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史》(高教版,刘德斌)课后题答案 - 1
东亚封贡体系
东亚封贡体系是指1500年左右明代中国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实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它与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既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在这一体系中,明朝并未出兵占领周边国家,也未干涉其政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而处于依附地位的诸小国反而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国家间那种常见的赤裸裸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在东亚地区被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面纱。东亚封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经营、完善自己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但处于体系最高点的中国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穆斯林世界
穆斯林世界是指在1500年前后由穆斯林国家所构成的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当时穆斯林风暴和伊斯兰教星月旗又一次席卷了欧亚大陆,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创建了一个由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所构成穆斯林世界。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个穆斯林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的萨非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穆斯林世界中地位最为突出。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而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介入欧洲历史,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与欧洲的联系广泛而复杂,例如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但是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欧洲秩序
欧洲秩序是指1500年前后欧洲各国所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当时的欧洲政治版图名义上是基督教“世界主权”的一统天下,并存着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却是宛如一件由一些大小王国、公国、贵族领地和城邦所织补的“百衲衣”,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罗马教皇的权威已经在几百年来教权与王权的争斗中衰微下去。同东亚封贡体系和穆斯林世界相比,政治上的四分五裂是欧洲秩序最突出的特征。但是,在东亚的中国和中部的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的时候,欧洲却在四分五裂中经历着空前、彻底的大变革,开始踏上走出中世纪的旅程。
西欧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漫漫千年里,欧洲内部孕育和积淀了它走出中世纪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展开、民族君主国的崛起、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特别是西欧)得以兴起,并逐渐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约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整个欧洲摆脱了思想束缚和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做了思想上、文化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为欧洲人提供了新的智力水平和认识水平,把欧洲人从中世纪的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使一种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主义兴起,加速了民族君主国的出现。同时也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分裂和经济上的竞争。其中宗教改革对国际关系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欧洲迅速分裂成不同的宗教体系,欧洲人彼此之间打着信仰的旗号迅速开战。
(2)民族君主国的出现
15-17世纪形成的民族君主国是在反对外族侵略和国内君主与贵族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战争和暴力的铁砧上锻造出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形成民族君主国,之后英国、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瑞典、波兰与俄罗斯都纷纷形成民族君主国。
民族君主国的出现改变了中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生活,为西欧的扩张提供了政治组织上的准备。在强有力的君主统治下,国王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结成同盟;税收、军队、火药等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君主国的实力;国家成为国际行为的主体,具备了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民族君主国不同于中世纪的专制国家,它促成了国家主权思想的发展,将国家提升到了一个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地位上。
(3)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
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为西欧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欧洲经济扩展主要体现在农业产量的提高、封建人身束缚的减弱、人口的增长和贸易的发展。黑死病的创伤已经痊愈,长期的战争也告一段落,西欧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的发展和农民得到人身自由为海外扩张提供了一个松散的社会和易流动的人群。而技术的发展成为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使欧洲人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成为世界各大洋的主人。伴随技术进步,商业事务新技术被发明与改进,标准货币、银行、合股公司等的出现使金融、投资等活动活跃起来。这一切使15世纪以后西欧开始了蒸蒸日上的时代,使欧洲尤其是西欧的兴起在物质基础上确立了对欧亚大陆其他部分的优势。另外,新兴的民族国家渴望着海外殖民利益,新教徒由于受到交汇的迫害也向往一个新的自由世界。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地理大发现开始了。
在宗教的热情鼓舞和巨大财富的吸引下,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出欧洲。1498年葡萄牙的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首先发展和增强了欧洲的商业精神,许多西欧国家都力图在世界抢夺一块商业市场;重商主义成为欧洲最流行的学说,是许多西欧国家的基本国策,商业精神几乎弥漫了整个西欧大地。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西欧霸权时代的开始。第二,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各地区相对隔绝、封闭、独立发展的历史即将结束,全球时代逐渐来临。第三,这一时期西欧资本主义暴露了扩张的野心和攫取的贪欲,开始了殖民帝国的扩张。第四,地理大发现使东西方各文明横向比较更为容易。总之,欧洲人建立了最早的殖民制度,展开了最早的商业战争,缔造了最早的殖民帝国,使海外利益第一次成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因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出现、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正是凭借这些因素逐渐地确立了它在全球性国家关系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尼德兰革命及其影响
尼德兰处于欧洲的西北,先由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继承,后由腓力二世继承归西班牙统治,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商业比较发达,因而对西班牙独占海外贸易不满。腓力二世为了保护西班牙的商业利益,禁止尼德兰商船到西属殖民地进行贸易。加之在民族感情上尼德兰视腓力二世为外国人,对大量驻扎的西班牙军队十分反感。当时新教传入尼德兰,为西班牙所不容,它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惩治新教徒。尼德兰各省害怕宗教裁判所的设立会威胁到它们的自治和自由,由一群贵族上书腓力二世,要求关闭宗教裁判所。以此为导火线,在1566年8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起义,被称为“破坏圣象运动”,新教徒劫掠教堂,破坏圣象,各阶层也都参加了起义。腓力二世派阿尔瓦公爵前去镇压。阿尔瓦达斯屠杀起义者,征收新税,没收了一批贵族的地产。恐怖政策使大量技术工人逃到国外,尼德兰繁荣的商业遭到摧残。尼德兰各省联合起来,在奥伦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向西班牙展开了海战,进行了独立斗争,并得到了英国和欧洲新教阵营的很大帮助。
在革命过程中,由于西班牙实行分化政策,尼德兰南部10省又回到西班牙统治下,北方7省则坚决抵抗,并于1581年正式宣布独立,称为尼德兰联合省(荷兰共和国),随后英国军队开赴荷兰。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向英国,遭到毁灭性打击。腓力二世去世后,双方于1609年签订《二十年停战协定》,到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
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商业资本主义国家。西欧许多信仰新教的富商和新教徒纷纷来到荷兰以享受宗教自由。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大都会和西欧的金融中心。荷兰凭借庞大的商船队和强大的海上力量开始了全球贸易和殖民过程。17世纪对荷兰人来说是一个“黄金世纪”。
尼德兰革命和荷兰独立后,西班牙更加衰落了,它开始逐渐沦落为二等或三等国家,它的海上贸易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所取代。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15-16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随着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西欧的出现,邦国林立的欧洲开始踏上了走出中世纪的旅程,并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正是在中世纪漫漫千年里,欧洲(西欧)酝酿了形成现代国际关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