 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和电子传 播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我们主要依赖听觉; 文字传播时期,我们主要依赖视觉;在电子 传播时期,像电视这样的媒介是同时作用于 听觉、视觉和触觉的。这样,在电子传媒时 代,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延伸,以至 于能拥抱全球,抹去了我们星球上时间差异 和空间差异。
轮子是脚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的特点是信息含量多,即具有“高 清晰度”,又因为其信息多且清楚,接受者不 必动用很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所以 受众对这种媒介是 “低参与度”的。比如书 籍、报刊、广播、照片、电影等;
“冷媒介”则正好相反,冷媒介传达的信息 含量少而模糊,因此是“低清晰度”的,所以 受众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 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是“高参与度” 的。如漫画、电视、有声电影等。 但是,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 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1933年,麦克卢汉在 加拿大的曼尼托巴 (Manitoba)大学拿到 了文学学士学位。 1934年,他在这所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 久,他到剑桥大学留学, 1942年,他获得了剑桥 的博士学位。
1、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 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 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 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第十一章
媒介理论
哈罗德· 伊尼斯 Harold Innis(1894-1952)
Harold Innis 在美国芝加哥 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在多伦多大学政 治经济系获得教职。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从“生产性的劳动”(productive labor) 到“文化的劳动理论”
国内学者的研究
许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欧洲传播思想史, 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 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 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的划分
三、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研究评析
纵向延伸: 罗杰斯(E. M. Rogers)的《传播学史》 (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讲述传播学 作为学科诞生的历史。 横向扩展: 更多地讲述形成传播思想的经济学,哲 学,社会学以及文化观念的基础,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A. Innis)的《帝国与传播》, 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的《交流的无奈》。 综合研究:(法)埃里克. 麦格雷(Éric Maigret):《传播理论史》
第一讲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意义与方法
一、新闻传播思潮研究:叮在人类交往理性上 的“牛虻”
人是理性的动物 或人是说话的动物
“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 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 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
苏格拉底:第一个因
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 哲学家
雅典人啊,现在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是为我自己申辩, 而是为了你们。˙˙˙用粗鄙可笑的话说,我是神特 意赐给本邦的一只牛虻,雅典像一匹硕大的骏马,日 趋懒惫,需要刺激。神让我到这里来履行牛虻的职责, 整天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 《自辩词》 不仅权力者本身可能把思想当作威胁,而且怯懦的民众, 也把思想家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罪魁祸首。因此,苏 格拉底的死,同时也是民众对真实的畏惧心理的一种过 激反应

汉译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书单

汉译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书单

汉译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书单一、传播·文化·社会译丛(1)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2)作为文化的传播(3)作为话语的新闻(4)广告:艰难的说服(5)话语与社会变迁(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7)分割美国: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8)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9)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10)做新闻(11)新闻的力量二、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1)富媒体穷民主(2)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3)媒介研究进路:经典文献读本(4)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5)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6)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7)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故事(8)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9)获取信息:新闻、真相与权力(10)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11)政治传播学引论(12)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13)新闻报道与写作(14)国际传播:延续与变革(15)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16)全球电视与电影(17)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18)新闻业与新媒介三、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翻译版(1)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2)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3)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4)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5)超越文化(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7)无声的语言(8)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9)重组话语频道(10)新闻文化(11)美国传媒体制的兴衰(12)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导论四、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1)大众传播革命(2)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3)跨文化传播(4)媒介效果研究概论(5)美国电视史(6)国际新闻报道:前线与时限(7)媒介/影响:大众传播媒介概论(8)人际传播教程(9)跨文化传播(10)广播电视管理(11)创造性的采访(12)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与编辑的基本技能(13)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14)编辑的艺术(15)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16)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17)受众分析(18)媒介分析技巧(19)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20)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21)信息社会理论(22)什么在决定新闻(23)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五、文化与传播译丛(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2)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3)电视文化(4)媒介·传播与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5)文化:社会学的视野(6)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7)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8)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的新描述(9)商业文化礼赞(10)文化理论——导论(11)大众艺术哲学论纲(12)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13)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14)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15)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16)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17)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六、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1)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3)传媒的四种理论(4)帝国与传播(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6)传播的偏向(7)传播学概论(8)传播学简史(9)模仿律(10)传播与社会影响(11)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与问题案例讲义(12)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举中做决定(13)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14)移民报刊及其控制(15)传播与劝服:关于态度转变的心理学研究(16)人际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七、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1)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2)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3)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与社会(4)现代传媒史(5)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6)媒介效果研究概论(7)传播法判例: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8)媒介法原理八、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1)新新媒介(2)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3)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4)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5)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6)全球新闻记者(7)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8)新媒介:关键概念(9)国际传播与文化间传播研究手册(10)人际传播研究手册。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重点考点美国传播学家斯蒂文·W·小约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建设"传播学核心理论"的问题动物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传播的5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构成传播过程的5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集合行为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流言的传播公式R=I×A(流言的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R=I×A×U(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流的特异点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2.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3.流言中伴随大量的谣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拉斯韦尔--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With what effect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主我指主观意愿的我,客我指社会期待的我,人在两者的互动之间形成自我,实现社会化库利--"镜中我"理论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我"通过别人对"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的社会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4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1.技术"善"论2.技术"恶"论3.技术"中性"论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1.技术决定论2.社会决定论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麦克卢汉的书《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合著)网瘾症的5种类型1.色情成瘾2.网络交际成瘾3.信息超载成瘾4.网络游戏成瘾5.网络视听成瘾大众的主要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2.分散性和异质性3.匿名性4.流动性5.无组织性6.同质性IPP指数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权利1.传播权2.知晓权3.媒介接近权"传播流"研究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卢因("把关人"研究)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传播学科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哈特--传播媒介的分类(3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麦克卢汉--3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2.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文字等印刷媒介——视觉延伸,广播——听觉,电视——视觉,听觉综合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不需要读者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需要读者更多的想象力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理论的一种修正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和平等性“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拟态环境)1.在人与"他的环境"中插入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传播学引论 G206/405
馆藏复本:5
可借复本:4
(英) 布赖恩·麦克奈尔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2.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news, truth and power G206.2/140
馆藏复本:7
可借复本:7
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
新华出版社 2004
3.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television and American opinion G206/346
馆藏复本:4
可借复本:2
(美) 仙托·艾英戈, 唐纳德·R. 金德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4.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G229.1/616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考林·霍斯金斯, 斯图亚特·迈克法蒂耶, 亚当·费恩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5.新闻业与新媒介 G210.7/6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美) 约翰·V. 帕夫利克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6.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rewiring media studies for the digital age G206.2/155
馆藏复本:2
可借复本:2
(美) 戴维·冈特利特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4
7.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 J524/118
馆藏复本:2
可借复本:2
(美) 保罗·梅萨里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8.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 D58/299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5
(英) 史蒂文·拉克斯编
新华出版社 2003
9.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 G206.2/166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0.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G206-61/1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美) 约翰·费斯克等编撰
新华出版社 2004
11.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aiguments about 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G206/379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英) 尼古拉斯·加汉姆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12.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focus grou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 G206.3/85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5
(美) 大卫·E. 莫里森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3.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G206.3/97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英) 安德斯·汉森等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4.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let the citizen beware? G219.712/648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5
(美) 约翰·H·麦克马那斯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5.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reporting and writing the news G212/67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美) 谢丽尔·吉布斯, 汤姆·瓦霍沃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6.国际传播:延续与变革:continuity and chang:continuity and change G206/369
馆藏复本:5
可借复本:3
(英) 达雅·屠苏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