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二О一四年十二月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法[2014]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矿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矿长组织了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提运、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六落实”的原则及时整改。
一、成立隐蔽致灾排查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矿井蔽致灾因素排查,特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排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确保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矿井概况山东XXXXXX煤矿位于陶枣煤田,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境内,属陶枣煤田黄贝勘探区,是原甘霖井田黄贝煤矿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份开始技改,2010年年底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批准可采煤层为:柴煤、6层、9层、12层、14层、16层、17层、18层煤。
井田面积8.8308km2,开采深度由100米至-1000米标高。
矿井现开采14、16煤层,开采标高为: -590m~-710m。
其中14煤层倾角平均为160,平均厚度为1.1m,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0.8~2.2m,平均厚度为1.4m,老顶为八层灰岩,平均厚度为2.8m,直接底为砂泥岩,平均厚度为17.5m。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一、目的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的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任务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止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三、要求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四、编写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3)《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97-2000(4)《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5)《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6)《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规范》DZ/T0187-1997(7)《煤矿水害防治规定》(8)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相关资料。
第二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位置与交通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长治县城南的常蒋村东,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约3km。
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
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完成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二Ο一四年三月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总经理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要求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矿井自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领导对公司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安全资金投入,使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但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特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二、矿井基本情况西周煤矿位于新汶煤田羊村翟镇勘探区的深部。
井田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1′54″~117°43′11″、北纬35°55′21″~35°56′16″。
井田面积1.6804km2,共有6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上限标高-450m,下限标高-1000m。
矿井煤层为缓倾斜煤层,可采煤层五层(2、4、11、13、15),截止2013年12月31日,采矿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879万吨(气煤455.2万吨、气肥煤423.8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8.4万吨(气煤604.6万吨、气肥煤423.8万吨)。
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四证一照齐全有效。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作面为高档普采工艺,掘进工作面为炮掘、综掘。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井下两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地面、井下各系统运行正常。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一、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0000副组长:000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
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
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煤矿2022年9月28日煤矿及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严格落实2021年9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矿安〔2021〕121号)及《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部署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
通矿公司对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作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百日攻坚行动的集中攻坚工作任务,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为手段,推动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高效完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高度重视,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规定要求,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2022 年1月完成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并形成了报告,形成报告后我矿继续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于2022年6月形成报告。
2022年9月按照《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查清了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相适应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措施,为预防和消除煤矿事故提供可靠地质保障。
