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联结理论2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联结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理学家桑代克所⾸创,后经⾏为主义⼼理学家华⽣、赫尔、斯⾦纳等⼈的进⼀步发展,形成了⽤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了⼤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物的实验(1898)。
图4.1是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
图4.1 桑代克迷笼实验装置之⼀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物。
饥饿的猫第⼀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图4.2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图4.2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进⾏了⼤量的⼈类学习实验。
桑代克依据其动物和⼈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了学习的联结说。
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定的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个基本点。
第⼀,在桑代克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某些成分,同时⼜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理学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情境”“反应”的解释上。
桑代克所⽤的“情境”⼀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为主义所⽤的“刺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桑代克认为,所谓情境,既包括⼤脑的外部环境刺激,同时也包括“脑内状态”,即思想、感情等。
同样,反应的含义不仅指机体的外显活动变化,还包括观念、意象等“内部反应”。
学习的联结理论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 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中, 巴甫洛夫把狗用一副套具固 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 外侧的管道收集的,管道连 结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 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 分泌的滴数的装置。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说
• 我们知道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 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 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简称“UCS”,把反射性唾液 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简称“UCR”。为了使狗对 某一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 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 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 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 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简 称“CS”,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简 名“CR”。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 件 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说 3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1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迷笼实验 •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 笼实验”。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将饿猫关 入此笼中,笼中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 外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 离的动作。
高级条件作用律 • 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条件刺激来 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立的那种条件 反射。换言之,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 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例如,狗在对铃声形 成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把铃声(CS1)与灯光( CS2)配对,也能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射。狗对灯 光(CS2)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 作用的过程。
辨别律 • 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 激与无关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 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其它刺激作出反应 。在条件作用中,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 • 如果有机体已对500Hz的音调建立了条件反射,会 对400Hz或600Hz的音调产生分化反应。但是,如 果采用有差异的配对方法,即把500Hz的音调与无 条件刺激配对,而在呈现400Hz或600Hz的音调时 不伴随无条件刺激,这样,有机体对400Hz或 600Hz的音调的反射就会消退,而只对500Hz的音 调形成条件反射。
联结学习理论【精选文档】
联结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定义理解)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理论要点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认知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二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在实践中的体现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创,后经斯金纳等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联结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也被称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理论的前提是认为人或动物的行为是由无数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单位所组成,每一行动都是对一定刺激的反应。
按一定模式组成的复合刺激称作情境,行动也可以是对情境的反应、人或动物的行为中都包括一些生而就有的刺激-反应联系。
在出生以后,若是刺激-反应的联系发生变动,那就是学习的结果。
联结理论试图说明这些联系如何变动,即新的联系如何形成,旧的联系如何削弱或被新的联系所代替。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了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以神经连接为基础产生的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即结合、关系、倾向)。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
学习开始时正确反应的出现是偶然的,通过反复尝试,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会逐渐增加(此即“试误说”),终于在一定刺激与一定反应之间形成了牢固的联结。
(3)人和动物的学习都遵循三条重要规律:准备律即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准备以某种方式反应且能实现此反应则满意,学习就有效。
有准备而不让其行动,则会烦恼。
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练习律即通过有奖励的练习,可以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效果律即反应的结果(如喜悦或烦恼)影响着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加强或减弱。
(4)人类的学习比动物的学习要复杂。
按其复杂程度可将学习分为形成动物式的刺激—反应的直接联结;形成观念的联结;形成抽象的联结;形成选择性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曾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发挥了该理论应有的历史作用。
在论文《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中学习的联结理论得到了实践。
本文阐述了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开展工程教育创新项目的运作经验及其支撑理论。
第五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五章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一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S一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对此,主要有六种理论解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桑代克(E.L.Thorndike)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1874—1949),一位站在行为主义学派边上的心理学家。
生于美国麻省一位牧师家庭,他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
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桑代克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其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使用的实验仪器(图5.1)是一个用木条作成的“迷笼”。
笼子的门上有个开关,只要笼子里的动物触动一下开关,就能把笼门打开并得到食物。
起先,实验是用小猫做的。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小猫放入迷笼,把食物放在笼外它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详细记录小猫在笼子中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把小猫放入笼子。
开始时它想用爪子直接去取得迷笼外的食物(鱼或肉),但不能成功,便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逃脱的冲动,竭力想“挤”出迷笼,在迷笼里乱跳、乱撞,胡乱地咬木栏,乱抓各种东西。
在这样一系列的盲目而紊乱的活动中,偶然碰到了开关,从而打开笼门吃到了食物。
第二次再把小猫故入迷笼时,它虽然仍然表现出类似于第一次的多余功作,但大多是在靠近开门装置的附近活动,而且逃出迷笼的时间也比第一次快了一些。
