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托业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摘要: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一部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法,这样才能对信托业实行监管与规范,使信托业稳步向前的发展。

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

关键词:信托历史风险防范发展趋势引言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保持高增长,使得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

众多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一、信托概述(一)信托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二)信托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职能。

概括起来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

(三)信托的特点1、所有权与利益分离。

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指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

基于此项特征,信托行为可以灵活地处理公益事务及其他特殊业务。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信托行为能够有效维持受益权的稳定性,免于遭受委托人、受托人的债务追偿。

3、有限责任。

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二是对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以信托财产本身偿还,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财产不受追偿。

4、信托财产的同一性。

明确了信托财产所孳生的相关财产也属于信托财产,即信托财产的收益与信托财产本身具有同一性。

5、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信托财产存在的形式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而受益人始终对不同形式的信托财产拥有受益权。

这就是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6、管理的连续性。

信托一经设立即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托财产的管理不受各种情况变化的影响二、我国信托业的历史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初叶,它的发展大体是经过了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18年-1948年)早期的中国信托不是适应商品经济自身发展,而是社会游资寻找投机场所的需要发展起来,信托的本原业务并没有移植国内,大量开展的是代理业务。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机遇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机遇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机遇一、概念“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行业诞生理念。

根据《信托法》中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自1979年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我国信托行业在波折中不断成长,目前已成长为仅次于银行理财的第二大资产管理机构类型。

当前存续信托公司牌照有72张,其中68家正常经营,3家处于休整,1家为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从1979年10月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北京成立至今,信托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整整40年,这4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1979-1999)以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

在这20年间,信托公司基本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主要开展变相信贷类业务和证券类业务。

信托业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共经历了5次整顿清理。

第二阶段:“一法两规”框架下的规范发展(2000-2006)在2000-200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颁布实施,“一法两规”框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信托业真正步入规范发展期,行业重获新生。

这一阶段,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也成为当时我国信托业最重要、最成熟的业务形式。

第三阶段:高速扩张与业务创新阶段(2007-2017)2007年,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信托行业正式进入净资本管理时代。

这一阶段,信托公司创新了银信合作业务、信政合作业务、私募基金信托业务、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业务、房地产基金信托业务等,同时伴随资管行业的兴起及通道类业务快速增长,期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
答: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信托业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和改革。

1979年,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信托业的重新起步。

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信托业逐步发展壮大。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信托业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初创期,信托业主要发挥融资功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信托业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涉及投资、基金、证券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中国信托业在规模和业务范围上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截至2023年3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1.02万亿元,占比屡创新低至6.21%。

可以看出,尽管房地产信托仍是主要的投向领域之一,但占比已经大幅下降。

这表明信托业在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始涉足更多领域和行业。

同时,中国信托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信托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信托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意识,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总之,中国信托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信托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1918 年浙江兴业银行开办具有信托性质的出租保管箱业务; 1919 年聚兴城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的信托部; 1922 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将保管部改为信托部并开办个人信托存款业务。

这是我国最早经营信托业务的三家金融机构,标志着中国现代信托业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托存在的客观条件消失,到 50 年代中期信托业务全部停办。

1979 年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的信托业得到恢复。

从 1979 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至今,信托业在 2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也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经曲折、几经调整。

中国信托业的第一次整顿发生在 1982 年。

当时的基建投入规模过大,其中尤以信托贷款方式的进入为甚。

为了加强对信托投资业务的管理和改良基建投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信托行业进行整顿。

第二次整顿是在 1985 年,起因是 1984 年以前大量使用信托方式进行信贷活动,而信托资金来源却不明朗,容易造成金融信贷过快增长而造成失控。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框定信托资金来源。

第三次整顿发生在 1988 年,此前信托投资公司数量飞速膨胀,“三乱”(乱集资、乱拆借、乱贷款)现象严重,国务院决定整肃金融环境。

第四次整顿是在 1995 年,原因主要是信托公司存在高息揽存等违规行为。

主要事件为“中农信” 1994 年被关闭,“中银信”被广发行接管。

此次整顿促成四大国有银行与信托脱钩。

最后一次整顿发生在 1999 年。

1999 年 3 月,国务院下宣布中国信托业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原则为“信托为本、分业经营、规模经营、分类处置”。