二、工作成效(一)水文地质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成果2021年11月,为进一步查清道清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本次采空区普查中对道清煤矿做了大地电磁物探,共布置了24条勘探线,共1325个物理点位,测深300-1200m,线距40m、100m,点距10m~50m,勘探区面积共1815168.9m2,本次物探的勘探区中,II、III勘探区富水性较差,未发现富水异常情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编制:苏玉民编写时间:2014年9月8日目录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3)(一)地质构造普查 (4)(二)瓦斯普查 (5)(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6)(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普查 (4)二、各隐蔽地质灾害采取的防范措施.................14. (一)、瓦斯防范及措施.. (14)(二)、水灾害防范及措施 (19)(三)、煤层自燃的防范及措施 (22)三、存在主要问题 (25)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地质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18号文及州、市安监部门的相关要求,延吉市鑫泉煤业有限公司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成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领导小组组长:李忠华副组长:苏玉民成员:王金龙卢光军祝继宏张福基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调查工作指挥、安排和监督,负责整改和资金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矿井隐蔽致性调查工作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龙井市文正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吉黑褶皱系(亚Ⅰ)、延边优地槽褶皱带(Ⅱ)、延边复向斜(Ⅲ)、珲春断凹(Ⅳ)、燕山构造旋回上叠之延吉盆地的西北缘。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灾害普查报告
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隐蔽致灾地质灾害普查报告矿长:胡瑞华总工程师:王国忠安全矿长:罗林本生产矿长:罗顺军机电矿长:朱志义编制单位:技术科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都格河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胡瑞华 [矿长]副组长:罗林本 [安全矿长]成员:王国忠 [总工程师] 朱志义[机电矿长]罗顺军[生产矿长] 胡洪锦[通防副总]惠泽顶[地测副总] 袁明海[机电副总]范存荣[安全副总] 李华关[调度室主任]吴正尧[办公室] 李晓坤[安全科长]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门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水城县都格乡河边煤矿位于水城县城南西30°方向,地形迭宕起伏,切割强烈,属于构造侵蚀的低中山—高中山地貌。
最高处位于河边煤矿南东,标高1411.10m;最低处位于河边煤矿南西河床(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931.30m;最大高差479.80m;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
含煤地层出露标高一般为900—1100m,呈较开阔的走向谷或缓坡地形。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目录一、总则 (3)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主要术语和定义 (5)二、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概述 (6)2.1 地质背景 (8)2.2 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9)三、普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0)3.1 普查方法选择 (12)3.2 普查技术要求 (13)3.3 普查质量控制与管理 (14)四、普查结果 (16)4.1 普查区域与范围 (16)4.2 普查样品类型与数量 (17)4.3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案 (18)4.4 普查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19)五、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1)5.1 矿田地质条件 (22)5.2 矿井地质结构 (22)5.3 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24)5.4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25)六、治理方案 (26)6.1 灾害防治原则 (27)6.2 灾害预控措施 (28)6.3 综合治理措施 (29)6.4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 (30)七、治理效果评价 (32)7.1 治理效果监测 (33)7.2 对比分析 (34)7.3 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35)八、总结与建议 (36)8.1 普查治理工作总结 (37)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8.3 改进建议 (40)九、附件 (41)9.1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42)9.2 技术标准与规程 (43)9.3 普查数据与图表 (43)一、总则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煤矿地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对煤矿区域地质环境、隐蔽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遵循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地质隐患,其中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最具挑战的一类。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材料
适用标准隐蔽致灾要素普查报告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企业检查时间:二 0 一七年三月十天目录一、矿井大要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4)三、 2017 年生产连接状况 (5)四、荒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状况 (6)五、断层、褶曲和露头普查状况 (8)六、塌陷柱普查状况 (9)七、瓦斯富集区普查状况 (11)八、导水裂痕带普查状况 (11)九、地下含水体普查状况 (12)十、井下火区普查状况 (18)十一、防治举措 (18)隐蔽致灾地质要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要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旧存在隐蔽致灾的要素,安全生产局势仍旧严重,隐蔽致灾要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地区内客观存在,可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可以直接辨别,致使防备举措针对性不强,不可以从根本上截止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结构、瓦斯及其余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偏向等地质要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祸,所以我狂组织有关人员对煤矿隐蔽致灾要素进行了检查,对不可以确立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增强物探、钻探等安全举措进行探查,保证安全生产。
为了增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要素清楚明确,事故防备举措全面有效,特展开此次隐蔽致灾要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状况总结以下:第一章、矿井大要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企业依照晋煤重组办发(2009 )72号文件,由山西冠裕煤业有限企业、山西平定德安煤业有限企业、山西平定兴达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
采矿证号为,吞并重组后井田面积 4.2781km2 ;赞同开采 6# 、15# 煤层;吞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 万 t/a 。
该矿采纳斜井开辟,主井担负进风、提高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副井担负进风、行人、下料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通风,兼安全出口。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采煤方法采纳倾斜长壁综采低位放顶煤所有垮落法管理顶板。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报告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按照总局、煤监局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栋梁局长提出的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指示精神,我司会同中国煤科集团成立工作组,深入部分地区、企业开展调研和研讨,分析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特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情况下都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隐蔽致灾因素已经成为引发煤矿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和顶板等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占80%。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
