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辨析

合集下载

同义词及其辨析

同义词及其辨析

学习同义词应注意问题
A、同义词是相对的,古汉语同义词是随着 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它具有一 定的时代性。有些词可能在上古同义,到 了中古或近古则不同义,反之,有些词在 上古可能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却变成 了同义词,因此对于古汉语同义词,既要 从共时的方面去考查,又要从历时的角度 去考虑。
好、美
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 善、优义。《国策·赵》“鬼侯有子而好”;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杨朱》 “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 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 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与“美” 构成同义关系了。
徐、慢
徐的本义是慢走,慢的本义是怠慢、傲慢。 从本义来说,不是同义词。后来慢引申为 缓慢,在这个意义上与徐构成了同义词。 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苏 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中是“良人”)
表示委婉
居官:待罪、窃位、忝守、备员
死:不幸、捐馆舍、归丘、填沟壑、百岁后。不 可为讳
避讳
汉高祖邦(国),惠帝盈(满),文帝恒(常), 景帝启(开),武帝彻(通)、宣帝询(谋), 哀帝欣(喜)。唐高祖渊(深),太宗世民(代 人)。晋人为避郑太后阿春(元帝妻、简文帝母) 讳,凡“春”均改为“阳”,《春秋》叫阳秋, 如《晋阳秋》、《续晋阳秋》,成语有“皮里阳 秋”。
一般人称墓,皇帝的坟叫陵。一般人棺材叫棺,皇帝称梓 宫。
娶一般人的女儿叫娶,娶皇帝的女儿叫尚。 官吏的命令叫令,皇帝的叫诏、旨。
褒贬善恶
杀、戮、弑、诛:杀、戮是中性的,指一 般的杀死,弑有对杀人者的谴责,只能用 于下杀上的特定场合;诛指杀死有罪的人。
当政、执政、当道、当途、当路、用事: 中性;弄权、窃命:特指坏人执政。

同义词辨析方法【精彩3篇】

同义词辨析方法【精彩3篇】

同义词辨析方法【精彩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同义词辨析方法【精彩3篇】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

如何辨析同义词

如何辨析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1)意义方面A、意义轻重不同。

主要为动词和形容词,如“失望——绝望”、“请求——恳求”。

有些近义词在某些特征或程度方面表现出语意的轻重区别。

这些近义词大多数是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语素比较法”辨析,着重辨析一组中相异的语素的意义。

如:轻视:瞧不起,看轻,一般程度。

藐视:瞧不起,小看,程度比“轻视”重。

蔑视:瞧不起,轻蔑,唾弃的态度,语意更重。

鄙视:瞧不起,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语意更强烈。

知道:对人或事物有认识。

如“我知道他的情况”。

了解:①认识得很清楚。

如“我很了解他”。

②打听;调查。

如“这是怎么回事!你去了解一下。

”“知道”表示有所认识,认识的程度可深可浅。

“了解“表示认识得很清楚,程度比“知道”深一些。

B、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一般为名词,如“战争——战役——战斗”。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较大片领土。

范围较大。

边境:只指紧靠国界的长条领土,如“边境线”。

范围较小。

时期:指历史上某个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如“抗日战争时期”,范围较小。

时代:指历史上某个较长的一段时间,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

如:“石器时代”“封建时代”,相对于“时期”来说,范围较大。

“时代”还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年时代”。

木材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木头。

木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木材。

比“木材”所指的范围小。

C、个体与集体不同。

如“车——车辆”。

树木”和“树”,所指的对象都有“木质坚硬”的特点,指木本植物。

但“树木”只指树的集合体,是总称(如“树很高”),不能用于一棵树。

而“树”既可用于集合体(如“树很高”),也可用于树的个体(如“一棵树”)。

“书籍”和“书”,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

但“书籍”所指的是概括的、集体的,是总称。

而“书”往往指具体的、个别的,如“我买了一本书”。

又如:湖——湖泊船——船舶“湖”和“船”,可用于集合体,也可用于个体,而“湖泊”和“船舶”只能用于集合体。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1.爱慕、倾慕、仰慕: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敬仰,但强度略有不同,前者比后两者强烈些。