始于 1998 年广东国投破产案的第五次整顿被认为是信托业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在这次清理整顿中,《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继颁布和实施,监管层本着“坚决把信托办成真正的信托,不让有问题的公司留下来”的态度,将众多规模小、资不抵债的公司撤消,现有的 239 家信托公司最终被批准重新登记的将只有 60 家左右。

信托业务的发展与应用

信托业务的发展与应用

信托业务的发展与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托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托市场之一,信托业务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业务类型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信托业务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历史发展在我国,信托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涉及到信托贷款和资产托管。

1991年,信托公司首次在上海设立,标志着信托业在中国正式建立。

1998年,我国开始试行信托公司的监管制度,随后信托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信托产品超过了传统的银行业务,成为了金融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2012年以来,信托行业发生了一系列规则和监管变化,信托风险得到了控制,行业趋于健康。

二、业务类型信托业务如今已发展出多种类型,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综合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理财信托:是指利用信托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代为投资、管理和运用资金的信托业务。

该业务常常被用于实现理财、增值以及避险等目标。

2.担保信托:是指信托公司起担保作用,作为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对担保债权进行回收处置的信托业务。

该业务通常在借款人无法得到传统银行贷款的情况下被使用。

3.资本信托:是指利用信托公司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再向被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信托业务。

这种业务通常被用于支持公司扩张、资本市场和并购等。

4.基础设施信托:是指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中,利用信托方式增加融资渠道的信托业务。

此业务在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应用场景信托业务的发展无疑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和服务模式。

在应用场景方面,信托业务发挥着不可替代和独特的作用。

目前,信托业务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小微企业融资:在传统银行贷款较为严格的情况下,信托业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极大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房地产金融化:信托行业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建筑工程、物业、土地等资产通过信托的方式获得融资,这种金融化的手段在房地产市场中应用广泛。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概况、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概况、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概况、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金融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新时代,政策务实从资管新规颁布的细则条例上看,监管对于信托行业态度发生边际改善,信托行业有望迎来良性发展曙光:1)“资管新规细则”鼓励信托行业的善意通道;2)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影子银行正名;3)信托新规呼之欲出,信托资金来源有望拓宽。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望推动信托行业逐步恢复发展,规模企稳回升。

1、资管新规细则出台,开启政策转暖大幕资管新规细则出台,标志监管机构既要强监管,又要稳增长,态度较此前发生边际变化。

2017-2018年金融行业政策持续收紧,2018年4月份出台资管新规,统一大资管监管,降低套利空间,贯彻去杠杆思想,整体基调严格且影响深远。

直至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资管新规细则,对于指导意见中的“新老产品发行、公募产品投向、金融资产计量原则、过渡期安排”等细项进行补充,相较于4月份的指导意见,过渡期的标准明确务实可行。

资管细则的出台更有利于资管业务的平稳转型,即有序化解长期风险,又兼顾短期经济承受能力,开启政策边际改善的大幕。

资管新规细则对资管新规进行补充,核心条款有明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紧跟资管新规细则,信托的“资管新规细则”再次重申鼓励善意的通道,边际放松明显。

资管新规细则颁布的当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了适用范围、整改要求、通道业务差异化处理、明确产品嵌套等标准,较此前的通道监管标准有明显改善:首先未要求削减进度计划,同时支持信托公司开展符合监管要求、投向实体经济的通道业务,即延续此前监管讲话“善意的通道是鼓励的”。

信托“资管新规”细则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影子银行将被正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是核心要义。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调结构的攻坚期,离不开金融的助力。

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信托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是一份关于中国信托行业的研究报告,内容如下:一、概述中国信托行业是指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的集合体,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托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托行业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信托行业开始发展,政府逐步放开了信托业务的市场准入限制。

2. 高速增长期:2000年至2010年,中国信托行业迅猛发展,信托公司数量和信托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3. 规范发展期:2011年以后,中国信托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

三、信托行业的主要业务1. 资产管理:信托公司承担了大量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代理理财、信托计划管理等。

2. 债务融资: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为企业提供债务融资渠道。

3. 项目投融资:信托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等。

四、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信托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 专业化发展:信托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3. 国际化发展:中国信托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 信用风险:信托行业需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防止不良资产的增加。

2. 市场竞争:信托行业竞争激烈,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3. 监管压力: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信托行业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政策建议1.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信托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 促进合作发展:信托公司可以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散。

3. 培育市场机构:政府应该支持发展信托行业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和咨询支持。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中国信托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这段发展历程按照时间沿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试验阶段一、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的发展历程该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99年,约20年的时间。

