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二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1 总论1.1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受XXXXXXX委托,我公司开展XXXXXXX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现状监测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相关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XXXXXXX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环境保护局、XX水务局、XXX垃圾填埋场、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6)国务院国发[2012年]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1.12);(7)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8)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9)河北省人大第80号公告《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4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11)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5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12)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环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4月22日。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报告 pdf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报告 pdf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影响评价成为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项目或规划进行生态影响评价,识别可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

二、项目概述本报告针对的是一座位于某市的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项目内容包括公园内道路、景观、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建设。

三、生态影响评价1.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公园周边的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施工机械和人为活动可能导致部分植物死亡或迁移。

为减轻这一影响,建议在施工前进行植物调查,并对珍稀、受威胁的植物进行移植。

2.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占用部分动物的栖息地,同时施工噪音和人为活动可能会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

建议在施工前对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尽量避免占用动物栖息地,并对受影响的动物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3.对水资源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和水域造成一定污染。

建议设置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4.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建议采取措施减少土壤扰动,如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以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四、减缓措施与建议1.植物保护:在施工前进行植物调查,对珍稀、受威胁的植物进行标记和移植,尽量减少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动物栖息地保护:在施工前对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尽量避免占用动物栖息地,并对受影响的动物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同时,限制施工时间和噪音,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的干扰。

3.水资源保护:设置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

同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等,减少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4.土壤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土壤扰动,如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以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专题报告范文

专题报告范文

专题报告范文专题报告,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1. 空气污染严重。

中国的空气污染一直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中国城市中有超过70%的空气污染是由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所致。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2. 水资源短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

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中国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据统计,中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河流已经失去了生存能力,而且许多地方的地下水也已经被过度开采。

3. 土壤污染严重。

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

工业废水、农药残留以及垃圾填埋等问题导致了中国的土壤污染严重,据统计,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中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执行不力。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力,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存在,导致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滞后。

3.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中国的公众环保意识相对较弱,许多人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困难。

四、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1.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严厉打击,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2.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政府应当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拟建项目概况,初步工程分析。重点给出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关的内容, 如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污染源基本情况、排放状况和地下 水污染途径等。
2、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概况。重点说明已了解的评价区水文地 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地下水环境功能及 执行标准等内容。
(2)人类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 表现在大量废弃物与地下水溶混一起降低了地下水水质。其特点是分
布极广、面积大和施肥污灌及农药的使用关系密切。肥料污染以氮肥引起 的地下水硝酸盐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农药以杀虫剂、除草剂、 杀菌剂等为主,其中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三大杀虫剂为有机氯、有机磷、 硝基、氨基化合物有时长期留在环境中。
编辑ppt
上面各种情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地下水水量减 少,水源枯竭,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乃至地面沉降等,而且一 些项目工程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水质,使地下水水质恶化,以致直 接影响到生活饮用水。
由于以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现象频繁出现, 含水层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正遍布整个世界,地下水的污染引 发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地下水水质又不断恶化,导致地 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紧张 关系,以致于危害到社会经济的安全。
编辑ppt
目录
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编写
编辑ppt
所以,为了能够使地下水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为经济发展服务。 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而迫切。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评价参照)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总论 (3)编制依据 (3)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地下水环境功能 (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1.3.1评价执行标准 (3)1.3.2保护目标 (3)地下水评价等级 (4)1.4.1评价工作定级 (4)1.4.2评价范围 (5)1.4.2.1Ⅰ类建设项目 (5)1.4.2.2Ⅱ类建设项目 (5)1.4.2.3Ⅲ类建设项目 (5)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4.1.1预测范围 (13)4.1.2预测时段 (13)4.1.3预测因子 (13)4.1.4预测方法 (14)4.1.5预测模型概化 (1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4.2.1评价范围 (14)4.2.2评价方法 (14)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环境管理对策 (16)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1总论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情况下,应做专题调查。

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答案】 C2、()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答案】 C3、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A.矩阵法B.类比分析法C.实测法D.物料平衡计算法【答案】 A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验收调查中工程调查内容的是()。

A.工程运行状况B.工程沿线状况C.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D.工程投入试运行的时间【答案】 B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废物的处置。