2.安定、稳定、平稳:都表示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但表达的方式不同。

安定含有更多的政治、社会稳定的意思,稳定侧重于技术、机械方面的稳定,而平稳更侧重于形容某种状态的平和稳定。

3.包容、宽容、容忍:都表示对某些不如意的事情持宽容态度,但语气和含义略有不同。

包容强调的是不计较和宽容的品质,宽容强调宽大和宽恕的态度,容忍则强调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4.反感、厌恶、憎恶:都表示不喜欢、讨厌某人或某事,但语气和程度略有不同。

反感强调的是对某事的反感或反对,厌恶侧重于感觉上的厌恶,而憎恶则强调极度的仇视和憎恨。

5.颠簸、摇晃、晃动:都表示物体在运动中发生的震荡、晃动,但强度、幅度不同。

颠簸的震荡较大,摇晃的幅度较小,晃动则不确定大小。

6.昂扬、高昂、挺拔:都表示某种情感或身体姿态的高耸或挺拔,但强度和形式略有不同。

昂扬强调的是情感或意志的振奋和高昂,高昂更侧重于形容身体的高耸,而挺拔强调的是身体姿态的挺拔。

7.明显、显著、显然明显:指事物的性质、特点等容易被察觉和辨别的。

显著:指事物在比较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或特点。

显然:指事物的情况或性质非常明显,几乎无需解释。

8.着急、焦急、急切着急:指因某种原因而感到焦虑、不安或匆忙的心情。

焦急:指因担心某事或某人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急切:指急于迫切地想要达成某事情或得到某种东西。

9.富有、富裕、富足富有:指个人或组织拥有大量财产或物质财富。

富裕:指生活条件优越,经济上不必过于担心或拮据。

富足:指物质和精神上都非常充实,生活过得非常安逸。

10.模糊、含糊、暧昧模糊:指边界、轮廓不清晰,不够明确。

含糊:指言语或行为不够明确、清晰,易于产生歧义。

暧昧:指言行中带有深意或多重解释,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猜测。

11.光顾、光临、惠顾光顾:指顾客或客人到店或去某地参观、游玩等,是一种礼貌用语。

同义词辨析归类

同义词辨析归类

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01、停止、停滞: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02、头脑、脑袋: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03、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

“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

“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

0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05、调节、调解、斡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06、推委(诿)、推脱、推托:“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

“推脱”指推卸(责任等)。

“推托”指借故拒绝。

07、体现、表现、呈现:“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

(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08、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

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

09、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10、推荐、推见: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个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w01、顽强、顽固:“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

“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

多含贬义。

0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

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03、威望、威信:前者指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

后者指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

04、违反、违犯、违拗:“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

“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本文是关于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感谢您的阅读!同义词辨析十法辨析同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

“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2006年江西卷)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

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006年江西卷)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本)病。

(2006年江西卷)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

(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而等义词的意思完全相同。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义词的辨析方法1同义词有两类,一类是不论从哪方面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表达中可以换用,如“气力”和“力气”、“演讲”和“讲演”,可称为等义词;另一类大体相同,但在意义和用法上又有一些细微差别,如“坚决”和“坚定”、“思念”和“怀念”,所以也叫近义词。

我们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就是指的这类同义词。

同义词在语言运用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表达精确严密。

如“亲热”、“亲密”、“亲切”都有“感情好,关系密切”这个意思,但又有细微差别。

用于对人的态度上说“亲热”,如“母子俩呀寸步不离,别提多亲热啦!”;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上说“亲密”,如“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户十分亲密。

”;用于表示内心流露的诚挚的感情上说“亲切”,如“生活在海外的华侨,看到五星红旗,就像见到祖国,见到亲人一样亲切。

”;⑵文句生动活泼。

如:“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此句中,“骄傲”和“自豪”是同义词的交叉运用,有强调的作用。