以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宣告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

期间信托公司历经了五次大起大落的艰辛历程。

最终使该行业元气大伤,经验惨痛。

1999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发第12号文,宣布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

这次清理整顿的措施包括:①对所有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②少数在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后,经人民银行验收和重新登记。

③信证分业。

④先后出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规”)。

二、起步试验阶段的主要信托业务总结起来看,信托公司在20年无序发展的时期中,基本围绕两类主要的业务运作:第一是负债类业务:(变相)高息揽存,大规模开展存款、贷款等债权性业务;第二是证券类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证券投资和IPO业务。

前者被业界戏称为“二银行”,后者则被戏称为“二证券”。

当然,其他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委托贷款等也参与一部分,但远远赶不上上述两项业务的比例。

换言之,中国信托公司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基本就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游走于主流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和禁止的业务地带,进行一些擦边运作、灰色运作、体外运作,充其量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

因此,在总结信托业走过的这段无序发展的历史时,业界概括为“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第二阶段:真空停滞阶段一、信托业真空停滞阶段的发展历程该阶段特指1999年至2002年,约4年的时间。

信托业发展历程

信托业发展历程

信托业发展历程信托业是一种新兴金融业态,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信托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和理财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托业最早出现在英国,最初是为了解决土地和财产继承问题而设立的机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信托业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涉及到其他领域,如企业融资、股权投资等。

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全球信托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信托公司在股权投资、土地开发和财务顾问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和个人对融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我国信托业开始崭露头角。

1979年,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华商信托成立,标志着我国信托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国信托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制度的逐渐健全,信托行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得到了大幅扩张。

信托公司不再只是提供传统的信托服务,如财产管理和财富传承,还向更多领域延伸,如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私募股权投资等。

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信托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了融资难题,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提供了个人理财服务,让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股权、债券等投资市场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然而,信托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其次,信托业务涉及范围广泛,管理复杂,要求监管机构能够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最后,信托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监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信托业的监管。

例如,制定了一系列信托行业的监管规定和制度,加强对信托公司的监督检查,提高对信托产品和业务的准入门槛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的信托市场,为信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一、信托行业综述1、信托定义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而信托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金融机构。

2、信托业务分类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表外资管类业务,灵活性极强,可依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业务种类横跨融资市场和投资市场,从业务本质上看主要分为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两类:3、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历程自1979年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信托业已走过40多个春秋,这四十多年里,中国信托行业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1979年至2007年间,中国经济转轨,融资需求旺盛,银行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各层面融资需求。

中国信托业开启了信托投资时代,信托业务呈现多样化特征,“类银行”和“类证券”业务均有涉及。

其间,信托业历经6次大整顿,初步建立信托业基础监管体系框架,推动中国信托业进入下一个阶段。

2008年起,随着“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出台,银信合作时代拉开序幕,信托业被赋予“银行贷款的补充”的使命,促使信托业发展迅速,信托资产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然而,金融机构套利需求兴起,部分信托公司因其制度的灵活性而成为金融机构套利的通道,伴随着信托资产规模高速增长的是整个信托业“虚胖”。

2017年始,伴随国内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在金融严监管、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下,信托牌照“优势”逐步减弱,券商、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与信托争夺资管市场份额,信托行业又一次来到了转型分化的十字路口。

二、中国信托市场发展现状2010-2017年,中国信托资产规模由3.04万亿元高速增长至26.25万亿元,每年增速都超过15%,2017年同比增速29.82%。

2017年之后,在“去杠杆、防风险”强监管的驱动下,信托通道业务大幅缩减,导致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的26.25万亿元的高点渐次回落。

中国信托与租赁业务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中国信托与租赁业务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中国信托与租赁业务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中国信托与租赁业务是中国金融领域的两个重要领域,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信托与租赁业务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阐述中国信托与租赁业务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信托业务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信托业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企业与个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当时,中国信托业务主要是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信托业务逐渐扩大到了更多的领域和行业。

2004年,《信托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信托业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的法律环境。

从此以后,中国信托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信托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信托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此期间,信托公司除了传统的信托业务,还开始涉足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信托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大信托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这标志着中国信托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

信托业务开始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同时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和优质资产的投资。

目前,中国的信托业务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业务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租赁业务的发展历程中国租赁业务相对于信托业务起步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企业对于设备租赁的需求日益增长。

