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2370650920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上阕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品味精妙的语言。

(2)领会下阕中词人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所抒发的壮志豪情。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人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体会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词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在你们眼中,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接着,教师说:“在不同人的眼中,秋天有着不同的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基本知识(1)词的定义: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2)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3)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2、介绍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林则徐对长沙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 理解诗中具体描绘的长沙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3. 学会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描绘的长沙景观,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心情;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分析并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描绘长沙自然景观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引发学生对长沙的了解和认知。

2. 探究(2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读课文《沁园春长沙》,帮助学生理解和准确读出每个字词的意思。

b. 老师提问:诗中描述了长沙的哪些景观和特点?通过阅读诗歌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讨论、感悟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分析(15分钟):a.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b.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分析结果。

4. 欣赏(15分钟):学生们再次独立阅读诗歌,结合之前的讨论和分析内容,对于诗歌的意境和艺术之处进行理解和欣赏。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当中。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更多有关长沙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了解长沙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或写作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师生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解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感受其音韵之美和意境的独特表达。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力和欣赏能力。

六、拓展阅读: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了解更多有关长沙的文学作品和名人佳作。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的基本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鉴赏法: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词的有关知识,引出《沁园春·长沙》。

(2)播放一段关于长沙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长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描绘了湘江秋景图,下阕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

(2)提问: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明确: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4.赏析诗歌(1)赏析上阕提问: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明确:上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作者通过对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长沙秋天的壮美景色。

提问: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明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一词,突出了作者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红遍”“尽染”“碧透”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争流”“击”“翔”等词语,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活力,表现了万物在秋天里竞相生长、蓬勃发展的景象。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当代诗人任泽键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主席,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整体感受: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

(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三。

具体鉴赏1、鉴赏前三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4)把握诗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向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3)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2)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3)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阐述《沁园春·长沙》在毛泽东诗词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词汇;(2)解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阐述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文背诵;(2)让学生结合诗文,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沁园春·长沙》;3. 结合诗文,谈谈自己对作者情感变化的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教学上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

叫两个同学收两边。

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

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

(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学会朗读、背诵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学会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3)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3)诗词创作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词;(2)简介《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意思;(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2)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增强记忆力。

5. 诗词创作:(1)教授诗词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长沙》;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或人物为题材的诗词;3. 深入了解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3. 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重点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运用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7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7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7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字音、字形、词语,背诵全文。

②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

③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④学会以意境为切入点鉴赏词作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读教学法。

②感情体悟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1.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2.明确意象、意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红》,这是一首歌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歌曲。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还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

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抒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

二、介绍“词”的相关知识1.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

后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故又称“诗余”。

2.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规定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

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三、背景介绍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蓬勃高涨,发展迅猛。

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疯狂镇压,中华民族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长沙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毛泽东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创作风格。

教学内容: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分析《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3.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及语言风格。

教学活动:1.为学生提供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阅读并了解。

3.分析《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等。

5.教师讲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等。

第二章:诗歌内容逐句解析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诗歌情感与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1.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1.分析诗歌的创作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等。

2.探讨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影响。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欣赏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9篇)

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9篇)

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一、导入新课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伤感,而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吟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充满豪情壮志的《沁园春长沙》。

二、教师范读三、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首先分析上阕① 理解前三句提示: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联起来。

请同学们按调整好的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明确:不能。

“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烘托出毛主席顶天立地、意气昂扬的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描绘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②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看”。

七句。

秋景是: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③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远看:万山层林;(静景)近观:漫江(静景)百舸;(动景) 仰视:鹰;俯察:鱼(动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表示多,“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如果说前面万山、层林、“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船很多且争着行驶。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一、课题《沁园春·长沙》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壮阔秋景,理解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诵读技巧,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把握作者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创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秋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金黄的稻田,还是飘落的枫叶?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一样。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2.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感知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整体把握1.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写了湘江秋景,下阕主要写了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以及抒发壮志豪情。

2.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

沁园春长沙教案和板书

沁园春长沙教案和板书

沁园春长沙教案和板书教案标题:《沁园春·长沙》教案和板书教案目标:1. 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作者杨洪基,并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够朗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理解杨洪基的情感和意义。

2. 学会正确朗读这首诗,并能够准确传达诗中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沁园春·长沙》的诗歌原文3. 诗歌解析和背景知识的资料4.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诗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中国传统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为什么?Step 2: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作者杨洪基,并简要介绍他的背景。

然后,提供一些诗歌解析和背景知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Step 3:诗歌朗读(10分钟)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上的诗歌原文,朗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

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一起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4:诗歌解析和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进行解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诗中的“沁园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长沙?2.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你们有什么感受?3.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和意象?它们有什么作用?Step 5:板书设计(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解析,教师可以将一些重要的诗句、关键词和修辞手法写在黑板上或课件上,以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Step 6:诗歌欣赏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再次朗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毛泽东及其主要作品;2.学习并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4.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珍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毛泽东的简介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们展示《沁园春·长沙》的诗词,并带领学生们朗读。

2.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感受。

二、学习与理解(1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主要作品,向学生们交代《沁园春·长沙》所要表达的主题。

2.指导学生们分析诗歌的意境,从描绘长沙的美景和自然景色入手,引导学生们感受诗歌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情绪。

三、欣赏诗歌(20分钟)1.播放《沁园春·长沙》的音频,让学生们静心聆听。

2.让学生们自由欣赏,并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情绪,鼓励学生们表达。

四、诗歌讨论(25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2.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诗歌中透露出的情感和主题,如家乡之美、对社会的关注等。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向学生们展示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长沙的美景和人文风情。

2.组织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一篇以家乡为主题的短诗,并鼓励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对下一首诗歌有所期待。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案【课后作业】请学生们阅读《沁园春·长沙》相关的资料,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词题、词的分类等。

2、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通过意象分析、语言品味等方法鉴赏诗词。

4、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1)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情景交融等。

(2)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胸怀和壮志豪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

2、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秋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出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相关知识(1)词牌:“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等。

(2)词题:“长沙”是词的题目,表明了词的写作地点。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三)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赏析(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句交代了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2、下阕赏析(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回忆了怎样的往事?(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的】1、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 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 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 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对仗等;(4)能够赏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对家乡的热爱;(2)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3.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赏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2.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2. 参考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的问题。

3. 讲解诗文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赏析的短文。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赏析水平;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4.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拓展1. 推荐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如《长征》、《浪淘沙·北戴河》等,供学生自主阅读;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

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

(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

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水流无情,逝者如斯;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板书:诗人、关怀天下)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板书:读出关注)B、“怅”、“问”直抒胸臆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

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

(板书:哲人)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

(板书:读出深思)C、“携”、“忆”、“记”怀人忆事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

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板书)。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板书)。

三、整合小结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五、练习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好处。

)①、独立寒秋\"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②、层林尽染\"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③、鹰击长空\"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④、鱼翔浅底\"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⑤、万类霜天竞自由3、背诵这首词。

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附: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读出形象——立——造像写意——游人独立深思读出关注——看——借景抒情——诗人关怀天下怅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哲人忆旧言志携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斗士主宰沉浮记诵读关键词?思路?抒情方式形象情《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教学难点】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的体悟。

【教学思路】这首词是语文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课型及方法】1、课型:诗歌讲读鉴赏课2、方法:播放录音、反复诵读、教师讲解【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二、题解:(提问:回忆词牌作用,问本词词牌和题目)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联系《沁园春雪》)。

长沙是题目“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学生齐读注意读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寥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四、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