A.氰化物溶液B.放射性C.卤化物溶剂D.硝酸【答案】 B6、下列关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监测点不少于3个B.可做一期不利季节的监测C.每期监测时间至少5天D.如果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监测数据满足有关规定,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答案】 B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A.40minB.30minC.20minD.10min【答案】 B8、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A.≤50dB(A)B.<30dB(A)C.<40dB(A)D.<50dB(A)【答案】 D9、某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途径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18km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 A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不包括()。

A.总银C.总锌D.总铅【答案】 C11、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 dB(A)和50 dB(A)。

专题之二:小城镇总规生态环境专题

专题之二:小城镇总规生态环境专题

专题报告之二:驩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一、生态环境现状(一)水资源与水环境驩城镇域内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房庄河、苏庄河、袁楼河和小北河,河水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流至邵阳湖。

因紧靠邵阳湖,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河湖侧渗补给为主,补给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水质条件较好,水位埋深多在2~7米之间。

驩城最大年降雨量为1392.9毫米(1971年),最小年降雨量为527.6毫米,平均年降雨量为791.7毫米。

冬春两季降雨较少,夏季降雨较多,最大暴雨强度558.8毫米,暴雨持久时间两天。

(二)地质地貌环境驩城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和鲁中山地山前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地势平坦,无显著起伏。

因处邵阳湖东岸,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东北部海拔高程一般为42米左右,西南部近湖区高程为34米左右。

因处冲积、湖积平原,驩城全境均为第四纪松散层所覆盖,厚度约在100米左右。

驩城镇域现状总用地面积133.4平方公里,由于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区现已达19.6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4.75%,且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平原采矿区使城镇用地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对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不良影响。

(三)大气环境驩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属轻度污染,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地面二次扬尘、建筑扬尘其次,汽车尾气污染逐年加重,工业废气排放量较小;农村则以砖瓦窑污染为主。

(四)矿山环境驩城镇域内有大中型煤矿8座11个生产井口,原煤年产量1200万吨,因而,驩城有“煤城”之称,也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

煤矿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废污染和土地塌陷等。

工业经济在驩城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而矿业开发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较长时期内,矿业开采及加工业仍将保持这种主导产业的地位,但煤矿业给城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条件的限制,煤矿井下采煤全部采用塌陷法管理顶板,且采煤时需抽排大量的地下水,因而采出煤炭后,周围会出现大面积的土地下沉和矿区地下水位下降。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30题)1、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跟踪监测点数量要求()。

A.工程调查B.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C.工程环境分析方法D.环境特征分析【答案】 B2、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场界与居民区的距离应()。

(2016年)A.大于800mB.大于1000mC.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答案】 D3、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表述符合验收调查标准确定原则的是()。

A.只需按现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验收调查B.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后颁布的标准进行验收调查C.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标准验收调查,不用考虑现行标准D.现阶段暂时还没有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给出结果【答案】 D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不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验收调查的重点是()。

A.核实实际工程内容变更情况B.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C.汽车尾气对公路收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D.工程环保投资情况【答案】 C5、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时段测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

A.总声压级≥A声级B.A声级≥总声压级C.总声压级≥各倍频带声压级D.A声级≥各倍频带声压级【答案】 C6、已知某线声源长度为l0,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的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公式Lp (r)=Lp(r0)-15lg(r/r0)近似计算该线声源的噪声影响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2018年真题]A.r>l0且r0>l0B.r<l0/3且r0<l0/3C.l0/3<r<l0且l0/3<r0<l0D.无条件限制【答案】 C7、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不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验收调查的重点是()。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2012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总体技术组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基本原则 (1)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 (3)1.5技术路线 (5)1.6调查方法 (7)1.7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8)2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9)2.1建立清单 (9)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1)2.3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6)2.4调查监测 (18)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6)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7)3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8)3.1确定调查对象 (28)3.2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28)3.3调查监测 (29)3.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0)3.5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31)4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31)4.1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概况 (31)4.2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步骤与方法 (32)4.3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3)4.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5)4.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步骤与方法 (36)5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38)5.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38)5.2数据库初步建设 (38)5.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38)5.4成果图件编制 (38)5.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39)6质量控制 (39)6.1总体要求 (39)6.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40)6.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41)6.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44)7时间进度安排 (46)7.1前期准备阶段 (46)7.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46)7.3培训部署阶段 (46)7.4调查评价阶段 (47)7.5案例评估阶段 (48)7.6总结验收阶段 (48)8组织架构 (48)8.1管理层面 (49)8.2技术层面 (51)8.3地方层面 (55)9产出成果 (56)9.1省级成果 (56)9.2技术组 (56)附件 (58)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 (58)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58)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58)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 (58)1总论1.1目的意义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评价参照)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总论 (3)1.1编制依据 (3)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1.2地下水环境功能 (3)1.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1.3.1评价执行标准 (3)1.3.2保护目标 (3)1.4地下水评价等级 (3)1.4.1评价工作定级 (3)1.4.2评价范围 (5)1.4.2.1Ⅰ类建设项目 (5)1.4.2.2Ⅱ类建设项目 (5)1.4.2.3Ⅲ类建设项目 (5)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3.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4.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4.1.1预测范围 (13)4.1.2预测时段 (13)4.1.3预测因子 (13)4.1.4预测方法 (14)4.1.5预测模型概化 (14)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4.2.1评价范围 (14)4.2.2评价方法 (14)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6)5.1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5.2环境管理对策 (17)6评价结论与建议 (18)1总论1.1 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山东省定陶县刘楼水库工程