1984年,中国政府首次批准设立了专业化的租赁公司,标志着中国租赁业务的正式开展。

1990年代,中国租赁业务迅速发展,租赁公司的数量增加,租赁规模扩大。

当时,主要的租赁业务包括设备租赁、物业租赁、汽车租赁等。

然而,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租赁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租赁法》正式实施,为中国租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信托行业发展历程

信托行业发展历程

信托行业发展历程信托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1978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信托行业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刚开始的时候,信托行业主要是由政府控制和经营的。

1987年,中国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成为中国信托行业的开端。

这是中国第一家批准设立的信托公司,也是中国信托行业的缔造者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信托行业也开始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1997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中国第一家以信托业务为主的信托公司——中国信托投资公司。

此举标志着中国信托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成立各类信托公司,从此信托行业开始实现多元化经营。

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信托市场,加速了信托行业的发展步伐。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信托公司开始涉足更多的领域,如信托贷款、证券投资、房地产、能源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信托行业发展迅猛,信托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国信托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2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由于信托行业的高风险和缺乏监管等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加强对信托行业的监管。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资金流入信托行业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信托行业的发展,并遏制了信托行业的过快扩张。

此后,中国信托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信托公司被要求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创新发展。

目前,中国信托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政府加强了对信托行业的监管力度,信托公司也开始注重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

同时,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信托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信托行业经历了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托行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信托行业的未来发展将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以及信托公司的创新和合规经营。

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信托行业发展现状信托行业是中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资本积累、风险管理和财富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信托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1. 信托行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信托行业是指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依法设立、独立经营,以信托合同为基础,为实施信托计划、管理信托财产、履行信托职责、接受委托储备财产等提供专门信托服务的行业。

信托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标志着中国信托行业的正式成立。

随着金融市场对多元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托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2. 信托行业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在信托行业初期,主要以信托产品的发行为主。

这一阶段,信托行业主要依托于金融机构,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合作,推出信托产品,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2)转型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托行业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信托公司纷纷成立自己的投资团队,通过投资和管理的方式提高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3)创新阶段:近年来,信托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加大了力度。

例如,信托公司推出了房地产信托、股权信托和债权信托等多样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3. 信托行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信托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风险控制:信托行业涉及的投资范围广泛,如房地产、股权和信贷等,因此风险管理成为信托公司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监管政策:信托行业正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

(3)市场竞争:信托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来自其他金融机构,还来自资管产品、P2P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冲击。

4. 信托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规模扩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托行业将继续呈现规模扩张的趋势。

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信托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产品创新:信托行业将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特别是在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信托行业有望推出更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产品。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史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史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史
信托行业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行业,主要是通过信托计划来管理和运营投资资产,为个人和机构提供金融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

信托行业起源于欧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第一步:起源和发展
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主要以土地信托和公共基金信托为主。

20世纪初期的美国,工商信托兴起,但受到反垄断运动的打击。

20世纪初到50年代,信托行业在美国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

20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信托法的出台,信托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步:国内发展
我国信托行业的历史比较短暂,最早的信托业是在1987年成立的。

1997年开始,国内金融市场开放,信托行业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2003年,中国人保推出了信托计划,标志着国内信托行业开始向公众和企业推广。

2012年,我国信托业整体规模达到了12.2万亿,成为中国第三大金融产业,同时也催生了众多知名信托公司。

第三步:现状和展望
目前,我国信托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仍然广阔,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托行业也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信托行业的一个大趋势。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推动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完善也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之,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统筹规划和不断创新的历程,未来信托行业还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国信托业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中国信托业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信托化股权投资基金的构建
组织构建 该模式的优点是:
通过信托渠道筹集资金可以有效地放大PE业务资金额度, 有利于迅速集中PE业务投资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在目前的制度架构之下,信托产品是一种标准的金融产品,
不但信托财产要由独立第三方进行保管,而且信托公司的
受托管理活动也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和法规进行,并且在银 监会的严格监督管理之下
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老办法)不再适用
业界和谐发展环境初步构建
信托公司面对“新办法”,多数信托公司视为利
好,至少是中长期利好因素。少数信托公司判断 和反应还存在疑虑。
可以断言,不同的判断对不同信托公司最终的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响和结果也必将会有巨大的不同。
“蒙尘珍珠”重现光芒
12
平安信托
外贸信托 衡平信托 东莞信托 国联信托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东莞信托有限公司 国联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2007.7.5 2007.7.2 2007.7.5
10
国投信托
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2007.6.20
2007.7.6
11
12 13 14 15 16
申请按照新业务范围开展业务的信托公司
序 号 1 2 简称 华宝信托 中信信托 中诚信托 中海信托 变更后公司名称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批复日期 2007.4.3
单位:亿元
换领执照 2007.4.18 增资
3
4 5 6 7 8 9
2007.6.28
2007年信托公司主要PE产品简析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一、引言信托业作为金融业中所具有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托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载体之一,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而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信托业的未来趋势也需要关注和探讨。