如果都用“骄傲”或“自豪”,语言就显得呆板、平淡了。

⑶语体风格鲜明。

请看下面三个例子:①惊悉先生不幸病逝,谨表沉痛的哀悼和亲切的慰问。

②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传来,全国震悼。

③得到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例中的“获悉”和“得到”、“逝世”和“去世”、“噩耗”和“消息”是同义词,两相比较,前者是书面语,显得庄重、严肃,后者是口语,显得通俗、亲切。

⑷可使语气委婉。

为了某种表达目的、效果,从而适应交际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色彩的同义词,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

如把“落后”说成“后进”,把“顽固”说成“固执”等。

⑸可使语势增强。

如: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同义词及其辨析

同义词及其辨析



F、语法上的差异
畏、惧:均表怕,同为动词,但组合功能 不同。畏一般带宾语,《论· 季氏》“君子有 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惧在一般情况下用作不及物动词,有时也 用作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惧往往作 使动。《孟子· 滕》一怒而诸侯惧。/ 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左· 昭26》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可使之惧)。/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褒贬善恶

杀、戮、弑、诛:杀、戮是中性的,指一 般的杀死,弑有对杀人者的谴责,只能用 于下杀上的特定场合;诛指杀死有罪的人。
当政、执政、当道、当途、当路、用事: 中性;弄权、窃命:特指坏人执政。




谦称和尊称 我余予吾:寡人、不谷、孤仆愚走、小人、 不才、奴、妾 尔汝若:陛下、阁下、足下、君子、先生、 卿、公、君 家父/母:家严/慈、舍弟/妹—— 令尊/堂/ 兄/弟/妹;令爱/郎——小女/儿、犬子。 己妻:内子、贱内、拙荆——人妻:令正、 令夫人,亲近而平辈的叫嫂夫人; 丈夫:夫子/君——对外人称:外子(诗词 中是“良人”)



B、范围大小有别 听表示耳朵接受声音这个一般的动作,而 不考虑听到还是没听到;闻不但指听的动 作,还包括听后已经领会或掌握的意思。 如《礼记· 大学》听而不闻。/ 《论语· 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树、木:树只指树木,木既指树木,还指 木材制成品及木材,还指与树木有关的东 西。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张炎 《绮罗香· 红叶》万里飞霜,千山落木,寒 艳不招春妒。(树叶)

好、美
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 善、优义。《国策· 赵》“鬼侯有子而好”;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 杨朱》 “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 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 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与“美” 构成同义关系了。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导语】辨析同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可以从以下10个⽅⾯分析,欢迎阅读! ⼀、词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原的雪⼭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件令⼈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

“称奇”⽐“称道”语义重。

这⾥⽤“称奇”。

⼆、范围⼤⼩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站遭受⿊客袭击,——(⽬前⽇前)仍在修复当中。

析:“⽬前”指说话的时候,“⽇前”指⼏天前。

这⾥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前”。

三、适⽤对象不同:有些同义词所表⽰的概念相同,但适⽤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1⽇,中国26年来粮⾷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这⾥“中国26年来粮⾷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捐赠”。

四、语体⾊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雅、俗等不同⾊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于不同场合。

例:帕⾦森病是常见的中⽼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就患有——(该本)病。

析:“该”是指⽰词,指上⽂说过的⼈或事物,多⽤于公⽂;“本”是指⾃⼰⽅⾯的,多⽤于⼝语。

五、感情⾊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同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

例:中国⽂物信息⽇前公布了已⼊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的24个项⽬名单。

同义词辨析的方法6种

同义词辨析的方法6种

同义词辨析的方法6种一、定义法定义法是一种常用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通过给出词语的定义,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别。

定义法可以清晰地解释每个词的含义,以及它们在使用中的具体限制和区别。

例如,对于“增加”和“增添”这两个同义词,可以通过定义法进行辨析。

增加是指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多,增添则是指添加或补足某些东西,可以指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通过明确定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语境法语境法是通过将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明确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通过观察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对于“清净”和“清静”这两个同义词,可以通过语境法进行辨析。