主要包括:老窑采空区、各种水体、断层、陷落柱、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发火点等。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探测和预防难度大。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演变成灾,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隐蔽致灾因素和灾害形式,例如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等水害事故、瓦斯延期突出、浅埋深冲击地压、近距离煤层群火灾等。
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体现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矿资源整合、严格安全准入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的长期、艰巨的工作。
(一)采空区致灾因素及特点近年来,我国由于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灾害问题日趋严重,且具有严重性、多害性及时变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受“有水快流”等政策的影响,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小煤窑和地方中小煤矿,多属于无规划开采,遗留开采区域不详,缺少文字、图纸资料,导致许多隐蔽性采空区的存在。
仅2005年以来,累计取缔非法生产煤矿、非法采煤窝点5.4万处次,关闭各类小煤矿1.6万余处。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矿的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遗留了大量未有效处置的采空区。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 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废弃老窑
(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
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4.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
①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导水性。
②褶曲的观测和探查包括:查明褶曲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及裂隙发育情况,探讨褶曲的形成方式。
③陷落柱普查内容包括: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对煤层破坏情况及影响顶底板情况等。
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
分析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富导水情况、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瓦斯积聚及瓦斯突出危险。
预测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对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对探查发现的断层、褶曲标注在编绘的煤矿构造纲要图上。
4.4瓦斯富集区普查综合收集和分析煤炭勘查、煤层气勘探的瓦斯测试资料,以及煤矿生产过程测试的相关瓦斯参数资料、矿井通风数据、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等,在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采用矿井物探、钻探等方法进行探测,开展瓦斯参数的相关测试。
根据获取资料,结合矿井地质构造、顶板岩性、煤层上覆基岩等地质因素,开展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
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指出影响矿井瓦斯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
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可能形成瓦斯富集的部位,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瓦斯对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并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
4.5导水裂缝带普查根据矿井的采煤工艺、工作面设计参数等,选择科学合理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物探、钻探实测、野外地表塌陷和裂缝调查等方法,对“三带”的高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确定导水裂隙带可能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范围。
综合分析,指出导水裂隙带可能沟通的含水层、上覆采
空积水区、地表水体等。
提出导水裂隙带对矿井未来生产区域是否存在威胁,及影响程度。
4.6地下含水体普查通过对矿井主要含、隔水层(组)的水文参数、采掘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抽水试验情况,带压情况和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对构造、陷落柱等现场水文编录情况,不同构造的含、导水情况,矿井近年的主要涌水水源、水量构成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矿井采掘活动的主要含水层赋存状态,补、迳、排方向等。
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含水体的分布范围、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
指出主要影响本矿井建设生产的地下含水体主要有哪些,并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及地下含水体对矿井生产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7井下火区普查根据勘查阶段、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煤层测试资料和近3-5年矿井一氧化碳监测的实际资料、相邻矿井的情况等,分析研究矿井是否具备形成火区的各类因素、形成火区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火区资料分析、整理及对火区观测、检查等,查明火区范围、密闭、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绘制火区分布图。
在火区分布图上标明火区和曾经发火地点,并注明火区编号、发火时间、主要监测气体成分、浓度等。
明确提出本矿未来生产建设区域是否存在火区威胁及威胁程度。
4.8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在钻探、地震、瞬变电磁、电测深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古河床冲刷带、天窗、岩浆岩侵入体、古隆起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形成机理,查明其发育和展布特征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对调查发现的所有隐蔽致灾地质体,都需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研究和总结其发育及分布规律,以有效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和合理确定工程防治措施。
5.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治措施根据矿井自身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存在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针对矿井生产建设现状、瓦斯赋存特征,提出瓦斯防治的措施和方案,以及瓦斯异常涌出和瓦斯局部聚集超限的防治措施。
5.2水灾防范方案及措施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提出矿井防排水措施(煤柱留设、探放水、疏水降压、井下排水、地表水防治、小窑、老空积水区、顶板裂隙水、断层水、封孔不良钻孔、陷落柱等)。
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提出预防煤层自燃、井下外因火灾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5.4其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6.结论 6.1主要结论 6.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