二、发展模式我国信托业的初步发展始于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信托业也逐渐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金融业发展的各个时期,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 初创发展阶段从1979年至1996年,信托公司作为我国信托业开始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我国第一家信托公司——上海信托公司的成立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金融深度改革的逐渐深入,信托公司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这一阶段,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了集资委托、信托管理、资产管理等。

2. 规范化发展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由初创阶段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对于金融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信托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信托业主要业务包括了托管、集合信托计划以及投资型信托等。

3. 多元化发展阶段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信托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信托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基本成为了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阶段,信托公司承办的业务逐渐扩大到了私募基金、地方融资平台、股权投资以及房地产等。

三、未来趋势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信托业的未来也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我国信托业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关注和研究。

1. 逐渐趋向快速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的信托业将更加注重提高发展速度。

在加快金融业开放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金融公司涌入信托行业。

未来,我国的信托业会逐渐实现快速发展。

2. 突出行业主导地位未来的信托业将更加注重提高行业主导地位,同时注重维护行业形象和声誉,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建设。

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信托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信托法作为信托业的法律基础,对于信托业的发展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自2000年《信托法》首次出台以来,中国信托业经历了快速而稳健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托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托法的立法进程信托法的立法进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候,国家开始探索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并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框架。

2000年,《信托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文件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信托业的运行。

2. 信托市场的迅猛增长随着信托法的出台和信托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的信托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

从2001年至今,信托行业的规模增长了几十倍。

信托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涵盖了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信托市场的迅速扩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信托法的修订和完善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和立法部门不断对信托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2005年,《信托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规范了信托业的经营和管理。

2013年,《信托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强化了对信托公司合规行为的监管。

这些修订使得信托法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升了信托行业的运行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信托法在中国的发展展望尽管中国的信托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托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和改进空间:1. 高风险业务的监管伴随着信托市场的快速扩张,一些高风险业务和信托产品也应运而生。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信托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监管,规范相关合规流程,提升市场的稳定性。

2. 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信托业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与其他金融业务和市场密切相关。

信托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信托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信托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关注其财富的增值、保值和传承。

信托业作为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富管理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那么,信托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是什么呢?一、中国信托业现状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而逐渐壮大的。

目前,我国信托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而严谨的行业,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截至2021年底,我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50万亿大关,其中私募信托产品规模超过29万亿,继续成为信托业的主力军。

中国信托业的快速发展是受到资本市场变化、金融需求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转向信托业。

同时,在金融市场上,信托业有着独有的优势,如较好的风险控制、资产配置和资产管理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也对信托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的市场机遇,信托业也因此受益。

二、信托业发展趋势1.数字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托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在数字化方面,信托业产品的线上化和营销方式的转型占据了信托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比如,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投顾和数据分析,而一些由社交网络技术推动的信托营销平台也逐渐成为了信托公司的受益者。

2.信托融合根据近年来信托行业内的政策和市场趋势,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探索信托融合发展。

比如,银行信托、券商信托等,这些概念性的融合企图都在探索中。

信托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转让或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共用和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业务规模、风险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化。

3.投资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理念已经被引入到信托业中。

比如,A股价值投资、风险平衡等投资模式,已经被信托公司广泛采用。

正是由于新的投资理念的融入,信托业能够越来越多的发挥其资产配置的优势,为客户带来更加稳健的回报。

我国信托业发展初探

我国信托业发展初探

我国信托业发展初探一、引言信托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诸多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托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信托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受到国内外金融体系的启发,中国政府决定引入信托模式以满足市场化经济发展需要。

1998年,中国信托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信托业进入规范监管的新阶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信托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信托业的现状目前,我国信托业规模持续扩大,信托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信托业全行业信托财产规模达到了37.9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8%。