清净多用于形容环境没有杂质或干扰,而清静则多用于形容环境安宁、安静的状态。

在不同的语境中,两个同义词的用法和意义会有所不同。

三、词义侧重法词义侧重法是通过比较同义词之间的词义侧重方向,来辨析它们的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准确使用它们。

例如,对于“焦急”和“焦躁”这两个同义词,可以通过词义侧重法进行辨析。

焦急强调的是心情急切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情的等待或期望;而焦躁则强调的是心情烦躁不安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内心的不平静或情绪的波动。

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侧重方向,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四、感情色彩法感情色彩法是通过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有些同义词虽然意义相近,但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却不同。

通过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例如,对于“夸奖”和“赞扬”这两个同义词,可以通过感情色彩法进行辨析。

夸奖通常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肯定和赞赏;而赞扬则通常表达的是一种更为强烈的积极情感倾向,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和赞赏。

虽然两者的意义相近,但感情色彩略有不同。

五、语体色彩法语体色彩法是通过分析词语的语体风格和使用场合,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二)感情色彩的差别
★同义词的辨析★(三)语法功能的差别
1.适用对象不同 崩:古代帝王离世。 死:庶人离世。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 曰死。” 2.句法功用不同 能、得——这两个词都表示“可能”、“能够”之义,但使用条件不同。“能” 强调主观能力,如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 “能!”《战国策 齐策》 “得”强调客观条件允许,如: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接舆 紧走躲开孔子),不得与之言。
★同义词的辨析★(四)根据反义词来辨析
●一组同义词的每个词都可能有各自的反义词,观察它们的反义 词,可从另一角度看清同义词的差别。 贫—穷:“贫”对“富”:指衣食财务的匮乏, “穷”对“通”“达”:指学问仕途的阻塞。 《庄子·德弃符》:“生死存亡,穷达贫富。” 曲—屈:“曲”对“直”:表示性质状态, “屈”对“伸”:表示动作行为, 《礼记》:“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同义词的辨析★(一)理性意义的差别
5、用途不同 库与府。都表示库房,但用途不同。 《说文》:“府,文书藏也。” 段 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一切 经音义》:“府,文书财物藏也。” 《说书》:“库,兵车藏也。”
★同义词的辨析★(一)理性意义的差别
6.范围的大小不同 击、攴——《说文》:“攴,小击也。”“击,攴也。”段玉裁 注:“攴训小击,击则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于„攴‟下 见析言之理,于„击‟下见浑言之理,互相足也。” 《诗·邶风·击 鼓》:“击鼓其镗。[tānɡ”“击”还引申出“攻击”、“刺杀” 之义,如《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兵之形: 用兵的规则。实:指敌军坚实之处。虚:指敌人的弱点。 《国 风·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这两个词都有“敲打”之义,但“攴”的词义范围小于 “击”。 轻击。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1.语义比较法:比较两个词语的语义差异,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它们是否可以互为同义词。

2.语用比较法:比较两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如果它们可
以在相似的语境中互换使用且不影响语境的意义,那么它们可以被认为是
同义词。

3.词义精确化法:通过进一步细化和解释词语的意义来区分它们之间
的差异。

例如,可以通过添加修饰语或限定词来澄清和具体描述词语的意义。

4.上下位关系法:确定两个词语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即确定它们在词
义层面上的父子关系。