山东省定陶县刘楼水库工程

山东省定陶县刘楼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嘉源验字(2016)第048号项目名称:山东省定陶县刘楼水库工程委托单位:定陶县刘楼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处山东嘉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九月六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授权签字人:山东嘉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九月六日目录前言 .............................................................................................................................................. - 5 - 第一章综述 .............................................................................................................................. - 6 -1.1编制依据.........................................................................................................................- 6 -1.1.1 法律、法规依据.................................................................................................- 6 -1.1.2 规划依据.............................................................................................................- 9 -1.1.3 技术依据.......................................................................................................... - 10 -1.2 调查目的及原则......................................................................................................... - 11 -1.2.1 调查目的.......................................................................................................... - 11 -1.3 调查方法..................................................................................................................... - 12 -1.3.1 资料收集.......................................................................................................... - 12 -1.3.2 现场调查.......................................................................................................... - 12 -1.3.3 咨询走访.......................................................................................................... - 12 -1.3.4 环境监测.......................................................................................................... - 12 -1.3.5 公众意见调查.................................................................................................. - 12 -1.4 调查范围、因子和验收标准.................................................................................... - 13 -1.4.1 调查范围.......................................................................................................... - 13 -1.4.2调查因子.......................................................................................................... - 14 -1.4.3 验收标准.......................................................................................................... - 14 -1.5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与调查重点.................................................................................- 17 - 第二章工程调查 .................................................................................................................... - 17 -2.1 工程概述......................................................................................................................- 17 -2.1.1 地理位置、流域开发及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7 -2.1.2工程总体布置................................................................................................... - 18 -2.2 工程建设过程............................................................................................................. - 18 -2.2.1 工程设计及批复过程...................................................................................... - 18 -2.2.2 环评制度执行过程........................................................................................ - 19 -2.3 环保设计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 22 -2.3.1 工程简介.......................................................................................................... - 22 -2.3.2 工程主要节点安排及建设过程...................................................................... - 22 -2.4 运行方式..................................................................................................................... - 22 -2.5 工程和环保投资......................................................................................................... - 22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 23 -3.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结论................................................................................. - 23 -3.1.1 水环境.............................................................................................................. - 24 -3.1.2 声环境.............................................................................................................. - 24 -3.1.3 环境地质.......................................................................................................... - 25 -3.2 环境保护措施............................................................................................................. - 25 -3.2.1 水环境保护措施.............................................................................................. - 25 -3.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6 -3.2.3 声环境保护措施............................................................................................... - 27 -3.2.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8 -3.2.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 28 -3.2.7 库区外垃圾场的处理措施.............................................................................. - 30 -3.2.8 水土保持措施.................................................................................................. - 30 -3.2.9 库底清理措施.................................................................................................. - 31 -3.2.10 环境监测措施................................................................................................ - 31 -3.3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 - 32 - 第四章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 33 -4.1 环评报告措施落实情况 ............................................................................................ - 33 -4.2环评报告审批意见落实情况...................................................................................... - 37 -4.2.1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意见落实情况........................................................... - 37 -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调查......................................................................................................... - 38 -5.1 工程建设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 38 -5.2 水环境保护措施......................................................................................................... - 39 - 第六章生态影响调查分析..................................................................................................... - 39 -6.1 生态影响调查............................................................................................................. - 39 -6.1.1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分析.................................................................................. - 39 -6.1.2 植被变化影响分析.......................................................................................... - 40 -6.1.3 水生、陆生生态影响调查.............................................................................. - 40 - 第七章其他环境影响调查..................................................................................................... - 41 -7.1 局地气候影响分析..................................................................................................... - 41 -7.2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 42 - 第八章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 43 -8.1农业经济影响评价...................................................................................................... - 43 - 第九章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 - 44 - 第十章环境管理、监理及环境监测落实调查..................................................................... - 45 - 第十一章公众意见调查......................................................................................................... - 45 - 第十二章调查结论与建议..................................................................................................... - 45 -12.1 调查结果................................................................................................................... - 45 -12.1.1 工程概况 ....................................................................................................... - 45 -12.1.2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 45 -12.1.3 水环境影响调查............................................................................................ - 45 -12.1.4 生态影响调查................................................................................................ - 45 -12.1.5其他环境影响调查........................................................................................ - 46 -12.2 验收调查建议........................................................................................................... - 46 -12.3 综合结论................................................................................................................... - 46 -前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率将大幅提高,居民生活需水量迅速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定陶区(县)单纯依靠本地水源地供水已解决不了日益增加的供需矛盾。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