信托公司数量则达到了80家,经营机构数量更是达到了966家。

同时,我国信托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托计划和信托贷款。

四、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趋势1. 深化改革:我国信托业在新形势下逐渐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信托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推动混业经营,加强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等,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2. 加强监管:随着信托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管任务也相应加重。

我国信托业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监管规则,加强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监控,防范信托业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3. 创新产品: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信托业需要加强产品创新。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合作,创造性地利用金融科技,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如健康险托管、区块链信托等。

4. 开展国际合作:我国信托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国信托业也可以通过出海等方式,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并在投资、融资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针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

针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
未来信托公司将更加注重主动管 理能力的提升,包括投资研究、 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等方面。
绿色信托发展
随着绿色金融的兴起,信托公司 将更多地涉足绿色信托业务,支 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对信托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鼓励信托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和科 技创新,为信托业的发展注入新 的动力。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行业准 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进 入信托业。
互联网金融崛起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传统信托业务产生冲击,但也为信托业提供了 新的发展机遇,如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等领域。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得到重视,信托业也开始关注绿色 投资领域,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投资者偏好与信托产品创新
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
随着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加深和投资理念的转变,对低风险、稳定 收益的信托产品的需求增加,这有助于推动信托产品的创新和优化 。
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定义
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公司的业务 风险,以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信托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 誉风险等。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其业务涉及大量的资金和财产,因此,有 效的风险管理对于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完善监管体系 支持创新发展
提高行业透明度 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 监管体系,确保信托公司的合规 经营。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行 业的公信力和信任度。
对信托公司的经营建议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的稳健运 营。
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 运营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摘要: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一部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法,这样才能对信托业实行监管与规,使信托业稳步向前的发展。

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

关键词:信托历史风险防发展趋势引言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保持高增长,使得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

众多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一、信托概述(一)信托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二)信托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职能。

概括起来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

(三)信托的特点1、所有权与利益分离。

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指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

基于此项特征,信托行为可以灵活地处理公益事务及其他特殊业务。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信托行为能够有效维持受益权的稳定性,免于遭受委托人、受托人的债务追偿。

3、有限责任。

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二是对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以信托财产本身偿还,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财产不受追偿。

4、信托财产的同一性。

明确了信托财产所孳生的相关财产也属于信托财产,即信托财产的收益与信托财产本身具有同一性。

5、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信托财产存在的形式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而受益人始终对不同形式的信托财产拥有受益权。

这就是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6、管理的连续性。

信托一经设立即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托财产的管理不受各种情况变化的影响二、我国信托业的历史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初叶,它的发展大体是经过了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18年-1948年)早期的中国信托不是适应商品经济自身发展,而是社会游资寻找投机场所的需要发展起来,信托的本原业务并没有移植国,大量开展的是代理业务。

2、停滞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变为单一职能的出纳部门,信托存在的客观条件消失,到50年代中期信托业务全部停办。

3、恢复阶段(1979年-1981年)1979年以后,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一方面,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有了可以自主使用的资金;地方财政实力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得到增强,有了机动财力;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经费包干,有了结余留用资金。

这些资金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寻找出路。

另一方面,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投资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之各种新型的企业法人不断涌现,原有较为死板的“计划指令性”的信贷方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因此,国务院决定兴办信托投资业务。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它的成立是中国信托业得到恢复发展的一个标志。

4、整顿阶段(1982年-2007年)自1982年到2007年,鉴于国家宏观调控对基本建设规模、信贷规模的控制,国家从制度上、资金来源、业务行为等方面对信托业进行了规,主要加大的执法程度,分别出台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信托业在这段期间有很大幅度的整顿,剩下的信托机构微乎其微。

三、我国信托业的现状(一)优势方面1、信托财产增多,拉动了信托需求。

国民财富的增加是推动信托业发展的基石,带动了信托产品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

2、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信托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托业做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使得信托投资运作更为安全、高效。

我国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使信托投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提高,保证了受益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4、信托方面的监管法规不断健全。

5、竞争与合作加强。

目前信托业务及类似信托业务主要在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五类机构中展开竞争,同时,业务的竞争区域也从国扩大到了国外。

竞争的加剧降低了信托机构的运作成本,机构的服务品质也有所提升,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信托机构之间以及信托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给信托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不仅被作为信托公司的竞争对手,也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二)劣势方面1、社会上,信托观念没有普及。

我国目前的信托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框架无法有效的规信托业的发展,导致社会公众对信托的认知度低。