这样,经过许多次的重复以后,小猫的那些盲目乱冲、乱抓、乱咬的行为就逐渐减少,它从笼子里逃出来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以至最后把小猫一放人迷笼,它就能很快地打开开关,逃出迷笼。
这表明,猫完成了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
第四章 2 联结派学习理论
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 自发产生
2、学习观:
*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 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 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总体评价 * 贡献:
*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 了联结派的眼界
*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 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 教学
* 局限:
*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 射,过于偏狭。
*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1、学习实质:
*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
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在这
* 类比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是指对新 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 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 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 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
后期观点: * 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首先是放弃了练习 律;其次是对效果律进行重要的修正 。 * 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主要是增加了效果 扩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 评价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教案
学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目:教育心理学类型:讲授课主讲人:高娜上课时间:周二上午指导老师:相老师、郭老师教材说明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1.通过对概念的解读,理解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教学目标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了解桑代克、巴浦洛夫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掌握其基本规律。
3.能够联系实际,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了解程序教学,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扬长避短,改进教学。
教学重点理解桑代克、巴浦洛夫、斯金纳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掌握代表人物有关理论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课时安排 2小时课前准备 PPT 教案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同学们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实习老师,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我们共同来完成第三章第二节的学习。
第二节的有关学习内容呢,我们在第一节已经提到过,所以讲到相关内容时,我会请同学们起来回答,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第一节我们了解了学习的实质,那么第二节我们就来看看有关学习的理论,联结学习理论。
它又叫做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用外显的、可观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解释学习过程。
“联结”字面意思就是把两个东西联系起来,那么在学习中,把什么和什么联系起来就产生学习行为了?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课本24页,有关联结学习的内涵:[板书题目] (1)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板书关系式] 2. 我们了解了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之后,来看看几个代表人物的相关理论,首先我们来看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这个理论是根据著名的“饿猫迷笼”实验得出来的:他先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笼子里,而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它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地方。
结果发现,开始时小猫想用爪子直接抓取笼子外面的食物,但不能成功,便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逃脱的冲动,竭力想挤出迷笼,在迷笼里乱跳,乱咬,乱抓。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图4.1是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一。
图4.1 桑代克迷笼实验装置之一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图4.2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图4.2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又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习实验。
桑代克依据其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说。
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在桑代克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某些成分,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情境""反应"的解释上。
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行为主义所用的"刺激"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联结—认知理论?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联结—认知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条件联系上的复合行为。
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又可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其代表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桑代克、斯金纳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作用:【1,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
】【2,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
条件刺激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二级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机体为了获得某种结果而主动地作出某种行为,这种行为是有机体主动发出的,而不是由于刺激被动引起的。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尝试,摒弃错误的尝试,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桑代克还提出了学习的“效果率”,即学习的形成受到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称应答性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作用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行为的结果-强化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行为带来令人愉快的结果。
而负强化是行为使得某种令人厌恶的刺激强化。
两种强化都会促进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通过对强化进程不同安排,可以精确的控制学习行为。
除了强化外,行为还可以带来令人不快的结果,这叫作惩罚。
惩罚将减低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学习的认知理论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强调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建构有关事物的形成而实现的。
学习的联结理论
•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 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 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 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 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 (3)惩罚的作用 • ①惩罚只是教人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教人该做什么;反应仍会逐渐恢复; • ③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根除; • ④惩罚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 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该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
• 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 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 2、观察学习 •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所进行的学习。 • 3、观察学习的过程 • (1)注意。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
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效果。 • (2)保持。观察者将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转换成表象的或语义概念的符号表征并
• 这说明,儿童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主动 参与。