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B.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C.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D.主要生态问题【答案】 C2、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的监控点为()监控浓度限值是()mg/mA.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1.0B.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1.0C.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D.周界外浓度最低点1.0【答案】 C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A.该规划方案B.不同规划方案(不包括替代方案)C.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D.主要规划方案【答案】 C4、(2021年真题)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企业中载有气态VOCs物料、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有()个,应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A.100个B.1000个C.2000个D.500个【答案】 C5、(2013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答案】 C6、对于河流的简化要求,当河流的断面宽深比为()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5B.≥10C.≥20D.≥40【答案】 C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关于地表水现状调查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B.至少应调查一个时期C.根据受影响水体的类型确定D.根据评价等级确定【答案】 B8、(2019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有关污染物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TSP年平均浓度监测,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个日平均浓度值A.15B.30C.60D.9【答案】 C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分为()三种类型。

河南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p

河南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p

河南某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目录1. 总则2. 水环境影响专题分析后附;1、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宜阳县城区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宜阳县自来水公司“环评委托书”。

1 总则1.1 任务由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供水设施的服务能力远远不够,城市用水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根据国务院(1998)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该县自来水公司委托洛阳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该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任务后,我们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现状取样监测,并收集和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和本建设工程特点,编制完成了该“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和专题影响分析。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1)(5) 国务院(1998)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2 项目依据1.2.3 技术依据(1)H 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1.3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3.1 控制污染本建设工程为供水工程,主要控制取水口上游的洛河水质和周围环境对水厂的影响。

1.3.2 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位于宜阳县城北城区西部、洛河的北岸,目前水厂四周为农田和交通公路,最近的村庄为东边的段村,距离约500m。

周围尚未发现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等,故本次评价保护目标主要为洛河水质达II类、水厂生产环境及段村居民的声学环境。

2 水环境影响专题分析2.1工程分析2.1.1城区现有供水概况现有地下水水厂二座,设计供水规模2万m3/d,实际供水能力1.25万m3/d,水源以大口井和浅井为主,供水范围仅限于城南区6Km2之内。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A.点源B.线源C.面源D.无组织排放源【答案】 D2、《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铁路干线两侧”是指车流量()的铁道外轨()外两侧的住宅区。

A.≥20列/h,50mB.>20列/h,50mC.≥20列/d,30mD.>20列/d,30m【答案】 C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

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答案】 C4、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30mA.特大河B.大河C.中河D.小河【答案】 C5、(2015年)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受稳态噪声源影响的边界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测量昼间最大A声级B.必须测量夜间最大A声级C.必须测量昼夜等效声级D.只需测量昼间.夜间1min的等效声级【答案】 D6、(2016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是()A.COB.NOxC.TSPD.Pb【答案】 A7、区域规划项目需预测主要污染物年平均质量浓度和()达标情况。