如果两个词语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那么它们可以
被认为是同义词。

5.构词法:通过分析两个词语的构词成分,例如词根、前缀、后缀等,来确定它们的词义差异。

如果两个词语的构词成分相似,那么它们很可能
是同义词。

在使用同义词辨析方法时,需要注意语境的变化、不同词义的存在以
及文化背景的因素,避免造成用词不当或产生误解。

同时,也可以参考词
典或语料库等工具来进一步确定词语的同义关系。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
,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 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 意义表示同一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意义、 意义表示同一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意义、感情色彩和 用法上则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同, 用法上则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就叫 等义词;两个词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就叫近义词。 等义词;两个词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就叫近义词。同义词 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 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词汇丰富的重 要标志。 要标志。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维感 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 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 拥有异常丰富地同义词, 拥有异常丰富地同义词,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 一。 同义(或近义)是同义词的重要特征,但它们又是同中有异, 同义(或近义)是同义词的重要特征,但它们又是同中有异, 大同小异。它们的“ 或同义性质(范围、程度、 大同小异。它们的“异”,或同义性质(范围、程度、性状 有别,或感情色彩存异,或用法风格不同。这些差异, 等)有别,或感情色彩存异,或用法风格不同。这些差异, 正是我们要加以辨析的地方。 正是我们要加以辨析的地方。
3、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辩析 、 [妻、妾——后、妃]普通人的称“妻”称 普通人的称“ 妻 后 普通人的称 皇帝的就称“ “妾”,皇帝的就称“后”称“妃”。 [征——伐——侵]都有军事进攻之意。但各 都有军事进攻之意。 征 伐 侵 都有军事进攻之意 有特点: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有特点:“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尽心下 );“凡师有钟鼓曰伐, 尽心下》 (《孟子 尽心下》);“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可知 庄公二十九年》 无曰侵”(《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可知 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带有褒义; “征”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带有褒义; 指公开宣战,不管双方是非, “伐”指公开宣战,不管双方是非,是中性 则指不宣而战,带有贬义。 词;“侵”则指不宣而战,带有贬义。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同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导读:同义词辨析十法辨析同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

“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2006年江西卷)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

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006年江西卷)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本)病。

(2006年江西卷)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

(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同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同义词辨析方法范文
1.对比法:将两个或多个同义词进行对比,观察它们在意义、用法、语气、褒贬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例如,对比"大"和"巨大"的不同之处。

2.辨析法:通过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它们在含义上的差异。

例如,辨析"愉快"和"欢乐"的含义和用法。

3.语境法:观察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例如,观察"鼓励"和"激励"在不同句子中的使用情况。

4.语义法:研究同义词的语义特点,如义项、词义范围、修饰、修辞等。

例如,比较"丰富"和"富有"的语义特点和用法。

5.应用法:在实际应用中积累和推敲同义词的使用情况,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来提高辨析能力。

例如,通过写作、翻译或阅读他人作品时积累同义词的使用经验。

在进行同义词辨析时,以上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同义词。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

A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怎样区别同义词的方法

怎样区别同义词的方法

怎样区别同义词的方法那么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怎样区别同义词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怎样区别同义词的方法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区别近义词的方法区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不同。

当两种相似的事物作比较时,它们的不同点便是区别。

1. 区分;辨别。

《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东观汉记·宗资传》:“ 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善士,朱紫区别。

唐刘知几《史通·载言》:“纪传,悉入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以类区别。

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以防秋之后,督抚诸臣遍阅参游等官,区别具奏,其不才者而黜之,其宜於内地者调而徙之。

《人民日报》1968.5.17:“要严格区别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 差别,不同。