• (3)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儿童习得了更多 的攻击行为呢?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班杜拉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 提供糖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回忆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发现, 三组儿童的攻击水平几乎一致。
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 (一)学习的实质
• 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 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联结学习理论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联结学习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将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桑代克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不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如不运用,则联结力量减少。
3)准备律刺激反应联结间,事前有准备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联结实现时,实现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巴甫洛夫是作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1)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2)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2)刺激泛化与分化1)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的行动。
4)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
5)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第3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2)
桑代克简介: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
猫的学习实验:
问题箱 尝试错误
桑代克问题箱迷笼示意图
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在导 师詹姆斯家的地下室里做“鸡走迷宫实验” 桑代克用厚厚的书本堆成了一道迷宫,有三条死路,第四 条路可以通往邻近的一个开口处,那里有一些食物、水和其它 的鸡。当他把一只鸡放入迷宫时,它会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大 声地吱吱叫,直到碰巧找到出口。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回去实 验时,慢慢就学会较快地找到出口。很明显,这里没有什么智 力行为包含在内,只有一些简单得多的东西。 “鸡在面对孤独和封死的墙时,其反应方式与在类似自然 环境中可以使其逃脱的行为差不多。其中的一些行为会引导它 得以成功,因之而来的快乐会使它记住这些动作。而没有导致 快感的一些行为就都被忘记了。”
1912年,首次使用 “行为主义者”
1913年,“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发表在《心理学
评论》上,后来被人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正式揭开
了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 1920年9月,被迫离开心理学界 (他在心理学上令人炫目的职业生涯突然而且永久地结束 了,而他掀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却正在风起云涌。 )
而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 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
是物质的实在。
要点: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 的方式去行动的。
二、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
联结理论 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
形成S-R联结。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直接重视学 习的,无观念、意 识的中介。 外部条件与过程, 忽视内部过程与条 件
第五章学习的联结理论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18
第四节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一、格思里其人
Edwin Ray Guthrie 1886.01.09- 1959.04.23,美国心 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代表之一。出生于美 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林 肯市,因心脏病逝于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19
7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在图 5—2所示 的学习曲 线中,纵 坐标表示 猫每次跑 出迷笼所 需的时间 ,横坐标 表示尝试 的次数。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8
四、主要评价
贡献:联结—试误理论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 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 局限: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 单的机械学习,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 动性,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 质区别
(2)禁食时间 越长(内驱力 越强),消退 速度也就越 慢。
行为强度取 决于动物在 测验期间的 动机状态和 以往的学习 量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32
四、内驱力刺激降低
学生米勒 (N.E.Miller)和 多拉德 (J.Dollard)的影 响
谢菲尔德 (shffield)和洛比 (Roby)等人的实 验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24
三、格思里对消退与遗忘的解释
消退:由于对原来的刺激形成了一
种 新的抑制性反应。用他的话来说:“ 忘却以往学习的内容,可能仅仅是因为 后来又学习了其他的内容。”
遗忘:由于形成了抑制原有联结的
新联结造成的。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25
四、格思里对奖励与惩罚的解释 奖励:是急剧地改变了有机体 在反应发生之后的整个刺激模式, 从而保护了行为,使之不至于对 相同的刺激形成新的联结。 惩罚的重点不在于它引起的 痛苦,而在于它使个体作出的行 为;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二节学习的联结理论
1、学习联结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学习联结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简要论述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及实验结论。
(巴甫洛夫的身份、实验过程、实验总结的规律)4、简要论述桑代克的饿猫实验及实验结论。
(桑代克的身份、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5、简要论述斯金纳的白鼠实验及实验结论。
(斯金纳的身份、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6、简要论述班杜拉的实验及实验结论。
(班杜拉的身份、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7、简要阐述这四个实验及论点之间的关系。
联结学习理论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 增强反应频率。
例如:儿童因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 限制儿童看电视的命令。
惩罚:抑制或消除某种反应,即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最好使用强化,而 马克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 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 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果学生 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教师可以 让他先完成一定的阅读然后去做模型。 这一原则也叫做祖母的法则:首先做我要 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例如:“你先吃这些青菜,才可以吃肉。”
一个小孩爱看电视,不喜 欢做作业,怎样用强化论帮助家 长?
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
项目 条件 代表人物
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
操作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斯金纳 主动的、有意识的 刺激发生在行为之 后 行为后果影响未来 的行为
行为特点 被动的、无意识的 刺激与行 刺激发生在行为之 为的顺序 前 学习的发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 生 刺激匹配
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1、原理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该行为一时作不出 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 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骤的强化, 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2、基本做法: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 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 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 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 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3、程序教学的原则: <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都具有逻辑联 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以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 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 <2>积极反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 强化。 <4>自定步调: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 不必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5>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 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
联结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恐惧形成实验
恐惧形成实验
实验对象:艾 波特 实验时间: 1920年 实验结果:结 论与伤害
3、对学习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评价