A.日平均质量浓度B.小时质量浓度C.日最大质量浓度D.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答案】 D8、(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答案】 B9、排放方案分()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A.工程设计报告B.可行性设计研究C.环境评价报告D.环境推荐报告【答案】 A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开展工作。

赵家蓬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专题报告

赵家蓬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专题报告

1、·总论1.1任务背景及由来拟建工程位于张家口市涿鹿县南部山区赵家蓬区,地理坐标114°56′~115°30′,北纬39°51′~40°29′之间。

赵家蓬区东邻北京,南与保定市涞水县相望,西与蔚县相连,区公所驻河东镇河东村,是全省唯一的县辖区。

全区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辖3镇1乡,100个行政村,254个自然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

该区东距北京市150公里,西至大同市170公里,南到省会石家庄290公里,北距张家口市70公里。

项目区紧邻张涿高速与河东镇的连接线(S248改)和省道宝平线(S241),与张涿高速相距最近直线距离约800m,距离省道S241线最近直线距离约450m。

垃圾场选址位于山间河谷部位,属于沟谷型垃圾填埋场。

本次勘察的建、构筑物为垃圾填埋场、防渗、垃圾坝、防洪及雨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及导排、调节池、填埋气导排、工作站及深井泵房等附属工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区内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不断的增加,但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却相对落后滞后。

现有生活垃圾均为临时选址的简易填埋或裸露倾倒,垃圾收集设施简陋配套不齐全,设施陈旧,工艺落后,垃圾的消纳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区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污染了乡镇及农村周围土地环境,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赵家蓬区建设设置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

2014年6月由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是该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受项目实施单位涿鹿县赵家蓬洁美环卫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凯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赵家蓬区垃圾集中填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赵家蓬区垃圾集中填埋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篇一」在市县级领导带领系,一起来水库开展调研,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进一步了解水库水资源保护、大型灌区建设和水库在当前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中发挥的作用等情况,分析形势、克服困难,明确下步工作要求,推动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效益发挥得更好。

一、对水库近期各项工作的基本估价(1)工作思路比较清晰。

通过实地调研,我深切地感受到,水库管理局立足于发挥水库的功能作用,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超前谋划、及时安排,保证了灌区的抗旱用水需求;把水资源保护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水库水质总体上保持在二类水质;把推进大型灌区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启动实施了大型灌区鲁甸灌片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把提升水库和灌区运行管理水平作为根本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了水库和灌区的安全有效运行。

总体上看,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重点突出,工作安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能基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抗旱措施扎实有力。

面对特重旱情,水库管理局结合自身优势,迅速动员全局职工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巡查清淤,确保了渠道畅通无阻;加强设施维护检修,确保了供水安全;加强科学调度,提前2个月供水,千方百计保障用水需求,解决了6.96万人、9400头大牲畜饮水和3.32万亩经济林果、1.62万亩田地春耕播种的用水问题。

水库的抗旱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缓解了灌区群众对用水问题的忧虑心理,为灌区抗旱救灾工作赢得了主动。

社会各界对水库重要性的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步显现。

去年,水库水体颜色发生异常变化,水资源保护的压力空前加大。

面对困难和问题,水库管理局新班子站在全局的高度,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抓住水资源保护这一重点措施。

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水库工作水库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还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才能确保水库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发挥水库应有的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结论一: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结论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结论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粉尘和废 水的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能导致植被破 坏和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排放可能对周 围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02
污染源分析
废气污染源分析
总结词
废气污染源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废气排放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详细描述
废气污染源分析涉及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燃料使用、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勘查、 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废气的种类、排放量、排放速率、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并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 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营期的环保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三:开展环境恢复和生态补偿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在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占用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并 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长期影 响。
谢谢观看
加强废气监测
定期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和地 方排放标准。
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
对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 正常运行。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废气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废水治理措施与建议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水
0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01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30题)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氨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A.重铬酸盐法B.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碘量法C.稀释与接种法D.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纳氏试剂比色法【答案】 D2、预测与评价之基本原则与要求: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应重点预测评价建设项目对(),并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兼顾对占地范围内的影响预测。

A.占地范围内的影响B.占地范围外50m范围内的影响C.占地范围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积累影响D.已污染区域的影响【答案】 C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评价受发电厂噪声影响的日托幼儿园处声环境质量,必须选择的评价量是()。