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信托机构要开展业务,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会更加困难。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后,商业银行可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直接进入到基金管理这一典型的信托业务领域,这将对中国理财市场上的传统主流机构——信托公司造成直接冲击。

2、在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环境下,信托投资风险更大。

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都是在进行信托投资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部分。

四、我国信托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一)外部因素1、我国有关信托方面的立法存在不足2、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足3、从人们的观念上来看,对信托业的定位没有很明确(二)部因素1、信托业本身自身规模小,不成气候,并且缺乏自我约束2、有关信托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3、以信托贷款为主的单一融资方式,使信托业务发展受限五、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托公司发展以法治为前提,且适合我国国情。

1、外部监管方面: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一部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法,这样才能对信托业实行监管与规,使信托业稳步向前的发展。

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所以,迫切需要《信托法》相关司法解释出台。

而且随着信托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需要通过立法建立规的信托制度。

2、部控制方面:信托机构的部控制,需要相应的法律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业务操作上,信托机构都应建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

包括奖惩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反馈制度等。

同时注意经营和决策的透明性,提高经营行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3、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体水平落后,缘于自发的需要,民事信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多,而对金钱的认识主要在于货币,人们的财产仍然以货币为主,证券及其他资产较少,此时,信托机构经营的对象只能是货币形态的金钱信托。

并且现阶段中国属于资金短缺的国家,利用金钱信托可以为我国筹集巨额长期建设资金。

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及国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必将有大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会成为趋势,证券信托将成为信托业的发展潮流。

综合以上,我认为我国应采取综合性信托的发展模式即民事、金钱、证券信托的协调统一发展。

(二)信托公司建立多元化的运营平台。

信托公司必须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有计划的涉足基金管理、保险等领域,搭建全方位的资产管理平台,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应该是信托公司的优势所在。

1、积极寻求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

外资进入是目前政策环境和行业状况下我国信托业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经营混业化的大趋势下,虽然我国信托机构的业务围最具有混业特色,是混业经营的很好载体,但我国信托业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业务围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不寻求业务创新和新盈利模式就无法生存,因此选择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势在必行。

2、加强与同业合作。

近年来,我国的证券、银行和信托等金融企业已自发地开展了带有一定混业性质的创新业务,如信托公司开展的证券信托投资计划以及证券公司开展的集合受托理财业务等。

但目前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的限制,这种合作处于较低层次,且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了合作进程的深入。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信托业务,依托其他相较成熟的金融机构发展自身业务不失为一个捷径。

(三)信托方面人才储备增加大专院校关于信托教育的强化,使信托理念的贯彻更为系统全面,信托方面的人才增加。

信托机构建立起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理财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着手,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信托业的素质提升,逐步缩小与金融同业之间的差距。

(四)信托产品更加多元化在业务与产品创新上,国信托业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和的成功经验,用他们的模式来适应我们的市场。

在技术创新上,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针对行业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状况,信托投资公司可在以下领域拓展业务和产品:包括:低风险-低收益型信托、国有资产信托、投资基金信托、公益信托等。

六、我国信托业的风险防(一)信托业发展和存在的风险从信托的基本理论来看,只要信托机构是根据原来的信托协议认真地履行了必要职责,该委托人就要支付相应的报酬,此外还要承担起财产发生和灭失的风险。

但业务实际操作中,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存在各种风险。

(四)我国信托业的风险防与控制1、健全部控制机制,防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育初期,外部环境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市场规则体系,在这种条件下,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勇于从自身做起,建立和健全部控制机制,从而有效地防风险,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2、健全信托法规,从外部控制信托业风险信托业能够健康地发展,必须要以法规来引导。

在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初期,信托立法滞后一直是困扰信托业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20多年来,信托业一直在银行、证券、保险的夹缝中生存,始终走不出整顿、发展、再整顿、再发展的怪圈。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信托业的问题与困境实质上是一种制度性现象和政策性现象。

因此,健全法规并与国际接轨是信托业的当务之急。

《信托法》已出台并实施,以法律手段来明确了信托的定义、信托的经营方针和业务围、信托机构设置条件和手续、信托机构审批权限、信托机构权利和义务;规定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从而使信托经营者与管理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起到保障合法经营者权益,约束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作用。

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有关方面应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建立信托业从事信托业务的相应配套法规,这样有利于信托业能够迅速依法开拓业务,不断创新,创造出丰富的满足人民多种需要的金融产品,也更有利于银监会依法进行强有效监管,从外部有效控制信托业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