• 贡献:
1、条件反射确实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在动物 和婴儿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巴: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 的生理机制
• 华:将巴氏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形成
一)观察学习实验(1962)
二)基本观点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 适应与治疗等内容。
• 观点:人类的许多行为并不一定直接以经典条件反射或 操作条件反射一步一步缓慢地建立,而是可以通过观察 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 强化也不是增强了行为出现的频率,而是为个体提供了 信息或诱因,使他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 后果。 •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观察者(榜样)受到强化而产生强 化的作用。
作杆的行为由于食物获得而习得。 • 2.两者都需要使用刺激对反应进行强化。巴甫洛夫的实验
中狗因为食物的同时存在,逐渐对铃铛产生了唾液反应。
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因为得到食物而触碰杠杆频率增加。 • 3.两者都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范畴,忽视研究认知。
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
1、 行为塑造与管理 包括:行为养成和行为的矫正(如:连续接
学习的联结理论概要
一、学习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二、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三、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四、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
• 理解掌握学习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联结—试误说、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观察(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 实验、基本观点(对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学习规 律的揭示和解释)、其理论应用及评价 • 重点: 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反 射学说基本观点、教学应用、及评价;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应用及其评价 • 难点: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及其与经典条件反 射学说的联系和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 主义
经验主义
联想 主义
第3页/共81页
还原 主义
(二) 学习的认知理论:理性主义 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
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 进行解释,才有意义。
第4页/共81页
(三) 人本主义学习观:现象论
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经 验。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的, 而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 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 是物质的实在。 ❖ 要点: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 的方式去行动的。
第1页/共81页
内容提要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说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格里斯的接近条件作用说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第2页/共81页
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
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 联结理论:经验主义
认为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 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 机 械
“鸡在面对孤独和封死的墙时,其反应方式与在类似自然 环境中可以使其逃脱的行为差不多。其中的一些行为会引导它 得以成功,因之而来的快乐会使它记住这些动作。而没有导致 快感的一些行为就都被忘记了。”
第9页/共81页
博士研究课题:动物的智慧,指导教师:卡特尔 猫在有些箱子中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行动来逃脱:踩上一个踏板,
第12页/共81页
效果律: “在对同一个情景做出的若干反应中,那些 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 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更加牢固地联结 起来……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不适的事态发生 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的 联结则削弱下去。”
练习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换言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的联 结就越牢固。
学习目标
1.理解联结理论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事实,并 能对之作出简略评价(包括了桑代克的联结—试误 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说、华生的刺激— 反应说、格里斯的接近条件作用说、赫尔的内驱力 降低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2.列表比较各派别对于学习实质、过程、条件等的 不同看法;
3.了解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能 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的 实际问题;
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 效果扩散:是指奖励不仅会增强反应,而且
按一个按钮,拉一卷绳子,或者只要猫舔一下自己或者抓一下自己。在另 外一些箱子中,要想逃脱就得进行多重的动作,比如拉绳子,然后移动一 根根子。
结论:首先,猫没有通过推理或者洞察力来学会逃跑,反过 来,它们是经过试误法来慢慢消除无用的动作;然后在合适 的动作和所欲求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
看见一只有经验的猫如何逃跑,或者让桑代克抓住它们 的爪子去松开箱子做的门,它们从中什么也学不到。如果逃 脱只需要一个反应,所有的猫都能够学会逃脱,可是,有半 数以上的猫在需要两种反应的时候都没有学会如何逃脱。
第6页/共81页
学习是情感与认知 相结合的整个精神 世界的活动。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 一种自我发展、自 我重视,是一种生 命的活动,而不是 为了生存的一种方 式。
第三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1. 经典实验
桑代克简介: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
猫的学习实验:
第5页/共81页
二、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
联结理论
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
形成S-R联结。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直接重视学 习的,无观念、意 识的中介。 外部条件与过程, 忽视内部过程与条 件
建立一定的认知地 图。 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是间接的,以观念 、意识为中介。
重视学习的内部过 程与条件,重视人 的主观能动性。
(5)类比反应: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与 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 做出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 的情景一样做出反应。
第15页/共81页
❖ 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 (1)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 放弃了练习律 对效果律进行了修正 (2)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增加了效果扩
问题箱 尝试错误
第7页/共81页
桑代克问题箱迷笼示意图
第8页/共81页
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在导 师詹姆斯家的地下室里做“鸡走迷宫实验”
桑代克用厚厚的书本堆成了一道迷宫,有三条死路,第四 条路可以通往邻近的一个开口处,那里有一些食物、水和其它 的鸡。当他把一只鸡放入迷宫时,它会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大 声地吱吱叫,直到碰巧找到出口。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回去实 验时,慢慢就学会较快地找到出口。很明显,这里没有什么智 力行为包含在内,只有一些简单得多的东西。
第10页/共81页
二、桑代克的学习观点
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2 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 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 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第11页/共81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关于学习规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 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准备律( law of readiness)
反应为止。
(2)心向与态度: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态, 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决定什么因素给有 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3)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分或元素会引起不同 的反应与之联结。
(4)联结转移: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 列逐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 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第13页/共81页
准备律:①学习者准备行动时,给 以行动则产生满意的结果;②学习 者准备行动时,不让其行动,将会 产生烦恼的结果;③学习者不准备 行动时,强迫其行动,将会产生烦 恼的结果。
第14页/共81页
五条从属的学习律
(1)多重反应: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 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