A.A声功率级B.最大A声级C.夜间等效声级D.昼间等效声级【答案】 D4、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A.整体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答案】 A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开发区及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的重点内容不包括()。

A.规划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水平B.区域资源、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C.规划布局与评价区域生态功能规划之间的协调性D.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事故性环境风险与人群健康影响状况【答案】 C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

A.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B.抢修施工过程中C.抢险施工过程中D.所有【答案】 A7、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A.6个B.8个C.10个D.12个【答案】 A8、Ⅱ类和Ⅲ类地表水环境D0的标准限值是()mg/L。

A.6和7.5B.5和6C.6和5D.5和3【答案】 C9、某建设项目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高达5d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评价参照)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总论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列出其它与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列出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地下水环境功能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功能。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1.3.1评价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编制,评价执行标准根据当地地下水环境功能原则上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相应标准。

1.3.2 保护目标列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泉域等重点保护目标。

地下水评价等级1.4.1评价工作定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

见表、表。

表 I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析表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1.4.2评价范围1.4.2.1Ⅰ类建设项目(1)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可参考表确定。

此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表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参考表(2)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为调查评价范围。

1.4.2.2 Ⅱ类建设项目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1.4.2.3 Ⅲ类建设项目Ⅲ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同时包括 1.4.2.2和所确定的范围。

2 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详细论述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关的内容,重点分析给出污染源情况、排放状况和地下水污染途径等,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论述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重点说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区域污染源状况。

说明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范围,监测井点分布和取样深度、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评价地下水超达标情况,分析超标原因。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容包括:(1)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3)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4)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5)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6)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7)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8)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9)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

(10)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3.1. 2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1)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问题。

(2)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如保护区划分情况等。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

不同类型污染源调查要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要求完成。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对于 I 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

对于 II 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的 II 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水质指标。

(一)监测井点布设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7 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2时,每增加 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1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 3 个点/层。

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5 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2时,每增加 20km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二)监测频率a)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b)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 年内不少于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对于改、扩建项目,若掌握现有工程建成后近 3 年内不少于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观测资料,也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若已有的监测资料不能满足本条要求,应在评价期内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3.1.5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1)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需要进一步查明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2)除一级评价应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外,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又缺少资料的地区,二级评价也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

(3)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可采用钻探、物探和水土化学分析以及室内外测试、试验等手段,具体参见相关标准与规范。

j(4)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浸溶试验、土柱淋 滤试验、弥散试验、流速试验(连通试验)、地下水含水层储能试验等。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可根据评价等级及资料占有程度等实际情况选用。

(5)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时,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可配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察。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一) 按评价中所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计算;将累计等标 污染负荷比大于 70%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定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通 过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析,列表给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附污染源分布图。

(二)等标污染负荷( P ij )计算公式:(1)式中:P 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 3/a ; C 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排放的平均质量浓度,mg/L ; C 0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排放标准质量浓度,mg/L ; Q 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的单位时间排放量,m 3/a 。

若第 j 个污染源共有 n 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式中:(2)j jPj—第 j 个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若评价区共有 m 个污染源中含有第 i 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式中:Pi—第 i 种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若评价区共有 m 个污染源,n 种污染物,则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式中:(4)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三)等标污染负荷比( Kij)计算公式:式中:(5)Kij—第 j 个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Pi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3/a;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6)式中:Kj—评价区第 j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Pi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3 /a;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7)(7)式中:Ki —评价区第 i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P—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3 /a;ij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四)包气带污染分析对于改、扩建 I 类和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污染调查结果开展包气带水、土壤污染分析,并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一)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检出率和超标率的分析。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

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Array(8)式中:P—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量纲为一;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

Csib)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 pH 值),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一)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进行。

(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状况分析,应叙述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面积、漏斗中心水位的下降幅度、下降速度及其与地下水开采量时空分布的关系,单井出水量的变化情况,含水层疏干面积等,阐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发展过程,为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

(三)地面沉降、地裂缝状况分析,应叙述沉降面积、沉降漏斗的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年沉降量)等及其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开采(包括回灌)量时空分布变化的关系,阐明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危害程度,为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

(四)岩溶塌陷状况分析,应叙述与地下水相关的塌陷发生的历史过程、密度、规模、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如采矿、地下水开采等)时空变化的关系,并结合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等因素,阐明岩溶塌陷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