北齐李清《造报德象碑》:“二经混其无为,五纬彰其区别。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国朝定例;文职五品以下不得县带数珠,翰林院官无所区别也。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山坡上,庄稼地和路已经没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车武器的库房。
《说文》:“府,文书藏也。”“库,兵车藏也。”
《吕氏春秋·分职》:“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财物)与 众,出高库之兵(武器)以赋民。”
★城、郭——都邑四周的墙垣,也即城墙。 但有内外之 分,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如: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管子·度地》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公
★须 髯:都指胡须。
但长在下巴上的叫“须”,长在两颊上的叫“髯”。 《汉书·高帝纪》:“美须髯。”颜师古注:“在颐曰 须,在颊曰髯。”口下为"须",唇上为"髭",两边叫"
★孤 独 鳏(矜) 寡:都指缺少亲人的人,
但缺的是谁又有不同。
《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 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 寡。”
驾,功在不舍。”
★盟、誓:在“发誓”、“立誓”上是同义词,
但有别:郑玄注《周礼》:“大事曰盟,小事曰誓。” “盟”多表多方的决心和诺言,一般要举行结盟仪
式,要杀牲歃血为盟。用于国家大事,常指国与国 之间订立盟约。“誓”多表一个人的立誓,不能用 于国与国之间。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僖公》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隐公》
★负、荷:都有“携带”义,方式不一,
“负”用背驮,“荷”用肩扛。 如: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汤问》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
家》
4、所表程度的轻重不同
★饥 、饿: 都表示腹内缺食。但“饥”是一
第四节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一般认为,同义词是指有一个
或几个义项相同而其他义项不同,或感情色
彩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例如“步、趋、走”
都有“走路”这一共同意义,但在快慢方面存 在着的差异。《释名》:“徐行曰步,……疾 行曰趋,……疾趋曰走。”
辨析同义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之间的细微差 别,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孙丑下》
单用而不需细分时,一般用“城” ,若用“郭”就表示 必须分清:
城高以厚,地广以深。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爷娘闻女至,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辞》
2、意义重心不同
★ 完、备: 都表“全”,但意义重心不同。
“完”着眼于形体的完整、完好,没有残 缺。 “备”着眼于数量上的齐全、齐备,没 有缺漏。
★骄、傲:都可指“骄傲、自大”,但侧重点不同。
“骄”指倨高自满,侧重于心理状态, “傲”指轻 侮傲慢,不恭敬、不谦虚,对人没有礼貌,侧重于行 为表现。如: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后汉书·张衡传》 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左传·成公十四年》 “傲”还引申出“轻视”义,而“骄”无此用,如: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左·文公九年》
辨析同义词一般从词义的内涵、范围、轻重、 来源、使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语法功能等几个 方面入手。
(一)理性意义的差别
1、表示的对象不同
★ 皮 肤:都指动物的表皮。
但在上古,人的皮肤叫“肤”, 如《诗经·卫风》: “肤如凝脂。”
其他动物的皮肤叫“皮”。如《诗经·风·相鼠》:“相 鼠有皮。”
古书有“食肉寝皮”的说法 (把敌人比作禽兽,恨不 得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当垫褥,表示极端仇恨。 )。
《庄子·骈拇》:“枝于手者,龁之则啼。”
★踊、跃: 都是两腿用力使身体离开所站
立的地方。都表“跳”义,但方式不一。 戴侗《六书故·人九》:“跃,跳也。大为跃,小为
踊。跃去其所,踊不离其所。” 。“踊”指原地 向上,没有位移。“跃”指向前跳,有位移。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出涕曰泣。”
《战国策·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 之泣,念悲其远也。”
“号”的本义是高声呼叫,引申指带着言词诉说的呼号,
《汉书·刘向传》:“号曰:‘骨肉复归于土,命 也。 ’”颜师古注:“号,谓哭而且言也。”《颜 氏家训·风操》:“礼以哭有言者为号。”
“啼”指放声大 哭,悲痛之声甚于“哭”,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 阳楼记》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 非子·外左上》
“体无完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德才兼备”
★ 恭、敬:都有恭敬有礼、不怠慢的意思。
“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有礼貌,不怠慢。
“敬”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 轻心。如:
★追、逐:都有“追赶”义,侧重点不同。
“追”侧重于把追赶的东西、对象追及、追回,
有“挽回”义,而 “逐”侧重在把追赶的对象驱
跑或驱散,有“放逐、驱逐”义,如: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左·桓13》
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左·成13》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李斯《谏逐客书》
《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另外,敬可带宾语,表示敬重人或严肃认真地做事,不掉
以轻心(敬业),如“敬业”,“敬老”, 恭则没有这 种用法。
吾尝三仕而三见逐于君。 《史·管晏列传》

3、动作的情态、方式不同
★哭、泣、号、啼——这四个词都指“哭”,但是
其方式状态不同。
“哭”指有声的哭,《说文》:“哭,哀声也。”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 《史 记·高祖本纪》:“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泣”一般指无声或低声的哭,《说文》:“泣,无声
★商、贾——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
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商”指往来行商,“贾”指设店售货。 《白虎通·商贾》:“行曰商, 止曰贾。” 《说文》: “贾,坐售卖也。” 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
★府、库——这两个词都指收藏物品的库房, 但“府”指收藏文书财物的库房,“库”指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